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什麼適合老年人鍛煉的健身器材
1、跑步機
在跑步機上走或跑,看上去與平時在地面上一樣,但它比地面走或跑省去了蹬伸動作,使健身者輕松自如,比在地面多跑1/3的路程,能量消耗也大於地面訓練。是老年人室內健身器材之一。
2、啞鈴
有固定及可調節兩種,是鑄鐵而成的。固定啞鈴是由圓鐵棒兩端連接兩鐵球而成。重量在0.5~30千克之間。調節啞鈴是由把柄兩端不同重量的圓鐵片疊加製成,也有另裝把手的。可進行上肢、肩、胸、腰、腹、背等部位的力量性、肌肉性鍛煉。
3、健身球
金屬製成,圓球,直徑4~5厘米。將兩球托於掌之中,靠五指使兩球在手中盤旋。主要通過手部運動來訓練前臂、掌指力量,以及手指的靈活性。同時還可以起到健腦的作用。
4、溜溜球
塑料製成,形如縮小版啞鈴,橫杠系一軟線。牽動軟線,使溜溜球正反旋轉,球體落下和捲起。溜溜球主要對上肢、手腕、肘、肩部進行靈活性的訓練。
5、握力器
有N、A、五簧握力器和橡膠握力器。
N型握力器:將彈簧鋼片彎製成N型,兩端有塑把。小巧、便攜。
A型握力器:用鋼絲繞製成A型,似一把鉗子。
五簧握力器:在握手之間置上5根彈簧,供練習者量力增減彈簧。
橡膠握力器:是一種帶有按摩觸點的橡膠圓環,手掌大小。
握力器主要用於前臂的力量訓練以及掌、指力量的訓練。
② 老年人如何健身
A、運動系統:骨骼易發生骨質疏鬆,肌肉工作能力降低。
B、神經系統:感覺器官退化,中樞處理信息能力降低,平衡能力和神經系統的工作能力下降。
C、身體成分:體脂含量增加,肌肉萎縮。
D、循環系統:心泵效率下降,每分鍾有效循環血量減少,血壓升高。
E、呼吸系統:肺的通氣和擴散能力下降,肺彈性下降和呼吸無力。
F、血液:出現濃、黏、聚和凝的狀態,臨床上稱之為高黏滯血症。
2.老年人訓練注意事項
A、運動前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尤其是運動風險篩查中發現的具有中度風險的老 年人,應當在開始大強度運動前做全面的醫學檢查及運動測試。
B、對於那些因身體素質很差、功能受限或慢性疾病影響其參與體力活動的老年人,剛開始參加體力活動時,強度要低,運動持續時間不要太長。
c、漸進性體力活動必須是個體化的、特製的、可以承受的、有興趣的;保守的方法對於大多數身體素質差和活動功能受限的老年人比較適用。
D、使用力量器械進行抗阻力訓練時,前幾次訓練課應該有能夠認識到老年人的特 殊需要和運動能力的專業人士的密切監督和指導。
E、對於體弱的老年人,抗阻力活動之前應先進行有氧運動。
F、應逐漸地超過所推薦的最小體力活動量,當他們願意提高體適能時,可以試著繼續增加運動量。
G、如果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無法達到推薦的最小運動量,也應當盡可能地做些可以耐受的體力活動而避免靜坐少動狀態。
H、老年人應盡量超過體力活動最小推薦值,以加強慢性疾病的控制。
l、加強社會支持、自我效能、健康選擇的能力、安全感這些行為策略,可能促進參與規律的運動項目。
J、教練應定期提供反饋信息、鞏固支持和其他的行為策略,增強運動者的依從性。
3.老年人運動指南
形式:立式或卧式自行車水中運動或帶扶手的跑步機
頻率:2~5天/周
強度:40~59%HRR心率儲備(中等強度)到60~84%HRR心率儲備(較大強度)
時間:0~60分鍾/天或以8~10分鍾一段累計完成
柔韌性:自我筋膜放鬆、靜態伸展
力量訓練:1~3組/動作,8~20次/組,採用最大力量的40~80%的阻力,2~3次/周
訓練主要以肌耐力訓練為主。健美、最大肌力及爆發力訓練需要在能夠保證動態姿勢控制及具有資質的醫生建議下進行。
備註:漸進應緩慢及在良好的監控下進行,同時還要以具備良好的姿勢控制能力為基礎。
如有可能,訓練動作應逐漸過渡到無支撐的坐姿練習或站姿練習,以增強
③ 中老年人怎樣做健身
老人如何健身?常做14種運動有利健康,這些是在慧佳金齡學堂上學到的。
1、閉眼練平衡
閉住雙眼努力保持身體平衡,大腦依靠來自四肢肌肉、關節的信息,來協調身體各部分,更能鍛煉大腦,防止痴呆。
2、邊散步邊投球
研究人員稱,無論年齡如何,雙手持球且在運動中投球接球,可以更好地刺激大腦中控制注意力的區域。
3、打乒乓球
打乒乓球鍛煉可增強四肢、腰部、背部肌肉的力量,提高機體的耐受力,可有效地增強內臟功能,延緩衰老。
4、滾動腰
兩腿彎曲,兩手緊抱雙膝,上身盡量放平,兩腿先向左傾斜,使腰部在床上左右滾動。可以逐步加大傾斜度和滾動力度,做七八次。
5、去公園散步
研究人員發現,常去公園散步的人記憶力和注意力提高了20%。專家表示,自然環境具有平靜身心的作用,使大腦能更好地處理信息。
6、縮腿縮肩運動
將四肢緊貼床面,身體形成一字形仰卧。向上提縮左腿同時向下縮左肩,向上提縮右腿的同時向下縮右肩。提縮腿時應以縮胯帶動腿動作的完成。
7、門球運動
門球運動有競爭性,比賽時間短,運動量不大,但是趣味性很強,比較適合老年人。門球運動鍛煉可增強老年人腰背、四肢肌肉力量,也有健腦作用。
8、與朋友一起慢跑
大量研究表明,增強社交有助於減少記憶喪失風險。一項新研究表明,廣泛社交使女性老年痴呆危險降低26%。心理學研究也表明,鼓勵別人鍛煉,也會讓自己多鍛煉。
9、散步時跑步
研究表明,與不鍛煉的人相比,兩次3分鍾的跑步能讓鍛煉者記新單詞的速度快20%。研究發現,各種有氧運動可以加快血液循環,進而使負責記憶和語言學習的大腦海馬區更健康。
10、伸懶腰
兩臂伸直舉過頭頂,兩腿夾緊形成一字形。用力伸展四肢打挺,使全身關節特別是腰椎舒展開。做五六次直挺動作後,再次兩臂拉開,兩腿叉開使身體形成大字形,向兩側伸挺五六次。
11、仰卧起坐
這一節主要靠腹肌的抽動力來完成。如果坐不起來,可先用揮動雙臂來帶動上身立起坐下。做這一動作,如果腹肌力強,雙手可背托腦後或平放在床上。根據自己身體情況可做5至10次。
12、舉重加平衡訓練
研究表明,進行舉重、步行和平衡能力鍛煉的老年人,其決策能力在6個月後會提高近13%。力量訓練中增加平衡和協調能力鍛煉(比如同時舉起右臂和左腿等)能使人受益更大,其原因在於,不同的運動可鍛煉大腦不同的區域。
13、打太極拳
多項研究已證實,打太極拳能改善平衡能力。新研究發現,練太極拳同樣有助於保護負責觸覺的大腦區域。該大腦區域在40歲之後會快速退化。一項近期研究顯示,經常打太極拳的五六十歲的中年人,其指尖感覺靈敏度與25~30歲的人不相上下。
14、打健身球
打健身球是一項既有趣味性,又有娛樂性的器械運動。鍛煉時,手持兩個健身球,沿順時針方向有節奏地轉動。健身球能增強指、腕關節的韌性、靈活性;也能增強指力、掌力、腕力,對預防老年人手指及指關節和腕關節僵直頗有好處。另外,玩健身球還能刺激手掌穴位,可反向性地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起到健腦益智、消除疲勞的作用。
④ 老年人如何做好運動健身後的整理活動
老年人運動健身後必須要做整理活動,整理活動不是簡單地將心率恢復安靜水平,為了達到機體從運動狀態到安靜狀態的過渡和消除部分運動疲勞的作用,運動健身後的整理活動應該按照一定的內容和順序進行。
那麼如何做好整理活動呢?一般來說,老年人可以在臨近運動結束前降低運動負荷,如降低運動強度、減小運動速度或動作頻率,有控制的減小技術動作的活動幅度,使機體從運動的興奮中逐步的「冷卻」下來。在這個過程中呼吸很重要,老年人應該注意呼吸的調節,可以通過做幾次深呼吸達到調整呼吸方式、頻率和深度的目的。其後老年人可以做一些伸展體操,與准備活動相類似,在時間足夠時全身各部分都要做到,包括頸、背、肩、胸、脊柱、四肢、踝、腕、髖、膝、跟腱、足趾和手指;如果時間較少,需要將運動健身中涉及的主要關節充分伸展。除了伸展關節,整理活動還要特別重視牽拉肌肉。運動時用到的肌肉,特別是體積較大的主要肌群,要保證時間做充分的牽伸,充分牽伸對消除運動時堆積在肌肉內的乳酸等代謝產物有積極作用,可以幫助機體減輕運動疲勞的程度。最後,老年人還可以對一些做功較多、較為疲勞的肌肉做一些自我按摩,起到放鬆、消除疲勞的作用。直到全身肌肉放鬆,呼吸、心跳基本恢復平穩正常後即可停止整理活動,停下休息。
整理活動的持續時間可以根據運動後自我感覺來決定,如果機體比較疲勞可以適當加長整理活動的時間,相反的話則適當縮短時間。但無論如何,老年人在運動後進行整理活動是必不可少的。
⑤ 老年人健身運動有那些
適合老年人鍛煉的體育項目很多,可根據年齡、性別、體質狀況、鍛煉基礎、興趣愛好及周圍環境條件等因素,選擇適宜的鍛煉項目。下面介紹一些簡單易學、老年人比較適用的鍛煉項目。
(1)散步:散步對人體健康是很有益處的,古往今來,許多偉人、學者都以散步作為強健身體、調節精神的鍛煉方法。
散步具有良好的健身作用。首先,散步是一種陶冶情志、舒暢情懷的活動。在空氣新鮮、環境幽雅的場地上慢步行走,會使人神情氣爽,心曠神怡。散步能調節大腦皮質的功能,緊張的腦力勞動後,散步可消除疲勞、健腦益智,有助睡眠。因此,散步有養神舒心的效果。其次,散步是一種和緩輕松的健身運動。步行時,兩足交替移動,能鍛煉肌肉、活動筋骨、強健腿足、促進血液循環,使心跳加快,心排血量增加,這對心臟是一種很好的鍛煉,對防治高血壓、冠心病均有益處。步行還可增強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進胃腸有規律的蠕動,並能改善呼吸功能。第三,散步也是祛病延年的一種手段。步行可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能量消耗,促進體內多餘脂肪的利用,有助於防治糖尿病和肥胖症;對由於胃腸功能紊亂而導致便秘的老年人,散步有利於保持排便通暢;失眠的老年人,睡前散步有助於安眠。總之,散步可祛病強身、延年益壽,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步行作為健身的運動項目,要有一定的速度才能達到目的。一般來說,以中速(每分鍾80-90步)或快速(每分鍾100步以上)步行法進行鍛煉,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60歲以上的健康老人步行速度應力求達到每分鍾100步左右,一天總量達6000步左右,為此,每天以步行1小時左右為宜。步行時最高脈搏數保持在110-l20次/分,且自我感覺良好。有的老年人可能達不到這個指標,只要安步當車,以最快的速度進行鍛煉,也一定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目前,社會上還流行一種倒步行,即倒退行走,其優點是調整了平時不大用的肌肉,而使血液循環得以改善,減輕或消除腰背酸痛。有腰肌勞損或骨質增生的人,可採取此種方法,在平地或無障礙物的空地上.
(2)慢跑:慢跑又稱健身跑,其作為強身健體的手段已風靡世界,成為獲得智慧、健美、長葆青春的法寶,也成為現代生活中防治疾病的一種手段,為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選用。
慢跑對鍛煉心肺功能頗有好處。可加強和改善心臟的泵功能,提高心肌的興奮性,使心臟收縮力增強,心跳變慢,心排血量增加,並可擴張冠狀動脈和促進冠狀動脈的側支循環,增加冠脈血流,改善心肌營養,可防止或減少心絞痛發作,對防治冠心病有較好的作用;能改善大腦皮質功能,調節皮質和內臟的聯系,改善各系統器官的協調性,調節血管收縮、舒張功能,使血管彈性增加,有利於血壓的穩定,患有高血壓者可促使血壓逐漸下降;慢跑時吸入的氧氣量比靜坐時多8倍,可使肺活量明顯增加,肺泡得以充分地活動,可有效地阻止肺組織彈性的衰退,改善和提高肺功能;慢跑可降低體重,改善脂肪代謝,降低血中三醯甘油和膽固醇的含量,並能促進已經沉積在動脈壁上的膽固醇逐漸消退,故對防治高脂血症、肥胖症、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壓病等疾病大有好處。
健身跑一般分為預備活動、慢跑和放鬆三個階段。開始時適當進行准備活動,緩慢地活動一下肢體,使全身肌肉放鬆,並使心跳和呼吸適應運動的需要,一般2-3分鍾即可;跑步時腳步要輕快,雙臂擺動自然,要用鼻子吸氣,用嘴呼氣,呼吸要深長、細緩有節奏,每跑2-3步吸氣1次,再跑2-3步呼氣1次,健身跑的速度為每分鍾120米一130米,以自己不覺得難受、不氣短、能邊跑邊與別人說話為宜。初次鍛煉時,可慢跑5-10分鍾,逐步適應後可增至15-20分鍾。最好是每日堅持鍛煉1次,有困難者每周至少鍛煉3次,每次逐漸增加到30-40分鍾。慢跑結束後不宜馬上停下來,而應緩慢步行或原地踏步做些放鬆整理活動,逐漸恢復到安靜狀態。
跑步時間最好選在每天清晨,應以慢跑為主,並要量力而行。對於體質較差或以前缺乏鍛煉的老年人,可先採取走、跑交替的方式,待逐漸適應後再行全程侵跑。跑步的距離由近到遠,速度由慢到快,以自覺全身舒暢為度。如遇雨雪、大風天氣或因其它原因不能外出鍛煉時:可在室內進行原地跑鍛煉。
(3)太極拳:太極拳是我國傳統的健身運動項目,具有健身和延年益壽的功效,對防治慢性疾病有較好的效果,是非常適合於老年人的一種鍛煉項目。首先,打太極拳時全神貫注,注意力高度集中。眼隨手轉,步隨身換,動作圓滑、連貫、穩健、協調,動中取靜,有利於大腦的休息;其次,有助於延緩肌力衰退,保持和改善關節運動的靈活性;第三,太極拳動作緩慢柔和,柔中有剛,肌肉有節奏的舒縮,對調節大腦皮質和自主神經系統功能具有獨特的作用;第四,可治療多種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神經衰弱、潰瘍病、肺結核、肝炎恢復期、骨關節病等,具有祛病延年的功效。
太極拳的流派較多,初學者以練國家體委公布的"簡化太極拳"為佳、簡便易學,效果較好。練拳要選在地面平坦、環境幽靜、空氣新鮮的室外或室內進行,最好在清晨或傍晚鍛煉,清晨練拳可使身體各器官活動起來,為進入工作和生活活動做好准備;傍晚練拳有助於消除疲勞。練拳前要做好准備活動,打太極拳時要調整好呼吸,做動作時呼吸要穩定深長,有利於鍛煉呼吸肌和增進食慾。可根據個人的體力來調節練拳時間、次數、架子高低和動作快慢,最好是每日早、晚各練1次,每次10一15分鍾。
(4)氣功:氣功是傳統醫學寶庫中獨特的強身健體方法之一。氣功就是"內練一口氣",所謂"氣"是指人們所呼吸的空氣積人體內在的"元氣"。祖國醫學認為,元氣是維持身體健康和預防疾病重要因素。氣功就是鍛煉人體內部的元氣,通過調整姿勢、調整呼吸、調整精神的鍛煉方法來調整身體內部的能,從而增強體質,提高防病和抗病能力,達到祛病強身健體的目的。中醫認為氣功有平衡陰陽、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和協調臟腑的功用。現代醫學已證明,氣功鍛煉對呼吸、消化、循環、神經和內分泌功能都有良好的作用。氣功可以調節大腦皮質和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減少身體能量的消耗,增加能量的儲備;通過腹式呼吸,使橫膈膜大幅度有節律地上下移動,對腹腔臟器起到按摩作用,有利於胃腸道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氣功可增進身體健康,延緩衰老,益壽延年。實踐證明,氣功對高血壓病、神經衰弱、腸胃病、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均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氣功從練功方法上講,分為動功和靜功兩大類。老年人以練靜功為好。目前流行的氣功很多。老年人可根據身體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功法。
在進行氣功鍛煉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練功前10一15分鍾停止一切活動,排空大小便,做好練功准備。②練功時要心情平靜,肌肉放鬆,做到松靜自然,動靜結合、練養相兼,意氣相依,循序漸進。③要排除思想雜念,將意念集中在某一點上,如意守丹田。能否將意念集中是練功成敗的關鍵。④調節呼吸,做到意氣合一。⑤練功應由易到難。不要急於求成,做到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日久必見成效。⑧練功時間一般為20-30分鍾,每天早、晚各l次。⑦空腹和飯後不應馬上練功。⑧練功時如有頭痛、頭暈、胸悶、呼吸不暢等不適時,應查找原因,加以糾正,如症狀繼續加重,則應暫停止練功。
(5)球類運動:適合於老年人鍛煉的球類運動有健身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檯球、門球和高爾夫球等,可根據個人的興趣和愛好加以選擇。
健身球是一項既有趣味性,又有娛樂性的器械運動。健身球由山核桃演變而來,古人置山核桃於手中運轉,用以祛病健身。目前健身球有空心鐵球、石球、玉球等,均有不同的型號。鍛煉時,手持兩個健身球,沿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有節奏地轉動,每次可練10餘分鍾,每天可練數次。健身球主要是增強指、腕關節的韌性、靈活性和協調性,可增強指力、掌力、腕力,對預防老年人手抖及指關節和腕關節僵直頗有好處。健身球刺激手掌穴位,可反射性地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起到健腦益智、消除疲勞的作用,同時還有舒經活血、強筋健骨、強壯內臟的功效。因此,老年人堅持健身球鍛煉是有益的。
乒乓球鍛煉可增強四肢、腰部、背部和胸部肌肉的力量,提高機體的耐受力,可有效地增強內
臟功能,延緩衰老。老年人進行乒乓球鍛煉的目的在於強身健體,而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比賽的勝負上。
羽毛球運動器材簡單,攜帶方便,容易掌握,室內、外均可進行。其運動量可大可小,適合老
年人鍛煉。羽毛球鍛煉可增強腰背、腹肌和四肢肌肉的力量,提高大腦皮質的興奮性及小腦的靈活性和協調性,有益智健腦的作用。
網球運動可取得羽毛球運動同樣的鍛煉效果。其運動量比羽毛球大,且需要網球場或較大的空地才能進行鍛煉。
門球運動有競爭性,比賽時間短,運動量不大,而趣味性很強,比較適合老年人。門球運動鍛煉可增強腰背、四肢肌肉力量,並有健腦作用。
檯球是一種集智力與體力、運動和娛樂為一體的健身項目。通過動腦、動眼、動手及腳步移動而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高爾夫球是一項高雅的戶外運動項目。以棒擊球入穴,擊球時在起伏不平的場地上行走,腰背肌肉可得到鍛煉,很適合老年人,但受運動場地、經濟條件等因素的限制,這種運動目前尚不能得到廣泛開展。
(6)跳舞:跳舞是一種舞蹈和音樂結合在一起,有益於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也是一種適宜的體育鍛煉。老年人可以跳交際舞、老年迪斯科,在歡快、悠揚動聽的音樂旋律中翩翩起舞,會使人覺得精神愉快,心曠神怡,特別是跳迪斯科舞姿優美、瀟灑大方、輕松自如、活潑奔放,好像又回到了青年時代。在歡樂的氣氛中,還可消除大腦的疲勞和心理的緊張,使全身感到輕松和協調。跳舞是一種全身性的運動,可使各器官系統得到鍛煉,增強機體新陳代謝,使心跳及呼吸加快,心臟輸出更多的血液到全身;可增進食慾,促進胃腸蠕動,提高消化吸收能力;使關節靈活性增加、肌肉強壯,步態穩健有力;對防治冠心病、高血壓病、骨關節病、肥胖症、便秘等都有一定的益處。但跳舞的節奏不要太快,如出現心悸、胸悶、氣促、頭暈等不適時,應坐下來休息一會,待症狀消失後再繼續進行。
⑥ 老年人如何做好運動健身前的准備活動
在上一問,我們已經了解老年人運動健身前做准備活動的必要性,那麼參加運動健身的老年人應該如何做好准備活動呢?
如果運動健身的時間在60分鍾以上,准備活動的時間最好達到10~20分鍾,這樣老年人能夠充分地進行准備活動,保障准備活動的每一項內容都能夠充分地進行。通常情況下,老年人進行運動健身的時間不長,而且運動強度不大,可以適當減少准備活動的時間,但是也要達到5~10分鍾的時間,將准備活動必須要進行的內容做完。
一般來說,准備活動中有兩部分內容是必須要做的。一是伸展活動,在時間足夠時全身各部分都要做到,包括頸、背、肩、胸、脊柱、四肢、踝、腕、髖、膝、跟腱、足趾和手指。如果時間較少,需要將運動健身中涉及的主要關節充分拉伸,如進行慢跑健身,需要將腰、髖、膝和踝關節做充分的拉伸。二是一定強度的全身活動。老年人的運動健身一般都是全身性的,在准備活動時有必要進行一定強度的全身活動,提高各個組織器官的功能水平,達到運動時要求。可以進行慢跑、快步走等活動,活動時強度達到心率90~100次/分即可,體質較弱的老年人可以適當降低一些,身體有微微出汗或發熱的感覺即可。此外,如果老年人選擇一些技術性項目進行運動健身,有必要進行專門的准備活動,將一些常用的技術動作以較小的動作幅度和動作速率做一做,使機體對這些動作有所准備,避免出現專項准備活動不足造成的健康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參加運動健身的老年人有特殊情況,如年齡較大、存在一些健康問題,准備活動可以酌情減輕或取消部分熱身內容,不可為了達到標準的准備活動而強行去做一些動作,這樣有害無益。但無論如何,只要是參加運動健身活動,都必須做好充分的熱身,准備活動是安全有效進行運動健身的必要前提。
⑦ 哪些健身方式比較適合中老年人
比較適合中老年人的健身方式有走路、游泳、跳舞、中醫養生功法。
一、走路
走路是一種很好的養生保健運動,非常適合老年人。走路鍛煉簡單易行,是整個身體的鍛煉運動,強度適中,而且可以增強老年人心肺功能、調節身體狀態。
二、游泳
游泳是一種非常適合老年人的全身運動,可以改善老年人運動協調性,提高老年人心肺功能。
三、跳舞
跳舞對老年人來說也是比較好的鍛煉方式,其不僅鍛煉身體,而且可以增加老年人的人際交往,可以減少老年人心理問題的出現。但是需注意跳舞時間不要太長,以不超過半小時為宜,動作不要太劇烈,尤其是扭腰、扭胯、扭膝關節的動作,避免意外損傷。
四、中醫養生功法
中醫養生功法如五禽戲、太極拳、易筋經、八段錦等功法,都具有強身健體的作用,適合男女老少練習。如八段錦,只有八節動作,動作精煉,運動量適中,還可以疏通經絡氣血、調整臟腑功能。
(7)老年人健身動作擴展閱讀
中老年人在健身時的注意事項:
太早進行鍛煉並不好,早上七八點,陽氣上升時更加適合鍛煉身體;禁忌空腹晨練,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因為空腹運動很容易造成低血糖。
霧天不宜進行鍛煉,霧珠中含有大量的塵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質,鍛煉時由於呼吸量增加,肺內勢必會吸進更多的有害物質。
⑧ 老年人應該如何健身呢
現在長壽的老人越來越多了,這的確是一個可喜的現象,但不容樂觀的是中國的老年人雖然長壽並不健康,由於疾病的纏身,日常生活難以自理,生活質量下降,給社會和家人帶來了很多的影響。這種情況也引起了老年人自身的關注,他們渴望健康,健身便成了他們最大的需求。
對於健身的方式老年人的理解很簡單,就是一個「動」字,認為動的越多身體也就越健康,而結果並不那麼理想,有的甚至出現了意外,究其原因是偏離了科學的軌道,熱情使他們走進了誤區。醫學專家提示,老年人健身應該根據醫生的建議,按其健康、體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狀況,結合生活條件和愛好等個人特點,有計劃地進行經常性鍛煉,以達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
劇烈運動是致命的殺手
體育鍛煉可以強身健體、防病祛病、延緩衰老。但是,如果運動方法不當,不僅不能達到上述目的,反而會損傷身體,影響健康。老年人健身的起點強度應以輕度活動即低能量運動為主,根據美國醫學專家研究表明,長期堅持低能量運動的中老年人與不參加鍛煉或偶爾參加劇烈運動的人相比,其死亡率降低2.5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的發病率減少35%,充分說明低能量運動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運動時間每天可一次或幾次相加,在30分鍾以上。循序漸進是絕對不能改變的法則,至於劇烈運動應列為禁忌。老年人可根據自身的文化差異來採取不同的健身方式,但是步行是最好的基礎,老年人堅持每天步行30分鍾,對骨鹽含量、肺功能和肌力都有明顯的益處。老年人應該有階段性地做身體檢查,然後根據身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鍛煉項目。如果身體很健康,也可以自我檢查一下,如連續下蹲10-20次,或原地跑步15秒,看是否有心悸、氣促、胸悶不適等症狀,如果正常即可開始鍛煉。
中醫學認為人體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有機體,一定要客觀地和自然界的四季變化相適應,而絕不應違背自然變化的規律。因此,老年人在鍛煉的時候更應該注意春避風,夏避暑,秋避濕,冬避寒。老年人要改變陳舊的健身觀念,有一句古話「飯後百步走,壽活九十九」被當做老年人的健身格言,其實,飯後百步走並不科學。從近代醫學觀點看,不宜提倡飯後百步走,因為吃飽飯後對於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是一種負荷,對老年人更是如此,科學研究證明在餐後的60分鍾血壓下降,而心率上升15次/分鍾,中度運動後有些人出現了體位性低血壓,說明餐後運動對心血管系統有明顯的負面作用。因此,老年人應該避免在餐後特別是飽餐後兩個小時內進行鍛煉。
必須關注的飲食與柔韌
老年人千萬不可忽視柔韌性的鍛煉,實際上中老年人柔韌性老化的過程是因人而異的,自然老化只佔三分之一,其餘三分之二與鍛煉有關。調查發現,我國中老年人健身中大多忽視了柔韌性鍛煉,運動醫學研究表明,柔韌性是重要的身體素質之一。經常進行柔韌鍛煉的老年人,不僅能保持較好的柔韌性,而且在活動中動作靈活,肩、膝、腰等關節的扭傷也很少發生。這說明經常進行柔韌性鍛煉,對中老年人的健康很有好處。美國醫學專家布蘭達曾做過一項測試,以250名年愈60的老人為實驗對象,他把參與實驗的人分為三組,其中一組人每周步行三次,每次步行40分鍾;另一組人在健身房進行同樣時間的腿部力量訓練;第三組人不做任何鍛煉。經過18個月後,沒有參加鍛煉的人有一半左右失去了部分或全部的日常活動能力;而參加鍛煉的人出現這樣情況的卻很少,他呼籲所有的老年人不可小視對柔韌性的鍛煉,因為這是一種溫柔的健身方法。同時,在鍛煉的前後更應該注意飲食的合理有度。
飲食宜清淡,由於老年人味覺減退,因此特別喜歡吃味濃油膩和油炸的食物,但這類食物不易消化,應該節制。以谷為主,果菜為輔,肉類益之,既可滿足各種營養素的供應,又可保持大便通暢,但是清淡不等於吃素。
飲食有節,老年人一定要避免暴飲暴食。暴飲暴食會使運化功能失常,從而引起腹脹、泄瀉等症狀,甚至因發生急性胃擴張或誘發心肌梗塞而死亡。曾有一高齡老人,當他152歲時,因飲食過度而死,他的屍體曾被著名的解剖生理學家哈維氏所解剖,發現他的各器官的衰老現象還不明顯,是暴食導致了老人的死亡。
要少食多餐,老年人肝臟合成糖元的能力降低,糖元儲備較少,對低血糖耐受力較差,容易感到飢餓和頭暈。因此,在睡前、起床後或二餐間老年人可適當吃少許食物作為點心。一般每日可安排五餐,每餐的量不宜太多,餐間不吃零食,特別是甜食,以免導致消化功能紊亂。空腹鍛煉是老年人的大忌,清晨血糖偏低、人體血液粘滯,加上氣溫低、血管收縮等因素,容易導致心腦疾患而猝死。
對老年人的建議
一些常規的運動習慣不一定科學,老年人習慣於清晨健身,但是他們忽視了可能帶來的預想不到的惡果。早晨冠狀動脈張力高,交感神經興奮度也較高,無痛性心肌缺血、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發作以及猝死等病症也多在早晨6時至中午12時發生。如果在清晨健身,運動量應小一些。武漢醫學專家朱國英說,現在中老年保健確實是一個大問題,中老年人鍛煉應該量力而行,運動後最好自己數數心率,用運動後的心率加上年齡如果不超過170就可以了。
運動醫學專家對老年人的健身方式提出了三點建議:一、平常不運動的老年人應從低強度、低沖擊的運動開始。二、老年人必須特別強調熱身運動與緩和運動,肌力鍛煉可依個人喜愛安排在有氧運動之前或之後,並間隔開來,例如每周一、三、五力量鍛煉,二、四、六有氧運動。 三、每次運動前應先做靜態式的伸展操,以改善柔軟度及關節活動范圍,降低運動傷害的幾率。
幾種老年人的健身方法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形態、結構和功能不斷地在改變,從而引起人體對內環境適應能力逐漸減退,這是新陳代謝的必然規律。所謂老化是指人在成年後隨年齡的增長所出現的退行性變化。一般情況下,55-40歲後,身體的新陳代謝逐漸減退,各器官的功能也相應的降低,不過減退進程較緩慢,當50-60歲後,人體機能減退就明顯加快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適宜的開展老年人體育鍛煉,積極防治老年性疾病是抗衰老,延年益壽的重要環節。
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點(肌肉力量減小、心血管功能衰退、反映慢、免疫功能下降、關節靈活性減小等),建議老年人進行一些動作幅度小,運動量小的鍛煉,如快走、慢跑、太極拳等,下面就介紹幾種常用易行的健身方法。
一、 健身走
從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看,堅持走步可以通過腳掌不斷與地面的機械接觸來刺激腳底反射區,而良好的運動刺激可使對應器官加快運營和分泌,從而達到健體的作用。
健身走的基本要求是:兩腳應走執行部,一腳後蹬時膝關節伸直,另一腳前擺時膝關節彎曲,在全腳掌著地瞬間再伸直;同時上體自然正直,挺胸抬頭,兩眼平視,兩臂自然前後擺動,以協同腿部動作。此外,走步時要注意呼吸與走步節奏的配合。
1. 散步
散步是一種最為流行的健身方法,對老年人來說既安全又有效。散布的特點是輕快自然,隨心所欲,運動量的大小可以通過調節步速進行調節。若想加大運動量,只要加快步伐就能達到目的。一般說來,散布的步幅較小(50-60㎝/步),步速較慢(25-30m/min)。
2. 上下樓梯
上下樓梯是近些年在城市中興起的一種有效的鍛煉方法。每周堅持上下樓梯800-1049級台階鍛煉效果最佳,據有關研究顯示,在這區間,是保持人的運動的最適合鍛煉量,能有效的發展人的腿部力量,改善心血管系統的功能。
上樓是要求上體微前傾,有意識的屈膝抬腿,年老或體力較差的人,開始鍛煉時,可扶著樓梯的扶手進行;下樓時,上體微後仰,肌肉放鬆,要注意安全。
3. 快步走
快步走是一種步頻和步速較快(130-250m/min),運動量稍大的走法,它適合有一定鍛煉基礎的健康老年人。
快步走的身體姿勢:身體適度前傾3-5度。抬頭,垂背,挺胸,收腹提臀。
4. 倒步走
倒步走即倒退著走步。據有關研究表明,倒步走比正步走的氧氣消耗高31%,心率快15%,血液中的乳酸含量也較高。因此,倒步走是減肥運動中最經濟,收效最大的監視方法之一,且適合於各種年齡。倒步走由於可以增強大腿後肌群和腰背部肌群的力量,因此還可以預防腰痛。據報道,倒步走還具有保健小腦的作用,有利於提高人體靈活性和協調性等良好的健身功能,是對老年人非常有效、有益的方法。
鍛煉應選擇沒有障礙物的開闊而平坦的地方。步速應控制在45-60步/min,距離一般為600-1000m。根據個人情況而變。
二、 健身跑
健身跑是大眾最為喜愛的運動項目,不受各種條件限制,只要有路就可以跑。經常進行健身跑鍛煉,可以有效的增強和提高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的功能,可以抑制或延緩衰老,使人延年益壽。
健身跑的基本要求是:身體正直或稍稍前傾,大腿帶動小腿,全腳掌著地,擺臂自然,雙目平視,跑動時注意伴隨有節奏的呼吸。
老年人健身跑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根據鍛煉者自身的身體狀況和運動能力,安排好運動量和強度。跑的次數、距離、速度等要量力而行,不可進行自己力所不及的活動。
2、注意鍛煉的循序漸進。健身跑對人的機體具有一定的生理負荷刺激,當身體對某衣服和適應後,應適當加大運動量,但要有小到大逐漸進行,不可操之過急,否則會適得其反。
3、要常年堅持,不可以斷斷續續。健身跑鍛煉的目的,是使人體多系統的機能都得到增強,但不是短時間內可達到的。因此健身跑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最後,希望以上介紹的幾種方法,能對您有所幫助,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
⑨ 老年人簡單的健身動作
老年人最簡單的健身去做保健操,跳廣場舞,既娛樂,開心,還健身,兩全其美,能夠治三高,心臟病,糖尿病,活血化瘀,供血不足等疾病,好好保養身體,健健康康的度過餘生
⑩ 老年人健身動作 治療腰間盤突出
希望通過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不管腰椎間盤突出有多輕,都不可能通過口服葯物、手法按壓或外用葯讓突出的間盤回去。即使有效的腰椎牽引、理療、按摩,也只能是有效緩解症狀,突出的間盤不能回納。
所以腰背肌的鍛煉很重要:
加強腰背部肌肉的鍛煉,有助於維持腰部的穩定性,可以有效的預防急慢性腰部損傷和腰痛的發生。這對於曾經有過急慢性腰肌損傷或者腰椎間盤突出症,而目前處於緩解期的病人尤其重要。
腰背肌鍛煉的方法簡便易行、成本低廉,大家每天都可自我完成。鍛煉時可以俯卧床上,去枕,雙手背後,用力挺胸抬頭,使頭胸離開床面,同時膝關節伸直,兩大腿用力向後也離開床面,持續3~5秒,然後肌肉放鬆休息3~5秒為一個周期,這種方法俗稱「燕飛」或「小燕飛」;對於腰肌力量較弱或者肥胖的人士來說,上述方法比較費力,可以採用下述方法鍛煉,仰卧在床上,去枕屈膝,抬起臀部,持續3~5秒,然後肌肉放鬆,放下臀部休息3~5秒為一個周期。
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鍛煉。
腰背肌鍛煉的次數和強度要因人而異,每天可練十餘次至百餘次,分3~5組完成。應當循序漸進,每天可逐漸增加鍛煉量。應當注意,如果有腰部酸痛、發僵、不適以及腰椎間盤突出症急性發作時不要練或少練習;鍛煉時也不要突然用力過猛,以防因鍛煉腰肌而扭了腰;如鍛煉後次日感到腰部酸痛、不適、發僵等,應適當地減少鍛煉的強度和頻度,或停止鍛煉,以免加重症狀。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腰背、腹及的功能鍛煉,這種鍛煉必須是康復醫生制訂計劃,有別於正常人的鍛煉方案。要根據病情適度功能鍛煉。腰背肌力量好,可加強腰椎的穩定性,緩解症狀,防止復發既加重。 此外,要少提重物,避免久坐,尤其是軟沙發、小轎車的座椅這一類的,會加大間盤負荷,加重病情。
還有卧床可緩解腰部肌肉的痙攣,可使腰肌和椎間盤得到充分的休息與放鬆。睡覺的床鋪應選擇硬板床或者在木板床上放較硬的席夢思等彈性卧具,既舒服,又可使腰部得到充分休息與放鬆。傳統的棕綳或尼龍絲綳床、鋼絲綳床以及鋼絲綳的行軍床等,人躺卧在上面由於體重的作用,身體會呈現中央低、四角高的狀態。其是使用時間較長的棕綳床,彈性更差,人躺在上面,腰部肌肉仍持續處於痙攣狀態,使椎間盤也不能得到充分休息與放鬆,對腰部非常有害。許多人在這種床上睡覺後,次日清晨起床後會感到腰背酸痛無力,長此以往,極易造成腰肌勞損,也可誘發腰椎間盤突出症。另外,軟的沙發或者席夢思床墊太軟或者彈性較差,也會產生和傳統的綳床一樣的缺點。有許多人在這些不合適的床上睡覺幾天就可以誘發腰肌勞損,整日腰背酸痛無力,很長時間找不到原因,換上硬板床後腰肌勞損就可奇跡般的痊癒。
再來睡覺時的姿勢以雙下肢稍屈曲位,側卧為好,這樣可使腰椎間盤內的壓力減低、腰部肌肉鬆弛,以獲得充分的休息。
希望以上的方法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