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想知道蘭州市城關區的虛擬養老院餐廳有哪幾家,在什麼地方,有知道的朋友請告訴我,謝謝
目前,城關區已經開業的虛擬養老餐廳有:
1 蘭州馬大鬍子伊人名典虛擬養老餐廳 臨夏路192號
2 蘭州鴻瑞園酒店虛擬養老餐廳 天水南路461號(麥積山路三十三中對面)
3 銀馨春天酒樓虛擬養老餐廳 農民巷64號
4 晉商大院天慶分號(雁灘九毛九酒樓)新港城A區城關區雁北路2710/2762號
5 華瑞大廈中餐廳 廣場西口 金昌南路353號
6 蘭州廣聚緣酒店虛擬養老餐廳 火車站西路722號
7 蘭州容和百味酒店虛擬養老餐廳 大砂坪亞太花園正門口
8 蘭州愛樂庄園酒店 金城大劇院對面
9 味古齋餐廳 蘭州化物所院內南昌路481號
10 黃河風情園酒店 蘭州體育公園
望採納!謝謝!
❷ 蘭州虛擬養老院招聘工人嗎
所謂虛擬養老院只是政府和一些大的餐廳簽訂協議,以方便空巢老人在中午和晚上能以較便宜的價格去吃飯。具體招聘行為由各餐館自行決定,政府並不做相關的招聘。
❸ 蘭州城關區虛擬養老院
以上都是。
❹ 甘肅蘭州虛擬養老院,養老不離家,這是怎樣的養老院
甘肅蘭州虛擬養老院,養老不離家,是這些老人可以回家住,也可以在養老院里和這些老人一起進行一些娛樂活動,過自己的生活,是一種不錯的養老院。
❺ 蘭州虛擬養老院市民卡有哪些用處
「虛擬養老來院蘭州市民卡」自是蘭州市民卡的一種,將虛擬養老院服務和市民卡功能進行整合,實現具有更便捷和更多服務功能。 乘坐公交 在乘坐市內公交(7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車) 購物支付 前往超市和社區便利店等購物小額支付 餐飲支付 餐館吃飯等小額支付、金融匯兌、政府公共服務等 醫療服務 健康檔案、病例建立查詢,掛號預約,住院登記,診費支付,葯物購買
❻ 蘭州城關區虛擬養老院是否招聘
你可以去58同城看看,網上比較好收集這些信息
❼ 虛擬養老院能成為主要的養老方式嗎
人社部提出漸進式延遲退休後,引起社會各界關注。與此相關聯,什麼年齡適合退休,以及退休後如何養老,再次成為業界和學界探討的熱門話題。
究竟老年人對於養老有著怎樣的需要?什麼樣的養老模式才是最值得推薦的?本報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南大商學院案例中心的史有春教授。史教授認為,目前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有著更加豐富的內涵,能夠滿足老人多層次多元化的需要,同時未來的養老模式會朝著更加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發展。
當下,各種新的養老模式概念被不斷提出,例如以房養老、娛樂養老、旅遊地養老、老年大學養老模式等,但都未能多元化多層次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社區居家養老」是一種開放型、多元結構的服務模式,讓各種人員和組織都可提供服務,老人選擇的自由度大,進而可獲得多重保障。
「虛擬養老院」可以說是「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升級版,打破了原有的現實社區范圍,由互聯網構建了一個更為龐大的「虛擬社區」,整合提供更多的養老資源信息。
養老模式花樣繁多卻叫好不叫座
在養老成為熱門話題、各級政府和學者不斷追求創新的情況下,所謂新的養老模式概念被不斷提出,例如以房養老、娛樂養老、旅遊地養老、老年大學養老模式等。
然而面對不斷推陳出新的養老模式,老年人似乎並不買賬。南京大學2014年針對南京市多個有代表性的小區進行的一項關於「老年人養老狀況滿意度」的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受訪者選擇了「一般」至「非常不滿意」。
為何這些看似美好的養老模式卻叫好不叫座?在史有春看來,老年人的需要是多層次多元化的,除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經濟來源,不少中低齡老年人對於娛樂、學習、工作也有著很大的需求,而這些模式都只突出了養老模式的個別要素,「比如旅遊地養老,可能只適合那些比較富裕的身體比較健康的中低齡老年人,因此只能是短時期的養老模式。」史有春說。
另外,記者調查了解,在江蘇省超過100億的龐大的養老產業中,超過9成都集中在地產行業,而相關的旅遊、娛樂等行業卻乏善可陳。
「人們普遍對於老年人的需要的認識有著局限性。」史有春表示,「中國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步伐讓眾多投資者產生無窮遐想,但大部分投資者更多想到的是建養老院,當他們發現中國養老院市場仍存在諸多不足而房地產來錢更快時,許多投資者就借養老院之名開發所謂養老地產,背離了廣大老年人的真實養老需求。」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內容更加多元化
養兒防老的觀念在我國早已根深蒂固,和子女住在一起、含飴弄孫、其樂融融是最理想的養老方式。一方面緣於這種家庭觀,另一方面來自於老人自身的經濟壓力,在家養老是目前我國老年人普遍的選擇。
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13年中國老年消費者權益保護調查報告》顯示,99.6%的受訪老人願意「居家養老」。
這幾年在居家養老模式的實踐中,我國也逐步形成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託、機構養老為支撐」多元結構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讓居家養老有了更加豐富、動態的內涵。
在「如何養老」方面,探索者們也從未放棄過追求更合理的行業發展方式。南京「銀杏樹」社區老年人服務中心副院長時英平告訴記者,目前除了機構養老外,他們還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進行了延伸和拓展。針對社區老人,除了提供家政、助餐服務外,為了滿足部分中低齡老人對旅遊、娛樂的需求,他們還推出了醫療和旅遊相結合的老年農家樂,像高淳、六合一日游等,在旅遊的同時會對老人的健康進行跟蹤服務,獲得了不少老人及家屬的歡迎。
首倡「娛樂養老」的南京貝杉國際,在鎖金村街道創辦了「娛樂養老生活館」,除了開設合唱、戲曲、跳舞、手工剪紙等興趣班,還與政府部門合作開辦銀發餐桌,針對身體條件好的老人,組織驢友出門旅遊。「我們希望讓每位老人都能在社區優雅地老去。」生活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天來這里活動的老人,有剛退休的,也有90多歲高齡的,他們風雨無阻,有的老人每天在這里呆的時間比在家裡還長,最後索性把家裡的植物也一起端過來養護。」
「『社區居家養老』相較單一的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模式更加具有開放型、多元結構的服務模式,讓各種人員和組織都可提供服務,老人選擇的自由度大,進而可獲得多重保障。」史有春說,「但相關人員和機構在具體內涵的創新實踐中,還是應該放在市場細分或社會分層的視角下,並注意老年人生命周期的變化。」
「虛擬養老院」將成信息化社會的主流模式
隨著時代的發展,養老產業也應該與時俱進。特別是科技環境的發展,智能技術在養老服務中的運用更是值得關注。這一點,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都形成了共識。
「比如,電視、互聯網可以成為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的重要工具;而智能化設施讓子女或有關機構隨時掌握老人的狀況成為可能。」史有春說。
江蘇不少地方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探索實踐。比如,蘇州滄浪區的「鄰里情虛擬養老院」因在2007年最早採用「信息化養老技術」而聞名遐邇。它以網路通訊平台和服務系統為支撐,雖然形式上是虛擬的,卻能實實在在地覆蓋全區。服務內容涉及家政便民、醫療保健、物業維修、人文關懷、娛樂學習、生活配送等,幾乎涵蓋了日常生活照料的所有服務項目。而老人只需撥打一個電話,就能在家裡接受一對一的生活照料,這一模式被親切地稱為「沒有圍牆的養老院」。
去年年底,江蘇省首個可視化虛擬養老服務系統在無錫正式落地,作為對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的補充,該系統是信息化應用在助力社會養老服務模式創新上的有益嘗試。該系統以智能手機、互聯網電視為載體,但老人們只需要通過最傳統的「打電話」的方式,就可實現與親友、社區醫生、律師、家政服務人員等相關對象的「面對面」溝通,為老年人提供家政預約、健康與法律咨詢、健康檔案管理等多項服務。
史有春說,「『虛擬養老院』可以說是『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升級版,打破了原有的現實社區范圍,由互聯網構建了一個更為龐大的『虛擬社區』,整合提供更多的養老資源信息,通過養老資源自選超市的建立增強競爭機制。值得稱道的是,雖然服務的載體是智能化、信息化的,但是老人使用的方式卻是傳統的,比如最熟悉的打電話。如此一來,讓老人可以足不出戶便享受到更加便捷、精準的服務,這也是養老模式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
他最後指出,「虛擬養老院雖然應該成為主流養老模式,但有關部門和企業還是應該為不同老年人群提供不同的養老模式,同時根據老年人生命周期的變化,引導他們進行養老模式的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