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秦皇島哪有敬老院
撫寧縣留守營鎮西河南敬老院地址:西河南 電話:4083387
撫寧縣台營專鎮敬老院地址屬:台營 電話:6200178
撫寧縣下莊敬老院地址:下庄 電話:6125313
北戴河海濱敬老院地址:草廠中路56號 電話:4041954
撫寧縣杜庄鄉敬老院地址:徐山口 電話:6087056
昌黎城郊敬老院地址:犁灣河三村 電話:2199411
老虎石照相館地址: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中海灘路 電話:4044926
青龍滿族自治縣老嶺林場地址: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牛心山鄉
青龍滿族自治縣隔河頭鄉老溝村地址: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縣隔河頭老溝村委會 電話:7785028
秦皇島北戴河區佳聯老年益壽村地址: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東經路198號 電話:4040167
『貳』 急求,遼寧海城的敬老院,有幾家,求名字和聯系電話
http://www.ln.gov.cn/gyfw/shbznew/ylfwnew/jgylnew/200805/t20080521_208250.html看這里。
『叄』 遼寧省農村敬老院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保障和促進農村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加強我省農村敬老院的管理,制定本辦法。第二條鄉(含鎮,下同)舉辦的敬老院,是集體福利事業單位。第三條鼓勵有條件的村、其他單位和個人舉辦敬老院。第四條凡在我省境內農村舉辦的敬老院,均適用本辦法。第五條省、市、縣(含縣級市、區,下同)民政部門是本轄區敬老院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門。其職責是:
(一)敬老院籌建條件的審核和建院登記工作;
(二)監督檢查敬老院及其工作人員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的情況;
(三)監督檢查敬老院經費的籌集和使用情況;
(四)對敬老院的日常管理工作和經營活動進行指導;
(五)對敬老院的管理人員進行業務培訓。第六條鄉人民政府負責敬老院的日常管理工作。其職責是:
(一)負責鄉舉辦敬老院的籌建工作,並為敬老院配備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
(二)審查村或者其他單位和個人舉辦敬老院的人員、經費條件;
(三)協助各敬老院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
(四)查處敬老院工作人員的違法、違紀行為。第七條舉辦敬老院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經費有保障;
(二)有必要的文化娛樂設施;
(三)有符合要求的衛生保健人員;
(四)有專職的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第八條舉辦敬老院由鄉人民政府審定,報縣民政部門登記備案。第九條敬老院停辦,必須有正當理由,經縣民政部門批准,並對養員作出妥善安排和善後處理。第十條對五保戶,實行入院自願、出院自由的原則,入院時必須由本人提出申請,經村民委員會同意,按敬老院的制度規定辦理手續。第十一條敬老院對符合五保戶條件的優撫對象、歸僑僑眷、村幹部和兒童,應當優先接收入院。第十二條對在敬老院的學齡孤兒,應當保證其就學,並供養至能夠獨立生活為止。第十三條鄉舉辦的敬老院在修繕房屋、購置設備等方面有特殊困難的,可以向縣民政部門申請補助。第十四條五保戶入院的供養費,由其原單位承擔。
養員的原單位或者負有供養義務的親屬,由於遭受自然災害等原因,無力交納養員當年的生活費,敬老院可以向當地鄉人民政府申請救濟。第十五條敬老院可以接收老年人自費入院養老,其生活費自理,但不得低於同院集體供養養員的生活費標准。第十六條敬老院實行院長負責制,工作人員應當建立崗位責任制。第十七條敬老院內部應當成立有養員代表參加的管理委員會,作為院長領導下的自我管理機構,負責監督敬老院的管理、服務工作。第十八條敬老院的服務人員,應當具備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熱愛敬老院工作。第十九條敬老院和管理、服務人員,應當關心、愛護和尊重養員。
對生活不能自理或者患病的養員,應當在飲食、衛生、醫療、護理等方面給予照顧,不準放棄管理和護理,嚴禁歧視、虐待。第二十條敬老院應當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定期公布收支情況。第二十一條敬老院的副業生產和經營活動的收入,可以用於改善養員生活,不得沖抵養員的供養費。第二十二條敬老院可以根據養員的身體條件,組織生產性勞動。有勞動能力的養員,應當參加勞動。第二十三條敬老院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進行的生產、經營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干涉。經稅務部門批准,可享受減免稅待遇。第二十四條鄉人民政府對支持農村敬老院建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第二十五條對歧視、虐待養員,或者對養員放棄管理和護理的敬老院的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應當根據情節輕重予以批評、教育、辭退、開除。構成犯罪的,提請司法機關依法處理。第二十六條本辦法由省民政廳負責解釋。第二十七條本辦法自批准之日起施行。
『肆』 南通有哪些敬老院
是市區嗎?公辦的還是民辦的。
『伍』 秦皇島有哪些比較好的養老院
我知道從南戴河往撫寧走的路上有一家特別好的,貌似是叫高庄,很大,地方很開闊~
『陸』 沈陽市都有哪些敬老院,提供聯系方式
沈陽幾家國辦養老院的詳細地址 單位名稱 法人代表 聯系電話 最低收費 詳細地址 沈陽市養老院 郭少玉 88020779 530 棋盤山開發區滿堂鄉下水泉村 鐵西區社會福利院 肖雲禮 89891710 450 鐵西區大青街道大青 蘇家屯區社會福利院 黃兵 89196518 500 蘇家屯區喬松路 48 號 沈陽市大東區社會福利院 李向旭 24317077 500 大東區大什字街 32 — 3 號 瀋河區老年人休養中心 鄒麗娜 24153819 540 大南街熱鬧路 130- 乙 和平區福利中心養老院 關惠琴 23305852 620 沈陽市和平區砂陽路 28 號 皇姑區社會福利院 王旭升 86226884 500 皇姑區巴山路 5-1 號 皇姑區社區服務中心敬老院 盛明選 86217296 350 皇姑區陵東街 179-9 號 於洪區養老服務中心 邱少文 89897770 300 於洪區大潘鎮馬貝村 新民市社會福利院 王海斌 87854971 500 新民市工人街 75 號 遼中縣社會福利院 喜 吉吉 87883197 183 遼中縣遼中鎮西環北街 8 號 康平縣養老院 孫利軍 87345530 300 康平縣向陽街 法庫縣養老院 李國文 87124548 50 沈陽市連霞愛心托老所
求採納
『柒』 各位誰知道咸陽的養老院,大型一點、環境好一點的
咸陽咸宋路上有一家不老幫養老中心開的時間不長,裡面環境很好
『捌』 撫寧鎮的名勝古跡
撫寧縣歷史悠久,早在60萬年以前便有人類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洋河、戴河、湯河兩岸有新石器時期人群集居的遺跡。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以來的各個歷史時期,在撫寧縣境內地上地下留下了大量的遺跡。這些,都是歷史的見證,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是進行歷史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教材。撫寧地處山海之間,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縣境內名勝古跡主要有。省級保護單位:明代萬里長城、板廠峪塔、寶峰禪寺、天馬山石刻。縣級保護單位:嶺上商周文化遺址、榮庄紅門寺商周文化遺址、山羊寨古脊椎動物化石產地。
英山河新石器時期遺址位於英山河水庫西面岸,為河邊丘陵,相對高度20米,因修建水平梯田,文化層已被破壞,分布面積也無可考。1975年修梯田時在該處挖出石磨盤1面,1985年秋考察該地,採集到陶網墜1枚。 馬庄新石器時期遺址馬庄遺址位於馬家峪鄉馬庄東南750米沙河南岸第二台地上,?相對高度5米,西面、南面緊倚嶺地,沙河水從西向東流,遺址東西長30米,南北寬11米。1985年春,農民宋桂芬種地時從這里拾到兩枚石斧,一枚完好無損,刃部鋒利,一枚殘損,有使用過的痕跡。是年10月28日,文物普查時從這里採集紅色繩紋陶片多枚、磨製石斧殘部。
趙家莊新石器時期遺址位於下庄鄉趙家莊西北400米處一塊台地上,海拔15。1米,南距洋河100米,原建有磨盤寺已毀。遺址南北寬50米,東西長100米。1975年搞農田基本建設文化層被破壞。遺址地面到處有暴露出來的夾砂紅陶片,火候較低,紋飾以細繩為主,並附加堆紋。採集磨製石斧1件,屬花崗岩石料。
海陽新石器時期遺址位於海陽北街齒輪廠處,海拔13.5米,西南是台地,向東北逐漸降低,距湯河600米,海陽至平山營公路從台地下沿通過。遺址台地南北長100米,東西寬30米,已辟為耕地,文化層已破壞.文化層深度50厘米。從這里採集到夾砂紅陶片數枚(飾繩紋),陶鬲足3個,紡輪1個,石斧1枚,磨製而成,完好無損。
嶺上商周遺址嶺上商周遺址位於盧王莊鄉嶺上村西北部,地處蒲河東第二台地,東西寬300米,南北長150米,文化層深度0。5-1米,原塔寺(已改建為敬老院)坐落於遺址西北部。遺址地表暴露大量燒土、灰燼、獸骨、陶片。採集到陶片30片,其中分夾砂紅陶、黑陶兩種。同時發現大量泥質灰陶,為晚期遺存。可見器形有陶鬲口沿、罐底、紡輪等,紋飾以繩紋為主,並有附加堆紋、方絡紋、弦紋等。 紅門寺商周遺址紅門寺遺址位於榆關鎮榮庄東北200米處,遺址上原建有紅門寺(現已毀),故名紅門寺遺址。遺址北面為4米高的土坎,西、南、東三面為緩坡,北側坎下有戴河支流通過。遺址南北長100米,東西寬70米,文化層距地表0。3-0。6米。1978年開始,先後採集鬲足4個,罐口1個,半個陶鬲,石杵1件,青石斧1件,陶網墜1個,陶紡輪1個,陶片若干。陶器以夾砂紅陶為主,灰砂陶極少。紋飾以繩紋為主,另外還有方格紋。
龍崖寺商代遺址龍崖寺商代遺址位於宋庄鄉(現屬留守營鎮)胡各庄東北200米丘陵上,為洋河第二台地,高15米。其下原為洋河故道,現已北移500米,東移300米,丘陵東西長300米,南北寬150米,胡各庄小學建於龍崖寺舊址上。古遺址分布於丘陵東部,面積14000平方米,文化層距地面0。3-1米。其淺處由於耕作暴露於地面,暴露物有灰燼、夾砂紅陶片和器物鬲足、紡輪、石球等物。因該地原有龍崖寺,因以命名。
邴各庄戰國時期遺址位於邴各庄戰國時期遺址位於田各庄鄉(現屬撫寧鎮)邴各庄,從村北海拔546米的山南坡向南伸展至村莊地下,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約100米。村西100米有洋河流過,遺址處於第二台地上。1986年3月,從山坡上發現大量泥質灰陶殘片、豆柄、豆盤等,有少量的夾砂紅陶片,上飾繩紋。在山西南腳發現窯砟。11月,於地下1至3米處挖出大量泥質灰陶器殘片和少量完整器物以及玉飾啐片,同時發現石斧、砍砸器各1件。經整理修復陶壺2件、陶豆6件、陶鼎2件、三足罐3件、陶碗1件、龍紋玉飾5片、蟾紋玉飾5件。這批出土文物為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的生活器皿和裝飾品,是研究撫寧縣戰國時期社會生產、生活、藝術諸方面的可貴資料。
西漢驪城遺址驪城遺址
位於縣城西250米處,洋河自北向南流過,河東50米屬於第二台地。從台地邊緣至城關南北中軸線,均有文化遺存埋於地下,東西寬630米,南北長1100米,面積約69.5萬平方米。從1981年開始陸續發現的麻紋磚(長31.5厘米,寬5.5厘米,厚5.5厘米)、繩紋(正面)布紋板瓦(寬37.5厘米,厚2厘米,長度無考)、卷雲紋半瓦當(直徑17.6厘米,厚2.1厘米)、泥質傑陶罐、陶豆殘體、鐵制鏵(殘片)、錛、斧、劍、銅鏃、銅錢(漢五銖,半兩,王莽新朝幣和貨泉)。發現地下陶井1眼,直徑約4米,磚拱隧道1座。南望庄磚廠推土時破壞小型磚拱墓1個,隨葬陶罐4個。此外,發現陶紡輪1個,石斧1個,馬具銅環1個,鐵劍1把,銅鏡2面,一為瑞獸鏡,一為昭明鏡,上有兩圈文字,內圈為:「見日之光長毋相忘」;外圈為:「內清質以昭明光輝象夫日月心忽口而願忠然雍塞不泄」。1986年秋發現夯土牆一段,長30米,寬高各3米,為驪城牆址。此外,峪門口村有戰國遺址,胡各董村有漢代遺址,榆關中學附近有漢代遺址,田家溝有遼金遺址,地處村落,未能全面調查,各有出土文物數件。另有馬坊店新石器時期遺址,1980年燒磚取土挖出陶鬲、石斧等物,陶鬲已破壞,存石斧3枚收歸縣文物管理所保存。
古墓葬
一、陽樂侯墓陽樂侯墓。位於撫寧城南2.5公里楊洛木村。舊志記載:「陽樂侯墓在縣南5里,墓有五六冢,東西石井八,其下莫測,相傳為隧道。侯姓氏年代無考,村以是名,經多年演化,村名已為『楊洛木』。」楊洛木村東小學校後院原有墳丘,直徑20米,高4米,旁開拱門4個交於丘中心,向下有洞。其西20米村中原有墳丘,直徑10米,高4米,村中丘頂並開4井,其一向下通隧道,隧道向東伸,有石門阻絕,70年代初兩丘被鏟平。東丘處為小學操場,西丘處建為民房。鏟平東丘曾發現陶罐,內裝骨骼、銅錢、圜錢,直徑約4公分,銅鏡1面,未見棺槨。經實地調查,只見漢磚及石料系砌墓用料,磚為一面麻紋,石料長1米,寬厚各40公分,花崗岩。
二、邴各庄漢墓群。邴各庄漢墓群在撫寧城北邴各庄村東、南、北,面積1萬平方米。1985年10月村東發現地下墓道一處,西側有耳室,均為單面繩紋磚壘砌,有拱券,其墓室未被破壞,覆以土填平。其西側10米地下也發現拱券頂部。據了解,村北曾有北坨子,村南曾有南坨子,已於60年代毀掉。
三、侯教諭家墓。侯教諭家墓坐落於撫寧縣石嶺村西南100米,公路西側。墓地北倚一座小山,南面為石河支脈,墳冢已平,僅存石碑兩通,華表一個。兩通石碑位於墓地南側,以青石為料,於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74年)十月立。(註明:上一貝下兩貝;屍下一貝)鰲底碑,碑身高332.5厘米,寬86厘米,厚20.4厘米。碑座(註明:上一貝下兩貝;屍下一貝)頭部均殘毀;碑首鐫有「奉天敕命」篆額,飾以龍紋浮雕;碑陰素麵無字。碑陽一塊記載:「授直隸河間縣教諭侯伸東之母為八品誥命夫人」一事,另一塊記載「授直隸河間縣教諭侯伸東之父職郎」一事。華表立於石碑東南側,呈正八稜柱體,高351.5厘米。
四、阮寧方墓阮寧方墓。位於黃土營鄉(現屬駐操營鎮)東部落村東南方約500米處的山谷中。墓葬坐東朝西,其東、南、北三面為群山環抱,呈椅子型,西面為開闊地,遙對印台山。墓面積為4050平方米。墓區內原建有三級台階,最上層有墓葬及供桌、石碑等遺址、遺物。因風雨沖刷冢冠已呈土丘狀,二通石碑分別立於墳冢兩旁,為「祀祖碑」、「記事碑」。其中「祀祖碑」已倒,碑高1.52米,厚0.12米,寬0.5米,碑文記載了阮寧方後代遷葬祀祖時留下的姓氏,時間為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記事碑」碑邊為龍紋浮雕,碑高1.77米,厚0.15米,寬0.71米,碑帽上飾龍紋浮雕,碑文載有阮寧方生前功德。墓區第二層,南北兩側各有一華表,中間置一旗桿座和香爐,除一華表上部殘缺外,其它各類文物均保存完好。墓區第三層(也就是墓區的最下一層)為平地,從北向南有一條道路通過,其它已辟為農田。舊《臨榆縣志》載:「阮寧方系清乾隆年間石門寨人,因其狀貌魁梧,臂力絕倫,乾隆二十六年進選為武進士,歷任四川重慶標都司,以征緬匪功升潮州鎮營參將、河南開封城守營游擊等職,因屢建奇功而親受皇帝之『誥命』。死後葬於撫寧縣義院口,清光緒五年時合其妻遷葬於此。」
五、護國真人墓。護國真人墓在猩猩峪鄉(現屬大新寨鎮)大石窟村北、背牛頂南坡山路東側。墳冢石砌露出地面,周圍建有方牆,下有洞穴,現方牆、墳冢已塌。墓前有青石碑一通,碑高73厘米,寬29厘米,厚12厘米,完好無損,碑文字跡清晰。碑文載:「大清宣統四月初一日。大清宣宗皇帝道光庚寅己卯月十八日聖誕俗家,系鑲黃旗宗室,名載任,官居鑲紅旗滿洲都統。因洋人頭次進中原,舍職假扮木匠歸入玄門。至光緒八年六月受皇恩,敕封護國長壽靈峰普濟真人姓鍾名至秀,字小峰子之仙位。潤師,賜名安理明,道號明晶子,為此感慨而志此碑。
古寺塔及遺址:
湯泉寺湯泉寺位於平山營鄉(現杜庄鄉)溫泉堡村東500米,因有湯泉而得名。坐落於山陽,前有湯河流過,隔河有山峰如屏。湯泉寺依地勢建於兩級高台上,沿25級石階而上,進山門即為第一級,中間有石砌甬道,兩旁明、清青石碑各一,均為修廟記事碑。再上石階為院落第二級,原有天王殿,殿後中有甬道,旁有兩廂,後為正殿,兩廂與正殿旁為跨院,整個廟宇圈以圍牆,總面積2275平方米。天王殿、兩廂、正殿於60年代由海軍後勤四O八醫院拆毀,改建為子弟小學校舍,格局、建築面積依如舊址。湯泉寺現存山門一座,磚木結構,上有歇山,布瓦頂,檐下有磚雕斗拱,門楣上方內外各嵌青石匾額一方,內書「泉流法海」,外書「翠映靈峰」,整個門高3.33米,寬2.1米,深2.5米。湯泉寺始建於遼天慶三年(公元1113年),為廣化寺下院,?其上院在西北5公里山中,僅存有遺址。寺東西各有溫泉一處,水溫39攝氏度,均為四O八醫院所用。背牛頂太清觀位於老嶺南,撫寧縣城東北26公里處,海拔956米,其峰如柱,兀起於群山之中,甚為險要。因其後有石如牛而得名。背牛頂頂峰分為三級,總面積0.25平方公里。背牛頂太清觀,始建於遼代天慶年間(公元1111年—1120年),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僧人佛海鑿井建廟,帶徒重修背牛頂。隆慶萬曆年間(公元1567—1619),參將谷永(字承功)修建無梁殿。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僧人慧息拓大金光洞。太清觀原為宏量寺上院,道光十年,滿洲都統鍾至秀因洋人首次進中原,棄官到此遁入玄門,改宏量寺為太清觀。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六月,鍾至秀受皇封為「護國長壽靈峰普濟真人」。太清觀現存文物:頂峰第一級,山門一座,石結構,拱門,下臨懸崖,高70米,原有木梯6截,為登頂朝拜必經這路。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海陽鎮袁國任施鑄鐵鏈兩條,附於梯兩側。無梁殿,石牆,磚拱券,硬山布瓦頂,前開一門,側壁開二孔,殿內唯正面須彌座尚存,別無它物。原有觀音三尊(「文化大革命」中失落),因此,無梁殿被稱為望海觀音殿,殿前有雲杉二株。呂祖背劍線刻神像在無梁殿東南40米石壁上。接引佛在無梁殿西北石壁上。瓮形井七眼,在無梁殿西南,山門內。蓮花池在無梁殿西南,就石鑿成長方形,水終年外溢。碑林,在山門北,十餘通,多為清代功德碑。一般高60至80厘米,寬30至40厘米,青石質。相傳為善男信女背上山的。鍾架遺跡在無梁殿東北10米。頂峰第二級:金光洞,原為南向石窟,後開拓擴大,增修抱廈,或設牆壁門窗,洞內有佛座、炕、灶,現存清宣統年(公元1908年)青石匾額一方,上書「金光洞」,周圍雕以龍紋花邊。金光洞東側有碾盤一具,系當年僧道生活用具。金光洞西側石壁有明代參將林桐所題「海闊天高」四個大字。東側石壁有明代民眾所刻求佛記事。背牛頂常為雲霧彌漫,向有「兜錦世界」之稱。又兼林木蔥郁,綠水常流,近瞰群山,遠眺大海,令人賞心悅目,開闊胸懷,為一方勝境。1985年秦皇島市政府撥款,縣政府主持修整背牛頂,鋪砌上山石階路1600米,2056個台階,架設鐵制「通天梯」70米,105磴,置木雕觀音三尊安裝於無梁殿佛座上,重修金光洞面牆和門窗,嵌青石匾額於洞門上方。
寶峰禪寺位於縣城東北17.5公里,平市庄林場山中,因背靠山峰寶石頂而得名,以因其地山石風化多砂礫嶺,俗稱沙龍殿。其寺坐北向南,院南北長25米,東西寬15米,四周曾有圍牆,現已倒塌。院內北部有正殿一座,西廂房三間,正殿面寬6.9米。進深5.6米,坐落在東西寬7.9米,南北長6.6米,高0.6米的台基上,殿以石砌牆,正面牆厚1.2米,側牆厚0.8米,高2米,正前面開石拱門,高1.9米,寬1.17米,門兩側外壁嵌有青石卧碑各一通,記錄了重修年,即「大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四月」(從重修年代看,建廟應同於清河塔寺)。牆體上部三層石板迭砌遞出,其上為歇山布瓦頂,頂高3米,殿內板石鋪地,四壁嵌鑲畫像石27塊,均為線刻著著色神像。畫像石題有捐贈下款。殿頂磚拱券,石灰罩面,塗以紅料。三間廂房為青磚瓦舍,與民房無異。1986年由省文物局撥款,縣文物管理所主持施工,翻修殿頂,裝置套獸,復其舊制。寺前300米處多石壁,上有陰刻神象,神話故事十餘幅。
清河塔寺位於寶峰禪寺東1。5公里,其格局與寶峰禪寺一致,唯外壁所鑲嵌石碑記事詳細。從記載中可知為元代至治元年所建。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重修。1986年與寶峰禪寺又同時修繕。
老來寺遺址位於龍潭東南3公里山中,原為歇山頂無梁殿建築,石牆磚拱,長7米,寬6米,拱頂已塌,尚存殘壁。唯正面牆壁完整,有拱門。院四周尚存石徹殘牆,寬10米,長30米。老來寺與寶峰禪寺、清河塔寺形制完全一致,可見建於元代,明代重修。
白塔寺位於雙嶺鄉(現屬大新寨鎮)馬家黑石村西北500米山谷中,白塔無存,寺廟依在。該寺原為兩進深院落。現存山門前21級石階,18平方米的平台,進一面三15平方米的山門,進一面五80平方米的正殿,總面積545平方米。山門和正殿均為硬山直柱單檐前廊磚式磚木結構,磚壁雕有動物花卉紋飾,檐下裝修繪有24孝彩粉畫。廟中現存青石碑一通,是(註明:上一貝下兩貝;屍下一貝)馱石碑,碑帽飾二龍戲珠圖案,碑帽高18厘米,寬98厘米,碑身長200厘米,寬84。5厘米,底座高19厘米;條石一塊,長90厘米,寬30厘米,厚25厘米。另外,現廟主人性元手中保留著傳世文物瓷缽一口,鈴兩個,鼓一面,銅香爐一尊,經卷、樂譜各一折。白塔寺建於明嘉靖年間,崇禎年間重修,條石銘文:「大明國直隸永平府撫寧神明縣宣此社黑石庄居」(正面)。慶福寺遺址位於黃土營鄉(現屬台營鎮)溫庄西北1公里白雲山上,坐北向南。原慶福寺建在三層高台上,為三進深院落。現存碑刻記載:「修建次第由後而前,其最後一層建於順治之戊子(公元1684年),其由後二層建於順治之庚(公元1650年),其大雄寶殿則建於順治之己亥(公元1659年)。每一層則為一區,居中正殿五間,有耳室輔側,配廡列其旁」。寺前50米原有塔三座,寺西側30米有玉皇大帝殿堂一座。據當地老人回憶,慶福寺於1910年前後毀於火災。「文化大革命」中炸掉三座寶塔。遺址現狀:總面積5217平方米,三層(座)廟基。第一座廟基石砌,高6米,有台階28級,上台階即山門正殿遺址,牆基尚存,其後四通大碑並列,五通小碑分二、三列於左右。四通大碑皆以青石為料,碑首雕以七孔透龍,高4.87為,寬1.12米,厚0.275米。自左而右分別是創建大雄寶殿碑記、白雲山慶福寺建造庄嚴左右碑記、庄嚴慶福寺佛像堂碑記、白雲山慶福寺修建大雄寶殿碑記,另存小碑二通。第二座廟基以磚砌牆,高6米,石階32級,兩側為青石雕花欄板望柱,左側尚完整,右側已傾倒,原殿基已夷為平地,存石碑四通。第三座石牆已毀,唯存台階31級,正殿牆基依在。殿後右側以山石象碑,名為自然碑,鐫「自然碑」三字於其上,高3米,下立小青石碑一通,題為「自然碑記」。玉皇大帝殿堂遺址15平方米,寺前存塔基遺址。
板廠峪塔位於義院口鄉板廠峪村南,東西走向的山谷中。此塔為六面七級實心磚塔,高15米,塔基為六面台基,每邊長4米,高1.5米,石砌;須彌座每邊長2.5米,高1.04米,有磚雕紋飾;塔身第一級每邊長2.32米,高4米,每面有神龕,外飾飛天;第一層檐下有磚雕斗拱每邊四攢,為一斗三升交麻葉;以上各層均為迭澀檐,布瓦頂;塔頂為鐵制寶珠、剎桿,塔身以淡橙粉飾,置於蔥綠林木之中,甚為醒目。此建築依其地命名,經鑒定,系明代建築。塔東北30米有山洞,外部有磚拱券門,上嵌明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4年)年刻青石匾額一方,上書「天然洞」三字,洞口有石門兩扇,洞身呈倒伏樹根狀,深邃莫測。據傳其間有十道石門,深10華里。、天然洞上方原有廟宇,現存青石碑二通,均為清代整修殿宇記事碑。塔西30米有古松一株,高30餘米,直徑1米,樹干挺直,樹冠齊整如蓋。舊《臨榆縣志》載,明萬曆年間道人翟尚儒在此修煉,廣為民眾醫病解難,深受愛戴,翟尚儒死後,人們為之修塔紀念。
宗峰壽塔位於下平山鄉柳觀峪村北40米,花崗岩石料砌築,分三級,塔基部為須彌座,六面台柱體,塔身為紡錘狀,面東有佛龕,佛龕上嵌青石匾額一方,上款「宗峰壽塔」,落款「康熙歲次丁卯孟秋月旦」(公元1687年),塔剎為石雕寶珠。整個塔高5米,塔身最大直徑2。5米。 文字摩崖:
天馬山文字摩崖位於縣城北10公里,海拔293.5米,其山雖不高,然形勢險峻,頂峰巨石如馬頭高昂,故取名馬頭崖,後改名天馬山。山上原有真武廟,據說戚繼光鎮守薊州期間曾在此養病。山峰巨石上現存五幅題刻,皆出自明代將領之手。其一,「天馬山」,落款「定遠戚繼光題范職張爵刻」。其二,「山河一覽」,上款「萬曆十一年十一月上浣之吉」,下款「分守副總兵睢陽黃孝感書」。其三,「天馬行空」,上款「萬曆十四年冬十月」,下款「聊城傅光宅書。」其四,「海天在目」,上款「萬曆十四年冬十月」,下款「關中張臣書,上谷解一清刻」。其五,「帶礪山河」,落款「萬曆辛卯歲游擊將軍雲中孫仁提兵入關共副總兵官山西林桐口口暇興登臨天馬山眺覽勝景慢(漫)評古今題此」。
「香山紀壽」文字摩崖位於雙嶺鄉(現屬大新寨鎮)梁家灣村東北2公里山谷中一巨石上,石長7.1米,寬3.2米,高2米,北依香山南臨河水,卧於沙灘上,其西南平整垂直,上鐫「香山紀壽」四字,每字長寬30至40厘米。其左有各20厘米見方字11行,刻「台頭守張爵鐫,萬曆庚辰十月朔日,少保戚公初度之辰。為東征至台頭,閩中郭造卿稱觴,因游擊李逢時當此而品。山川可與少保爭奇,少保當與山川敵壽也」。巨石東側有兩字已難辨清,《撫寧縣志》記載有「隱幾」二字,疑為此。「香山紀壽」明確記載了戚繼光的生辰在十朔日,即陰歷十月初一。萬曆庚辰為公元1580年,戚繼光生於1528年,紀壽時年52歲。孤石城,實為堡壘,在馬家峪西4公里的一座低矮山頭上,山頭上巨石矗立,南北長18米,東西寬12米,高15米。巨石平面呈馬蹄形,蹄口面南,經石砌,已封為平面一壁。巨石緣東側石坎可攀登至半腰,幾經彎轉過馬口可攀上石頂。石頂上兩石東西對峙,西面石壁上有題字:「天台天西馬家峪庄首宋天成、李仲賢、宋德隆、庠生張風登等,石匠劉應春、劉應惕。——天啟元年建修」。兩石之間有深洞,上蓋板石。第八節山羊寨化石洞山羊寨化石洞位於撫寧縣城東北偏南34公里處,坐落在下平山公社山羊寨村南小南山(海拔173.6米)以上。該洞屬石灰岩溶洞,洞深5米有餘。1981年6月,北京有關部門在本地進行野外考察時,首次發現洞內有種不完整的動物骨骼化石,與黃土及石華摻雜在一起。1982年5月,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系教師協同中國社會科學院古脊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聯合進行挖掘工作,共挖掘52箱化石,重量達兩千公斤,其中一塊化石有五個緊密相聯的古犀頭骨。經修整分析鑒定,這些化石有雙角犀、牛、鹿、熊、桑氏鬣狗、馬蹄蛹、羅氏高山鼠、家鼠等哺乳動物29種和鳥類一種,其中雙角犀、桑氏鬣狗等9種動物已絕滅。據分析考證,這些動物生活時代恪地新生代第四紀中更新世時期。根據這些化石多位混雜交錯堆積,很可能是古人類的活動造成的。山羊寨化石洞大型動物化石的發現,對本地區,對整個華北、東北的第四紀哺乳動物分布與遷移和第四紀自然環境的演變特徵、古人類的活動等科研課題的探索,提供了實物依據。該化石洞因地處山羊寨村,故取名山羊寨化石洞。此化石洞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第九節館藏文物縣文物保管所所藏文物有:石器:出土19件,其中有石磨盤1件,石斧13件,石鐮4件,石球1件,均為新石器時期至漢代工具。陶器:出土商代陶缽2件,戰國時陶壺3件,灰陶鼎2件,豆6件,三足罐3件,缽1件,漢代陶罐4個,大型陶釜一件,明代陶硯1件,另外有新石器時期至漢代陶片、陶網墜、紡輪、鬲足等物。銅器:出土漢、宋、明銅鏡各一面,戰銅奩1件,銅鼎1件,遼金銅釜1口,金代「提控所彈壓印」一方,清代銅火盆1個。此外有戰國至清代部分銅幣。火銃,明代中後期長城兵器,嘉靖二十四年造,銅制,隆慶四年京運,發現於城子峪長城庫廢墟共3枝另有子銃26枚,在城子峪、九門口發現火銃彈丸3枚。火銃在我國以往只見於記載,未見實物。1985年1月,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征調1枝填補其空白。鐵器:出土遼代鐵鍋2口,鏵2個,鐵炮1門,戰國鐵斧1件,鐮1把,漢代錛1把,漢代鐵鏵殘片2件,斧殘片1件。另有原縣委組織部長萬順同志在抗日戰爭中使用的1把鋼刀。明代鐵制竹節炮,發現於撫寧城內,長56厘米,直徑12厘米。玉飾:漢代龍紡玉飾5件,蟾紋玉飾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