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老人疑心病怎麼辦有哪些表現
很多老人到了一定的年紀變得容易疑神疑鬼,一有點風吹草動就咋咋呼呼,這樣的老年人慎防得疑心病。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關於老人疑心病的知識,希望對你有幫助。
年疑病症心理療法首先要從病人的內心深處和老年人的生理特徵人手,運用親切關懷、同情而又通俗易懂的言語來說明精神與疾病的關系,實事求是地向病人解釋病情,使恐懼的心理逐漸弱化,從而解開郁結在心中的疑慮。
醫生在進行老年疑病症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培養病人樹立樂觀主義的情緒,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只有穩定的情緒,才能增進健康。倘若消極悲觀,精神萎靡不振,成天無病呻吟,結果弄假成真,反而鬧出大病來。
與此同時,醫生還要引導病人正確地理解醫學知識,不要盲目地照搬照套,自我取意,必要時可以做些檢查,排除顧慮,有助於病人消除疑病情緒,恢復正常。
另外,醫生還要多鼓勵老年人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集體娛樂活動,培養自己多方面的愛好,尋求豐富多彩的生活樂趣和活動領域,這樣可以使老年人逐漸地淡化自己那些疑病的情緒,從而起到輔助老年疑病症治療的目的。
1、懷疑自己被佔便宜
有些老人總懷疑自己在某些事情上吃了大虧,讓別人占盡了便宜,這些老人有可能患上了疑心病。這類患者的基本特徵是,對個人利益具有堅決維護的意識,有些人還比較好鬥,或者認為自己格外重要。
從心理學上講,此類人在人際關系中,常常表現得鬱郁寡歡,別人看來是瑣碎、無辜的行為,他們卻往往從中發現對方“不懷好意”。其實,他們對別人的猜疑,就是將自身的某些想法投射到對方身上了。
對於這樣的老年患者,在他們嚷嚷懷疑別人佔了便宜時,家人最好不要急於跟他們解釋,也不要“硬碰硬”地否定他們。最好的辦法就是及早將他們送到精神科檢查,並根據病情接受對症治療。
2、懷疑自己得了病
有些老人老懷疑自己身患絕症一有點兒頭疼腦熱,就嚇得反復去醫院檢查,總擔心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或重病,這是疑病的典型表現。可以說,在人的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有過疑病的體驗。但專家指出,這都屬於疑病觀念,疑病觀念與疑病症不同。
疑病觀念常見於老年人。進入老年期,人體各個器官的功能都明顯衰退,這其中也包括大腦某些功能的衰退,這是疑病觀念出現的生物學基礎。而從心理社會因素來看,老人意識到自己已走入了生命的深秋,離死亡越來越近,於是就容易對死亡感到恐懼、焦慮。這都會導致老人格外關注身體的細微變化,有的人甚至一感到某部位有異樣,就害怕發生了癌變,於是容易造成思慮過重,疑病重重。
如果懷有疑病觀念的人在多種軀體檢查和醫生診斷後,仍不能打消錯誤想法,仍然長期處於緊張、焦慮、抑鬱之中,並因此影響了其參與社會活動,就可能患上了疑病症。疑病症是以患者一心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擔心某些器官患有想像中的難以治癒的疾病為特徵的神經官能症。
有資料顯示,疼痛是疑病症最常見的症狀,大約2/3的患者有疼痛症狀,常見部位是頭部、下腰部和右髂窩。但這種疼痛通常查無實據,患者會四處輾轉於內外各科,毫無結果後,才會主動或被轉到精神科就診。因此,如果身邊有這樣的老人,千萬別以為他們是裝病,最好帶他們去精神科檢查,以便及時治療。
1、退休綜合征
離退休前後在部分老同志中引起一些心理變化。有部分人由於難於適應,心理上還出現一些毛病,如空虛、寂寞、焦慮、憂傷、抑鬱等,人稱為退休綜合症。從調查的情況來看,爭強好勝、事業心強、工作嚴謹、性格固執的人,缺乏離退休心理准備的人發病率高。老年社會學研究表明,離退休綜合症主要是由於產生的失落感、空虛感、懷舊感造成的。失落感會使人感到工作、規律、地位、優勢、人際關系喪失了,認為到了人生的盡頭了;空虛會使人感到無所事事,一切都是虛無的;懷舊則容易使人追憶過去的美好時光和輝煌的經歷。轉眼下一片冷清,令人慘然。
2、抑鬱症
抑鬱是常見的情緒表現,症狀是壓抑、沮喪、悲觀、厭世等,這與老年人腦內生物胺代謝改變有關。長期存在焦慮心理會使老年人變得心胸狹窄、吝嗇、固執、急躁,久則會引起神經內分泌失調,促使疾病發生。
3、神經衰弱
主要表現為精神易興奮,控制不住,精力不足,情緒性疲勞,失眠,頭痛,心悸等,病程可達數十年,症狀可有間歇,病情容易反復。一般而言,老年人睡眠時間多在5——7小時之間,並常常有睡眠淺、早醒、多夢的現象。睡眠障礙是老年人神經衰弱最主要的表現。
4、死亡疾病恐懼症
老年人往往體弱多病。有些老年人對待疾病焦慮煩躁,憂心忡忡,悲觀失望,這種精神狀態無疑將加速疾病的發展。老年人往往擔憂和懷疑自己的健康,同時又常常對檢查身體有精神負擔,擔心查出病來增加憂慮。
5、家庭關系
② 老人為何疑心重
疑心變重,首先是一種特別常見的老年人心態。年紀大了,可能耳聾眼花,影響信息獲取,因此,容易主觀臆測、聽信只言片語。其次,老人生活圈子變小,關注度也狹窄,聽到家人背著自己說事,就以為是議論自己;兒女無心說了一句不順耳的話,就會胡思亂想等,如何緩解老人疑心病呢?如果跟老人一時半會解釋不清楚,千萬不要跟老人「硬碰硬」,可以試著轉移一下老人的注意力,讓他做些別的事情,或許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長時間不出門,同樣會使人情緒不穩,疑東疑西,可以多帶老人出去走動走動,多接觸接觸同齡的老人,一起嘮嘮嗑,談談心,這樣也能減少老年人的疑心病;如果兒女長時間不能陪伴左右,老人可能也會產生多疑情緒,如果有時間的話,不仿多抽出點時間陪陪來人,聽老人傾訴一下,或許老人的疑心便會消除,那麼老人為何疑心重呢?
1、聽視力差了。年齡大聽、視力漸漸下降,這時候,老人聽的看的不如以前多,掌握的面不寬也不準確,因此容易多疑。
2、性格順延了。可能年輕時小心眼或者比較多心,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性格方面的延續了年輕時的一些特點,甚至有所加強,容易變化為多疑。
3、接觸人少了。社會角色也變化了。從前工作中會接觸很多人,現在接觸得少,老年人心態調整得差,無法適應周圍環境、生活等的突然改變,不能適應悠閑、頤養的生活,反而產生情緒不安、悲傷失望以及乏味無聊、精神萎頓等症狀。容易覺得自己「沒用了」,慢慢開始多疑。
4、獨處時長了。離異、喪偶、無子女或子女不孝、孤獨等因素,也多可導致心身失常或疾病。獨處時間長的老人更容易多疑,因此,兒女和社會不僅要關心老人身體,也應鼓勵老人多參加社會活動。
5、精神障礙了。老人記性明顯下降,可能是痴呆症的前兆,而經常有被偷、被害的幻想,還可能是精神障礙的表現。若和過去相比,老人明顯表現出記憶力差、出現幻覺、過度多疑,可能是心理疾病的信號。
以上是小編介紹的老人為何疑心重的內容,如果大家還想了解更多關於老人疑心病的知識,那就繼續瀏覽本網老人心理健康小知識庫中的內容,以便讓老人晚年有一個健康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