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國外老人都願意在養老院養老,而中國送老人則完全不願意
無論是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還是各種影視或其他渠道所傳遞出來的信息,國外很多老人無論是否有子女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自己到養老院去居住,而中國的老人無論是否有子女都寧願住自己的小屋也不願意到養老院。這種巨大的反差是為什麼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中西方教育思想的差異
在國外的教育理念中,他們極度重視小孩的獨立自理能力,並且子女滿18歲,父母就完成了應盡的義務,孩子應該自己出去社會上打拚歷練。而在中國的教育理念中,中國傳統社會重孝道,重視對長輩的尊重,形成以血緣為紐帶家長為核心的穩定家庭集體。
而中國的養老院可能就沒有那麼普遍,並且中國的養老院更傾向的是居住和交流,而與之對應的老年大學則傾向於娛樂學習。
綜上所述就是為什麼外國老人就傾向於住養老院而中國老人不願意的理由了。但是隨著現在社會的不斷發展,很多中國人的思想也發生了改變,不再是這種固有的思想,而是更為開放客觀的新思想。無論是哪種選擇,都是每個人的選擇。
❷ 外國人去住養老院是享受自由,中國人去住養老院就意味著不孝,這是為什麼
因為西方發達國家,對養老問題的重視和規范及監管遠比我國的水平要高的多,對於如養老院等養老機構的研究,規范,補貼,福利,管理都比國內正規的多,去養老社區或者機構的老人生活的質量遠比在兒女家裡更高,更有意義,所以才沒有那麼大的社會成見。反觀國內,國家對這部分雖然非常重視,但不管是研究和經驗都還非常不成熟,都還在摸索階段,更不要說管理了。老人去養老院如果生活質量遠低於家庭,並沒有多少積極意義的話,自然名聲不好。
文化不一樣,西方國家的文化是,小孩在18歲成年之前父母需要承擔所有相關撫養費用,但是到了成年之後,父母就沒有這個義務了,他們鼓勵孩子自己獨立自力更生,自己出去闖盪,父母不用為孩子去操心成家立業這些事情。
而且他們的教育體系就是讓孩子自由發揮自己的特長,讓小孩自己去充實自己,教師去引導一下,但是不會去決定小孩的成長,這種教育方式跟其他是有比較大的差別的,也成為了西方國家在成年世界裡面出現一種現象,那就是絕大多數父母不去干預年輕人的生活工作。
在父母還能給你提供幫助的時候,你就不停的壓榨父母,等到父母動不了的時候,不能給你幫助了,你就嫌父母變成累贅給自己造成麻煩而踢到養老院,這種不就是忘恩負義嗎,說是不孝那隻是說輕了,說是忘恩負義都沒有錯,西方國家的跟我們的完全不一樣,人家沒有那麼多付出,而我們的父母付出太多,孩子壓榨父母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