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漢中佛養老院

漢中佛養老院

發布時間:2023-08-25 17:31:56

Ⅰ 寺廟養老院靠譜嗎

當然靠譜了,寺廟養老院的工作人員一般都是學佛人,修行人比較懂得規矩,善良的人自覺律己做公德,不會傷害任何人,這樣就保證了老人們的安全性問題。

另外,寺廟里的工作人員會引導老人們吃素食、學佛、念佛,幫助老人解決自己的人生大事免得麻煩子女們,免得拖累子女們的工作,這樣挺好!

雖然在寺廟里,每天早上4:00就起床理佛,念佛,燒香,做功課,總之整天就沒時間看電視和看書,就是促使老人們沒時間去胡思亂想,幫助了老人們凈化心靈,這是一條好途徑。

隨著 社會 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老齡化趨勢的進程,養老事業越來越多的進入到了人們關注的焦點。養老院養老、居家養老等等養老方式的多元化,也正在進一步 探索 中發展。寺廟養老也不失為一種新型的養老方式。

無論哪一種養老方式,都應該堅持以自願為原則,以經濟承受能力為前提。在此原則和前提下,無論是哪一種養老方式都應該被允許、被認可,寺廟養老也不例外。

寺廟養老有寺廟養老的特點和優勢。一般寺廟大都座落在山青水秀的地方,空氣清新,遠離鬧市,沒有車水馬龍的吵鬧,環境清靜優雅,適合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特點,如果能在服務質量、生活質量、交通工具和基本就醫問題充分保障的前提下,開辦養老院,應該是一種不錯的養老選擇。如果再加上政府職能部門的指導、監督和管理,寺廟養老院完全可以作為一種新興的養老方式,並支持和鼓勵其發展。

養老事業方興未艾,養老事業發展關繫到每一個人的未來。發展適合和含蓋各類老年群體養老的多元化、多途徑、多層次的養老方式是大勢所趨,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是每一個人都應該關心和追求的目標。如何更好、質量更高的發展好養老事業,既考驗我們的 社會 發展質量,同時也考驗我們的 社會 發展智慧。全 社會 都應該關心和重視養老事業,齊心合力共同把這件關繫到每個人未來的好事辦好。

很不靠譜,佛協的公辦寺廟大多在市區,住宿緊張,僧人都不掛單,能住的就非富即貴或有關系之人。鄉野寺廟,資金困難,都自給自足種菜幹活,每人都有干不完的活,你去養老誰養你?國家不管的,離城市遠,交通看病難,病了只能自求多福,我住的寺廟多了,老了僧人都要回家,沒家人就去戶口地養老院,寺院養老只是去住一段時間而己

我覺得寺廟養老院靠譜。因為寺廟里都是行善積德之人,修養性服務態度可能比一般養老院好。

我曾碰到過一個住在寺廟養老院的人,那是多年前的事,已經記不太清楚了。我是在風景區到處走走無意中看到的,因為是寺廟里的養老院,所以要求比較嚴格。早上大約四點鍾要起來去念經,平時不可以看電視也不可以看其它書,只可以看佛經的書,不可以玩手機,晚上好像也要念經。這對一般人來說是受不了的,所以我碰到的這個大概准備打道回家了。現在情況如何就不清楚了,但既然是寺廟辦的,離不開念經這些事吧。

現在 社會 上有一種養老模式。叫做《 x寺雙緣安養院》,聽命名朋友們就應明白了幾分。所謂雙緣:(佛緣),(世緣)簡單講就是依託xx寺院而承建的養老院。住宿分等級,伙食葷素任老人自選。日常生活健身益智 娛樂 俱備。但即然是以寺院為背景,僧人及志願者潛移默化引導老人吃素,念佛。這一養老模式現在看起來很成功。原因就是志願者(工作人員)素質普遍優於 社會 養老。(它不以贏利為目地)。我說:還是挺靠譜的。

面對養老問題,國家提倡,以居家養老為主,社區養老為輔, 社會 養老相結合的養老方式。老年人到什麼養老院養老,完全由老年人自己選擇,應以尊重,應納入養老管理。故,我認為寺廟養老院是靠譜的。

一切都靠譜,心態很重要。本自清凈,自性彌陀[祈禱][祈禱][祈禱]

不十分靠譜

可能也是一種創舉,從發展的眼光來看也是可行的。

Ⅱ 去敬老院的感想800字

去過了敬老院,與老人們接觸之後,看到敬老院的孤獨老人,想必感觸很深吧。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去敬老院的感想8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去敬老院的感想800字(一)

此次養老院一行讓我感慨很多,自己去的養老院沒有想像中華麗的院座,在眼簾中出現的只是一座朴實無華的小樓,自己在想為什麼長春一座那麼大的城市為什麼還有那麼破舊房子,而且那麼破舊的房子里住的是年邁的老人,而有的人會問,那麼多養老院為什麼選擇一間那麼破舊的養老院,我想如果人人都選擇好的養老院,條件好的養老院,那麼那些條件差又偏僻的養老院有誰去看呢?那裡面的老爺爺老奶奶也需要關心與呵護,他們也需要溫暖,也需要更多的人去了解他們啊!

我們到了養老院的時候,就主動與老人們聊天,談心,真切的關懷讓老人們的感動如潮水般湧出淚水,感謝感動的言語早已不盡其中,有些老人還講了他們很多關於他們以前的事情,有的老人講著講著情不自禁的流出了眼淚,由此可以看出現在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有的老人已經在這里住了幾年之久,沒有親人的關切問候,沒有兒女的噓長問短,他們每一個都有些迫不得已的理由才要住在那裡的,沒有至親的關懷,日復一日的那樣生活,他們是多麼渴望有人陪他們聊天,給他們關心,他們都沒說出口,只有在那是內心的真情才毫不遮掩的表露出來。

如果每個人都吝嗇那麼一點點小小的愛心的話,那麼我們面對的將會是怎樣的一份苦澀與孤獨。

以前的自己很渺茫,人活著到底是為什麼?到底是為什麼而活?今天終於讓我體會到了,我想人活著是為了愛與責任,是為了感謝與愛。今天的我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老人們的言語深深的激勵了我,我要感謝各位爺爺奶奶讓我明白了這個道理,也讓我知道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去敬老院的感想800字(二)

周六我們去了養老院,養老院的環境不是很好。剛走進養老院,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感覺……裡面都是八、九十歲的老人,有的在輪椅上半躺著;有的坐在門口,獃獃地望著我們;也有一些身體硬朗的老人拄著拐棍正打算出來曬太陽……

當我們走進他們,才發現,他們有的看不清楚東西,有的聽不清楚,有的說不清楚……但是我們都耐心的與他們交流,不管他們說的自己是否認同,也不管自己是否聽清,更不管他們一再重復同樣的話題……這一切,一切,只因他們是老人。其實,自己在攙扶有些老人的一剎那心頭掠過一絲猶豫,但很快就意識到,這是我們應有的一種責任,一種義務。我們在問及他們子女多長時間來看他們一次的時候,老人的眼神里掠過一絲憂傷,但還是說自己在那過的很好,只要子女經常打電話就行了,還很開心的談及其孫女給他打電話的事,從頭到尾,老人都沒有正面回答我們的問題,我們也不好再提。

我們把老人都攙扶到外面,曬曬太陽。院子里,有的在給老人剪指甲,有的在給老人捶背,有的在按摩,看的出,許多老人都很開心。其實,我覺得老人的要求並不高,只要大家在一起,熱熱鬧鬧的,他們就會很開心,不管我們和他們談論了什麼,談論了多少。因為這讓他們覺得還有人關心著他們,他們並沒有被遺忘。其實,這些老人大部分是不喜歡看節目的。在外校的學生表演節目的時候,老人寧願和我們嘮嗑,在我們提到節目的時候,老人並沒有任何開心的表情,幾乎沒有看錶演的節目。因為這些節目大都是歌曲,有的是武術。但這都不是老人所喜歡的。他們有的看不清楚,有的聽不清楚,有的根本不能行動。這怎麼可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呢。我們中的一個女孩兒說大部分老人都喜歡戲,不喜歡歌,這個女孩兒還說到學校之後,就去學戲。她的這番話,挺讓我感動的。

在我們臨走的時候,有些老人拉著我們的手,一遍又一遍地說著:下次還來啊,下次還來啊……還有些老人,一遍又一遍地說著自己的房間號,並且一再強調讓我們記得。從老人的臉上,我們看到了一絲幸福,還有,不舍……我們把老人送回各自的房間之後,就到了外面集合。

是的,他們是一些孤獨的老人,想要親情,想要被人注意,被人尊重,被人關心。他們心疼自己的子女,理解自己的孩子們,寧願一個人承擔這像是被拋棄的苦澀和辛酸。當你看到這的時候,請想想:您有多長時間沒有回家看望自己的爸爸媽媽了......所以,當我們閑下來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自己的爸爸媽媽,他們可能也在無時無刻地想著自己,這也是給爸爸媽媽最好的禮物。願天下父母親健康長壽

最後,我希望,志願者活動能夠波及更廣闊的范圍,讓更多的老人感受到我們的關心和照顧。讓他們欣慰地知道,社會還有愛,至少,還有我們……

去敬老院的感想800字(三)

上個學期的小隊活動,我們小隊活動去好幾次了敬老院,和老人們談談心,聊聊生活上的一切事情。

我們來到長橋四村的養老院里,院里能看到的是潔凈的庭院內綠樹成蔭,老伯伯婆婆有在樹陰板凳上談笑的,有在自家房裡看電視的,還有的在曬太陽。他們都靜靜地享受著這一切。那裡沒有喧囂,有的是鳥鳴蟲叫。

他們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愛和關心。他們樂於享受他們那自由閑適的生活,也樂於和慰問團體交流心聲。敬老院的老人雖然年紀大了,有的還生活不能自理了。但是他們有一顆堅強的心。

來到敬老院後發覺老人們很可愛,我們會問他們「你的子女來看你嗎?」或是「你們覺得這里的菜好吃嗎?」之類的話啊。他們有的笑而不答,有的則笑嘻嘻地說「好啊,好啊,這里的一切都很好啊!」等等。

我們還在敬老院里還用上海話和老人們交談,他們很是高興。我們還看見一個老奶奶,她是信佛的,我的奶奶也是信佛的,我便和她討論了起來,什麼「你信佛幾年啦?」,「你去過哪些寺廟啊?」,「每年都去燒香拜佛嗎?」等等。在我們和她說話時,她正在用紙折「金元寶」,我們就幫她一起折,雖然剛開始還有點生疏,之後就漸漸會折了,我們還幫她整整折了一大袋呢!我們都很快樂,因為我們能幫他們做到也就是這些。平時能夠多幫助幫助老人們的衛生問題,這樣也是為老人的健康做鋪墊。幫助老人我們開心,老人快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辛苦了一輩子,他們養大了父親和母親,沒有他們,便沒有我們的爸爸媽媽,更沒有我們。所以,我們應該孝敬他們,對他們特別講禮貌。 我們應該尊老愛老,盡力去幫助老人干點什麼,行動起來吧!讓這些辛苦了一輩子的老人,讓他們的晚年過得快樂一些。在回來的路上我一直在想現在的社會敬老院特別多,說是「敬老」「敬老」,但是有多少人會去「敬老」呢?有多少人會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呢?周立波說的好:「每次在學雷鋒日的時候會有很多人會去敬老院。有一批人去敬老院幫老人洗澡,那些老人們原本是很開心的,可是又來了了一批人,又洗了一次,又來了了一批人……就這樣重復。」唉,現在的社會真是太……

只要細細地品味,就可以感覺到生命的流動,就會體會到難以名狀的快樂,看到的每一個笑臉,聽到的每一聲問候,都是世上最美麗的語言。想要別人關愛你,首先要學會關愛他人,只有這樣,就更能體會到人間的冷暖!

去敬老院的感想800字(四)

作為大一的新生,從開學到現在也差不多一個月了,我們班的課又很少,所以總覺得有些迷茫,我有幸跟隨大家前往金太陽老年公寓,心中起伏不斷,有激動,有擔心,。我不知道我去了那裡可以做些什麼,我要怎麼和老人交談,萬一……然而整個上午,卻沒有出現我擔心的種種狀況,這確實是一次愛心之旅,更是對心的洗禮。

那裡的人們對我們都很熱情,一去到那裡老人一看到我們都笑了,還有一位老奶奶出來迎接了我們,和我們聊天。在那裡的工作的阿姨和護理人員也都很高興我們的到來,都把我們領到各個房間方便我們和老人聊天,娛樂。

金太陽老年公寓的一樓都是住著一些相對來說比較健康的老人,二樓住著一些行動不太方便的老人。所以二樓的老人們不像一樓的老人一樣那麼活躍。因為他們行動不方便,但他們曾經都輝煌過,每一位老人都曾經年輕過。他們把自己寶貴的青春奉獻給了自己的孩子和事業,而當他們漸漸老去的時候,終於長大的孩子們卻未能給予他們基本的照顧。

我來到的第一個房間住著一位因為受傷導致癱瘓的老人,在與她的交談中我了解到她曾是一名大學教師,是廣西商專的,算起來她還是我們財院老師的元老呢!想一想在那個年代能當上一名大學教師那是多麼了不起的一件事啊!可現在為什麼卻只能呆在老人院里,心裡不禁一沉。知道了這些,我能感覺到這樣的打擊對她來說是那麼大,也難怪見了我們也提不起一點興趣。還好,通過慢慢的交流,她也和我們聊開了,我們幫她按摩什麼的也不那麼拘謹了,最後臨近離開的時候我還給她寫了《新不了情》的歌詞給她,還唱給她聽,最後她問了句:你們是來做好事的,不留名嗎?我微笑回答:不用留名,我們都是廣西財經學院的!說這句話的時候我感到很自豪,因為我是財院人。而這種自豪感平時是不能夠體會到的。

這次的敬老院實踐活動提高了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引導了我們接觸和了解社會,增強了我們的社會責任感。這次組織的活動更讓我們明白了學會獨立的重要性。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對於我們這些大學生,獨立的培養和社會的洗禮是多麼的重要。

回來的路上,我百感交集,老人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的辛苦了一輩子,現在盡管子女都不在身邊,但是依然保持了一份堅強樂觀的心態,在生活中老有所為。那麼作為後輩的我們,更應該力所能及的去幫助他們,關心他們。因為還有很多的老人無依無靠,流離失所。我想,每一個熱血青年都不忍讓老一輩人在流離失所和無盡的苦痛中度過!就讓我們攜起手來,獻出自己應有的力量吧!!

去敬老院的感想800字(五)

雙橋這幾天都是小雨綿綿,好不容易有個晴天,於是我們學校便組織在九九重陽節那天到敬老院慰問老人。

沒有太多的准備,我們只是懷著一顆尊老愛老的一路心情悅悅地來到敬老院。剛到那裡,便有一位操著客家口音的和藹老人來招待我們。敬人院不大,但挺別致,溫馨,有茂盛的果樹,整齊的田地,喔!還有那隻討人喜愛的小狗。一切都那麼地簡單與朴實,但卻能給人一種溫暖平和的感覺。在這晴朗的天氣里,我們來為老人送關懷來了。

因為院里的成員不多,所以老人們只有在兩層高的樓房裡互相串串門,聊聊天。這不,看見我們這群學生的到來,有許多老人都走出房門來歡迎我們。我們為他們打掃房間和走廊,平時都是家裡的驕兒嬌女,現在都在辛勤的勞動。男生就干力氣活,拔草、掃地,擦窗戶;女生就干著自己最拿手的:燒菜、做飯、洗衣服,樣樣精通!讓男生們大為驚嘆!老人們的心情都很不錯。我們每個同學都與他們聊天,詢問他們的身體、生活狀況等。有位老人已經痴呆了,但在他的臉上仍然是面帶著笑容來觀看同學們的表演,拿著花兒,搖擺著手兒,這位只有五十來歲的老人,仍然是一股樂天派的勁兒。我們不知道老人家在這里生活的怎樣,但我們知道老人家現在生活得很開心,很充足。也許在他的內心中。那世界裡早已填上了五顏六色,這不是我們所能親身可以體驗到的,但我們卻真實地感受到他的內心,他那笑容向我們傳達的快樂。

人生其實是很短暫的,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從孩童到青年,從青年到老年的過程,經歷生與死。我們現在還是青年階段,未來亦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要走,如何走下去,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心中有數。也許當我們走完我們的人生旅程,該休息時,是否也會像敬老院的求知慾那樣快樂開心地度過自己的晚年呢?我想,只要我們在自己的人生中付出過,努力過,無論成敗,我們都已擁有了自己一段美好的回憶。我們沒有好遺憾的了。現在我可以想像,那時候的我們是否也會像今天老人院中的老人那樣知天達命呢?一定會的。

Ⅲ 免費收容百位老人的「寺廟養老院」在中國什麼位置

大約在西漢末年時候,佛教從古印度傳入中國;南北朝時開始在中國流行,又在唐朝時期發展到鼎盛。一直到了現在,在我們國內信仰佛教的人們依舊有不少。

Ⅳ 陝西那裡有佛教養老院

西安天佑醫養老年公寓園區內設有佛堂,可供信仰佛教的朋友們參禪禮佛。。。。

公寓為西北首家醫養結合的智能化養老新型社區,地處長安區子午鎮,終南山腳下,環境清幽,是老人第二個家。。

Ⅳ 寺廟養老院靠譜嗎

當然靠譜了,寺廟養老院的工作人員一般都是學佛人,修行人比較懂得規矩,善良的人自覺律己做公德,不會傷害任何人,這樣就保證了老人們的安全性問題。

另外,寺廟里的工作人員會引導老人們吃素食、學佛、念佛,幫助老人解決自己的人生大事免得麻煩子女們,免得拖累子女們的工作,這樣挺好!

雖然在寺廟里,每天早上4:00就起床理佛,念佛,燒香,做功課,總之整天就沒時間看電視和看書,就是促使老人們沒時間去胡思亂想,幫助了老人們凈化心靈,這是一條好途徑。

不靠譜,我老媽就是信仰佛教多年,到廟里捐錢捐物還不算,沒完沒了的做佛衣,做蒲團,幹活…家裡人怎麼勸都不聽,說是寺廟可以給她養老,結果在廟里得了帶狀皰疹,沒人管,後來疼得受不了才回家,但是因為比較嚴重,耽誤了治療,落下了後遺症神經痛,雖然去了多家醫院還是看不好,最後不到兩年就去世了,所以我在這里奉勸痴迷信佛的人,養老還是得靠自己家人,指望寺廟養老是不靠譜的。現在的寺廟都是盈利機構,一旦老人出現問題還是得自己家人解決。

很不靠譜,佛協的公辦寺廟大多在市區,住宿緊張,僧人都不掛單,能住的就非富即貴或有關系之人。鄉野寺廟,資金困難,都自給自足種菜幹活,每人都有干不完的活,你去養老誰養你?國家不管的,離城市遠,交通看病難,病了只能自求多福,我住的寺廟多了,老了僧人都要回家,沒家人就去戶口地養老院,寺院養老只是去住一段時間而己

我親戚,差點因為這個眾叛親離!

因為信點佛教,就被所謂的「皈依」者、「居士」們給洗了腦了!

有信仰是好事!信仰佛教更是有悠久的 歷史 ,中國人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丟丟的有關佛教的小事宜,也都多多少少信仰點佛教,這就給了一些別有用心的歹人可乘之機![發怒]

現在的寺廟幾乎都是商業性質的,從住持到和尚都有工資的,為了吸引更多的「香火」也為了減少開支,往往一些有信仰「佛教」的老年人被忽悠到寺廟,給這些黑寺廟免費打掃衛生,做飯,而且她們為了自己的所謂「信仰」還得時時的奉上所謂的「供養費」和「香火費」!住宿的條件更是簡陋,太「舒適」了不符合「信仰佛教」的「規矩」。親戚在冬天居然臉上和耳朵 有凍傷。[發怒]

親戚就是連續幾年都不回家,過年都在寺廟過!她就像被「傳銷組織」洗腦了一樣,甘願「吃齋念佛」給這些「寺院」服務,當「老媽子」。兒子媳婦用車去接,死活不回來![酷拽]我姐在八月十五和過年間給她往寺廟送過雞蛋,牛奶和月餅,她的兒女說,送吧,送也是「孝敬」給「寺廟」了……[摳鼻]

兒子兒媳為此背負了特別大的負擔,所有的親戚朋友和鄰居都以為這兩口子「虐待」她了呢!尤其是兒媳婦,有嘴解釋不清……後來親戚病了,就接回來了!

這些利用信仰或者打著信仰滋生的各種變了味的養老機構,不可恨嗎?

我覺得寺廟養老院靠譜。因為寺廟里都是行善積德之人,修養性服務態度可能比一般養老院好。

隨著 社會 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老齡化趨勢的進程,養老事業越來越多的進入到了人們關注的焦點。養老院養老、居家養老等等養老方式的多元化,也正在進一步 探索 中發展。寺廟養老也不失為一種新型的養老方式。

無論哪一種養老方式,都應該堅持以自願為原則,以經濟承受能力為前提。在此原則和前提下,無論是哪一種養老方式都應該被允許、被認可,寺廟養老也不例外。

寺廟養老有寺廟養老的特點和優勢。一般寺廟大都座落在山青水秀的地方,空氣清新,遠離鬧市,沒有車水馬龍的吵鬧,環境清靜優雅,適合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特點,如果能在服務質量、生活質量、交通工具和基本就醫問題充分保障的前提下,開辦養老院,應該是一種不錯的養老選擇。如果再加上政府職能部門的指導、監督和管理,寺廟養老院完全可以作為一種新興的養老方式,並支持和鼓勵其發展。

養老事業方興未艾,養老事業發展關繫到每一個人的未來。發展適合和含蓋各類老年群體養老的多元化、多途徑、多層次的養老方式是大勢所趨,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是每一個人都應該關心和追求的目標。如何更好、質量更高的發展好養老事業,既考驗我們的 社會 發展質量,同時也考驗我們的 社會 發展智慧。全 社會 都應該關心和重視養老事業,齊心合力共同把這件關繫到每個人未來的好事辦好。

我認為在寺廟養老院養老,對特殊人群有好處。

劉大娘,信奉佛教,丈夫去世後,兒子媳婦接她到城裡生活,衣食無憂,無所事事。前幾年突患糖尿病,醫囑要求,嚴格控制飲食、加強運動和堅持吃葯。

但與兒子媳婦一起生活,每天見他們油煎火熬,大魚大肉,難以拒絕誘惑,忍不住跟著吃喝,血糖始終降不下來,身體素質越來越差,已有並發症的早期症狀。

恰好老家征地拆遷,得一套安置房,她覺得自己單獨生活,對控制血糖有利,決定回老家生活,兒子媳婦不放心,反復勸說無果,只好讓她回去。

劉大娘回老家後,發現居住地附近有一座佛教寺廟,她每天去寺廟當義工,幫助洗菜、切菜和打掃衛生。交點生活費,一日三餐在寺廟里吃,晚上回家住。

在寺廟里天天青菜、豆腐、蘿卜,吃素食,兩年後,身體狀況越來越好,血糖恢復到正常值,想皈依佛門,但兒子媳婦堅決反對,她只好作罷。

現在她除了當義工外,還跟著和尚念經拜佛,80多歲的劉大娘,容光煥發,感覺使不完的勁,雖大字不識一個,但能背誦佛經,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

後來,寺廟專門為佛教信徒開辦了養老院,每月收取吃住費不到1000元,劉大娘再也沒回安置房住了,每天在寺廟里忙上忙下當義工,無憂無慮,過得充實,心情愉悅。

筆者認為,劉大娘去寺廟生吃素食,天天忙裡忙外,運動量很大,肯定對控制血糖有益。所以,寺廟養老有寺廟養老的好處, 社會 養老有 社會 養老的好處,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

我是糧農二代,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我曾碰到過一個住在寺廟養老院的人,那是多年前的事,已經記不太清楚了。我是在風景區到處走走無意中看到的,因為是寺廟里的養老院,所以要求比較嚴格。早上大約四點鍾要起來去念經,平時不可以看電視也不可以看其它書,只可以看佛經的書,不可以玩手機,晚上好像也要念經。這對一般人來說是受不了的,所以我碰到的這個大概准備打道回家了。現在情況如何就不清楚了,但既然是寺廟辦的,離不開念經這些事吧。

現在 社會 上有一種養老模式。叫做《 x寺雙緣安養院》,聽命名朋友們就應明白了幾分。所謂雙緣:(佛緣),(世緣)簡單講就是依託xx寺院而承建的養老院。住宿分等級,伙食葷素任老人自選。日常生活健身益智 娛樂 俱備。但即然是以寺院為背景,僧人及志願者潛移默化引導老人吃素,念佛。這一養老模式現在看起來很成功。原因就是志願者(工作人員)素質普遍優於 社會 養老。(它不以贏利為目地)。我說:還是挺靠譜的。

閱讀全文

與漢中佛養老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幼兒園孝敬父母長輩禮儀教案 瀏覽:619
昌平沙河敬老院 瀏覽:116
73歲老人脊椎骨薄怎麼辦 瀏覽:661
銅陵養老保險查詢 瀏覽:660
征地養老保險該交嗎 瀏覽:460
在京社保12年到達退休年齡 瀏覽:633
兒子不孝順自己 瀏覽:891
硒使人長壽 瀏覽:672
50歲以上的招工網 瀏覽:809
以後醫院的醫生改制後養老怎麼交 瀏覽:442
北京市退休人員工資 瀏覽:184
大健康體檢業務員是做什麼的 瀏覽:872
養老最高境界是什麼 瀏覽:448
50歲全國 瀏覽:718
老年人都檢查項目 瀏覽:570
安徽社會養老保險繳費標准 瀏覽:374
送母親去養老院小視頻 瀏覽:213
八十年代養老金多少錢 瀏覽:356
居家養老院有哪些 瀏覽:264
預備黨員政審父母離異怎麼辦 瀏覽: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