㈠ 老年人補鈣吃葯好還是打針好
臨床上經常遇到一些老年患者,無論大病小病,有個頭疼腦熱,本來吃葯即可治療的,卻非要打針不可。
目前,臨床上使用的葯物劑型分為片劑、丸劑、針劑、膠囊劑等多種。將葯物製成什麼劑型,是由葯物的性質、療效和毒副作用等條件決定的。
口服、注射各有優勢
不同的給葯方式是針對不同的病情而選擇的,並沒有優劣之分,關鍵是要達到最好的療效。口服是最安全方便的用葯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多數葯片、膠囊被吞服後會在胃內崩解,溶解到胃液里,然後進入到小腸,尤其是十二指腸,經腸絨毛體吸收進入血液而分布於全身,或留在胃腸道作用於胃腸局部。有些病吃葯效果比打針要好,例如制酸劑留在胃部中和胃酸;瀉劑與止瀉劑主要在大腸,部分在小腸產生葯效。像痢疾、腸炎、消化不良等腸道病,口服可使葯物較長時間停留在腸胃道內,充分發揮葯物在局部的治療作用。
注射也是一種重要的給葯方法。注射方法主要有皮下、肌肉、靜脈、鞘內等多種。
● 肌肉注射較常用,由於肌肉的血管豐富,葯物易於吸收。但多次肌肉注射時如吸收不好,局部會起硬塊;消毒不嚴,則可能引起局部感染;注射部位不合適,還可能碰了神經,引起肢體麻痹等。
● 靜脈注射是將葯物直接注入血液,使葯物快速達到有效濃度。靜脈給葯要求嚴格,如消毒不嚴、操作不當以及輸液滴速過快等,都會引起輸液不良反應,像寒戰、發熱、惡心、嘔吐、頭痛、脈快、周身不適等。若處理措施不得力,往往引起嚴重後果。可見,不合理的注射不僅加重患者的痛苦,還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風險。所以,一般情況下,凡是吃葯能解決問題的,就不要打針。
許多人認為,打針的療效比吃葯來得快些,但事實並不盡然。除急救需要靜脈用葯外,對普通疾病來說,打針和吃葯產生療效的時間只相差一兩個小時(這是葯物本身起效時間的問題,而不是給葯方法的問題)。因此,得了病究竟該吃葯還是打針,還是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葯物的特點做出最佳選擇,這樣才有利於疾病的治療。
如何選擇用葯途徑
口服用葯
一般疾病首選口服用葯,有些葯物不溶於注射用的溶媒中或在這些溶媒中的溶解度很小,而且也達不到臨床所需的治療量,這些葯物就不能做成注射劑,只能製成片劑,如一些常用的抗生素。
注射用葯
● 急救時。急救葯多是注射給葯,它不需要經過口服葯物的崩散、溶解、吸收等過程,可以直接進入血液循環,比口服見效迅速。
● 昏迷,無法口服時。
● 存在明顯吸收障礙,如嘔吐頻繁、嚴重腹瀉。
● 剛剛做過胃腸手術或其他大手術。
● 糖尿病患者應用胰島素。這種葯物只能注射而不能口服,這是因為胰島素口服進入胃後被胃蛋白酶破壞而失效,口服的量再大也達不到治療效果。
● 口服葯物達不到所需濃度。
● 病情嚴重、進展迅速等情況。
● 患者對口服治療依從性差。
我覺得還是補鈣吃葯好
㈡ 老人補鈣打什麼針好用
我老媽就在家附近的診所打的葡萄糖酸鈣,連續打七天,第四天的時候,打了一針D3,100左右塊錢就能下來,效果還行
㈢ 老年人點滴補鈣和吃葡萄糖酸鈣哪個補鈣效果好
輸液補鈣的方法是適合患者急症的時候使用的。一般是需要口服葡萄糖酸鈣的方法治療的。魚肝油的方法治療的,多曬太陽。均衡營養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 查看原帖>>
㈣ 老年人如何輸液補鈣
為了有效補充鈣質,通常推薦口服鈣劑和魚肝油進行治療。此外,食補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然而,在飲食中需注意的是,過多的磷可能會將體內的鈣排出,因此應避免攝入碳酸飲料、可樂、咖啡、漢堡包、比薩餅、小麥胚芽、動物肝臟和炸薯條等含有大量磷的食物。
接下來,我將為您介紹一種補鈣的食療方法:豆腐燉魚。魚肉中富含維生素D,而豆腐則富含鈣質。維生素D能促進鈣的吸收,從而大大提高豆腐中鈣的利用率。這種搭配不僅能滿足身體對鈣的需求,還能增強骨骼健康。
另外,在主食的選擇上,建議採用谷豆類混食的方式。這樣做不僅能實現氨基酸的互補,達到最理想的營養狀態,還能促進鈣的吸收。例如,將米飯與豆類一起烹飪,或者選擇全麥麵包與豆類作為搭配,都是很好的選擇。這樣的飲食習慣有助於維持身體的鈣平衡,促進整體健康。
總之,通過合理的飲食搭配和適當的營養補充,可以有效提高身體對鈣的吸收和利用。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為身體的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