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看待農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您好:1、粗茶淡飯,幸福美滿。現在生活在農村裡的老人,從日常生活中看,吃的非常簡單,一饃一菜一湯而已,相來都是只講飽,不講好。他們吃的是自已地里種的糧食,自已地里種的菜,自已新手做的飯菜,吃著特別放心,特別有味。真的是好吃不貴,經濟實惠。雖然沒有山珍海味,頓頓也有雞蛋、或雞肉,真是綠色環保,健康第一。2、空氣清新,健康鍛煉。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的滿足,吃穿不用來發愁,在農閑的季節里,有的老年人早上起床後,到大路上跑跑,呼吸呼吸新鮮空氣,欣賞欣賞大自然的自然風光,心裡是無比的爽快;吃過晚飯後,三五個老年人一塊散散步,到廣場上跳上一曲,他們邊說、邊笑、邊聊,有說不完的話題,心裡特別的滿意。3、只圖開心,悠閑自在。每當吃過早飯,他們這些老年人,根據他們的愛好 ,有的三五成群的居在一起聊天噴大氣,以前聊的只講「繞餅肉合子」,現在聊的是「兒孫們發展的怎麼樣,以及國內國際大事,及新冠肺炎疫情狀況等等……」怎麼也聊不完的話題,好不一派熱鬧的景象。有的老年人愛好去趕集會,看大戲等等,總之他們過的都很開心幸福,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比比皆是。
㈡ 現今農村老年人面臨哪些問題
《老齡藍皮書: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8)》顯示,中國當代老年人也面臨諸內多問題,包括容老年人口數量持續增加,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老年人收入水平總體不高,老年人口因老返貧、因病致貧風險較大;老年人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數量較大,老年居住環境建設滯後,農村老年人住所不適老問題尤為突出,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務嚴重不足,農村老年人精神孤獨問題尤為突出等幾個方面。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指出,應對人口老齡化是一項系統工程,為確保全體人民健康而老、富足而壽,除了做好養老、健康、醫療等工作外,還要做好中長期的全面安排。來源:澎湃新聞網
㈢ 目前農村養老服務現狀及突出問題有哪些
一、農村養老現狀
農村老人的養老金來源一部分是家庭供給。家庭供給部分與家庭經濟收入、子女狀況等密切相關。中東部發達地區、發達鄉鎮農村老人家庭供給相對充足,西部及少數民族欠發達地區老年人家庭經濟狀況不容樂觀。一部分是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3)農村老人精神慰藉少。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轉移到城市,不留在農村的老人身邊,並且回家探望也多是短暫的。所以農村老年人就在干農活和盼兒孫中度日,大部分農村老年人並沒有太多的娛樂活動,精神生活狀況不容樂觀。
(4)農村老年人預防意識差。一方面,農村老人疾病預防意識差。大部分農村老人都做過繁重的農業勞動,身體不舒服或者拖延不治或者在家自己吃葯醫治,這往往延誤病情,由小病轉變為重病,從而導致因病返貧。另一方面,農村老人安全預防意識相對較差。一些詐騙分子通過現場演示引誘、虛標價格等手段向農村老人兜假冒售偽劣產品。還有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的心理,向其宣傳不良觀點,引誘農村老人信奉非法邪教等。
㈣ 農村老年人現狀
農村老年人生活之現狀
農事聊齋
2018-08-14
關注
農村,大部分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只要沒有喪失勞動能力都沒有閑下來,他們只要身體硬朗有的干著自家責任田的農活,有的在附近打工,甚至有的在干著建築之類的重體力活。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那就是自己攢點零花錢,少給兒女添麻煩。也許你會問,他們幹了大半輩子,難道沒有攢下養老錢嗎?對了,他們還真的沒有錢,原因就是他們年輕的時候也就是能乾的時候掙的錢都給兒子蓋房,結婚用的所剩無幾,不欠點外債就算不錯了。相比城市中的老人真是天壤之別,城裡的老年人他們大多數是散散步,打打太極拳,跳跳舞,還有的養鳥,下棋,晚年生活豐富多彩,因為他們有退休金,不用擔心錢的問題。
那麼農村老年人為什麼不能放下地里的活安享晚年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了解一下農村老人的真實生活處境:
首先,農村有一部分老年人是和兒女分開生活的,這部分老人身體狀況良好,能獨立完成地里的活,不用托累兒女,但是為了讓兒女在外安心打工,家裡一切瑣事都得管。然而,歲月不饒人,這么大的勞動強度,他們又能為兒女支撐幾年呢?
再者,還有一部分老人,他們和兒子一起生活,但是已經不能從事田間勞動,而年輕人還要外出打工,所以家裡的一切大事小事自然落在老人們身上。如果家裡再有倆不懂事的小孩,那更是累上加累,看著老人力不從心的樣子,心裡真是五味雜陳,但也無可奈何。日子還要一天天熬下去,能撐到什麼時候算什麼時候。
最後一種情況是沒有了勞動能力的老人,他們生活上需要照料,精神上需要安慰,這種情況年輕人就不能去外地打工了。但也有年輕人不在身邊,老人突發狀況,不能很快就醫的情況發生。年輕人既要掙錢養家,還要看護老人,處在兩難境地。另外由於現階段的社會環境,至使人的自私心理膨脹,親情淡漠,導致老年人的養老處境更是雪上加霜。這也是全社會不能忽視的問題。
總之,農村老年人沒有城裡老年人那麼豐富的精神生活,大多數都是能幹多少干多少,直到干不動為止。如果這種現狀不能改變,老有所養就是一句空談。老齡化日趨加劇的問題如何化解,是擺在我國政府面前的重要問題,怎樣讓老年人有尊嚴的老去,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親愛網友,您有什麼好的建議不妨說出來,為了我們的老人,也為了即將老了的我們,諫言獻策,老有所養的問題,該解決了
㈤ 關於老年人生活狀況的調查報告
農村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山東省新泰市西洛村調查
劉 洋
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有近1.3億,而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群體是我國最大的人口群體,所以農村老年人口也是我國最大的老年人群體。近年來,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在逐步加快。因此,關注我國農村老年人口,了解他們的現狀,積極解決他們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對我國經濟發展,建立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我們大學生關注社會、參與社會所應該做的。
一、現狀描述
山東省是我國的第二大勞務輸出省,所以當年輕人外出打工時,留下的老年人的生活狀況就更是我們所應該關注的,也是值得調查的。西洛村位於山東中部、泰沂腹地,北依五嶽獨尊的泰山,南臨孔子故里曲阜,東接山東半島沿海城市。它所在的新泰市是山東省的30強縣市之一。西洛村總人口288人,60歲以上老人有36人,佔到總人口的8% 。為了能夠准確地了解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況,我利用寒假時間進行了調查。調查以訪談形式為主,輔之以問卷。
(一)該村老年人的健康及醫療狀況
調查發現,該村36位老人中,有21位老人身體健康,基本上不怎麼生病,佔到了老人總數的58.3%,有9位老人身體比較差,時有小病發生,佔到25%,而餘下的6位老人有病在身,久治不愈.而這些老人的病主要集中在關節炎,風濕病,高血壓,等。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發現:有近78%的老年人在感到身體不舒服時,會立即找醫生。這說明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健康意識較強,但也有兩成多的老年人在感到身體不舒服時,選擇扛不過去時再找醫生。他們中除一部分是自信自己身體很好,頭痛感冒扛一下就過去了,不用找醫生外,也有部分人是因為家裡經濟拮據,現在醫葯費用高,看不起病。有近80%的老年人平時是找村裡的醫生看病,有15.8%的老年人平時在鄉衛生院看病。可見,村裡的醫生和鄉衛生院擔負著大多數農村老年人平時看病就醫的重任。但有近30%的老年人認為他們村的醫療條件比較差或很差,村裡醫生少,好醫生更少。大量無學歷甚至未經過培訓的人員充斥著鄉村衛生人員隊伍,農村老年人所接受的醫療服務質量不容樂觀。村裡老年人得了病所花的錢,有80%以上的老年人是自己出一小部分,兒女們出大部分或完全由兒女們出。可見該村老年人在醫療上能夠花多少錢,主要取決於兒女們的經濟狀況。他們自己沒有積蓄或積蓄很少。但是在訪談中我們也了解到,近幾年,該村好多人都買了醫療保險,平時看病所花的錢可以報銷近50%,這一舉措對他們好多人是受益非淺的。調查發現,該村老年人買醫療保險的有31人,佔到了老人總數的86.11%,大大提高了該村老人有病及時就醫的比率。
(二)該村老年人住房及經濟狀況
在對36位老年人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其中有30位老人有自己的住房,佔到了70%,他們中大多數人對自己目前的住房狀況感到很滿意或滿意。他們的房子大多是改革開放後由自己或自己跟兒女們一起修的。有近三成的老年人沒有自己的房子,跟兒女或其他親戚住在一起,主要是跟兒子住在一起。當有不止一個兒子時就在幾個兒子家輪流住。他們多則在一個兒子家住一年、半年,少則三個月、一個月。住多長時間由家庭會議根據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決定。他們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有過因住房問題而挨媳婦罵或看媳婦臉色的經歷。他們中大多數人很想或想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對自己目前的住房狀況感到不很滿意或不滿意。調查還發現,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基本沒有或有很少的經濟來源.他們生活消費所需的費用,一小部分是自身勞動所得,大部分是子女的資助。
(三)該村老年人養老狀況
根據我們的調查與訪談,我們了解到,在該村所有被調查的老人中,有97.3%的老人依靠家庭養老,也就是說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由子女提供生活費用,或者依靠自己微薄的儲蓄與繼續勞作維持生計,而只有2.7%的老人是靠退休金養老的,也就是說只有一位老人不是依靠家庭養老的。由於農村中分家情況比較普遍,子女成立新的家庭後與父母家庭之間在經濟上相互獨立。即使在一些家庭,相當數量的老人與成年子女雖然名義上沒有分家並住在同一所房子裡面,但他們仍然是靠自己的勞動來維持生存。實際情況也表明,,除因身體原因而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外,大多數農村老人都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以獲得必要的生活資料。對老人的經濟上的「反哺」往往只體現在老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生病需子女照顧等情況中。前面提到該村有比較高的醫療保險投保率,令我們感到欣慰。但是當對該村老人養老保險進行調查時我們發現,該村投了養老保險的老人只有2.7%,也就是那位以退休金養老的老人,他是西洛村所在鄉鎮礦工廠的退休老幹部,退休前單位里統一買的養老保險。除此之外沒有一位老人投了該保險。這一結果另我們吃驚不已。我們了解到,曾有人上門推銷過養老保險,但是對於該保險,老人們參保投保意識淡薄,在投保問題上思想顧慮重重,怕政策不穩,怕加重他們的負擔。可見,農村養老保險在西洛村還是一片空白。
(四)該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狀況
調查發現,在36位老人中,幾乎沒有一位老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他們的健身意識和自我保健意識並不強。只有不到10%的該村老年人經常讀書看報,這主要:經濟原因。很少有農村老年人訂報刊雜志,而村裡訂的報刊雜志主要是給幹部們看的;在目前的農村老年人群體中識字的並不多;有部分老年人是因為年紀大了,眼睛老化,看不清楚書上的字。但是他們中看電視、聽收音機的比例達到了91%,這是他們獲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經常打牌下棋的該村老年人所佔的比例並不大,而他們打牌下棋的場所主要是附近某戶人家的大門底下。同時我們了解到,幾乎沒有老年人參加過村裡組織的老年活動。村裡也幾乎沒有組織過老年人的文化活動。該村也沒有老年人文化娛樂活動設施。我們可以看出:有將近一半的農村老年人經常感到孤獨、寂寞。可見,該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還很薄弱,村委會在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還有許多事要做。
二、啟示與建議
通過上述對西洛村老年人的生活現狀描述和分析,我認為,要提高農村老年人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使農村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就必須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從上述的描述與分析中,我們能看得出,不管是老年人的醫療問題還是養老問題,還是精神生活問題,都需要良好的經濟作為支撐、作為前提。經濟搞上去了,農民的生活富裕了,農村老人的生活質量自然也就提高了,許多問題也隨之解決了。其次要進一步發揮村委會的作用:多關注村裡老人們的生活情況,不忽略精神生活情況。多舉辦老人們的活動,積極鼓勵老人的參與。而且要有必要的老人活動場所和設施。同時多對村裡中年及少年進行關於孝敬老人的宣傳和教育。讓老人的老年生活真正的幸福起來。最後,要積極地提高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投保率,同時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工作,完善合作醫療制度,改善農村的醫療服務。以次減輕子女贍養負擔,同時讓老人在養老問題上由被動變為主動,也讓老人有病及時就醫,提高生活質量;當然,說了這么多,還是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和扶持的,沒有國家政策的支持,可以說一切都是白話,所以我認為,國家的政策應該是最為重要的。
二十幾天的調查終於結束了,雖然調查的是我的鄉里鄉親,但平日里卻沒有很多的了解,更談不上關心,即使見面了,也只是點頭微笑。然而,隨著調查的逐步進行,給我心裡的震撼也越來越大。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每位老人都有著不同的生活和不同待遇,但他們絕大部分生活地不好,這一點卻是相同的,了解了他們的生活讓我覺得難受和心痛。
調查中曾遇到一位阿姨,當和她談到對公婆的養老問題時,她問我:「當一塊石頭從上面掉下來砸到腳時,你的眼睛是先看下面還是先看上面?」我沒有多想就脫口而出「當然是下面」,因為我覺得這個問題很簡單,而且大多數人都會這么回答。這時阿姨說:「對啊,人人都會這樣,總是先看下後看上,對孩子,對老人就是這樣,總是往下疼,後往上疼。」我無語。
從調查的第一天直到最後一天,我的心都在起伏不平,但是有一點讓我更加地堅定,那就是,我一定會好好地孝敬我的父母。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我絕對不會只疼下而不疼上,絕對不會讓辛辛苦苦養育自己的父母在老年吃任何一點點苦,受任何一點點罪。同時我也非常地希望我村的爺爺奶奶們能盡快過上幸福的生活,有一個美好的晚年。 雖然多了點,但你可以自己刪,給分吧
㈥ 怎樣看待農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物質供養狀況1.農村老年人 的經濟收入來源 2.農村老年人 的收入水平 3.農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農村老年人的醫療衛生狀況 (三)子女的供養狀況 、農村老年人生活境況的原因解析 (一)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缺位是產生問題的深層原因 )農村老年人文化水平的限制(四)農村尊老觀念弱化以及保障老年人權益的法律法規不完善 三、農村老年人生活境況的現實思考 )大力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構建農村醫療 保障體系 )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建立農村社會保障事業(三)發放經濟補貼,建立農村老年人生活保障事業 (四)強化 以德養老和以法養老的雙重效能 .為農村老年人的生存提... 正文 關鍵字:農村老年人生活境況農村社會保障 摘要:文章從物質供養、醫療衛生、子女供養等方面探討了當前我 國農村老年人的生活境況並對造成農村老年人生活境況的原因進行 剖析,進而提出了改善農村老年人生活貧困的有效對策,以期為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提供有益參考 目前我 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 階段 ,老年社會問題日益突出。 尤其在農村,老年人口數量極為龐大,研究農村老年群體生活狀況尤 為重要。人 口總數增加 、人口老齡化等人口問題 .降低了家庭生產 力,加重了農村家庭 的生活負擔 ,使得我國農村傳統的養兒防老體 系不斷弱化 ,老年人的養老、醫療得不到保障。農村老人的生活境況 堪憂。根據我 國統計局的統計.截止 2005 年,中國 65 歲以上老年 人口已經達到 1.16 億.占總人口的10%以上 ,其中絕大多數集 在農村,農村老年人是推動我國進入老齡社會的主體。在建設社會主 農村的進程中,農村老年人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弱勢群體 )物質供養狀況1.農村老年人 的經濟收入來源 村老年人由於年齡偏大,文化水平較低 ,不能再像年輕人那 四處奔波,尋找賺錢的 門路 ,他們 只能在家守著幾畝薄 持生計。因此 。只要他們的身體狀況允許 ,全部投入生產勞動中 去,自己養活自己。迫於生計 ,他們只能採取這種「活到老做到老」 的方式,這使他們終 日勞累,辛勞度 日,不能像城市老年人那樣安 度晚年。 2.農村老年人 的收入水平 上表反映出農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普遍較低 ,大部分面臨經濟生 活的困境 。由於受身體狀況和傳統習慣的影響。一方面 村老年人進入老年 以後 ,雖然仍可 以從事勞動 ,但他們不能再像年輕時 一樣施農葯、澆灌 、背重物等 干一些較 重的體力活 ,並且他們進 入老年後 身體 動作明顯減慢 .降低 了勞動效率 ,因此收入明顯減 統習慣的影響 ,為子女完婚是父母 ,子女結婚的費用 大多由父母負擔。在父母看來 .為兒女 婚既是人生的責任,又是一項保險投資 。因此 ,父母傾其所有給兒 子蓋房子 ,給女兒辦置嫁妝 .並力求讓兒女體面完婚 。另外養 兒女撫養成人,等到他們都獨立了門戶,農村老人們也花 光了全部積蓄,而他們也習慣了不為 自己預留 .這也造成他們老年 後經濟水平較低 3.農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由於農村老年人收入來源單一。收入水平較低 ,很難有所積蓄, 更不能像城市老年人一樣有退休金、養老保險作為生活保障,以致農 村老年人勉強能維持最低的生活水平,雞鴨魚肉之類 對他們來說都成 了奢侈 品.更不用說營養品、保健品了 ,農村老年人營養嚴重不 良,這不能不引起全社會 的關注 )農村老年人的醫療衛生狀況 農村老年人患病率在全民中佔有很大比重.其一方面農村老年人在 年輕時為 了生活、庭而拚命賺錢、勞作,生活的負擔超過了負荷 使他年輕耐就落下一身病:另一方面,人到老年之後,身體系統的功 能降低,免疫力下降,各種疾病趁虛而入。據統計.老年, 所需醫葯 費為總人口平均數的 2.5 .一個60歲以上的老年人 的醫葯費用將 佔用其一生醫葯費的 80%以上 。醫葯費用支出數據也顯示退休人員 的人均 醫葯費用均為在職職工的 ,這對於農村老年人來說 無異於雪上加霜。並且在農村老年人 中能夠享受到醫療保險的只佔 20.7%.所有這些享受醫療保 險的老人都是企事業單位 的退休職 ,即非農業戶口居民。還有 79.3%的老人不享受 醫療 保險, 這部分老人都是農業戶 口,從這一統計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農村老年 人享受醫療保險的人數接近於零。以農村老年人只能從少得可憐 出一部分用於看病、吃葯,這使他們的生活更加拮據。因此.他們選擇在條件差 的醫療單位就醫 ,這使他們的病情得不 制甚至會延誤病情錯過最佳的診斷時間。(三)子女的供養狀況 大多數農村子女成家立業後,仍像他們的父輩一樣為了生活和家庭 奔波勞累。很少有時間和精力來照顧他們的父母。而社會保 障制度又 不完善,所以農村老年人的生活還是要靠自己,對此問題楊宗傳(2000) 就論述了家庭養老問題包括經濟供養、生活服務和居住方式等多方面 內容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幾方面都出現了從家庭提供為主向社會提供為主 的過度趨勢。由於市場經濟是一種競爭的經濟,在 市場 經濟條件 。年輕人為了更好地參與競爭,就必須把主要精力放在 學習和工作上 ,照顧老年人的精力會相應減少。因此隨著市場經濟的 發展 ,社會化大生產代替以家庭為單位的手工勞動的生產方式,必將 帶來人們生 活方式 和家務勞動 的現代化 、社會化 ,並引起依靠 血緣關系維系的家庭養 老方式發生變化 ,使老年人 生活由家庭負擔 比例有所下降,由社會服務的比重逐漸上升。當然,由於中國傳 統文化和社會習俗的根基很深,這種轉變只能是漸進的。
㈦ 農村老年人的心理狀況是怎樣的呢
北流市民樂鎮85歲的陳阿婆像往常一樣拎起鋤頭、掃帚等工具,開始義務為鎮里打掃街道、清除隔離帶的雜草。這樣的勞動,她已經堅持了20多年。見記者來采訪,她有些不知所措,說自己只是幫大家做點好事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隨即匆匆消失在人群中。陳阿婆的一位兒媳告訴記者,老人早年與丈夫離婚,因種種原因自己一個人住,性格漸漸變得孤僻起來,家裡人想給她帶點吃的、用的東西,都得由她的好姐妹蔡阿姨轉交。蔡阿姨說陳阿婆精神受了刺激,因此把義務做好事作為精神寄託。
4、情緒改變在老年人群中,情緒改變差異很大,需根據個體情況進行相應護理。5、老年人性格改變一般認為進入老年後有些人對自體機能過於關注,自尊心強、固執、易激動,對外界環境有一定的淡漠表現,缺乏興趣,生活單調,刻板,常不願改變過去有害健康的老習慣,不易適應新的環境。6、老年人行為改變老年人由於大腦皮層的控制減弱,行為有些改變,如多疑、依賴、易激動等俗稱老小孩行為改變。
三、農村老年人的醫療狀況
根據調查顯示,有近七成的農村老年人在感到身體不舒服時,會立即找醫生。這說明大多數農村老年人健康意識增強,但也有三成多的農村老年人在感到身體不舒服時,選擇扛不過去時再找醫生。他們中除一小部分是自信自己身體很好,頭痛感冒扛一下就過去了,不用找醫生外,大多數人是因為家裡經濟拮據,現在醫葯費用高,看不起病。 有近80%的農村老年人平時是找村裡的醫生看病,有15.8%的農村老年人平時在鄉衛生院看病。可見,村裡的醫生和鄉衛生院擔負著大多數農村老年人平時看病就醫的重任。但有近30%的農村老年人認為他們村的醫療條件比較差或很差,村裡醫生少,好醫生更少。大量無學歷甚至未經過培訓的人員充斥著鄉村衛生人員隊伍,農村老年人所接受的醫療服務質量不容樂觀。
㈧ 農村老人養老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
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人口結構老化、社會保障制度滯後等社會歷史原因的影響,邁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農村,正面臨著日益嚴重的 養老問題。針對農村老年人的社會生活狀況,筆者對江蘇省豐縣大沙河鎮楊集村的農戶和老年人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楊集村是江蘇省西北 部的一個行政村,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全村總人口3 560人,人均耕地約0.04467公頃(0.67畝)。由於這里屬黃泛區沖積平原, 土壤多為砂土,耕地適用於果樹種植,村民的全部農業收入依賴於果樹種植。由於果品收入遠遠高於糧食收入,所以楊集村所在的大沙河鎮成 為了遠近聞名的富裕鄉鎮。
(二)農民老人的生活照顧問題
誰來照顧年邁的農村老年人,在現實中成為了農村養老過程中一個重要話題。農村老年人的贍養問題,並不單純地指在老年人躺在病床上 或不能自理時的照顧,而是包括老年人全部的生活過程。對於老年人來說,衣食住行、精神情感等方面的噓寒問暖勝過錢財物質的供給。
然 而,改革開放後的農村雖然脫離了貧困狀態,但在較多的地方僅僅是達到了溫飽水平。市場經濟沖擊、物價上漲、收入增長緩慢等生產生活的 壓力使每位農村勞動力不得不把時間全用在農活和出門打工上。能夠守望子孫、得到子女們無微不至的照顧成為了農村老人的一個奢望。許多 農村勞動力不得不或經商做生意、或外出打工掙錢,才能支付子女的教育費用、婚嫁費用以及家庭的日常開支。
而農村勞動力外出營生的工 作,如運輸、加工、建築、修理製造等行業,一般都是工作時間比較長,勞動強度比較大,造成與家中老年人的長時間分離。例如,張某YJC —L,男性,47歲,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勞動力,在山東從事建築行業,每次出去打工3~4個月,每年累計打工時間9個月左右。果樹農忙時回家 料理果樹,果品收獲後為賣得好價錢而親自四處營銷。
因此,無論在外打工還是在家營生,很少有時間陪伴、照顧年邁的父母。妻子YJC— M,48歲,農忙時從事農業生產,農閑時在本地一些加工企業兼職打工賺取一些收入,供養兩個孩子在外住宿上學。一對老人平時自己照顧自 己,除非重病在床,兒女們請假回家或中斷打工來照顧老人,否則,老人也不會同意他們留在家裡照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