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年人腳浮腫是什麼原因
浮腫常常是某些疾病的信號。心臟病、肝病、腎病、內分泌疾病及某些營養不良性疾病等,都可能出現浮腫症狀,一般情況下應該到醫院去就診。但有些浮腫是一種生理反應,如果你遇到了下列「浮腫」的麻煩,不妨對照一下。
表現一:有些中年女性,早晨起床後,忽然發現自己的臉胖了一圈,眼瞼及顏面都有些輕度浮腫,下肢皮膚有凹陷性水腫或緊綳感。隨著一天時間的推移,可逐漸減輕消退。
診斷:特發性浮腫,或稱為血液循環不暢的浮腫。臉部浮腫現象經常發生在血液循環代謝能力差的人身上,這個群族包括了習慣在睡前大量喝水的人、經常久坐不動的人、平常飲食習慣口味重的人、經常熬夜的人以及天生體質代謝差的人。影響所致便是血液循環系統效果變差,來不及將體內多餘的廢水排出去,水分滯留在微血管內,甚至回滲到皮膚中,便產生了膨脹浮腫現象。這種浮腫在起床後活動一會後,就會慢慢自動消退。
表現二:有些人在炎夏高溫的情況下,特別是身體較胖又不愛活動的人,受環境溫差的影響,常莫名其妙地發生下肢浮腫,夏天過後,就會自行消退。
診斷:反應性浮腫。這種情況往往是由於炎熱高溫引起體表血管擴張,動脈血流量增加;淺靜脈的擴張,使毛細血管濾過壓增高;再加上站立或久坐,體液在皮下疏鬆結締組織的間隙中滲聚,迴流緩慢,從而引起下肢浮腫,多發於身體肥胖或年齡較大的人。
表現三:有些飲食中習慣於「口重」的人,常常出現下肢浮腫。
診斷:營養不均的浮腫。我們一直在強調「低鹽」飲食,可有些人就是不注意,飲食中鹽分過多,而又缺乏某些礦物質時,就容易造成營養失調性浮腫,如果你還有什麼慢性病,那造成的麻煩就更大了。
表現四:長時間站立、行走、下蹲或坐位時,會發現下肢或雙腳「發緊」,女人逛商店是最有體會的了,若稍事休息或改變體位後一段時間,浮腫可自行減輕、消失。
診斷:體位性浮腫。近年來研究發現,人在直立體位時,體內醛固酮分泌增加,可造成暫時性水鈉瀦留,因此引起水腫。一些工作上須長時間站或坐的人,如學校的老師、手術室的主刀醫師,因重力的關系,血液和水分因迴流速度減慢而容易在膝部以下部位出現浮腫。
表現五:有些健康的女性在月經來潮前一周或半個月內,出現眼瞼、手背、腳踝甚至雙下肢輕度浮腫,或伴有乳房脹痛、盆腔部沉重感,以及煩躁、易怒、失眠、疲乏、頭痛等神經官能症症狀。
診斷:經前期浮腫。這類浮腫多與月經周期變化和內分泌功能改變有關,屬正常生理現象。月經來潮時,排尿量增多,浮腫及其他症狀就可逐漸消退。
表現六:服用某些葯物後,臉、手、足出現浮腫,停葯後浮腫會逐漸消退。
診斷:葯物性浮腫。如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睾丸酮、雄性激素、胰島素、硫脲、甘草等葯物,可引起體內水鈉瀦留,導致浮腫。
對浮腫切不可粗心大意,務必及時查明原因。對上述浮腫不必憂心忡忡,更不必亂用葯,但如果是由於疾病所致,則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給浮腫開處方
㈡ 老年人腳腫是什麼原因
腳腫是老人常見的一種現象,引起腳腫的原因很多,不少還是疾病的預兆,因此要認真對待。 專家建議,老人出現腳腫,應該先去醫院檢查,找出腳腫的原因,從而對症下葯。如果腳腫並伴有劇烈疼痛,應該去醫院骨科檢查;如果是臉部也有腫脹,就要去腎內科檢查;如果伴有心慌、氣喘、憋氣,該去心內科檢查;若其他症狀其他症狀不明顯,那老年人應該去醫院老年科檢查。 1)老年人腳腫常有以下幾種原因: 1.特發性腳腫 常見於老年女性,大多雙腳同時出現,程度較輕,常在站立時間較長或勞累時出現,若平卧或休息後可逐漸消失。 2.功能性腳腫 多見於老年女性,一般不嚴重,可以間歇出現,一般持續數年,有的病人腳腫與季節有關,但與體位無關,至今原因不明。 3.營養性腳腫 由於老年人進食較少,消化功能減退或慢性消耗疾病等,導致身體營養缺乏,這時病人常伴有貧血在一定容積的循環血液內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量以及紅細胞壓積均低於正常標准者稱為貧血。其中以血紅蛋白最為重要,成年男性低於120g/L(12.0g/dl),成年女性低於110g/L(11.0/dl),一般可認為貧血。貧血是臨床最常見的表現之一,然而它不是一種獨立疾病,可能是一種基礎的或有時是較復雜疾病的重要臨床表現,一旦發現貧血,必須查明其發生原因。,同時因免疫功能減退而易發生感染性疾病。 4.心源性腳腫 這是因心臟功能減退所致,尤其是右心功能不全者多見。這時檢查心臟可發現有器質性雜音和心臟擴大等病理性改變。 5.下腔靜脈性腳腫 這是由下腔靜脈迴流不暢而引起的腳腫,常是一隻腳先腫。這是由於下腔靜脈內血栓形成、盆腔內發生腫瘤壓迫下腔靜脈所致。 2)預防腳腫首先要防止相關疾病,比如不抽煙、避免大量攝入鈉鹽以預防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種由冠狀動脈器質性(動脈粥樣硬化或動力性血管痙攣)狹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絞痛)或心肌壞死(心肌梗塞)的心臟病,亦稱缺血性心臟病。等。老年人尤其要注意足部保潔、保暖,營養攝入要全面。平時避免長時間站立,適當增加局部運動。還要密切注意控制葯物副作用,如服用某種葯物後,腳部有腫脹現象,應立刻去醫院。 如果腳腫伴有劇痛,那老人應採取一些靜止性的運動,避免登山、舉重等運動,以防症狀加重。 總之,老年人一旦出現腳腫,一定要到醫院去做全面檢查,力求查出原因明確診斷。
㈢ 解讀老年人腳腫是什麼原因
不少老年人雙腳腫脹,用手壓之,有明顯凹陷,晚間更甚。這有可能是疾病的預兆,因此要認真對待。 古方中醫提示您,引起老年人腳腫的原因有以下兩大類: 一是器官衰老,功能減退引起的: 人到老年,不僅外貌出現衰老,而且內臟器官的功能也在減退。主要是由於心臟排出量減少,腎臟血流量下降,皮下組織鬆弛,皮膚蒸發的水分減少,細胞體積縮小,細胞內的液體流向細胞外的皮下間質,所以導致出現浮腫。由於腳處在人體的最下部,受地球引力的影響,血流向上阻力大,站立時間過長,水腫明顯加重。 另一類是各種疾病導致的: 1、內臟器官疾病可以引起浮腫,這時,浮腫就是疾病的一個症狀。不同的疾病,引發浮腫的規律也不同,例如:心臟病引起慢性右心衰竭時,浮腫從兩下肢踝部開始,逐漸發展到全身;肝硬化時,也是先從兩下肢浮腫,以後出現腹水,最後全身浮腫;腎臟疾病的病人,也可以出現下肢浮腫,不過,一般先從兩眼瞼或顏面浮腫開始,然後再發展到全身。 2、老年人長期營養不良、貧血,會形成低蛋白血症,也可能出現下肢及全身浮腫。 3、男性老年人如果患有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炎症,個別老年人患膀胱腫瘤,由於尿瀦留引起腎功能不全,最終出現下肢浮腫。 出現浮腫後,應該去醫院檢查原因,只有找出病因對症治療,才能病癒腫消。
㈣ 老年人腳裂有什麼有效方法
人到了一定年齡就會出現腳干,腳裂的現象,腳後跟也不像年輕時那樣光滑了,這是困擾你的問題。今天就向你介紹一個經過無數次實驗而行之有效又價廉物美的偏方:
取艾葉500克(7元/500克),紅花100克(7元/50克)。平均分為20份,每日1份(加食醋100克,花椒20粒,食鹽2勺),用紗布包裹加水煮開---用水量為漫到腳踝處即可,趁熱泡腳,以15--30分鍾為限。
本方既可以去除腳上的壞死老皮、老繭、凍瘡、裂口、灰指甲、腳癬以及多年不愈的雞眼等,還能使你的腳光滑細膩,又因為腳為人身體的第二心臟,所以還能對你的全身臟器起到通經、活血、化淤作用,此舉應該可以解決你「腳上」的毛病。
㈤ 老年人腳變大是怎麼回事
俗話說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對於老年人來說,身體上的許多病變內都會在雙腳上有所反映,容比如被很多老人認為屬正常現象的腳變大,其實是腳部水腫,不可輕視。
由於老年人身體臟器功能衰退,血液循環不暢,當心臟功能減退,下肢靜脈栓塞、靜脈血迴流出現問題時,就可能表現為腳變大。
另外,老人營養不良,易產生低蛋白血症。身體水分難於排出體外,堆積在下肢,造成腳長大的假象。如果老年人發現腳長大,應及時去醫院檢查
,讓一些可能惡化的心血管疾病得到控制。
針對不同水腫情況,專業人士也介紹了一些簡單的防治方法。比如靜脈環流不暢的老年人要多運動,並盡量避免下肢長時間下垂,如乘坐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以免使水腫加重。
對於中風患者等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屬可以幫助他們進行一些被動運動,如伸屈膝、踝關節運動等,也可以把老人的腳適當抬高。
因營養不良造成的水腫,則要加強營養。餐次安排要合理,建議少吃多餐;注意飲食均衡,多吃肉蛋奶等高蛋白食物。
㈥ 老年人腳麻是什麼原因
通常腳發麻是因為血液循環不順暢導致的!
但是如果你經常無緣無故的發麻那就有可能是得了腰椎管狹窄症!腰椎管狹窄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見病之一。它是腰椎管、神經根管或椎間孔狹窄所致馬尾和神經根的壓迫綜合征。確診還需去醫院行進一步必要的檢查,如X線平片,CT或核磁片,必要時可行脊髓造影、CTM等,以排除其他疾病。
㈦ 老人為什麼腳會腫
腳腫是有很多原因的,主要的幾個方面:腎功能不好,關節炎風濕引起的,雙下肢回血管迴流不暢答,淋巴迴流受阻,甲狀腺激素減少,心肺功能,雌雄激素水平波動。這些在醫院都是可以檢查的。老年人可能還是腎,關節,心肺,血管考慮多一點,不過有時候也可以很復雜,建議去醫院仔細檢查一下。有的是功能性的水腫,現在一般認為不是很要緊,也沒治療方法。
㈧ 老年人腳疼是什麼原因
人一過了60歲,各種器官就開始退化,機能衰退。若本來就有高血壓或動脈硬化更易引起心臟肥大,而產生有關的症狀。一般而言,到了70歲左右,心臟機能只有年輕時的60%。稍微走一下,就會呼吸不順;長時間走路,雙腳會浮腫,顯示心臟機能衰退,心臟機能不全;會產生心悸、呼吸不順。晚上上床時,就開始咳嗽,喉嚨干澀,此謂之心臟氣喘。肺部容易積血,形成細菌的巢,容易引發肺炎。感冒是心臟病的大敵,老年人最好不要和感冒的人接觸。
飲食也必須注意。照顧受損的心臟,需要補充營養,尤其是動物性蛋白質,並控制鹽分的攝取。在高血壓的威脅下,須謹慎保護身體健康。心臟機能不全時,過度勞心而不運動是不行的,最好還是做些較不劇烈的運動。
如何治療呢?
吃心臟補心臟:中醫上有所謂「以類治類」的養生食,心臟不好的人可多吃豬或雞的心臟,心悸或呼吸不順的人則可吃蓮子炒心臟。
有益的天然食品:鹽烤香芋:香芋是因有獨特香味而稱之。香魚很容易吞食,有滋養、強壯的作用,很適合高血壓或心臟病者食用。稍加鹽烤來吃,效果不錯。
強心的蓮子汁:蓮的花、果實及根部都有葯效,特別是果實部份:蓮子,更有強心的作用。心悸時,蓮子的中胚芽部份(蓮子心)4.5公克加水煎汁飲用。蓮子及蓮子心都可在中葯房買到。
其他推薦食品:每天早晨空腹時吃1~2個蕃茄,連續15天,可預防高血壓及眼底出血。每天3次,1次喝2~3匙的蜂蜜,或者一天吃300~600蜂王漿,對心臟病及冠狀動脈硬化有效。
通過上述介紹您應該了解了老年人為何雙腳浮腫,您由於年齡的增長導致自己身體機能在逐漸衰退,所以要時刻關注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