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年人舌乾苔厚是什麼導致的
你好,根據描述應該患有老年人舌乾苔厚指導意見你好,脾胃不好消化不良,口服嗎丁啉和健脾丸治療,同時避免暴飲暴食和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⑵ 什麼是花舌苔
花舌苔既「剝苔」,根據剝脫的部位和范圍大小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
舌前半部苔剝脫者內,稱前剝容苔;
舌中部苔剝脫者,稱中剝苔;
舌根部苔剝脫者,稱根剝苔;
舌苔多處剝脫,舌面僅斑駁殘存少量舌苔者,稱花剝苔;
舌苔周圍剝脫,僅留中心一小塊者,稱為雞心苔;
舌苔不規則地剝脫,邊緣凸起,界限清楚,形似地圖,部位有時轉移者,稱地圖舌。
舌苔剝脫處,舌面不光滑,仍有新生苔質顆粒,或舌乳頭可見者,稱為類剝苔。
一般主胃氣不足,胃陰枯竭或氣血兩虛,亦是全身虛弱的一種表現。
剝苔的范圍大小,多與氣陰或氣血不足程度有關。剝脫部位,多與舌面臟腑分布相應,如舌苔前剝,多有肺陰不足;舌苔中剝,多為胃陰不足;舌苔根剝,為腎陰枯竭。
還有一種先天性剝苔,即生來就有的剝苔,其部位常在舌面中央人字溝之前,呈菱形,多因先天發育不良所致。
⑶ 80歲老人,舌頭鮮紅無苔,口水多,請問是什麼症狀
舌頭反應出的症狀有很多需要重視下! 正常人的苔色是薄白色的。因為舌粘膜中絲狀乳頭的末梢分化成「角化樹」,在「角化樹」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脫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細菌、黴菌、食物碎屑及滲出的白細胞等,這些不透明的物質遮蓋了舌毛細血管的紅色,而且角化上皮在濕潤時可吸收水分而呈白色,這樣就形成了正常的薄白濕潤的舌苔。 舌苔過白:多屬寒症,薄而滑的多為外感風寒,厚白而滑者多為寒濕或寒痰。 舌苔發黃:一般多見於熱性疾病的過程中,表明邪正相爭十分激烈,病已入里,邪已化熱。 舌苔發黑:主要是舌絲狀乳頭增殖變黑所致。有棕黑、灰黑、焦黑直到漆黑等深淺不同。中醫認為病人出現此苔,一定病期較長,病性比較復雜嚴重。 舌苔灰白相兼或灰膩薄滑:多為里寒,先有體弱兼熱性病,或病久兼消化不良症的徵象。 全舌淡紫帶青:潤滑無苔為傷寒陽證。 舌苔呈褐色:腸梗阻。 鏡面舌:即舌面無苔,像鏡子一樣光滑。輕者提示營養不良,或體內缺乏鐵或維生素B2:;重者則表示體內津液虧乏,病情深重。如果病久者的鏡面舌兼絳色,還要防止出現敗血症。如果是老年人的舌頭像鏡子那樣光滑,舌底面兩根靜脈增粗延長,表示有肺心病。 穿心舌:即舌苔中間有一小塊空白處,舌苔已剝脫。穿心舌屬於傷陰的一種表現,常表示體內營養缺乏。小兒出現剝苔,則表示營養不足,主要是偏食造成體內某些營養素的缺乏,引起部分舌苔剝脫。這種兒童身體抵抗力很差,很容易得感冒或發燒。 牛肉舌:即舌質暗紅,舌苔光剝像牛肉一樣。牛肉舌常見於惡性貧血患者。 腐苔:是一種比較厚的、顆粒大而疏鬆的苔,形狀好象豆腐渣樣,厚厚的一層堆在舌上,刮之易去,過一會兒又會逐漸堆鋪起來。 腐苔提示人的陽氣有餘,能將胃中濁腐之氣升化驅散,是正邪相爭,疾病謅向好轉的徵兆。 膩苔:是舌中心及根部較厚,舌的邊尖部稍薄,顆粒細小緻密,緊貼舌上,揩之不去,刮之不脫,舌面罩著一層粘液像油膩狀,舌質大多被其遮蓋而不能見。 用放大鏡看,膩苔的絲狀乳頭數目及其分枝均有增加,各乳頭的角化樹相互糾結纏繞,不易脫落,其中包埋著很多粘液及食物顆粒。中醫認為膩苔是陽氣被陰邪所抑,機體內必有濕濁痰飲或食積頑痰遏郁的病理變化。如急慢性胃腸炎等。 霉苔:苔質與腐苔相似,浮而疏鬆,但舌面上的苔卻腐苔那樣平鋪於舌面,而似灰白的糜點狀或飯粒樣兒,厚薄不一堆積在舌上,故以此可鑒別出霉苔,一般多因體弱,或過量應用激素、免疫抑制劑以及廣譜抗生素等,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極差,菌群失調,黴菌乘機生長繁殖所致。 此苔一般先佔舌的一部分,以後可蔓延至全舌或整個口腔,病情大多嚴重。霉苔對黴菌病的診斷有重要價值。 點刺舌: 是指舌上有很多紅刺群凸出舌面,好象草霉的果實一樣。 點刺出現於舌尖或舌邊,表示熱盛,可見於各種發熱感染性疾病或大面積燒傷病人;點刺出現於舌中,多為熱毒更盛或熱入血分,容易發生休克、神志昏迷。 失眠、便秘或夜間工作緊張的人,以及維生素缺乏、營養不良和大腦皮質功能失調等,也可出現舌面上的紅色點刺,中醫稱為陰虛火旺。 舌面點刺還有痛感,經休息,調整營養結構和大便通暢後,點刺會較快消失。現代研究認為,點刺是舌上輩狀乳頭增生或肥大所形成。 裂紋舌: 舌面上的裂紋有深裂、淺裂以及各個不同方向的裂溝和皺紋。淺裂就象一條條皺紋,深裂就像被刀割和剪碎一樣,有不規則的裂溝。正常人中 約有0.5%是生下來舌面就有裂縫的先天性舌裂者。 現代醫學認為舌面上的淺裂紋主要是由於舌粘膜萎縮,使舌肌原有的縱紋和橫紋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紋則為較嚴重的舌萎縮性病變,使舌肌上皮層失去正常結構,一部分舌乳頭變得扁平而融合,一部分則萎縮斷裂而形成裂紋,舌上裂紋的圖形真是稀奇古怪,有縱形、橫形、樹叉形、井形、爻形、或像腦子的回溝狀,也有的象鵝卵石狀。病理性的舌裂常與萎縮舌同時存在,可見於一些慢性消耗性疾患,以及營養不良性疾患和維生素B族缺乏症等所致的慢性舌炎病例、故常兼有舌痛,口乾等現象。 長期的地圖舌,有部分後來可轉變為裂紋舌。中醫認為,裂紋舌而見舌面乾燥者,多為津液不足;兼有熱盛者,還可見舌質紅絳色。 光滑舌: 舌面光而無津,也沒有舌苔,平如鏡面,望之發光,也稱「鏡面舌」。不論何種疾病,凡見到這種舌象,都表明機體內有陰液消亡的徵象,津液嚴重損耗。 舌光而色紅絳為熱盛傷陰,舌光而色淡為氣陰兩傷。中醫認為,舌面光平如鏡是一種危重舌象,據中西醫結合臨床觀察,光滑舌是舌上無苔無點,舌絲狀乳頭和蕈狀乳頭全部萎縮,是舌炎晚期的表現。光滑舌可見於維生素c嚴重缺乏、惡性貧血、高 熱長期不退、肝硬化和肺心病的衰竭期、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中毒性休克、腦性昏迷等疾病。研究證實,造成舌粘膜上皮細胞壞死的各種因素都可能導致舌光如鏡。 瘀積舌: 舌尖或舌邊上有散在的紫黑色瘀斑或瘀點,這種現象提示體內有「瘀血停積」。有瘀血的人,體內血液流動較緩慢, 在某些局部甚至可出現血流完全停滯。人們在吃東西時,不小心會咬傷舌的邊緣和舌尖;人生病時血管的脆性增加,有時也會不知不覺地碰破舌上的血管。舌的反應比較靈敏,往往比人體的其他地方容易出血,使舌上容易出現瘀點或瘀斑。舌頭上的瘀點、瘀斑,在青年女性中也常見。她們大多有月經不調、月經色深,常有血塊、痛經等症狀,中醫認為這是瘀血郁阻的表現。 運用調經活血的葯物治療,可使舌頭微循環瘀塞暢通,血流恢復正常,不僅月經不調和痛經病症能治癒,瘀點、瘀斑也會在舌上消失。不少腫瘤病人,舌上有瘀點、瘀斑,有時伴隨青紫舌一起出現。據統計,惡性腫瘤患者出現紫舌的佔50%左右,有瘀點、瘀斑的在20%左右,如果舌頭上突然出現瘀點、瘀斑,應該進行詳細檢查,千萬引起重視! 腫脹舌: 舌體增大,舌邊有齒痕,稱為舌胖大;胖大較甚則為腫脹,舌頭塞滿口腔,轉動不靈,甚者可影響呼吸及語言。中醫認為舌胖提示氣虛,或有水濕;舌胖而苔膩的多屬痰濕或濕熱。舌色鮮紅腫脹,常是心胃有熱;舌紫而腫,多因酒毒上沖;如舌腫連口唇也腫大青紫的,這是血液凝滯,常因葯物中毒或食物中毒所致。現代醫學認為,舌頭腫脹,主要是舌體的結締組織增生,組織水腫,或血管、淋巴迴流障礙等因素引起,多見於甲狀腺機能減退、肢端胖大症、慢性腎炎尿毒症以及急性中毒的患者。 部分患者咽部或頸部受壓迫,如嚴重的喉頭水腫,或甲狀腺極度腫大,舌頭也會出現腫脹。 瘦癟舌: 舌體變得枯瘦削薄。現代醫學認為,瘦癟舌起因是全身營養不良,使舌的肌肉及上皮粘膜萎縮所致。多見於慢性消耗性疾病,多伴有全身消瘦,如嚴重的肺結核、肺原性心臟病合並部感染及晚期癌腫等患者,其次如長期胃腸道功能障礙、維生素和蛋白質缺乏、惡性貧血等,也可使舌體變得瘦小。中醫認為,舌肉與心脾兩個肺腑有關,心脾虛 則舌瘦癟。如舌色淡白而瘦癟的,為陰陽兩虛,氣血不足,不能充盈舌體,日久因舌體得不到濡養而瘦癟;舌色紅降而瘦癟的,則為陰虛火旺之故,陰愈虛,火愈旺,於是舌體發生枯癟、消瘦等變化。無論新病、久病、如見瘦癟舌,疾病不可能輕淺;如瘦癟而枯萎無津,舌色晦暗,則預後大多不良。 裙邊舌: 舌頭伸出來超過兩邊口角的范圍,而且明顯浮腫而嬌嫩,加之舌邊有牙齒壓出來的齒印,猶如女同志裙子的邊緣。裙邊舌是由於體內營養不良,尤其是缺乏蛋白質,引起舌的水腫。舌組織的反映較一般器官靈敏,所以,可能此時身體其他部位存在水腫的表現。 芒刺舌: 即舌生芒刺。中醫認為,此為熱毒內伏,心肺火盛,胃有實熱所致,常見於高熱和肺炎。 經常地吃些粗渣滓等食物像甘蔗一類,舌乳頭經不住連續刺激也會有芒刺,兩者可從有無其他症狀來區別。 花剝舌: 舌苔部分剝脫,霹出苔下的紅色舌質。 花剝舌的小兒大多有過敏體質,容易患奶癬、哮喘等過敏性疾患,常有偏食習慣,以不愛吃蔬菜為主,常有營養不良、貧血、維生素缺乏、腸寄生蟲等。 西醫把部分花剝舌稱為地圖樣舌, 因為花剝舌的中央凹陷,呈鮮紅色,而邊緣呈灰白色的小隆起,猶如地圖模型上的蜿蜒國界。中醫認為花剝舌多屑先天不足,需常服一些補腎中葯改善體質,如河車大造丸、胎盤粉等。成年人出現花剝舌都屬於陰虛、血虧。其中,舌前半剝脫為心陰不足,陰虛較輕;舌根部剝脫,為肝腎陰虛,陰虛較重;舌中有一條舌苔光剝,俗稱雞心舌,則表示傷陰很嚴重。 淡白舌: 淡白舌的舌色,紅少白多,按其紅、白的比例不同、可分為兩類:一類較正常人的舌色略淡,但仍可見有紅色;另一類則舌色枯白,血色全無,連口唇、齒齦也蒼白無華。淡白的舌體,一般多較正常肥大,舌面濕潤多津,好象有過剩的水濕浸透於內,而顯得浮胖嬌嫩;在舌的邊緣,因受牙齒擠壓而出 現明顯的齒印,像荷葉邊那樣圍在舌頭的兩側。 淡白舌是虛症和寒症的重要標志。看到舌色淡白,舌體並不肥大,與正常人大小相似,或舌體略見瘦小,舌面雖然潤滑,但並不多津,兼有氣短乏力,聲音低微,自汗心悸,頭暈耳鳴,口辰淡而無華,面色蒼白或萎黃等症狀,可以診斷為氣血兩虛症。 如果舌色淡白,舌體胖嫩,濕潤多津,舌邊有齒印,並有畏寒肢冷,浮腫嗜睡,大便溏薄,脈象沉遲等症狀,可以診斷為陽虛內寒症。現代醫學證實,淡白舌多見於貧血及蛋白質缺乏,營養不良的患者。此外,慢性腎炎,甲狀腺機能減退、低血壓、晚期血吸蟲病 低體溫症、粘液水腫等也可伴有舌質淡白的表現,患者主要因為內分泌失調,新陳代謝降低,末梢血管收縮,血液充盈減少,血流較為緩慢,所以舌的顏色變淡。 由於蛋白代謝障礙,蛋白總量不足,白蛋白降低,可使組織水腫,導致舌質出現浮胖嬌嫩現象,就更使舌質變淡,顯示出淡白而胖嫩的舌象。 紅絳舌: 正常人舌質的色澤,淡紅而潤。 如果舌質鮮紅,以紅色為主,稱為紅舌;如果舌紅而顏色深暗,則較紅色更進一層,就稱為絳舌。 絳舌在出現之前,多經過紅舌的階段,二者的臨床意義和形成機理有類似之處,常常稱紅絳舌是火熱上炎的象徵,二者僅以熱性程度的差別。 紅絳舌由高熱傷陰而引起,常發生在感染、中毒、維生素缺乏、脫水、貧血、昏迷等病理過程中。 舌色鮮紅或深紅,說明熱入營血、但熱的性質卻有虛實的不同,兩者有如下的區別: --實熱型紅絳舌:大多由急性溫熱病引起,發病不久,邪雖盛但正氣未衰,熱度較高,甚至有神志昏昧,胡言亂語,舌質紅絳較鮮明,多有紅刺增生增大 而突出,舌面乾燥起裂紋,舌苔黃糙或焦黑,這時溫邪已侵入營分。 主要矛盾在於熱毒邪實,即使傷陰也不嚴重,應該立即採用大劑量的清熱涼營葯物。隨著熱病好轉,紅絳舌也會轉淡。 --陰虛型紅絳舌:多見於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溫熱病的後期,邪熱的氣焰已經低落,但陰血津液消耗過多,正氣虛弱的現象比較突出,可有午後升火潮熱、面色發紅發燙。內心煩熱,小便量少色深,口乾引飲等症。此時舌質紅或絳,但色較暗,不鮮明,舌苔很少或不見舌苔,舌面干麗少津,也有舌質的邊尖特別紅赤,並有紅刺現象存在。這說明主要矛盾在於陰虛,應該用大劑量滋陰生津的中葯治療。如果舌質紅絳而顏色較暗,舌面光滑如鏡,舌質干癟枯萎,說明胃腎陽枯,津液大傷,養陰葯不僅劑量要大,而且要照顧到脾胃,治療的時間也較長。 上面是指舌質全部都顯露紅絳的顏色,如果紅絳之色僅在舌質的局部出現,也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根據舌面部位的區域分布,舌尖屬心,舌中屑脾胃,舌邊屬肝膽,所以當舌色大部分顏色淺淡,有部分為鮮紅色時,按其部位不同,可作出區別。譬如,紅在舌中區為脾胃之火,紅在舌尖為心火,紅在兩邊為肝膽之火。淡白挾紅色,常以虛火居多。 紅絳舌常見於感染發熱病例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熱、乙腦、敗血症、膽囊炎、細菌性內膜炎及高熱中暑的發熱期或熱退後,也可見於結核,癌腫等長期消耗性低熱的病程中。乾燥綜合證、脫水、外科手術後水液平衡失調也可出現紅絳舌。 一切使基礎代謝升高的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高血壓、糖尿病等,也可使舌色發紅。 肝硬化腹水病人如過多地使用利尿劑,可造成體內失水和血清鉀降低,使舌色紅絳干癟無津。 舌紅而光,預示肝硬化病人即將進入肝昏迷狀態,須及早採取防範措施。 青紫舌: 青紫舌有全舌青紫和部分青紫的區別。 所謂全舌青紫,指全舌分布均勻的青色或紫色,或者是紅絳之中泛現青紫色(紫中帶青),或是淡紅之中混有青藍色(青多於紫)。 所謂部分青紫,出現在舌的左側或右側,或者是左右兩側,沿著舌邊與舌中央溝之間,有一條或兩條縱行的青紫帶;或僅是青紫瘀點斑塊,而舌質的其它部分則不見青紫。 楊梅舌: 舌質紅而有刺,類似楊梅。 常見於猩紅熱或高熱持續幾天以上的患者。 舌邊發紅,常見於高血壓,甲狀腺機能亢進或正在發熱。 舌尖發紅,因工作時間過長,經常失眠,心火過亢,致使消耗過多,體內缺乏維生素或其他營養物質。 舌質長期呈暗紅或紫色,要警惕癌症侵擾。上海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等全國33家醫院、科研單位對12448例各類癌症患者進行調查表明,大多數癌症患者的舌質呈暗紅或紫色,尤以食管癌、賁門癌呈現率最高,佔80%左右,其次為白血病、肺癌。 鼻咽癌最低,佔20%左右;晚期患者多於早期患者。 僵硬舌: 舌僵硬是指舌體既不腫脹、也不縮小,而活動強硬,失去平時柔和靈活的一種徵象,也稱「舌強」。 由於舌體僵硬轉動不靈,常伴隨語言蹇澀,含糊不清,或不相連續。「舌強」常見於一些較嚴重的疾患,如神志昏迷、抽搐等疾患。 出現於猝然昏倒之後,常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同時存在;出 現於昏倒,是中風的緊急警報。 現代醫學認為,舌體強硬往往是中樞神經系統出了故障,發現此種舌象多見於流行性乙型腦炎、高熱昏迷、肝昏迷、腦血管意外、腦震盪及腦挫傷等病的患者。 少數因舌上局部因素,如嚴重的舌潰瘍或舌上有干硬的厚苔堆積而使舌體轉動不靈活,但容易與中樞神經病變引起的舌僵硬相區別。 萎軟舌: 舌頭柔軟是正常狀態,但如果舌頭痿軟而無力,由轉動和伸出,則稱之為痿軟舌。人體任何部位痿軟,雖然各有原因,但肌肉中的筋脈失養而廢弛則是其中的主要原因,舌痿軟而舌色淡白,多由心脾氣血虧損,不足以濡養舌的筋脈而成;舌痿軟而舌色紅絳,則為熱極傷津,或是陽虛火旺,使胃和腎的氣津兩虧,舌的筋脈失養所致。 舌痿軟而舌色干絳無津,是腎陽已虧到極點的表現,病情險惡。 歪斜舌: 舌頭伸出時,舌尖偏向一側,或左或右、稱為舌歪斜。病側的舌肌麻痹,無力收縮,稍一伸長,舌體就兩側不均而偏歪,所以左側舌肌麻痹時舌尖就向左,右側舌肌麻痹則舌尖偏向右。此症常見於中風,即腦血管意外。屬局部性疾病的,則為舌下神經受壓迫損傷或面神經麻痹等引起。不明原因的舌歪斜,應提高警惕,排除顱內的病變。 顫動舌: 舌體伸出時出現不自主的顫動,由於肝陽上亢,熱盛動風或氣虛所致。因肝陽上亢、熱盛動風,多兼見舌色紅絳;因氣虛者,多兼見舌色淡白。 舌體顫動可見於高熱,甲狀腺機能亢進、高血壓及某些神經系統疾病。 卷縮舌: 舌體收縮,不能伸長,有的不僅不能伸出口外,甚至難以抵齒。這種情況,可見於先天性舌系帶較短,系帶牽拉而使舌不能伸出口外,需要矯形手術把舌系帶切斷,舌頭活動很快就會恢復。 因為疾病原因導致舌縮,多與舌痿軟同時並見,舌頭除卷縮不能伸出外,轉動也失去靈活柔和。 舌縮的病因為陰陽離決的重危疾病,或是熱極傷陰,或是陽氣暴脫。 伸舌: 舌常伸出口外,內收困難,或者不能收縮,流涎不止,稱做舌縱,舌縱而舌色深紅,舌體脹滿,神志不清,嘻笑無常,由於痰熱之邪擾亂心神所致。舌縱而麻木,則多為氣虛。 患有甲狀腺機能減退的兒童,舌常變大,伸在齒間,或掛在口外。 弄舌: 反復地將舌伸出口外,舐弄口唇者,稱為弄舌。 心脾有熱,動風先兆或小兒智能發育不良。 伸舌與弄舌的不同之處是,前者伸出而內收困難,後者能伸能縮,但反復將舌縮進吐出 本團祝您身體健康!
⑷ 花舌苔的治療方法是什麼啊
花舌苔?更專業的說法應該是剝落苔,一般提示胃的氣陰兩虛,不能上蒸於舌面造成的
但你沒有提其他的身體狀態和舌頭的顏色
比如舌紅苔剝就是陰虛,舌淡苔剝一般就是氣血虧虛
⑸ 很嚴重的花剝舌苔如何治療
病情分析:舌根部苔剝脫者,稱根剝苔。舌苔多處剝脫,舌面僅斑駁殘存少量舌苔者,稱版花剝苔。剝權苔范圍的大小,多與氣陰或氣血不足程度有關。剝脫部位,多與舌面臟腑分布相應,如舌苔前剝,多為肺陰不足;舌苔中剝,多為胃陰不足;舌苔根剝,多為腎陰枯竭意見建議:建議健脾益氣。服用補中益氣湯。注意飲食營養,糾正偏食、挑食,多食蔬菜與水果
⑹ 老年人舌頭上反復長舌苔是怎麼了
老年人脾胃運化功能降低,濕困於脾,郁久化熱,濕熱內阻,可以出現厚膩苔
⑺ 苔舌經常不正常怎麼辦
苔舌的變化表抄示著身體襲各部位的病理反應。古代中醫就有「辨舌質可以候五臟的虛實,視舌苔可以察六淫之深淺」的說法。
人的正常台相應該是「淡紅舌、薄白苔」,一旦改變就預示著身體有染:
從苔色分--白苔主表症、寒症。黃苔主里症、熱症。灰苔主里熱甚或里寒甚。黑苔主熱極或寒極。
從苔質分:厚薄--薄表示疾病初起或病邪輕淺;如增厚表示病邪較盛或已由表及裡,病情較重;或為腸胃積滯,痰濕骨內阻等。由厚變薄,表示病退。
潤燥--舌面水分過多為滑苔,屬陽虛陰盛,水濕內停,少津為舌燥,多屬熱盛傷津或津不上潤;
膩腐--苔質粒大疏鬆,刮之易去為腐苔,苔質細膩不易颳去為膩苔;兩種都見於食積、痰濁等症;前者表示邪將解,後者表示病纏綿。
花苔--舌苔剝落不全,多為正氣虛弱,胃之氣陰兩傷,常見於久病重病患者。部分女性,有周期性剝苔,屬沖任失調,經期紊亂所致,應當調理沖任。
薄白苔常見於風寒表症;薄白苔而舌質偏紅,是風熱表症。雜病見白苔而水滑,是里有寒濕或痰飲;外感見白苔而干厚,是實熱傷津。白苔不化,轉變為其它顏色,說明病情在進展。
⑻ 老年人舌頭上長白色的苔是怎麼回事,應該怎麼消除呢
舌苔發白不一定就是疾病的表現。從中醫來看,如果舌苔出現偏厚或者發白等情況,而身體無其他不適症狀,一般認為是「上火」的表現。而這種情況還經常會導致口腔里有難聞氣味,甚至出現口臭。因此,建議您可以在刷牙時用牙刷輕刷舌苔,在飲食上最好以清淡為主。如果這種情況持續時間較長,就該到醫院口腔科看看了,因為舌苔發白也有可能是腸胃疾病表現出的症狀。
舌頭上的物質,一般為綠色或黃色,可用小刷子輕輕刷除。吃飯前刷去舌苔,可增加味覺,不知不覺中食量就會比平時更少哦,無形中可以達到減肥的效果
舌診舌診是中醫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過經絡與五臟相連,因此人體臟腑、氣血、津液的虛實,疾病的深淺輕重變化,都有可能客觀地反映於舌象,通過舌診可以了解臟腑的虛實和病邪的性質、輕重與變化。其中舌質的變化主要反映臟腑的虛實和氣血的盛衰;而舌苔的變化主要用來判斷感受外邪的深淺、輕重,以及胃氣的盛衰。
中醫將舌劃分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側,認為舌尖屬心肺,舌中屬脾胃、舌根屬腎,舌兩側屬肝膽(見圖3-1)。根據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臟腑病變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不能機械地看,需與其他症狀和體征綜合加以考慮。
1.舌質:是指舌的本體,主要觀察其色,形,態三方面。
正常舌質為色澤淡紅,含蓄榮潤,胖瘦老嫩適中,運動靈活自如,表示氣血充足。見於健康人,也可見於外感初起或內傷病情輕淺者。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較正常淺淡,主虛證、寒證,多見於血虛,為陽氣衰弱、氣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為虛寒;胖嫩而邊有齒痕為氣虛、陽虛。
②紅舌:舌色較正常深,呈鮮紅色,主熱證,多為里熱實證。舌尖紅是心火上炎;舌邊紅為肝膽有熱;紅而干為熱傷津液或陰虛火旺。
③絳舌:舌色深紅,為熱盛,多為邪熱深入營分、血分或陰虛火旺。
紅、絳舌顏色越深,表明熱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點或斑點,多為內有瘀血蓄積。
⑤青紫舌:全舌舌質呈現青紫,或為熱極,或為寒證。舌質絳紫色深而乾燥為熱極,溫熱病者為病邪傳入營分、血分;舌質淡黃紫或青紫而滑潤者為陰寒證。
(2)舌形:觀察舌質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紋等。
①老嫩:「老」即指舌質紋理粗糙,形色堅斂,多屬實證、熱證:「嫩」指舌質紋理細膩,形色浮嫩,多屬虛證或虛寒證。
②胖瘦:「胖」指舌體胖大、腫脹,多與水濕停留有關。舌質淡而胖,舌邊有齒痕者,多屬脾虛或腎陽虛、水濕停留;舌質紅而腫脹,多屬濕熱內蘊或熱毒亢盛。「瘦」指舌體瘦小而薄,多屬虛證。舌質淡而舌形瘦者,多為氣血不足;舌質紅絳而舌形瘦者,多屬陰虛內熱。
③芒刺:舌乳頭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屬熱邪亢盛。熱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臨床上芒刺多見於舌尖與舌邊,舌尖芒刺多屬肝膽熱盛。
④裂紋:舌體上有多種縱行或橫行的裂溝或皺紋,多由於粘膜萎縮而形成。裂紋舌可見於少數正常人。舌質紅絳而有裂紋者多屬熱盛;舌質淡而有裂紋者多屬氣陰不足。
(3)舌態:觀察舌體有無震顫、歪斜、痿軟、強硬等。
①震顫:舌體不自主地顫抖,多屬氣血兩虛或肝風內動。
②歪斜:舌體偏歪於一側,多為中風偏癱或中風先兆。
③痿軟:舌體伸卷無力,多因氣血俱虛筋脈失養所致。
④強硬:舌體不柔和,屈伸不利,甚或不能轉動,多屬高熱傷津,邪熱熾盛,或為中風的徵兆。
2.舌苔:舌苔是胃之生氣所現。章虛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氣以現,而胃氣由心脾發生,故無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氣,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則土無生氣矣」。吳坤安說:「舌之有苔,猶地之有苔。地之苔,濕氣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濕上潮而生,故曰苔。」現代醫家認為舌苔的形成,主要為絲狀乳頭之分化。絲狀乳頭之末梢分化成角化樹,在角化樹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脫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細菌、食物碎屑及滲出的白細胞等,組成正常的舌苔。正常的舌苔為薄白一層,白苔嫩而不厚,干濕適中,不滑不燥。觀察舌苔內容為苔的顏色、厚薄及潤燥。
(1)苔色:有白苔、黃苔、灰苔、黑苔等。
①白苔白苔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其它顏色的苔可以認為是白苔基礎上轉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屬肺,主表證、寒證,但臨床上也有里證、熱證而見白苔者。如薄白而潤為風寒;薄白而燥為風熱;寒濕之里證可見白而厚膩之苔。
②黃苔 有淡黃、嫩黃、深黃、焦黃等不同。一般說,黃苔的顏色越深,則熱邪越重。淡黃為微熱;嫩黃熱較重;深黃熱更重;焦黃則為熱結;黃而干為熱傷津;黃而膩則為濕熱。
③灰黑苔 多主熱證,亦有寒濕或虛寒證。舌苔灰黑而干,為熱盛傷津;舌苔灰黑而濕潤,多屬陽虛寒盛。灰黑苔多見於疾病比較嚴重的階段。
(2)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無苔。
薄苔多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較輕;厚苔多示病邪較盛,並已傳里;或有胃腸積滯;或有痰濕。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氣的有無,舌苔雖厚,說明胃氣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機體正氣不足,無苔則是胃氣大虛,缺乏生發之機。舌面上有不規則的舌苔剝脫,剝脫處光滑無苔,稱為花剝苔,多屬胃的氣陰不足,若兼有膩苔則表示痰濕未化而正氣已傷。
(3)潤燥:反映體內津液的情況。正常舌苔不幹不濕,無苔乾燥為體內津液已耗,外感病多為燥熱傷津,內傷病多為陰虛津液不足;舌苔濕潤表明津液未傷,而苔面水份過多伸舌欲下滴,稱為滑苔,則示體內有濕停留。
膩苔:苔質緻密、細膩如一層混濁光滑的粘液覆蓋於舌面,不易擦去,多屬痰濕內盛。
腐苔:苔質疏鬆如豆腐渣,堆於舌面,易於擦去,多為實熱蒸化胃中食濁,為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現。
1.正常舌
舌象:舌質淡紅,胖瘦適中,舌苔薄白而干潤適度。
2.淡白舌
舌象:舌質淡白,舌體胖嫩,舌苔白色稀薄。
意義:多為胃氣虛弱或氣血不足。
3.蒼老舌糙苔
舌象:舌質淡紅、蒼老、白苔滿布、微黃、粗糙如砂石。
意義:濕阻脈絡、津不上承、或暴熱傷津。
4.淡白舌白苔
舌象:舌質淡白、白苔滿布,中部厚如積粉。
意義:陽虛熱浮,可見於陽虛而外感濕熱。
5.淡白舌黑燥苔
舌象:舌質淡白,舌體胖,舌苔灰黑燥裂。
意義:脾失健運、濕濁不化、痰濕上蒙清竅。
6.淡紅鏡面舌
舌象:舌質淡紅而嫩,邊有裂紋,舌面光瑩無苔、平滑如鏡。
意義:胃陰不足或氣陰兩虛。
7.瘀斑舌
舌象:舌質淡紅偏暗,邊有瘀點、瘀斑,舌苔薄白。
意義:瘀血阻絡,氣血壅滯。
8.淡紅花剝舌(地圖舌)
舌象:舌質淡紅,舌體歪,舌苔白膩有剝脫,呈地圖狀。
意義:胃之氣陰兩虛,痰濕阻絡。
9.紅舌花剝苔
舌象:舌質紅而嫩,舌苔白膩花剝,剝脫處光瑩無苔,或罩白色透明苔。
意義:濕熱傷陰,濕濁未化,已傷陰液。
10.紅腫脹舌
舌象:舌質紅,舌體腫脹、胖大、不能縮入口內,舌尖與中部黃苔,舌邊與根部白苔。
意義:濕熱熏蒸,血熱上壅。
11.淡紅紫斑舌
舌象:舌質淡紅,舌尖舌邊多處青紫成片,舌苔白膩不均勻,中間苔少。
意義:氣滯血瘀或久病氣血不續。
12.淡紅舌白厚膩苔
舌象:舌質淡紅,舌苔白厚膩。
意義:氣虛血瘀,痰飲停聚。
13.淡紅舌厚腐膩苔
舌象:舌質淡紅,舌體略胖,白厚腐膩苔滿布舌面如積粉,表面微有淡黃色。
意義:濕熱阻滯三焦
14.淡紅舌黃糙苔
舌象:舌質淡紅,舌苔黃燥,粗糙如砂石。
意義:胃腸熱結夾濕,濕熱化燥。
15.紅舌黑膩苔
舌象:舌質紅,苔厚膩,邊白黃中間黑色。
意義:虛陽上浮,濕熱內蘊。
16.紅舌無苔
舌象:舌質紅而嫩、中有裂紋,除舌邊有少許殘存之苔外,餘光瑩無苔。
意義:胃腎氣陰兩傷。
17.齒痕舌
舌象:舌質略紅,舌體胖大而齒痕,舌中間有縱裂,苔薄白而顆粒粗松。
意義:脾虛濕滯,兼有內熱。
18.裂紋舌
舌象:舌質略細,多數縱裂如刀割,舌苔薄白。
意義:素有陰虛,真陰不足,虛火上炎。
19.裂紋舌
舌象:舌質淡白透青紫,舌體胖大,中有深裂紋,舌邊裂紋如刀割,舌苔白膩而不勻。
意義:氣血俱衰,腎陰不足。
20.紅舌白腐苔
舌象:舌質紅,舌苔白厚,顆粒粗松,如豆腐渣堆於舌面。
意義:痰食內聚,濕熱蒸騰。
21.紅舌黃腐苔
舌象:舌質紅,有紅點,舌體蒼老,舌苔由白轉灰黃,厚腐堆起,上有橫直裂紋。
意義:濕熱穢濁蘊結於里。
22.暗紅舌焦黃苔
舌象:舌質紅而偏暗,苔焦黃如鍋粑,厚而有裂。
意義:胃腸熱結,腑氣不通。
23.紅舌黃白苔
舌象:舌質紅,有紅點,苔黃白色,厚積滿布,如米粉狀。
意義:邪熱濕毒蘊結於里。
24.暗紅舌黃燥苔
舌象:舌質絳紅晦暗,舌體薄瘦,舌苔厚而焦黃燥裂。
意義:實熱燥結於胃腸。
25.紅絳舌黃黑苔
舌象:舌質絳紅、蒼老、尖有紅點,苔薄白轉灰黃,根部灰黑垢膩。
意義:風痰上擾,痰熱腑實。
26.紅絳舌黑糙苔
舌象:舌質紅絳,有紅點,黑色糙裂苔滿布,厚積成塊。
意義:熱毒內實,痰熱腑實。
27.紅色點刺舌
舌象:舌質紅,有紅色點刺狀突起,舌苔白膩,表面微黃。
意義:營分郁熱。
28.青紫瘦小舌
舌象:舌瘦小面青紫晦暗,舌苔白厚腐。
意義:寒濕凝滯,氣血壅滯。
29.絳紫舌光剝苔
舌象:舌質絳紫而暗,舌面光剝無苔。
意義:熱及營血,傷陰阻絡。
30.淡白舌水滑苔
舌象:舌淡而胖,邊尖滿布白滑苔,中根部黃苔,厚膩粘滑。
意義:腎陽不足;濕濁化熱。
31.紅絳瘦舌
舌象:舌質紅絳,舌體瘦長,兩條黃色垢苔厚積,燥裂成塊,余處光剝無苔。
意義:胃腸熱結傷陰而兼陰虛火旺。
32.紅胖瘀斑舌
舌象;舌質紅絳有瘀斑,舌體腫脹,舌面有破損,苔白滑兼有醬色。
意義:濕毒內盛。
⑼ 花苔舌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你好。你的情況脾虛陰虛,脾胃不好,缺乏微量元素。建議化驗一下,及時的補充。均衡營養,增強體質。
⑽ 舌頭上的苔一樣的
正常人的苔色是薄白色的。因為舌粘膜中絲狀乳頭的末梢分化成「角化樹」,在「角化樹」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脫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細菌、霉 菌、食物碎屑及滲出的白細胞等,這些不透明的物質遮蓋了舌毛細血管的紅色,而且角化上皮在濕潤時可吸收水分而呈白色,這樣就形成了正常的薄白濕潤的舌苔。
舌苔過白:多屬寒症,薄而滑的多為外感風寒,厚白而滑者多為寒濕或寒痰。
舌苔發黃:一般多見於熱性疾病的過程中,表明邪正相爭十分激烈,病已入里,邪已化熱。
舌苔發黑:主要是舌絲狀乳頭增殖變黑所致。有棕黑、灰黑、焦黑直到漆黑等深淺不同。中醫認為病人出現此苔,一定病期較長,病性比較復雜嚴重。
舌苔灰白相兼或灰膩薄滑:多為里寒,先有體弱兼熱性病,或病久兼消化不良症的徵象。
全舌淡紫帶青:潤滑無苔為傷寒陽證。
舌苔呈褐色:腸梗阻。
鏡面舌:即舌面無苔,像鏡子一樣光滑。輕者提示營養不良,或體內缺乏鐵或維生素B2:;重者則表示體內津液虧乏,病情深重。如果病久者的鏡面舌兼絳色,還要防止出現敗血症。如果是老年人的舌頭像鏡子那樣光滑,舌底面兩根靜脈增粗延長,表示有肺心病。
穿心舌:即舌苔中間有一小塊空白處,舌苔已剝脫。穿心舌屬於傷陰的一種表現,常表示體內營養缺乏。小兒出現剝苔,則表示營養不足,主要是偏食造成體內某些營養素的缺乏,引起部分舌苔剝脫。這種兒童身體抵抗力很差,很容易得感冒或發燒。
牛肉舌:即舌質暗紅,舌苔光剝像牛肉一樣。牛肉舌常見於惡性貧血患者。
腐苔:是一種比較厚的、顆粒大而疏鬆的苔,形狀好象豆腐渣樣,厚厚的一層堆在舌上,刮之易去,過一會兒又會逐漸堆鋪起來。 腐苔提示人的陽氣有餘,能將胃中濁腐之氣升化驅散,是正邪相爭,疾病謅向好轉的徵兆。
膩苔:是舌中心及根部較厚,舌的邊尖部稍薄,顆粒細小緻密,緊貼舌上,揩之不去,刮之不脫,舌面罩著一層粘液像油膩狀,舌質大多被其遮蓋而不能見。 用放大鏡看,膩苔的絲狀乳頭數目及其分枝均有增加,各乳頭的角化樹相互糾結纏繞,不易脫落,其中包埋著很多粘液及食物顆粒。中醫認為膩苔是陽氣被陰邪所抑,機體內必有濕濁痰飲或食積頑痰遏郁的病理變化。如急慢性胃腸炎等。
霉苔:苔質與腐苔相似,浮而疏鬆,但舌面上的苔卻腐苔那樣平鋪於舌面,而似灰白的糜點狀或飯粒樣兒,厚薄不一堆積在舌上,故以此可鑒別出霉苔,一般多因體弱,或過量應用激素、免疫抑制劑以及廣譜抗生素等,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極差,菌群失調,黴菌乘機生長繁殖所致。 此苔一般先佔舌的一部分,以後可蔓延至全舌或整個口腔,病情大多嚴重。霉苔對黴菌病的診斷有重要價值。
點刺舌: 是指舌上有很多紅刺群凸出舌面,好象草霉的果實一樣。 點刺出現於舌尖或舌邊,表示熱盛,可見於各種發熱感染性疾病或大面積燒傷病人;點刺出現於舌中,多為熱毒更盛或熱入血分,容易發生休克、神志昏迷。 失眠、便秘或夜間工作緊張的人,以及維生素缺乏、營養不良和大腦皮質功能失調等,也可出現舌面上的紅色點刺,中醫稱為陰虛火旺。 舌面點刺還有痛感,經休息,調整營養結構和大便通暢後,點刺會較快消失。現代研究認為,點刺是舌上輩狀乳頭增生或肥大所形成。
裂紋舌: 舌面上的裂紋有深裂、淺裂以及各個不同方向的裂溝和皺紋。淺裂就象一條條皺紋,深裂就像被刀割和剪碎一樣,有不規則的裂溝。正常人中 約有0.5%是生下來舌面就有裂縫的先天性舌裂者。 現代醫學認為舌面上的淺裂紋主要是由於舌粘膜萎縮,使舌肌原有的縱紋和橫紋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紋則為較嚴重的舌萎縮性病變,使舌肌上皮層失去正常結構,一部分舌乳頭變得扁平而融合,一部分則萎縮斷裂而形成裂紋,舌上裂紋的圖形真是稀奇古怪,有縱形、橫形、樹叉形、井形、爻形、或像腦子的回溝狀,也有的象鵝卵石狀。病理性的舌裂常與萎縮舌同時存在,可見於一些慢性消耗性疾患,以及營養不良性疾患和維生素B族缺乏症等所致的慢性舌炎病例、故常兼有舌痛,口乾等現象。 長期的地圖舌,有部分後來可轉變為裂紋舌。中醫認為,裂紋舌而見舌面乾燥者,多為津液不足;兼有熱盛者,還可見舌質紅絳色。
光滑舌: 舌面光而無津,也沒有舌苔,平如鏡面,望之發光,也稱「鏡面舌」。不論何種疾病,凡見到這種舌象,都表明機體內有陰液消亡的徵象,津液嚴重損耗。 舌光而色紅絳為熱盛傷陰,舌光而色淡為氣陰兩傷。中醫認為,舌面光平如鏡是一種危重舌象,據中西醫結合臨床觀察,光滑舌是舌上無苔無點,舌絲狀乳頭和蕈狀乳頭全部萎縮,是舌炎晚期的表現。光滑舌可見於維生素c嚴重缺乏、惡性貧血、高 熱長期不退、肝硬化和肺心病的衰竭期、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中毒性休克、腦性昏迷等疾病。研究證實,造成舌粘膜上皮細胞壞死的各種因素都可能導致舌光如鏡。
瘀積舌: 舌尖或舌邊上有散在的紫黑色瘀斑或瘀點,這種現象提示體內有「瘀血停積」。有瘀血的人,體內血液流動較緩慢, 在某些局部甚至可出現血流完全停滯。人們在吃東西時,不小心會咬傷舌的邊緣和舌尖;人生病時血管的脆性增加,有時也會不知不覺地碰破舌上的血管。舌的反應比較靈敏,往往比人體的其他地方容易出血,使舌上容易出現瘀點或瘀斑。舌頭上的瘀點、瘀斑,在青年女性中也常見。她們大多有月經不調、月經色深,常有血塊、痛經等症狀,中醫認為這是瘀血郁阻的表現。 運用調經活血的葯物治療,可使舌頭微循環瘀塞暢通,血流恢復正常,不僅月經不調和痛經病症能治癒,瘀點、瘀斑也會在舌上消失。不少腫瘤病人,舌上有瘀點、瘀斑,有時伴隨青紫舌一起出現。據統計,惡性腫瘤患者出現紫舌的佔50%左右,有瘀點、瘀斑的在20%左右,如果舌頭上突然出現瘀點、瘀斑,應該進行詳細檢查,千萬引起重視!
腫脹舌: 舌體增大,舌邊有齒痕,稱為舌胖大;胖大較甚則為腫脹,舌頭塞滿口腔,轉動不靈,甚者可影響呼吸及語言。中醫認為舌胖提示氣虛,或有水濕;舌胖而苔膩的多屬痰濕或濕熱。舌色鮮紅腫脹,常是心胃有熱;舌紫而腫,多因酒毒上沖;如舌腫連口唇也腫大青紫的,這是血液凝滯,常因葯物中毒或食物中毒所致。現代醫學認為,舌頭腫脹,主要是舌體的結締組織增生,組織水腫,或血管、淋巴迴流障礙等因素引起,多見於甲狀腺機能減退、肢端胖大症、慢性腎炎尿毒症以及急性中毒的患者。 部分患者咽部或頸部受壓迫,如嚴重的喉頭水腫,或甲狀腺極度腫大,舌頭也會出現腫脹。
瘦癟舌: 舌體變得枯瘦削薄。現代醫學認為,瘦癟舌起因是全身營養不良,使舌的肌肉及上皮粘膜萎縮所致。多見於慢性消耗性疾病,多伴有全身消瘦,如嚴重的肺結核、肺原性心臟病合並部感染及晚期癌腫等患者,其次如長期胃腸道功能障礙、維生素和蛋白質缺乏、惡性貧血等,也可使舌體變得瘦小。中醫認為,舌肉與心脾兩個肺腑有關,心脾虛 則舌瘦癟。如舌色淡白而瘦癟的,為陰陽兩虛,氣血不足,不能充盈舌體,日久因舌體得不到濡養而瘦癟;舌色紅降而瘦癟的,則為陰虛火旺之故,陰愈虛,火愈旺,於是舌體發生枯癟、消瘦等變化。無論新病、久病、如見瘦癟舌,疾病不可能輕淺;如瘦癟而枯萎無津,舌色晦暗,則預後大多不良。
裙邊舌: 舌頭伸出來超過兩邊口角的范圍,而且明顯浮腫而嬌嫩,加之舌邊有牙齒壓出來的齒印,猶如女同志裙子的邊緣。裙邊舌是由於體內營養不良,尤其是缺乏蛋白質,引起舌的水腫。舌組織的反映較一般器官靈敏,所以,可能此時身體其他部位存在水腫的表現。
芒刺舌: 即舌生芒刺。中醫認為,此為熱毒內伏,心肺火盛,胃有實熱所致,常見於高熱和肺炎。 經常地吃些粗渣滓等食物像甘蔗一類,舌乳頭經不住連續刺激也會有芒刺,兩者可從有無其他症狀來區別。
花剝舌: 舌苔部分剝脫,霹出苔下的紅色舌質。 花剝舌的小兒大多有過敏體質,容易患奶癬、哮喘等過敏性疾患,常有偏食習慣,以不愛吃蔬菜為主,常有營養不良、貧血、維生素缺乏、腸寄生蟲等。 西醫把部分花剝舌稱為地圖樣舌, 因為花剝舌的中央凹陷,呈鮮紅色,而邊緣呈灰白色的小隆起,猶如地圖模型上的蜿蜒國界。中醫認為花剝舌多屑先天不足,需常服一些補腎中葯改善體質,如河車大造丸、胎盤粉等。成年人出現花剝舌都屬於陰虛、血虧。其中,舌前半剝脫為心陰不足,陰虛較輕;舌根部剝脫,為肝腎陰虛,陰虛較重;舌中有一條舌苔光剝,俗稱雞心舌,則表示傷陰很嚴重。
淡白舌: 淡白舌的舌色,紅少白多,按其紅、白的比例不同、可分為兩類:一類較正常人的舌色略淡,但仍可見有紅色;另一類則舌色枯白,血色全無,連口唇、齒齦也蒼白無華。淡白的舌體,一般多較正常肥大,舌面濕潤多津,好象有過剩的水濕浸透於內,而顯得浮胖嬌嫩;在舌的邊緣,因受牙齒擠壓而出 現明顯的齒印,像荷葉邊那樣圍在舌頭的兩側。 淡白舌是虛症和寒症的重要標志。看到舌色淡白,舌體並不肥大,與正常人大小相似,或舌體略見瘦小,舌面雖然潤滑,但並不多津,兼有氣短乏力,聲音低微,自汗心悸,頭暈耳鳴,口辰淡而無華,面色蒼白或萎黃等症狀,可以診斷為氣血兩虛症。 如果舌色淡白,舌體胖嫩,濕潤多津,舌邊有齒印,並有畏寒肢冷,浮腫嗜睡,大便溏薄,脈象沉遲等症狀,可以診斷為陽虛內寒症。現代醫學證實,淡白舌多見於貧血及蛋白質缺乏,營養不良的患者。此外,慢性腎炎,甲狀腺機能減退、低血壓、晚期血吸蟲病 低體溫症、粘液水腫等也可伴有舌質淡白的表現,患者主要因為內分泌失調,新陳代謝降低,末梢血管收縮,血液充盈減少,血流較為緩慢,所以舌的顏色變淡。 由於蛋白代謝障礙,蛋白總量不足,白蛋白降低,可使組織水腫,導致舌質出現浮胖嬌嫩現象,就更使舌質變淡,顯示出淡白而胖嫩的舌象。
紅絳舌: 正常人舌質的色澤,淡紅而潤。 如果舌質鮮紅,以紅色為主,稱為紅舌;如果舌紅而顏色深暗,則較紅色更進一層,就稱為絳舌。 絳舌在出現之前,多經過紅舌的階段,二者的臨床意義和形成機理有類似之處,常常稱紅絳舌是火熱上炎的象徵,二者僅以熱性程度的差別。 紅絳舌由高熱傷陰而引起,常發生在感染、中毒、維生素缺乏、脫水、貧血、昏迷等病理過程中。 舌色鮮紅或深紅,說明熱入營血、但熱的性質卻有虛實的不同,兩者有如下的區別:
——實熱型紅絳舌:大多由急性溫熱病引起,發病不久,邪雖盛但正氣未衰,熱度較高,甚至有神志昏昧,胡言亂語,舌質紅絳較鮮明,多有紅刺增生增大 而突出,舌面乾燥起裂紋,舌苔黃糙或焦黑,這時溫邪已侵入營分。 主要矛盾在於熱毒邪實,即使傷陰也不嚴重,應該立即採用大劑量的清熱涼營葯物。隨著熱病好轉,紅絳舌也會轉淡。
——陰虛型紅絳舌:多見於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溫熱病的後期,邪熱的氣焰已經低落,但陰血津液消耗過多,正氣虛弱的現象比較突出,可有午後升火潮熱、面色發紅發燙。內心煩熱,小便量少色深,口乾引飲等症。此時舌質紅或絳,但色較暗,不鮮明,舌苔很少或不見舌苔,舌面干麗少津,也有舌質的邊尖特別紅赤,並有紅刺現象存在。這說明主要矛盾在於陰虛,應該用大劑量滋陰生津的中葯治療。如果舌質紅絳而顏色較暗,舌面光滑如鏡,舌質干癟枯萎,說明胃腎陽枯,津液大傷,養陰葯不僅劑量要大,而且要照顧到脾胃,治療的時間也較長。 上面是指舌質全部都顯露紅絳的顏色,如果紅絳之色僅在舌質的局部出現,也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根據舌面部位的區域分布,舌尖屬心,舌中屑脾胃,舌邊屬肝膽,所以當舌色大部分顏色淺淡,有部分為鮮紅色時,按其部位不同,可作出區別。譬如,紅在舌中區為脾胃之火,紅在舌尖為心火,紅在兩邊為肝膽之火。淡白挾紅色,常以虛火居多。 紅絳舌常見於感染發熱病例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熱、乙腦、敗血症、膽囊炎、細菌性內膜炎及高熱中暑的發熱期或熱退後,也可見於結核,癌腫等長期消耗性低熱的病程中。乾燥綜合證、脫水、外科手術後水液平衡失調也可出現紅絳舌。 一切使基礎代謝升高的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高血壓、糖尿病等,也可使舌色發紅。 肝硬化腹水病人如過多地使用利尿劑,可造成體內失水和血清鉀降低,使舌色紅絳干癟無津。 舌紅而光,預示肝硬化病人即將進入肝昏迷狀態,須及早採取防範措施。
青紫舌: 青紫舌有全舌青紫和部分青紫的區別。 所謂全舌青紫,指全舌分布均勻的青色或紫色,或者是紅絳之中泛現青紫色(紫中帶青),或是淡紅之中混有青藍色(青多於紫)。 所謂部分青紫,出現在舌的左側或右側,或者是左右兩側,沿著舌邊與舌中央溝之間,有一條或兩條縱行的青紫帶;或僅是青紫瘀點斑塊,而舌質的其它部分則不見青紫。
楊梅舌: 舌質紅而有刺,類似楊梅。 常見於猩紅熱或高熱持續幾天以上的患者。 舌邊發紅,常見於高血壓,甲狀腺機能亢進或正在發熱。 舌尖發紅,因工作時間過長,經常失眠,心火過亢,致使消耗過多,體內缺乏維生素或其他營養物質。 舌質長期呈暗紅或紫色,要警惕癌症侵擾。上海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等全國33家醫院、科研單位對12448例各類癌症患者進行調查表明,大多數癌症患者的舌質呈暗紅或紫色,尤以食管癌、賁門癌呈現率最高,佔80%左右,其次為白血病、肺癌。 鼻咽癌最低,佔20%左右;晚期患者多於早期患者。
僵硬舌: 舌僵硬是指舌體既不腫脹、也不縮小,而活動強硬,失去平時柔和靈活的一種徵象,也稱「舌強」。 由於舌體僵硬轉動不靈,常伴隨語言蹇澀,含糊不清,或不相連續。「舌強」常見於一些較嚴重的疾患,如神志昏迷、抽搐等疾患。 出現於猝然昏倒之後,常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同時存在;出 現於昏倒,是中風的緊急警報。 現代醫學認為,舌體強硬往往是中樞神經系統出了故障,發現此種舌象多見於流行性乙型腦炎、高熱昏迷、肝昏迷、腦血管意外、腦震盪及腦挫傷等病的患者。 少數因舌上局部因素,如嚴重的舌潰瘍或舌上有干硬的厚苔堆積而使舌體轉動不靈活,但容易與中樞神經病變引起的舌僵硬相區別。
萎軟舌: 舌頭柔軟是正常狀態,但如果舌頭痿軟而無力,由轉動和伸出,則稱之為痿軟舌。人體任何部位痿軟,雖然各有原因,但肌肉中的筋脈失養而廢弛則是其中的主要原因,舌痿軟而舌色淡白,多由心脾氣血虧損,不足以濡養舌的筋脈而成;舌痿軟而舌色紅絳,則為熱極傷津,或是陽虛火旺,使胃和腎的氣津兩虧,舌的筋脈失養所致。 舌痿軟而舌色干絳無津,是腎陽已虧到極點的表現,病情險惡。
歪斜舌: 舌頭伸出時,舌尖偏向一側,或左或右、稱為舌歪斜。病側的舌肌麻痹,無力收縮,稍一伸長,舌體就兩側不均而偏歪,所以左側舌肌麻痹時舌尖就向左,右側舌肌麻痹則舌尖偏向右。此症常見於中風,即腦血管意外。屬局部性疾病的,則為舌下神經受壓迫損傷或面神經麻痹等引起。不明原因的舌歪斜,應提高警惕,排除顱內的病變。
顫動舌: 舌體伸出時出現不自主的顫動,由於肝陽上亢,熱盛動風或氣虛所致。因肝陽上亢、熱盛動風,多兼見舌色紅絳;因氣虛者,多兼見舌色淡白。 舌體顫動可見於高熱,甲狀腺機能亢進、高血壓及某些神經系統疾病。
卷縮舌: 舌體收縮,不能伸長,有的不僅不能伸出口外,甚至難以抵齒。這種情況,可見於先天性舌系帶較短,系帶牽拉而使舌不能伸出口外,需要矯形手術把舌系帶切斷,舌頭活動很快就會恢復。 因為疾病原因導致舌縮,多與舌痿軟同時並見,舌頭除卷縮不能伸出外,轉動也失去靈活柔和。 舌縮的病因為陰陽離決的重危疾病,或是熱極傷陰,或是陽氣暴脫。
伸舌: 舌常伸出口外,內收困難,或者不能收縮,流涎不止,稱做舌縱,舌縱而舌色深紅,舌體脹滿,神志不清,嘻笑無常,由於痰熱之邪擾亂心神所致。舌縱而麻木,則多為氣虛。 患有甲狀腺機能減退的兒童,舌常變大,伸在齒間,或掛在口外。
弄舌: 反復地將舌伸出口外,舐弄口唇者,稱為弄舌。 心脾有熱,動風先兆或小兒智能發育不良。 伸舌與弄舌的不同之處是,前者伸出而內收困難,後者能伸能縮,但反復將舌縮進吐出。
參考資料:http://www.wlwxb.blogchina.com/2214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