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包拉溫都蒙古族鄉的簡介
包拉溫都蒙古族鄉位於吉林省通榆縣的西南部,距縣城約95公里,東與瞻榆鎮相內連,南與通遼市容相鄰,西與興安盟相鄰,北與良井牧場、新發鄉相鄰,鄉政府就地在包拉溫都迷子荒村。包拉溫都蒙古族鄉總面積2400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草原;水域;蘆葦。有山杏林1100畝,60多萬株杏樹,還有很多榆樹,其它樹木,蒙語包拉溫都譯成紫色的山崗由此而得名。在2005年成立了自然保護區,開發了旅遊業。全鄉有4600多人口,蒙古族佔全鄉的百分之六十,農業人口有4000多人,非農業人口有600多人,勞動力有1900人。包拉溫都蒙古族鄉有4個村,11個自然屯,有學校4所,衛生院、敬老院、文化站、集貿市場、加油站各1所。
⑵ 新時代好少年勤學善思事跡材料
新時代好少年勤學善思事跡材料(精選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要用到事跡的情況還是蠻多的,事跡以先進對象的先進事跡為主要內容,以敘事為主要表達方式。那麼擬定事跡真的很難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新時代好少年勤學善思事跡材料(精選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李xx,女,15歲,赤峰市二中國際實驗學校初二年級(7)班學生。小小年紀,卻已在公益路上堅持了8年。7歲時,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跟著媽媽下鄉扶貧。在低矮黑暗的房間角落,看到一位和她同齡的孩子正趴在很小的方凳上寫作業。看著孩子寫作業的那份認真勁和黑暗環境形成的偏差,小雨桐的內心受到了很大的震動。
從房間出來的那一刻,雨桐堅定的對媽媽說:「媽媽,我想幫助她」回到家裡,李xx翻箱倒櫃,從中找出小時候穿的衣服、讀過的圖書等物品,一股腦把東西捐給了村裡那個貧困戶家的小朋友。看著小朋友臉上洋溢著的笑容,李xx的心裡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高興,她也第一次從心底體驗到了幫助別人的快樂。也就是從那時起,一顆熱衷公益的善良種子在她幼小的心靈深處開始萌發。
2015年3月,北京西城區律師協會公益委結對幫扶喀喇沁旗貧困學生。作為一名愛心公益活動的志願者,她帶著捐助人走街串巷,熱情行走在城鄉的大街小巷,用自己的熱情和力量竭力幫助受助小朋友。雖然行走的過程很辛苦,但在入戶走訪受助小朋友時,她更加深刻地懂得了志願者無償貢獻時間和精力服務社會幫助他人的含義。從參與公益志願活動時起,李xx開始承擔協助了解家庭情況、統計發放善款、為捐助人送物資等繁雜的基礎工作,一做就是六年。在她的提議下,團旗委建立了一支由小學生和家長組成的200多人的「童心志願者團」,依靠團隊的力量參與公益事業,更好的服務和奉獻社會。童心志願者團先後參加了赤峰市關注自閉症兒童萬人助跑、走進敬老院、走進特校等一系列獻愛心活動。童年幸福,愛心閃耀。
作為一名兒童愛心團隊,這支志願者隊伍無論走到哪裡,都成為一道獨到的風景線,吸引人們關注目光的同時,也激發和釋放出更多的愛心力量。2019年過六一兒童節,李xx想給一個貧困村8名貧困戶家的孩子送滑板車。可是買車的時候卻犯難了,文體店老闆看她猶豫不決:孩子,你覺得貴的話可以少買兩個呀?雨桐說:「我是想送給學校里的貧困戶孩子,買少了的話,沒領到的小朋友多失落。」老闆驚訝地說:「哎呀,這么大點孩子都知道做好事兒呢,這8款車,我用成本價給你,有機會我也要為公益做貢獻。」沒想到,因為這件事,在後來一次為患病兒童籌善款時,這家文體店老闆主動解囊,奉獻了自己的一份愛心。
她帶領同學開辦兒童跳蚤市場,把閑置的玩具圖書拿出來交換或者售賣等,把攢下來的錢用作公益資金;多年來,她入社區為留守兒童做勵志報告、送春聯送文化下鄉活動中義務做小主持人、在紀委清風專場演出中參與公益小品演出、在全國鄉村春晚——雷營子主會場演出活動中擔任志願者、在全國關愛環衛工人「一杯薑茶」活動日作志願者時,她在凌晨一點起床,並在早晨四點時將親手熬制的暖心姜湯送給忙碌的環衛工人。在2017年度她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美德少年」,獲獎金5000元。得到獎金後,她將獎金設為愛心資助金,持續捐贈給一名高中貧困學生,直到其完成高中學業。最終受到捐助的學生以超出一本線60分成績順利完成高考。幫助他人,做一名公益宣傳員,對於李xx來說不再是口號,而是成為她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
閆xx,女,15歲,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第五中學初二年級(2)班學生。她曾擔任勝利街小學大隊部的大隊長,是學校「紅領巾廣播站」的廣播員,是老師的小助手,同學們的好夥伴。她有著堅韌不拔的毅力,養成堅持寫日記的好習慣。從上小學一年級的第一天起,從寥寥數語到篇篇小文,從最初的所見所聞,到之後的感想、感受,再到現在的見解與觀點,都在十四本厚厚的日記中。在全市中小學生英語興趣大賽中,英語演講榮獲一等獎。在海拉爾區首屆英語口語大賽取得第二名。在全國小學生英語書法大賽中榮獲一等獎。初二英語期末考試中取得120(滿分)的優異成績。她對各科學習的濃厚興趣和不懈努力,潛移默化地感染者班級同學,對班級的學風也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優秀隊干」「美德好少年」。
她非常熱愛體育運動,跑步、游泳、羽毛球是她的強項。在女子200米項目中,連續六年第一,2019年12月參加呼倫貝爾市青少年游泳比賽中獲得50米自由泳亞軍,100米蛙泳第三名,自由泳接力第一名的好成績。曾多次主持呼倫貝爾市教科系統大型的文體活動,榮獲自治區級「優秀主持人」稱號。在全國演講比賽准備期間,她查字典、校字音,咬著筷子練發音,對著鏡子練表情,功夫不負有心人,閆xx這種不服輸的精神讓她在海拉爾區教科系統「五好小公民」「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演講比賽中獲得特等獎,並代表內蒙古自治區參加全國總決賽,榮獲二等獎。
2020年在「守初心凝聚力量擔使命綻放藝彩」主題校園文化藝術節上,憑借她善於學習、創新學習和百折不撓的鑽研精神,她的小製作——「炫彩調頻收音機」在內蒙古自治區獲獎。尊老愛幼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從爺爺去世之後,她就把奶奶接來住在一起,照顧奶奶的日常生活起居,尤其奶奶手術後,給予無微不至的關心。2020年寒假,她作為一名志願者,參加了新春社區舉辦的「圓夢微心願助力微夢想」公益活動。在現場為社區的老人們書寫春聯、送福字,帶去一抹新春的氣息。她曾跟隨呼倫貝爾市少年宮的志願者參加「走進敬老院」的活動,給爺爺奶奶們表演節目,給他們帶去了歡笑,送去了溫暖。
在周末她曾多次參加「撿垃圾環保行動」,看到有人問路,尤其是外地遊客,她都熱情地給別人指路,宣傳自己的家鄉。平時還利用休息時間去社區的「愛心超市」做義務售貨員。她是呼倫貝爾市城市規劃展覽館的「義務講解員」,多次利用寒暑假,為海拉爾區中小學生講解家鄉的紅色基地、英雄人物、歷史沿革。2019年11月,作為呼倫貝爾市少先隊員的代表,他參加了中國少年先鋒隊內蒙古自治區第七次少代會大會,身為呼倫貝爾市第一屆少工委委員,她帶著參會小提案、帶著呼倫貝爾市全體少先隊員的心聲,認真履行職責,建言獻策。2020年7月23日,她作為優秀少先隊員代表,參加中國少年先鋒隊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並榮獲紅領巾獎章。
吳xx,男,14歲,巴彥淖爾市五原縣第四小學六年級(6)班學生。他的臉上總掛著自信的微笑,明亮的雙眸閃爍著智慧,小小年紀就成長為一位熠熠閃光的校園之星:第十四屆中國宋慶齡獎學金獲得者、中國少年先鋒隊內蒙古自治區第七次代表大會代表、市縣兩級優秀少先隊員和美德少年。同時他還是一個用自己瘦弱而有力的身軀保護單親媽媽、積極向上生活的「superhero」。在他兩歲時,媽媽不幸罹患罕見的多發性小腸靜脈血管擴張症,十餘年來四處奔波、舉債治病。
他剛上小學,又遭受父母離異的家庭變故,常年卧床養病的媽媽,也交給了他和年邁體弱的外公、外婆來照顧。從此,洗衣服、打掃房間、准備晚飯,給媽媽吸氧喂葯、倒水端飯、梳頭洗腳、揉肩捶背、剪剪指甲,這個還不足十歲的小男孩,以一副柔弱的小小肩膀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記得那年冬夜,媽媽病情一度惡化,疼痛難忍,在地上不住打滾,甚至數次昏厥在衛生間,滿臉豆大的汗珠,大口大口地吐血,小小的他看到媽媽的慘狀,雖然被嚇得痛哭,但強忍著恐懼,及時給醫院打電話叫來了救護車。
十歲那年,他和媽媽一起加入了五原縣「小草志願者」協會。他既是馬路邊上發放環保宣傳單、「撿瓶子」的小「保潔員」;也是十字路口那個帶著紅袖標、舉著小紅旗的小「交通協管員」。每個周六日,他都會捐出自己最喜歡的圖書、文具,跟隨志願者叔叔阿姨們到廣場發放公益救助衣物;「六一」節到了,跟隨「愛心媽媽」們到貧困的小妹妹玉鳳家中打掃衛生;元旦前夕,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到蒙古族小學,為「手拉手」結對班級的同學們表演節目,獻上自己最真誠的祝願。「母親節」他和媽媽一起到宏福老年公寓參加「愛相隨·老有依」志願服務。擦玻璃、整理床鋪、掃地拖地、清理衛生間,看著老人們臟亂的房間變得窗明幾凈、一塵不染。和小朋友們搬水果、分食物、為志願者叔叔遞上理發的工具,看著老人們容光煥發,重現久違的笑臉。那一刻,他附在媽媽耳邊悄悄地說:「媽媽,把陽光和熱量分給周圍的人,我們可以得到更多的光和熱,不是嗎?」
楊xx,女,14歲,巴彥淖爾市臨河五中初一年級(6)班學生。她積極參與各類社會公益活動,把「雷鋒精神」體現在身邊點滴小事當中。先後在第五屆「花樣少年」全國青少年語言藝術展演中,榮獲內蒙古賽區「特別金獎」「金牌小主持人」獎項,同年受邀擔任自治區廣播電視台少兒春節晚會主持人;榮獲全國「雛鷹杯」少兒書畫攝影大賽銀獎,並從2016年以來連續三年被內蒙古河套文化博物院評為「最佳講解員」「最強大腦知識競賽優秀獎」等50餘項榮譽。
在學校,她積極參與捐款捐物、清理衛生等活動,組織成立了「節能志願小分隊」,經常提醒同學們人走關燈、關電腦,用完及時擰緊水龍頭等,自覺養成節約能源的好習慣。在社區,她熱衷於參加志願服務活動,在了解到清潔工人和環衛工人們為使大家生活在干凈的環境中起早貪黑辛苦勞動以後,便發動同學們一起組建了「小小志願者服務隊」,利用課余時間,清潔公共設施、打掃小區樓道、幫助環衛工人撿拾空瓶已成為她們的「家常便飯」。一次偶然機會,楊xx和母親在一起參加「周末媽媽」公益活動時,親眼目睹了留守孩子缺乏親人陪伴照顧的可憐場景,便發自肺腑的說道「媽媽,這些留守孩子太可憐了,我想用我的零用錢給他們買一些文具用品。」
從此以後她開始積極了解貧困留守兒童情況,力所能及幫助貧困留守兒童,曾她多次到巴彥淖爾市兒童福利院獻愛心,為孩子們送去各種食品和玩具,陪伴他們游戲玩耍,幫助他們感受生活中樂趣,助力他們健康快樂成長。她還主動參與扶貧捐助公益活動,當她從家人口中得知臨河區干召廟鎮棋盤村因修公路面向社會發出捐款倡議的消息後,毅然將自己平時積攢下來的200元零花錢全部捐給了村裡。2020年初,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她主動報名參加巴彥淖爾廣播電視台「我用聲音陪你」亮聲公益行動,滿懷深情地朗誦詩歌《擁抱春天》,為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白衣戰士」們加油鼓勁。在楊xx的影響下,她的妹妹也積極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來,將300元壓歲錢捐給了臨河區紅十字會,用於疫情防控。她用實際行動傳遞的正能量,善行善舉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
趙xx,男,15歲,包頭市三十五中學八年(4)班學生。「我其實初衷就是想玩,做完之後發現,這個東西可以給大家帶來便利。」從小就愛玩,因為「好玩」,竟然「玩」出了些名堂。他先後獲得國家專利1項,國家級各類獎項7項,自治區級獎項4項,市級及以下獎項15項,尤其是科技類的各類獎項,多達10項。從幼兒園起,趙xx就痴迷於科學創新世界,顯微鏡、萬用表、電烙鐵、pH試紙,各種試管、試劑就是他最好的玩具,家裡也到處都是各種電路板、二極體、三極體、電容以及感應器等,小小的他總有很多新奇的想法。上小學後,他積極參加學校的科學課,參與創作各類小發明、小創造。
2016年,他用了幾個月的時間,終於有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個國家專利——虹吸恆壓恆量自動供水器,用於解決人們外出時對農作物的灌溉和小規模家畜(禽)養殖的飲水問題。榮譽的背後,是創作者無數的汗水,為了尋找合適的試驗材料趙xx幾乎跑遍了包頭市的所有材料市場,為了節省製作成本,讓作品更具實用性,他反復思考將材料變廢為寶。在不斷的失敗與再實驗過程中,他的手被多次受傷,最後,經過幾十次的實驗和不斷完善,終於實驗成功。
他痴迷於試驗,家長一面是欣慰,一面也擔心他「不務正業」,影響學習成績,他卻用全國瘋狂博士杯奧林匹克青少年科學競賽全國特等獎、全國小學數學學習能力一等獎、中科杯全國中小學科學素養二等獎、「希望之星」全國英語大賽市級一等獎、自治區級一等獎、全國三等獎的成果,給出了答案。在老師眼裡,他各科成績優秀,綜合學習能力很強,在同學眼裡他是一個百事通,天文地理、生物自然等,一講起來就是一整套,同學們經常下課後圍在他身邊,聽他講這些新鮮的知識。他的善思善動,也對身邊同學帶來了比較大的影響,漸漸地帶動了大家形成一起思考的氛圍,而他也被學校、教育局授予「科技小標兵」「科普小達人」「科技標兵」等榮譽稱號。「一次次的困難與失敗並沒有擊退我,反而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科技夢想。」趙xx自信滿滿地說。
王xx,女,14歲,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第二中學七年級(5)班學生。她出生在一個特殊的'家庭,爸爸媽媽姐姐都是殘疾人,特殊的家庭讓她比同齡更早懂事,更早承擔起很多責任。每天放學回家,她完成作業後,就幫家裡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掃地、刷碗、洗衣服,推母親曬太陽。鄰居們談論起這個孩子沒有一個不誇她懂事、乖巧,有時懂事的讓人心疼。特殊的家庭磨煉出堅強勇敢有理想的孩子,父母姐姐都有疾病,小詩琴的理想是當一名好醫生,將來幫助更多的人。
在學習上,她刻苦努力,從小就養成了愛閱讀的好習慣,只要有一點空閑時間,就見她捧著書,專注地讀著,經常聽她說:「讀書讓我了解到廣闊的世界,感覺生活太精彩了,將來我一定要走出去看一看」。她的成績一直在年級名列前茅,連續多年被評為優秀學生,曾榮獲第9屆成龍杯全國中小學生優秀作文大賽決賽小學組一等獎、逸夫小學2019年春季學期書法(素描)大賽獲一等獎、「翰墨情·七彩夢」書畫競賽硬筆書法一等獎。她是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她家是農村低保戶,生活困難,得到過很多幫助,王xx懂得一家有難大家幫的道理。每當鄰居、同學遇到困難,她都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周圍人都表揚她是一個好孩子。付出就會有收獲,王xx同學自立自強,勤奮努力,獲得了許多榮譽:2019年8月榮獲清水河縣「新時代好少年」的稱號,同年12月被推選為代表,參加了中國少年先鋒隊內蒙古自治區「第七次代表大會」,並榮獲內蒙古自治區「優秀少先隊員」稱號,2020年6月被評為呼和浩特市自立自強「新時代好少年」稱號,2020年12月榮獲「全國優秀少先隊員」稱號。
郭xx,女,10歲,通遼市庫倫旗六家子小學二年級(2)班學生。她從小父母離異,由於家境貧寒,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她的父親便到大連打工,從此郭xx與爺爺生活在一起,那年她僅6歲,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郭xx一年才能見到父親一面,成為了一名留守兒童。但生活並沒有把她壓垮,在家裡為了讓爺爺農忙回來的時候,多休息一會,郭xx用自己稚嫩的雙手把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在學校同學們遇到什麼困難,娜娜都是第一時間去了解、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在親朋鄰里、同學的眼中,她就像小天使一樣溫暖著大家。2020年初,新冠肺炎兇猛肆虐,全國各地嚴密防控,就在執勤人員在凜冽寒冬中堅守崗位時,一位年僅9歲戴著口罩的小女孩,忽閃著一雙稚嫩的眼睛,來到了大南京窪村部門口。
村支部書記鄧洪蘭見狀趕緊去門口將小女孩帶進屋,問:「小朋友,這大冬天的多冷啊,現在正是抗擊新冠疫情的時候,你怎麼來啦?」「叔叔阿姨們,你們辛苦了,我想捐錢」。鄧書記驚訝的問:「你想為哪裡捐錢啊?這錢是哪裡來的呀?」「我要為此次疫情防疫工作捐錢,這是我自己一點一點攢下的零花錢!」小小的臉龐上帶著一縷堅定,簡單稚嫩的話語,像寒冬里的一把火,溫暖了在場的所有人。郭xx從自己的衣服兜里掏出一個塑料袋送給鄧書記,裡面有零零整整的1000元,同時還有一張用白紙寫著「為了抗擊病毒,貢獻一份力量,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的紙條,字跡稚嫩。當大家看到這張紙條時候,都被這個小姑娘感動了,給值守在凜冽寒冬崗位中工作人員的心裡帶來了一縷溫暖。經過與娜娜的交談,這1000元是她用每年的壓歲錢一點點攢下的,是自己省吃儉用積攢的「存款」,家庭貧寒的她平時根本不捨得用,但此次疫情卻毫不猶豫的全部捐獻出來,卻沒有看到一點不舍。
在問到為什麼要把自己攢的錢捐出來,娜娜說:「叔叔阿姨在卡口執勤太辛苦啦,我希望疫情趕緊過去,大家平平安安。」聽到郭xx小朋友暖心的話語,在場的每個人都感受到孩子心中那份濃濃的愛國情懷。這1000元「存款」也是六家子鎮疫情防控期間收到的第一筆愛心捐贈,這也讓讓嚴冬中執勤的幹部群眾備受鼓舞。作為一名留守兒童,娜娜常年見不到自己的爸爸,讓她小小的身軀里充滿了成人難有的堅毅。但娜娜始終面帶微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自立自強、詮釋著愛國情懷、詮釋著愛心和奉獻。她說:「我並不孤單,我有愛我的家人,我很溫暖。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