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哪些人更容易缺乏維生素D
維生復素D雖被稱為「陽光維生素」,但制陽光照射並非它的唯一來源。它在動物性食物中的含量也較多,但不能完全滿足人體的需要。維生素D缺乏主要發生在受日光照射不足、缺少食物來源的人群中,尤以嬰幼兒、家庭婦女、老年人多見。此外,胃腸道疾病、肝病、腎病等都能引起維生素D缺乏。具體來說,以下4類群體要警惕維生素D缺乏:一是在家中或養老院里長期足不出戶的老年人;二是大部分工作時間都在室內的白領職員;三是「晝伏夜出」的夜班人員;四是生活懶散、不愛出門的「宅男」「宅女」。
維持體內維生素D正常水平:第一,每天曬曬太陽,最好在上午11點到下午3點之間,每次曬20分鍾,要裸露前臂、雙手、小腿等部位,不要隔著玻璃曬;膚色深的人曬太陽時間應多於膚色淺的人。第二,常吃高脂肪的魚類,如三文魚、馬鮫魚、金槍魚,以及蛋黃、乳酪、肝臟、穀物、奶製品、豆奶等,有助於補充維生素D,但效果要比曬太陽差一些。
❷ 缺乏維生素D的人容易患什麼病
維生素D為固醇類衍生物,具抗佝僂病作用,又稱抗佝僂病維生素。維生素D家族成員中最重要的成員是D2和D3。維生素D均為不同的維生素D 原經紫外照射後的衍生物。植物不含維生素D,但維生素D原在動、植物體內都存在。植物中的麥角醇為維生素D2原,經紫外照射後可轉變為維生素D2,又名麥角鈣化醇;人和動物皮下含的7-脫氫膽固醇為維生素D3原,在紫外照射後轉變成維生素D3,又名膽鈣化醇。 維生素D在體內發揮作用主要是通過促進鈣的吸收進而調節多種生理功能。研究證明,維生素D3能誘導許多動物的腸黏膜產生一種專一的鈣結婚蛋白(CaBP),增加動物腸粘膜對鈣離子的通透性,促進鈣在腸內的吸收。 維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調節體內鈣、磷代謝,維持血鈣和血磷的水平,從而維持牙齒和骨骼的正常生長就發育。兒童缺乏維生素D,易發生佝僂病,過多服用維生素D將引起急性中毒。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由體內維生素D不足,引起全身鈣、磷代謝失常而致骨骼改變的小兒常見病。臨床以非特異性的神經精神症狀,如多汗、夜驚、煩躁不安及骨骼改變為特徵。本病發病緩慢.易被忽視,一旦出現明顯症狀,機體抵抗力降低,易並發肺炎、腹 瀉等疾病,本病屑中醫「五遲」、「五軟」范疇。 [臨床表現] 早期多汗,易激惹,夜驚,睡眠不安,枕禿,煩躁。逐漸出現骨骼改變,出牙晚,囟門遲閉,顱縫發軟,方顱,枕骨有「乒乓球」感,胸部出現肋骨「申珠」,肋緣外翻,形成「郝氏溝」、「雞胸"、漏斗胸及脊柱側彎、龜背等。四肢出現「手鐲」、 「腳鐲」樣改變,「K」,型腿、「o」型腿等。可伴有相應肌肉鬆弛、蛙腹,手足無力,坐、立、行走時間後延等表現。嚴重可並發骨折、貧血等。 根據病情一般分為:輕度,方顱、輕度串珠、郝氏溝,o型腿兩足並攏膝關節間距《3em;中度,顱骨軟化、明顯郝氏溝、串珠,o型腿兩膝間距3-6cm之間,X型腿兩踝間距>3cm;重度,雞胸、龜背,明顯手、腳鐲,運動生理功能受限以及影響步態的。型腿和x型腮。 [診斷] 1.有維生素D缺乏史,如孕婦接受日用少,飲食中缺乏維生素D,小兒戶外活動少,輔食添加不及時,患有腸道疾病、肝腎疾病等。 1,臨床症狀、體征(以精神神經症 狀和骨骼改變體征為主)。 3。相關實驗室檢查:血25羥D3(25~OHD3)水平下降,血鈣、磷降低。 4。X線:長骨幹骺端增寬,呈杯口樣變形,杯口加深,骨小粱稀疏呈網狀,皮質變薄。 5.本病應與腎性佝僂病鑒別:後者有腎臟病史,血清鈣下降,血清磷顯著升高。維生素D治療一般無效,1,25二羥D3 (1,25(oH)2D3)治療效果顯著。 [治療] 1.西醫葯治療 (1)重症多用突擊療法 ①注射法:先用10%葡萄糖酸鈣10ml靜推,每日1次,連續3天後,予維生素D3 30萬單位或維生素D2 40萬單位肌注1次,然後口服鈣片(元素鈣O.2g/日)1、2個月。 ②口服法:口服10%氯化鈣3天後,口服維生素D2 3萬單位/日,連服l周,以後每日400單位維持。 (2)輕中度:口服維生素D3000、5000單位/g,連用1個月,同時服元素鈣O.2g/日。 (3)預防用葯:妊娠後3個月及新生兒出生2周後口服維生素1)400單位/日,並適當添加鈣劑或含鈣食品。 2.中醫葯治療 (1)脾氣虛弱:多汗、夜驚、夜啼,肌肉鬆弛,枕禿,發黃稀疏,骨骼改變不明顯,舌淡苔黃白膩或花剝,脈細弱。 治療:健脾益氣。 方葯:黃芪、黨參、白術、茯神、山葯、當歸、遠志、蓮子肉各10克,炙甘草、砂仁各3克。 (2)腎精虧損:骨骼改變,精神萎弱,手足發軟,發育減慢.出牙延遲,反應遲鈍。 治療:補腎填精。 方葯:熟地、山葯、山萸肉、茯苓、烏梅肉、枸杞子、川斷、鹿茸、菟絲子、五味子各10克,生龍牡(先煎)20克,鳳凰衣6克。中成葯:龍牡壯骨沖劑,每次1包,每日3次。 [預防與調養] 1.孕期婦女多接受日照,合理飲食,懷孕後期注意補充維生素D。 2.新生兒、嬰兒多到戶外曬太陽,及時添加輔食。 3.積極治療各種感染、消化系統、肝腎系統疾病。 4.對有骨骼改變的患兒多加看護,避免意外傷害引起骨折,防止受涼受風。
❸ 正常成年人為什麼會缺少維生素D
談論維生素D缺乏的原因之前,需要先了解人體維生素D的兩個天然來源:
一,人體自身合成回。暴露在陽答光下,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人體皮膚,皮膚自身合成維生素D。
二,飲食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包括魚類,雞蛋黃,添加維生素D的牛奶,添加維生素D的麵包以及其他添加維生素D的食物。
由此可見,造成維生素D缺乏的原因主要也是這兩個方面:
一,缺少陽光照射。陽光中紫外線不能通過普通玻璃,室外活動少的人,維生素D生成不足;高層建築物阻擋陽光照射,大氣污染(如煙霧、塵埃)吸收了部分紫外線;冬季陽光照射減少,影響皮膚合成維生素D。
二,飲食攝人不足。天然食物中維生素D含量少,如乳類(包括人奶及牛、羊奶等)、肉類等含量較少,穀物類、蔬菜、水果幾乎不含維生素D。
❹ 老年人缺乏維生素D可能引起什麼病症
骨質疏鬆是老年人極為常見的現象
❺ 人缺乏維生素D會有什麼病
維生素D能促進鈣、磷在腸道吸收,是兒童骨骼生長發育所必須的維生素。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兒童常見的營養缺乏病。...
❻ 老年人缺維生素D會出現什麼症狀,該怎麼去補
就容易出現缺鈣症狀,多吃動物肉、蛋,補充魚肝油制劑(維生素AD),多曬太陽等
❼ 為什麼老年人的皮膚產生維生素D的能力弱是不是因為皮膚水分少
因為老年人抄多數出現皮膚色斑襲沉著,即皮膚色素較多。同時維生素D的合成要通過紫外線照射皮膚才可以。而增多的色斑色素爭奪紫外線光子,從而限制了維生素D 的合成,因此,老年人與一般正常人群相比,其皮膚產生維生素D的能力就相對弱。
其實你提問的這個問題還在研究中,這個答案只是科學家比較認可的一個觀點,比較容易讓人接受的觀點。當然我相信可能還有其他原因在。當然也包括皮膚水分等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你的問題可能會促進科學的發展。謝謝!呵呵!
❽ 我國維生素d人群缺乏和不足率達到多少
新華網北京2013年10月20日專電(記者王立彬)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發布報告指出,我國大城市人群(20歲及以上)維生素D嚴重缺乏者達21%。「牛奶·運動·曬太陽」對骨質疏鬆防治有重要意義。
報告指出,目前我國老齡化現象日益加劇,中老年常患病之一骨質疏鬆症患病率也與日俱增。截至目前,中老年人中的骨質疏鬆患病人數約為5312.6萬,且每年有26.3萬新增患者。直接影響骨質狀況的成分是鈣與維生素D。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數據顯示,我國大城市人群(20歲及以上)的維生素D正常的人僅0.67%,嚴重缺乏者達21%。中老年群體跌倒導致骨折發生機率及危害健康指數極大,預防骨質疏鬆刻不容緩。
由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IOF)攜手蒙牛煥輕在2012年共同發起的中國健骨工程,提出「牛奶·運動·曬太陽」健康理念,組織醫護人員深入社區,進行免費骨密度測試,開展骨質疏鬆知識科普,提高中老年人對骨質疏鬆的預防意識並掌握正常的預防方法。2013年以來,中國健骨工程陸續走進重慶、成都、青島、煙台、淄博、蘭州6個城市的120個社區,開展活動250餘場,直接受益25萬人。同時還對5747名20歲以上人群隨機進行了前臂的骨密度測量。檢測結果發現,根據WHO標准,估計60歲以上老年人骨質疏鬆患病率為26.3%,女性34.4%,男性19.6%。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❾ 缺乏維生素D,兒童會患___,老年人會得___.缺乏維生素C,會患___.
維生素D能夠促進鈣磷的吸收,缺少了維生素D,鈣不能吸收,兒童易患佝僂病,老版年人患骨質疏鬆症權;維生素D主要存在於魚肝油、雞蛋黃以及動物的肝臟中.人體缺乏維生素C時易患壞血病,維生素C主要存在於蔬菜和水果中.
故答案為:
佝僂病;骨質疏鬆症;壞血病.
❿ 老年人缺少維生素d會怎麼樣
佝僂病來、嚴重的蛀自牙、軟骨病、老年性骨質疏鬆症。
維生素D主要存在於海魚、動物肝臟、蛋黃和瘦肉中。另外像脫脂牛奶、魚肝油、乳酪、堅果和海產品、添加維他命D的營養強化食品。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植物性食物幾乎不含有維生素D,維生素D主要來源於動物性食物。維生素D的來源與其他營養素略有不同,除了食物來源之外,還可來源於自身的合成製造,但這需要多曬太陽,接受更多的紫外線照射。
經常曬太陽,以保證足夠的紫外線照射,預防維生素D的缺乏。經常曬太陽,以保證足夠的紫外線照射,預防維生素D的缺乏。
但是要記住曬陽光可不是中午去曬,要在早上10點之前下午3點之後才可以曬啊,因為中午的有害光線太多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維生素D不可過量補充,如果過量服用維生素D,會使體內維生素D蓄積過多,出現中毒的症狀,如食慾下降、惡心和消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