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養老院可以為老人提供哪些服務
養老院
我爸媽被我送去過廣東真情敬老院,不是不孝,是工作要長期出差,沒辦法,就送去了。不過爸媽在真情敬老院住的老開心,說沒有想到養老院是這樣的,像個快活的世外桃源,有山有水有魚有鳥,很多老人朋友一起玩。不舒服了有人照顧,照顧的還很體貼。所以不要被傳統的養老院把思維固定了,現在的養老院會越來越人性化的,不斷滿足老人被人照顧、養病、休息、有人作伴、老年生活豐富多彩等等需求,養老院不斷提供多樣化和人性化的服務。
⑵ 怎樣解決農村60歲以上老人的養老問題
1.借用精準扶貧思路 其實農村老人還是有一部分能夠老有所依的,所以直接按人頭發錢不是很科學。可以借用精準扶貧的思路,建檔立卡,給真正需要的人發補貼。
2.設立養老院 可以統一建設養老院,用來解決老人的養老問題。這樣的話也會比直接發養老金更省錢。而且也不一定非要全免費,可以用一個比較優惠的價格來接納農村老人。只是如...
3.設立公益基金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走向了富裕的道路,衣食無憂的他們也...
⑶ 農村的老年人不願意在城裡住,要回老家住舊房子,為什麼
故土難離,土地讓農村老人自信。農村老人已經與土地融為了一體,不種點什麼覺得渾身不舒服。小區內有幾個進城給兒媳哄孩子的農村老人,把花壇、路邊、陽台等地方,全部變成了種植場,點了各種蔬菜莊稼。土地就是農村人的飯碗,農村老人是捨不得讓土地荒蕪長草的。中國父母最大的長處就是給予,在城裡花兒女的錢,他們覺得不舒服,種出的農產品給兒女們吃,讓他們更自信,覺得自己還有用。
⑷ 去養老院養老,哪個國家好呢
隨著泰國的物價不斷上漲,一些人開始考慮是否有其他國家可以替代泰國作為旅遊和養老目的地。雖然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吸引力,但以下國家可能是可以考慮的替代泰國的選擇。
1. 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擁有美麗的海灘、富有歷史文化的城市和令人驚嘆的自然風景。巴厘島是印度尼西亞最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以其白色沙灘、清澈的海水和豪華的度假村而聞名。此外,雅加達和萬隆等城市也充滿了令人興奮和令人愉快的活動,如購物、美食和夜生活。
2. 越南
越南擁有悠久歷史和文化遺產,如河內的胡志明陵墓和咸興的皇城。另外,越南還有許多拿乎美麗的海灘和宜人的氣候,如芽庄和峴港。越南的價格相對較低,食物美味橋尺且經濟實惠,適合預算有限的旅行者。
3. 柬埔寨
柬埔寨擁有令人驚嘆的金邊王宮、古老的吳哥窟和美麗的海灘。盡管柬埔寨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它的旅遊業正在快速增長,並且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活動和體驗,如瑜伽課程、餐廳和酒吧。
4. 菲律賓
菲律賓擁有眾多美麗的海灘、珊瑚礁和湖泊,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海灘之一」。此外消消悉,菲律賓還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遺產,如馬尼拉的聖奧古斯丁教堂和塔古瓦的卡普萊島。菲律賓的物價相對較低,適合預算較低的旅行者。
5. 寮國
寮國是一個充滿神秘和魅力的國家,擁有壯觀的山脈、河流和瀑布。該國還保留了許多歷史和文化遺產,如琅勃拉邦的寺廟和建築物。寮國的物價相對較低,適合預算有限的旅行者。
總的來說,雖然泰國的旅遊和養老業面臨著挑戰,但世界各地還有許多其他國家可以作為替代選擇。這些國家擁有各種各樣的文化、自然和歷史遺產,可以讓旅客和養老者體驗到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當然,選擇一個適合自己需求和口味的國家是非常重要的。
⑸ 「人老了,誰也靠不住,有經濟條件進養老院,這是大趨勢」怎麼看
我村有位大爺,五十多歲的時候還沒有見到兒媳,唯一的兒子一場重病就離世了。幾年後,大爺的老伴在思念兒子的日子裡,也丟下了這位大爺,去另一個世界找兒子去了。
人生在世,天有不測風雲啊!這位大爺走到這一步,真是人生一大悲劇,中年喪子、喪妻的悲哀,全被大爺遭遇了。大爺的兒子、妻子相繼去世,到老了的時候,他還能靠誰呢?接下來我分享一下這位大爺的養老歷程。
此時的這位大爺,已經是憔悴不堪、萬念俱焚了。平時積攢的幾個辛苦錢,為了陸續安葬兒子和老伴,也所剩無幾了。悲痛過後,大爺捉摸了一個計劃:農忙時幹完田地里的活,閑時就在鎮上找零工做。
大爺六十歲那年,鄉政府的工作人員,為大爺辦理了入住敬老院的手續。可是,大爺不樂意去,工作人員在三番五次的動員之後無果,就為大爺辦理了低保和獨身老人補助。這時期,大爺就在思兒、念妻、干農活、找工做和享受低保中度過。
大爺到了七十歲的時候,雖然靠勤勞、辛苦積攢了一點錢;但是,他也不願意去養老院養老。不但不去養老院養老,並且還把所有的財產賣了,在他兒子和老伴的墳附近,用錢請人搭建了簡易房。此時,大爺除了勞動工具沒有賣掉之外,餘下的都賣完了。
當時,村子裡的鄰居不理解,有的說老大爺患上了孤獨症,想與兒子和老伴在一起;有的說老大爺的腦子可能不好使了,才會做出這種令人費解的舉動……無論村子裡的人如何去揣測,老大爺的舉動都已經成為事實,他兒子和老伴的墳之間多了幢簡易房。
這一階段,老大爺除了在附近的園地里勞作外,不再外出找零工。閑時就暗地裡挖好自己的墳坑,請人買來棺材放在簡易房裡;並召集村子裡平時要好的幾位鄰居作最後交待。老大爺交待時的話語是:「我所有的錢就是這些,我每天堅持起床游動;如果你們有哪一天看不到我的身影,就麻煩你們幾位過來把我裝進棺材裡,埋入我早挖好的這個坑。餘下的錢,你們就平分。」
老大爺對要好的幾位鄰居,安排完自己的後事。過了幾年之後,老大爺真的去找他的親人去了;結果,如願了他生前對這幾位要好鄰居的交待。
由此看來,人一樣生,百樣死,最終的歸屬也是回歸自然;僅僅區別於過程的不同而已。之所以,從這位大爺身上可以看出,人老了就得靠自己。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只要不去過分奢望和刻意的去依賴別人,自己活出開心就行。
因此,無論是靠兒女養老也好、自己獨身或進養老院養老也罷,唯有活出自己的精彩,才是最愜意的!
感謝推薦回答問題!
看過此提出的問題後,結合過來對 社會 有關情況的了解和觀察,也進行了認真思量和拷問。
該問題說:人老了,誰也靠不住,有經濟條件進養老院,這是大趨勢。
本友友認為,此問題所提出的話題,有失偏頗。淺見看法如下:
1、游敬搭「人老了,誰也靠不住,……」。
在此反問,又該靠誰呢?
答:靠自己的子女(包括兒媳、女婿以及孫子女、外孫子女等近親屬,以下統稱為子女。沒有子女的另當別論),這是主要的依靠對象,大多家庭就是這個樣子呢,靠不住的子女還是極少數的。
大家可以觀察看看,自己本身居住的所在社區、村莊,或者說每個家屬院、樓棟以及單元等等,所居住的居神拿民老人當中,老人靠的都是誰呢!有幾個不是靠自己的子女的。
不靠自己的子女,又靠誰呢?
如果說,除了自己的子女以外,其他的人誰也靠不住,或者說憑什麼靠的住呢(當然也不排除有例外的情況),或許這才是事實應該有的真相。
2、「……,有經濟條件的進養老院,這是大趨勢」。
這里在此反問,假如沒有經濟條件呢,又該怎麼辦呢?
進一步反問,即便老人需要進養老院,又是誰給安排的能夠進養老院呢?難道不是子女嗎?又可能會是誰呢!誰有這種資格安排呢?
答:如果各方面的情況都允許,有經濟條件的進養老院,這也是允許的,也不是不可以的。但辦理有關手續的,還得是靠自己的子女(包括兒媳、女婿以及孫子女、外孫子女等近親屬。沒有子女的另當別論)。假如有此類的情況,健在智能正常的子女,也是主要的依靠對象,靠不住的子女還是極少數的。
大家也可以注意觀察看看,自己本身居住的所在社區、村莊,或者說稿困每個家屬院、每個樓棟以及每個單元等等,所居住的居民有老人的家庭當中,真正進養老院的家庭老人有幾個呢?可以了解看看,怕是還是居家養老的是主流吧!
3、基於以上所述,該問題說:人老了,誰也靠不住,有經濟條件進養老院,這是大趨勢。本友友的基本看法是:
人老了,靠誰?
答:還是靠子女。
有經濟條件進養老院,這是大趨勢嗎?
答:不是。但也不排除有進養老院的情況。
如果老人身體好好的,精神好好的,自理能力好好的,獨立或者與子女共同生活好好的,一切問題也不在話下。
關鍵是一些失能(注意失能)老人的養老照護問題,才是根本性問題。
這一般也是老年人不可迴避的必經階段,這時才真正需要子女承擔責任的一個關鍵階段。
養孩防老,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關鍵看老時。不靠子女!四周看看,靠誰呢?哈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說,誰也不明白呢!
4、目前,隨著國家對老年人的高度重視關懷,一系列法律法規政策措施的出台,各個地方也出台了一系列慧及老年人的政策規定措施,國家各地方或者個人對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從不同角度也進行了有益的 探索 ,比如各個地方籌辦的各種特色養老院,研究 探索 養老醫療一體化模式,社區養老幫扶、鄰里照顧、臨終關懷等等,很多方面都進行了有益的 探索 。
可以說,養老事業的興起,不管是公辦的養老院,還是私辦的養老院,這些養老院的興起,以及多種方式方法有益的 探索 創新,都是對居家養老能力不足的有益補充,對老年人是好事。
當然了,自己家的老人,如果各方面條件允許,身體智能健全,也能夠自理,老人自願安排願意去養老院,也不是不可以的事情。
總之,千家萬戶,各家情況呢,又各有不同,也是不能一概而論。適合自己家庭情況的,就是最好的。關鍵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把老人的養老問題處理好,也是大家的共同希望。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優良文化傳統。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託,老有所靠。讓每個老年人都過一個幸福快樂的晚年生活,不單是子女的責任,也是全 社會 的共同責任。大家共同努力,願每個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未來會更加美好!
以上所述,就題答題。談點淺見,不要對號入座,僅供瀏覽參閱。考慮不周之處,請友友補充完善。
尊老愛幼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在尊老敬老方面,國家還有許多關愛老人的決策:例如給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發養老補助金;給六十五以上的老人免費坐公交車;給六十五歲以上的退休老人多漲退休金等。以後國家還會繼續加大關愛老人的力度。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 健康 預示不斷增強,所以壽命也越來越長。這樣以來,我們國家的老年人口逐漸增加,人口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國家要在鄉鎮、縣城、城市建各種形式的養老院,同時國家也鼓勵私人開辦收費型養老院。如有專供無兒無女的「五保戶」,無勞動能力的特殊「困難戶」進注的養老院,這種養老院,一切費用由國家全額投資。
有一般服務型和收費形式的養老院,供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開設的。養老院只提供住宿、吃飯、茶水服務,其他一切事情由老人自理。
還有特殊服務型和收費形式的養老院,供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開設的。養老院包一切護理工作,如提供飯、茶、水,提供洗衣、喂飯,護理大小便,護理睡覺、起床、洗漱等一切工作。這種養老院收費高,裡面的設備條件也好,服務周到。
所以樓主提出的:「人老了,誰也靠不住,有經濟條件的進養老院,是大勢所趨」,這種推則是正確的。並不是說兒女沒有孝心,在如今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他們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護理老人,兒女們的生活要跟上時代朝流,必須去拚命的賺錢,才能達到和滿足如今生活的需要,所以老人們也不能去數說晩輩們的不孝。
我們老年人要提前作好自己的養老准備,提前給自己籌備一定的養老金,以備到時進養老院使用。自己的錢自己要妥善管好,有錢不能讓晚輩們知道,更不能因為晩輩們需要把錢都給他們。到我們急需的時候,晚輩一時拿不出,那又該怎麼辦?所以我們老年人要多為自己想想,給自己留有一定的餘地。
老年朋友們,時代在發展, 社會 在前進。傳統的養兒防老的觀念,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變得淡薄。老年人進養老院是大勢所趨,為順應時代要求,所以在進入老年之前,就要為自己的養老生活作好充分的准備,儲存足夠的錢,到時二老一同去養老院生活。
從目前來看,人老了,有經濟條件,兒女們又指望不上,去養老院真的是唯一的選擇!但是養老院也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麼好那麼完美!十多年前,父親來我家養老時,由於我們生意有時候比較忙,也沒有足夠的時間照顧他,也只能和父親商量好了的情況下,把他送到養老院。
我父親說什麼也不願意去養老院,他以為我們不要他了,也許老人到了這種地步時候,都會有這樣的心理和顧慮。我費了二三天的時間才說服父親,告訴只是一二個月而已,忙完了這段時間一定把你接回家。
我們夫妻倆找了好幾家養老院,一看環境、二看養老院的人和事物、三看住在養老院里的老人們的精神狀態!最後選了一家比較好的養老院,也比較滿意。他們的服務態度也比較好,非常和氣,雖然我父親需要人照顧,但他的養老費用是別人的一倍多,我們也認可了,絕不能委屈了我父親!更不能像包袱一樣甩給養老院。
即使這樣,每天我都要抽時間去看望父親,那怕是陪他聊聊天、嘮嘮嗑也會讓他感覺很安心。開始我父親住的房間里是四個老人,很乾凈舒適的環境,每次去的時候我都要帶一些水果,也分其他的老人們吃,說句心裡話,我真的見不得老人孤苦伶仃的樣子,心裡很不得勁兒。
每去一次,這幾個老人就哭,我心裡明白,看到我又想起了他們的兒女,心裡很難受。人在那種環境下,換了誰心裡都不是滋味。真的,我去了半個月的時間中,一次都沒見到這幾個老人的兒女,我父親也這樣說。養老院院長的父母是六十多歲的老人,每次見了我就誇贊我說:「你是唯一的一個經常看你爸爸的兒子。」我就笑笑不說話,我知道我父親很依賴我,一天不見我都睡不著覺,我也是一樣啊!
送走父親的那段日子裡,晚上躺在炕上就會想起父親,他在哪裡好不好?能吃飽飯嗎?會不會受氣等等;
再說養老院里的事情吧,開始的時候一切正常,後來就知道了一些內部情況,表面上的好只是一種假象。我父親頭腦很清楚,一個月左右的觀察和感受,都偷偷告訴了我。父親說:「這裡面很亂,有人偷東西、偷錢等一些事情!」父親還說一個五十多歲的護工阿姨經常呲呲噠噠這些老人,嚇得老人們不敢吱聲,老人們吃飯慢一點,沒等吃完就被搶走了飯碗。我聽了很吃驚很氣憤!
正好那天我去看父親,那個護工阿姨也進來打掃衛生,我父親偷偷指著她,意思就是這個人。我對那個護工阿姨說:「大姐!聽我父親說你孽待這些老人,還搶飯碗,你什麼意思?」那護工阿姨假裝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我也沒慣著她說:「真的假的我沒看見,只有一次,下次我再聽到這樣的事情!我饒不了你。誰家都有老人,做人做事別太缺德了。」那護工阿姨一個說好話,我也告訴我父親說:別害怕,有什麼事跟我說就行。
後來我要求給我父親安排二個人的房間,還可以。另外一個老人是個盲人,更可憐!其他人的房間更亂更混雜,十多個人一個屋子,男女居住在一起,氣味兒也很大,我只看了一眼就快速離開,心裡呀別說有多別扭。
好的養老院也有,那可不是一般人能住的起的地方,樣樣都好,當然錢也到位。第二個月底的時候,我把父親接回家,父親很高興!對我說:以後再也不去了,那裡不是人呆的地方。我說:爸爸!以後不來了,咱就在家裡養老,放心吧。
網上經常有人討論老了的時候去養老院,我覺得就是一些閑的無聊的人瞎咧咧!經濟條件好的人怎麼都不是問題!經濟條件不好的老年人該怎麼辦?養老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關乎著每一個老人最後的歸屬地,兒女孝順的絕對不會有問題!不孝順的兒女也不少。昨天晚上看到一個名叫「不老松」網友的視頻,講了一對老年夫妻的悲慘生活,兒女們又不在身邊,倆個老人又有房和退休金,可就是照顧不了自己的生活,年紀大了,什麼都需要有人照顧才行,弄得我有點失眠了,二點多才睡覺,早上六點被電話吵醒。也不知道二個老人的兒女怎麼想的?令人氣憤。
我估計這樣的事情全國各地有很多,不是每一個老人老了的時候都活得那麼開心、那麼有尊嚴!未來養老的問題怎樣?也許會有一個好的辦法解決,讓每一個老人都有一個幸福快樂的晚年生活。
這是個很沉重的話題
誰都有老的時候,無論你窮你富,你丑你俊,都會隨著時間推移慢慢老去,這是任何人都無法逃避的事實。
自古有句話講,養兒防老,但有的兒女自己都沒活明白,怎麼養你們老?即便兒女孝順,一對小夫妻要照顧雙方四個老人,或許更多,即便小輩有那心,也無那力呀!…
所以我說,活在當下最重要,每天都快快樂樂的,到老了再說吧!
等到老了,身體 健康 就居家養老,到力不從心了,老伴如果還健在,就一起上養老院吧!有經濟能力,找個條件好些的養老院,條件差些就找一個條件差些的,現在就不要想太多了,能活多大,自己也說了不算,順其自然吧!…
養老院不等於幸福院,反正我是不去的!盡管經濟條件可以!我大姨83歲,上周從養老院搬了回來,請保姆居家養老,原因如下:
一、養老院就是一個大雜院。去養老院的都是因種種原因在家裡呆不下去了,才送去養老院的:①因年老多病,子女沒時間或不願照顧送去的(有的子女退休啦到處遊山玩水,寧願花錢也不願父母跟自己同住)!成天與這些哼哼呵呵的太婆大爺住在一起,那日子好難受呵!尤其是看到那些從養老院病死奔黃泉路的……
②老年人性情各異。有郁悶不愛說話的,有成天嘰嘰喳喳嘮叨的,有脾氣暴躁誰也不敢惹的,特別是那些脾氣怪異,在家裡跟子女關系搞僵的,與這種老人做鄰居讓人擔驚受怕……
③同是老年人,來自四面八方(有錢就可以進去)、不同階層的人,思想文化差異大!以中檔養老院為例,那些機關事業單位去的老人與農村去的大爺大媽呆在一個大院,真的不舒服呀!比如看個電視,各人喜歡的不一樣,看的時間不一樣,好難受啊!
④養老院活動空間小,成天夕陽黃昏,暮氣沉沉,沒有春的氣息,人住那裡,生理心理加速老化!哪有家裡安逸?只要不癱,成天公園呀,江邊河畔呀,清風流水,春花綠野,蜂飛蝶舞,鳥語花香……哪個養老院有這么巴適!
⑤養老院不是福利院。老闆開養老院按商業模式運作,謀財是大事,廣告宣傳往往與實際情況有較大差異,花了錢不一定能享受到應有的待遇!尤其是那些子女不經常去看望過問的,或者無子女的老人,唉……常常會受到……
所以,吸取我姨媽的教訓,將來無論如何,我都選擇居家養老!生活能自理,自己干!自理有點困難就請個保姆,實在不行,絕不拖累兒子,自我斷食,駕鶴悠悠歸去……
老朋友83歲時,小他一歲的老伴提前走了,他的生活好像立馬就沒了意義。
唯一的兒子與兒媳、孫子遠在國外。這個時候他才知道老伴兒的重要性,才明白自己為外國養了個兒子!他說金詩元啊,我這輩子最糊塗的就是辛辛苦苦一輩子養了沒用的一個孩子!
我說,你不說,我還不認為您糊塗,你一說,我真的認為你糊塗了!人生一輩子,吃後悔葯,治不了病,還會得病。
老朋友不相信特醫 養生 之說,我教他《金院 健康 法》,他認為 養生 就是亂花錢、就是浪費時間。他雖然還能走路,免強能自理生活,但比起我另一位善 養生 的同齡人,他就是個殘疾人!
長話短說吧,老朋友他兒子匆匆回國,只能把我這位老朋友送到養老院。老朋友自己很清楚,一旦去了養老院,就不可能再回到自己熟悉的家了!他難割難舍的把幾十本相冊打包扔到了垃圾桶里,自言自語地說,與其讓兒女扔,不如自己扔!
金詩元: 我一直在說,人都是孤獨的,除了自己之外的任何人都是別人!老朋友30年前一直說我這句話很自私,現在終於說了一句話實話,他說一個人自己珍愛的東西,或許在別人眼裡就是垃圾。他認為自己的兒子也是別人了!
人生如戲,遲早得謝幕,健 健康 康地來,能健 健康 康地走,就是最好的劇終!
我一直沒說我這位老朋友是做什麼的,人老了,原來是做什麼的都不重要,最終都要以兩條標准論之: 健康 的與不 健康 的;生活能自理的與生活不能自理的;去敬老院的與不去敬老院的!
金詩元書法:道法自然
我老朋友是個教授,他最終用自己的經歷給自己講了生動而悲涼的一課, 健康 靠不住,啥都靠不住!
金詩元
2021.07.11游學途中
我是60後,剛辦好退休,下一批老人就是我們了。孩子獨生子,已結婚。我的觀點是:在他們需要時,盡力幫助他們,現在房子這么貴,不幫他壓力太大!但養老必須去養老院。因為他們80,90這些孩子,國家要求他們坐三胎,退一步不生三胎也得生二個孩,都還要工作,工作孩子就夠他們受了,再加上老的,多數得四個老的,一個有個毛病,他們就團團轉了!去養老院,只要求他們有空去看看就好了![送心][送心]
現在的人不是靠不住,而是受形勢所迫,由於前些年響應政府的號召,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好多都是獨生子女家庭,你們想一下兩個人要面對兩邊的四個老人,甚至更多,還要照顧子女,怎麼照顧得過來。
由於我國的國情,形成了葫蘆型人口結構,就是底腳大中間細,口口上又大,所以,老年人要替孩子們想一想,他們的艱難。現在上一輩的千斤重擔已經落在了獨生子女的肩上,他們還肩負著生三胎的神聖使命。大家算一下,一個孩子從小到大要消費好多錢。三個孩子呢?
我覺得人老了,生活能自理就自理,實在不能自理了進養老院也可以,不能太拖累子女,不要說孩子為了照顧你而不去找錢就是有孝心了,不找錢吃什麼呢?所以老年人要從大局出發,反過來想一想。願天下所有的老年人都過上一個愉快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