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范仲淹》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范仲淹》人物故事小傳
《范仲淹》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范仲淹》人物故事小傳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祖先為邠州人,後徙居蘇州吳縣(治今江蘇蘇州)。幼年喪父,母改嫁朱氏,從朱姓,名說。少年立志,刻苦為學,舉進士,為廣德軍司理參軍,改任集慶軍節度推官,復姓范,更名,迎養老母。母喪去官,晏殊召置應天府學,後薦為秘閣校理。天聖七年(公元1029年),上疏請劉太後還政,出判河中府,移任陳州。仁宗親政,擢為右司諫。江淮蝗災,奉命安撫,所至開倉賑災,禁民淫祀。又條陳救弊十事。因諫仁宗勿廢郭皇後,出知睦州,徙蘇州。疏浚太湖入海水道,解除江南洪澇。呂夷簡執政,仕進多出其門,仲淹上《百官圖》多所指謫,被誣為朋黨,貶出知州。宋夏戰起,召知永興軍,改陝西都轉運使。不久,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范仲淹領軍號令彰明,愛撫士卒,誠待外族,因此敵寇不敢輕犯。與韓琦並有賢名,時稱「韓范」。慶歷三年(公元1043年),入朝為參知政事,與富弼、歐陽修等推行新政,後被政敵誣為朋黨,罷政,出知邠、鄧、杭、青等州,卒年64。死時「四方聞者、皆為嘆息」,「羌酉數百人,哭之如父。」
〔正史〕
范仲淹字希文,其先邠州人也,後徙家江南,遂為蘇州吳縣人。仲淹二歲而孤,母更適長山朱氏,從其姓,名說。既長,知其世家,乃感泣,辭母去,之①應天府,依戚同文學。晝夜不息,冬月憊甚,以水沃面。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舉進士第,為廣德軍司理參軍,迎其母歸養。改集慶軍節度推李賀官,始還姓,更其名。
監泰州西溪鹽稅,遷大理寺丞,徙監楚州糧料院,母喪去官,晏殊知應天府,聞仲淹名,召置府學。上書請擇郡守,舉縣令,斥游惰,去冗僭②,慎選舉,撫將帥,凡萬余言。服除③,以殊薦,為秘閣校理。仲淹泛通六經,長於《易》,學者多從質族扮問,為執經講解,無所倦。嘗推其奉④以食四方游士,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一時士大夫矯厲⑤尚風節,自仲淹倡之。
天聖七年,章獻太後將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壽。仲淹極言之,且曰:「奉親於內,自有家人禮,顧與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為後世法。」且上疏請太後還政,不報。尋通判河中府,徙陳州。太後崩,召為右司諫。
歲大蝗旱,江、淮、京東滋甚。仲淹請遣使循行,未報。乃請間曰:「宮掖中半日不食,當何如?」帝惻然,乃命仲淹安撫江、淮,所至開倉振之,且禁民淫祀,條上救敝十事。會郭皇後廢,率諫官、御史伏閤爭之,不能得。明日,將留百官揖宰相廷爭,方至待漏院⑥,有詔出知睦州。歲余,徙蘇州。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導太湖注之海,募人興作,未就,尋徙明州,轉運使奏留仲淹以畢其役,許之。拜尚書禮部員外郎、天章閣待制,召哪穗派還,判國子監,遷吏部員外郎,權知開封府。
時呂夷簡執政,進用者多出其門。仲淹上《百官圖》,指其次第曰:「如此為序遷,如此為不次,如此則公,如此則私。況進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簡不悅。他日,論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陽險固,而汴為四戰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陽。當漸廣儲蓄,繕宮室。」帝問夷簡,夷簡曰:「此仲淹迂闊⑦之論也。」仲淹乃為四論以獻,大抵譏切時政。夷簡怒訴曰:「仲淹離間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黨也。」仲淹對益切,由是罷知饒州。殿中侍御史韓瀆希宰相旨,請書仲淹朋黨,揭之朝堂。
仲淹既去,士大夫為論薦者不已。仁宗謂宰相張士遜曰:「向貶仲淹,為其密請建立皇太弟故也。今朋黨稱薦如此,奈何?」再下詔戒敕。
仲淹在饒州歲余,徙潤州,又徙越州。元昊反,召為天章閣待制,知永興軍,改陝西都轉運使。會夏竦為陝西經略安撫、招討使、進仲淹龍圖閣直學士以副之。夷簡再入相,帝諭仲淹使釋前憾。仲淹頓首謝曰:「臣向論蓋國家事,於夷簡無憾也。」
延州諸砦多失守,仲淹自請行,遷戶部郎中兼知延州。先是,詔分邊兵:總管領萬人,鈐轄領五千人,都監領三千人。寇至御之,則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將不擇人,以官為先後,取敗之道也。」於是大閱州兵,得萬八千人,分為六,各將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賊眾寡,使更出御賊。明年正月,詔諸路人討,仲淹曰:「正月塞外大寒,我師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賊馬瘦人飢,勢易制也。況邊備漸修,師出有紀,賊雖猖獗,固已懾其氣矣。鄜、延密邇靈、夏,西羌必由之地也。第按兵不動,以觀其釁,許臣稍以恩信招來之。不然,情意阻絕,臣恐偃兵無期矣。若臣策不效,當舉兵先取綏,宥,據要害,屯兵營田,為持久計,則茶山、橫山之民必挈族來歸矣。拓疆禦寇、策之上也。」帝皆用其議。仲淹又請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還流亡,定堡障,通斥候,城十二砦,於是羌漢之民,相踵歸業⑧。
久之,元昊歸陷將高延德,因與仲淹約和,仲淹為書戒諭之。會任福敗於好水川,元昊答書語不遜,仲淹對來使焚之。大臣以為不當輒通書,又不當輒焚之,宋庠請斬仲淹,帝不聽。降本曹員外郎、知耀州,徙慶州,遷左司郎中,為環慶路經略安撫、緣邊招討使。
改邠州觀察使,仲淹表言:「觀察使班待制下,臣守邊數年,羌人頗親愛臣,呼臣為『龍圖老子』,今退而與王興,朱觀為伍,第恐為賊輕矣。」辭不拜。慶之西北馬鋪砦,當後橋川口在賊腹中。仲淹欲城之,度賊必爭,密遣子純祐與蕃將趙明先據其地,引兵隨之。諸將不知所向,行至柔遠,始號令之,版築⑨皆具,旬日而城成,即大順城是也。賊覺,以騎三萬來戰,佯北,仲淹戒勿追,已而果有伏。大順既城,而白豹、金湯皆不敢犯,環慶自此寇益少。進樞密直學士、右諫議大夫。
時已命文彥博經略涇原,帝以涇原傷夷,欲對徙仲淹,遣王懷德喻之。仲淹謝曰:「澤原地重,第恐臣不足當此路。與韓琦同經略涇原,並駐涇州,琦兼秦鳳,臣兼環慶。涇原有警,臣與韓琦合秦鳳,環慶之兵,掎角而進;若秦鳳、環慶有警,亦可率涇原之師為援。臣當與琦練兵選將,漸復橫山,以斷賊臂,不數年間,可期平定矣。願詔龐籍兼領環慶,以成首尾之勢。秦州委文彥博,慶州用滕宗諒總之。孫沔亦可辦集。渭州,一武臣足矣。」帝採用其言,復置陝西路安撫、經略、招討使,以仲淹,韓琦、龐籍分領之。仲淹與琦與府涇州,而徙彥博帥秦,宗諒帥慶,張亢帥渭。
仲淹為將,號令明白,愛撫士卒。諸羌來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賊亦不敢輒犯其境。元昊請和,召拜樞密副使。王舉正懦默不任事,諫官歐陽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請罷舉正用仲淹,遂改參知政事。仲淹曰:「執政可由諫官而得乎?」固辭不拜,願與韓琦出行邊。命為陝西宣撫使,未行,復除參知政事,會王倫寇淮南,州縣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誅之。仲淹曰:「平時諱言武備,寇至而專責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誅。
帝方銳意⑩太平,數問當世事,仲淹語人曰:「上用我至矣,事有先後,久安之弊,非朝夕可革也。」帝再賜手詔,又為之開天章閣,召二府條對,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一曰明黜陟,二曰抑僥幸,三曰精貢舉,四曰擇長官,五曰均公田,六曰厚農桑,七曰修武備,八曰推恩信,九曰重命令,十曰減徭役。天子方信向仲淹,悉採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詔書畫一頒下;獨府兵法,眾以為不可而止。
初,仲淹以忤呂夷簡,放逐者數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為朋黨。及陝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屬,拔用之。乃夷簡罷,召還,倚以為治,中外想望其功業。而仲淹以天下為己任,裁削幸濫,考核官吏,日夜謀慮興致太平。然更張無漸,規模闊大,論者以為不可行,及按察使出,多所舉劾,人心不悅。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僥幸者不便。於是謗毀稍行,而朋黨之論浸聞上矣(11)。
會邊陲有警,因與樞密副使富弼請行邊,於是以仲淹為河東,陝西宣撫使、賜黃金百兩,悉分遺邊將。比去,攻者益急。仲淹亦自請罷政事。乃以為資政殿學士、陝西四路安撫使、知邠州。其在中書所施為,亦稍稍沮罷。
以疾請鄧州,進給事中。徙荊南,鄧人遮使者請留,仲淹亦願留鄧,許之。尋徙杭州,再遷戶部侍郎,徙青州。會病甚,請潁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贈兵部尚書。
仲淹內剛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時方貧,其後雖貴,非賓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義莊裡中,以贍族人。泛愛樂善,士多出其門,雖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為嘆息。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慶二州之民與屬羌,皆畫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數百人,哭之如父,齋三日而去。
《宋史》卷三一四
《龔氏紀聞》
《涑水紀聞》
《涑水紀聞》
《湘山續錄》
《西溪叢語》
《涑水紀聞》
《龍川別志》
《澠水燕談錄》
《江鄰幾雜志》
《東軒筆錄》
《鶴林玉露》
《清夜錄》
《昨非庵日纂》
《冷齋夜話》
《老學庵筆記》
《鶴林玉露》
(以上均錄自丁傳靖輯《宋人軼事匯編》卷八)
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卷二二
清·畢沅《續資治通鑒》卷三九
清·畢沅《續資治通鑒》卷四六
清·畢沅《續資治通鑒》卷五二
Ⅱ 銅川市耀州區養老保險網址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向銅川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申請鑒定。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二十三條、人社部、衛計委《工傷職工勞動能力鑒定管理辦法》第五條、第十一條規定,工傷職工勞動能力初次鑒定由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負責,再次鑒定由省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負責。耀州區是銅川市下的一個區,沒有工傷鑒定機構,工傷勞動能力鑒定由銅川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負責。
銅川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辦公室設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傷保險科,地址陝西省銅川市新區齊慶路便民服務中心9樓,電話(0919)12333。
《工傷保險條例》
第二十三條勞動能力鑒定由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向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申請,並提供工傷認定決定和職工工傷醫療的有關資料。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工傷職工勞動能力鑒定管理辦法》
第五條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負責本轄區內的勞動能力初次鑒定、復查鑒定。
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負責對初次鑒定或者復查鑒定結論不服提出的再次鑒定。
第十一條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應當提前通知工傷職工進行鑒定的時間、地點以及應當攜帶的材料。工傷職工應當按照通知的時間、地點參加現場鑒定。對行動不便的工傷職工,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可以組織專家上門進行勞動能力鑒定。組織勞動能力鑒定的工作人員應當對工傷職工的身份進行核實。
工傷職工因故不能按時參加鑒定的,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同意,可以調整現場鑒定的時間,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的期限相應順延。
Ⅲ 醫德醫術皆一流懷揣愛心治頑疾
2020年11月13日下午,中國好人、銅川市耀州區尚善養老院董事長魏曉芳和陝西好人王歲絕孫衛民院長,來到銅川市印台區壓瘡燒傷醫院接重度殘疾人黃衛虎出院,並親自將一面「醫德醫術皆顯一流,懷揣愛心治療頑疾」的錦旗送到印台區壓瘡燒傷醫院冉好強院長手中,再三感謝壓瘡燒傷醫院全體醫護人員對黃衛虎的精心治療與耐心服務。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黃衛虎是銅川市耀州區尚善養老院托養的肢體、智力等多重重度殘疾人。因其雙下肢腘窩處瘢痕潰爛2年反復感染,曾在華原醫院、小丘衛生院等多家醫院住院治療未愈,正當患者一籌莫展之時,尚善養老院經多方打聽,聯繫到獲得國家級發明專利、有治療壓瘡燒傷一技之長的印台區壓瘡燒傷醫院冉好強院長,遂委託冉好強院長對黃衛虎在該醫院接受治療。
2020年7月11日,印台區壓瘡燒傷醫院對黃衛虎接診治療時,患者創面感染加重,不能直立行走,神志不清。入院診斷為雙下肢腘窩處瘢痕組織潰爛合並感染。患者雙臀部及骶尾部有大面積燒傷瘢痕,雙大腿下2/3至雙小腿上2/3處大面積燒傷瘢痕。下肢瘢痕、肌腱攣縮嚴重,大小腿之間夾角成60度。左腘窩處可見15cm*20cm潰爛創面,深達肌層,腘窩肌腱外露。膝關節下方見7cm*6cm潰爛創面,有黃白色膿性分泌物附著。右下肢腘窩處可見20cm*20cm潰爛創面,深達肌層,腘窩肌腱外露。雙側腘窩處軟組織腐爛,有腥臭味,創面彌漫性滲血。治療難度大。
由於患者系多重殘疾人員,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和其溝通有言語障礙,給治療造成了極大困擾。 冉好乎鏈強院長和醫護人員克服困難,不離不棄,像親人一樣對待患者,在治療中盡心盡力關懷,在護理上無微不至照顧。4個月來,經冉好強院長的冉氏偎膿生機中醫療法,加之醫護人員的精心呵護與關心,黃衛虎瘡面瘢痕組織生長良好,瘡面瘢痕組織完全覆蓋,現患者瘡面已痊癒。
在尚善養老院領導接黃衛虎出院時,冉院長叮囑患者:「回去後繼續每兩天一次瘡面外塗葯膏,滋潤皮膚,給患處包紮,保護創宏磨面,持續兩月後患處的皮膚恢復有韌勁,就能承受住外界的摩擦。這樣就不會復發感染。」
看到瘡面痊癒的黃衛虎,尚善養老院魏曉芳董事長動情的說:「感謝冉院長,感謝壓瘡燒傷醫院的全體醫護人員,你們用精湛的醫術全心全意為患者治療,這種把患者當親人的高尚品德值得我們學習。」
Ⅳ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包括哪些人
人社政策解讀Ⅳ 銅川市煙花爆竹燃放管理條例
第一條為了加強煙花爆竹燃放管理,減少環境污染,保障公共安全和人身、財產安全,根據國務院《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煙花爆竹燃放及其管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由市、區(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埋鄭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將煙花爆竹燃放管理納入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加強組織協調和指導監督。第四條公安部門負責煙花爆竹的公共安全管理。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環境保護、交通運輸、市場監管、住房和城鄉建設、民政、教育、城市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做好煙花爆竹燃放的相關管理工作。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採取多種形式,組織開展依法、安全燃放煙花爆竹的宣傳、教育工作。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做好本單位依法、安全燃放煙花爆竹的宣傳、教育工作。
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應當加強對依法、安全燃放煙花爆竹的公益宣傳和輿論監督。
學校和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煙花爆竹安全知識教育。第六條下列區域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一)印台區和王益區:北至柳灣水廠、南至川口配水廠及川道兩側直觀山坡,川口至王家河小區搏態及川道兩側直觀山坡(附件1)。
(二)耀州區(含新區):北至新區北環路、南至新區南環路、東至葯王山、西至新區西環路(附件2)。
前款規定區域外,市、區(縣)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城市發展實際適時確定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區域,並向社會公布。第七條禁放區域外的下列地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一)國家機關;
(二)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築保護范圍;
(三)易燃易爆物品生產、儲存單位;
(四)山林、朱䴉保護區等重點防火區;
(五)醫療彎銀頌機構、幼兒園、學校、療養院、養老機構;
(六)車站、碼頭等交通樞紐以及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內;
(七)輸變電設施、輸油輸氣管道安全保護區內;
(八)市、區(縣)人民政府規定的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其他地點。
前款禁放地點,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設置禁放警示標志。第八條重污染天氣黃色以上預警期間,本市行政區域內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市人民政府應當及時發布重污染天氣預報信息,並提示在此期間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第九條燃放煙花爆竹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並不得以下列方式燃放:
(一)向人群、車輛、建築物拋擲點燃的煙花爆竹;
(二)在建築物內、屋頂、陽台燃放或者向外拋擲煙花爆竹;
(三)妨礙行人、車輛安全通行;
(四)其他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財產安全的方式燃放煙花爆竹。第十條申請舉辦焰火晚會以及其他大型焰火燃放活動,主辦單位應當按照分級管理的規定,向公安部門提出申請,依法取得《焰火燃放許可證》後,按照焰火燃放安全規程和經許可的燃放作業方案進行燃放作業。
因重大活動確需在本條例第六條規定的禁放區域舉辦焰火晚會以及其他大型焰火燃放活動的,公安部門應當在作出行政許可前報請市人民政府同意。第十一條禁止在禁放區域和禁放地點銷售煙花爆竹。第十二條在禁放區域提供慶典、婚慶、殯儀、物業等服務的經營者和機動車銷售企業,應當提前告知服務對象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規定;對違法燃放煙花爆竹的行為,應當予以勸阻;勸阻無效的,及時向公安部門報告。第十三條鼓勵單位和個人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進行勸阻和舉報。
公安、安全生產監督等行政管理部門接到舉報後,應當及時核查、處理和反饋。對查證屬實的,應對舉報人予以獎勵。獎勵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第十四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部門責令停止燃放,並按以下規定處罰;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財產損失或人身傷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一)違反本條例第六條、第七條規定,在禁放區域、地點燃放煙花爆竹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二)違反本條例第八條規定,在重污染天氣黃色以上預警期間燃放煙花爆竹的,處五百元罰款。
(三)違反本條例第九條規定,以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財產安全的方式燃放煙花爆竹的,處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Ⅵ 銅川市耀州區老人的高齡補貼是在信合卡上嗎
在你領取高齡補貼的銀行卡或存摺上。
根據查詢銅川市相關新聞信息顯示,銅川市耀州區老人的高齡補貼是在領取高齡補貼的銀行卡或存摺上,如果辦理時填寫的是信合通銀聯卡,那就在信合卡上。
耀州區,隸屬於陝西省銅川市,地處陝西中部渭北高原衫拆南緣,素段塌嘩有握行北山鎖鑰、關輔襟喉之美譽。
Ⅶ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繳了,什麼時候能到賬
2022年度全省居民養老保險費集中征繳期為2022年4月10日到2022年6月30日。您在繳費的過程中是否也遇到下面這些問題,一起來看!Ⅷ 汝人說瓷(三)
1、汝瓷的美
在中國文化裡面,每一件器物,都不是簡單的物品。首先是道,然後是器,最後才是用。
瓷,是金、木、水、土、火的奇妙交會,所有這些因素,唯有在心靈上,才能得到升華,達到入微入神的唯美意境。
不同的瓷器,有不同的精神內涵。
同樣是青花瓷。元青花的圖案以卷草紋、纏枝花卉紋為主,因為元人是游牧民族,水草是他們的生命的來源。他們的眼中,是遼闊的大地、無際的蒼穹,其器型飽滿,磅礴,渾圓。明青花的圖案則是文人的情調,梅、蘭、竹、菊,漁、樵、耕、讀,山中宰相,林下高士,等等。
汝瓷既不以炫色取勝,也不藉助圖案說話。
汝瓷就是瓷自已。
它一動不動,與你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它一默如雷,令你的心情不自禁開始顫抖,震盪不已。
汝瓷的哲學意蘊更為深邃、本真,是禪、儒、道的合一。
2、為什麼是在汝州
汝州的位置很獨特。地處中原西南一隅,伏牛山、嵩箕山,兩條山脈南北相抱;西北天門有闕,與西安、洛陽兩大帝都相交通;東南地戶敞開,與江淮、江漢兩大平原相連接。
汝州既居改灶於文明的中心,又非四戰之地;既是世外桃源,又與外交通無阻;既適核梁扮合高士隱修,又能不失時機,把所體悟的之「道」奉獻出來。
在遠古,汝州有兩位隱士,一位是黃帝的老師廣成子,一位是堯、舜的老師許由,對華夏文明的誕生和成熟有著偉大的貢獻。
東漢、西晉、北魏、唐,洛陽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汝州則是朝廷的後花園。
東漢,佛教還沒有流行,就有僧人在汝州風穴寺弘法。
北魏時期,南朝梁武帝的國師寶志和尚,從建康經安徽天柱山,一路到洛陽行化。在汝州停留,講《法華經》。今法行寺,原名「法華寺」,即是為紀念寶志和尚而建。寺內有寶志和尚的衣冠冢,唐代建法行寺塔。
唐開元年間,天台宗的貞禪師在洛陽弘法,因都市喧囂,來到汝州風穴寺靜坐參禪。圓寂後,被唐玄宗封為「天台七祖」。
五代十國,天下大亂,汝州安定。臨濟宗第三代的兩位高僧同時來到汝州,一位是南院(南禪寺)慧顒禪師,一位是西院(西禪寺)思明禪師。南院慧顒的弟子延沼開悟後,在風穴寺弘法,將命懸一線的禪法發揚光大。一時,汝州成為天下僧人心目中的聖地。《風穴志略》雲:「至南院以下,皆佛祖正傳,燈燈相續。彪炳史錄者,雖曰不盡出於風穴,然源流相承,肩比踵接,汝海宗風,一時獨盛。固亦法運中雲龍風虎之會也渣行歟!」
3、北宋的汝州與宮廷
到了北宋,中國的政治中心在汴京與洛陽之間。汝州為直隸州,與東、西兩京成鼎足之勢。政治斗爭中失意的元老如文彥博、司馬光、富弼等人多居住洛陽養老。汝州則是朝中大臣的貶謫之地,即將起用的大臣臨時落腳之地,也是政壇新秀的培養之地。名臣碩儒、才子文豪,如呂端、楊億、富弼、王素、王隨、歐陽修、程顥、程頤、范純仁、章惇、張商英、蘇軾、蘇轍、黃庭堅、張耒、蔣之奇等等,都在汝州任職、訪友。
這些文化精英,來到汝州,無論是貶謫還是升遷,是投親還是遊玩,都有一個相同的愛好,就是尋訪高僧,參禪問道。
宰相王隨(約975—1033),拜謁風穴延昭的弟子首山省念禪師,得言外之旨。臨終前手書一偈曰:「畫堂燈已滅,彈指向誰說。去住本尋常,春風掃殘雲。」
翰林楊億,真宗年間任汝州知州,拜訪延沼的法孫廣慧元璉禪師。楊億自負才高,見面就說:「布鼓當軒擊,誰是知音者?」三言兩語,楊億不知如何回答了,唯唯諾諾。元璉一笑:「草賊大敗。」
兩人談到深夜,楊億說:「我曾問雲岩寺的諒禪師:『兩個大蟲相咬時如何?』諒禪師說:『一合相。』我覺得不恰切,不知如何回答。」元璉做了個拽鼻子的手勢,說:「這畜生,還要繼續蹦跳!」
楊億一下子恍然大悟,作偈子雲:
八角磨盤空里走,金毛獅子變作狗。
擬欲將身北斗藏,應須合掌南辰後。
楊億常游風穴寺,有《聽珍珠泉》詩一首:
何須十斛買明珠,滴瀝泉聲迥不殊。
蠙腹從來歸大壑,驪龍頜下發清癯。
瀟疎滴滴侵詩思,歷落聲聲空古寺。
夜夢不成驚雪噴,起喚蒼頭風掃字。
君不見,胸中泄出銀河萬丈高,收拾明珠獻聖朝。
理學家程顥、程頤兄弟都在汝州游學、講學。史料中說:「程正叔晚閱內典,遇元璉而始明此學。」就是說,程頤拜見汝州高僧廣慧元璉後,學問大進。
范仲淹之子范純仁,賦詩贊頌汝州的溫泉,禪意盎然:
山前陰火煮靈源,昔日曾臨萬乘尊。
歷盡興亡皆如此,不隨世俗變寒溫。
風穴寺子孫遍布大江南北,對文人士大夫的影響非常巨大。范仲淹、歐陽修、周敦頤、駙馬李遵勖、王安石、蘇軾、蘇轍、程顥、程頤、張商英、王韶、黃庭堅等都是開悟的居士、風穴寺一脈的俗家弟子。
有兩位汝州高僧被迎請到了皇宮,尊為國師。
真禪師是最早追隨延沼的弟子之一,在風穴寺管理菜園,得道後住汝州城區的廣慧寺。仁宗皇帝將他請到皇宮閱藏,賜紫「廣慧真」。
一天夜裡,仁宗夢見景德寺門口,有一龍蟠地,驚覺。內侍臣趕去查看,見一位禪師正在呼呼大睡。一問,原來是廣慧元璉禪師的弟子道隆。內侍歸奏皇帝:「此吉徵也。」
次日,召道隆至便殿,問宗旨,龍顏大悅,留在宮中,談經論道,偈句酬唱,禮遇特厚,賜號「應制明悟禪師」。道隆屢屢乞歸山林,仁宗不允,於曹門外建精舍,賜號「華嚴禪院」。
這些高僧、大臣,把風穴禪法帶到了宮廷,對北宋朝野上下的精神世界有極大的影響。
同時,他們也將皇家的氣象、高雅的文風帶到了汝州,大大提升了汝州人的文化品味和審美眼光。汝州知州王寀乃襄敏公王韶之子,將朝中二品大員以上家庭才會擁有的閣帖重新編輯,刻在汝州,成為汝州子弟乃至天下士子讀書習字、明經知義的範本。史料記載,拓帖的人絡繹不絕,年拓萬份,讓汝州的官員苦不堪言。就是說,刻《汝帖》的石頭一刻鍾也沒閑過,不到二十年,石頭就被打裂了。
4、汝瓷,為什麼那麼美
很多陶瓷的研究者查閱史料,卻沒有發現汝州像景德鎮官窯那樣,有朝廷派來的陶瓷監造官員。
汝瓷的誕生,是基於其豐厚的文化土壤。
禪僧的寧靜的心靈,與官員士大夫憂國愛民的儒家情懷,文人墨客高雅的審美眼光,賦予了汝瓷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核心的內容。
純凈,與禪者高潔的心靈相通。
綠色,象徵者儒家生生不息的生命哲學。
生機勃勃,而又乾乾凈凈。汝瓷的釉色,天青、豆綠、月白等等,都是在這兩極之間游動,加上神秘莫測的開片,形成了汝瓷幽靜深邃的風韻。
人們常說汝瓷反映了幽玄的道家思想。
這樣的審美判斷,雖說簡單化了一點。從視覺印象上來說,倒也准確,
道家講性命雙修。性者,人的干凈的天性;命者,生命。廣成子說:「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這正是汝瓷所表達出的意境。廣成子又說:「為女遂於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陽之原也;為女入於窈冥之門矣,至彼至陰之原也。」「至陽」與「至陰」之原,正契合了儒家生命哲學與禪宗心靈哲學的兩極。
哲宗時代,汝瓷就極受文人與禪者歡迎。慧洪禪師喜歡鬥茶,《無學點茶乞詩》:「盞深扣之看浮乳,點茶三昧須饒汝。」饒即饒州,指景德鎮瓷,汝即汝州,指汝瓷。蘇軾、蘇轍、黃庭堅、張商英等都是慧洪的好朋友,又都是飲茶鬥茶的高手。
王寀是大儒,也「唯好延道流」。當時,宋徽宗正尊崇道教,寵愛道士林靈素。林靈素本是蘇東坡的書僮,棄儒修道。
林靈素敬慕王寀的道行,王寀卻恥其為人。《宋史》載,林靈素「自度技不如,願與之游,拒弗許」。《揮塵後錄》稱:「輔道(王寀)嘗對別客謂靈素太誕妄。」後王寀遭林靈素陷害致死。
在王寀任汝州知州期間,正是汝官窯的鼎盛時期。他說:「來汝逾年,吏民習其疏拙,不堪委以事。」他的為官之道,正是道家的「無為而治」。
正是因為有了禪宗、理學、道家的文化滋養,使汝瓷從青瓷中脫穎而出。
與其「長兄」耀州瓷相比,它不再是質朴沉鬱的青綠色,而發出了聖潔的靈光。
與其「孿生兄弟」鈞瓷相比,由汝鈞不分,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一個五顏六色,熱鬧,艷麗;一個單純,沉靜,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