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年人腿軟無力是什麼原因
一、老人腿發軟主要與腎虛有關,補腎是最根本的治療方法。腎虛引起腿軟乏力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剛開始並不嚴重,只有在上下樓梯及走路時間過長後才會出現。隨著腎虛的發展,腿軟程度越來越嚴重,甚至站立十幾分鍾都困難,還會出現胳膊沒勁兒、膝蓋痛、怕冷、失眠、虛喘、脅痛等症狀。臨床發現,老人腿軟乏力還可能隱含著腦卒中、腦出血、腰椎管狹窄、脊髓型頸椎病、帕金森病等疾病。
二、老年人腿發軟的治療方法:
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憋尿、過度勞累、經常熬夜、遭受驚嚇等,這些都會導致腎虛腿軟。黑色食物是補腎佳品,富含微量元素和維生素,老人可常吃黑米、栗子、黑豆、黑芝麻、黑棗、黑枸杞、黑松子等。補腎時,要根據腎虛的不同症狀,採取不同的補腎方法。
1、腎氣不足腿軟臂無力。除腿軟外,上肢也沒勁,主要是由於年高體弱,腎氣不能布達四肢引起的。
(1)栗子有補腎氣的功效,對治療腿軟乏力十分有效。將生栗子去殼,細細咀嚼栗仁,每日3—5顆,長期堅持。
(2)氣海穴位於肚臍直下1.5寸處,是補氣的要穴。將一側手的四指並攏,微微彎曲,指腹稍用力呈順時針方向揉,每次3分鍾,每日3次,連續3周。
2、腎陰虛損腿軟膝蓋痛。腿軟乏力,並伴有膝蓋疼痛、潮熱盜汗、小便黃等症狀。多由陰虛體質、陰精不足或虛勞久病,耗損腎陰所致。
(1)在足內側,足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有足少陰腎經的原穴——太溪穴。刺激此穴位可增加人體的腎精,起到滋陰液、補腎水的作用。一側手的大拇指用轉圈的方式點按另一側的太溪穴,力度以感覺酸、麻、沉、脹為宜,每次3分鍾,之後換手點按另一側。長期堅持,效果更佳。
(2)腎陽虧虛腿軟怕冷。此類患者常表現為腿軟乏力且特別怕冷,夜尿頻多、大便偏稀。
患者可多食「肉桂蒸羊肉」。鮮羊肉150克,冷水下鍋煮熟後取出,切成小塊,加上肉桂6克及料酒、蔥段、薑片、食鹽少許,隔水蒸半小時後佐餐食用。每周3次,連食3周。
(3)關元穴位於肚臍直下3寸處,艾灸此穴可藉助熱力,增強溫腎助陽的作用。將艾條點燃,在關元穴皮膚上方3—5厘米處,旋轉施灸,每次10分鍾,每日一次。
3、腎氣不納腿軟喘息。腿軟乏力伴有喘息氣短、呼多吸少的症狀,是由於久病喘咳、肺腎氣虛、腎不納氣所致。多見於老慢支、肺氣腫等患者。
(1)將山葯100克與五味子3克、大米50克熬粥食用。此粥具有肺腎雙補、納氣平喘的功效。
(2)心腎不交腿軟失眠。患者常表現為腰酸腿軟、失眠、煩躁等症狀,這是腎陰虧損、心火偏亢、心腎不交所致。可將蓮子心3克、女貞子6克,開水沖泡,當茶飲,每日一劑,連服7日。
『貳』 老年人雙腿無力的原因是什麼
很多老年人都會經常出現雙腿無力的情況,隨著年齡大了,腿腳不靈活的老年人並沒有當作一回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雙腿無力有可能是疾病的預示,因此不能忽視此種症狀。那麼老年人雙腿無力是什麼原因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老年人雙腿無力的原因,供大家參閱。
老年人雙腿無力的原因
1、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還可能表現為行動遲緩,患者也會感覺走路沒勁,其實是邁不開步。這其實是由於帕金森出現的僵硬感,肌張力增高,走路不靈活。通常病情初發時,患者會感覺邁不開步子而且腿沒勁,但走一走步子就可以邁開。
2、腦血管病變
對於下肢無力首先要考慮的是單肢還是雙側,如果是突發的單肢無力且不伴有疼痛,則要排除是否由腦血管疾病引起,因為腦血管疾病可能出現偏癱。另外,雙下肢無力也可能出現腦血管疾病。如腦梗死、腦出血等,一定要及時診治。
3、腰椎管狹窄
有些老年人,下肢無力且伴有腰腿疼,要考慮腰椎的問題。因為腰椎管狹窄有可能壓迫脊髓。老年人腰腿病是常見病,腰椎病也可能是慢慢突出的腰椎壓迫到神經,伴有肢體麻木,最後也出現疼痛。建議先到醫院做個檢查再配合適量鍛煉,尤其不可輕易做按摩,以免加重腰椎損傷。
4、頸椎脊髓病變
有的老人感覺雙下肢沒勁,走路像踩棉花,深一步淺一步的。坐時間長了或站的時間長一點,就會覺得吃不消,好像隨時都可能癱倒。這時候要留意是不是頸椎的問題,需要到醫院做一個霍夫曼征檢查(腦血管疾病或頸椎病變的神經病理反射檢查)。
如果是突然兩腿不能動,且有小便困難,要考慮是否突發脊髓病變,椎體壓迫脊髓造成運動神經紊亂,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致癱瘓。
老年人雙腿無力的治療方法
1、暖腳
俗話說“暖腳涼腦”,老年人一般是上熱下寒。暖腳就是每晚都用熱水泡腳,可使全身血脈流通,有利於身心健康。
2、扳腳
端坐,兩腿伸直,低頭,身體向前彎,以兩手扳雙腳的腳趾20~30次。此法能練腰腿、增腳力,防止推部乏力。
3、揉腿肚
以雙手緊挾小腿肚子,旋轉揉動,每側揉動20~30次,兩腿交換6次。此法能疏通血脈,加強腿部力量,防止腿腳乏力和酸痛。
4、搓腳
將兩手掌搓熱,然後用兩手掌搓兩腳心各100次。此法具有滋腎、降虛火、舒肝明目等作用,還可防止腳部酸痛、麻木、水腫等症。
5、扭膝
兩腳平行靠攏,屈膝微向下蹲,雙手放在膝蓋上,順時針扭動樹十次,然後再逆時針扭動。此法能疏通血脈,治下乏力、膝關節疼痛。
6、蹬腳
晚上入睡前,可平躺在床上,雙手緊抱住後腦勺,一條腿彎曲成90度,另一條腿由緩到急向空中進行蹬腳運動,每次3分種,然後再換另一條腿,反復8次即可。這樣,可使腿部血液流暢,有助於盡快入睡。
7、甩腿
一手扶樹或扶牆,先向前甩動小腿,使腳尖向上翹起,然後向後甩動,將腳尖用力向後,腳面綳直,腿亦伸直。兩條腿輪換甩動,每次甩動以80~100下為宜。此法可防下肢肌肉萎縮、軟弱無力,或麻木、下腿抽筋等症。
8、乾洗腿
用雙手緊抱一側大腿根,稍用力從大腿根向下按摩直至足踝,再從足踝往回按摩至大腿根;用同樣的方法再按摩另一條腿。重復10~20遍,可使關節靈活,步行能力增強。每天堅持做此項運動,還可預防下肢靜脈曲張、下肢書腫及肌肉萎縮等。
老年人雙腿無力的原因
『叄』 老人一般腿腳無力是怎麼回事啊
老年人腿腳無力是常見現象,很多人都不把它當回事。許多老人,包括他們的子女總覺得這是年齡大了,腿腳沒勁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就這么一直拖著,病情越來越重。 老年人腿腳無力的常見表現為:走路時間一長,兩條腿就像灌鉛一樣又沉又酸,甚至無法繼續行走,而好好休息幾分鍾,又會緩解不少,能夠繼續走路了。 其實這種情況在醫學上還是很有講究的。病人出現這樣的症狀,多半是由「腰椎管狹窄症」引起的。控制下肢活動的神經組織就藏在人的脊髓裡面,隨著年齡的增加,椎間盤發生退變,脊柱韌帶的增生肥厚,椎體與小關節的增生肥大,這些都會引起腰椎管管腔的狹窄,不但會壓迫神經,還會壓迫供應神經營養的血管。 缺血以後的神經就無法自如的支配雙下肢運動,老人就會感到兩條腿沒有力氣,走路困難。休息以後,神經供血得到恢復,就又能走一段時間了。在醫學上,這種現象叫做「間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狹窄症特有的,具有診斷價值的一種表現。 所以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不能僅僅考慮腿上的原因,往往做個腰椎的核磁共振,就能很清楚的看到椎管狹窄了。 這種情況最好早點去醫院治療。
『肆』 老年人雙腿無力是什麼原因
老年人腿軟無力比較多見,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一側突然出現腿軟無力,需考慮腦卒中、腦梗塞或腦出血引起。腰椎間盤突出也會壓迫神經引起一側肢體無力,甚至麻木,還伴有不適,這種一側肢體無力、麻木往往具有逐漸、反復發作的特點,病程較長,做腰椎CT或者磁共振有助於鑒別;
2、雙側下肢無力,要考慮脊髓病變,比如脊髓佔位性病變會壓迫脊髓,引起雙側腿軟無力,也是個緩慢進展疾病,通過腰椎CT、磁共振、神經電生理檢測可以鑒別。老年人下肢無力常見原因是老年性骨質疏鬆症;少部分雙側下肢動脈閉塞,引起下肢動脈缺血,可導致下肢腿軟無力。該病除腿軟無力症狀外,還會有皮膚變薄、毛發稀疏,體檢時雙側足背動脈搏動減弱等表現。
『伍』 老人手腳無力是怎麼回事
老年人下肢無力的症狀表現,需要考慮是由於老年人骨質疏鬆等原因出現了腰椎管狹窄症的疾病原因。
腰椎管狹窄症主要是由於腰椎椎管內因為多種因素導致了椎管容積減小,使得腰椎部位的脊髓受到壓迫,從而出現了一系列的症狀。主要是以下肢的感覺異常以及肌力下降為主要表現。
最典型的症狀是間歇性跛行,指的是老年患者在行走一段距離後會出現下肢無力以及麻木,疼痛,跛行等相應的症狀,需要休息一段時間後才能繼續的行走。行走的距離通常隨著疾病程度加重而出現逐漸的縮短。
在臨床治療中,首先需要通過進行腰椎的CT,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來明確腰椎管狹窄症的具體診斷以及具體的病情程度,如果病情嚴重的通常還需要進行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