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老年人為什麼容易得高血壓,糖尿病
老年人容易得糖尿病原因有以下幾點:
1、遺傳基因
研究結果表明,中國人糖尿病遺傳方式以多基因遺傳為主。
2、環境因素
促使有遺傳基礎的老年人發生糖尿病後天發病因素很多。
3、胰島素原因素
人體逐漸衰老時,其總胰島素量雖有一定水平,但其中胰島素原相對增多。人類胰島素原抑制肝葡萄糖生產作用的活性只有胰島素的1/10,在相同的基礎狀態下,年輕人的胰島素原總分泌數和老年人相同;但在葡萄糖負荷後,血液循環中可測知的胰島素原老年人為22%,而青年人只有15%,胰島素原較多,也可能是老年人糖尿病增多的原因之一。
4、基礎代謝因素
人在逐漸衰老過程中,基礎代謝率逐漸下降,參與人體活動的各級組織尤其是肌肉代謝下降,機體對葡萄糖的利用能力下降。
5、人體組織改變因素
人體逐漸衰老過程中,即使不超重,由於體力活動減少,身體組織即肌肉與脂肪之比也在改變,脂肪相對增加則會使胰島素敏感性下降。
可多吃以下食物來預防與緩解糖尿病:
①、吡啶甲酸鉻:提高細胞對胰島素敏感度和糖代謝作用
②、海豹油紫蘇籽油搭配維生素B:富含亞麻酸能降低血液中的中性脂質及膽固醇。通過降低膽固醇、清除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減少膽固醇內源合成,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等,起到調節血脂的作用。降低血黏度,有效減緩動脈硬化,防止血栓形成。
⑵ 老年人患病的「第三大殺手」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常見的一種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表現為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姿勢和步態異常、情感障礙、睡眠障礙、大便功能障礙等。65歲以上的患者患病率高達2%,已成為我國中老年人的「第三大殺 手」(僅次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症狀?
由於患者腦內被稱作「黑質」的部位出現急劇功能退化,不能產生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使得腦部指揮肌肉活動的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大 大阻礙了患者的活動能力。「死掉的」黑質細胞一旦超過50%-80%時,腦內其他參與運動控制的區域,再也無法合力運作,此時患者的運動變得凌亂而無法控制。
如何預防帕金森病的發生?
早診斷、早治療。針對不同時期的帕金森病患者應採取不同治療措施,提高其生活質量,減緩疾病進展,防止並發症的發生。如果有家族性的帕金森病史,就應高度重視,要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等高危因素,適當運動、適度用腦、作息規律等。
帕金森病能否徹底治癒呢?
帕金森病是一種可治療的疾病,早期患者通過口服抗帕金森葯物,可部分或全部緩解帕金森病的症狀,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葯物蜜月期之後,葯效減退,條件允許可行腦深部電刺激術(DBS)手術治療,改善症狀並預防出現並發症。
⑶ 老年人患病的特點
隨著人體不斷衰老,機體的免疫功能也會逐漸減退,會增加患疾病的風險,老年人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並且也會出現內分泌功能衰退的情況,機體的免疫力也會大大下降,平時應該要加強鍛煉,適當曬太陽,堅持散步能夠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如果患有老年疾病,最好接受全面的治療,老年病患發病特點及護理對策。
老年病的特點:因老年人組織器官和內分泌功能衰退, 機體免疫功能降低, 抗病力減弱,內外環境調節功能失衡, 易產生各種疾病。且患病後多器官、多系統、多種疾病並存, 病情復雜、病程長、預後差, 易合並感染、並發症和留有後遺症。我科80 歲以上的住院老人的病情病因依次為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陳舊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腦血管疾病腦血栓形成、高血壓和糖尿病,呼吸系疾病肺部感染。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徵:老年人患病後常伴有心理情緒改變, 有的感到孤獨無助, 焦慮緊張, 康復求生欲強, 希望得到及時診斷, 良好的治療和護理。老年患者有擇優心理, 選擇醫德高尚、醫術高明的醫生和護士, 用好的葯物為他治療, 擔心誤診和誤治。
老年病的護理對策:針對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徵和疾病特點實施心理護理非常重要。在護理工作中, 要通過細心觀察, 談心了解, 掌握每例不同的心理需要:孤獨者, 給予溫暖熱忱; 焦慮者, 給予解釋疏導; 抑鬱者, 給予勸慰開導;失望者, 給予信心力量;急於求成者, 給予熱情幫助;向他們介紹主管醫生的醫德和醫術, 盡早與醫護人員溝通感情。對患者進行臨床治療和護理時, 首先向患者解釋清楚以取得合作。技術操作時, 動做輕柔, 盡量減少疼痛和緊張情緒。
老年人特別重視禮貌, 稱呼患者時要用尊稱, 切勿以床號代替姓名。對患者提出的問題, 要耐心細致地解釋, 做到既堅持原則又關心體貼。認真做好護理, 在生活上給予充分照顧, 讓患者感到病房溫暖如家, 心情愉快。積極的心理護理可起到葯物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老年病患發病特點及護理對策,老年人更容易患老年疾病,老年人應該要做好預防疾病的措施,加強身體鍛煉,增強身體素質,做好全面的護理工作,老年人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時緩解不良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可以預防老年疾病的產生,能避免精神方面疾病的發病
⑷ 老年人生病要怎麼處理
老年人生病不宜拖
在日常生活中,常碰到這樣的情況:一些老年人患病後不願治療,往回往拖延數天答或更長時間,等實在拖不下去,才上醫院診治,有的往往已經造成嚴重後果。特別是一些需要手術治療的疾病,老年人甚至家屬認為,年紀大了,經不起動刀了。從醫學觀點看,這些認識和做法是不科學的。
人到老年,身體各組織臟器的功能明顯下降,對抗各種疾病損害的能力遠不如年輕力壯時,患病後不及時治,不但不能像所期望的那樣「自行」好轉,反而會增加病損的范圍及嚴重程度,有時其後果可能不堪設想。至於手術,一般除了嚴重的心、肺、腎功能障礙外,其他老年常見病如白內障、膽結石、前列腺肥大等,都不會有什麼危險,而且有些病非手術不能根治,若不及時手術,將帶來極大的痛苦,有時亦可能有致命的後果。因此,老年人生病時千萬不能拖,以免小恙成大疾,延誤治療而成終生之憾。
⑸ 為什麼很多中老年人越鍛煉卻生病越多呢
老人退休後,開始把生活重心轉入鍛煉。清早、傍晚,總能看到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在廣場上跳舞,有的打太極拳,有的和運動器材「較勁」……不難發現,有些行為真的太過於危險,比如一跳舞就跳3個小時、不停地搖晃頭部,連旁觀者都對老人的身體擔心起來。一不小心,老年人鍛煉就走進了誤區,越練病越多。
10.運動憋氣加重心臟負擔。
老年人的心肺功能減退,用力憋氣時,可能會因肺泡破裂而發生氣胸。
憋氣也會加重心臟負擔,引起胸悶心悸。此外,憋氣時因胸腔的壓力增高,回心血量減少引起腦供血不足,易發生頭暈目眩,甚至昏厥;憋氣之後,回心血量驟然增加,血壓升高,易突發腦血管相關疾病。
因此,像舉重、拔河、硬氣功、引體向上等需要憋氣的運動項目,老年人不宜進行。
⑹ 中老年人容易患哪些疾病
心腦血管病,高血壓。骨質疏鬆。這些是最主要的。其他的還要因人而議
⑺ 老年人患病各階段會出現哪些反應
很多老年人一旦得知患了癌症,各種不良心理會隨之產生,反過來又促進癌症的發展,從而形成惡性循環。癌症患者的心理狀態主要有以下幾種反應階段。這些反應大都是不正確的,患病了解了各個階段的反應後,應該根據各個階段的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心理。
(1)希望心理
首先患病老年人抱有僥幸心理,認為可能是醫師的錯誤診斷,或者即便是癌,也是早期,有希望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甚至治癒。
(2)恐懼心理
大多數癌症患者,一聽到癌症的診斷,就像愚昧無知的人聽到巫師宣判死亡的咒語一樣,感到死神已經降臨,惶惶不可終日,這樣的病人往往過早死亡。
(3)隱瞞心理
有的癌症病人不願承認現實,把一切疑慮、希望、痛苦和不安統統埋藏在自己的內心深處,不願向人求援。患病後既不求醫,也不告知別人,默默地料理迫切需要解決的善後事宜,如急於給子女安排工作、操辦婚事、准備住房等。這些患病老年人認為自己生命快要終結,害怕親友知曉,影響他們的幸福。
(4)憤怒心理
癌症老年人常常認為自己不幸,把癌症視為災難而義憤填膺,反復自問,為什麼災難會落到自己身上,為什麼如此不公平,有時他們會拒絕任何人的同情和幫助,對周圍一切充滿敵意,甚至因小事大發脾氣。憤怒在開始時是一種正常生理反應,但持續存在會消耗病人精力,促進癌症發展。
(5)抑鬱心理
當患病老年人看到自己的病情惡化時,焦慮和抑鬱隨之產生。病人常常坐卧不安,沉默不語而加快病情的惡化。
(6)空虛心理
由於患病後中斷了正常的生活規律,患病老年人往往強烈地感覺到自己在社會中,已不再是一個正常的角色了,而是死神的囚徒。因此,感到異常寂寞和空虛,常常自言自語,無故嘆息,好像自己在荒無人煙的沙漠上,正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
(7)待斃心理
患病老年人由於軀體的損害和精神的崩潰,會喪失自信心和求生意志。病人拒絕治療,坐以待斃,甚至產生自己結束自己生命的想法。
(8)抗爭心理
能冷靜、客觀地對待已經發生的事實,富有頑強的斗爭精神,強烈的生存慾望促使他們忍受一切痛苦,認真聽取醫師的指導,積極配合治療,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療效。
⑻ 老年到了年紀最容易患上哪些疾病
老年人由於心臟及血管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心功能下降及血管硬化,因此,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 河北省胸科醫院心血管外科孟自力
⑼ 中老年人肺感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根據臨床顯示,寒冬季節呼吸系統感染,主要是肺感染已成為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危險殺手。從發病學看,中老年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率並不比青年人高,但肺感染的患病率則隨年齡增長而明顯增加。一般統計,70歲以上中老年人患病率高達25%以上;另外,在寒冷季節,中老年人死亡病例約半數以上都直接或間接因肺感染所致。
中老年人易得肺感染的主要原因:一是中老年人呼吸器官退化,呼吸肌功能減弱,一些支氣管分泌物排出不暢而長時間積存於呼吸道,增加了病原菌滋生和感染的機會;二是肺自身特殊防禦機能明顯減弱,免疫機能降低,譬如鼻和呼吸道黏膜表面分泌的免疫性球蛋白隨增齡而減少,支氣管黏膜纖毛對吸入病原體的清除以及肺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均有所減弱,從而使病原體入侵並造成感染機會增多;三是多數中老年人有不同程度慢性病,如心腦血管病、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糖尿病等,基礎狀態差,抵抗力低,「底氣不足」,一旦受寒、勞累或其他誘因,病原體便極易「興風作浪」。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空氣污染嚴重,也是呼吸道感染,包括肺感染逐年增多的因素。最近舉行的全國呼吸衰竭學術會議上傳來的信息證實,因環境污染,不少地區呼吸疾病已升為死亡的頭號殺手。
中老年人肺感染的危險還在於它具有一定特殊性。由於反應力低,故常無典型的呼吸道症狀,咳嗽、咯痰等並不劇烈,且起病緩慢,易被忽略;白細胞增多及發熱等現象不顯著,但全身症狀則迅速惡化,表現為表情淡漠、精神不振、衰弱嗜睡、食慾銳減、咳嗽無力、呼吸表淺、脈搏加快;少數很快轉入昏迷,應高度警惕。
預防方法雖多屬老生常談,但完全落實並非易事,故應高度重視。諸如:防寒保溫,防止感冒,減少外出,充足睡眠,凈化室內空氣,絕對戒煙等;必要時也可考慮服用某些中葯,如北芪、黨參、人參、靈芝等,以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⑽ 為什麼老年人愛生病
人老了就會變得年老體弱,老年人容易生病的原因
1、免疫力下降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各個專器官的性能屬也在逐漸下降,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且痊癒時間較長。對於老年人來說,免疫力下降會引發很多疾病,症狀較輕者表現為頭暈耳鳴、失眠多夢、消化不良等,症狀較重者則容易手腳麻木、肺燥哮喘、久病不愈。
2、濫服保健品
據中國某權威的機構調查發現,目前我國大部分的保健品消費人群為中老年人。很多中老年人認為只要是保健品,就對身體有益,盲目服用。醫生提醒,保健品不在於數量,而在於質量,進補得當,才對身體有益,不然反而會危害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3、精神孤單
在現在的生活中,子女因為工作、家庭等原因,不能經常陪伴在老人身邊。很多中老年人過著獨居的生活,精神空虛。隨著年紀的增大,他們的心理會變得越來越脆弱、孤單,嚴重者會造成一系列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