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消協點名「以房養老」,老年人如何避免落入這樣的騙局中
近期很多城市出現了關於“以房養老”的新騙局,這是一種非法集資或者是利用這種以房養老的概念來轉移老人房產的騙局。中消協點名“以房養老”,那麼;老年人如何避免落入這樣的騙局中呢?
人都說活到老學到老並不是沒有道理的,人老了只要有精力就應該多學習,可以主動學習一些理財知識,要懂得投資都是有風險的,跟銀行存錢是不一樣的性質。不要背著子女投資,有什麼事情要及時跟孩子溝通,想要買理財產品,一定要去正規的金融機構,銀行或保險公司等都可以購買,可以讓孩子陪著自己一起選擇。
『貳』 揭秘"以房養老"騙局:受害者被逼賣房還高利貸
「以房養老」,主要是指老年人將住房反向抵押給保險公司,從而每月領取一定數額的養老保險金。這本是政府鼓勵的一種商業養老保險業務,但部分不法公司和人員,卻打著「以房養老」的旗號,對老年人實施欺詐,導致部分老人陷入房財兩空的境地。
家住北京市昌平區天通苑小區的盧鳳鳴老人,今年69歲,最近幾個月,她經常和幾個老姐妹一起商議一件對他們來說天大的事情。
北京市民 盧鳳鳴:找我要這個本金和利息的時候,我差不多有一個多月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壓力非常大。
北京市民 張玉蘭:就是一種感覺天塌下來了,我們走投無路了。
讓這些老人感覺天塌下來的,是他們在北京中安民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做的「以房養老」項目出問題了。
他們每人都是以自己的房子作抵押,背負了300餘萬、年息高達24%的貸款,現在面臨的是持續被貸款公司威脅,要他們趕緊賣房還貸。
北京市民 盧鳳鳴:就跟我老公說,趕快賣房,你這房趕緊賣,你現在如果賣房的話,你可以賣500萬,你還可以剩200萬,我們可以幫你找人來買你的房,你要如果通過法院,你的房只值180萬。
貸款公司為了逼迫老人償還本金和利息,實施了上門威逼、言語辱罵,在樓道里張貼所謂催債通知、用502膠堵鎖眼兒、把垃圾糞便丟在老人家門口等各種軟暴力。那老人們究竟是怎樣陷入今天這般境地的呢?
記者:他當時跟你說的是一個什麼樣的項目?
北京市民 盧鳳鳴:講的就是養老,以房養老。
盧鳳鳴老人講,2017年,她被熟識的朋友拉去參加北京中安民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活動時,了解到這個以房養老項目的。當時中安民生宣傳的是,她的房產在中安民生抵押會比別的公司能抵押出更多資金,資金交給中安民生後,中安民生按照年息4%到6%,每月固定向老人支付養老金。
根據與中安民生簽訂的合同,盧鳳鳴老人在將自己的房子300萬抵押後,每月可領取養老金12500元。
北京市民 盧鳳鳴:我覺得挺好的,它到那一天就把利息打給我了。
為了讓老人們深信不疑,中安民生還安排老人與北京鼎馳匯鑫投資擔保公司簽訂了一份擔保合同。
北京市民 王小群:但我們在事後才知道,這個保險公司就是純粹一個空殼公司。
為了吸引老人前來投資,中安民生時常組織各種大型宣講活動,有時規模達到上千人。
北京中安民生公司法定代表人 李某某:昌平、海淀、懷柔、通州、平谷、河北燕郊開設八家相同規模的一站式服務大廳,養老服務基本輻射北京。
在宣講時,中安民生告訴老人「以房養老」抵押可以隨時退出。
北京市民 盧鳳鳴:你如果不想做了,半年就可以解押,或者你要賣房了,你要干什麼了,你可以提前兩個月到三個月告訴他,然後他就給你解押。
假借國家部委名義 欺騙老年人
老人們講,他們之所以相信北京中安民生的這個以房養老項目,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安民生在各種宣傳中借用了國家的「以房養老」政策,打著民政部、全國老齡委、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等的名義,對他們實施了欺騙。
北京市民 盧鳳鳴:每一個大廳它都寫著中國老年基金會,還有民政部,它有很多很多的大的噱頭在前面,所以我們就相信了,也沒去進一步考察,事情出來以後,我們才發現,很多他們是造假的。
直到貸款公司上門催債,老人們才意識到,他們是把房子抵押給各種小貸公司了。
貸款環節設套路 老人深陷困局
然而當放貸人把《房產抵押合同》拿出來時,他們發現,這份允許小貸公司將自己的房子進行折價變賣或拍賣的重要合同,自己手裡竟然壓根沒有,但合同上確實有自己的簽名,這是怎麼回事呢?
北京市民 張玉蘭:簽合同的時候根本就不讓看,然後都給你指定好,這個地方簽字,這個地方簽字,騎縫的地方都給你擺好,騎縫還要簽字,都簽完以後,就是覺得特別不舒服。
出事後老人們才醒悟過來,這些都是中安民生和貸款公司一起設計的"局"。中安民生要的是他們將房子抵押後的數百萬款項,貸款公司要的是24%的高息和他們的房子。
北京市民 王小群:我們全是成了他們案板上的肉,我們進了錢,他們就分掉,進了錢他們就分掉。
房產抵押所得貸款交給中安民生後,老人6%的養老金收益,貸款公司24%的高息,根據合同約定都由中安民生承擔,顯然這樣的資本騙局難以長久。
警方出手打擊 涉案公司88人被刑拘
北京中安民生公司資金鏈斷裂後,今年3月,感覺受騙的老人們開始向公安機關報案。根據群眾報案,北京海淀警方對此案立案偵查,並刑事拘留了88名犯罪嫌疑人。目前,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正在對此案進一步偵辦。
正規「以房養老」保險業務國內只有一家
在這里也提醒各位老人,國內經過中國銀保監會批准、允許開展「以房養老」保險業務的,只有幸福人壽保險公司一家。「以房養老」是將房子直接抵押給保險公司,而不是抵押給各種各樣的貸款公司。
涉及房產等重大財產投資處置時,不要有天上掉餡餅的想法,尤其對熟人介紹,要抱有警惕。
『叄』 以房養老騙局高發,背後的套路是什麼樣的
以房養老騙局高發,最後的套路是假藉以房養老的名義像一些老人許諾給到一些高額的利息,並且承諾讓老人能夠保本保息,首先先誘惑老人將房屋抵押給出借人,可最終的錢款確實會被騙子公司給拿到,當騙子公司出現斷鏈的問題,借貸的資金就會被騙子所騙取,而這個時候因為老人的房屋是抵押給騙子公司的,所以老人也就會成為最後的債務人。
最後老人被這些騙子所欺騙,都是因為騙子最最開始的時候說的非常的好聽,而老人也都認為自己對於房貸這一行業非常了解,所以不會被欺騙,本想過一個非常舒適的晚年,但最終卻沒想到的是自己要承擔非常大的債務,並且辛辛苦苦可能賺到的房子也要抵押給別人。
『肆』 中消協談以房養老,警惕「以房養老」等理財騙局,如何識別坑老騙局
隨著我國老年人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與老年人相關聯的各類經濟產品也陸續出現,老年人消費市場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市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也有著許多的不法分子也將目光對准了老年人,經常性的用各種理財消費陷阱來騙取老年人的錢財。中消協曝光了一種名為以房養老的針對老年任的騙局,提醒大家早提高警惕,預防上當受騙。
老年人只要注意以上幾點就能很好的識破各種坑老騙局,除此之外,子女們也要多關心老年人的生活,平時多對老年人進行陪伴,讓父母們安穩的度過晚年。
『伍』 「老年人以房養老被騙」所涉公證處和公證員被調查
據報道的「老年人以房養老被騙」事件,北京市司法局今天(8月2日)通過其官方公號通報表示,已成立調查核實小組,對報道中涉及的相關公證處和公證員開展調查。
公證處膽子也太大了,這種事東窗事發是早晚的事。房子被騙沒了就沒想到會有人告嗎?查實要重判,法律不允許褻瀆!
『陸』 多位老人遭遇以房養老的騙局,老人是如何被騙的
這些老人通過電話了解到以房養老的模式,這些詐騙人員告訴這些老人只需要用房子抵押,無需本金每個月就可以拿到一些利息,所以有很多老人上當受騙了。
老人們的賺錢慾望也是很強烈的,我們雖然內心有所防範,但是在實際行動上還是會相信這些人的說法。特別是在拿到第一次收益以後,這些老人們就會開始徹底相信這個理財商品。現在很多老人都已經收到了仲裁消息,因為這些騙子把老人的房子拿去給第三方做擔保借了很多錢,如果這些錢不按時償還,這些老人們的房子就可能會被收走。
『柒』 多位老人遭遇以房養老騙局,「房子或被收走」的背後陷阱何在
多位老人遭遇以房養老騙局,“房子或被收走”的背後可能是詐騙陷阱。
現在很多老年人為了養老,他們都會購買一些房子,但是出現了以房養老的騙局,更多的購房者利用老年人這種意識,對他們的錢財進行騙取。當他們入住房子之後不久就將房子收回或者是將房子易主,這就給很多的老年人帶來了消費陷阱,讓他們在經濟上受到了損失,同時他們的精神也受到了一定的打,這種消費騙局的背後應該可能存在詐騙的陷阱,我們還是希望更多的老年人能夠進行預防。
老年人他們對於經濟發展以及一些其他的方面了解並不是很深入,所以他們在聽取一些售賣者的話之後很容易上當受騙,他們對於這種售賣方式並不是能夠完全理解,所以才會出現一些上當受騙的情況,老年人一定要尤其注意。
老年人在購房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如果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的話,一定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利益。
『捌』 「以房養老」的熱點為何被騙子蹭了
將房子抵押貸出錢來,投進一個號稱「以房養老」的理財項目,每月就能拿萬元以上的「養老金」——備受關注的中安民生騙局,給老人們繪制的「以房養老」藍圖,是一張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在中安民生停止給付出資方利息的情況下,很多老人面臨著房財兩空的困境。北京公安機關目前已對涉事公司實際控制人李佳豪等88名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4月20日《新京報》)。
所謂以房養老,其實就是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以自己住的房子作抵押,藉此在有生之年獲得穩定的現金流,以補充養老金的不足。因為涉及傳統觀念等問題,推行之初原本爭議就不小,多年下來發展現狀也不好,在市場上普遍遇冷。誰曾想,這個熱點卻被騙子們給結結實實抓住了,成為其向老年人集資騙錢的利器。
中安民生的理財項目,跟「以房養老」八竿子打不著,其實就是哄騙老年人將房子抵押出去,以個人名義向貸款機構獲得12%至24%的高息貸款,然後把錢全數交給中安民生打理,約定4%至6%的年利率回報,以「養老金」形式按月發放。中安民生要付清這兩部分利息,投資回報至少要16%至30%,否則肯定無以為繼,所以說風險極高。
若是直接告訴大爺大媽,讓他們把房子抵押了,借錢投資給中安民生,大爺大媽們大抵不會干,這點風險意識一般人都會有;但是,換了個廣播電視里天天提到的「以房養老」的說法,很多人的警惕性可能就降低了,騙子們由此更易得手。更何況,中安民生還蹭了與某些國家部委的所謂「關系」,顯得很官方,欺騙性更大。
中安民生敢於如此操作,無異於一種賭徒心理,做著只要被投資企業上市能大發橫財的美夢;可因為風險早超過了正常的市場投資回報,一旦資金鏈斷裂,或者說無法繼續騙到更多人,「龐氏騙局」必然玩不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事件中,相關騙局之所以能成功,作惡者恐非中安民生一家。比如所謂出資人,按照中安民生授意,老人們只要不說是投資理財,資金用途隨便怎麼編都行。放貸前,有沒有核實過所謂資金用途是否屬實,又是否考慮過老人們高息貸款的風險?與中安民生是否早有勾結?若是本就奔著佔有房子的目的而去,則更有「套路貸」嫌疑。
再比如公證機構,一邊翻頁一邊讓老人簽字,不到5分鍾就搞定一切,老人們連簽了什麼都不知道,合同中甚至還有「放棄訴權及抗辯權」這樣顯失公平的條款。公證機構在出具公證書前,有沒有謹慎仔細地審查材料,有沒有盡到告知義務,告知當事人申請公證事項的法律意義和可能產生的法律後果?
騙子永遠都有,盯著大爺大媽騙的,自然尤其多。必須提高違法成本,讓騙子付出代價,同時規范相關制度,追責相關失職主體。此外,金融知識宣傳也要跟進,讓老人們懂得更多現代社會的理財常識,尤其是在新政策推行之初,更要防止被騙子借機蹭熱點。事後的法律援助同樣重要,大爺大媽被騙簽的合同,意思表示並不真實,當務之急是要幫助他們,通過法律途徑挽回損失,避免房財兩空。
『玖』 嚴查以房養老騙局背後的「套路」
一些「以房養老」欺詐案例表明,部分「以房養老」騙局背後都有套路,甚至具有明顯的「套路貸」犯罪特徵。「以房養老」騙局與「套路貸」犯罪具有一定的重合性。有關部門應釐清「以房養老」騙局的犯罪特徵,並參考打擊「套路貸」犯罪的司法實踐,及時出台法規嚴打「以房養老」欺詐犯罪。
近期,打著「以房養老」幌子騙取老年人房產的欺詐案頻頻曝光。北京警方日前就中安民生「資產養老」項目立案偵查,依法刑事拘留包括公司實際控制人在內的犯罪嫌疑人88人。
所謂「以房養老」,就是年輕時貸款買房,老了以後將房屋抵押給銀行或保險公司,由上述機構支付養老費用,保障晚年生活。這一養老理念的實踐源自海外,近年國內雖然也有保險公司嘗試開展相關業務,但由於政策配套及市場需求等原因,投保者極少。
「以房養老」保險雖然在市場遭到冷遇,但「以房養老」騙局卻很「熱」。一些不法分子以各種「以房養老」項目作為道具,誘使眾多老年人陷入「房財兩空」的困境。目前由「以房養老」衍生出來的詐騙花樣不少,有「天上掉餡餅」式的騙局——「把房子抵押借款半年,期間每月都能得到10%的高息,到期贖回房子」;有購買理財產品式的騙局——老人抵押房產,由此獲得貸款並去購買特定理財產品;還有投資養老公寓式的騙局,讓老人預交大量定金進行非法集資。
近年來,社會上形形色色的騙子,紛紛把貪婪的目光投向老年人,而不幸掉入「以房養老」陷阱的老年人則顯得尤為悲慘。在各種「以房養老」騙局中,老人們要麼只得到少許利息卻失去了唯一的居所,要麼被騙去了房子還額外背上了巨額債務,許多涉案老年人失去房子又拿不到養老金,落得老無所依的無助境地。
當前老年人掉入「以房養老」騙局後,合法權益難以維護的局面值得深思。目前,因「以房養老」而失去房屋的受害者,很少能夠追回房產。究其原因,「以房養老」騙局的涉案公司往往專業化分工、流程化特徵明顯,導致受害老人維權難度極大。一些老人被騙子忽悠而簽下抵押房產的借款合同,還莫名其妙地簽下經公證的「委託書」放棄抗辯權。獲得「全權委託」的騙子可以「合法」地隨意處置房產,價值數百萬的房子甚至以幾千元價格賤賣。
一些「以房養老」欺詐案例表明,部分「以房養老」騙局背後都有套路,甚至具有明顯的「套路貸」犯罪特徵。不法分子精心設計出「借款+委託售房」的模式,存在著規避國家法律的明顯意圖。同時,一些案件存在著若隱若現的公證機構、放貸者、委託代理人、買房人共謀勾結的痕跡。在這些「以房養老」騙局中包含多個法律關系,有老人與放貸者之間的借貸合同糾紛,還有房屋被委託代理人出售的房屋買賣民事糾紛。因此,即使行騙者被依法制裁,老人們也難以討回公道、要回房產。
在一些「以房養老」騙局中,還存在明顯的暴力行為,許多案件都是多個壯漢採取打砸方式硬闖入受害老人家中,一些老人甚至是連人帶物被掃地出門、扔進樓道。「以房養老」欺詐案中,往往隱約可見分工明確的犯罪集團,同時還有專業的財務、法律人士各司其職。這些人主觀上以非法佔有他人財產性利益為目的,由不同的犯罪分子分階段實施物色被害人選、誘騙簽訂合同,犯罪後期主要以威脅、脅迫等暴力手段驅趕被害人並佔有其房產。
種種跡象顯示,「以房養老」騙局與「套路貸」犯罪具有一定的重合性。有關部門應釐清「以房養老」騙局的犯罪特徵,並參考打擊「套路貸」犯罪的司法實踐,及時出台法規嚴打「以房養老」欺詐犯罪。不能讓受害者失去自己安身立命的房子,必須以法律武器脫去犯罪分子身上披著的「合法」、合同的外衣,必須迅速關閉騙子攫取老人房產的方便之門。(評論員 樊大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