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義成鎮的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義成鎮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2005年,全鎮工農總產值達2.08億元,人平純收入達3633元,財政收入379.4萬元。
著力抓好了科技農業、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和訂單農業,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調節第一、二、三產業結構的比例。充分依託山林、水面資源,找准路子向山上要效益,向水中求發展;形成了以羅港山養殖、鎮林場葯材種植為龍頭,以蒙河、蘇山、更生水庫為示範的水產品養殖基地的規模型、集約型的發展模式,促進了農、林、牧、漁多方面齊頭並進的格局。2005年,全鎮立體綜合養殖戶達320餘戶,生豬出欄達25000頭;家禽產量達26萬羽;水產品產量達1500噸;葯材種植面積達4000餘畝。
民營企業和個私經濟得到迅速發展。招商引資環境不斷優化,鎮政府廣辟招商渠道,通過招商小分隊或中介組織,採取以誠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網上招商等多種招商形式。引進項目46個。落戶市工業園的千萬元以上的企業有成鑫實業、現代印刷、創欣動物葯業、美科電池、仁濟葯業、德泰實業等6家。
有龍頭山、雙橋、園嶺寨等處古文化遺址,開發旅遊資源。2006年全鎮糧食種植面積達6萬余畝,糧食總產達2.01億噸,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速度。二是畜禽和水產品養殖數量和規模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鎮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農戶搞養殖,形成了山上一片果(一舍雞)、岸邊一欄豬、水上一群鴨、水中一塘魚的立體綜合養殖模式。2006年全鎮共有規模養殖戶92戶;其中年出欄生豬100頭以上的62戶,年出籠家禽千羽以上的18戶,年出售水產品1萬公斤以上的12戶;全鎮出欄生豬26000頭,出籠家禽28萬羽,出籠肉兔12000隻,水產品產量達1600噸。三是葯材等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不斷擴大。2006年全鎮葯材種植面積達4000餘畝。四是積極動員群眾進行退耕還林。全鎮退耕還林面積達9800餘畝,既改善了生態環境,又使群眾增加了收入。現每年可爭取上級補助資金100餘萬元,人平可增收40餘元。五是引導農產品向精深加工轉變,延長農業產業鏈。全鎮花生、大米剝殼加工企業達30餘戶,形成了輻射省內外的加工、販運集散地。六是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得到廣泛推廣使用。全鎮糧食優質率達95%以上,早稻拋秧、地膜覆蓋、大棚種植、配合施肥等新技術得到大面積推廣和應用。七是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防預體系得到完善。組建了前坑、劉家村委林業「三防體系」,淖港李家、清泉塔塘水庫「用水協會」,全面落實了防汛、防火、防疫責任、制度、隊伍,確保了全鎮無大的災情、險情、疫情。
2、經濟建設取得新突破。一是2006年全鎮工農總產值達2.38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達12680萬元比2001年增長219.4%;農業總產值達11120萬元,比2001年增長168.9%。二是財政收入穩步增長,2006年實現財政收入456.4萬元,比2001年增加263萬元,增長136.3%。三是招商引資碩果累累。引進農業項目36個,引資額達1.4億元,其中投資1300萬元的羅港山綜合養殖基地和投資1800萬元的義成枳殼基地,對全鎮的生豬養殖和葯材種植起到了良好的帶動示範作用。引進工業項目13個,引進資金1.5億元,落戶市工業園的千萬元以上的企業有成鑫實業、現代印刷、創欣動物葯業、美科電池、德泰實業等5家,落戶市城區的企業有仁濟葯業、華強液化運輸、宇盛物資、騰達中葯材有限公司等4 家;其中成鑫實業公司是我市第一批入園、第一個正式投產的企業;創欣動物葯業公司填補了我市獸葯生產項目空白,美科電池實業公司是我市為數不多的出口創匯企業;四是個私經濟數量和貢獻率得到提高。其中仁濟醫葯公司06年納稅78萬余元,並榮獲市納稅貢獻獎;華強液化運輸有限公司06年3月份簽約,全年共完成稅收39萬余元;此外,06年鎮區新增個體工商戶60餘戶,上交稅金增長10%。
3、新農村建設掀起新高潮。通過大力宣傳,積極融資,合理規劃,精心施工,堅持政府引導,群眾主體,規劃先行,05年啟動了廣德雙橋小康示範村建設,06年進行了義成敏港劉家、羅家、羅港吳家三個新農村試點村建設。我們堅持充分發揮新農村建設理事會作用的原則,做到群眾自己能做的事決不請施工隊伍做,自己出工出勞,把節省的資金盡可能多辦點事, 「三清、三改」已取得明顯成效村莊有了明顯的變化,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積極性空前高漲。06年底,我鎮三個試點村鎮政府已投入資金10餘萬元,部門扶持資金2.6萬元,企業扶助資金1.5萬元,群眾籌集資金16.6萬元;拆除舊房36幢,面積3254平方米;村主道及巷道硬化2044米,修公廁3所,接通自來水31戶,分戶供水43戶,挖蓄水塘兩口,安裝電話23戶,裝閉路電視17戶,建沼氣池24隻,修排水溝680米;同時,美化、綠化、亮化工程正穩步推進。
4、社會穩定得到新鞏固。一是積極開展「邊際聯誼聯防和村際睦鄰友好活動」創建工作,創建了安全邊際走廊,該活動受到宜春市充分肯定,並在全市推廣。二是加大了法律法規宣傳。開展「告別宗族觀念,樹立文明新風」活動,使群眾宗族意識逐漸淡化,法制觀念得到增強。三是建立健全信訪接待制,增加綜治資金投入,配齊配強維穩人員。四是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建立隱患排查、糾紛調處長效機制,嚴格執行周排查和零報告制度,及時發現、化解、調處矛盾糾紛。自2002年以來,特別是2006年,群體性事件和惡性事件得到遏制,群眾上訪勢頭得到了控制,上訪率明顯下降。
5、基礎設施獲得新改善。一是加大了公路改造力度,投資800萬元黃義公路改造國債項目工程,05年10月底全面竣工通車,結束了樟樹鄉鎮不通油(水泥)路的歷史。硬化了義湛線、清泉、義前、鄧家、吳家、寨里五條村級公路,使村水泥路通車里程達22公里;並對義蘇、義烏、太和、泉港、那港村級公路沙石路面的整修。二是加強了集鎮建設,投資40餘萬元,分別對義成和黎圩兩個集貿市場進行了美化、硬化;並拉通了義成街道衛生院至加油站路段的路燈,進行了義成街道管網及其他配套設施改造。三是改善了飲水條件,投資25萬元,完成了第一、第二期人飲工程,改善了部分自然村飲水衛生條件差或缺水的情況,解決了4000餘名困難群眾的飲水問題。投資20餘萬元新建100噸自來水塔一座,增加了312餘戶居民用水戶,緩解了居民用水緊張狀況。四是加強了教育設施的改造,投資140餘萬元對義成中學校門、食堂、教學樓、住宿樓進行了改建;投資80餘萬元對清泉、黎圩、淖港小學進行危房改造,並對各中小學校進行美化、亮化;投資15萬元更換了全鎮各中小學課桌凳。五是改善水利灌溉條件, 2002年以來,投資110餘萬元對境內的所有山塘水庫和主、支乾渠進行了整險加固、清於;並興修山塘水庫8座,整修提灌排澇站6座。六是加強了公共事業設施建設,投資100餘萬元興建了義成衛生院門診大樓和郵政大樓,投資60餘萬元新建義成敬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