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老年人找錢

老年人找錢

發布時間:2023-07-04 17:43:41

Ⅰ 為什麼老年人喜歡用紙幣現金,而不喜歡用手機支付

有些歲數較大的老年人上街買東西,購物喜歡用紙幣付款,簡單快捷。因老年人對於智能手機操作原理不甚了解,手機內的支付平台如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功能搞不懂,支付方式與流程弄不清楚。總覺得使用手機支付過於繁瑣復雜,支付時小心謹慎,生怕給對方多付款,又擔心被別人騙了,把錢轉走了,造成錢財損失。的確,老年人歲數大了,大腦記憶力下降,往往子女教會父母用手機付款,可是當面學會後面就忘記了,比不上年輕人的腦子靈活,記憶力強,好使,一學就懂。面對高 科技 產品心裡沒有底,有抵觸情緒,也會產生一些恐懼感和排斥心理,這一切都屬於很正常。畢竟,現在處於高 科技 時代讓老年人們力不從心了!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手機支付已經進入到我們生活當中。無論網購還是點個外賣,就是出門也不用帶現金,只要有一部手機。想買啥有手機這個"管家",因為手機的微信、支付寶,就那麼"掃一掃",錢付給商家了。既避免了交易時接觸並不衛生的現金,還省去了帶現金、現金找零頭的麻煩。快捷、方便,如今在年輕群體中非常流行。

不過,你會發現老年人大都還是現金交易,他們並不太用手機支付。很多老年人不喜歡用手機支付,還是喜歡用紙幣現金,說起來很可能是這些原因:

"習慣成自然"。 既然說是老年人,那麼他們的年齡已過了六十歲,特別是七老八十的,可以說他們這輩子還就是習慣了"一手交`貨一手交錢"的交易方式。就算他們會用手機支付,也掃碼了,不給商家的現金,還是覺得心裡空落落的,仍欠著人家錢。用紙幣現金支付已成為一種習慣,是很難被改變的,反而還覺得手機支付不實在,挺麻煩。

沒有安全感。 手機支付使用起來非常方便,還見過有乞丐要飯碗里放著二維碼的,就是現在小學一二年級學生買東西都用手機支付。但是對於老年人來說,對手機支付的安全性還有點懷疑。他們覺得網路這么發達,很可能會被人騙了。還是用現金付款,自己的錢裝在兜里更保險。

外面沒有網路。 老年人也用手機,看新聞資訊等,也有微信與兒孫們視頻通話的,那都是在自己的家裡,家裡有寬頻網。出了家門,老年人手機就沒有網了。這原因也明擺著,老人們又不會用"萬能鑰匙"蹭網,自己的手機一個月20元話費都嫌高。到了外面又不敢打開數據網路,沒有網,手機支付也弄不了,只好用現金付款。

對手機支付的不了解。 親耳聽到一位老人指著我擺放的二維碼說:"我就不相信錢在這裡面,你說這錢裝在哪?還真讓人啼笑皆非。老人們不相信"二維碼"里有錢,當然覺得現金才靠譜。

說到正題上了。現在使用手機在商場、飯店、快車公路等場所、項目,絕大多數刷屏,且很方便。

但這幾乎全是中、青的"副利″他(她)們掌握了手機號碼、密碼、銀行卡上的銀行碼,而老年人即使有幾張各銀行卡,但總是自己的密碼忘記無法正常這個裝置,實際情況就是這樣,提問者同意嗎?

你說的也沒錯。但這還只是一個表面現象,老人們認為,錢,就是錢!不是其他。物質,可以代表錢,錢也可以買到物質,但必定是兩個東西。使用微信支付,或者使用其他支付寶付賬,都得使用手機吧?手機就相當於是錢包,但如果錢包丟了,錢也就沒有了。而且有可能丟很多錢!不只是身邊帶的那點。這種事並不少。使用現金,一目瞭然,該付多少,該找補多少,都很清楚。按理說,使用現金比使用手機支付還要簡單點!用手機操作你試試看有好幾個動作吧?手機沒電了,死機了,你不是在為自己用錢的過程中有意設置了一些障礙嗎?還不說銀行卡凍結了,突然事故手機無法使用了,你連救命錢都支付不了!算了吧,最好各用各的,互不幹涉!也別說別人落後。行不?

現在,日常生活基本實現了無現金交易的模式,不管是商場,還是沿街的店鋪、酒店、食肆、甚至是菜市場買菜,都可以直接使用移動支付方式交易,現金的使用已經逐漸變少。但是,還是會有一部分老年人仍然願意並且喜歡使用現金紙幣,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今天就分析以下幾點。

1、常年的習慣一時難以改變

我們都知道,移動支付是在最近幾年才開始出現並且流行起來的。但是對於老年人來說,他們過去幾十年的消費和交易一直就是以現金為主,他們對現金的使用已經完全的習慣,甚至可以說是依賴。現在讓他們乾脆換一種交易方式,他們就會無所適從。而且,在他們看來,使用現金更加的簡單明了,有實體紙幣的交易更符合他們的消費習慣。每一筆花銷都是從自己手中把現金付給對方,這樣一來他們會對付款更有印象,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

2、對移動端設備不放心,擔心資金安全

其實有很多老年人不喜歡使用手機支付的原因,就是擔心不夠安全。由於他們不了解手機支付的運作方式,不清楚手機支付的安全防控系統,所以或多或少會覺得手機支付不安全,總覺得有可能在繳費的時候,會被多扣,同時也很怕自己的存款會很容易被別人盜刷。尤其是,手機支付肯定是需要綁定銀行卡的,老人家會擔心自己銀行卡里資金的安全。

3、手機操作不順利,不會各種功能的使用

現在市面上的手機,大都是智能手機。年輕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很快,即便是一直更新換代,都能夠很快的適應。但是老年人就不一樣,由於年紀相對較大,並且他們當年接受的教育與當下的年輕人根本不一樣,所以在面對智能手機這種比較新的事物的時候,往往需要更長的時間去學習究竟應該如何使用。這對於老年人來說,需要浪費的時間成本就很高,他們也不一定有那份耐心仔細去學,所以不愛用手機支付。此外部分老年人,他們用的是老人機,這種老人手機一般只有通話等簡單的基礎功能,而沒有裝上支付寶等軟體,無法做到移動端支付。

實際上,絕大多數的老年人都會覺得把現金掌握在自己手中會比較穩妥,也比較踏實,不用去擔心資金損失的風險。此外,實體的紙幣帶給他們的事更實在的感覺,但是如果是數字化的余額顯示,會讓他們沒有實感,總覺得這個數值難免會有疏漏,從而影響到他們的存款。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喜歡用現金,現實生活中,還是有一些老年人開始願意使用支付寶,因為隨著移動支付的更新迭代,移動支付的方式的確越來越簡便,對年紀大的人也非常的友好,用戶體驗效果好了,大家自然也就願意多用了。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現如今,手機支付成為普遍現象,現金支付越來越少,但還是不能被手機支付取代,因為我國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比較喜歡用現金支付,原因有以下幾點:

2. 老人用了大半輩子現金,突然改用手機支付,習慣很難改過來

3. 拒絕接受新事物,認為錢存在手機裡面不安全,放在自己手裡比較踏實

4. 有些老人即使有智能手機,且安裝了支付軟體,他還是喜歡用現金,因為他懶得去學習支付的方法和步驟

5. 有些老人文化低,不識字,不會用手機,只能用現金支付

去年,我給我爸買了一個智能手機,裝了微信,告訴了他怎麼用微信支付,可結果沒幾天還是不會用, 我就問他教了很多遍,怎麼還不會用,他說年紀大了,隔幾天不用容易健忘,而且看著手機錢包裡面的數字沒什麼錢的感覺。 之後他就一直用現金支付,手機只是打電話和微信視頻。

總之,原因有很多,相比手機而言,現金能給人足夠的安全感,或許這才是很多老人選擇現金支付的主要原因。

也許若干年以後,現金支付會成為一種回憶!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使你滿意,謝謝!

這個事情真的不是絕對。

我們家裡四個老人,我父親、母親、岳父、岳母。

現在只有我岳母不會使用智能機,出門都要帶著個小包,里邊裝著一兩百元錢,用於購物使用。

像我父親、母親和岳父,基本上帶著手機就出門了,從出示 健康 碼,到簡單的買菜付零錢,還有刷臉認證養老金,智能手機用的還是非常熟練的。

確實一些七八十歲的老人年紀有些大了,本身也不識字,根本就無法掌握智能手機的應用。他們可能對於現金的依賴更多一些。

當人們熟悉了智能手機以後,發現手機越來越人性化。不一定非要認字,解鎖用指紋,聊天用語音,現在甚至打字都可以語音轉換。付錢進行指紋認證,連密碼都不需要輸入。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對於手機越來越依賴了。

相信再過10多年,刷臉模式越來越方便,甚至有的老年人連手機都不需要帶了。

根據央行透露的一些消息,央行正在研究數字貨幣,通過對於紙幣數字化的方式,全面實現交易的無紙化操作。

慢慢的,紙幣現金會退出 歷史 舞台的。

題主說話不要太刻薄,雖然老年人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但並不是他們不願意學,也不是你說的喜歡用鈔票,更不是什麼腦子勤快,對於老年人來說,付鈔票更快捷,不會浪費年輕人寶貴的時間,應該理解老人的無奈。


我父母已經80多歲了,他們過去都是很時髦的人,上世紀50年代,家裡不但有晶體管收音機,而且有最新出產的國產半導體收音機;80年代中期購買了最時髦的18吋大彩電;90年代初購買了電腦和手機……但這幾年真的跟不上了,不但沒有進步,反而在退步,智能手機換成了操作簡單的老年機。

主要是眼睛看不清了。雖然母親5年前做了白內障手術,但現在又出現了眼底黃斑,拿著大大的Plus也看不清楚東西。


她看到別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機支付很方便,而且避免錢帶在身上丟失,於是買了一個大屏幕手機,但需要藉助老花鏡才能看清楚,每次到外面買東西,付款時先得從包包里找出老花鏡,然後把手機放在臉著,腦袋前後左右晃好幾次才能調整好正確距離,找到APP。指頭有點僵硬,點好幾次才能點開軟體,經常看不清,還得收款員幫忙。年輕人幾秒鍾解決的事,她得好幾分鍾,後面的人等得很著急,她自己也很尷尬。


特別是眼睛看不清,輸入價格時經常輸錯小數點,有一次買了5塊多錢的菜,結果付給人家500多,多虧老闆娘很善良,及時退了款;還有一次付款點確認時指頭僵硬點偏了,讓店讓追了半條街,感覺讓街坊們看笑話,老丟臉了,以後再也不敢用智能手機了。她感覺還是鈔票方便,看不清時,摸摸大小、張數就能搞定。


她外出購買東西前,經常要帶一些一塊和一毛的零錢,就是擔心店裡准備的零錢不足,讓人家找錢時麻煩。不像現在好多小超市,沒有零錢找,管你願不願意,直接扔錢顧客幾塊糖,其實是變向推銷產品,無視商業道德。

今年她的工資統一發放到社保卡,不再使用存摺了,必須使用手機民生APP,她對這個新鮮事很熱心,讓我替她下載好軟體,教育她使用。每次都需要要用放大鏡才能看清智能手機上的字,然後將使用程序一步一步的記下來。過了幾天,打不開了,又叫我去看,原來APP升級,升級後查尋的路徑變了,又戴上老花鏡,一手拿著手機,一手拿著筆,記錄操作步驟……不是她不努力,真的太難了!


更不用說我父親了,他的老年痴呆症越來越嚴重,根本記不清操作流程,更不用說密碼。每次購物都是一把錢給了店主,人家找多少算多少,根本不清楚價格。


我國正上步入老齡化 社會 ,老年人越來越多。作為有優良傳統道德的中國人,作為有教養的年輕人,作為有很高文化水平的小字輩,不應該狹隘地看問題,更不應該用刻薄的語言議論老年人。我們應該做的是幫助他們,為他們呼籲,替他們解憂。有能力的話開發適合老年人使用的,更簡單、更快捷的電子產品,這樣,當你老了的候,才不會被一些自私的小輩鄙視。

答,認為用紙幣現金踏實,實在,而且有真實感,因為,錢是用汗,水,淚水,血水掙,攢,摳下的,而且支付過心。而手機支付快捷,方便,也是潮流,是l 社會 發展與進步的產物,但人,總認為是縹的,不知在用誰的錢,而且錢來錢往象、無感覺,好像進百,千,萬,幾十萬都沒有高興氣,劃出去也一樣,沒感覺,心不疼,謝謝。

曾經我也問過我母親同樣的問題,為什麼你們不去學學現在的微信支付這樣的呢?我母親是這么答的:不是我不去學啊,我現在年紀大了,眼睛又看不清,腦子也不好使,很難啊,這個我東西我也不會,不敢啊。


我能說什麼?我也很無奈啊,其實,老年人又何愁不擔心這個事兒呢?尤其是像土生土長在農村的老年人。


有一次去省城看病,回去之後,充滿了無奈:「醫院也不提供現場掛號了,全是電子掛號,電子支付,各種指引也是數字化,電子化,又不會用手機,看個病太難了,醫院旁邊連買一瓶水都是自動售貨機掃碼支付,不會手機支付,我就只能忍著飢渴望著天,如果沒有年輕人的陪同,幾乎是寸步難移。」


老年人的世界,年輕人有幾個懂的呢?我覺得老年人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

Ⅱ 老人收百元假幣急得流淚,老人為何容易收到假幣

年關將近,最活躍的就是市場購物了,很多假鈔販子盯准了這個時機,開始大肆散發假鈔,而老年人更是他們行騙的重要目標人群。這是為什麼呢?

一方面,人上了年紀,眼神不好,視物模糊,看東西也不是那麼精準了。有些假鈔明顯的印刷模糊,印刷錯版,老年人都無法識別出來。


還有一方面,老人年紀大,體力弱。真是還記得假鈔販子的臉,腿腳不便,追不上也打不過,屬於弱勢群體,這些人更是明目張膽的欺負老年人。

正因為老人眼神不好,防範性低,屬於弱勢群體,才成為假鈔犯罪分子緊盯的對象。

Ⅲ 現在社會上有許多50多歲的人,沒有繳納社保,老了怎麼辦

熬日子吧。

社會 上有很多50多歲的人(特別是農民),他們沒有錢去買社保(不是不想買)。我們當地的現實情況是,60歲每月可以領近200元的養老金,說夠用那是違背良心講假話。錢不夠用也沒有好辦法,僅能靠在城市打工的兒女給點錢了。中國的農民勤勞和善良,1949年(成立新中國)至2013年(農業稅減半徵收,2015年免農業稅)這個時期,對國家作出了重大貢獻,提供了大量的糧油肉類蔬菜等農產品,對 社會 穩定和發展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目銷圓前,外出到大城市打工的農民子女,一般來說都會購買社保,他們年老的養老問題相對輕松。苦就苦了沒社保的老年農民,一個月的養老金不及一包香煙錢。很希望國家在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能夠好好去研究農民養老問題,想辦法提高他們的養老待遇。努力提高老年農民的生活質量,讓農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現在 社會 上有許多50多歲的人,沒有繳納社保,老了怎麼辦?這確實讓人擔心,但仔細一想不外乎三種途徑解決養老問題:

一,家庭福裕,無後顧之憂。

有的老年人由於家庭經濟生活好,即使不繳納社保,他們也不擔心養老,頌蠢看病等問題。他們認為社保交不交無所謂,即使交了,社保那點錢對他們養老,看病只是杯水車薪,作用不太大。因此這部分人一如繼往地生活,無需多慮。

二,沒有社保,有其它的保障。

有的老年人雖然沒有社保,但其它保障也不少。隨著保險業的發展,有的老年人買了太平洋養老保險,有的買了平安養老保險等……。既然買了那麼多保險,有的功能比社保還全,無需再買,所以社保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不買社保也不影響他們養老。

三,不願意繳社保,靠兒女養老。

有的老年人對社保認識不夠,總認為自己身體好好的,繳納社保是一種浪費。得過且過,不為自己以後打算。認為自己有兒有女,傳統的觀念認為自己的養老靠兒女,等自己不能動了由子女養活,這是千百年來的不變傳統。

友友們,你認為沒有繳納社保的老人如何養老呢?



我國的 社會 保險制度才建立了30年左右,真正實現 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的養老保險制度,真正允許所有人無條件限制就參加社保,也僅僅是這些年的事情。所以也確實有一大批人沒有參加職工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

比如說依據2020年人力資源和 社會 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全國就業人員數量為75064萬人,而參保職工數量為32859萬人,參保率44%。

依據2020年全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我國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數為34455萬人,其中在職職工25429萬人,參保率約34%。

相對而言, 沒有職工養老和醫療保險,可以參加城鄉居民養老和醫療保險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一方面繳費錢數更低,另一方面繳費更靈活。

很多人老覺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低,實際上最主要的還是繳費錢數低。很多人按照每年100元檔次繳費15年才只有1500元,還能要求有多高的養老金呢?甚至有一部分老人是沒有繳費,直接獲得領取基礎養老金資格的。

2020年,我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總數為16068萬人,養老保險基金總支出為3355億元,平均每人每月養老保險待遇174元。

比如說按照5000元檔次繳費,繳費15年養老金待遇也能領到六七百元。並不比每年繳納七八千元乃至上萬元的靈活就業養老保險待遇低太多。而且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所有的個人繳費都不會虧本的。

很多地方允許城鄉居民參保人員到60歲時一次性補齊15年,然後領取養老金待遇,因此更加靈活。

除此以外,還有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野斗陪,目前參保人數高達10億人,幾乎所有的未被職工醫療保險覆蓋的人群都納入到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障。

如果沒有城鄉居民養老和醫療保險,很多情況只能 靠自己扛 了。比如說得病堅持下去不治療,用身體免疫力抵抗,再有就是依靠子女和個人繼續養老。最後的方法可能就是依靠各種 社會 救助平台,申請 社會 救助了。

總體來說 , 社會 保險養老主要是應對的老年長壽風險,實際上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個人一定要思量好了。除非你是億萬富翁,看不上每月幾千元的養老金和國內定點醫院的醫療資源,一般來勢非常有必要參保的。

那些沒有繳納社保的老人,不是不想繳,大多數是不捨得繳。每月那三五千元微薄的收入,要還房貸、生病去醫院、孩子的教育輔導、娶妻生子等,沒有多餘的錢繳納社保,即使有幾個閑錢,也不起捨得花,也想把它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至於說老了怎麼辦?在網上看到這么一個視頻,一個干裝卸工的中年男子說,等把生他的人送走了,把他生的培養成人,這一輩子也就沒什麼遺憾了。至於年老了,自己沒有了工作能力,晚年生活幸不幸福,就看自己的命了。要是子女出息、孝順,晚年生活就是幸福的,反之,只能認命。

大家都知道女的職工50歲退休,男的60歲退休,男的比女晚10年,表面上看男的不劃算,從家庭層面來看,女的正好,有時間帶小孩做家務,分擔男的負擔,因而對男的來說還是劃算公平的。

從平均壽命上講女的比男的來得命長,男的可以買養老保險,女的更可以買。

國際上有許多國家男女都是65歲退休,有的是67、68歲才退休,向國際看齊,50多歲買養老保險,晚是晚點,但是還來得及。

保險保險顧名思義,買的就是自己命長又干不動,還有養老金,不用求人的險。

國家能否給50以上的人,到65歲或者67歲時,還沒有繳滿15年的,一次補繳至15年,領取養老金呢?讓政策更人性化些呢!

還有一種辦法就是繳納居民養老保險,但基礎老金太低,除上海1000多元,北京800多元外,大多100來元,農村還有土地的好點,對城鎮居民來說就太少了,,城鎮居民中還有中、輕度級殘疾的人就更捉襟見肘了。

強調一點的是居民養老保險可以一次補繳,檔次多,繳費低,容易繳納,希望全民參保。養老保險是 社會 紅利,誰不繳,就沒得享受到保險改革帶來的紅利,吃虧的是自己。

至於等兒女養老,是不可取的,同國際的價值取向是相背離的,贍養老人雖說是法定責任,又還有盡孝的義務,但往往做的很不夠,特別是在老人生重病之時,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靠人人跑,俗話講久病床前無孝子,責任和義務顯得很蒼白無力,但也有例外,許多兒女是講孝道,盡責任的。

總結,50多歲還是要交社保的,古語說得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活著就要干,幹了就要買保險,死了就算了,什麼虧了,萬一命長,來個80、90歲不是掙了嗎!

我周圍也有這樣的人。沒繳社保,老了要麼還繼續工作,一直到老死,要麼靠子女養了,當然無子無女就靠低保戶國家養了。當然任何一種情況過得都不是很好,所以年輕時社保一定要繳的,老有所養嘛。

一個是:可以交 社會 靈活就業保險,二是:商業保險,三是:自己存錢養老,四是:養兒防老

俗話說,少年不努力老來徒傷悲,不管是什麼原因,都要為自己老年生活考慮,現在的孩子比較靠不住,孩子的房貸車貸已經壓力很大了,根本沒有辦法在負擔你的養老問題,這時候你在不好好規劃一下養老問題,那真的老了會很慘,乘現在還不算很老,趕緊去找份工作做,攢點錢,有機會再補交一份社保,這樣老了也才能安心過日子,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老了沒有養老金想想都可怕,找錢的能力逐漸減少,該消費的還不能少,這樣子的老年生活的確令人擔憂。

即然年輕時沒有購買養老金,那也就只得認了,到政府去領點低保手渡過餘生!

有的人交不起了,也找不到工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找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車體檢信息上傳哪裡可以查 瀏覽:545
東台滬藝養生館怎麼樣 瀏覽:224
山東菏澤居民養老保險什麼時候交 瀏覽:8
70歲老人小腿頻繁痙攣 瀏覽:907
精神分裂症老人尿床怎麼辦 瀏覽:107
十堰農村養老金怎麼交 瀏覽:206
老年大學禁毒宣傳 瀏覽:560
農村社保養老金活不到60怎麼領 瀏覽:280
北京朝陽區養老院哪家好 瀏覽:281
亥豬午時女跟父母關系怎麼樣 瀏覽:752
謝襄怎麼通過體檢進軍校的 瀏覽:117
武漢市退休養老金怎麼漲2016年 瀏覽:549
考駕證體檢都需要什麼資料 瀏覽:884
辦理慢病體檢多少錢 瀏覽:313
50歲中年婦女絲襪 瀏覽:79
游戲超級聖誕老人是怎麼買東西的 瀏覽:815
老年人微信名應該是什麼 瀏覽:72
體檢腹部ct多久做一次好 瀏覽:637
老年人易患疾病 瀏覽:393
父母贈與子女如何確認 瀏覽: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