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海南省養老機構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養老機構管理,促進養老機構健康發展,維護入住老年人和養老機構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養老機構的設立、變更與注銷,服務管理,扶持與監管,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的養老機構,是指為老年人提供集中食宿和照料護理服務的機構。第三條省和市、縣、自治縣民政部門負責養老機構的指導、監督和管理工作。
發改、財政、規劃、國土、編制、人社、衛生、消防、價格、食品葯品監督、工商行政管理等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養老機構的服務和監管的相關工作。第四條省和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將養老服務業的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快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符合海南省情的養老服務體系。第五條省和市、縣、自治縣民政部門根據本級人民政府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相關規劃,會同有關部門按照本行政區域人口、公共服務資源、養老服務需求狀況等因素編制養老機構發展規劃,合理布局養老機構。第六條政府投資舉辦的養老機構,應當優先保障本地戶籍孤老優撫對象和經濟困難的孤寡、失能、高齡等老年人的服務需求。
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將農村敬老院的管理、運轉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第七條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或者通過委託管理等方式運營公有產權的養老機構。
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向養老機構捐贈和提供志願服務。第八條養老機構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其他有關規定,尊重入住老年人,保障其合法權益。第九條積極培育和發展養老服務行業組織。養老服務行業組織應當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行業規范,加強行業自律和誠信建設。第二章養老機構設立、變更與注銷第十條設立養老機構,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有名稱、住所、機構章程和管理制度;
(二)有符合養老機構相關規范和技術標準的基本生活用房、設施設備和活動場地;
(三)有與開展服務相適應的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服務人員;
(四)有與服務內容和規模相適應的資金;
(五)床位數在10張以上;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第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向省民政部門提出許可申請:
(一)境外組織和個人獨資或者與境內組織和個人合資、合作設立養老機構的;
(二)省級以上政府財政資金投資興辦養老機構的。
前款規定以外組織和個人設立養老機構的,應當向養老機構所在地的市、縣、自治縣民政部門提出許可申請。
養老機構設立分支機構,應當依照本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向分支機構所在地的民政部門提出許可申請。
法律、法規規定設立養老機構還需要履行其他相關審批手續的,從其規定。第十二條省和市、縣、自治縣民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依照本條例第十條規定的條件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頒發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證;不符合條件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第十三條舉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應當領取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證後,再辦理登記手續。經批准設置為事業單位的,依法向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申請辦理登記手續;符合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條件的,依法向民政部門申請辦理登記手續。
舉辦營利性養老機構的,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辦理登記手續後,向民政部門提出設立許可申請。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十四條養老機構變更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服務范圍等事項的,應當自變動之日起三十日內到實施許可的民政部門辦理許可變更手續,並到登記管理機關依法辦理登記變更手續。第十五條養老機構終止的,應當向實施許可的民政部門提交經入住老年人或者其代理人同意的安置方案後,按照有關規定辦理許可注銷手續。第三章服務管理第十六條養老機構按照服務協議為入住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服務。
養老機構提供的服務應當符合養老機構基本規范等有關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或者規范,不得擅自降低服務標准。
㈡ 貴陽市養老服務機構管理辦法(2020修改)
第一條為了加強養老服務機構管理,促進養老服務事業健康發展,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養老服務機構服務管理活動和養老服務相關活動。
本辦法所稱養老服務機構,是指依法設立,為老年人提供養護、康復、託管等服務的機構。第三條養老服務機構應當依法保障收住老年人的合法權益。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制定養老服務機構發展規劃,並將其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與相關專項規劃相銜接。第五條市人民政府民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市養老服務機構的指導、監督和管理工作。縣級人民政府民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養老服務機構的指導、監督和管理工作。
其他有關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養老服務機構監督管理的相關工作。第六條養老服務機構的設置應當符合國務院民政主管部門頒布的養老服務機構的設置規劃和基本標准。第七條依法注冊的企業、依法成立的組織或者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個人(以下稱申辦人)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可以依照本辦法規定申請設立養老服務機構。第八條設立公辦公益性養老服務機構,應當依法登記。設立非公辦經營性養老服務機構,應當在市場監管部門辦理登記,市場監管部門應當將登記情況通報同級民政主管部門。
養老服務機構登記後即可開展服務活動。
民政主管部門應當書面告知養老服務機構運營基本條件和提供本轄區現行養老服務扶持政策措施清單。第九條養老服務機構分立、合並或者變更名稱、章程、住所、法定代表人、服務范圍,或者養老服務機構所屬的固定資產租賃或者轉讓的,應當依法向所在地民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登記主管部門辦理變更手續。第十條養老服務機構因停業或者其他原因需終止養老服務的,應當提前3個月向所在地民政主管部門提出終止服務的報告,妥善安置服務對象,做好清算工作,並依法向有關登記主管部門辦理注銷登記手續。第十一條建設養老服務機構,自然資源和規劃、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優先規劃定點在交通便利、環境良好的區位地段。屬於非營利性福利的養老服務機構,享受下列優惠扶持政策:
(一)依法減繳或者免繳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費;
(二)依法以劃撥方式供地;
(三)用水、用電、用氣均按當地居民用水、用電、用氣執行;
(四)依法和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五)民政主管部門根據養老服務機構床位數量、入住情況給予適當的建設、運營補貼。
以養老服務機構名義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的,不得改變其用地性質,不得以任何名義抵押、轉讓。第十二條養老服務機構應當依法和按照國家規定與服務對象或者其家屬(監護人)簽訂服務協議書,明確雙方權利義務。第十三條養老服務機構應當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服務標准,並張榜公布。第十四條養老服務機構開展養老服務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根據服務對象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護理的等級標准,實施分級護理服務,其中,護理人員與自理老年人比例不低於1:10,與半護理老年人比例不低於1:6,與全護理老年人比例不低於1:4;
(二)定期編制老年人營養食譜,合理配置適宜老年人食用的膳食;
(三)按規定配備有執業資格的醫務、護理人員;
(四)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康復活動和文化體育活動;
(五)定期為收住的老年人檢查身體,並建立健康檔案,對患傳染病的老年人,按照規定及時採取必要的隔離、治療等措施,並通知送養人;
(六)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做好老年人看護工作;
(七)定期對設施設備進行保養和檢測、確保設施設備的安全;
(八)建立衛生消毒制度,定期對老年人使用的餐具和住處進行消毒,定期清洗老年人的被褥和衣服,保持室內外整潔;
(九)法律、法規、規章的其他規定。第十五條養老服務機構應當關愛收住的老年人,不得歧視、虐待、遺棄服務對象。第十六條養老服務機構應當在其醒目位置公示各類服務項目收費標准和收費依據,嚴格執行價格管理的法律、法規和國家、省的相關政策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