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簡述老年人跌倒的危險因素以及如何預防跌倒
老年人跌倒的內在因素多種多樣,主要依賴於感覺器官、中樞神經、骨骼肌肉功能的協調。比如,疾病、慢性累積性勞損和老年退行性變等因素都會擾亂這一功能系統。感覺功能因素及平衡失調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原因,因為他們的中樞處理能力下降,視力減退導致不能正確判斷環境結構及障礙物,感覺中樞或傳導的原因,神經瘤引起的聽力喪失,這些都可能導致跌倒。
中樞神經因素如腦血管意外、震顫性麻痹等疾病會影響人體的穩定能力,導致平衡能力的降低,痴呆、帕金森病等也會引起步態異常,甚至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也會使人直立活動時容易跌倒。骨骼肌肉因素如關節炎、脊柱病變等會導致步態和肌肉失常,足部疾病或骨質疏鬆也會增加跌倒風險。
心理因素也會影響跌倒的風險,精神狀態和認識能力與機體對環境、步態、平衡的控制能力有關,當判斷能力受損或對周圍的環境忽略時,跌倒的危險性增加。簡單智力檢查得分低於24分以及老年抑鬱量表評分高於10分的老年人,跌倒的危險性成倍增加。此外,一過性腦缺氧,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也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增加跌倒的風險。
外在因素與自身因素共同作用增加跌倒發生的危險性。除了不平的路面、光線不足、環境雜亂、地板過滑等環境因素外,廁所、浴室、走廊無扶手,病床無護欄等也是常見的安全隱患。對於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病床應適當降低,地面應保持平整乾燥,照明光線要充足並要有扶手。
針對跌倒的高危人群及其家屬,健康教育是預防跌倒的有效護理措施。護士應從多方面收集患者的以往病史,了解其視力情況,用葯情況,步態及平衡能力,下肢能力等,並詳細介紹病室環境,易引起跌倒的危險場所,以引起患者的重視。對於活動不便的老年人,建議家屬陪護,對於因種種原因家屬無法陪護者,應詳細說明病情,並簽字為證,以免發生醫療糾紛。
在採取各種必要的安全措施後,對於長期卧床者及眼科手術後的患者,突然起床很容易引起跌倒。因此,患者最好在床上大小便,如必須起床時應由家屬或護士協助。對於有跌倒的可能的患者最好有預防跌倒的記錄單。
心理行為的護理干預對於預防跌倒也非常重要。老年人跌倒一次後,會產生恐懼心理,從而害怕跌倒而限制活動,對這類老年人除加強肌力和平衡功能的鍛煉外,心理護理更為重要。因此,護理人員不僅要幫助他們了解如何預防跌倒,幫助老人克服恐懼心理。
綜上所述,有效評估和積極消除各種引起跌倒的危險因素是老年護理的一項重要任務,只有通過全面,細致的護理評估,必要時護理干預以及護理人員,老年人和家屬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止跌倒的發生,維護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