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年人患病各階段會出現哪些反應
很多老年人一旦得知患了癌症,各種不良心理會隨之產生,反過來又促進癌症的發展,從而形成惡性循環。癌症患者的心理狀態主要有以下幾種反應階段。這些反應大都是不正確的,患病了解了各個階段的反應後,應該根據各個階段的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心理。
(1)希望心理
首先患病老年人抱有僥幸心理,認為可能是醫師的錯誤診斷,或者即便是癌,也是早期,有希望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甚至治癒。
(2)恐懼心理
大多數癌症患者,一聽到癌症的診斷,就像愚昧無知的人聽到巫師宣判死亡的咒語一樣,感到死神已經降臨,惶惶不可終日,這樣的病人往往過早死亡。
(3)隱瞞心理
有的癌症病人不願承認現實,把一切疑慮、希望、痛苦和不安統統埋藏在自己的內心深處,不願向人求援。患病後既不求醫,也不告知別人,默默地料理迫切需要解決的善後事宜,如急於給子女安排工作、操辦婚事、准備住房等。這些患病老年人認為自己生命快要終結,害怕親友知曉,影響他們的幸福。
(4)憤怒心理
癌症老年人常常認為自己不幸,把癌症視為災難而義憤填膺,反復自問,為什麼災難會落到自己身上,為什麼如此不公平,有時他們會拒絕任何人的同情和幫助,對周圍一切充滿敵意,甚至因小事大發脾氣。憤怒在開始時是一種正常生理反應,但持續存在會消耗病人精力,促進癌症發展。
(5)抑鬱心理
當患病老年人看到自己的病情惡化時,焦慮和抑鬱隨之產生。病人常常坐卧不安,沉默不語而加快病情的惡化。
(6)空虛心理
由於患病後中斷了正常的生活規律,患病老年人往往強烈地感覺到自己在社會中,已不再是一個正常的角色了,而是死神的囚徒。因此,感到異常寂寞和空虛,常常自言自語,無故嘆息,好像自己在荒無人煙的沙漠上,正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
(7)待斃心理
患病老年人由於軀體的損害和精神的崩潰,會喪失自信心和求生意志。病人拒絕治療,坐以待斃,甚至產生自己結束自己生命的想法。
(8)抗爭心理
能冷靜、客觀地對待已經發生的事實,富有頑強的斗爭精神,強烈的生存慾望促使他們忍受一切痛苦,認真聽取醫師的指導,積極配合治療,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療效。
2. 簡述老年人的患病特點有哪些
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都有一定的下降,所以說老年人患病一般情況下患病周期都會比較長,比較難治癒
3. 簡述老年人患病的特點
老年病的臨床特點如下:
1、多病共存,據統計,70歲以上老年人平均每人存在9.5種疾病;
2、起病迅速,如糖尿病、骨質疏鬆等基礎疾病患者,突然出現並發症,癱瘓在床;
3、變化迅速,病情由穩定迅速發展為嚴重狀態;
4、發病方式獨特,包括心血管、尿路、肺部較脆弱易發病;
5、臨床表現不典型,如嚴重肺部感染,無發燒、咳嗽等明顯症狀;
6、並發症多,如骨折後易出現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關節攣縮;
7、葯物不良反應多,中成葯、西葯,甚至食物,均可出現不良反應。
4. 如何開導患有重病的老人
作為老年人的親屬、朋友、醫生等,不僅要密切掌握老年人所患疾病的特點,還要注意老年病人精神方面的變化,給以溫暖和同情,只有成為老年病人之友,才能使老人生活得更好些。
一、了解老年病人的病情,要有耐心。老年人的記憶力減退,易忘記最近經歷過的事情,如飲食、用葯、大小便等情況,病人的自訴往往不可靠。而且,一般老年人的聽力不好,說話容易打岔,或答非所問,有的則是羅唆嘮叨,說起話來沒完沒了,講一些不必要的細節。還有些老年人說話有困難,因而必須仔細耐心地聽取病人的病情敘述。
二、老年病人常因聽力、視力不好,而影響和周圍人的聯系,以致感到孤獨,精神空虛。因此,醫務人員和家屬應經常和他們交談。有的困行走不便,很少到室外走動,以致於食慾不好,身體更加虛弱。因此,應經常協助病人進行適當運動。
三、對老年病人的飲食口味和習慣,應有了解,要給予喜歡吃的飯菜。飲食溫度要適當,不可過熱過冷。如需要喂飯,不要太快,不要讓病人大口吞咽。
四、注意患者所處的病室內溫度的濕度的調節,每天應當給患病老人開窗通風。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們通風期間,一定要讓老人坐在避風處或卧位時一定要蓋好被子,以免因為通風而受涼感冒。如果天氣風和日暖,一定要定時扶送或用推椅送病人去室外呼吸新鮮空氣。
老年人特別是患病的老年人,往往心理壓力大而變的特別敏感,護理這類老人希望家人和子女要拿出更多的耐性和細心。
5. 老年人患病的「第三大殺手」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常見的一種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表現為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姿勢和步態異常、情感障礙、睡眠障礙、大便功能障礙等。65歲以上的患者患病率高達2%,已成為我國中老年人的「第三大殺 手」(僅次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症狀?
由於患者腦內被稱作「黑質」的部位出現急劇功能退化,不能產生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使得腦部指揮肌肉活動的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大 大阻礙了患者的活動能力。「死掉的」黑質細胞一旦超過50%-80%時,腦內其他參與運動控制的區域,再也無法合力運作,此時患者的運動變得凌亂而無法控制。
如何預防帕金森病的發生?
早診斷、早治療。針對不同時期的帕金森病患者應採取不同治療措施,提高其生活質量,減緩疾病進展,防止並發症的發生。如果有家族性的帕金森病史,就應高度重視,要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等高危因素,適當運動、適度用腦、作息規律等。
帕金森病能否徹底治癒呢?
帕金森病是一種可治療的疾病,早期患者通過口服抗帕金森葯物,可部分或全部緩解帕金森病的症狀,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葯物蜜月期之後,葯效減退,條件允許可行腦深部電刺激術(DBS)手術治療,改善症狀並預防出現並發症。
6. 老年人患病的特點
隨著人體不斷衰老,機體的免疫功能也會逐漸減退,會增加患疾病的風險,老年人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並且也會出現內分泌功能衰退的情況,機體的免疫力也會大大下降,平時應該要加強鍛煉,適當曬太陽,堅持散步能夠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如果患有老年疾病,最好接受全面的治療,老年病患發病特點及護理對策。
老年病的特點:因老年人組織器官和內分泌功能衰退, 機體免疫功能降低, 抗病力減弱,內外環境調節功能失衡, 易產生各種疾病。且患病後多器官、多系統、多種疾病並存, 病情復雜、病程長、預後差, 易合並感染、並發症和留有後遺症。我科80 歲以上的住院老人的病情病因依次為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陳舊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腦血管疾病腦血栓形成、高血壓和糖尿病,呼吸系疾病肺部感染。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徵:老年人患病後常伴有心理情緒改變, 有的感到孤獨無助, 焦慮緊張, 康復求生欲強, 希望得到及時診斷, 良好的治療和護理。老年患者有擇優心理, 選擇醫德高尚、醫術高明的醫生和護士, 用好的葯物為他治療, 擔心誤診和誤治。
老年病的護理對策:針對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徵和疾病特點實施心理護理非常重要。在護理工作中, 要通過細心觀察, 談心了解, 掌握每例不同的心理需要:孤獨者, 給予溫暖熱忱; 焦慮者, 給予解釋疏導; 抑鬱者, 給予勸慰開導;失望者, 給予信心力量;急於求成者, 給予熱情幫助;向他們介紹主管醫生的醫德和醫術, 盡早與醫護人員溝通感情。對患者進行臨床治療和護理時, 首先向患者解釋清楚以取得合作。技術操作時, 動做輕柔, 盡量減少疼痛和緊張情緒。
老年人特別重視禮貌, 稱呼患者時要用尊稱, 切勿以床號代替姓名。對患者提出的問題, 要耐心細致地解釋, 做到既堅持原則又關心體貼。認真做好護理, 在生活上給予充分照顧, 讓患者感到病房溫暖如家, 心情愉快。積極的心理護理可起到葯物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老年病患發病特點及護理對策,老年人更容易患老年疾病,老年人應該要做好預防疾病的措施,加強身體鍛煉,增強身體素質,做好全面的護理工作,老年人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時緩解不良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可以預防老年疾病的產生,能避免精神方面疾病的發病
7. 患病老年人的護理特點
第一個肯定是要專業。針對護理對象的患病特徵,進行專業的相關方面的護理。第二個是耐心,患病老人因為身體不適也許易怒暴躁,作為護理人員應有充分的耐心,給予他專業的護理。華人照護是一個專門的護理老人的平台,你可以去了解一下。
8. 老年人患病有什麼特點
隨著年齡的增加,各種疾病的發病率有所改變。同一疾病的症狀也因年齡而異,老年人患病的症狀常常是不典型的.因而容易被誤診。穩定性機制老化之後,容易使血壓、體內的水、電解質發生變化,缺乏對外來侵襲的抵抗力,老年人患病還容易出現合並症。老年人用葯量和葯效反應也不同於中青年……具體來說.老年患病有如下特點:
9. 怎樣應對老年人患病後的心理問題
很多老年人患病後,由於有不正確的心理反應,常常延緩疾病的恢復,甚至加速疾病的發展。所以,我們老年人患病後,要調整好心態,以積極的心態予以面對,正確治療,才能使疾病盡快得到治癒。
(1)做好心理調整
醫學心理學研究證實,積極的心理因素,可以調動人體的內在潛力,調節人體代謝和內分泌功能,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消極的心理因素,可使人體內的代謝失去平衡,內分泌紊亂,導致疾病的發生並加重疾病的發展。
人到老年後,患有難以治癒的疾病的確是不幸的,但悲觀厭世是不可取的。許多事實證明,不為疾病所懼,從心理上積極配合治療,對疾病的康復十分有利。
因此患病後,我們要有信心與疾病作斗爭,並作為自己在思想、生活、及身體鍛煉中的一部分,運用樂觀情緒對待疾病。一方面要正視它,承認它,認真對待它,積極治療和休養,以取得療效;另一方面要蔑視它,不要被它嚇倒,樹立戰勝疾病的決心和意志。只有這樣,才能既治好病,又增強體質。
(2)合理安排生活
患病後,由於體力、精神都受到影響,很多老年人對生活安排更加馬虎了,這無疑會加劇我們心情走向消極。所以,越是有病時,老年人越要重視對生活的合理安排。如果精力不足,可以請身邊的親人、護士從實際出發合理安排、盡量滿足我們生活的需要。
如盡量使室內陳設整齊清潔,美觀幽雅、安靜,盡力減少和避免各種氣味、噪音,使病人生活在優美、靜謐的環境之中;還讓家人尊重老年人幾十年形成的習慣的嗜好,如休息、飲食習慣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家人與我們老年人互相聊天、交流情感,以解除老年人內心的寂寞。
(3)正確弄清病情
要治病首先要弄清病情,了解自己得了什麼病,才能有針對性的治療。這就要求我們要與醫務人員密切合作,把治療感受和病情變化及時轉告醫生,以讓醫生抓住疾病的根源對症下葯,同時也讓各種並發症隨之而愈。
對於慢性病患者,我們還要掌握疾病的規律,積累療效。這是因為慢性病患者由於本身的因素和外部條件變化的影響,病情往往時好時壞,時輕時重,反復波動。
此時,我們不要害怕和發愁,最重要的是找出原因,克服治療上及休養上注意不夠的地方,以求逐步取得療效,增強身體抵抗力,使病情穩定,逐步減輕,然後鞏固療效,以達痊癒。
10. 簡述老年人的患病特點及護理
老年人患病特點,一般都是慢性病程長,若患病,都有些基礎病,如心腦,呼吸系統及各系統都在老化退變,所以在護理上,要注意心理調理,遵循自然規律,與病同存,平時注意飲食起居,生活規律,觀察各項生命指標,如有急性發病高度重視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