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山西大同養老院面臨的法律風險
合同風險、勞動糾紛法律風險、人身損害賠償法律風險
養老機構是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緊急救援等綜合性服務機構,它面向的主要對象是由政府供養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家庭無力照顧的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老人及有經濟支付能力願意到機構接受照料的老人,這是一個高齡高危人群集中居住的高風險服務行業
合同風險——養老服務合同、捐贈合同、采購協議、承包協議、顧問協議、咨詢協議等養老服務合同是養老機構中最容易出現風險的部分,其中易涉及就分的為合同條款無效、護理行為、服務項目及質量標准不符合合同約定、拖欠費用等。勞動糾紛法律風險養老機構作為用人單位,在用工過程中的法律風險無處不在。未簽訂勞動合同、未繳納社保、違反工時制度及休息制度,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發生工傷事故等等。人身損害賠償法律風險——意外事故風險「意外」。
㈡ 養老機構如何化解風險
養老機構在經營中面臨著很多風險,首先是面臨著戰略風險。我國養老機構服務的床位數量增長較快,在服務方面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如:養老護理員的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管理人才短缺;養老服務專業人才也缺乏。
第二個是市場風險。養老機構較快發展的同時還面臨著市場方面的問題,突出表現為養老機構發展政策體系有待完善,養老機構雙軌運行市場競爭機制不完全,養老機構自身建設之後服務水平有待提高,機構養老服務有效需求滿足率低,支持養老機構發展的社會氛圍有待提高等等。
面對這么多風險,我們如何去化解呢?前瞻產業研究院提出幾點建議。從政府的角度來講,要不斷的出台政策加強監管,引入星級評定製度。從機構來講,強化軟硬體、購買保險、聘用保險經紀人作為風險管理顧問,這都是化解風險的手段。養老機構責任險明確除外責任也不容忽視,而保險經紀人可以協助投保人參考相關法律規定和司法實踐合理確定保費的標准,賠付方式,責任限額和爭議解決方式。
㈢ 養老院九大風險
養老院的風險包括有:法規不健全,養老機構抗風險能力弱;民營養老機構面臨政策和運營風險;入住老人的物質贍養和精神贍養得不到法律法規的保護等。防範的對策在於必須嚴格遵守國家、行業監管部門的標准規范要求,依法依規。
在社會一般人認知上,往往認為服務對象老人是弱勢,機構是強勢,從法理上講這樣沒有問題,但是相對來說,事實上,遇到糾紛,特別是遇到相對強勢的老人親屬,機構同樣變成弱勢。相對於學校、醫院,養老行業至今沒有一部老人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或規定。
民營機構用地用房受規劃、拆遷影響的風險,一旦遇到拆遷,以前的投資和建設都面臨巨大的風險,導致社會資本對進入養老行業持謹慎態度。
另外,養老行業高投入、低回報的行業屬性也讓許多經營者憂心忡忡,特別是許多民營機構,購買或租地大多數處於城鄉接合部或郊區,交通條件不便,床位入住率在一定時期甚至長時間都難達到預期,處於勉強經營狀態,運營風險相當大。
(3)養老機構風險點和風險領域擴展閱讀
當養老機構從硬體、軟體管理方面按照國家、行業標准要求做好了,服務標准、服務流程、護理紀錄都比較規范完善,相對來說抗風險能力就強。然而,最根本還是國家要出台相應的老人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或規定,從法律層面界定。如現在對醫鬧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希望對養老機構也應該有類似的法律規定。
㈣ 養老領域,非法集資風險大,老年消費者需警惕,應該注意什麼
我國現在正進入老年化城市,家庭養老負擔越來越重,社會養老服務供給不足,這讓收入條件一般的老人陷入養老恐慌,迫切尋求養老保障。由於老年人普遍對集資詐騙認知不足,當一些機構打著「養老」名義,採取欺騙誘導、虛假違規宣傳等方式,誘騙其將養老錢投入所謂的高額回報項目後,不少老年人最終血本無歸。
從社區來看,要加大宣傳力度。1、進入老年社區、活動中心等地進行有針對性的防詐騙的宣傳,通報相關警情,提高老年人的防範意識。2、通過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防範宣傳,披露各類針對老年人詐騙的作案手法,提高老年人的識騙、防騙能力。
最有力的保護手段還是要政府加強執法力度資金安全無法保障。機構或企業超出可持續盈利水平承諾還本付息,以高額利息為誘餌騙取老年人錢財。大量來自社會公眾的資金難以得到有效監管,由發起機構控制,存在轉移資金、捲款跑路的風險。
按照《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等有關規定,對非法集資人、非法集資協助人將嚴肅追究法律責任,參與非法集資風險自擔。請廣大老年人和家屬提高警惕,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和識別能力,自覺遠離非法集資,防止利益受損。如發現涉嫌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㈤ 開辦養老機構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一、以違法建築開辦養老機構的刑事法律風險
二、以違法建築開辦養老機構面臨行政處罰的法律風險
三、以違法建築為標的物的租賃合同無效,因合同無效遭受的損失只能按照出租方與租賃方的過錯程度確定責任
㈥ 養老院市場風險與對策
養老院市場風險與對策如下:
養老院市場的風險
法律法規內控是養老機構發展過程中常常被忽視但又極其重要的一部分。養老機構法律法規內控版塊主要是歸納和學習新、老國家養老政策法律法規、條文條例、規章制度,提高養老機構事務合法性。
法律法規模塊重點是把握養老事業國家政策方針,培養專業養老事業法務人員,提高養老機構服務和管理、發展的規范性和合法性。
㈦ 養老機構服務風險有哪些如何防範
規避養老機構服務風險的幾點心得
在完善硬體設施中規避安全隱患
按照《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進行科學規劃、設計、建築與裝修,真正體現以人為本、人性化設計理念,如在養老機構安裝監控探頭、安裝110聯網系統;室內傢具雜物不要過多,避免尖角設施;保持地面平整,不設門檻,消除地面障礙;該有燈的有燈,該有鈴的有鈴,該有扶手的有扶手等,既注重了實用性,又注重安全性。此外,養老機構應還配備了必要的應急設施和急救葯品、器械等,以應對突發事件的發生。
在安全常識教育中減少意外傷害
針對老年人行動能力弱、自救能力差、心理易波動的情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加強安全宣傳教育,提高老人的安全意識。
首先,採用牆報、宣傳欄、警示標語、主題活動、廣播等形式,大力開展用電、防燒燙傷、防火、防煤氣中毒、防爆炸等安全常識教育,通過教育,使老年人了解自身的健康情況和活動能力,克服不服老、不願意麻煩別人的心理,在力不能及時主動向他人求助,以減少意外傷害的發生。
其次,除了在工作中努力提高服務質量以外,還從精神上給老人以安慰,防止老人因為心理障礙產生厭世的念頭。
最後,同時還需要加強與老人的親屬溝通,主動介紹老人健康狀況、可能突發的疾病與意外以及養老機構能夠採取的防範措施,請家屬參加安全教育活動,增加入住老人親屬對養老機構工作的理解與支持。
在完善制度中避免糾紛
完善制度,從制度上保障入住老人的居住安全。從老人入住養老機構大門的那一刻開始,宣傳規章制度,具體包括老人入住體檢管理制度、護理等級評定製度、健康管理制度、員工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制度、服務標准、操作規范。任何一個服務環節、過程管理缺失或疏於管理,都有可能給入住老人日後的安全埋下隱患。
養老機可以引入律師介入指導機制,老人入住前按程序介紹機構、了解老人、評估老人健康情況,提前預測風險,制定保險措施,簽訂有法律效力的《入住合同》,避免糾紛。
在提高員工素質中解決問題
部分不安全因素、隱患潛藏在養老護理服務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使潛在的不安全因素顯現化,造成意外。這要求員工增強安全意識,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品質和專業素質。從安全和養老機構的生存與發展的角度,引進有愛心、同情心及高度責任心得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勢在必行。
對現在的員工特別是特殊老人護理人員要加強培訓,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實行崗前培訓、持證上崗,在科學化、規范化工作流程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安全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技能,提高處理突發問題的應急能力,及時解決問題,將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中。
在安全檢查中預防事故
充分認識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把安全服務工作納入目標考核內容,進一步強化責任,督促養老機構改進工作作風,堅決杜絕惡性事件發生。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切實落實好24小時值班責任制和24小時不間斷巡查、照護制度。做好每日交接班注意事項、老人自行服葯、與老人家屬的電話溝通、老人的血壓等各種操作的記錄。
切實落實好行業主管部門的有關要求,聯合公安、消防等部門組織開展安全專項檢查活動,重點要排查電線老化、違規使用電器、違規使用電熱毯問題,特別要在防火、防水、防走失、防盜、防盜電、防食物和煤氣中毒等方面進行深入細致、全面徹底的排查。制訂每天、每周、每月的檢查表、形成規范化操作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