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養老院慘狀圖

養老院慘狀圖

發布時間:2025-07-01 21:08:57

養老院養老真的靠譜嗎

養老是大多數人,以後都會遇到的問題,我們老了的時候,病痛更多了,孩子大了可能也去別的城市工作了,或者盡管就在身邊但他自己也有一大堆事兒要忙活,那到時候我們怎麼辦?想來想去,似乎只有去養老院。

所以做人最要緊的是要自己想清楚,你想要犧牲什麼。蛋白質膜和基因,選一個,另一個犧牲。而且,選好了之後,就沒有回頭路了。孩子不能塞回去,過了生育年齡也很難生育。

想好,然後別後悔。沒有錯誤的選擇,只有貪得無厭的人。

真到了「老」到失去自理能力,需要「養」的那一天,真的,早解脫早好。

奢望「老」了以後怎麼怎麼被養老,就跟50歲的大媽非要追求「貌似18少女」一樣。任你砸多少錢,花多少心思進去,也是枉然。

❷ 北京養老院的環境如何

給你推薦一家環境不錯的星級養老院-椿萱茂,老人的退休生活環境當然不能差了,除了環境宜居,還要有專業的照料、均衡的飲食、豐富的娛樂活動,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老人退休了千萬不能孤獨,他在那裡認識了好多夥伴,每天一起吃飯,一起參加各種活動,還有護理師給檢查身體每天,過得不亦樂乎。

❸ 養子女防老,你怎麼看養老院真的合適養老么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養兒防老這種選擇是順理成章的選擇。

之所以說這種選擇順理成章,是因為以下兩方面因素:

1,子女年幼的時候,父母有撫養子女的義務。

2,父母年老以後,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

因此,由子女養老,從各個角度來說,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年老以後,子女想贍養父母,確實有很多現實困難。

具體來說,子女贍養父母,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現實困難:

1,子女工作忙,沒時間贍養父母。

2,子女在另一座城市工作,沒有條件贍養父母。

3,子女有自身困難,無力贍養父母。

上述幾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是客觀存在的。

因此,雖然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但是如果要求子女必須贍養父母的話,也是不現實的。

因此,子女盡自己努力贍養父母,父母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養老方式,才是最妥當的選擇。

事實上,現在已經有很多不依靠子女,或者較少依靠子女的養老方式。

具體來說,這類養老方式有以下幾種:

1 ,養老院養老。

養老院可以提供專業的養老服務,適合老人養老。

2,居家養老。

老人在家居住,子女定期看望並照顧老人。

3,合作養老。

志同道合的老人共同生活,互相幫助養老。

因此,養老絕不只有一種方式。……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才是最佳選擇。

❹ 看了養老院的照片後你的感受是什麼

看了這養老院的照片,想起我姑父。至今,他在養老院待了兩年多了。

姑父當年被單位內退而鬱郁不得志,性情大變,剛過六十歲就出現老年痴呆症狀。診斷不久,我姑姑又因病去世,姑父的痴呆更每況愈下了。一開始是他弟弟放棄家庭團聚,一人貼身照顧他。後來實在受不了他的打罵,弟弟回家了。保姆也不好請,工資低的沒人干,高的我表弟支付不起,何況他還有兩個上幼兒園的孩子要照顧。

姑父單獨在家時,曾經出門走丟過兩次。被我表弟反鎖在家時,又拿冰箱里的生肉吃。萬般無奈,只好把他送養老院了。我聽院長說,姑父很快就適應了養老院的生活。養老院的活動蠻多,經常有義工或單位來慰問老人家,慰問品也有不少。我曾要求給我姑父加餐,院長說老人的營養夠了。親戚不時去看我姑父,都說他精神還不錯。

所以說,像我姑父這樣能自理的,比較適合到養老院過集體生活。花費不是很多,對他的 健康 又有益處,更讓我表弟放下重負。然而,對那些不能自理的、還有正常 情感 需求的老人,我認為還是請保姆在家養老合適。一對一照顧,子女每天都見得著面,這樣老人和子女雙方都能安心。否則,老人被孤伶伶放在養老院,勢必影響情緒,身體 健康 就更壞了。

沒進過養老院的人,永遠不知道養老院的內在實際情況。其實養老院有點像我們小時候上過的幼兒園。統一管理。幾個護工看守著一幫的老年人。要知道的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來到養老院就不能與在家相比了。

偶爾在新聞上聽說過養老院護工虐待老者的事情時有發生,家屬探訪時一個樣,不在時另一個樣。這是我打死也不讓母親進養老院的理由。起碼在家,行動和語言,愛好習慣都是自由的,在自己家中可以不受任何拘束,進了養老院就得看護工臉色,還有一大幫老頭老太,每人都有自己的習俗和脾氣,弄不好你欺負我我欺負你,正如幼兒園的小朋友一樣,護工一個疏忽,就可能造成負面情緒。

有的養老院管理或許很好,服務也許非常得贊。我覺得只是極少的個別。如果不是非要去養老院才能解決問題的,為人兒女千萬不要將父母送去養老院,試想一下,小時候父母因工作忙將自己送去幼兒園時,也不是一千個不願意嗎?沒有任何人喜歡離開自己熟悉的家,自己熟悉的環境去進入另一個不熟悉的環境生活,特別是老人家。他們心中唯一希望的是子女相伴,兒孫繞膝。

送老人家進養老院,一定要知道他們是否真願意。哪怕有一絲猶豫,都不可謬然決定。其實父母不論多忙,從小將我們呵護有加,當他們老了,回報是正常的,而自己也會有老的一天,你是否真的願意讓子女送去養老院?實實在在問一下自己的心,冷靜思考一下,是否真願意還是無可奈何?

「養老院」在以前是孤寡老人的居所!在當代是人老了無人照顧經管的一種「無可奈何」選擇……! 我曾經到一個條件比較好「醫養院」去過,是一個同學讓我幫忙聯系讓他母親過來,吃住活動條件確實不錯,但價格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每月最低3500元到4500元不等,不包吃飯,有病住院單另花錢找護工等等!看了一下住的人員,我看臉上都一個表情獃獃看著進出的人,我的心抽緊了……原來我和兒女賭氣「你們不管我進養老院去」,從那次看完以後這句話我再也不說了,有一種深深恐懼感籠罩在腦海之中! 老同學兄弟姐妹都在外地,換著請假回來照顧卧床老人,三四年時間他們也拖的筋疲力盡……我給老同學母親聯系好他給母親一說就糟了,老人死活不去,老人說一定送養老院她就不活了……最後還是按老樣子請保姆他們輪換照顧! 老年人曾經說過「人啊!不能老,老了不得了……。」反觀現在世界,丟掉我們中華「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口口聲聲說老年人這樣,老年人那樣……把歧視污辱老年人認為是自己的本事!「天道遁環」今天這些老人處境,也就是你們明天結局! 記著自己也是人生父母養的……善待 社會 上的老年人,為自己,為自己兒女積德行善!當你有一天老了以後「以求心安!」謝謝閱覽網友們!

站在城市喧囂之外,感受溫馨的晚年生活帶來的快樂,這就是我看到養老院照片時的親身感受。我覺得養老院可不是過去那種孤寡老人待著地的地方。這可是,老人們退休以後安享晚年的幸福開始。我覺得在養老院的日日夜夜裡,老人們可以說都會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這是我們的 社會 在改善老年人養老條件,在做好老年人服務方面真的是有了很大的進步,因此我覺得老人們在養老院里是快樂的。這既給子女們減輕了壓力,又給自己找到了一個晚年的好歸宿。這是兩全其美的事情,所以我說作為孩子們的也別糾結把老人送到養老院去。只要老人是自願的就讓老人們去。再者說了,現在老人們養老院的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各種活動也是紛至沓來,有的時候大合唱,舞蹈,下棋等 娛樂 活動也是非常的多。而且吃的用的也都是非常的好。所以說在養老院的照片里我看到的是那份溫馨,我看到的是那份寧靜,我看到的是那份感動,所以我說在養老院里也是一件好的事情。

我父親從小是給人家放牛的,每次聽老爸回憶小時候的事我都哭成淚人,我媽媽從前是大地主家的女兒,念過私塾又是國高畢業的,我媽媽由於成份高沒人敢娶,我爸爸長得很帥但因為家裡窮娶不起媳婦,所以他倆誰也別嫌棄誰就結婚了,我爸爸天生要強,在企業里總想入黨,可是我媽媽的原因我爸爸的理想落空他恨我媽媽,就使勁打我母親,我母親是大家閨秀出身從來不知道反抗,每次都嘴角流血一聲不吭的忍著,後來我們長大了,政策也變了,母親從來沒和別人吵過嘴,永遠都是那麼柔和,他原諒了父親,他們現在都八十多了,我們兄妹三個,為了讓他們安度晚年,我們決定在當地最好的一個小區里買各自的房子,妹妹給爸媽買了140平的房子,哥哥負責每天去做爸媽願意吃的飯菜,我負責每天陪爸媽嘮嗑,妹妹管掏錢,老爸身體一般,老媽身體好每天到處亂跑跟園區里的老太太們玩兒,逢年過節孩子們回來整個屋地都能掀起來,爸媽對我說的最多的就是讓我們年輕時要積德行善,別等老了遭罪,他們說的我都信,因為他們是父母。

雖然我是個開明的人,但是在養老問題上,我對進養老院有深深地抵觸。

孩子的太爺爺去世前在養老院住過幾年,我也隨家人去探望過數次。那個養老院算是個中檔的吧,各方面條件還行。太爺爺腦梗後遺症,行動不便,住單間,有專門的護工照顧起居飲食。但是每次進到那個小小的單間里,心情馬上會壓抑起來。小小的窗戶,陽光好像都不願意透進去,空氣流通差,房間里一股子尿騷味。有時給老人帶些他喜歡吃的肉食,養老院里的工作人員也不讓吃,說他們為了老人 健康 ,平時飲食都很清淡,一下子吃油膩了會造成腹瀉。每次去,老人都淚眼婆娑的,心中很不落忍,也很無奈——沒辦法,兒孫都在忙碌,沒有人能丟棄工作,全天候的貼身照顧。

網上經常會看到一些關於養老院的正面的報道,有的養老院確實條件好,醫養結合,管理有序;也有一些負面的消息,比如有的養老院虐待老人,管理混亂之類的。如此種種,反映了當前眾多養老院的良莠不齊,使人更對進養老院有著深深的憂慮。即使養老院很正規規范,但是也始終會缺乏老人最需要的東西——親情。

人老了,錢財名利身外物,早已淡泊了。唯有親情,是越老越渴望的。想一位老人,遠離親人,周圍都是老弱病殘,一個個形容枯槁、目光呆滯,處處充滿腐朽暮氣,該是怎樣的心情。天天倚在窗口,盼望親人一周一次甚至數周一次的探望,該是怎樣的心酸。如果條件允許,哪個老人不願意住在自己家裡,兒孫繞膝,飲食稱心,坐卧隨意。悶了出門看看花紅柳綠,聽聽小孩子的歡聲笑語,這才是老年人喜歡的愜意的生活。

然而現實往往是,子女工作忙碌,還得照顧孫輩,老人們怎麼忍心讓自己再成為子女的負擔。曾經在醫院見過一個三十多歲的獨生子,母親早亡,父親腦梗了,他放下工作,在醫院衣不解帶的伺候了十來天,父親病情終不見起色,跟前還是離不開人,終於有一天在走廊徹底崩潰大哭。所以現在明智的老人往往無奈的選擇進養老院,不願拖累兒女,就怕有一天成為子女的累贅,於心難忍。進養老院養老,這是如今人口老齡化帶來的 社會 問題。

其實現在有一種新型的養老方式,我覺得值得老人們考慮借鑒,那就是抱團養老。抱團養老,就是一個大家族的年歲相仿的兄弟姐妹,或者其他親朋好友的,可以找一個合適的地方,共同居住,一起度過老年階段。彼此之間互相照應,互相幫扶。也可以共同出資雇個保姆洗衣做飯,解決生活上的不便。節假日,一大群兒孫輩去看望老人們,就像一次家族大聚會,歡聚一堂,其樂融融。這樣大家都覺得舒服自在,確實是很好的一種養老方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願我們年老的時候,都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

假如我老了,不能自理,我會要求兒子送我去養老院,現在家庭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一個孩子負擔太重,照顧老人真的是力不從心。再說了養老院也沒有外面傳的護工怎麼樣啦,欺負虐待老人啦。可能有,但也是個別現象。

我家表哥的媽媽80歲去了養老院,現在已經95歲,子女要帶她回家,她還不肯呢,她說養老院里熱鬧,年紀大的人怕寂寞。

年輕時多賺點錢,年齡大了,找個好一點的養老院,安享晚年。

每星期一次去敬老院做義工已堅持打卡六年了,看多了,有太多的感悟:人老了,身不由己,能得善終者為數不多。所以覺悟者,一定要學會善待眾生!因果循環,誰也逃脫不了。善護口業,不計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凈無染。阿彌陀佛[祈禱][祈禱][祈禱]

你的這份孝心值得贊賞,但是與其在家和你喝粥,老人在養老院的一日三餐都是營養搭配的,水果定時送,酸奶准時喝,家裡開著門過日子不可能啥事沒有,尤其都要上班,時間哪有個准點,可想而知老人一人在家的難處。說說我家的真實案例供你參考:我婆婆88了,幾年前開始腿腳不便,我們上班走了,家裡的做下的飯她都是涼一口熱一口自己湊合,心疼有啥辦法,只能老人遭罪,尤其摔了碰了,家裡沒人,她就自己躺在地上一直到我們回來發現給抬屋裡去,渾身都僵了,老人都固執,請保姆不讓,小時工不讓,養老院不去,可是一次次摔了起不來,我們害怕,苦苦勸她,最後去了醫養結合的養老院,去了以後,身體比以前強多了,能扶著小推車自己挪著走了,我們基本每天都去,尤其他兒子上個月退休了,上下午去一次,推著輪椅四處逛,雖然也總說回來,但是我們還是願意她在那裡,我還沒退休,孩子有事兒了也得跑,最主要的是老人歲數大了不講理,橫推車,弄得家裡雞飛狗跳,就說今年春節,我們把婆婆接回來了,第一天還好,第二天就開始找茬,說我給她洗腳的水涼的冰骨頭,說她兒子20多個小時也不給她飯吃……因為沒去養老院之前跟我們過了23年,婆婆強勢得很,她每天床上躺著不定什麼時候就跟我們鬧一出,她在的23年裡家裡就沒安寧過,所以不在一起體會不了在一起生活的難處,一旦不能自理了那就難了。看看圖片 那是婆婆在養老院的生活。

到老了以後這已經不錯了,就是這樣的生活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的,說幾個例子1同樓的隔單元一戶,三代人住一套大套三房,去年底老爺子快不行了,從醫院接回家就直接搬到了車庫里住了,兒子怕老人死在家裡因為今年3月份兒子要結婚了,孩子結在這套房子里所以老爺子死在車庫里,也是無奈吧!老兩口沒有退休金,去不去養老院的。2母親小區里一對農村老夫妻,所有的存款都給兒子購買了這套房子,到老了不能自理了,兒媳婦不願意跟老人住一起,老人沒有退休金,沒有本地戶口,住不起公共敬老院,外面的太貴了家庭承擔不起……,3 前幾天報道95歲的拾荒大爺,每頓飯都吃不飽,因為沒有牙,也沒有人給做,有人問他兒女為什麼不管他,他說兒子住在養老院,奇怪的是你都95了怎麼不去養老院啊,他說:我有兒子不可以入住養老院的,兒子沒有孩子就可以住…………所以能住在那裡的已經不錯了!別想太多了,到生活失去自理能力的時候,可以住進養老院里,也不是任何人可以住的!

❺ 一張幼兒園和養老院對比圖戳痛無數人:你看著你的孩子,我等著你

在絕大多數人看來,孝順似乎是每個人都要上的一堂必修課,可很少有人意識到,「孝順父母」這件事本身和其他事相比,也是有著「優先順序」的。


在孩子面前,似乎無論多麼孝順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將父母「晾在一邊」。

這不,伴隨開學季走紅的一張戳心對比圖,就讓無數的人紅了雙眼。

一張幼兒園和養老院對比圖戳痛無數人:你看著你的孩子,我等著你

每年開學季,各大幼兒園和學校門前都會出現這樣一幕:

哪怕明明什麼也看不到,無數的家長還是會默契十足的「相約校門口」, 在狹窄的門縫中尋找自家孩子的身影。

一些「搶不上」最佳觀賞位的家長,甚至手腳並用,索性不顧危險,爬到鐵柵欄的頂端,遠遠地想要看自家孩子一眼。

這其實並不難理解。在這個獨生子女居多的大環境中,每個孩子對於家長來說都是心肝寶貝一樣的存在,孩子在學校的一舉一動,時時刻刻都讓家長牽腸掛肚。

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好笑一幕:

擔心的老父親在門口巴巴地看著,不知情的孩子在操場上開心地玩著。

以至於有些家長佯裝生氣地罵自家孩子一句:沒良心的。 可事實上,「沒良心」的又何止是孩子呢?

有人曾經做了一張名為「 開學季,幼兒園和養老院 」的對比圖,這張圖戳痛了無數人的心。

一邊是門庭若市的幼兒園,一邊是門可羅雀的養老院。

這一動一靜形成了格外鮮明的對比,讓人看完不禁眼圈泛淚。

一張戳心對比圖的走紅,在無數人心中都掀起了「滔天巨浪」

在看完這張對比圖之後,很多人都會心生感慨,有的網友甚至直言:

但我們卻忘了一點,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其實同樣重要。

俗話說:父母在,不遠游。

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把一顆心,一天的時間分給無數的人,卻只有在受委屈的時候,想起來原來自己也有一個溫暖的港灣。

或許在父母看來,他們不會介意你的遲到, 可孝順卻是一張單程票 ,如果你一再浪費機會,那麼真的等到你到達了終點之後,你才會發現一切已經晚了。

有人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被你送到養老院的父母其實和你的孩子沒有什麼區別。不過老人更「不幸」的是, 他們不能每天在你期盼的目光中上學,也不能在每晚准時聽到你接送的腳步。

對於這些奔波了大半生的老人來說,他們想要的其實真的很簡單, 那就是單純地想看看你。

在一部國外導演的紀錄片中,一位老人這樣對記者說,他想讓他兒子帶著孫子孫女來看看自己。他給出的理由是:

其實,許多父母和這位老人的願望基本都差不多,奔波了大半輩子的他們在步入晚年之後,最想要看到的,或許就是自己的兒女了吧。


教育寄語

父母在時,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時,人生只剩歸途。


不管是代表了未來和希望的下一代孩子,還是代表了過去和愛的上一代父母,他們都值得我們去關愛,去關心。


陪父母喝杯茶,吃頓飯,或許就足能讓他們驕傲很長時間。


親愛的讀者,你覺得呢!


(南瓜)

❻ 中國的養老院終於要開始賺錢了,轉向社區養老模式,該行業未來發展如何

中國養老院逐漸轉向社區養老的模式,社區養老倒也挺好,比較適合中國現在的人口狀態,因為現在中國的老年人需要得到養老服務的人太多了,要是把他們都送進養老院,養老院沒有那麼多地方。而且我們養老院的經營模式也決定了,要麼不賺錢要麼賺大錢,這不合適。

通過居家養老的模式,社區養老的模式,只需要一些服務人員,他們可以管理整個小區,不是24小時都照顧在這個老人的身邊,但是整個小區有專業的醫護人員,有專業的護理人員他們照顧的老人比較多,但是任何一個老人有問題他們都可以及時有效的趕到老人的身邊,一個按鈴5分鍾以內,整個小區都能到達。大大降低了養老的成本,也提高了老人生活的幸福度,更重要的是有利可圖,能賺錢也有人願意做。

閱讀全文

與養老院慘狀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居家養老社會養老機構養老 瀏覽:596
新疆退休工資待遇 瀏覽:323
血糖高老人如何補鈣 瀏覽:725
常州老人體檢哪裡好 瀏覽:840
現在安排體檢是什麼時間去當兵 瀏覽:57
九江民營敬老院 瀏覽:270
哪個股票涉及養老 瀏覽:152
重慶長壽區的房價多少錢一平方 瀏覽:657
昆明市老年大學檯球 瀏覽:726
兒媳孝敬婆婆權利嗎 瀏覽:709
湖北十堰市養老保險怎麼繳費 瀏覽:587
如果和父母冷戰了如何解決 瀏覽:294
交的養老保險怎麼沒了 瀏覽:188
老年人的年輕生活 瀏覽:155
職工養老保險殘疾人優惠政策 瀏覽:244
外地去巴馬養老有什麼好地方 瀏覽:688
怎麼查看幫父母繳納的養老保險 瀏覽:173
退休工資和養老保險嗎 瀏覽:911
留守七年的女孩和父母沒什麼感情 瀏覽:926
上老年大學學電子琴好還是鋼琴好 瀏覽: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