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孝敬老人的故事30字
1、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琯,字從律,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
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2、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
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3、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4、哭竹生筍
孟宗(?—271),字恭武,三國時吳國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司空。
5、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
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B. 賣瓜救孫女的7旬老人哭了,你知道哪些關於這位老人的故事
賣瓜救孫女的七旬老人感動落淚,這位老人非常質朴,可是年僅兩歲的孫女卻患上了“兒童腫瘤之王”,這種惡性腫瘤將會花費巨大的費用,為了能夠籌得醫療費,老人拉著西瓜到鄭州去售賣,同時也收獲了來自社會的溫暖。
選擇在這里賣瓜一是能夠多籌一些醫療費,二是在抽空的時候還能去醫院瞧瞧孩子,不管刮風還是下雨,不管酷暑,老人都堅持的守在攤前,每天他都會等到幾乎無人的時候,直接就在旁邊席地而睡,風餐露宿,周邊小區有很多愛心人士,大家在知道這位爺爺的故事之後,都會自發地獻出愛心,自發的給爺爺送去飯菜,大家都伸出援手,用自己微薄之力去幫助這一家人。
C. 跟老人有關的典型故事
1,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兒子從小就很孝順父母。他父親是個老實厚道的農夫。舜的母親因家境貧困常對他父親出言不遜、橫加指責。舜有個弟弟叫象,也常對父親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終如一,不怨天尤人對父母恭順如常對弟弟加倍關心照顧,引導其改過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 感動上天當舜在山下耕田時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鳥幫忙鋤去荒草當時的帝堯聽說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婦並將自己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後來堯把帝位也「禪讓」給舜。人們贊揚說,舜由一個平民成為帝王純由他的孝心所致.
2,嘗糞心憂的故事. 講的是: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還有恣蚊飽血的故事.講的是: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D. 感人的老人的生命故事有哪些
感人的老人的生命故事示例:
陽春三月,鮮花盛開。一位七十多歲,拄著雙拐的老人站在洋槐樹下,看著飛來飛去的蜂蜜,他的臉上綻開了幸福的微笑。
他就是養蜂達人李寶林。十六歲哪年,命運似乎跟他開了個大玩笑。一向身體健壯的他,為了家裡人的生計,肩挑一百多斤玉米大冬天的從冰水中趟了過去,從那次以後,他就得下了雙腿高度癱瘓的疾病。
把自己關在家裡整整三個月後,他的決定是出去闖縣城。家裡人東借西挪,給他買了一台補鞋機,這也是清山縣大街上的第一台補鞋機。憑著他堅強的人生信念,他用兩只小板凳支撐著身體在大街上遊走,很快他就掙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筆小小財富。
聰明好學的他,很快又抓住了一個商機,那就是照相。為了能讓自己站起來,他便開始學著用拐杖走路,多少次摔爬,就算頭破血流,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當清山縣第一家照相館開起來時,李寶林的生活也從此有了改變。他雖然雙腿不能行走,但為人善良,而且腦子特別靈活,他平時還會用積攢下來的錢做一些善事。
瘸子李寶林很快在小縣城有了一點名氣,偶然的一個機會,他和一個前來照相的姑娘相愛了,這事當時在清山縣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回到家裡後,他便堅持服用蜂產品,直接從蜂箱里取蜂王漿吃。而且他還給自己配製了營養早餐。
病魔在李寶林老人不懈的斗爭下退縮了,原本醫生說他最多活不過一年,可他硬是活過了四年。而且他又去了一趟醫院,還切除了半截大腸,他的情況讓主治大夫震驚,連呼「奇跡」。現在的李寶林老人,生活的非常幸福,他倡導大家要熱愛生活,熱愛生命,他還笑稱自己要活到九十五歲。
(4)關於老年人的故事擴展閱讀:
其他感人的老人的生命故事示例:
每天清晨,陶然亭公園一群群的鳥兒,喜鵲、麻雀,大鳥、小鳥蹬著枝頭,翹首等待一對老人的到來。5個春秋,5年的功夫,寒來暑往,兩位古稀老人每天堅持到陶然亭公園喂養成百上千隻益鳥。
家住椿樹地區的劉清波老人今年73歲。一個偶然的機會,劉清波與鳥交上了朋友。那是1994年初春的一個清晨,劉清波和老伴在陶然亭公園晨練時看到一群麻雀在爭搶遊人掉在地上的食物,搶不到食物的小鳥在旁邊急得嘰嘰喳喳叫個不停。
看著看著,老人怦然心動,萌生了喂鳥的想法,並得到了老伴的支持。第二天老人把家裡的剩飯帶到公園,灑向鳥群。看到飢餓的鳥兒爭相落地覓食的情景,老人高興極了。從這天開始,老夫婦相伴而行,往返在陶然亭公園的路上。家裡的剩飯,鄰居的剩飯,單位食堂里的剩飯,經過老人的加工,灑向群鳥兒。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有人做過計算,5年中老人往返行程1200公里,背糧3800公斤。看著越來越多的鳥兒簇擁在老人身邊,遊人們被感動了,自覺加入了喂鳥的隊伍。為支持老人的「事業」,兒子特為老人又添置了一台冰箱,專放鄰居提供的鳥糧。5年來,老人救的傷鳥、病鳥十幾只,使它們重返自然。
E. 有關現代孝敬老人的故事
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身為中國人,理所應當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這一優良傳統。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現代孝敬老人的 故事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現代孝敬老人的故事1
每個人都會變老,但是,尊老敬老卻是每個人的本分。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從古至今,孝敬長輩是我們的傳統美德。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何況我們人類呢?
回想一下,當我們第一次叫爸爸媽媽時、第一次邁開步子時……是誰在細心地教導我們?是誰在耐心地引導我們?是父母。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受到委屈時……是誰在給予我們鼓勵?是誰在給予我們安慰?是父母。當我們取得成績時、當我們取得成功時……是誰在給予我們喝彩?是誰為我們慶祝?是父母。因此,不管父母對我們怎麼樣,我們都應該孝敬父母。
我也許沒有董永那樣賣身葬父,沒有像許多孝子那樣為父母獻出寶貴生命,但生活中的許多小事也能使父母的心靈得到慰籍。冬天的下午,媽媽下班後拖著疲乏的雙腿走進屋裡,倦累的身體一下軟倒在沙發上。我看到後急忙倒一杯熱水,送到她嘴邊。她接過茶杯,杯里騰起的熱氣,襯托著她那張泛紅的臉,此刻的媽媽眼中掠過一絲欣喜,享受著這片刻的盡孝之情。
是啊,父母並非要求兒女給予多少,只奢求兒女的一點點孝心。記得一天傍晚,媽媽下班做完晚飯沒吃就敲敲到房間去了,我發現後覺得媽媽不對勁,跑到媽媽房間一看,只見媽媽滿臉通紅,「媽媽,您怎麼了?」媽媽怕我擔心就說沒事,只是有點頭暈,你去吃飯,吃完飯抓緊做作業。我放心不下,摸了摸媽媽的頭,哇,好燙!於是忙找來體溫計讓媽媽量體溫,一測40度,媽媽發高燒了,怎麼辦?此刻我想起媽媽在我發燒時給我泡退燒葯、用濕毛巾敷,我忙下樓找來一包退燒葯和濕毛巾幫媽媽退熱,我把葯吹涼,讓媽媽喝下,再讓媽媽躺下,把濕毛巾敷在媽媽的額頭上,一會兒摸摸體溫,一會兒給媽媽換濕毛巾,不知過了多久,媽媽的體溫有所下降,在媽媽的再三催促下我草草吃了飯,趕忙去做作業。當我做完作業時,忽然想起媽媽還沒吃飯,我盛了一碗稀飯,一口一口吹涼,往媽媽口中送,此刻的媽媽眼中濕潤了,笑著對我說「你真是媽媽貼心的小棉襖」看著媽媽會心的笑容,我也開心地笑了。
是啊「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更何況我們是有血有肉的人呢?即使別人給予你一點一滴的恩情,也要湧泉相報,而父母則是養育之恩啊,雖然此刻我們還不能有太多的能力和精力去敬孝您們,但我們可以是一個小小的舉動,可以是一句貼心的話語,可以是一個理解的微笑……,我們要以真情敬老,以真愛敬老,以實際行動助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讓孝心永存!
現代孝敬老人的故事2
老吾老,以及他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他人之幼。——題記
敬老是一個古老的話題;老人,則是這個話題中永不褪色的字眼。在人生的答卷中,我們是否能用愛心和耐心續補空缺的橫線,在傾聽老人們的闡述中重溫他們走過的人生之路,在敬老的氛圍中感受熾熱的回憶?
「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敬老愛老並非一個 傳說 ,我們必須用真誠去充實它。
我樓下楊奶奶的女兒楊阿姨,正是敬老的典範。她總是竭盡所能,為老人送去溫馨與舒適,讓老人安享晚年。物質上的照顧是有形和有限的,精神上的理解、信賴、認同與贊許是金錢無法衡量的。
每當楊奶奶不開心時,她都會想盡辦法耐心開導,讓笑容在楊奶奶臉上重現。有一會,楊奶奶因為在買菜路上掉了20元前悶悶不樂了好幾天,楊阿姨知道後,給楊奶奶送來了錢,並勸楊奶奶要放寬心,免得影響健康。在委婉的勸說下,楊奶奶慢慢地解開了心結,恢復了往日的歡愉。
楊奶奶身體不好,想去學 太極拳 健身,卻怕自己年紀太大學不會。楊阿姨知道後,給楊奶奶送來了鼓勵,給她報了名,並連續好幾天陪老人聯系,增強了老人的信心。楊奶奶又增添了一項生活的樂趣。
作為一個普通的職工,楊阿姨的收入並不多,但她總是從自己微薄的收入中分一部分來,為楊奶奶添置衣物,改善生活。每當單位發放米油時,楊阿姨總會分給楊奶奶。每隔幾天,她總會給楊奶奶送來好吃的東西。在楊奶奶的生日和年節,楊阿姨總會組織家人與老人家齊聚一堂,熱熱鬧鬧地給老人慶賀。
楊奶奶生病了,住了院,楊阿姨每天奔波於醫院、家裡和單位之間,堅守在老人床前,給她遞水送飯,給老人以精神鼓勵。一個月後,老人康復出院了,可楊阿姨卻整整瘦了十斤。
「百善孝為先」,敬老愛老是美德之始,幸福之源。楊阿姨是一個平凡的人,她的敬老行為也看似平凡。敬老並不難,只要行動起來,讓我們從點滴做起,從細微處做起,共同譜寫敬老的愛老的美德華章。
現代孝敬老人的故事3
尊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就把我們當作掌上明珠,在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愛和照顧下我們一天天長大,但他們卻一天天變老了。我也應該像他們愛護我一樣愛護他們。
作為學生的我應該為老人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給爺爺奶奶倒水,捶捶背,講講學校里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逗他們笑一笑,有好吃的東西要和爺爺奶奶一起分享,讓他們先品嘗……雖然這對我來說只是一些小事,但不管我做什麼,只要我用心去做,相信他們一定會心花怒放,心裡感到欣慰。因為老人最大的心願不是物質上的享受,而是我們的關心和愛護。
其實我不僅要對自己的爺爺奶奶,對別的老人也要一樣。為老人做好事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我在坐公共汽車時,主動給老個人讓座,早上起床,放學回家,見到長輩主動向他們問好,看到行動不便的老人過馬路要上前幫忙。下雨時看見老人沒帶傘要主動與他們共撐一把傘……
在我們國家還專門設定了給老人的節日— 重陽節 ,也就是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這一天,人們都會表達對老人的尊敬和關愛。但我們尊老愛老不能僅限在這一天。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小主人,要把中國的「孝道」發揚光大。所以我們在家不能做「小皇帝」。不能在家裡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或者稍不順心,就對長輩大發脾氣。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長輩都不熱愛,又怎麼可能對其他的人充滿愛心呢?「尊老愛老」它不是一句空洞的 口號 ,它是我們的一個小小的舉動,一句貼心的話,一個甜甜的微笑。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陪爺爺奶奶去了廈門。其實廈門我和爸爸媽媽已經去過了,但是爺爺奶奶沒去過,他們沒看過海。為了陪爺爺奶奶看海所以我們就舊地重遊。出發前一天我爸爸還特地給我爺爺買了一雙新鞋呢!
同學們,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們應當是傳播美德的先鋒。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個尊老愛老的好少年!如果你們的爺爺奶奶不是和你們住在一起記得常回家看看喲!
現代孝敬老人的故事4
白晝里,始終都有他們孤獨的背影;心靈中,總是有他們流不出的淚;白發間,鐫刻著多心酸與淚。這里住著許多年過六旬的老翁老婦,他們有的是孤家寡人;有的被子女送來了這里。不知怎麼的,這里很安靜,卻有一絲若隱若現的悲涼,這里就是——敬老院。
我時常在家裡細細咀嚼這個詞,心想:敬老院?不就是尊敬老人的地方嗎?可是,我在這里,卻看不到一絲的歡樂,卻只能嗅到那股深深的離愁。
或許有些人良心有些不忍,所以經常主動上門給老人們關懷和溫暖。今天,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敬老院關愛老人。進入敬老院,一切都出奇的靜,。 幾個老爺爺下著象棋沉默不語,幾個老婆婆湊在一起扇著涼扇看電視,可是,這里並沒有其他地方那種悠閑的氣氛,相反,卻是一片悲涼……
耐不住性子的靈一下子沖到了前面,站在大廳中央振振有詞的說:「爺爺奶奶們!請允許我這樣稱呼你們!今天,您的「孫子孫女」來看你啦!希望我們這樣 會讓你們感到溫暖,要知道,你們是我們尊敬的上一代,你們不會感到寂寞的,因為,有我們!」大廳里頓時轟動了,老人們投來灼灼的目光,時間凝固了十幾秒 後,投來了欣慰的目光,有的老人甚至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是啊,他們是多麼希望他們的「孫子孫女」來看他們啊。這時,我們大傢伙一起用上去,投入了每個老人 的懷抱。「爺爺!」「奶奶!」「好孫子!」「乖孫女!」……每個老人撫摸著懷中小孩的腦袋,心裡像吃了蜜一樣甜。
靈在奶奶的懷里撒著嬌;喬在爺爺膝前聊著天;伊在爺爺面前和爺爺下象棋,濤在廚房甩開了膀子的打掃衛生;成在爺爺旁邊給爺爺講笑話;蒙在奶奶面前表演舞蹈……每個人都洋溢著幸福的歡笑,每個人心中都打著快樂的節拍……
而我呢,則靜靜地坐在一個正在酣睡的奶奶邊上,為她輕輕地打著蒲扇,她雖然在睡覺,可她的嘴角卻輕微上揚……漸漸地,奶奶醒來了,此時已是夕陽西下 了她眨了幾下眼皮,看著我,露出了一副吃驚的表情,我為奶奶解釋了一遍,奶奶才明白過來,把我拉到木椅前,說:「好孩子,你們真偉大。不過,孩子,你的力 量是遠遠不夠的。奶奶希望你不要坐外面這西下的太陽,雖然會照耀給了每一寸土地,可他終究是要走的。今天你播下了愛心的種子,十年後,將會有更多的人來播 撒愛心。希望你以後也像現在這樣這樣關愛他人,給予他人。奶奶希望你作不落的太陽,好嗎?」「我一定會的!」
說完,老師便帶我們離開了這座敬老院。其他同學都是一步三回頭,可我卻沒有,因為我有了新的目標!
現代孝敬老人的故事5
小時候,我生活在奶奶家,隨著年齡的長大,我也經常幫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記得有一次,奶奶的手受傷了,幫奶奶貼創口貼,過了幾天,創口貼又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我覺得很奇怪,奶奶的傷還沒好,為什麼不貼了呢?經過觀察後,才發現,原來是因為奶奶每次洗碗時必須把創口貼撕下,久而久之,黏性消失,就沒法貼了。
一天,我剛重新幫奶奶貼完創口貼,可中午一桌的碗還沒洗,我自告奮勇地說:「奶奶,今天的碗由我來洗,您去休息吧。」奶奶聽了,一個勁兒地說:「呵呵,我孫子好孝順!」 我先把碗一個個摞起來,小心翼翼地捧著來到廚房,輕輕地把碗放在水池裡,又堵上水口,擰開水龍頭。「嘩」地一下,水流了出來。當快要接近半水池的時候,我快速關上水龍頭,隨手拿了一個碗。噢,是我中午吃飯的碗。由於擱置時間太久。殘余的粒米緊緊地和碗粘在一起,我用抹布擦呀擦呀,可這些米粒像頑固分子一樣,怎麼擦都擦不下來。我生氣了,把吃奶的力氣都使了出來。終於,這些「頑固分子」投降了,捧著亮晶晶的碗,我好不得意!
過了一會兒,我瞅見了一個比較難對付的傢伙----中午盛肉的盤子,上面布滿了油斑,剛才的米粒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我用抹布使勁地擦呀擦呀,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可這些油斑還是不肯乖乖就範,急的我滿頭大汗。突然,我眼睛一亮,計上心來,對,雙管齊下,讓洗潔精當我的「先鋒官」,鐵絲球當「副官」,它倆精誠合作,果然有「大俠「風范,只輕輕一擦,剛才還在我前面耀武揚威的「勁敵」,一下消失的無影無蹤了。我舉起盤子左照右照,准備好好展示一下自己的勞動成果,一不小心手中一滑,盤子像張了對翅膀,一下子「飛」到了池子里,我濺的到處都是:我身上、地上、煤氣爐上......我趕緊掩飾自己的過失,生怕被奶奶發現。「唉,古人雲:驕兵必敗,此話不假也!」我喃喃自語。
有了前兩次的 經驗 與教訓,後面的碗我只用幾分鍾就大功告成了。洗完以後,我開始顯擺起來了:「哎喲,洗碗太簡單了,奶奶,以後這活,我包了。」奶奶聽了,連連說:「你真是個懂事的孩子......」我聽了,心裡比吃了蜜還甜。
我嘴上雖那麼說,心裡卻有點慚愧:洗那麼幾個碗就鬥智斗勇,脖子都僵硬了,何況做別的家務呢?奶奶天天那麼辛苦地做家務,都沒說什麼,以後,我也不能一味索取,也該想到「奉獻」了。
有關現代孝敬老人的故事相關 文章 :
★ 關於現代孝心的故事
★ 七年級現代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 關於現代孝心故事事例
★ 關於當代孝心的故事事例
★ 現代最美孝心少年故事
★ 關於孝心的當代小故事
★ 孝敬老人的作文6篇
★ 現代感恩父母故事最新
★ 尊老敬老愛老的感人故事5篇
★ 關於孝敬老人的文章欣賞:陪伴
F. 關於尊老愛老的經典小故事
尊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這一優良傳統,不能只是嘴上 說說 ,更要用實際行動來關心我們身邊的老人,盡可能為他們著想。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尊老愛老的經典小 故事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尊老愛老的經典小故事1
每一個人總有變老的時候,但是,尊老敬老卻是每一個人的責任與本份。作為中華民族的兒女,我們更要知道,中華民族之所以血濃於水,之所以歷經滄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濃,尊老敬老便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記得有一次,天晴得像一張藍紙,幾片薄薄的白雲,像被陽光曬化了似的,隨風緩緩浮游著。小路上隨處可見孩子正在嬉戲玩耍。我和姐姐一做完作業,便跟媽媽要了幾元,坐上公交車,擠了個座位,准備到效野公園散散步,曬曬太陽。
公交車開了一段路,車便停了下來,只見一位中午婦女攙扶著一位年邁的老奶奶緩緩地上了車,她們交談了幾句話,中年婦女便走了。這時,車上早已人山人海了,老奶奶見沒座位,只好站著。見車子開動,我和姐姐繼續玩著「石頭、剪刀、布」,可玩著玩著,心裡卻堵著慌,「這位老奶奶年齡已上了花甲,站久了會不會難受呢?我是不是該做點什麼?」不見不知道,一抬頭嚇一跳,只見老奶奶原來紅潤的臉頰已變得蒼白了,腿開始抖了,看起來站得十分吃力的樣子。見狀,我便來了個劍步沖上去,攙扶著老奶奶的手,慢慢地回到了我的座位上坐下。慢慢地,老奶奶的氣色好了許多,我心中的大石頭也漸漸落下了。姐姐把我拉到一旁問:「妹呀,你在干什麼,幹嘛要把辛辛苦苦搶來的位置讓給那個奶奶呢?」我立刻反駁道:「難道你沒看見嗎?這位奶奶剛才臉色都蒼白了,她再不坐下,可能會發生嚴重的事情呢!」
「效野公園到站了,請要下車的乘客准備下車……」我和老奶奶道了別,和姐姐手拉手往外走,剛要出車門,我隱隱約約地聽見了老奶奶誇我是個懂事、朴實、善良的孩子。
那一天,我感覺郊野公園的天空格外晴朗,花兒比以前開得更加艷麗,鳥兒的歌唱聲更加清脆響亮......
同學們,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長河中的一顆閃亮的珍珠;是中華傳統美德星空下的一顆耀眼的明星。它歷經滄桑,經久不衰,愈是歷史久遠,愈是堅強無比。我們要繼承好這份美德,讓它永久不息,讓它代代傳承。
尊老愛老的經典小故事2
尊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就把我們當作掌上明珠,在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愛和照顧下我們一天天長大,但他們卻一天天變老了。我也應該像他們愛護我一樣愛護他們。
作為學生的我應該為老人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給爺爺奶奶倒水,捶捶背,講講學校里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逗他們笑一笑,有好吃的東西要和爺爺奶奶一起分享,讓他們先品嘗……雖然這對我來說只是一些小事,但不管我做什麼,只要我用心去做,相信他們一定會心花怒放,心裡感到欣慰。因為老人最大的心願不是物質上的享受,而是我們的關心和愛護。
其實我不僅要對自己的爺爺奶奶,對別的老人也要一樣。為老人做好事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我在坐公共汽車時,主動給老個人讓座,早上起床,放學回家,見到長輩主動向他們問好,看到行動不便的老人過馬路要上前幫忙。下雨時看見老人沒帶傘要主動與他們共撐一把傘……
在我們國家還專門設定了給老人的節日— 重陽節 ,也就是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這一天,人們都會表達對老人的尊敬和關愛。但我們尊老愛老不能僅限在這一天。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小主人,要把中國的「孝道」發揚光大。所以我們在家不能做「小皇帝」。不能在家裡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或者稍不順心,就對長輩大發脾氣。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長輩都不熱愛,又怎麼可能對其他的人充滿愛心呢?「尊老愛老」它不是一句空洞的 口號 ,它是我們的一個小小的舉動,一句貼心的話,一個甜甜的微笑。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陪爺爺奶奶去了廈門。其實廈門我和爸爸媽媽已經去過了,但是爺爺奶奶沒去過,他們沒看過海。為了陪爺爺奶奶看海所以我們就舊地重遊。出發前一天我爸爸還特地給我爺爺買了一雙新鞋呢!
同學們,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們應當是傳播美德的先鋒。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個尊老愛老的好少年!如果你們的爺爺奶奶不是和你們住在一起記得常回家看看喲!
尊老愛老的經典小故事3
老人,這個詞大家都很熟悉,現在每天都在宣揚要尊老愛老,但真正的有誰做到,也只是那一小部分的人,比如十個人當中只有二三個能做到,當今的社會是多麼的不平等,在社會上只能用金錢來衡量,誰能注意到那些無法走出大山的人,在外打工的人,有曾想過自己身在家中的父母嗎?他們是多麼的孤獨,也有一些,因為生活的步步緊逼,流落街頭,當街乞討的老人嗎?但並非全部人如此,但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少,在我身上就發生了一則這樣的故事:
那是一個寒冬,學校組織我們去敬老院看望爺爺奶奶們。幸運的是,我也納如其中,對於「敬老院」我並不是很了解,今天正好可以大開眼界好好了解。
來到了敬老院,四周都披上了白衣裳,空氣也很好。我們首先分成了幾個小組,一小組去幫爺爺奶奶們打掃他們的房間,安置好一切,另外一組,就負責帶老人們去散步,散散心,緩緩神。剩下的一個小組就相遇文娛的了,大家表演了許多有趣的表演,例如:小品、歌唱、舞蹈、相聲、雙簧……把老人們逗得很開心。似乎這個寒冬都被我們這一顆顆熾熱的心和那股人來瘋的勁兒給融化了。
接著,是與爺爺奶奶們聊天的時候了。我找到了一位孤獨坐在長椅上的老太太,她白發蒼蒼,有許多的皺紋,那臉上刻滿了風霜的刀痕,把這位老太太的青春給削去了。我坐在老太太的旁邊說:「奶奶,您在想什麼啊?」老太太說「我在想我兒子啊,他把我送到這敬老院來,以為是為我好,可他不知道我有多孤獨,呆在家啦,我才是快樂的,唉……」「奶奶別傷心,我們會經常來看你,來陪你的。」老太太聽了,會心的笑了……
老人其實什麼也不需要,需要的是每天餐桌上能有家人一起,是每天散步的時候,有家人的歡聲笑語,他們真的很容易滿足。敬老愛老,是中華傳統的美德,就例如古人說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一定要敬老愛老,讓老人能夠在溫暖的家庭中安享天年。
尊老愛老的經典小故事4
老人們生平最大的心願,其實不是物質上的享受,而是子女們的關心和愛護。
中國古代就有許許多多尊老敬老的故事,如子路負米孝雙親、岳飛敬師孝母,這些都是耳熟能詳的經 典故 事。還有我國的開國元勛——陳毅龐元帥,即使自己做了元帥,可他還是 要 親自為自己體弱多病的母親洗衣洗褲,從來不要自己的屬下去做。
在現在也有許許多多尊老敬老的故事,如建了許多養老院,讓那些老人能安享晚年、公交車上也有專門為老弱病殘的人特別准備了幾個座位。還有我們的人民警察,有一次他在巡街的時候遇見一位大概五十多歲的老人抱著一個很重的物品准備過街,他立馬上前幫老人抱著物品。一位路人看見了,立馬用手機拍下了這個場景,發到了網上。
但是,現在社會上也會出現一些不尊老敬老的現象——一天早晨我背著書包去上學時,看到一位老人吃力地在垃圾堆里認真的翻看著什麼,只穿著一件破圍裙,飄落下來的幾根銀發絲隨風飄拂,腳上穿著破舊的拖鞋,在寒風中彷彿述說著她的苦楚。
我走過去問:「老奶奶,您看起來都這么大年紀了,怎麼還干這種活?」
「唉,為了生活呀!」
「您沒有兒女嗎?」
「當然有,三個兒子,都成家了。」
「那您怎麼不在家享福呢?」
「享福?他們都長大了,成家了!誰都不願意養我這個老骨頭了。」
「那是違法的,您可以去告他們呀!」我氣憤地說。
「唉!都是自己的心頭肉啊!」
聽了老奶奶的話,我帶著幾分憐惜悄悄地從她的身旁走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尊老、敬老的主題也在進一步升華,讓我們伸出雙手,送出真心,讓尊老敬老成為一種風尚!
尊老愛老的經典小故事5
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 傳統 文化 中,重視人倫道德、講究家庭和睦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與親和力的具體體現。中國古代就有「卧冰求鯉」、「親嘗湯葯」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為做人的一個准則。
因為老年人,是對我們這個社會作出過貢獻的人今天,他們年紀大了,沒有勞動能力了,全社會就應該關心他們,有能力的人就應該照顧他們,讓他們幸福地度過晚年。我們要學會關心身邊的老人有好吃的,先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乘坐公共汽車時,主動給老年人讓座位等等。
為老人擦玻璃、收拾房間、陪老人聊天學、為爺爺奶奶掃地、灑水、澆花、整理內務,忙得熱火朝天,凈化了環境、這次活動不但給老人們帶來了水果等慰問品,學生還為老人們表演了精心准備的節目: 唱歌 、跳舞以及教爺爺奶奶講英語,逗得老人們滿臉樂開了花。
敬老愛老的美德是黑夜裡的一盞燈;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時的一場甘霖。
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做到敬老,愛老,助老。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讓我們在新世紀高舉敬老愛老的旗幟,弘揚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讓世界處處陽光燦爛,愛心閃爍!
關於尊老愛老的經典小故事相關 文章 :
★ 尊老敬老愛老的感人故事5篇
★ 有關簡短的愛老敬老故事
★ 尊老愛幼的歷史典故
★ 2021孝親敬老感人小故事
★ 關於尊老愛老的名人名言
★ 愛老敬老故事5篇600字
★ 尊老愛親事跡材料4篇
★ 關於尊老愛老話題作文
★ 關於尊老愛幼的作文匯總5篇
★ 尊老愛老敬老的演講稿
G. 關於老人的智慧的故事內容是什麼
故事內容如下:
《老人的智慧》這個故事主要講一個國王貪圖享樂的權利,將年輕人們威逼利誘,讓他們回家殺死老人。一天,大家聚在廣場上等著國王下令。這次的命令是要在三天之內為國王的駿馬做一條細沙馬韁,這可愁壞了大家。塔西連忙到森林中詢問老父親的解決方法,只見老父親在他耳朵旁細語了幾句就讓塔西容光煥發了。
就這樣,塔西將老父親的話轉告給了國王,使國王進退兩難,氣得哇哇大叫,又連出了三個難題,可還是在塔西的老父親這兒迎刃而解了。還是好在最終國王還是選擇了釋然,他不光沒有行刑與塔西父子,還被他們齊力斷金的樣子感化了,反而封塔西的父親為他身邊最聰明的智者。
感悟:
活得長,見識多,知道的道理也就會有很多。同時,這個故事也證明了像國王那樣貪圖享樂是不對的,我們只有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不一意孤行才能取得進步;如果你已經做錯了也不必擔心,只要你勇於承認錯誤並積極改正,就總會有回轉的餘地,總有踏上成功道路的機會。
H. 孝敬老人的短故事
巍峨的大雄寶殿中,一個少年正對著佛祖敬香禱告。他把三炷香都插入香爐,低聲祈禱道:「願佛祖保佑我科舉得中,加官進爵,報國還鄉。」說完又跪拜幾次,這才起身離開。
佛祖看著下面的少年笑而不語,身旁的阿難尊者問道:「佛祖,這個少年十分虔敬,發的又是善願,你為何不應?」佛祖卻是一笑,緩緩道:「還差了一炷香。」
「差了一炷?」阿難尊者看看香爐中兀自裊裊的三炷檀香,百思不解。
二
轉眼過了十年,青澀的少年已成長為俊朗青年,已英姿勃發。當年的科舉他雖然並未得中,但是轉而投筆從戎,成為了一員武將,在軍中立下赫赫戰功。這次回鄉,乃是特地回來辦喜事的。
青年人像從前一樣,燃起三炷檀香,恭敬跪拜道:「願佛祖保佑下官結善姻緣,妻子賢惠,夫婦和睦。」說著又重重磕了幾個響頭。
阿難尊者見到這一幕感慨良多,扭頭卻看到佛祖依然是笑而不語,不由說道:「佛祖,你為何又不應他?」佛祖笑道:「還是差一炷香。」
三
轉眼又過十年,青年人已步入中年,他再次走進大雄寶殿的時候,額頭上已經隱約現出幾道皺紋。由於受到妻子家族的牽連,昔日威風凜凜的大將軍,此時已經被貶黜為了地方小尉,鬱郁而不得志。
人到中年的他敬香磕頭,低聲禱告,祈禱自己的兒女能夠發奮讀書,完成自己未竟的事業。阿難尊者看看他,再又看看笑而不語的佛祖,心中嘆道:「到底還是差了一炷香。」
四
又過了十年,曾經的中年人已是漸生華發步入老年。此時的他早已經解甲歸田,安居鄉野,再也沒有從前的宏願。
老年人像從前一樣燃起了三炷檀香,叩拜道:「佛祖,之前來許願您從來沒有滿足過我,但是這一次卻請您務必能夠成全我的孝心。想當年我父親早亡,是家中老母辛苦撫養我長大成人。如今高堂年事已高,唯願她老人家身安無事,舍此則再無所求了。」
阿難尊者最是善良隨喜,聽到這話已經不忍。扭過頭去看佛祖,卻發現佛祖已經面露笑容,微微點頭道:「那就如你所願。」
五
老年人走出寺院,還未到家,喜訊已經遠遠傳來,他的兩個兒子竟然同時高中朝廷文武狀元,並且朝廷還頒發下詔書,洗刷了他的冤屈,讓他官復原位,再升三級。
然而這一次,老年人卻終於沒有奉召。他已經決定從此留在家中,照顧年邁的母親。至於大雄寶殿中為母親祈禱的那一炷香,當然再也沒有間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