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羅湖蓮塘康馨養老項目有商品房嗎
您好我的回答是 有商品房賣 羅湖區蓮塘街道康馨養老院城市更新單元位於羅湖區蓮塘街道的東北部,北靠梧桐山,西側為羅湖中醫院,東、南兩側為居住生活區,南側臨近仙桐路。項目僅坦派含宗地H228-0018,用地單位為深圳市燕山燕鵬石化有限公司。根據建設工程規劃驗收合格證核算,拆除范圍內建築物原建築面積858.12平方米,現已拆除。
目前該項目已獲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對於該更新單元規劃的批准通知(深規土【2015】585號),項目拆遷用地面積6640平方米,開發建設用地面積6640平方米(見附圖)。深圳市康馨鵬城養老事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已與深圳市燕山燕鵬石化有限公司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將房地產的相關權益畢或移轉到深圳市康馨鵬城養老事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已形成單一主體。根據《深圳市城市更新辦法》及實施細則等有關文讓數賀件的要求,擬核准深圳市康馨鵬城養老事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為羅湖區蓮塘街道康馨養老院城市更新單元的改造實施主體,現予以公示。
1、蕪湖市瑞星老年公寓:地址:天門山西路,蓮塘新村對面,公交:25A、25B、32、40、101路到蓮塘新村下車【32路空調車3月份優惠月上車一元,普通車上車一元,其餘都是一元】
2、蕪湖市鳩江區官陡鎮敬老院:地址:鳩江開發區,五陶村,公交:17、40、102路到立信路口下車【17路空調車3月份優惠月上車一元,普通車上車一元,40、102路上車一元】
3、蕪湖市鳩江區灣里鎮敬老院:地址:九華北路,蕪鐵車輛段那裡,公交:5、6、88路到蕪鐵車輛段那裡【6路空調車3月份優惠月上車一元,普通車上車一元,5、88路上車一元】
4、蕪湖市香苑老年公寓:地址:鏡湖區天門山路香苑小區綜合樓;公交:8、19、25A、25B路到中級法院下車【19路空調車3月份優惠月上車一元,普通車上車一元,8、25路上車一元】
5、福壽園老年公寓:地址:鳩江區十里示範村,鳩江區政府旁邊;公交:6、17、40、88、101、102路到十里牌立交橋下車;
6、馬塘養老中心:地址:九華南路,馬塘新鎮以南,公交:20路直達,2路到元山村下車,往南走。
7、蕪湖市鏡湖區弋磯山老年公寓:地址:王家巷立交橋旁邊;公交:1、3、9、12、14、25A、25B、26路到長盛園下車
8/蕪湖市第五人民醫院老年公寓
建議自己去看看。
Ⅲ 北岸村的歷史源流
華源河流經北岸地段,因此古人稱之為「北溪河」,河的南岸大阜橋(原名衍慶橋),北邊即是「延陵北溪」,因此稱之為「北岸」。北岸包括「衍慶村」,即阜東村「下行、橋頭組」,北岸村在解放前曾劃為四大村,即「鄉賢村」—南村、前壩,「謙安村」—社屋前、十字街頭巷,「中心村」—里、外橫巷、三寶巷,務本村—文穆堂、裡屋坦、前山、錦庭村——方村、龍門山。北岸村四山環抱,河水流暢、古民居緊緊相接,吳氏宗祠鎮距中心、風雨廊橋橫跨北溪河上。據古代人流傳,北岸村的地形是魚撒網、八卦陣形,祠堂門前兩條小水溝是魚活須,背靠來龍山,土地壩、所以說龍脈好,村的東邊和西邊各有一條小溪流入北溪河,渭之為兩條龍須。村中園門洞、閣樓互相與屋房連接,不曾間斷,其因門洞分布為〈1〉廊橋下「活潑地」;〈2〉廊橋北頭「謙安舊址」;〈3〉上店街「中心裡」;〈4〉大天地後「三寶巷」〈5〉茂公祠「里外門」
其閣樓分布為〈1〉「銀屏丘」(十字街頭巷);〈2〉大巷口。從南向北的旅杭路上有三灣九丘,一步半橋。廊橋的園門洞就有「往府大路過橋」字樣。北岸村是處於前對龍珠花山尖,東有龍門天柱峰,向南遙望大天寺,西有赤石潭山觀音閣,此有岔坑吳家山,火焰尖這樣一個群山叢中,是塊極好的風水寶地,所以說北岸村「千灶萬丁」。
在各個歷史階段的行政劃分和建制都不同程度的改變,在封建時代,地方統治的主宰是姓氏宗族。吳氏遷入前原有朱、程、賀三姓,先是競爭者,而後是排擠者,吳姓成為大姓後的主人,其他小姓是被統治者。祠堂才是說理的地方,也是靠山。到民國時期,北岸成立了民德鄉,設立保甲,區公所就設在北岸茂公祠里,解放後才徹底打破了宗族觀念的枷鎖。大阜洪家那屋是第八區公所,後遷深渡再改深渡區,北岸鄉設在社屋前吳石安(被鎮壓,迄今的敬老院),下設大隊,一系列的運動、合作化、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公社化時,北岸公社也在此(後再搬大阜),下設五個管理區,大阜、北岸、七賢各五個連,共15個連後,又拆開大公社,現有改公社為鄉,改大隊為村,小隊為村民組,各個時期的不同建制,人事變動,幹部任免,都是一段很復雜的不可缺少的歷史。
北岸村基本上以姓吳的為主,在吳姓未遷來之前,先居有朱、賀二姓,後逐漸敗落,迄今只僅存一家賀姓四兄弟分家算是四戶,朱姓(原來的)就沒有了。吳泰伯是吳姓的一世始祖,居住在江蘇華西村一帶,古公檀父是泰伯的父親,共有仲雍、季歷、泰伯兄弟三人,因父親喜歡三弟的兒子姬昌,他生的聰明異常,智力超人,為達到父親的願望,帶同二弟出走荊蠻,在長江三角洲一帶開辟300里處女地建立勾吳,由於泰伯的三讓和開拓,才使三弟季歷的兒子姬昌(周文王)開創了八百年的周朝江山,傳至十九代的季扎,他是歷史上至德第二人,孔子篆其墓於乎有吳延陵季子之墓。我們北岸吳姓隸屬於延陵世系,按全國吳姓遷徙概況分為「文、、武、德、功、忠、孝、信、義、偵、祥、和、順十二宗派。北岸是吳猛的後裔,屬偵字宗派,到唐代六十一世祖吳少微成了新安吳好的左台大宗派,之後有分為蓮塘派、金竺派、域門派、石嶺派、豐溪派五大派。蓮塘派又分為靖、諫、三大支,北岸屬於蓮塘派靖公支。具體到我們北岸的吳姓,六十一世少微公十傳孫靖公於公元955年由休寧鳳湖街遷至歙西富饒,又八傳孫景於公元1174—1189年間由富饒遷歙南大佛市(原譜記載,今之大阜),詳細地址在橋頭對河店忤,景之子僖時又遷至小阜西岸,僖之孫趙於宋理宗寶裕年間,公元1253—1258年由小阜遷至北岸,因此八十世祖僖是北岸吳姓的支祖,八十二世趙公是北岸支的始遷祖,九十一世祖祖壽,是北岸吳姓發展的關鍵人物,洪武年間眾舉富戶赴南京應天府填實京師,永樂二年,本縣奉例保充北京宛平縣德勝關惜新司第五廂富戶,長生有二女、三子,慶宗添福友德,成了後來北岸吳姓宗族的三大派。慶宗又生四子,茂、芳、蘭、萱成了後來的四大分,添福又生了三子蘊、羲、葇。友德又生三子萼、萌、茲(長子遷白楊,三子無後人記載)總的統稱八大分。傳至一百開始議排輩份,輪排行共二十字「天大遷中文,士紹汞承清,正元光采奕,品玉景昌登」。現有永字輩僅三人,裔傳已發展奕字輩,按歷史風俗習慣可說有八代人同存於世。除吳姓外客來落戶程姓較多一點(在封建社會稱為下等人),其餘尚有餘、凌、張、葉、江、潘等姓。
方村的方姓歷史較為長久。方村於唐朝唐僖宗年間開始發展,方村,又名錦庭村,一走進村口大路,兩邊有兩口龍眼塘,村水口楓樹林立,一條通往深渡的茶源石板徽杭路穿村而過。方村村中有方氏祠堂一幢,下設姓方分下,還有支祠,若分大、二、三支祠,四、五、六家支祠。現凌天福大門口是有名的百步街,用小石頭砌成,據說是某代皇帝所賜,文官要下轎,武官要下馬。現點亭山口河邊也有一涼亭,專供走餘杭路來往行人歇腳休息,並可以靠坐觀賞河裡魚景,再往前走20步路,有一牌坊樹立,現都已不知去向。解放前,方村有四座木橋,當時叫四齒木橋,含義是四齒橋,錢財挖進不挖出的意思,當時姓方的在外地經商極多。聽說在民國初期,方村市面非常繁榮,有益大布店、肉鋪、銅匠店、鐵匠店、有住店、小吃、賣小百貨店等。方村有神亭,對面是戲台,一年一度正月十三接十廟正神,姓方的各戶按族長老前輩指定的吉世做好擺到神亭供桌上祭神,當日等大家入睡後,按族長老前輩指定姓方男丁開始舉行接十廟正神到神道入坐,任何在場人不得開口,婦女不許偷看,據說,偷看者頭就縮不回來,村裡就請戲班來唱戲,一直唱到正月十八日。
Ⅳ 河源養老院一個月多少錢
一般養老院的收費都是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來決定的,很多這些老年人都不願意去養老院。有的是因為老人身體更加需要人照顧,自己要上班那麼養老院付出的人工就比較多,那麼相應的費用就會高。
Ⅳ 黃劍忠的人物事跡
2008年8月2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為黃劍忠立碑表彰暨金業助學、獎學金頒發儀式在湖雷中學隆重舉行,市縣領導參加了碑文揭幕;98名學生各領到1000至3000元不等的助獎學金,黃劍忠頒發的助學、獎學、獎教等資金累計達30.8萬元。
黃劍忠祖籍永定湖雷,東莞金業集團董事局主席、湖雷中學名譽校長。多年來,他熱心慈善事業、公益事業,至今在賑災、扶老、助殘、濟孤、獎學、助醫等領域累計捐資1600多萬元。由於為社會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先後當選為「全國青聯委員」、「福建省第十屆人大代表」,並榮獲「全國敬老之星」、「八閩慈善獎」、「福建省捐贈公益事業突出貢獻獎」、「福建省十大傑出青年」、「龍岩市榮譽市民」等稱號。
黃劍忠先生十分關心母校湖雷中學的教育事業,先後為它捐資興建了金業綜合實驗大樓、金業教學大樓;還設立了「金業獎學金」,迄今助學、獎學金額達百餘萬元。黃劍忠先生事業的輝煌及其熱心桑梓公益事業的義舉受到社會各界的贊譽。(作者:江文明 來源:今日永定網) 17年前,他因家境貧寒無力上大學,不得不遠赴深圳打拚求生;17年後,他以自己歷經艱辛贏得的財富,滿腔熱忱地回報生他養他的家鄉。
與黃劍忠先生聊天,這位香港金業集團的董事局主席,言語間自然流露出一種朴實。正如他一再表白的,做人做事就應該實實在在。
1987年,21歲的黃劍忠由於家庭困難,不得不放棄上大學的夢想,經老鄉介紹,離開家鄉永定縣湖雷鎮來到深圳一家電子廠打工。黃劍忠憑著不尋常的勤奮與過人的辦事能力,得到老闆青睞。進廠第二年,他就被提拔為副總經理,三年後又成為企業的總經理。
不甘人後的黃劍忠決定自己出來闖一番事業。1994年,他把多年辛苦賺來的十幾萬元全都拿出來,辦起一家電子產品貿易公司。不料由於經驗不足,兩年後公司虧本倒閉。然而,失敗並沒有擊垮韌性十足的黃劍忠。他決定重振旗鼓,揣著從親戚朋友手中借來的兩三萬元錢,很快又辦起了一家作坊式的電子廠。
從一個廠裂變為三個廠,從作坊式工廠發展為頗具規模的現代化企業金業集團,黃劍忠的路越走越寬。2000年,黃劍忠在廣東東莞置地10萬平方米,建成規模龐大的金業科技園。如今,金業集團旗下擁有員工6800多名,專業生產MP3、DVD等家用電器,產品一半以上出口世界各地。
「閩西人的根永遠深扎在紅土地上」,黃劍忠始終割捨不下濃濃的故土情結。對閩西人,他有著一種天然的親切感。在金業集團龐大的員工隊伍中,來自閩西的有近2000名;捐助家鄉公益事業,他捨得拿出一筆又一筆巨資。黃劍忠的想法很實在:企業既然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回鄉投資理所當然。2002年,黃劍忠投資3億元在永定坎市鎮創建金業(永定)火電有限公司,利用當地的煤炭資源開發火電,目前一期工程已順利投產。另一個投資3億元的大型項目也在建設之中。 ——訪金業集團(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劍忠
「這次龍岩市舉辦第三屆投資項目洽談會,我作為龍岩市投資與發展顧問,每次回來看到龍岩有不小的變化都深受感動。本屆洽談會的規模、影響均超過了前兩屆,將為龍岩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昨日,全國青聯委員、省人大代表、閩西籍青年企業家、金業集團董事局主席黃劍忠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
黃劍忠是從閩西大山走出去的青年,多年來不僅熱心家鄉公益事業,先後捐款1300多萬支持家鄉教育事業、幫助貧困學生和孤兒、修建老年活動中心等,而且對家鄉的發展非常關注,不僅在家鄉投資辦企業,還多次將龍岩介紹給外地客商,引領一批批外商、台商及經濟發達地區的客商到龍岩投資興業。
黃劍忠告訴記者,這次回來發覺龍岩城市面貌變化很大,投資環境十分優越。他認為,這幾年來,龍岩抓住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重大機遇,狠抓項目帶動戰略,開展項目競賽,在此種氛圍下,投資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服務水平也進一步提高,使得大量客商來到龍岩進行考察、投資。「龍岩無論在基礎設施、投資政策,還是投資軟環境方面都居全省上游水平,對企業而言,投資龍岩無疑能夠獲得很好的效益。」黃劍忠分析說。他表示,作為閩西人,他有義務對外推薦龍岩,帶領更多客商到龍岩考察,為閩西加快發展牽線搭橋。據悉,不久前,黃劍忠曾帶領港商劉喜川、楊繼勝先生等人再次來到龍岩考察投資事宜,去年以來,黃劍忠已六次帶領客商回家鄉對投資項目進行實地考察。(來源: 閩西日報) ——記全國青聯委員、福建省人大代表、省青聯常委、金業集團董事局主席黃劍忠
2005年11月1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葉雙瑜、龍岩市委書記劉賜貴、市長雷春美為金業集團董事局主席黃劍忠等15位知名人士頒發了投資與發展顧問證書,成為第二屆「投資龍岩」項目洽談會上的亮點。
黃劍忠,這位從閩西大山裡闖進特區的青年,短短9年,創造了一個一貧如洗的打工仔到擁有十幾億資產的青年企業家的神話,樹立了一位打工仔自強不息、敢打敢拼、走向成功、樂於奉獻的榜樣。
黃劍忠的金業集團造就了中國電子行業發展的奇跡,事業兼及火電、礦業、酒店及房地產等行業,家用電器產品年生產力達一千多萬台,產品暢銷國內外。近年,黃劍忠的企業每年為國家上繳稅收幾千萬元、安排就業6000多人,他還出資1000多萬元支持教育、幫助貧困學生和孤兒、修建老人活動中心等等。他先後被選為全國青聯委員、福建省人大代表、省青聯常委,2005年他被國家有關部門評為「全國敬老之星」。為了支持福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2003年以來他先後投資了2億多元在家鄉創辦多家企業,引領了一批批外商、台商及特區的客商到福建投資興業,用實際行動踐行「讓家鄉早日富起來」的諾言。
青春,在艱難砥礪中留下條條傷痕
黃劍忠的青春充滿艱辛和苦難。1966年他出生於福建永定湖雷羅灘村的一個農民家庭,一家七口靠父母種田維持生計。小學畢業時,他是第一個從小山村考上永定一中的優秀生,1984年,他高中畢業時,由於家境貧寒,為了貧困的家庭和供弟妹讀書,放棄了繼續學習的機會,來到一個小煤窯打工。在極為原始方式開採的小煤窯里,他每日匍匐在潮濕的半人高的煤硐中,不斷爬行著拖出硐中沉重的煤筐。在地層深處四五百米的地方,他每天干10多個小時,還拿不到3元的工資。每次他從黑漆漆的煤硐出來,為了洗凈被煤塊劃傷的雙手,他只好用鞋刷刷手,每一次雙手都被刷得傷痕累累,青褐色的煤灰至今還殘留在手上、身體背部,被勒出的條條傷疤還瀝瀝可見。
稚嫩的身子實在承受不了這種超強度的壓力,黃劍忠幹了一年多,又來到一個偏僻的大山開公路。他的工種是打炮眼,12磅的大錘,他能一連打上五六十下,錘錘打得又准又狠,把鋼筋頭打出麻花,而他的手卻打起了一個個血泡。可是包工頭只能給他吃個半飽,每月才預付10元的生活費,其它工錢老闆一拖再拖,到了年終,為了拿到一年的工錢,他一直找包工頭,等了一個星期,到臘月二十八,才找到包工頭。可是包工頭說,他也沒拿到錢。當黃劍忠穿著破爛的解放鞋,挑著這半截作為工錢的鋼筋,走了50多里路回到家時,天色早已黑了,家家放起了過年的鞭炮,母親看見他的狼狽樣子,抱著兒子大哭起來,作為男子漢的父親只好站在旁邊強忍著痛苦。此時,黃劍忠再也剋制不住自已,眼淚涮涮涮地流了下來。這件事對他觸動很深,如今想起來,他動情地說:「外出打工真不容易啊!正是有了這段難忘的經歷,使我對公司的員工感情特別深,不僅從不拖欠員工一分錢工錢,而且還時時設心處地為員工著想。」
此後,黃劍忠又遠離家鄉,通過遠在江蘇農村舅舅,介紹給一個做木工的師傅學木匠。在師父那裡,他每日6點多起床,煮飯、掃地、幹家務,晚上跟師傅干到半夜,由於他的吃苦耐勞,短短三個月,他就學會了別人要一年才能學會的活。有一天,父親來信說,由於家裡困難,在校讀書的大弟和小學剛畢業的大妹一道到深圳的一家電子廠打工,收入不錯。黃劍忠馬上萌發了到深圳特區打工的念頭,師傅知道挽留不住他,只好淚汪汪地說:你是一個好徒弟,別人一年還學不會的手藝,你三個月就學會了。
1987年4月,他身上揣著父親向鄰居借來的20多元錢,買好到廣東大埔的車票,第一次來到深圳。到深圳時,他口袋裡只剩8元錢了。迎接他的是一片荒涼,偶爾才看見一兩片白色鐵皮的廠房。
老闆看黃劍忠是一位高中生,有意要考驗並培養他。他從掃地、沖廁所、打雜開始,一道又一道工序地學,插件、倉管、主管。很快,他嫻熟地掌握了電子廠每道工序及製作工藝。每天工作14小時,有2.8元的工資,他高興得不得了,工作認真,省吃儉用,盤算著和弟妹一起,攢下錢來,寄回家蓋房子。老家上無片瓦,下無立足之地,全家7口就擠在好心人借給他們的房子的兩張小床上。妹妹每晚想起老家的困窘,思鄉心切,在宿舍外哭。黃劍忠只好安慰她。
1989年,電子廠從深圳搬到東莞,他任生產業務主管,由於他勤奮好學,工作幹得非常出色,老闆不僅讓擔任主管,還讓他負責整個搬遷事宜。1993年底,他月薪3000元港幣,弟弟、妹妹每月也有800~1000元港幣進賬,收入不菲,但他們依然省吃儉用,連用牙膏、肥皂也精打細算。他每天騎著花20元買來的二手單車,到3公里外的地方上班。他每天早上6點多起床,有時干到深夜一、兩點鍾。他實在太累了,有一天清早,由於又困又累,他騎的單車被大貨車撞倒在地,幸虧被旁人發現,及時把他送到醫院搶救,撿回了一條命,在醫院他昏迷了2天,左眼角上縫了5針,至今還留下疤痕……
事業,在一次次失敗中傲然崛起
正當黃劍忠滿腔熱血地想為老闆的電子廠好好乾一番事時,電子廠的老闆卻因種種原因移居海外,企業也停產了。他和弟妹手頭上雖然有了3萬多元的儲蓄,但也將面臨失業。
1994年春節後,黃劍忠決定利用自己掌握的技術和管理經驗,自己創業,做起了電子貿易。他夫婦倆租了一間2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既是辦公室,又是倉庫、又是卧室。黃劍忠騎著一輛破舊的摩托車在東莞、深圳、廣州的鄉鎮到處奔波,常常累得筋疲力盡。一次他深夜騎著摩托給一家包裝公司送設計產品時,突然沖出一條大狗,摩托車翻在地上,他褲腿磨破了,兩個膝蓋整塊皮翻了過來,當時一看白白的一片,過了幾分鍾,鮮血直往外冒,他忍痛用摩托車擦布頂住傷口,跑了10多公里山路,回到家時已深夜兩點,妻子一邊為他包紮傷口,一邊流淚。傷口化膿了,兩個多月才好,他每天躺在床上安排工作。就這樣夫婦倆齊心協力,生意越做越大,但許多老闆卻拖欠貨款。為了催收貨款,他每天騎車幾十公里,不厭其煩地一家家上門討債,受盡了客戶的冷落。有一次,黃劍忠為了催收一筆欠款,等了一個多星期才等到一位老闆,老闆甩給黃劍忠1000元錢說:有本事,自己開工廠!
就是這句話刺激了黃劍忠。香港的表哥剛好和幾個股東因意見不合,各奔東西。黃劍忠與表哥各出10多萬元合辦電子廠。黃劍忠主張開發隨身聽,表哥卻堅持開發收音機……因為收音機市場不景,又因為上當受騙,一批20多萬元的貨發到山東菏澤時,被一夥騙子騙了,最終只剩下二三萬的貨回來。不到一年,近30萬元就這么打水漂了,工廠破產了。 有了這段經歷,使黃劍忠倍感誠信經營的重要。他常說:「講信用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做生意不講信用,不僅害人,也害自已,過去惡意拖欠我的貨款或欺騙我的人,沒有一個有好下場。因此,我們任何時候都要講誠信!」
劍忠交了學費,這學費交得好高,好心痛。然而,經歷了原始小煤窯里匍匐爬行拖煤的磨煉,有了在電子行業摸爬滾打的經驗,他又堅強地昂起頭,決定自己辦廠。妻子也激勵他:「做生意有輸有贏,我們還年青……。」
黃劍忠奔走於深圳、廣州、珠海等地推銷收音機時,發現只要誰掛個隨身聽在街頭走過,人群中便會惹來羨慕的眼光。隨身聽悄然地風行扣動著他的心扉。夜間,他輾轉難眠,與妻子反復分析市場前景,決定以3分利息向親友借貸。好不容易湊集3萬元,租了個三房一廳的套房,到深圳買進一些塑膠、零件。1996年12月30日,金葉電子廠開出了第一條生產線。說是工廠,其實是間極小的手工裝配作坊。全廠員工7人――夫妻倆,大弟夫婦,加上3位願跟他們風雨同舟的老鄉。
其時,廣東已有5家大廠成批量地生產隨身聽,所產品牌機早已擺上各大商場櫃台。一個小小的手工作坊能以之抗衡嗎?怎麼在大廠的夾擊中尋覓生存空間,開拓市場呢?「製作更優質的產品,靠誠信爭取客戶,以更低廉的價格出售」。黃劍忠當機立斷,信心滿懷。對每台出廠產品,他每台細心察看,哪怕一絲灰塵也輕輕拭去,簡直嚴格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訂單越來越多,產品供不應求!他租了一棟三層樓房,1997年7月又上了一條生產線,1998年初又租了一間較大規模的廠房,招收了1000多名員工,開通了10條流水生產線。值得一提的是,手提式收錄放音機新產品問世,大受青少年和中老年人青睞,獲得空前成功。訂單似雪片飛來。好些客商竟先把貨款匯入帳號。金葉「貴誠、重義」的經營聲譽大起。至2000年,金葉電子廠已迅猛發展成集團化企業,更名為「金業」,旗下擁有金業集團(香港)有限公司、東莞市金業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東莞市中凱國際酒店有限公司(五星級)、金業(永定)火電有限公司、龍岩市恆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福建凱業投資發展公有限司及四川省寧南縣金德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雲南省福建凱業鎮雄煤業有限公司、河南省盧氏縣雙河金礦有限公司等。
目前,金業集團已擁有36條生產線,5000多名員工,開發和生產隨身聽、收音機、收錄機、復讀機、CD播放機、VCD播放機、DVD播放機、MP3播放機、多功能組合音響等十幾個系列,幾百種產品,並跨行業向火電、礦業、酒店、房地產行業發展的國內知名集團化企業。2000年金業集團獲得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獲得了300多項國家專利,金業產品獲得了「廣東省著名商標」、「廣東省名牌產品」等稱號,同年企業還榮獲了「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等稱號。
1996年~2000年是金業起步、發展、壯大的關鍵幾年。產品銷售、原材料購進、收集市場信息、領導新產品開發、監督生產……黃劍忠都親力親為。他常常廢寢忘食,每天玩命工作16小時,熬夜使他噪子和眼睛經常紅腫,他常常掛著吊針工作,已是司空見慣。
黃劍忠尊重每一位生意場上的朋友,沒有絲毫財大氣粗的傲慢,眼鏡後黑白分明的大眼總是誠懇地微笑,儒雅而謙虛。對代理商,他禮敬有加,對供應商,他待之以誠。他與客商相互信任,關系更加默契。
2001年,金業集團已發展成為國內有數的幾家家用電器製造企業,其產品暢銷全國及美洲、東歐、中歐、中東、東南亞等各大洲及地區。黃劍忠決定創建金業科技園,歷經多次實地考察、比較,於當年10月,他在東莞市寮步購置103畝土地。目前,壯觀、美麗的金業科技園9幢大樓顯露於蔚藍天穹下,金業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擁有了36條自動流水生產線和5000多名員工。
一進金業科技園,滿眼綠色,優雅、潔凈、一道造型別致的游廊曲折地由南向北把科技園一分為二。園區溜冰場、網球場、籃球場、乒乓球台、單桿、雙桿、吊環等體育設施錯落有致,四周綠樹花草環繞。科技園內還設有醫務室、圖書館、舞廳、卡拉OK廳、大型自選商場和配置多媒體投影機的大型培訓室……社區中的設施,應有盡有。每逢周日晚上開設卡拉OK演唱會和舞會。黃劍忠理解年輕人,這就是他的企業文化建設。他已預算60多萬元籌備2006年春節大型文藝抽獎晚會,獎品包括30名員工春節假期的海南島雙飛游等等。
黃劍忠非常關心員工。2003年12月,他到成都召開二級代理商會議後,專程驅車400多公里,到南充儀隴縣探望員工郭勛的父母和孩子。只因為12年前郭勛與他同在廠里打工。1996年,劍忠辦廠之初,請求郭勛到廠里幫忙,但郭勛說,我還有兩個月工資沒拿,合計1.6萬元。黃劍忠說,「別擔心,我給!」給郭勛委以重任,9年來,他設計出一款款新產品。
黃劍忠求才若渴又知人善任,吸引著眾多大學生、研究生紛紛加盟。如今,金業集團旗下匯聚了一百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黃劍忠不拘一格,提拔重用。毛卓賢是從普通工人,一年後,因為卓越的管理才幹被破格提拔為生產經理,管理著電子廠十幾條生產線,月薪也提到4000元。
由於黃劍忠打工出身,他深知打工不容易,因此,無論企業處於怎樣的狀況,他從未推遲過一天給員工發放工資。近年來,每隔半年他便給員工提一級工資,連最普通的裝配工也能提40元~60元。
至今,黃劍忠夫婦還是與員工們一起在食堂就餐,同吃一鍋飯菜。他管理極嚴,所有人員一定要換鞋進入辦公室。但員工卻可以隨意進出他的辦公室,濃郁的親和力,讓員工又敬又愛。
金業集團每月定期給管理人員開設高、中、低三級培訓,普通員工則每半個月培訓一次,讓員工與時代、企業同步前進。黃劍忠說,「與其給錢給物,還不如增強員工的賺錢能力。」
2001年3月,曾在金業集團任工程師的繆季安因感冒打了過量針劑,引發尿毒症,需要10萬元換腎,萬般無奈之中他只好向他過去的老闆求援,黃劍忠二話不說,給他匯上5萬元。繆季安換腎治療出院後,要求回金業就職,劍忠便給他安排了一個較輕松的工作,卻給較高的月薪,季安見人便說:「我的命是劍忠老闆給的!」
50多歲的開發部經理羅貴發,一天上班時中風被送往醫院搶救,醫院說即使救了也可能成為植物人。黃劍忠卻把羅貴發轉到條件較好的虎門醫院,不惜代價請專家會診,羅貴發被救活了,劍忠又給他辦人壽保險。當年春節,劍忠帶著開發部所有員工兩車人趕到貴發家中探望,送上3000元慰問金。 「生活需要金色陽光」是金業集團的企業口號,生活中離不開陽光、空氣。黃劍忠在事業成功之後,更忘不了他的鄉親,他的家鄉。
去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構想,作為從閩西走向廣東特區的青年企業家,黃劍忠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他想:是家鄉的水養育我長大,我應該為家鄉的建設事業多作貢獻。
於是,他擠出資金支持家鄉永定縣的國企改制,創辦了金業(永定)火電有限公司。接著,他又在家鄉龍岩成立了龍岩市恆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福建凱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先後籌資2億多元到福建辦企業搞開發。
為了讓更多的投資者了解福建,到福建投資,他曾多次在百忙之中抽空帶領一批又一批的客商到福建考察、投資興業。他還有意識地將公司2006年全國代理商大會安排在廈門召開,大會期間安排這些來自天南海北的客商到家鄉龍岩考察、觀光,讓客商進一步了解福建、了解龍岩。
在他的努力下,如今,許多客商不僅對福建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而且不少客商紛紛把企業辦到了福建,辦到了他的家鄉。每每想到此,他就會有一種幸福感。他常對來自海內外的客商說:「我的家鄉不僅資源豐富,而且民風純朴,投資環境很好,到那裡投資肯定發財。」的確,經歷過苦難的黃劍忠對家鄉的父老鄉親有著深厚的感情。
每逢春節,黃劍忠都要從東莞回到羅灘村給鄉親們拜年,給全村20多位7旬以上的老人包上一個紅包。他又邀請村裡6旬以上的老人們輪流到東莞見識見識外面精彩的世界。旅費、食宿他全包,臨走,他既遞上禮品又送上紅包。
湖雷鎮是永定縣的大鄉鎮,當他發現這兒沒有老人活動中心時,他即捐款60多萬元建造一座四層的老年活動中心大樓,購置老人健身娛樂器材和書籍報刊。2005年初,劍忠被評為「全國敬老之星」。
從2002年始,黃劍忠每年投放45萬元,在永定縣各鄉鎮公路沿線建造涼亭,到目前為止已建了十幾座。建於湖雷鎮蓮塘村坪上的一座涼亭,地處四個自然村的交叉口上,每日佳朋滿座,老少賢集,村民感激地說:「這樣的好老闆,方便大家,造福社會,讓蒼天祝福他多發財。」
少年時,黃劍忠以特優成績考進永定一中初中部,但由於家庭困難而無法靜心學習……這是他一生的深痛。正因為此,只要一看到、想到孤兒、特困生,他的心也酸痛起來。
2001年,金業集團進入黃金時期,他更加關注社會公益事業,為公益事業盡心盡力。從2001年起,他每年傾情扶助孤兒、特困生,至今,他扶助的孤兒已達120多位,特困生90多位。對於每位孤兒,他一直扶助到18歲。特困生每年每人最低捐助1000元,有的從小學開始,上初中、高中,一直資助到大學畢業。
永定湖雷中學創辦於20世紀40年代,有師生3000多人,但學校竟然沒有象樣的實驗大樓。2001年7月,黃劍忠陪同熊兆仁老將軍一道視察這所他曾就讀高中的母校時,眼見建設多年未竣工的實驗大樓,日曬風吹雨淋,當即捐資50萬元。在2002年12月實驗大樓落成典禮上,黃劍忠表示,他將對每位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每人獎勵5萬元,考上全國前十名的重點大學的學生,每人獎勵2萬元,考上其它大專院校的學生每人獎勵3000-5000元,2003年該校有39位學生考上本科,他已按承諾給予獎勵。2004年上本科以上錄取線的學生比去年翻了一番,他又親自給每位學生頒發獎金,2005年考上本科以上錄取線的學生已達103名,他再一次給每位學生親自頒發了獎金。今年,湖雷中學六十周年校慶期間,他回去參加慶典時,觀察到有座教學樓年久失修、破漏嚴重,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他當即康慨解囊,捐資30萬元,用於維修該教學大樓。
永定一中百年校慶時,他捐資30萬元用以改善辦學條件。他還多次向國家希望工程捐款,累計達100多萬元。他捐贈東莞市霞邊村一部價值50多萬元的客車,專為該區接送學生……2001年至今,他捐資助教和捐助其他社會公益事業的資金累計達1000多萬元。
他說,錢取之社會,就要回報社會、回報員工。 新華網福州5月6日電(石飄芳)「五一」長假期間,金業集團董事局主席黃劍忠捐資15萬元興建的閩西永定縣湖雷鎮敬老院工程動工。至此,黃劍忠累計為家鄉公益事業捐資1259萬元。
黃劍忠系閩西僑鄉永定縣湖雷鎮人。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他到特區打工,後來自己創業,從一個打工仔發展到擁有十幾億元資產的青年企業家,在廣東、福建、雲南等地辦有電子、礦業、火電、酒店、房地產等多家企業。1993年起,他不斷捐資在家鄉扶殘助教,修建公路、橋梁、中學教學樓、老年活動中心等。
2001年起,黃劍忠主動要求扶助湖雷鎮所有在民政部門登記的孤兒,直到他們18歲,迄今他已扶助120名孤兒。2003年起,他先後在湖雷中學、永定一中、永定城關中學設立獎學金,資助貧困學生和鼓勵考上大學的優秀畢業生,迄今累計發放獎學金100多萬元;湖雷鎮上北村的熊麗琴去年考上廈門大學,正當她為學費發愁時,黃劍忠給她送來3000元,她激動得熱淚盈眶。2003年起,黃劍忠為湖雷羅灘等村70歲以上老人每人每年發放500元生活費,並出資組織部分老人到特區等地旅遊觀光;去年,他了解到湖雷老人沒有活動場所,當即捐出60萬元興建老年活動中心大樓,並購置了相應的老人健身娛樂器材和書籍報刊等。( 2006-05-06 14:36:49) 稿件來源:新華社
Ⅵ 怎樣從桂城坐公交車去獅山
211路汽車 起點:南海車站、雷崗公園南門、桂城加油站、軍橋、南海醫院、佛平路口、市東上路、新堤路、中山橋、中山公園、汾江立交、文昌路(佛山批發市場)、佛山火車站、廣佛站(火車站路口)、佛山大橋(樂安)、機場路口、謝邊、大鎮、鍾邊、太平村、鳳池、大瀝城區北、摩托車市場、小布、綜合市場(大瀝車站)、高邊、顏峰、興賢、小洞村、佛山科技學院、長虹嶺工業園、軟體信息園路口、穆院村、獅山高速路口、獅山(小塘路口)、華涌、鄒邊、羅洞、小欖(金三角)、獅北(銀崗)、獅北市場、獅西(華平)
261路 走馬營、獅嶺(陳邊)、蓮塘、蓮子塘、獅南路口、大渦塘、華涌、獅山(小塘路口)、紅星路口、石門中學(獅山)、獅山政府、石門實驗小學、塘頭村委、獅山科技工業園C市、白沙橋、上柏、下柏立交、羅村醫院、羅湖橋、羅村站、羅湖市場、寨邊、街邊、化纖廠、文昌路(佛山批發市場)、佛山火車站、文昌路(佛山批發市場)、文沙橋、鞋材城西、海三路小學、鞋材城東、桂城敬老院、南海廣場
245路 平西市場、坑邊工業區市、上海村、平西工業區市、平西路口、平洲敬老院、夏東、深涌工業區市、夏南新路、平穩、農機學校、怡翠花園、婦幼保健院(城市廣場)、城市廣場、南海車站、海三路東、雷崗公園北門、體育館、南海廣場、工業區局、桂城加油站、軍橋、南海醫院、佛平路口、市東上路、疊南市場、茶基村、碧海花園、桂城體育中心、南海國際冷庫、瀝口村、新屋、街邊口、羅村皮革市場、羅村鎮政府、羅村醫院、考場路口(招大)、塘頭村、獅山工業區園、獅山工業區園市場、獅山科技工業區園A市、華師大南海學院、穆院村、獅山高速路口、獅山(小塘路口)
南海快巴1線
桂城東二(民園) - 南海政府 - 南海廣場 - 南海購書中心 - 興業新村 - 華南汽車城西 - 羅村政府 - 招大市場 - 福迪汽車公司 - 石門中學(獅山) - 獅山大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