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老年人經常運動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很多人上了歲數後,就漸漸地不參與運動了。其實,老年人也應該多多參與運動,因為運動對於各個年齡段的人都具有不同的良好作用。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當一個老年人有了運動的習慣以後,他會發生什麼變化?原來,他們可以發生這么多不同的改善呀。老年人朋友也需要多多參與運動呀。
當一個老年人有了運動的習慣以後,他會發生什麼變化?經常參與運動,對於老年人的心情會有所幫助和改善。如果你想要提高心情,就一定要記住,多多進行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我們可通過有氧運動輔助自己的各個方面都有所提高和改善。老年人參與運動,可以幫助自己發生這些好的改善。
② 七十歲的老人是做運動鍛煉身體好還是不運動的好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人民的健康水平已大為提高,預期壽命已達70歲,較解放前的35歲提高了一倍,但我國老年人雖已長壽但不健康,往往患有多種疾病和殘疾,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差,生活質量不高。響應世界衛生組織(WHO)"健康老齡化"的號召,做好健身運動是實現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途徑之一,它對提高全民的身體素質、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都將發揮重要作用。老年人健身運動,必須掌握適宜的運動強度,進行科學的運動處方指導下的體育鍛煉。所謂運動處方,其完整概念可以概括為:"根據醫學檢查資料,按其健康、體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狀況,結合生活環境條件和運動愛好等個人特點,用處方的形式規定適當的運動種類、時間和頻率,並應指出運動中的注意事項,以便有計劃地進行經常性鍛煉,達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由於年邁體衰多病,老年人健身運動起點強度應以輕度活動即低能量運動為主,根據美國研究結果,長期堅持低能量運動的中老年人較不參加或偶爾參加劇烈運動的人,死亡率降低2.5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的發病率減少35%,說明低能量運動也有良好的健身效果。運動時間每天可一次或幾次相加在30分鍾以上。輕度運動有餘力者可以過渡到中度,身體健康者也可以直接從中度運動開始,至於劇烈運動應列為禁忌。老年人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運動方式呢?由於生理心理文化素質各異,老年人健身運動類型應靈活多樣,注重康樂,太極拳、扭秧歌、跳老年迪斯科、射門球、做體操均可。步行也是很好的鍛煉方式,根據瑞典Fraedin等研究70歲以上老年人堅持每天步行30分鍾者,在男性對骨鹽含量、肺功能和上樓梯能力,在女性對肌力和上樓梯速度,都有明顯好處。另外運動鍛煉還要講究科學性,一些常規的運動習慣不一定科學,比如人們習慣於清晨運動,但早晨冠狀動脈張力高,交感神經興奮性也較高,無痛性心肌缺血、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發作以及猝死發病也多在早晨6時至中午12時,因此應盡量選擇下午或晚上活動為妥。如在清晨健身,運動量應盡量小一些。另外,常說的一句中國古話"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被當做老年人健身格言,其實,飯後百步走並不科學,宜慎重行事。從近代醫學觀點看,老年人不宜提倡飯後百步走,因為吃飯特別是吃飽飯對於有心血管疾病者,是一種負荷,對老年人更是如此,科學研究證明在餐後60分鍾血壓由139mmHg下降到129mmHg,而心率上升15次/分鍾,中度運動後有些人出現了體位性低血壓,說明餐後運動對心血管系統有明顯的負面作用。因此老年人應該避免在餐後特別是飽餐後兩個小時內進行運動鍛煉。維持體力活動的健康效果有賴於堅持健身。一般停練幾周以後這種效果就逐漸消失了,因此必須堅持鍛煉,至於在酷暑嚴寒季節,可以暫時停練。
③ 老年人怎麼鍛煉身體
體育鍛煉對老年人是有好處的。但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要量力而行,要遵守體育鍛煉的原則,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緒,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和超負荷運動。
近年來,
喜歡體育鍛煉的老年人越來越多。盡管大多數人運動項目強度較小,但不正確的鍛煉方法仍導致許多疾病,特別是軟組織損傷。因為老年期軟組織退化較快,且損傷後不易恢復,所以,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除選擇較小負荷的項目以外,還應量力而行,持之以恆,同時還要遵循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有關老年人鍛煉的五項指導原則:
一、應特別重視有助於心血管健康的運動,如游泳、慢跑、散步、騎車等。專家們認為,鑒於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威脅老年人的「第一殺手」,老年人有意識地鍛煉心血管就顯得格外重要。為保證心血管確實得到有效鍛煉,專家們建議有條件的老年人每周都應從事3~5次、每次30~60分鍾的不同類型運動,強度從溫和至稍稍劇烈,這也就是說,增加40%~85%的心跳頻率。當然,年齡較大或體能較差的老人每次20~30分鍾亦可,鍛煉的效果就差一些。
二、應重視重量訓練。以前的觀點是老年人並不適宜從事重量訓練,其實適度的重量訓練對減緩骨質喪失、防止肌肉萎縮、維持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均能起到積極作用。當然,老年人應選擇輕量、安全的重量訓練,如舉小沙袋、握小杠鈴、拉輕型彈簧帶等,而且每次不宜時間過長,以免導致可能的受傷。
三、注意維持體能運動的「平衡」。適度的運動對老年人同樣重要。但沒有哪一項單一的運動適應任何人。體能運動的「平衡」應包括肌肉伸展、重量訓練、彈性訓練等多種方面的運動。至於如何搭配,則視個人狀況而定,其中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之一是年齡。
四、高齡老人和體質衰弱者也應參與運動。傳統的觀念是高齡老人(一般指80歲以上)和體質衰弱者參加運動往往弊多利少,但新的健身觀點卻提倡高齡老人和體質衰弱者同樣應盡可能多地參與鍛煉,因為對他們來說,久坐(或久卧)不動即意味著加速老化。當然,他們應盡量選擇那些副作用較小的運動,如以慢走替代跑步,游泳替代健身操等。
五、關注與鍛煉相關的心理因素。鍛煉須持之以恆,這對老年健身者來說,也許比年輕人更為重要。但遺憾的是,由於體質較弱、體能較差、意志力減弱或傷痛困擾,不少老年人在鍛煉時往往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如急躁、怕苦、怕出洋相、因達不到預定目標而沮喪等),由此或使鍛煉不能起到預定的健身效果,或使老年健身者半途而廢,或「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鑒於此,專家們要求健身指導者在對老人制定科學的健身計劃時,還須同時關注他們可能出現的負面情緒。
------------------------------
一、晨練先飲水:人經過一夜睡眠,已從皮膚和呼吸器官散發了一部分水分,加之尿液的形成,使機體相應缺水。如果晨練前不先飲點水,因體育鍛煉使呼吸節奏加快,皮膚毛孔擴張,汗腺分泌增強,引起顯性或不顯性出汗,可加重人體的缺水程度。因此晨練前應先飲水,有利於身心健康。飲一杯涼(溫)開水、淡鹽水、蜜水均可。
二、老年人應以"練"為主:在身體情況允許下,可進行表演賽,但運動負荷不能過大,並要有全面的醫務監督。絕不可不顧老年生理、心理特點,爭強好勝,輕率拼搏。拼搏會引起老年人情緒上的過多激動,心理上的過度緊張,血液循環、呼吸、內分泌等急速改變,極易誘發事故。
三、應避免快速和變化過猛的動作:如跳躍、倒立、滾翻、沖刺等,這些極易損傷老年人的筋骨,甚至會發生意外事故。喜歡騎自行車鍛煉的同志,外出應做到"五不要":即籠頭不要太活,剎車不要太松,座墊不要太高,速度不要太快,轉彎不要太急,以便應付突然出現的情況。
四、運動後注意"三忌":即一忌驟然降溫(冷水浴等),會引起生理機能的紊亂,而導致神經系統失調,招來疾病;二忌傾缸暴飲,會給消化系統、循環系統、排泄系統,特別是心血管系統增加沉重的負擔,且會引起抽筋、痙攣等;三忌體溫烘衣,易著涼,會引起呼吸道、消化道的疾病,如感冒、哮喘、腹瀉等,同時也不衛生。
五、下列情況應暫停鍛煉:
(1)體溫升高,如感冒、急性扁桃體炎等。
(2)各種內臟疾病的急性發作階段。
(3)身體某一部位具有出血傾向的患者。
(4)運動器官外傷末愈者(功能恢復者除外)。
(5)各種傳染性疾病未愈者。
(6)平時經常鍛煉的老年人,體內各器官的代謝和功能增強,神經靈活性和均衡性提高。一旦突然停止運動,可能會出現煩躁不安,或周身不適等不良的心理和軀體反應,"運動醫學"中稱之為"運動成癮症"。有些因特殊情況需停止鍛煉的,也應逐漸遞減每天的運動量,以防止不良心理反應的發生。
總而言之,中老年人在養生健體方面要做到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因地制宜,注重衛生和持之以恆。
---------------------------------
根據老年人生理特點。適合老年人鍛煉的項目以動作緩慢柔和,能使全身得到活動.活動量容易調節掌握而又簡便易學為原則。下面介紹幾項適宜老年入鍛煉的項目:
步行:是老人鍛煉最簡便、安全的運動,如果鍛煉得法,其效果可與慢跑相同。生理醫學研究表明,步行可促進體內新陳代謝,如以2分鍾走100米的慢速步行1。5—2小時,新陳代謝率可提高48%;步行還能調整神經系統功能,緩解血管痙攣狀態,使血管平滑肌放鬆。
慢跑:也是適宜老人鍛煉的項目之一。醫學研究證明,40—81歲的長跑者比一般中老年人最大吸氧量增大。
太極拳:有「老人健身寶」之譽。是很適合老年人生理特點.安全而有效的鍛煉項目.尤其對體質弱及有慢性病的老人更為適宜。練太極拳能增進心肺健康.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肺氣腫等慢性病;還能促進消化吸收功能,加速代謝過程。同時還對老人骨關節及肌肉功能的保持有良好作用。生理醫學檢查表明,常練太極拳的老人血壓較低、消化功能良好脊柱柔韌性好、骨質疏鬆總發生率低。此外,大極拳還能調節神經系統功能,增進全身健康。
醫療保健體操:如練功十八法、降壓舒心操、祛病延年二十勢等,針對性強、實用效果好。
保健氣功是一種鍛煉元氣、增強體質的健身方法。一方面練氣功時能調整神經細胞興奮抑制功能,使某些頑固的病理性興奮灶轉入抑制,促進康復;另一方面又可通過對呼吸的控制調節,促進消化吸收,使血管放鬆等,對健身防病有良好作用。
參考資料:人民鐵道報,星辰在線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④ 哪項運動最適合中老年人用來鍛煉身體
1、廣場舞:廣場舞適合身體靈巧有體力的老人。隨著音樂,身體舞起來,全身都動起來,身體全部的細胞都得到運動,大汗淋漓一場,是運動後的暢快。廣場舞還能陶冶情操哦,讓老人們熱愛音樂,重展生活熱情。
2、做體操:做體操也是全身能得到鍛煉的項目。舒展四肢,讓身體每根神經都得到放鬆,可以舒緩老人們僵硬的四肢。
3、打太極:太極是斯文的運動,很適合用一句「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來形容。太極可以幫助老人們協調平衡能力,對身體的柔軟度也很有幫助,它更容易能成為老人的一項愛好,不僅僅只是運動。
4、倒退走路:別小瞧了倒退哦,人倒退的時候身體往後傾,腰部的壓力也順著往後,對於有腰椎盤突出等病狀的老人是非常好的,可以幫助減輕腰椎的壓迫感,倒退完成後,能換得一夜好眠的哦。
5、散步:對於身體條件稍差的老人來說,劇烈點的運動有可能無法去做,那就去散步吧,最容易了,在馬路上,公園上隨便走走,走的時候前後甩甩雙手,抖擻一下腿,也是可以讓身體放鬆下來達到運動的目的的。
6、慢跑:如果你喜歡一個人鍛煉,那麼慢跑是不錯的選擇。不過最好是和夥伴一起運動,因為老年人突發狀況多,多個人一起做運動的話,當突發狀況時,有個人可以及時求救。
7、騎自行車:如果你想欣賞山川的美景,山地車可以幫你實現這一願望。與徒步走和長跑不同的是,這項運動對關節的壓力更小,而且能量消耗和耐力鍛煉絲毫不遜色於其他運動。
8、球類運動:老年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去參加一些球類運動,比如說乒乓球,羽毛球,檯球,門球和高爾夫球等。但是千萬不要去參加籃球這樣的比較激烈的運動。
適合老年人的運動還有許多,關鍵是一定要有益於身體健康,並且不能夠過量。老年人還可以給自己按摩,比如說推擦,揉捏,掐點,搓等這些動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人身上的血液循環,從而改善身體的新陳代謝功能。
(4)老年人鍛煉身體擴展閱讀
中老年人鍛煉注意事項:
1、不宜早。過早出戶,人體驟然受冷容易患傷風感冒或哮喘病、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寒冷刺激還易誘發心腦疾病急性發作。所以,老年人應在太陽初升後外出鍛煉為宜,最好不要早晨五六點就去做運動。
2、不宜空。老年人晨練是養生修性的一個好途徑,但不吃早餐就投入鍛煉的方式對人體健康危害很大,甚至還有一定的風險。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空腹運動很容易造成低血糖,持續性嚴重低血糖將導致不可逆性腦損害,甚至死亡。
即使是健康老人在空腹運動時也有很多問題,因為人在空腹運動時會從脂肪中分解出能量,這時,血液中游離脂肪酸的濃度會增高,過多的游離脂肪酸會對心肌造成影響,引起心律失常等問題,甚至會導致猝死。
3、不宜露。早晨戶外活動,要選擇避風向陽、溫暖安靜、空氣新鮮的曠野、公園或草坪等,不要頂風跑,更不宜脫衣露體鍛煉。
4、不宜激。老年人體力弱,適應性差,運動量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微微出汗即可。那種大汗淋漓的激烈運動容易誘發心、肺疾病,對老年人不適合。
5、不宜急。因為老年人晨起後肌肉鬆弛,關節韌帶僵硬,四肢功能不協調,所以專家建議在鍛煉前應輕柔地活動軀體、扭動腰肢、活動關節,事先做5-10分鍾的熱身活動,比如彎彎腰、拉拉胳膊,讓各個關節充分活動後,再開始運動,以防止因驟然鍛煉而誘發意外事故。
老年人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體力、自我生活能力和疾病狀態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
⑤ 老年人早上鍛煉身體好不好。
多年來,人們習慣上認為鍛煉身體以早晨為最佳,其次是黃昏,因為那時的空氣最新鮮。但是由於城市空氣污染的緣故,最佳鍛煉時間也發生了變化。
研究證明,在一般情況下空氣污染每天有兩個高峰期,一個為日出前,一個為傍晚。特別是冬季,早晨和傍晚在冷高壓的影響下往往會有氣溫逆增現象,即上層氣溫高,而地表氣溫低,大氣對流近乎停止。因此地面上的有害污染物不能向大氣上層擴散,停留在下層呼吸帶。在工業集中或高樓林立的居民區及汽車飛馳而過的道路兩旁,這種現象尤為典型。這時,有害氣體要高出正常情況下的2—3倍。
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分鍾呼吸16—20次,一天吸入空氣約10多立方米。而鍛煉時,由於代謝的需要,吸入的空氣往往是正常狀態下的2—3倍。所以鍛煉時環境與時間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
什麼時間的空氣最潔凈?實驗研究證明,每天上午10點與下午3點左右為兩個相對最佳期。故提醒大家,一定要珍惜這一段大好時光。因為這時鍛煉不但會使您緊張之餘得到鬆弛,您還能呼吸到高質量的新鮮空氣。
由於每個人生活、工作的環境空氣質量不同,因此在戶外鍛煉時還要注意大氣污染指數的變化。如果一段時間內或某一地段里大氣污染指數過高,就應該調整鍛煉地點。
每日最佳鍛煉時間
國外許多學者研究揭示:人體一晝夜間機體能力狀態是變化的。每天8時-12時,14時-17時是肌肉速度、力量和耐力處於相對最佳狀態的時間,若在此時間里進行健身鍛煉和運動訓練,將會收到更好的效果。而3時-5時,12時-14時則處於相對最低態,如果在此時間里從事體育運動,易出現疲勞,且「負荷量」過大時,發生運動損傷的概率大。
這說明,人們應該根據客觀條件的可能性,盡量選擇相對最佳時間去從事體育活動,以期收到好的健身和訓練效果
晨練、晚練哪個更好?
一般來說,只要不是在臨近吃飯前後時間和臨睡之間,其它任何時間都可以進行體育鍛煉,對身體都有好處。但是,考慮到健身鍛煉的最佳效果,可根據人體內生物鍾的變化原理,選擇一天中最佳的鍛煉時間,亦是很有必要的。
早晨5時,人們經過了淺睡和深睡的階段後,腎臟停止分泌工作,如果這時候起床進行體育鍛煉,很快就會精神飽滿,將有利於一天的生活和工作,但運動量不宜過大,應保持在小到中等強度。
而練氣功的時間與一般鍛煉則有所不同,要求在清晨練,這是根據中醫的"子午流注"理論,與天地自然密切相關。子(23~1時)、丑(1~3時)、寅(3~5時)、卯(5~7時)練功效果最好,因此時陽氣升發,肺經氣血最旺盛,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也最高(特別是在寅時),此時練功有利於入靜,有利於"儲能"和調動"內氣"的運行,能提高防病、治病和健身的效果。
晚飯前半小時到1個小時的一段時間里進行散步(或快走)和做保健體操,這是有利於治療糖尿病的體育療法。隋唐時,太醫博士巢元方所著《諸病源候論》中就指出:"飯前半個時辰,作導引(保健體操),再行千步,而後食之,為治消渴病(即糖尿病)之良方也。"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在鍛煉、健身方面,許多人習慣在早晨。人們靜卧了一夜,特別是老年人,天尚未亮就睡醒了,清晨早起到戶外去呼吸新鮮空氣,根據自己的愛好,進行適度地運動,這對舒展筋骨,促進血液循環,對陽氣升發,郁滯宣行,增進食慾,改善機體對氧氣利用的功能,都會大有裨益。
近年來,有的專家對老年人晨練問題提出不同的看法,並告誡老年人要慎重對待晨練。美國俄州立大學健康中心的專家指出,在傍晚鍛煉身體最為有益。主要原因是危及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心血管系統等主要疾病,如心肌梗塞和心臟淬死等大多發生在上午。因為上午六時至九時這段時間,人體血小板聚集率高,容易形成血栓;另外清晨體內去甲腎上腺素濃度增大,易引起冠狀動脈收縮,甚至痙攣。若在這時進行體育鍛煉,特別是運動量過大,使心肌耗氧增加,易造成冠狀動脈痙攣或形成血栓。而下午,特別是黃昏時刻,人的感覺最為靈敏,協調能力最強,體力的發揮和身體的適應能力最強,並且這時血壓和心率既低又平穩,因此,下午特別是黃昏時分鍛煉身體最為有益。
⑥ 老年人怎麼鍛煉身體
老年人如何鍛煉身體
1、因人而宜
中老年人在選擇鍛煉方法和安排運動負荷時,應根據性別、年齡、職業、健康狀況,對鍛煉的愛好和原有基礎、生活條件等情況來確定。鍛煉項目應使全身都得到活動,動作緩慢柔和,如慢跑、散步、太極拳(劍)、門球等。在安排運動負荷時要量力而行,切忌過大,以策安全。從主觀感覺來說,合適的運動負荷應該是鍛煉後睡眠正常、食慾良好、精神振奮、情緒愉快。
1)晨跑
一般老年人都會起來的很早,所以晨跑也很適合老年人們,老年人晨跑都是慢跑的,跑快的話他們身體是吃不消的,所以適當的速度是必須的,每天早上晨跑一短距離,也是對老年人身體有幫助的。
2)騎自行車
騎自行車對下肢關節都有好處,同時又不損傷關節。老年人如果平衡協調性不好,擔心不安全不能在公路上騎自行車,可以買一輛固定自行車放在家裡,在家裡鍛煉。
3)跳舞
跳舞是最近幾年老年人們特別喜歡的一種運動方式,一到吃了晚飯,大家都會聚到一起,放起音樂,跟著音樂跳起舞來,這也是老年人們鍛煉身體的好方法,不僅增加了樂趣,自己身體也得到了鍛煉。
4)散步
也有不少老年人喜歡吃了晚飯後散散步,幾個人一起邊聊天邊散步,好處也有很多,有助於消化,身體自然也得到了鍛煉。
2、循序漸進
人體機能的提高有一個逐步適應與發展的規律。中老年人新陳代謝功能相對較弱,各器官系統機能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差,鍛煉者對活動方法和運動負荷等,應逐步合理地提高要求,以獲得更好的效果。一個沒有鍛煉基礎的人,開始時應選擇散步、短距離慢跑或走跑交替等活動,然後再從時間、距離、強度上逐漸提高。已有鍛煉基礎的人也要注意合理的運動負荷,逐漸加大運動量和強度,不斷提高運動能力。
3、適量運動
老年人健身的起點強度應以輕度活動即低能量運動為主,根據美國醫學專家研究表明,長期堅持低能量運動的中老年人與不參加鍛煉或偶爾參加劇烈運動的人相比,其死亡率降低2.5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的發病率減少35%,充分說明低能量運動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
4、持之以恆
日本科學家曾觀察到,讓受試者每周3次進行步行鍛煉,15周後最大攝氧量增大到12%;然後中止運動6個月,最大攝氧量恢復至和鍛煉前相似。人的組織器官是「用進廢退」的,堅持經常鍛煉,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使肺活量加大,心血管功能加強。如果長期不鍛煉,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就會慢慢消退,體質也會逐漸衰弱下去。因此,堅持經常鍛煉是收到良好效果的重要條件,在時間安排上可每天進行,也可每周不少於3——4次。
5、合理安排
中老年人在進行體育鍛煉中,要經常檢查身體(最好建立健康檔案),防止潛藏著一些平時未曾發現的因素,對自身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平時要經常檢查血壓、脈搏、體重等變化,定期到醫院查體;要有良好的生活制度,作息時間要規律化,不吸煙,不酗酒;體育鍛煉要與自然力鍛煉(日光浴、空氣浴、水浴等)相結合;根據需要合理安排營養;等。以確保體育鍛煉更好地促進身體健康和身心愉快。
6、不要爭強好勝,慎重對待比賽
老年人情緒應穩定,避免過分激動,因此鍛煉中要心平氣和,興味盎然、保持愉快,不要和別人爭高低,不要過分激動生氣,另外,近年來常有老年人體育比賽,必須慎重對待。要經過醫生檢查同意,同時要量力而為。不要為爭第一而勉強做力所不能及的運動。
7、注意運動時間
一些常規的運動習慣不一定科學,老年人習慣於清晨健身,但是他們忽視了可能帶來的預想不到的惡果。早晨冠狀動脈張力高,交感神經興奮度也較高,無痛性心肌缺血、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發作以及猝死等病症也多在早晨6時至中午12時發生。如果在清晨健身,運動量應小一些。現在中老年保健確實是一個大問題,中老年人鍛煉應該量力而行,運動後最好自己數數心率,用運動後的心率加上年齡如果不超過170就可以了。
⑦ 老年人怎麼鍛煉身體
因人而宜:中老年人在選擇鍛煉方法和安排運動負荷時,應根據性別、年齡、職業、健康狀況,對鍛煉的愛好和原有基礎、生活條件等情況來確定。鍛煉項目應使全身都得到活動,動作緩慢柔和,如慢跑、散步、太極拳(劍)、門球等。在安排運動負荷時要量力而行,切忌過大,以策安全。從主觀感覺來說,合適的運動負荷應該是鍛煉後睡眠正常、食慾良好、精神振奮、情緒愉快。
持之以恆:日本科學家曾觀察到,讓受試者每周3次進行步行鍛煉,15周後最大攝氧量增大到12%;然後中止運動6個月,最大攝氧量恢復至和鍛煉前相似。人的組織器官是「用進廢退」的,堅持經常鍛煉,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使肺活量加大,心血管功能加強。如果長期不鍛煉,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就會慢慢消退,體質也會逐漸衰弱下去。因此,堅持經常鍛煉是收到良好效果的重要條件,在時間安排上可每天進行,也可每周不少於3~4次。
循序漸進:人體機能的提高有一個逐步適應與發展的規律。中老年人新陳代謝功能相對較弱,各器官系統機能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差,鍛煉者對活動方法和運動負荷等,應逐步合理地提高要求,以獲得更好的效果。一個沒有鍛煉基礎的人,開始時應選擇散步、短距離慢跑或走跑交替等活動,然後再從時間、距離、強度上逐漸提高。已有鍛煉基礎的人也要注意合理的運動負荷,逐漸加大運動量和強度,不斷提高運動能力。
娛樂健身:中老年人在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時,要考慮既調節精神,又豐富文化生活的體育活動。不要長時間只參加某一項目,或只鍛煉身體某一個部位。要選擇一些適合中老年人參加、娛樂性較強的項目,提高自己參加活動的興趣,在高高興興中得到鍛煉。
合理安排:中老年人在進行體育鍛煉中,要經常檢查身體(最好建立健康檔案),防止潛藏著一些平時未曾發現的因素,對自身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平時要經常檢查血壓、脈搏、體重等變化,定期到醫院查體;要有良好的生活制度,作息時間要規律化,不吸煙,不酗酒;體育鍛煉要與自然力鍛煉(日光浴、空氣浴、水浴等)相結合;根據需要合理安排營養;等。以確保體育鍛煉更好地促進身體健康和身心愉快。
⑧ 四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該怎麼鍛煉身體
上了年紀的人都要注重身體的保健,而運動對於保健養生的作用不容忽視,但由於老年人體質的特殊性,不能進行劇烈運動,所以老年人鍛煉應以和緩、運動強度小的方式為主。
一、太極拳:很多老年人因為運動系統與神經系統功能衰退,肌肉老化,所以很容易摔倒。而太極拳的動作主要以慢速走圓及弧,屈腿半蹲式為主,經常練習太極拳可以改善肌肉和關節柔韌度,增強老年人的平衡能力。
二、現代社會中,散步是最為人們所熟知的運動方式之一,因其步調和緩、安全易行,所以也是十分適合老年人的運動。每天堅持散步鍛煉,能調節各器官功能、增強腰腿肌力、保護心臟正常功能。
普通散步法:每分鍾60-90步,每次走20-40分鍾,適合有冠心高血壓、腦溢血後遺症和呼吸系統有疾病的老人。
2. 快速行走法:每分鍾90-120步,每次30—60分鍾,適合身體健康的老人和慢性關節炎、腸道疾病、高血壓病恢復期的人。
3. 後臂背向散步法:行走時把兩手的手背放在腰部,緩步背向行走50步,然後再向前走100步。反復5—10次,適合患有輕微痴呆症的老年人。
4. 擺臂散步法:行走時兩臂前後做較大幅度的擺動,每分鍾走60—90步,適合有肩周炎、上下肢關節炎,慢性氣管炎、肺氣腫等疾病的老年人。
5. 摩腹散步法:行走時兩手旋轉按摩腹部,每分鍾走30-60步,每走一步按摩一周,可以增強腸胃道功能。
三、養生保健操:隨著人逐漸老去,機能出現衰退,新陳代謝也開始減慢,簡單易做的養生保健操,對延緩人體生理衰老,保持和恢復老年人的健康體魄十分有效,所以給大家推薦幾種易做的保健操:
梳:十指化梳,自前發際梳至後發際50次。
搓:四指並攏,雙手先後對側,上下摩擦脖子、臉部50次。
揉:雙手重疊放腹部,圍肚臍順、逆時針分別揉搓各100次。
推:雙手放後腰兩側,自肋下緣向下推至腰部50次。
聳:兩腿分開站立,兩肩上下聳動,同時頭向後揚50次。
拍:雙手握空拳,拍打肩頸和背腹部各50次。
轉:兩腿分開站立,雙手插腰,前後左右搖擺轉動50次。
四、交誼舞不算是激烈的運動,但是在健身之餘,能增進全身的韻律感、協調感和優雅,使人精神抖擻,並且還有社交的特性,是讓老年人保持年輕心態的好方法,非常適合不常運動的老年人。
每天適時的運動,可以讓身體變得很健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根據自己的年齡和身體素質,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才能實現運動養生的目的,切記不要盲目運動,以免適得其反。
⑨ 老年人如何鍛煉身體
老人最好「黃昏練」
健康專家認為,早晨並非鍛煉的最佳時間,對老年人尤其如此,不僅難以保證健身效果,甚至還會適得其反。
首先,由於清晨空氣相對靜止,各種廢氣均沉積到地面附近,是一天中空氣污染較嚴重的時段。此時鍛煉身體,等於是呼吸著大量的廢氣,這對身體有害無益,尤其對免疫力減弱的老年人更不太適宜。
其次,臨床醫學研究發現,上午9時心臟病發作的幾率比下午1時要高出3倍,早晨起床後的幾小時更是心臟病發作的高峰。
其三,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出現老化,晨起後短時間內肌肉、四肢等運動器官還處於鬆弛狀態。此時進行鍛煉,容易造成摔、碰、扭傷等,傷害身體。
因此,老人別急著晨練,每天來個「黃昏練」也許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