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高郵市菱塘回族鄉敬老院怎麼樣

高郵市菱塘回族鄉敬老院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7-03 02:23:06

㈠ 江蘇哪個地方有個少數民族村

江蘇的宿遷有少數民族村,且是江蘇省農村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地級市,有回、滿、苗、布依、基諾、彝、畲等43個少數民族、7個民族聚居村、2.4萬人。例如沐陽縣趙庄村。

55個少數民族在江蘇省都有分布,江蘇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56個民族聚居的省份,是典型的民族散雜居地區,人數少但影響大。根據2005年人口抽樣調查資料推算,全省少數民族現有人口34.38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0.46%。

宿遷市委、市政府依據特色建成的思路,劃定九小城市,以馬廠為例,馬廠是歷史文化名城,在朱元璋時代和抗日戰爭時代便享有盛名,「馬廠造」是典型特色。

馬廠新城立足重工業發展優勢,集中精力完善農業機械加工產業鏈條,馬廠鎮境內現已有杭泰機械有限公司、金牛機械有限公司、金馬機械有限公司等多家機械加工產業企業及眾多木材加工企業。馬廠新城將繼續深化產業特色,在招商引資方面實行對口招商,並推行以商引商,將規模工業企業引進工業園區,充分發揮產業集聚優勢。

(1)高郵市菱塘回族鄉敬老院怎麼樣擴展閱讀

江蘇絕大部分人口為漢族,佔比99.5%。江蘇是少數民族散居省區。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有少數民族人口70多萬。其中常住人口384926人,占江蘇總人口的0.5%。

江蘇少數民族有4個特徵:

一、55個少數民族齊全,江蘇98個縣(市、區)都有少數民族居住,其中高郵市菱塘回族鄉是江蘇省唯一的少數民族鄉。

二、少數民族占江蘇總人口的比例小,僅為0.5%。超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25個,其中超過萬人的只有10個(蒙古族,回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滿族,侗族,土家族,水族);100人以下的有15個少數民族。

三、回民佔少數民族人口的比例較大,佔34%。城鎮少數民族居多,約佔60%;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南京市,有9萬多人,佔全市總人口的1.37%。

四、少數民族幹部數占江蘇幹部總數的0.4%,少數民族人口文化素質也高於江蘇平均水平,每十萬人擁有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為88960人,比江蘇平均數高2716人。

㈡ 江蘇省高郵市轄內經濟環境最好的鄉鎮是

菱塘鎮。高郵市第一家國家衛生鎮、第一家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第一家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是揚州市命名的第一批全面小康鄉鎮。該鎮的發展現象被高郵市委、市政府歸納為「菱塘現象」。支柱產業是路燈,該鎮的路燈在全國的覆蓋率非常的高。

㈢ 高郵有多少個鄉鎮,分別是哪些

截至2017年5月,高郵市下轄2個街道、10個鎮、1個鄉。

高郵市位於江蘇省陸域地理幾何中心 ,地處江淮平原南端,屬於長江三角洲,東鄰興化,南連揚州江都區、邗江區、儀征,西接天長、金湖,北界寶應,下轄高郵街道、馬棚街道2個街道。

和高郵湖西新區(送橋鎮)、高郵城南經濟新區(車邏鎮)、三垛鎮、卸甲鎮、界首鎮、臨澤鎮、甘垛鎮、龍虯鎮、湯庄鎮、周山鎮等10個鎮,和菱塘回族鄉。

(3)高郵市菱塘回族鄉敬老院怎麼樣擴展閱讀:

民國元年,廢州為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高郵縣澄子河以南地區曾先後屬江高行政區、江都縣,高郵湖西菱塘地區曾先後屬天高縣、甘泉縣、東南縣、儀揚縣、儀征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設高郵縣。1991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縣級)。1991年4月1日,正式建高郵市,實行計劃單列。

㈣ 菱塘回族自治鄉的菱塘回族鄉歷史淵源

菱塘回族鄉位於高郵蘇皖交界處,1988年5月12日經省政府批准成立,是江蘇省唯一的民族鄉。菱塘的回族歷史悠久,相傳700多年前阿拉伯人普哈丁來揚州傳教時,菱塘即有300多回民在此依山傍水生活,世代生息,繁衍了數千子孫,並建設了清真寺,作為本地和鄰近縣市穆斯林宗教活動的中心場所。據載,揚州也曾是對外國際貿易港口之一,初唐即有阿拉伯、波斯商人來揚經營,統稱胡商,主要從事海上貿易,經營珠寶、香料等,人們至今還稱善識珠寶者為別寶回子。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田神功之亂,揚州的胡商遇難。《舊唐書·田神功傳》載:神功至揚州,大掠居人資產,鞭笞發掘略盡,胡商大食、波斯等商旅死者數千人。菱塘比較偏僻,揚州城裡的少數穆斯林有可能避難來此定居。元朝征服南宋時,將中亞和西域的穆斯林組成回回軍,以後編入探馬赤軍中,駐防各地,他們上馬為軍,下馬為墾。南宋滅亡後,元朝政府下令:探馬赤軍,與民編同。故南方回回都佔山美水肥的地方定居。揚州北鄉的菱塘,地處湖畔,灘闊草茂糧豐,有利下馬為墾。多數學者研究認為,菱塘回回灣與下馬為墾的回回軍部分人極為有關。

㈤ 揚州是個窮地方還是富地方...

是個不錯的地方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揚州,地處江蘇中部,長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揚州城區至今已有近 2500 年的建城史。現轄廣陵、維揚區、邗江 3 個區,江都、高郵、儀征 3 個市和寶應縣。全市共有 87 個鄉鎮, 11 個街道辦事處。全市總面積 6634 平方公里,市區總面積 988.81 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 453.61 萬,其中市區人口 112.52 萬人。現轄區域在東經 119 度 01 分(儀征市移居、青山一線)至 119 度 54 分、北岸 31 度 56 分至 33 度 25 分(寶應縣西安豐、涇河一線)之間。南部瀕臨長江,北與淮安、鹽城接攘,東和鹽城、泰州毗聯,西與天長(安徽省)、南京、淮安交界。境內有長江岸線 80.5 公里,沿岸有儀征、邗江、江都;京杭大運河縱穿腹地,全長 143.3 公里,由北向南溝通白馬、寶應、高郵、邵伯 4 湖,匯入長江。揚州市城區位於長江與京杭運河交匯處,東經 119 度 26 分、北緯 32 度 24 分。

揚州全市共有 49 個民族,漢族占總數的 99.57% 。少數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佔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的 65% 。高郵市菱塘回族鄉是江蘇省唯一的少數民族鄉。

揚州既是風景秀麗的風景城,又是人文薈萃的文化城、歷史悠久的博物城。這里有中國最古老的運河,漢隋帝王的陵墓,唐宋古城遺址,明清私家園林,眾多的人文景觀,秀麗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旅遊資源,多少年來吸引了大量的中外遊客。

1998 年,揚州榮膺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中國最著名的湖上園林瘦西湖和千年古剎大明寺是中國 4A 級風景區(點);何園、個園、唐城遺址、高郵盂城驛、普哈丁墓、龍虯庄古人類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瘦西湖乾隆水上游覽線是國家旅遊局向海內外推出的國家級旅遊線;揚州的穆斯林旅遊產品正日漸成為我國穆斯林旅遊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4 年,揚州獲得「全國最佳人居環境獎」稱號。多年來,揚州市利用名城優勢和景觀特色,在「古、文、水、綠、秀」上做文章,成功地開發了一大批旅遊「新品、名品、精品」,並進一步開發和完善了瘦西湖乾隆水上游覽線、高郵湖漁家樂休閑游、儀征生態旅遊等民俗觀光系列產品,此外,汪氏小苑、漢廣陵王墓博物館二號墓、高旻寺、普哈丁墓園、市區古運河風光帶、隋煬帝陵、玉器廠工藝美術景區、西郊森林公園、儀征登月湖旅遊度假區、江都龍川廣場等一批旅遊新景點也正式對外開放。

揚州是國務院 1982 年首批公布的 24 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人文景觀豐富,名勝古跡眾多,古典園林兼具「南秀北雄」藝術風格。全市現有各類旅行社 50 家,星級飯店 36 家。從 2000 年開始揚州每年定期舉辦「煙花三月」旅遊節和「二分明月」文化節,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2003 年接待境外遊客 12.8 萬人次,創匯 5200 萬美元;接待國內遊客 725 萬人次,旅遊收入 62.3 億元。
經濟概況

2006年是「十一五」發展的開局之年。我們在中共揚州市委的領導下,依靠和帶領全市人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兩個率先」和「全面達小康、建設新揚州」的目標,解放思想,真抓實干,在跨越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上邁出新步伐,全面完成市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實現了「十一五」時期的良好開局。
1.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達1100億元,同比增長15.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4000元。財政總收入158億元,增長3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63億元,增長2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33億元,增長30.1%。
工業經濟提速增效。牢固確立「工業強則揚州強」的觀念,「雙創」和「三重」工作深入開展。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1892億元,增長31.4%;實現增加值500億元、銷售1806億元、利稅155億元,分別增長21.3%、32.3%和51%。虧損企業數、虧損總額全面下降。八大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77.8%。規模以上和億元以上企業數分別比上年增加207個和91個。全年完成工業投入361億元,增長43.3%。實施億元以上項目105個,比上年增加44個。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408億元,增長39.6%。創成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43家、國家級重點新產品和省級高新技術產品149個。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個、中國名牌產品5個、國家免檢產品12個。全市建築企業完成施工總產值550億元、增加值120億元,分別增長25.5%和24.8%。榮獲「魯班獎」6個。
農業農村經濟平穩增長。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實現農業增加值94億元,增長5.1%。糧食豐產豐收,總產達245萬噸。新增高效農業面積19.3萬畝、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基地65萬畝、「三品」品牌92個。「菜籃子工程」建設取得新成效。揚州鵝、高郵鴨、邵伯雞獲國家級品種認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勢頭良好。建成全面小康村120個。新、改建農村公路680多公里,行政村等級公路通達率100%。南水北調三陽河潼河寶應站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和灌區改造工程相繼建成,戰勝了里下河地區嚴重雨澇災害。土地復墾開發整理力度加大,實現了耕地總量動態平衡。農業科研、綜合開發、糧食流通、農機、氣象等工作又有新進展。
服務業加快發展。強化規劃引導、政策扶持和機制創新,服務業發展躍上新平台。實現增加值385億元,增長15.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6億元,增長16%。揚州石化、公鐵水、港口等重點物流園區規劃通過評審,石化物流園區碼頭、倉儲等項目開工建設。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5014萬噸,增長8.2%。信息服務業實現銷售收入41億元,增長15%。傳統特色商貿業持續發展,6家企業獲「中華老字型大小」稱號,「揚州師傅」品牌建設得到加強。農村「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進展順利。全年接待境內外遊客134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32億元,分別增長18.4%和25.9%。房地產業穩定健康發展,全年開發投資83.4億元,商品房銷售面積385萬平方米,分別增長14.1%和10.6%。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分別比年初增加133億元和84億元。中介、會展和社區服務業等行業發展勢頭良好。
2.沿江沿河加快開發,對外開放取得成效。
基礎設施建設強勢推進。沿江高等級公路全面建成通車,揚州二電廠二期擴建工程3號機組並網發電,水電氣熱等配套設施更加完善。編制了沿河開發總體規劃。安大公路三垛以南段貫通,先導段建成通車。各開發園區、鄉鎮工業集中區建設步伐加快。「八區二園」注冊外資實際到賬和外貿出口分別佔全市的81.9%和84.2%。新增省級開發區3個。揚州出口加工區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正式封關運行。
招商引資力度加大。成功舉辦2006「煙花三月」國際經貿旅遊節,赴歐美、日韓、東南亞和港台、京深滬杭等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招商推介活動,有效拓展了客商源、信息源、項目源。圍繞項目落地和投產達效,加強配套服務、跟蹤督查,提高招商項目成功率。全年注冊外資實際到賬7.61億美元,增長44.7%。新批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75個。新增民資注冊資本215億元,增長30%。實現外貿出口23.6億美元,增長23.9%,其中機電產品出口佔48%。完成外經營業額1.25億美元,增長20%。
縣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全市縣域經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67億元;完成財政收入85.7億元,增長28.3%。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縣域三次產業比例由2005年的13.4:56.2:30.4調整為11.7:58.1:30.2。特色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已逐步形成石油化工、汽車及零部件、船舶製造、電工電器、服裝加工等主導產業,產值佔全市規模工業產值的比重達70%。
3.城鄉建設步伐加快,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取得新突破。全面推進城鄉規劃全覆蓋,著手編制揚州市「一體兩翼」概念性城市總體規劃,完成了廣陵新城(河東分區)、東南分區等5個分區規劃和城市綠地系統等專項規劃,編制了開發區中心片區等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了13個鄉鎮和76個村莊建設規劃。加大城市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市區完成城市建設投資72億元。建成開發路、解放南路、黃金壩北路、三灣大橋等工程,開工建設文昌大橋、渡江南路延伸工程,完成古運河五台山大橋至徐凝門橋段環境整治和景觀提升工程。古城保護深入推進,修復盧氏鹽商住宅,建成康山文化園一期工程。翻建40條街巷。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和新城西區建設步伐加快。新建各類綠地127萬平方米。實施天然氣置換工程,6萬戶居民用上天然氣。新建垃圾中轉場5座。新建、改造公廁18座。新增公交車105輛、公交線路7條。建成數字化城管新平台,首創全國中等城市數字化城管新模式。
節約型社會和生態市建設力度加大。制定出台了《加快發展節約型城市的意見》和《生態市建設行動計劃(2006-2010)》。通過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復查。完成縣鄉河道疏浚、村莊河塘整治和村莊綠化等年度任務,全市創成3個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市區完成湯汪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設,各縣(市)都建成了污水處理廠,儀征、江都建成了符合國家標準的垃圾填埋場。市開發區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規劃通過國家級評審。我市被確定為全省循環經濟試點市。132家清潔生產試點企業通過審核。開展了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整頓專項行動,以及南水北調東線源頭、重點化工企業等環境風險排查和整治工作。全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8%,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3.8%和3.2%。
經過全體市民的共同努力,我市以在古城保護和人居環境改善方面的突出成績,榮獲2006年度中國唯一的「聯合國人居獎」。
4.體制改革全面深化,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
國有集體企業改革向縱深發展。推進市直工業管理體制改革工作,整合重組金茂化工醫葯集團、亞星汽車集團、工藝美術集團和工業資產經營管理公司。基本完成市直生產經營型事業單位改革。市政公用事業改革取得進展,完成市燃氣總公司合資合作和企業改制。順利完成聯環葯業、揚農化工股權分置改革工作。國有資產監管體制不斷完善。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
農村綜合改革穩步推進。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繼續減輕農民負擔。貫徹落實「一免三補」等政策,共兌現補貼資金1.56億元。全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進一步發展。深化鄉鎮農技服務體系改革,逐步完善農經「一站式」窗口服務。加強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和規范化建設,村務公開繼續擴大。
財稅、金融和投融資體制等改革不斷深化。實施依法治稅和社會綜合治稅,進一步加強稅收精細化征管。啟動非稅收入管理制度改革,繼續深化部門預算和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制定出台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和代建制管理辦法。成立中小企業擔保中心。設立了創業投資引導基金。
5.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協調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市組織實施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418項。落實省級以上火炬、星火計劃項目103項。寶勝科創、三星電梯等12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火炬計劃揚州汽車及零部件特色產業基地獲得科技部批准。科技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步伐加快,一批信息化項目建成投入使用。與中科院合作共建應用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中心。與南京大學簽訂了市校全面合作協議。人才要素有效集聚,全年引進各類人才9500人。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明顯增強。
教育事業加快發展。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保持1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87.6%。素質教育進一步推進,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農村辦學條件繼續改善。新創建9所星級高中、16所省示範初中和省實驗小學,揚州中學西區校建成招生。大力發展中高等職業教育,當年招生4.4萬人。揚子津科教園區全面投入使用。
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持續發展。制定了《揚州文化博覽城建設規劃綱要》,新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揚劇等7個項目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名,新評「揚州市工藝美術大師」47名。有線電視入戶率達73.5%,有線電視數字化改造工作有序推進。全市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和公共衛生信息網路體系基本建立。城鄉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分別達78%和40%。新增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3萬戶。完成了蘇北醫院醫技樓和市婦幼保健院一期工程建設。全市33個鄉鎮561個村建成體育健身工程。參加省第十六屆運動會,金牌總數和團體總分均獲第7名。承辦了國際田聯競走挑戰賽、鑒真國際馬拉松賽等賽事。高郵、儀征、廣陵被命名為全省人口計生工作示範市(區)。寶應被評為全國計生優質服務先進縣。外事、僑務、台灣事務和統計、檔案、方誌等工作取得新成績。我市社會發展總水平列全省第五位。
6. 關注民生工作不斷加強,人民生活繼續改善。
統籌城鄉就業取得積極進展。鼓勵全民創業,全市新發展私營企業8077家、個體工商戶27627戶。認真落實就業再就業各項措施,全年採集就業崗位13.1萬個,凈增就業7.4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培訓下崗失業人員4.7萬人、農村勞動力7.9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8.4萬人。
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全市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擴面續保10.8萬人,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全部實現社會化發放,兩次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發放標准。農村養老保險進一步完善。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穩步實施。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66.4萬人。基本解決了破產困難企業7.8萬人的醫保問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覆蓋率達91%。市區「慈濟」醫院、「慈濟」窗口共為7萬人次減免醫葯費610萬元。2.7萬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城鄉符合低保條件的人員應保盡保,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47.2%。災民生活保障、殘疾人幫扶工作得到有效落實。新一輪幫扶經濟薄弱村和貧困戶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
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4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813元,分別增長13.8%和11.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城郊又有6個鄉鎮、30萬居民享受區域集中供水。市區建成30萬平方米限價商品房,262戶低收入家庭領到購房補貼,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逐步健全。
7.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不斷深入。
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深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積極推進「城市文明建設行動計劃」,廣泛開展「八榮八恥」教育、「百萬市民學禮儀」和窗口行業、服務部門共鑄誠信等活動,評選了百名好市民和十佳新人新事,市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關心下一代、老齡工作取得新進展。雙擁、國防教育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工作得到加強,國防(軍事)園區啟動建設。
民主法制建設不斷深入。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工作監督、法律監督,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積極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意見。認真落實市人大的決議、決定,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294件、市政協提案374件,解決落實率進一步提高。加強社區建設和村民自治。實施「五五」普法,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逐步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安揚州」、「法治揚州」建設深入推進。重視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相關控制指標全面下降。認真做好人民群眾來信來訪工作,積極化解人民內部矛盾。民族、宗教工作取得新進步。
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堅持依法行政,不斷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市直部門的行政許可職能歸並工作取得明顯進展,市級公布保留的行政許可事項實行集中辦理。出台了《政府信息公開暫行辦法》,開展了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試點。政府公開電話和「寄語市長」回復率、辦結率穩步提高。市區為民辦實事事項基本完成。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成效。

㈥ 江蘇高郵哪個鎮發展的最好

當然是高郵鎮啦 高郵市轄19個鎮、1個民族鄉。
高郵鎮 面積 39.00平方千米,人口184321人。
龍虯鎮 面積 89.37平方千米,人口 43395人。
馬棚鎮 面積 22.66平方千米,人口 18711人。
車邏鎮 面積 28.44平方千米,人口 33461人。
八橋鎮 面積 40.00平方千米,人口 23103人。
漢留鎮 面積 42.01平方千米,人口 30778人。
湯庄鎮 面積 46.33平方千米,人口 34088人。
卸甲鎮 面積136.84平方千米,人口 68159人。
三垛鎮 面積 75.37平方千米,人口 58066人。
甘垛鎮 面積 49.87平方千米,人口 38978人。
司徒鎮 面積 74.16平方千米,人口 22455人。
橫涇鎮 面積 61.33平方千米,人口 23193人。
界首鎮 面積 54.33平方千米,人口 33490人。
周山鎮 面積 62.02平方千米,人口 28273人。
周巷鎮 面積 78.30平方千米,人口 32622人。
臨澤鎮 面積118.10平方千米,人口 63696人。
送橋鎮 面積 47.50平方千米,人口 25989人。
郭集鎮 面積 53.00平方千米,人口 22063人。
天山鎮 面積 45.58平方千米,人口 20112人。
菱塘回族鄉 面積 51.00平方千米,人口 22151人。

㈦ 高郵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給你來個詳細的高郵三日游: 第一天:上午接團—→訪千年古驛站——盂城驛,曉千年郵驛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驛站,(約40分鍾);—→逛明清遺留特色南門古街,感受市井民風,欣賞古玩;—→午餐後,驅車經運河風光帶前往鎮國寺景區,燒香祈福,品佛教文化(約40分鍾);—→乘車前往界首蘆葦盪,領略「蒹葭蒼蒼」的勝景,這里也是著名作家汪曾祺在京劇《沙家浜》中描繪的蘆葦盪的原型(約1小時20分鍾)。游覽結束可在「漁家樂」用餐。 第二天:早餐可品嘗高郵特色早點——陽春面、界首茶干、雙黃咸鴨蛋等;游覽秦郵八景之一的文游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懷想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與風流才子秦少游等文學大家把酒論文的勝景(約1個小時);—→驅車前往龍虯庄遺址博物館,領略填補江淮考古學文化區空白的龍虯文化(約40分鍾);—→午餐後,高郵土特產店購買雙黃鴨蛋、高郵麻鴨蛋、界首茶干、菱塘風鵝等;—→游吳三桂故里的東湖濕地度假村,觀世界奇跡的野鴨放飛,可坐龍船賞小九寨溝(自費),享受令您身心放鬆、回歸自然的野趣;—→宿星級賓館(可品嘗高郵特色餐飲——全鴨宴、全魚宴等等)。 第三天:早餐後,乘車前往位於高郵湖西天山鎮境內的神居山,廣陵王漢墓的發掘地,「帝堯文化」文化發祥地;—→前往菱塘回族鄉——江蘇境內唯一一個少數民族鎮,品嘗菱塘鵝等當地特色美食;—→午餐後,參觀菱塘古老的清真寺,回民宗教活動場所,體會真正的回民文化。—→結束行程,返回溫暖的家。

㈧ 高郵市行政區劃圖

高郵市行政區劃:高郵市下轄2個街道、10個鎮、1個鄉(合計13個鄉級行政區劃單位)和3個區(經濟開發區行政區劃單位),191個行政村(含涉農社區),其中高郵菱塘回族鄉是江蘇省唯一的少數民族鄉。全市總面積1963平方公里,其中城區建成區面積約30平方公里。高郵市人民政府駐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高郵街道。2013年8月15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復《關於同意調整高郵市部分行政區劃的請示》(蘇政復〔2013〕80號)(揚府發〔2013〕114號) 。

街道:高郵街道(面積43.12平方公里,總人口21萬人,下轄11個行政村和17個城市社區居委會)馬棚街道(面積104.82平方公里,人口6.9萬人,管理3個居委會、15個村委會)

鎮:送橋鎮(面積152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和3個居民委員會,常住人口6.98萬人)

三垛鎮(面積188.6平方公里,人口8.24萬人,其中集鎮常住人口近2萬,轄21個行政村、6個社區居委會)

卸甲鎮(面積170.42平方公里,總人口8.4萬人)

界首鎮(面積8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萬人)

臨澤鎮(面積200.4平方公里,總人口9.16萬人,轄22個行政村、6個社區居委會)

甘垛鎮(面積149.39平方公里,現轄有16個行政村、3個社區,人口6.3萬人)

龍虯鎮(面積66.54平方公里,人口2.83萬人,轄2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

湯庄鎮(面積145.82平方千米,現轄17個村、4個社區、2個水產養殖場,總人口6.5萬)

車邏鎮(面積87平方公里,人口5.1萬人,轄1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周山鎮(面積61.9平方公里,總人口3.1萬人,轄8個行政村、1個社區)

已撤銷的鎮:郭集鎮、天山鎮、八橋鎮、沙堰鎮、漢留鎮、司徒鎮、橫涇鎮、周巷鎮、甸垛鎮、川青鎮

鄉:菱塘回族鄉(1988年5月12日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江蘇省唯一的少數民族鄉,現轄6個村和2個社區,總面積53.9平方公里,人口2.3萬人,其中回民7000多人。)

已撤銷的鄉:武安鄉、湖濱鄉、甘垛鄉、二溝鄉、伯勤鄉、東墩鄉、馬棚鄉、司徒鄉、平勝鄉、菱塘鄉、武寧鄉、龍奔鄉、周巷鄉、營南鄉、張軒鄉、周山鄉

區:高郵經濟開發區(省級開發區、與馬棚街道「區鎮合一」,總面積101平方公里、建成區20平方公里,人口 4.5萬)

高郵湖西新區(省級高新區、與送橋鎮「區鎮合一」,新區面積204平方公里,人口10萬人,核心區面積30平方公里)

高郵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省級高新區、面積3.35平方公里)

高郵城南經濟新區(與車邏鎮「區鎮合一」,總面積87平方公里,人口5.1萬人)

已撤銷的區:揚州菱塘光電科技產業園區

㈨ 江蘇省的最大回民鄉地點在哪裡

經省政府批准,我省第一個回族鄉——高郵縣菱塘回族鄉,於1988年5月12日在菱塘成立。該鄉位於高郵湖西畔,神居山腳下,地處安徽和江蘇兩省的天長、金湖和高郵三縣交界處,水、陸交通方便。菱塘是我省唯一回族穆斯林居住最多的地方,且歷史悠久。早在宋咸淳間(1265—1274年)阿拉伯人普哈丁來揚州傳教時,僅新景村就有穆斯林300多人,以薛、楊、沙、李姓為最多。故日回子伙或回子灣。該村至今仍保留著一座……
[關鍵詞]:回族鄉;第一個;回民;江蘇

㈩ 高郵市包括哪些鄉鎮

摘要 高郵市轄19個鎮、1個民族鄉:高郵鎮、龍虯鎮、馬棚鎮、車邏鎮、八橋鎮、漢留鎮、湯庄鎮、卸甲鎮、三垛鎮、甘垛鎮、司徒鎮、橫涇鎮、界首鎮、周山鎮、周巷鎮、臨澤鎮、送橋鎮、郭集鎮、天山鎮、菱塘回族鄉

閱讀全文

與高郵市菱塘回族鄉敬老院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師60歲生日策劃 瀏覽:14
在廣州20年工齡退休後有多少工資 瀏覽:343
鎮江養老保險補繳 瀏覽:641
給老人送養老院是不孝順嗎 瀏覽:693
孝敬親人的名言 瀏覽:954
體檢心臟做過之後有什麼影響 瀏覽:240
腦萎縮老人如何公證過戶 瀏覽:130
重慶老人70歲多少低保2016 瀏覽:808
男人突然注意養生是什麼心態 瀏覽:6
五一節養老金有什麼變化 瀏覽:904
父母寫孩子孝敬父母 瀏覽:43
如何解決父母干涉孩子的問題 瀏覽:98
體檢轉氨酶108怎麼快速下來 瀏覽:854
殘疾人向敬老院捐錢的作文 瀏覽:372
老年痴呆用什麼辦法入睡 瀏覽:56
女孩不願和父母見面怎麼辦 瀏覽:823
騙別人說自己沒有退休金 瀏覽:652
長壽術 瀏覽:678
醫院做了體檢在線怎麼弄發票 瀏覽:136
有退休金20萬養老錢夠了嗎 瀏覽: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