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老年人腿感到空的痛怎麼回事

老年人腿感到空的痛怎麼回事

發布時間:2020-12-11 23:52:37

『壹』 老年人腿痛是怎麼回事

[推薦給朋友] [列印本稿] [關閉本頁] ◆張雷 有些老年人經常感到四肢無力,容易疲勞,或出現四肢冰冷和麻木的感覺。當稍一走路以後,有的還會出現間歇性跛行;小腿肚或足部乏力、酸脹、疼痛,休息後疼痛又會消失。有的甚至在不運動的情況下,足趾、足部或小腿肚也出現持續性的疼痛,到了夜裡更為劇烈,常常在床上抱足而坐,疼痛得徹夜不眠。足趾、足部和小腿的皮膚顏色也出現異常,蒼白、發紫、變黑,嚴重時還會產生潰瘍和壞死。這是老年人動脈硬化閉塞症的典型症狀。 動脈硬化閉塞症為什麼會引起患肢的酸脹、劇烈疼痛和皮膚變色等症狀呢?因為維持肢體組織的生命靠有充分的血液帶給它氧氣和營養物質。正常的動脈管壁是光潔平滑的,當然血流通暢無阻。即使劇烈活動,肢體組織也不會缺血缺氧。如果動脈內膜上有一層粥一樣的物質堆積,形成不同程度的堵塞,內膜就會發生潰瘍、出血和形成繼發性血栓,使動脈管腔變狹窄,減少血流甚至完全堵塞使血流中斷,肢體組織就會因缺血而壞死。肢體缺血,就使肢體產生疼痛,皮膚發紫變黑了。如果用X線攝片檢查,可見受累動脈鈣化;用動脈造影檢查,可見血管壁呈廣泛性不規則的狹窄和節段性閉塞。 所以,老年人腿痛應引起重視,及時去醫院專科檢查治療。 新民晚報 編輯推薦圖片中心iframe3+1iframe (責任編輯: )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註明「來源:新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新華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新華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貳』 老人小腿疼是怎麼回事

平時站著一段時間或行走一段路程後,腰背部出現「下沉感」,雙側小腿發脹,無法繼續站立或行走。需要蹲下來或身體前傾休息一會兒才能繼續行走。最短只能連續行走幾十米或站幾分鍾,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
這種情況在醫學上稱之為「間歇性跛行」。造成間歇性跛行的原因可以是由於腰部腰椎管內神經受壓迫,也可以是由於下肢的血管病變所引起,臨床上分為神經間歇性跛行和血管間歇性跛行。
神經間歇性跛行
如果把椎管比作房子,造成神經間歇性跛行的原因不外乎兩個,要麼是椎管這個「房間」變小了,要不就是「房間」內的東西多了。
「房間」變小隨著年齡的增長,椎管前方的椎間盤失水退變後膨隆,甚至突出,從前方向椎管內擠入,後方的黃韌帶和小關節囊增生、肥厚,同時小關節也增生肥大得像拳頭一樣,從後方和側面壓向椎管。還有一種椎管狹窄來源於脊柱畸形,常見的是椎體之間的不穩定甚至出現明顯的滑移,使得連續平順的椎管出現扭曲或轉折。
「房內雜物」多罕見的情況是腫瘤性的,椎骨的原發或轉移性腫瘤向椎管內生長,或者椎管內脊髓或馬尾神經本身長了腫瘤,或者椎管內的轉移性腫瘤占據了椎管。
血管間歇性跛行
血管間歇性跛行與神經間歇性跛行的表現有點相似,但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屬於血管外科疾病,後者屬於骨科範疇。由於兩者的發病都在老年期,脊柱和血管的改變可以同時存在,所以發病表現相似,不易區別。
血管間歇性跛行患者疼痛更大程度上與運動有關,而不是和脊柱姿勢的變化有關。其症狀好發單側,伴有冷感,一般沒有感覺麻痹,步行停止症狀即可改善、消失,最重要的是因為動脈閉塞,這一側的足背動脈搏動一定減弱或消失。
預防治療間歇性跛行
目前為止,還沒有預防椎管狹窄的方法。對輕度的腰椎管狹窄,可以採用短期卧床休息、理療、針灸、注射等保守治療。同時,可通過鍛煉腰背肌和腹肌的力量使脊柱獲得穩定,減輕椎體間和關節突之間的壓力。還可以通過腰圍等支具以及鍛煉減少腰脊柱的前突和過伸狀態,保持腰椎前屈的姿勢,以減少疼痛。
中重度的椎管狹窄需要通過手術把椎管後側的椎板、黃韌帶以及增生的關節突切除,以使脊髓和馬尾神經獲得足夠的空間。
骨性關節炎:反反復復惹人煩
骨性關節炎是以關節軟骨退化、變性、增生為病理特點的關節病變,大多起病隱匿、進展緩慢,最突出的症狀是關節酸痛,其特點是:疼痛-緩解-再疼痛,反復發作。清晨起床時疼痛較劇,稍活動後疼痛即緩解,活動過頻疼痛又再起,休息後可再度緩解。若處於某位置過久或活動多時,疼痛又起,可聽到關節粗糙摩擦聲。隨年齡增長,症狀會逐漸增重,還可影響其他關節部位。
判斷骨性關節炎主要依靠X線檢查,關節間隙不等寬或狹窄、關節處的骨質疏鬆、骨質增生或關節膨大乃至變形、軟骨下骨板硬化和骨贅形成等,是骨性關節炎的基本特徵。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引起的腿痛與氣候變化有關。寒冷(包括受涼)時腿痛加重,溫暖時則緩解,同時患者膝部步行乏力,上下樓時疼痛明顯加重。對骨性關節炎,最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早期物理治療早期骨性關節炎,可以採用物理方法,尤其適用於對葯物不能耐受的患者。急性期以止痛、消腫和改善功能為主;慢性期以增強局部血液循環,改善關節功能為主。根據需要可選用熱敷、超短波照射、中葯離子導入、中葯熏蒸、水療、蠟療等,對緩解疼痛和伴發的肌肉痙攣,維持及恢復關節功能有一定幫助。
早期鍛煉療法早期鍛煉也能達到治療的目的,首先應通過鍛煉減輕體重,多做增強肌肉力量的鍛煉,同時避免爬山等運動。但要注意的是,在急性炎症期,應禁止鍛煉,少走多坐。待炎症消退後,可選擇對關節沖擊小的柔和運動,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極拳等,以改善關節功能、促進康復。
可以使用一些輔助措施,如助行器及拐杖等,還可以穿吸收沖擊力的鞋子,使用內低外高的鞋墊和使用膝關節內側支具,配合適宜的鍛煉,可有效控制病情的發展。
晚期防止致殘骨關節炎發展到後期可致殘,防止骨關節炎致殘的主要方法有:
預防扭傷與過勞,調控飲食避免體重過胖,防寒保暖,避免某個關節負擔過重的姿勢;
在適當休息、合理運動(保持肌力及關節穩定性)基礎上進行理療、按摩(關節腫痛時不宜按摩)、封閉、葯物(含中醫中葯)等治療;
關節變形時,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提高生活質量。
骨質疏鬆:僅靠補鈣是不夠的
有人說,「骨質疏鬆,補鈣就行。」這其實是不對的。患了骨質疏鬆症,並不是平時多補補鈣就行,須根據不同的病因和證型選擇合適的治療葯物。
原發性I型骨質疏鬆症是由於絕經後雌激素減少,使骨吸收增強引起骨量丟失所致,因此應選用骨吸收抑制劑如雌激素、降鈣素、鈣制劑等葯物治療。
原發性II型骨質疏鬆症其病因是由於年齡老化,導致激素自身調節失衡,使骨形成低下,應選用骨形成促進劑,如活性維生素D、蛋白同化激素(苯丙酸諾龍)、氟化劑和維生素K2等葯物治療。
當然,日常食物補鈣可作為骨質疏鬆症的輔助治療方法之一。首先以提高膳食中的鈣含量為主,若食物中所進鈣量不夠,則需用含鈣制劑補充。但若已形成骨質疏鬆症,單純靠多吃含鈣食物並不能代替葯物治療。服葯期間適當進行戶外活動,可增強療效。
女性絕經後,雌激素水平下降,造成骨質丟失,使骨骼開始變脆,此時採用雌激素替代療法能防治骨質疏鬆,降低骨折發生率。因此,雌激素為防止婦女絕經後骨質丟失的首選葯物,但單獨使用雌激素有可能增加患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的機會,故應使用最低有效劑量,並輔以適當的孕激素。使用雌激素治療的婦女在用葯前和用葯期間,應定期進行婦科和乳腺檢查。
中葯治療,補腎為本
中醫把骨質疏鬆症歸屬「骨痿、骨枯」范疇,認為其發病是由於腎虛所致。使用補腎法治療腎虛症可使骨質疏鬆症狀明顯改善,骨密度平均值回升,骨鈣含量、骨密度等均可得到提高。
中醫運用補腎法治療時分成腎陰虛和腎陽虛兩型,並分別用左歸丸補腎陰及右歸丸加減補腎陽治療(參見本刊第10期25頁「經典名方」欄目——編者注),加減補腎葯物,如淫羊藿、杜仲、巴戟、續斷、紫河車、女貞子、旱蓮草、澤瀉、龍骨、熟地等(具體葯方根據病情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從而調節骨代謝平衡,促進骨生成,提高骨密度,從源頭上施治。
合理飲食、適當運動
預防骨質疏鬆,平時多注意合理飲食、定期運動。
保持均衡飲食確保攝取足夠的鈣質及維生素D,如高鈣低脂的鮮奶及芝士、魚類及深綠色的菜都是好的選擇。根據體質的陰陽偏頗,定期選服補腎之品,在一定程度上能穩定和提高人的性激素水平,間接抑制破骨細胞的骨吸收活動。應戒煙及避免過量飲酒,及時防治全身性代謝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
堅持適當運動長期堅持循序漸進的運動,如游泳、保健操、太極拳、散步等,不僅可減緩骨量的丟失,還可明顯提高骨鹽含量,促進骨細胞的活性。但不宜參加劇烈運動,尤其是引起肌肉過度酸痛的運動。打拳、跳舞時轉身、轉頸及彎腰動作不宜太猛,避免上下跳。可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做一些負重的運動,如爬坡、上樓梯等,幫助建立骨骼的鈣質儲備。工作、活動或休息時,均不要長時間處於同一體位或姿態,要經常進行動作位置的變換調整。
下肢動脈硬化:老寒腿的病因
冬季將至,很多老年人就開始腰酸、腿疼,「老寒腿」發作。這「老寒腿」 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它就是每年隨著氣溫的下降發作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指動脈硬化斑塊在動脈內壁上形成,向血管內增生、突起,隨著斑塊不斷擴大和繼發血栓的形成,使血管變得狹窄,血液流速減慢,血流量減少,當狹窄達到一定程度,甚至形成管腔閉塞時,供給下肢的血流量不能滿足人體的需要,下肢就會出現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狀。
提高警惕,自我檢查
一般來說,早期患者可自覺足部、腿部發涼、怕冷,或有輕度的麻木感,走路等活動後容易感到腿部疲勞、沉重無力。
如果病變繼續發展,患者通常會出現如下情況:行走時,由於足、腿部缺血缺氧,較易發生小腿肌肉痙攣、疼痛及疲乏無力。必須停止行走,休息片刻後症狀有所緩解,才能繼續活動。如再行走一段距離,上述症狀又重復出現。患者自己可以試著觸摸位於足背弓的中點偏內的足背動脈,如果搏動較自己手腕處的正常搏動弱,同時腳出現發涼、蒼白等情況時,可初步判斷患有下肢動脈硬化。此時應立即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否則會延誤治療時機。
注意飲食,預防病發
日常生活中,通過攝入以下一些食品,可以有效降低血清中膽固醇的濃度,降低動脈硬化斑塊發生的可能。
牛奶含有一種因子,可降低血清中膽固醇的濃度,牛奶中還含有大量的鈣質,也能減少膽固醇的吸收。
大豆含有一種皂甙物質,可以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
生薑含有一種含油樹脂,具有明顯的調節血脂和降膽固醇的作用。
大蒜含揮發性蒜素,可消除積存在血管中的脂肪,具有明顯的降低有害血脂的作用。
洋蔥在調節血脂,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預防心肌梗塞方面有良好的作用。
茄子含有較多的維生素P,能增加毛細血管的彈性,對防治高血壓、動脈硬化及腦溢血有一定的作用。
木耳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可減肥和抗癌。
燕麥具有調節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常食可防動脈粥樣硬化。
山楂具有加強和調節心肌,增大心臟收縮幅度及冠狀動脈血流量的作用,還能調節血清中的膽固醇。
蜜橘多吃可以提高肝臟的解毒能力,加速膽固醇的轉化,調節血清膽固醇和降低有害血脂的含量。
注意小細節,避免大麻煩
老年腿痛非常麻煩,但也不是不能預防的。生活中注重一些小的細節,可有效防止腿痛的發生。
情緒平和老年人生活並非都是安逸清閑,那些受情緒影響和過分操勞者,會發生心身疲勞,出現頭痛腰酸、四肢痛軟、精力不佳、失眠等症狀,其中,腰酸腿痛較為明顯,這是由於老年人肌肉過久處於緊張狀態,新陳代謝加快,代謝物乳酸在血液中濃度升高所致,這就需要老年人調節情緒,減少勞作。
慎穿平底鞋人上了年紀後,足底肌肉和韌帶會發生退行性衰老變化,足弓彈性也逐漸喪失,負重能力大大降低。正因為如此,許多老年人在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後,容易發生足、踝、膝、髖及腰部疼痛。若經常穿平底鞋,就會加速足弓彈性的喪失,更易引起腳和腿部疼痛。
選擇合適的座椅老年人由於關節、韌帶老化,柔韌性大大下降,長時間地坐低矮凳和沙發,一方面由於極度的屈髖和屈膝,關節面之間的壓力增加,使本已退變的關節受損傷而出現疼痛;另一方面起立時由於有明顯的姿勢和位置的改變,使腰椎之間的關節產生異常活動或使腰部過伸,從而出現腰腿痛。所以老年人適合坐高一點的帶靠背的板凳,使髖、膝自然屈曲90度,並上身坐直,同時坐的時間也不宜過長,要適當起來活動一下腿腳和腰部。
注意保暖大多數疼痛喜熱不喜冷。絕大多數老年人存在或輕或重的骨性關節炎。熱可以增加血液循環,消除炎症,而冷刺激正好相反。所以老年人為減少疼痛的發生,肢體保暖十分重要。在高溫天氣里,使用空調很容易受到冷的刺激,應特別注意採取防範措施。
預防腿部衰老5法
1、以手扶牆或桌子,分別用單足站立10秒鍾,左右交替20次。
2、以手扶牆或桌子,抬起腳後跟,然後下蹲5秒鍾,使胸部盡量貼近大腿,反復做15~20次,注意蹲下起立時動作要慢。
3、扶牆或桌子,用腳跟踢自己的臀部,左右交替20~30次。

4、坐在沙發或椅子上,壓膝壓髖,用雙手把持住小腿中上段,使大腿分開、合攏,使髖部盡量外展,做10~20次。
5、平卧床上,左腿盡力屈髖屈膝,雙手抱住下肢使膝關節盡量貼近同側肩部,停留3~5秒鍾復原,左右交替,20~30次。

『叄』 老年人突然腿疼怎麼回事

建議:你好 老年人腿疼很常見 引起的原因有多種比如缺鈣引起的腿抽筋,受涼或過度勞累 如果經常性的疼痛建議去醫院檢查一下

『肆』 老年人腿疼,一般有哪幾種原因導致的

血淤,哪裡不通哪裡就會痛

『伍』 中老年人腿痛都有哪些原因

35歲以上的婦女,每年喪失骨質的1%,骨皮質開始變薄。根據以上事實推算,那麼55歲的婦女應該要比35歲時體重減輕20%。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因為中年婦女體內的脂肪含量是逐年增加的,所以55歲婦女的體重比35歲時重。男性喪失骨質的開始年齡一般要比女性推遲10年左右,而最大喪失量比女性為重。如果一旦長期卧床,鈣的丟失每周高達1.5克左右。男性病人卧床9個月,中央部分的骨質鈣可以丟失25%—40%,相當於衰老10年。所以中老年以後長期卧床是十分有害的。卧床不起的病人,只有在每天下地站立3小時後,骨質的鈣喪失方可得到控制。隨年齡的增加,生活條件、工作環境及健康狀況等因素的變化,骨的有機成分會相應逐漸減少,骨與關節的硬性和韌性減弱,骨的結構和功能也在改變。從形態上會出現骨質硫松,或骨質增生,脆度增加,這些變化都可以造成腰腿痛的病因。
其次肌肉的慢性勞損(包括職業性或體位姿勢性勞損在內)也是中老年人另一個腰腿痛的原因。人體的任何一個活動都有腰部肌肉參與,即使站立不動也不例外。人雖然不是機器,但各種組織也會不斷勞損。肌肉組織好比象彈簧一樣,收縮和弛緩有一定的范圍及時限,超過一定時限,就會出現疲勞(勞損)。即使收縮和弛緩在正常人允許的范圍內,對中老年人來說,時限可能就將超過或已經超過。中老年人腰部的肌肉,也就可能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必須指出的是,對於體表(肌肉、皮膚、牙齒等)疼痛的時限比較有參考價值,安全性也大;而內臟痛則不然,變化很大,疼痛程度不一定與病情呈正比,除去疼痛時間外,還應結合疼痛的部位、性質、有無放射及其他體征檢驗異常一並分析。

『陸』 老年人腿酸是怎麼回事

有讀者問,她今年76歲,有輕度高血壓、高血脂,空腹血空糖5.1-6.9。四年來雙腿酸痛、乏力,走路不太穩,腓腸肌有明顯壓痛。最初疑為服用他汀類葯物引起,但肌酸激酶不高,停用阿托伐他汀一月,症狀消失,肌肉壓痛也完全消失。後改用瑞舒伐他汀,又出現症狀,再改用普伐他汀、血脂康等依然未見好轉,最後用了普羅布考(與他汀的作用機制不同),症狀有所減輕但雙腿酸脹乏力仍存在,而且不僅是腓腸肌,連大腿肌肉也有酸脹和一定壓痛。又一次停葯一月,但本次停葯沒出現明顯效果,症狀如故。她有腰椎間盤膨出,彎腰時間不能長,但沒有神經受壓的症狀。我不知道這究竟是病還是只是因為老年的關系,應該如何進一步治療? 能意識到腿疼和服葯有關是很值得肯定的意識,現在很多老年人有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葯,比如高血壓,有的降壓葯是會引起咳嗽的,而且咳嗽得很嚴重 ,我就見過因為咳嗽查遍CT,核磁,始終懷疑自己是肺癌,但始終沒見異常的人,最終才想到是葯物的副作用。當你出現的症狀和服葯有直接關系時,即便指標不出現異常,也可能還是葯物的原因,因為每個人可能對指標的敏感性不一樣,未必要等到指標異常但症狀已經出現了。 另一個原因也不能忽視,就是腰椎間旁的問題,腰椎間盤的突出,膨出都可以壓迫神經,造成腰部和雙腿的不舒服,這種不舒服因為是壓迫神經所致,所以經常是放射性的,好像竄著疼,過電似的,但也不排除像您的這種症狀。

『柒』 老年人腿疼是怎麼回事

骨質疏鬆、痛風、關節炎、風濕等都有可能,一般都是勞動受損或受風受凍引起的,一定要記得保暖,還要補鈣,另外貼貼金堤磁~療貼會有幫助。

『捌』 急~~~~~老年人腿疼怎麼辦

老年人腿痛怎麼辦?
如果排除風濕外
老年人腿痛的原因:
老人出現腿痛、或間歇性跛行和走路沒勁兒時,可能是血管堵塞了,應該考慮看外周血管科。
供應四肢血液的血管稱為外周血管。在老年人中,由外周血管堵塞引起的四肢不適很常見,常常誤認為「老年關節病,體力不好,或坐骨神經有問題等。
腿痛症狀不能只當成是老年慢性病,不著急慢慢地治療,最終延誤診治良機。
關節病和神經病變引起的腿痛和外周血管病變引起的腿痛是可以區分開的。前者引起的腿痛是持續性的,而後者是間歇性跛行和疼痛,如行走幾分鍾後出現小腿、臀部、髖部或足弓疼痛、發緊、僵硬或沉重,但休息幾分鍾後又能恢復行走,反反復復。
另外:
1.骨質疏鬆
2.間歇性跛行:
是否經常感到四肢無力、容易疲勞或出現四肢冰冷和麻木的感覺?您是否有小腿肚或足部乏力、酸脹、疼痛的感覺,休息後疼痛又會消失。是否在不運動的情況下,您的足趾、足部或小腿肚也出現持續性的疼痛,到了夜裡更為劇烈,這些症狀要考慮間歇性跛行
3.血管間歇性跛行:
血管間歇性跛行與神經間歇性跛行的表現有點相似,但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屬於血管外科疾病,後者屬於骨科範疇。由於兩者的發病都在老年期,脊柱和血管的改變可以同時存在,所以發病表現相似,不易區別。
血管間歇性跛行患者疼痛更大程度上與運動有關,而不是和脊柱姿勢的變化有關。其症狀好發單側,伴有冷感,一般沒有感覺麻痹,步行停止症狀即可改善、消失,最重要的是因為動脈閉塞,這一側的足背動脈搏動一定減弱或消失。

4.骨性關節炎是以關節軟骨退化、變性、增生為病理特點的關節病變,大多起病隱匿、進展緩慢,最突出的症狀是關節酸痛,其特點是:疼痛-緩解-再疼痛,反復發作。清晨起床時疼痛較劇,稍活動後疼痛即緩解,活動過頻疼痛又再起,休息後可再度緩解。若處於某位置過久或活動多時,疼痛又起,可聽到關節粗糙摩擦聲。隨年齡增長,症狀會逐漸增重,還可影響其他關節部位。
判斷骨性關節炎主要依靠X線檢查,關節間隙不等寬或狹窄、關節處的骨質疏鬆、骨質增生或關節膨大乃至變形、軟骨下骨板硬化和骨贅形成等,是骨性關節炎的基本特徵。

防骨質疏鬆,平時多注意合理飲食、定期運動。
保持均衡飲食確保攝取足夠的鈣質及維生素D,如高鈣低脂的鮮奶及芝士、魚類及深綠色的菜都是好的選擇。根據體質的陰陽偏頗,定期選服補腎之品,在一定程度上能穩定和提高人的性激素水平,間接抑制破骨細胞的骨吸收活動。應戒煙及避免過量飲酒,及時防治全身性代謝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
堅持適當運動長期堅持循序漸進的運動,如游泳、保健操、太極拳、散步等,不僅可減緩骨量的丟失,還可明顯提高骨鹽含量,促進骨細胞的活性。但不宜參加劇烈運動,尤其是引起肌肉過度酸痛的運動。打拳、跳舞時轉身、轉頸及彎腰動作不宜太猛,避免上下跳。可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做一些負重的運動,如爬坡、上樓梯等,幫助建立骨骼的鈣質儲備。工作、活動或休息時,均不要長時間處於同一體位或姿態,要經常進行動作位置的變換調整。

治療腿疼的手法分以下5個步驟:
1、捏跟腱:跟腱就是俗稱的懶筋,位於足跟的後上方。在床上用兩手的拇指和食指的中節稍用力分別捏兩側跟腱,以能耐受為度,捏20至30下即可。
2、推小腿:如果是小腿後面麻木疼痛,就推小腿肚兒;如果是小腿外側麻木疼痛,就推小腿靠小腳趾的那一側。方法是坐在凳子上,用掌根或大魚際由上向下保持壓力向下推,可以塗些「按摩乳」或隔著一層軟布,推20至30次。
3、點穴:第1個穴位在坐骨結節(臀溝中央能摸到的骨頭尖)和股骨大轉子(胯骨外側突出的骨頭)聯線的中點。第2個穴位是大腿後方中央。第3個穴位是在小腿肚中央。第4個在內踝的後方。跪在床上,用中指或拇指按在穴位上,以有酸麻脹感為佳,每個穴位點1分鍾。
4、抖腿:站立時,用健側腿持重,患側放鬆,手掌按在大腿後方左右抖動肌肉1至2分鍾,然後坐下,微屈膝關節,手掌按在小腿後方,左右抖動肌肉1至2分鍾。抖動要連續、流暢、自如。
5、牽拉:趴在床上,雙手抓住床頭,由家屬一人或兩人握緊患者的腳脖子向下方牽拉,待患者感到疼痛減輕或消失時,維持這種牽拉力,直至沒勁了為止,連續牽拉5至10次。
除了上述手法治療外,還應該注意保暖防潮,以利於腿痛的防治。

預防腿部衰老5法
1、以手扶牆或桌子,分別用單足站立10秒鍾,左右交替20次。
2、以手扶牆或桌子,抬起腳後跟,然後下蹲5秒鍾,使胸部盡量貼近大腿,反復做15~20次,注意蹲下起立時動作要慢。
3、扶牆或桌子,用腳跟踢自己的臀部,左右交替20~30次。
4、坐在沙發或椅子上,壓膝壓髖,用雙手把持住小腿中上段,使大腿分開、合攏,使髖部盡量外展,做10~20次。
5、平卧床上,左腿盡力屈髖屈膝,雙手抱住下肢使膝關節盡量貼近同側肩部,停留3~5秒鍾復原,左右交替,20~30次。

『玖』 老年人腿筋疼是因為什麼

出現這些症狀不知道是否做過腰椎間盤CT,如果沒有建議查一個腰椎間盤CT,有專可能是椎間盤屬突出引起的神經壓迫,根據結果對症治療,葯物理療,手術治療等等,另外查一下血鈣,是否有低鈣現象。髖關節X光片也應作檢查。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腿感到空的痛怎麼回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比較凶 瀏覽:107
孝敬與報恩 瀏覽:115
80歲生日壽筵主持詞 瀏覽:32
關於重陽節的通訊報道 瀏覽:863
警察不交養老金 瀏覽:680
重慶長壽輕工業園區在哪裡 瀏覽:946
男士體檢醫院哪個好 瀏覽:563
入黨父母的工作情況有哪些 瀏覽:890
哪些國家也叫對方父母爸媽 瀏覽:185
天長養老金什麼到位 瀏覽:889
重陽節小孩子感悟詞語 瀏覽:111
老人家腦出血之後吐血 瀏覽:73
父母是你什麼親人 瀏覽:551
養生館里喝什麼茶 瀏覽:850
公司沒有交養老保險怎麼維權 瀏覽:434
不想養老了該怎麼辦 瀏覽:688
老人家椎體後移 瀏覽:677
廣州社保養老金月交多少 瀏覽:269
買賣二手房房主年齡大於70歲 瀏覽:242
結婚後怎麼對待女方父母 瀏覽: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