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中老年人腳後跟疼是什麼原因

中老年人腳後跟疼是什麼原因

發布時間:2023-08-12 12:28:21

老年人足跟痛疼痛的原因是什麼


70多歲的王阿姨性格外向,每天和老朋友相約到附近公園進行健步走鍛煉,日平均步數超過一萬步。最近,王阿姨出現左側足跟部位的疼痛,疼痛引起她行走不便,自己觀察疼痛的部位沒有紅腫,局部皮膚也沒有發燙的感覺。王阿姨來到醫院,經過詳細的檢查,醫生告訴王阿姨: 您的足跟疼痛是由足底筋膜炎引起的。

足跟痛既是一個獨立的癥候,又可以是多種疾病中的一個症狀,可表現足底跟部疼痛,可因疼痛伴隨踝關節活動障礙、不能行走等症狀。患者常常因為足跟疼痛,表現為不願負重、不能行走。

足根痛的病因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足底筋膜炎,也有一部分跟骨骨骺炎、類風濕性跟骨炎、腸病後類風濕病、跟骨骨刺、跟骨結節滑囊炎。日常生活中逐漸加重的足跟疼痛,絕大多數都是由於慢性的損傷導致的。一部分患者是由於年齡增大,足底筋膜開始發生退行性改變,組成足底筋膜的纖維組織逐漸失去了彈性,胼胝體變薄,長期持續的牽拉可在足底筋膜的跟骨結節附著處發生慢性損傷,並且難以恢復成原有的結構,從而導致足底的脂肪墊緩沖能力下降,而引發的足跟疼痛。另外,有一部分患者是由於骨刺生長引發的疼痛。還有一部分患者是由於某種原因導致的無菌性炎症,引發的足跟疼痛。


足跟痛通常起病緩慢, 有數月或數年的病史,無急性外傷史,老年人骨刺和滑囊炎所致的足跟痛,在久坐、久卧後,足跟初起著地時加重,稍加活動後疼痛減輕。

對於跟痛症的治療, 首先在急性發作期的時候,要避免下地行走,抬高患肢,此外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休息、少走路,少負重,走路太多,容易腳後跟有問題;

第二、換一個鞋底比較軟、較厚的鞋,或者穿矯正鞋墊,緩解跖筋膜張力,減輕刺激,緩解疼痛,減少地面對腳底部的壓力;

第三、如果疼痛不嚴重可以貼貼膏葯,局部塗抹消炎鎮痛軟膏;

第四、如果外用葯不管用,建議口服止痛葯,或者到疼痛科或者骨科做一個局部的注射治療。


② 中年人腳後跟疼的原因_天龍御骨

天龍御骨導讀:中年人腳後跟疼的原因是什麼?當人在行走時,腳跟部的韌帶反復受到拉扯,導致疼痛反復發作,而且體重也與疼痛有一定關系。那麼中年人腳後跟疼的原因是什麼?

文章目錄

一、中年人腳後跟疼的原因

二、腳後跟疼的好發人群

三、如何預防腳後跟疼

中年人腳後跟疼的原因

1、中年人腳後跟疼的原因

跟骨骨刺引起:

症狀表現:可在X光片中顯示,跟骨結節處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隆起的骨刺部位容易使局部組織受到摩擦、勞損,產生無菌性炎症,從而導致疼痛感產生。足跟疼痛的程度與局部炎症反應輕重有關,與骨刺大小並無直接關系。

跖筋膜止點炎引起:

症狀表現:維持足弓的韌帶在腳後跟的止點處由於長期的站立或因扁平足等原因,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反復牽拉發生充血、滲出,時間長了以後部分發生骨質增生。中年人腳後跟疼的原因

跟骨下脂肪墊炎引起:

症狀表現:足底脂肪墊萎縮使足跟緩沖震盪、防止摩擦的作用減弱,局部更容易受到損傷而出現疼痛。

2、中年人腳後跟疼怎麼辦

跟骨骨刺治療方式:可切除骨刺,但只有少數人足跟痛消失,大部分人仍遺留足跟痛。懷疑與長期牽拉刺激有關。

跖筋膜止點炎治療方式:首先改善站立行走的習慣,另外及時就醫檢查是否存在平足畸形,可以嘗試使用矯形鞋墊,必要的情況下需要用葯治療。

跟骨下脂肪墊炎治療方法:休息,減輕負重和行走,多用熱水泡腳,注意穿著軟鞋,必要的時候可以使用一些口服或外用的葯物。

3、中老年人腳後跟疼怎麼緩解

自我按摩

用拇指或拇指指間關節按揉足跟部2-3分鍾,重點在足跟壓痛點。按揉昆侖、申脈、仆參、金門、太溪、照海、大鍾、然谷穴各1分鍾。用手掌掌面擦足跟部,使之溫熱。微握拳,以拳眼叩擊足跟部,力量以能耐受為度,約30次。

空蹬車、勤踮腳

經常做腳底蹬踏動作,增強跖腱膜的張力,加強抗勞損的功能,減輕局部炎症。盡量避免長期站立,長期行走,可以經常踮腳。踮腳有利於通暢足少陰腎經,腎經氣血通則腳後跟可得到滋養,疼痛也就緩解了。

穿舒服的鞋

建議多穿軟底鞋、「小坡跟」鞋,鞋跟高度在2~3厘米高為最佳,這樣使全身重心前移,減少足跟部受壓。中年人腳後跟疼的原因

使用足跟墊、足弓墊

足跟墊即在稍厚的鞋墊上畫出痛點的位置,挖空,在空處墊上葯包。可用威靈仙、白芷以1:1的比例打成葯面做成葯包。當然也可不墊葯包使用。

平足者且有足跟痛者,建議在久站、久行之前墊好足弓墊。足弓墊在葯店可以買到,年青人建議選購硬質足弓墊,中老年人建議選購軟質足弓墊。自製足弓墊需滿足下列要求:軟墊高度2~3厘米,並使內側高外側低,中央高前後側逐漸變平,呈斜坡狀。

勤踩毛巾

膝蓋伸直,然後拿一條毛巾置於腳掌前端,二手分別握住毛巾二側,向內用力拉至筋膜有感覺到被拉扯為止;每次拉扯後停留10秒鍾再放鬆,重復10次。此動作可舒緩筋膜緊綳,增加筋膜彈性。

腳後跟疼的好發人群

1、長期站立或者長期走路、運動的人群。長期站立或者長期走路、運動,導致局部的壓力增高,從而產生炎症。

2、長期坐著的人群。不僅僅是長期站立,長期走路的人會產生炎症,長期坐著的人,長期保持同一個體位的人,腳後跟也容易產生炎症,從而引起疼痛。

3、腳後跟受過傷或者跟骨骨折過的人。腳後跟受過傷或者跟骨骨折,容易引起局部跖筋膜受傷,從而引起慢性疼痛。中年人腳後跟疼的原因

4、糖尿病、類風關、扁平足等疾病的人群。患有以上疾病的人群,腳後跟疼痛的幾率明顯較正常人高。

如何預防腳後跟疼

足跟疼痛由於病因不同預防方法有所不同。

青少年跟骨骨骺炎多數由於跟骨外傷,長期跑跳引起,因而在此期患者,跟骨骨骺正在發育階段應避免跑跳,尤其是高處跳下。在症狀早期應注意此點。

老年性足跟痛多由於勞損,跖腱膜炎,跟骨結節滑囊炎,脂肪墊變性引起。此期應避免長期站立,長期行走,抬高足跟可以減輕足跟負荷。穿軟底、後跟部墊一軟而圓型墊,圓墊中央凹陷,高度約2~3厘米高,這樣使全身重心前移,減少足跟部受壓,減肥治療。

平足症引起足跟痛是由於足弓減少或消失,足跟骨向前傾倒,則在長期行走時疼痛出現,故應在足底中央墊一軟墊,軟墊高度2~3厘米,並使內側高外側低,中央高前後側逐漸變平,呈斜坡狀。

類風濕性跟骨炎,應先用葯控制類風濕後,並在鞋內墊軟墊。

③ 老年人經常腳後跟疼是什麼原因怎麼治呢

老年人足跟痛的常見原因有:
1、跟骨骨刺:一般在早晨起床剛下地走動時疼痛較重,走一會兒痛疼反而減輕,起勞累後疼痛又會加重,有時在足跟中央有一個壓痛點,用手指觸壓痛疼劇烈。X光拍
片顯示跟骨有骨贅形成。?
2、跟骨滑囊炎:足跟部皮下脂肪形成「纖維墊」,
由於老人皮下脂防減少,「疑維墊」也變得很薄,足跟滑囊得不到纖維墊的保護,行走時受到磨擦、外傷、擠壓會引起滑囊炎,特別是鞋不合適更容易引起滑囊炎發生。另還有跟腱炎等。
3、老年骨質疏鬆:足跟痛也常是老年骨質疏鬆表現之一,也可以是更年期的症狀之一。
4、足跟部血液循環差,局部受涼或損傷後也會引起足跟疼痛。其他少見的原因有腫瘤、
結核等。
治療:
1、對老人的足跟痛,首先要找到病因,到醫院骨外科做一下初步檢查,並拍X光片,檢查骨質有無異常改變;
2、足跟痛的保養方法有:
1)適當休息;2)選穿寬松、合適的鞋子,不易穿軟底鞋;
3)足跟部應用軟墊,如硅膠製成的跟痛墊,保護足跟減輕摩擦;5)長期堅持足部鍛煉能增強肌肉、韌帶的力量及彈性;不宜過久站立行走,以避免足跟痛的發生。?
3、局部熱敷、按摩,每晚用溫水泡腳,
促進局部血循環。
4、局部封閉治療:效果較理想,用普魯卡因加醋酸強地松龍混縣劑作封閉,每周一次,可以減輕、抑制炎症反應。
5、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葯物治療如;如戴芬
75mg/粒
日1次;
或萘普生
250~500mg
早晚各1


6、中葯泡足治療:
100克紅花、500克艾葉,平均分為20份,每天1份用紗布包裹加水煮開--用水量為漫到腳踝處即可,泡腳。有通經、活血、化淤作用;
五川靈仙湯熏洗治療足跟痛:
葯物組成:川芎20克,川烏20克,川牛膝30克,川斷30克,川椒20克,威靈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雞血藤30克,玄胡20克,乳香20克,沒葯20克,芒硝(另包)50克,食醋250毫升。
用法:將前12味葯物放鍋內,加冷水3000毫升左右,浸泡1—2小時,煎沸30—40分鍾,倒入盆內,加入芒硝、食醋攪勻。先用熱氣熏蒸患處,待水溫不燙時浸洗患足。水溫下降時可再加熱,每次熏洗時間不應少於1小時,早晚各1次。1劑葯可用2天。

閱讀全文

與中老年人腳後跟疼是什麼原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7農村買退休年齡 瀏覽:958
洛陽退休金如何計算 瀏覽:419
老人喝童子尿對孩子有什麼事 瀏覽:68
老年垂釣交流活動 瀏覽:497
香港人長壽 瀏覽:903
貴港市養老保險網 瀏覽:648
重陽節繪畫小學生二年級 瀏覽:831
體檢尿酸多久可以好 瀏覽:453
父母對孩子的義務教育是多少年 瀏覽:572
杭州養老服務機構 瀏覽:183
四歲女孩60多斤怎麼辦 瀏覽:681
蘄春農村養老保險費用 瀏覽:313
給父母寫一封信怎麼寫 瀏覽:651
30歲女兒每月要給父母多少錢 瀏覽:291
重陽節吃橘子意義 瀏覽:569
萬年松養老金怎麼算 瀏覽:397
老年人室內有什麼活動 瀏覽:189
孝順的人不幸福 瀏覽:57
大班重陽節菊花 瀏覽:875
濱湖區馬山鎮峰影養老院 瀏覽: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