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年人購買保健品騙局有哪些套路
老年人購買保健品的騙局有很多套路,最常見的套路就是很多人被邀請到一個大酒店裡面,通過禮品吸引老人,讓老人堅持聽完三天到七天的健康課程,而且每一天在會議結束的時候都會給老人發放禮品,而且還會告訴老人,第二天還會有更好的禮品,等到最後一天的時候就開始賣保健品。很多賣保健品的人也會用一些假醫生坐診的方式,讓老年人們產生信任。當然,很多保健品公司也會找到一些真正的醫生,但是這些醫生都已經退休了,想要掙一些錢,於是在保健品公司的利益的誘惑下和這些人一起做起了賣保健品的買賣。在這些醫生給這些老年人看病之前,會有一些賣保健品的員工跟老年人聊天,掌握老年人的病情,而這些醫生在給老年人看病的時候,就會一下子說中老年人的病情,就會讓老人產生了很大的信任,在這個時候,這些醫生所推薦的保健品,老人就會輕易的相信購買,保健品的套路是層出不窮,屢禁不止,讓老人防不勝防。
2. 怎麼查詢保健品的真假
一、首先搜索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找到有和下面圖片一樣的頁面。
凡是葯品、保健食品(即保健品)都必須經過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注冊,並發給葯品、保健品的批准文號才可以生產或上市銷售。
凡是經過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注冊,並發給批准文號的葯品、保健品在國家葯監局資料庫都有備案。都可以查到,查不到的就是假葯或假保健品,也有可能是食品,因為食品是省批的,在國家葯監局資料庫沒有備案。
(2)老年人買的保健品真假擴展閱讀:
保健品購買注意事項:
一、看標識。包裝左上角像藍色小草帽的標識,有此標識才算是保健品。特別警惕,無標識的屬「食准字」,是普通食品。另外,應註明:凈含量及固形物含量、配料、功效成分、保健功能、適宜人群、食用方法、生產日期及保質期、儲藏方法、執行標准、生產企業名稱及地址。
二、看批准文號。在藍帽子下面,從2005年7月1日起, 「衛食健字」統一更換為「國食健字」。批准文號為國食健字[××××]第××××號)。80%的性保健品會以 「食准字」批文為幌子,違規宣傳性功能功效;20%的產品本身質量毫無保證,虛假欺騙性相當嚴重。
三、看保健功能(非治療效果)。看外包裝上與宣傳說明書是否一致。保健食品不得宣傳療效,不得有暗示可使疾病痊癒的宣傳,如抑制腫瘤生長,提高性功能,消除脂肪肝、治療高血壓等都屬違法。一種產品只有一兩個功能,如果宣稱具有五六種功能的,包治百病、功能很多的保健品也是違法。
提醒消費者,以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為主的保健食品,不允許聲明具有任何保健功能。
目前,我國審批的保健食品一共有22種保健功能(可以咨詢會場工作人員),除了這22種功能以外,宣稱的其它任何功能都是非法虛假宣傳。消費者購買時要注意辨別
3. 為什麼老年人都深陷在保健品騙局呢
這個問題就要從以下幾方面分析原因。
第一:保健品銷售套路深得老年人歡心。保健品銷售對老年人心理需求了解很透徹,他們知道用什麼樣手段在老年人身上並且讓老年人心甘情願掏錢。保健品本質上並不能保健老年人健康,但是銷售保健品的銷售知道用什麼樣手段忽悠老年人相信他們的產品保健他們健康。大部分保健品銷售慣用套路就是取得老年人信任,親切稱呼他們為“乾爹干媽”,為時不時拜訪他們為他們送溫暖取得他們的信任,之後再借機宣傳自己產品。老年人最不看重就是錢,他們更看重表面功夫。保健品銷售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他們的套路深得老年人歡心。
4. 如何辨別保健品的真假
關鍵是看有沒有藍帽子和國家的批准文號,也可以登陸國家葯監局資料庫,查不到的就是假保健品。包裝上有藍帽子標記的是保健食品(既保健品)。沒有藍帽子標識的是食品。
最簡單而又確切的鑒別方法:就是看包裝上的批准文號。
1、保健食品的標志為天藍色專用標志,與批准文號上下排列或並列。批准文號為:衛食健字(4位年代號)第(4位順序號)號,如:衛食健字(2001)第0005號,或者進口的為:衛食健進字(4位年代號)第(4位順序號)號,如:衛食健進字(2001)第0009號;2003年7月以後批準的,批准文號為:國食健字G+4位年代號民+4位順序號,如:國食健字G20040048,或者進口的為:國食健字J+4位年代號民+4位順序號,如:國食健字J20040002。只有認清批准文號才能保證您所購買的保健食品是經過有關部門審批的
2、如果包裝上沒有「國葯准字」肯定是假葯,或者有「國葯准字」的你可以登陸國家葯監局數據查詢,輸入葯品名稱或「國葯准字」後面的字母和8數字或葯品名稱,查不到的也可能是假葯。在葯品的包裝上未標明或者更改有效期的,不註明或者更改生產批號的,超過有效期的都是劣葯。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應該到當地葯監局舉報獲賠。
(4)老年人買的保健品真假擴展閱讀:
保健品分類:
市場上的保健品大體可以分為一般保健食品、保健葯品、保健化妝品、保健用品等。
保健食品具有食品性質,如茶、酒、蜂製品、飲品、湯品、鮮汁、葯膳等,具有色、香、形、質要求,一般在劑量上無要求;
保健葯品具有營養性、食物性天然葯品性質,應配合治療使用,有用法用量要求,目前帶「健」字批號的葯品;保健化妝品具有化妝品的性質,不僅有局部小修飾作用,且有透皮吸收、外用內效作用,如保健香水、霜膏、漱口水等;
保健用品具有日常生活用品的性質,如健身器、按摩器、磁水器、健香袋、衣服鞋帽、墊毯等。隨著大家健康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保健食品市場也空前的火爆起來。火爆的市場中,各種產品的質量也是參差不齊。接下來就教給大家如何挑選正規合適的保健食品。
參考資料:網路-保健品
5. 老人買保健品經常上當受騙,為何還會樂在其中該如何勸解
因為老人們都想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騙子也正是利用老人們的這個心理而達到行騙的目的。
花錢買保健品吃就能讓身體健康,老人們當然吃的高興。
隨著年紀的增長,老人們的身體也越來越差,天天不是這里痛就是那裡不舒服,本來這也是隨著年齡增長正常的生理過程,但哪個人又不想擁有健康的身體呢?於是騙子利用老人們的這種心理,向他們推銷所謂的能治百病的保健品,而有些老人覺得這些保健品真的有特效,因為他們吃了後覺得真的痛的地方不痛了。其實這也是老人的心理作用,本來他們就沒有什麼大病,只是心情好了他們也自然覺得身體暢快了。
6. 保健品騙局層出不窮,老年人還是會上當,上當的原因是什麼
每年的社會新聞裡面都有大量關於老年人買保健品被騙的案例,老年人會瘋狂買各種保健品,便宜的要幾百塊,貴的要幾萬塊,哪怕自己的兒女怎麼勸說,老年人就是要去參加各種健康講座,然後辦會員,買很多保健產品,花了幾萬塊之後發現沒有什麼作用,身體依然會出現毛病,甚至有些老人吃了保健品之後去醫院檢查發現身體更差了,就是因為某些保健品導致的,才慢慢地覺得自己被騙了。保健品的騙局不單單是騙老年人買保健品而已,還忽悠老年人把周圍的老年人一起拉進來,大家組成所謂的保健家庭,然後出資,再壯大家庭,可以說是和傳銷的套路一模一樣。很多老年人被騙得分文不剩,與兒女決裂,到頭來依然不清醒。
7. 如何辨別保健品的真假
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特殊種類,界於食品和葯品之間
普通食品適用於健康人群,保健食品適用於亞健康人群,葯品適用於病人
首先,也是最主要、直觀的鑒別方式——要看“小藍帽”標志。其次,人民日報也為大家盤點了其他的鑒別方式,如看包裝、看GMP認證標志、看成分表、看標簽、看衛生合格證書等。
對於普通消費者特別是老人來說,認准產品包裝上的保健食品標志(小藍帽)最為簡單有效,這個標志為天藍色圖案,下有保健食品字眼,且這是國家為讓消費者辨認區分真假保健品的特製標志。
第二步就是查文號登錄國家食品葯品管理總局的公眾查詢平台,也可以關注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的微信公眾號,如果能夠查到保健食品的批文與國家總局的該產品批文信息相一致,那麼這款保健食品就是一款合法的保健食品。
1、進入“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點擊公眾查詢。
2、選擇保健食品,輸入保健食品名稱,單擊查詢。
3、出現產品信息,如果是假貨則不能查詢到,正規產品的詳細信息與網站的登記情況是一致的。
第三步看生產許可證號。食品在包裝上標示有“生產許可證號”。
第四步看批准文號。保健品在包裝上一定能夠看到國家葯監局的批准文號:國食健字G(J),字母G指國產J指進口。或衛生部的批准文號:衛食健字(衛食健進字)。
保健食品的功能必須經衛生部指定機構進行動物功能試驗、人體功能試驗和穩定性試驗,證明其功能明確、可靠。功能不明確,不穩定者不能作為保健食品。
8. 針對老年人的保健品騙局如何舉報
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保健產品是能當葯品使用的,而有些不法分子對保健品進行虛假的宣傳,誤導一些老人購買,那麼老人被騙買保健品可以去公安局舉報。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老人被騙購買保健品的,是屬於違法犯罪的行為,並不屬於消費糾紛,可以直接到公安機關報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而又必須採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採取緊急措施,然後移送主管機關。犯罪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適用第三款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