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老年人常見心理問題

老年人常見心理問題

發布時間:2020-12-04 20:32:38

A. 老年人的心理特點有哪些

「老而不死是為賊」出自於《論語·憲問》,原句為「子曰「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可見原文所指並非老年人,而是名為「原壤」之人。

關於「老而不死是為賊」的解釋,錢穆曾在《論語新解》中做出注釋稱,原壤為魯人,孔子之故人。

另外錢穆先生還在中《論語新解》解釋此句「禮度詳密,儀文煩縟,積久人厭,原壤之流乘衰而起。即在孔門,琴張、曾晳、牧皮,皆稱狂士。若非孔門講學,恐王、何、嵇、阮,即出於春秋之末矣。莊周、老耼之徒,終於踵生不絕。然謂原壤乃老氏之流,則非。」

B. 老年人為什麼會出現心理問題

隨著來人生不同階段的過度,一個自人的角色也必然會隨之發生變化。自中年步入老年後,我們也就自然地進入了老年的角色。就老年人而言,雖然在體力和精力上不如青年人和中年人,但老年人在人生歲月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廣博的知識,仍然是社會的寶貴財富。所以老年人大可不必陷於自卑、空虛、抑鬱之中,應該對自身的角色有一個積極而正確的認知。這對我們老年人更好地享受晚年的幸福與美好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C. 老年人患病後有哪些心理問題

老年人盡管理解衰老是生物體不可抗拒的規律,但一般都希望自己盡量健康長壽。所以一旦患病後,總會產生各種憂慮和不正確的反應。

(1)迷信無知心理

很多老年由於文化水平低下,深受封建迷信思想影響較大,因此,有些老年人不相信現代醫學,認為靠求神拜佛就能治好病延誤治療時機。有的因缺乏醫葯知識,出現亂用葯現象,不管什麼病只用一種葯,特別是那些症狀不明顯的嚴重疾病。

(2)自卑自棄心理

在一部分老年病人中,他們的內心世界是悲觀的,認為自己在世不長了,對許多事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過去一輩子為子女勞累,是家庭的主力,而年老和疾病帶來社會角色的改變,在社會、家庭的地位也隨之下降。

有的認為自己長期生病,給家人帶來了負擔,家裡生活困難都是由於自己患病大筆醫葯費開支造成的,因此在家人面前抬不起頭,存在自棄、自疚、抑鬱、不安的狀態,產生自卑感,甚至有的患者想走極端希望自己能盡早的離開這個世界,以減輕家庭負擔。

(3)否認迴避心理

這種心態主要表現在:喜歡聽「年輕」、「身體硬朗」、「還能下地幹活」等褒獎詞語,不希望別人說自己衰老;當生病時還極力隱瞞病情,盡量表現出身體健康狀態良好的樣子;為了省錢,不給家庭增加經濟上的壓力和給親人帶來痛苦,迴避現實,否認有病;依然勉強做家務事,以示自己無病仍是家庭中的主力。

(3)孤獨焦慮心理

以前和家人在一起,或者經常和老朋友在一起玩、聊天不算太孤獨。但進了醫院或者躺在床上以後,這些老年人的孤獨感會進一步加深,這時希望得到子女的關懷,以及求得別人同情和陪伴的慾望更加強烈。

住院後,飲食起居、休息、睡眠等常規生活和平時不一樣,受到擾亂,極難適應,從而產生焦慮不安現象。

(4)恐懼害怕心理

由於沒有文化,缺乏對疾病的認識,即使是患的不太嚴重的疾病,總認為只要進了醫院就是得了極為嚴重的疾病或者是什麼不治之症。加之年老體弱,缺乏戰勝疾病的信心,常受死亡威脅,而易產生恐懼心理。

D. 老年人最常見心理疾病有哪些

研究發現,老年期常見的心理精神疾病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無價值感:對退休後的無所事事不能適應,認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會的累贅,失去存在的價值,對自己評價過低。

2、黃昏心理:因為喪偶、子女離家工作、自身年老體弱或罹患疾病,感到生活失去樂趣,對未來喪失信心,甚至對生活前景感到悲觀等,對任何人和事都懷有一種消極,否定的灰色心理。

3、自卑心理:由於退休後經濟收入減少,社會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視,而產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可表現為發牢騷、埋怨,指責子女或過去的同事和下屬,或是自暴自棄。

4、老年性精神病:近年來,老年性精神病發病率也有增加趨勢,常見的有:老年性情感性精神病,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由於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大腦衰退和心理變態等。

5、不安全感:有些老年人對外界社會反感,有偏見,從而封閉自己,很少與人效,同時,也產生孤獨無助的感覺,變得恐懼外面的世界。

6、老年性精神障礙:有些老年人,如果缺少規律的生活,又很少參加群體活動,或是家庭中夫妻關系,親子關系不和,生活沒有愉悅感,就可能誘發各種精神障礙,如神經衰弱、焦慮症、抑鬱症、疑病症、恐懼症、強迫症、癔症等。總的看來,老年期的精神障礙發病率略高於其他年齡里。

E. 老人經常遇到哪些心理問題應該如何疏導

由於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的差距以及個體差異的存在,對老年的年齡劃分是很專困難的。屬老年人的常見心理問題從以下幾個需求分析:
第一,健康和依存的需求。人到老年,身體的各方面的技能都有所下降,行動遲緩,記憶力量減退等。因此會容易產生畏懼的心理,害怕變老,擔心生病,懼怕死亡。
第二,工作的需要。
第三,安靜的需要。老人一般怕吵鬧,希望能有一個安靜的環境。同時老年人的心理習慣之一是傾向回憶往事。
第四,尊敬的需求。老人需要別人的尊重和理解,如若不然,很容易造成抑鬱、意志消沉等不良情緒,甚造成了心理障礙。
親若覺得回復有幫助,請採納喲。

F. 空巢老人主要容易出現哪些心理問題

1、空巢老人一般孤獨感強
社會化生活方式,子女不在身邊以及年齡的增大等因素都會增強老人的孤獨感。有些空巢老人一直過著「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生活,每日除了進餐和睡覺外,別無他事,這種生活產生孤獨感也就不足為奇了。對於空巢老人的孤獨感,需要社會、政府和個人共同努力,個人方面:多參加社區活動,豐富娛樂生活,可以和同社區的老人結成對子,互幫互助,互相照顧。政府方面:可以健全養老機制,在精神上,心理上給予更多支持。社會方面:可以動用社會力量,籌集社會資金,動員社會自願者幫助老人。
2、空巢老人容易患抑鬱症
抑鬱症,是一種顯著持續的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徵的情感性精神障礙疾病,空巢老人抑鬱症是老人群體中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疾病。有調查結果顯示,空巢老人患抑鬱症的比例遠遠高於非空巢家庭,空巢老人抑鬱症的產生顯然與他所處的環境有很大的關系。空巢老人由於缺乏子女的陪伴,又退休在家,一天沒有事情可做,很容易產生抑鬱症。
3、空巢老人失落感強
大都空巢老人沒有工作,沒有事業,特別容易產生失落感,對於那些退休前位高權重的人,這種感覺會更強。這時的空巢老人會感覺自己老了,沒有用處,情緒低落。對於這種失落感,老人可以適當找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讓自己過的更加充實。
4、空巢老人容易產生衰老感
空巢老人衰老感是指老人自我感覺體力和精力大不如前,做事有種力不從心。人生進入老年,衰老是不可逆轉的過程,當空巢老人出現這種衰老感時,要正確認識,坦然面對,也可以適當加強身體鍛煉。

G. 老年人的心理特點是什麼

進入老年,隨著生理上的逐步衰退,心理上也逐漸表現出老年特徵。並且,老年人心理對於身心健康的影響很大,良好心態促進健康,而不良心理則會危害健康。石家莊長江心理精神醫院專家指出,老年人心理往往存在以下四大禁忌,需要特別引起注意:

1.孤獨
人到老年,如果還能有一位相知相伴、不離不棄的至親陪在左右,那該是無比幸福的一件事。然而,高齡老人喪偶事件是在所難免,對於老年人心理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隨之而來的心理孤獨感,更是讓喪偶老人在短時間里出現明顯的衰老、精神崩潰,甚至不久也會亡故。據統計,喪偶老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

2.恐懼
老年人看到自己同齡的朋友、同事一個個相繼離開了人世,覺得自己也要不久於人世,就會產生心理上的恐懼感,以致惶惶不可終日。這樣一來,非但於事無補,反而加快了死亡的步伐。觀世間的高齡老人,雖然長壽的原因很多,但至少有一點已經證實,那就是長壽者大多性格開朗、豁達大度、情緒樂觀、心理健康。

3.折騰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明顯衰退,如肌肉萎縮,骨質疏鬆。但是,有不少老年人存在一種「折騰」心理,認為「這輩子沒去過的地方不去看看終身遺憾」啦,什麼「這么重大的場合不出席不合適」啦等等,結果勉強參與,容易突發嚴重健康事件。還有一些高齡的老年人,堅持參加一些不合適的運動,結果導致體力不能承受,出現意外。

4.倔強
老年人心理倔強是比較常見的情況,有些還表現為性格剛烈、脾氣暴躁。這些有著倔強心理的老年人常常是小病不就醫,大病亂吃葯,一味按自己的意願以及多年的經驗習慣生活著。結果是,有了病不去治,反而與家人、子女發生爭執,最後「不治而終」。

心理專家提醒,針對老年人心理上四大禁忌,家屬一定要採取適當的方式幫助其調整,千萬不可採取強硬措施或者放任不管。如果老年人心理問題突出,難以調整的話,不妨咨詢專業心理醫生,請求醫生的幫助。

H. 老年人有哪些心理問題

角色是指人們在社會系統中所處的位置和人們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所擔當內的功能性職責的容總和。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明確規定:「老年人是指60周歲以上的公民。」人進入老年期後,角色會發生很大變化,精神心理也會隨之發生相應變化。據中科院的調研結果顯示,國內80%的老年人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問題。老年人的心理問題主要包括空虛、寂寞、焦慮、憂傷、抑鬱等。

I. 老年人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哪些

你好 人到了60歲以上,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老年期,此時,不僅身體臟器功能逐年老化,還會出現如下心理變化,必須引起我們的關註: 1.心理孤獨--造成老年人孤獨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離開了工作崗位和長期相處的同事,終日無所事事,孤寂凄涼之情油然而生。兒女分開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動。喪偶或離婚,老來孑然一生。老年人最怕孤獨。因為孤獨使老人處於孤獨無援的境地,很容易產生一種"被遺棄感"',繼而使老人對自身存在的價值表示懷疑、抑鬱、絕望。 2.心理空虛--這種問題多見於退休不久或對退休缺乏足夠思想准備的老人。他們從長期緊張、有序的工作與生活狀態突然轉入到鬆散、無規律的生活狀態,一時很難適應,可能會像無頭蒼蠅一樣,東碰碰、西靠靠,俊他們感到時間過的很慢,難以打發。伴隨"空虛感"而導致的問題往往是情緒的低沉或煩躁不安,這種惡劣的心境如果曠日持久,甚易加速衰老,有時可以達到使人想死的程度,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威脅很大。 3.情緒變化--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後一段,也是人生的"喪失期",例如"喪失"工作、喪失權力和地位、喪失金錢、喪失親人、喪失健康等。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情感趨於低沉,這與他們的歷史經歷和現實境遇是分不開的。另外,由於大腦和機體的衰老,老人往往產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變,如說話羅嗦、情緒易波動、主觀固執等,少數老人則變得很難接受和適應新生事物,懷戀過去,甚至對現實抱有對立情緒。老年人的性情改變,常常加大了他們與後輩、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導致社會適應能力的缺陷。 滿意請採納

J. 中老年人常見心理問題有哪些怎麼治療

說說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也叫精神治療。它同化學治療和物理治療不同。就廣義而言,它包括病人所處的環境和生活條件的改善,周圍人(包括醫生)的語言作用,特殊的布置,以及醫生所實施的專門心理治療技術等。就狹義而言,它專門指醫生對病人所實施的心理治療技術和措施,包括說理治療、暗示治療、體育運動治療、音樂治療、繪畫和造型治療等。總之,通過治療,影響人的心理活動,從而改變人的情緒。然後,再通過情緒影響和改變一些軀體狀態。

心理療法能緩解某些疾病。人是一個統一的生命體,不僅由化學的、生理的、神經的因素所決定,而且也是由精神的、情緒的和社會的因素所決定的。這兩個方面有著互相聯系、互相作用的辯證關系。人體生化、生理的改變,可以引起心理和精神上的改變。例如,肝臟有病的人,往往火氣大,愛發脾氣。反過來,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變化,也可引起人體生理,生化的改變,甚至導致死亡。例如,有一位女高音歌唱家,和一個著名的指揮家結婚整整54年,1981年丈夫死去,就在丈夫出殯的夜裡,她猝然昏倒在床,再也沒有站起來,她只比丈夫多活了69天。

老年期的心理療法應與幼兒期、青春期,成年期的心理療法有明顯的不同。醫生要了解老年患者幼兒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發生過的糾葛、意外的創傷及受壓抑的情況。有人指出,了解神經症的患病史的長短要比年齡更重要。另外,老年人在精神上、身體上總有某種形式的功能降低。與成年人相比,精神上的壓力很容易在身體上表現出障礙,身體上的微小障礙也很容易產生疑病的精神表現,對普通人來說能夠生活的狀況,對老年人卻會成為特殊的刺激。最後還必須考慮老年期特有的性格變化:過度的內向、抑鬱的傾向,對慾望和性的淡漠、過分的外向性、攻擊性等。下面介紹幾種臨床上常用的心理療法:

談話法

也叫說服式說理療法。在同病人的接觸中,醫生首先要了解病人的起病經過、臨床表現、個性特徵及心理矛盾,然後通過語言來影響病人的心理活動,有時還要藉助於表情、姿勢、態度和行為等。我國古代、古希臘、古埃及的醫生都把語言作為治病工具。這種療法可算作人類同疾病斗爭的最古老的工具了。在科學發達的今天,從事心理治療的醫生則更應運用語言的奇妙作用同疾病作斗爭。在治療中如醫護人員出言不慎,會對病人造成心理壓力,並影響療效。

注意力轉移法

這種方法並不直接改變病人的性格,而是使病人對生活建立起新的興趣、愛好和聯系。

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很多:組織病人從事力所能及的編織、參加跳舞、唱歌、演戲等,以及開展各種體育活動。

暗示法

在病人的配合下,利用語言、手勢、表情等來影響病人的心理和行為的一種方法。根據病人需要,還可給病人開安慰劑,即沒有治療價值的片劑或水劑。同時,醫護人員對病人熱情體貼,言語謹慎,行為妥帖,這對病人有重要的暗示和影響。美國洛杉磯大學醫院治療中心作了一個實驗:他們悄悄地在54位心律紊亂的男女病人左下臂綁上測驗儀,以便准確地測出並記下病人的心律。然後,讓和藹可親的護士每日3次走到病人床前。握住他們的手,像是給他們量脈搏,並和他們親切交談幾旬。結果,這些因內心恐懼而心緒不寧的患者,在感受到女護士溫柔體貼的幾分鍾內,心跳頻率和健康人一樣穩定。在施行心理治療過程中,醫生在病人面前必須享有較高的威信,要使病人充分信任你,同時十分講究語言,有耐心,治療要循序漸進。心理治療只是一個治療環節,必須同物理療法、葯物療法結合起來。

老年期的憂鬱症

病例:患者;男性,73歲,妻子於五年前逝世。現與兒子、兒媳住在一起,無兄弟姐妹。主訴:每天極度焦慮,聽一嘈雜聲而感到煩躁不安,總擔心患有什麼疾病,是否快死了。發病與經過:三年前退休後閑居家中,收拾庭院,生活尚安靜,後來則感到寂寞,兩年前開始對電車的聲音感到不安,心臟跳動異常。

這位老人患的就是憂鬱症。因其不適應變化了的環境,退休後與外界隔絕,結果愁悶泛起內心的空虛、孤獨、兒子、兒媳又整天忙於工作,使他感到自己成了多餘的人,甚至成了別人的負擔,因而感到傷心、絕望,逐漸患上了憂鬱症。在臨床看到的老年期的精神疾病中,憂鬱症發病率是最高的。

老年期憂鬱症一般是上午憂鬱症強,從下午到傍晚時症狀有所減輕。患者多伴有強烈不安、焦躁感。總感到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有60%的患者伴有冥頑的疑病症。客觀原因是身體確實多少有些不適或不健康。他們成天叫嚷有病,其中叫嚷消化系統有病的人最多,佔32%,有自殺企圖的佔25%。還有的患者生病之後,甚至懷疑自己的身體是不是已經開始腐爛,或者正在消亡。

身體症狀有口渴、食慾不振、失眠、易疲勞、便秘、頭痛、心悸、呼吸困難等。

老年憂鬱症的輕度患者可不住院,接受門診治療即可。但患有身體疾病並發症的人,自殺企圖強烈的人,必須住院治療。

老年憂郁病患者,常被周圍人誤解。有的人責備患者愚痴,有的鼓勵其提起精神來,還有的勸告其進行力不從心的娛樂活動,這都是錯誤的。要使患者避免刺激,充分休養。

治療憂鬱症有有效葯物,容易治癒,但要早期發現。特別是心理療法對治療此病效果尤為顯著。前面提到的那位71歲的老年患者,只要注意改變環境,回到溫暖的人與人的交往中,同老朋友促膝談心,患者的精神症狀及失眠等症就會消失。

婦女更年期的衛生與保健

處於更年期的婦女正值人生之樹成熟而碩果累累之時,她們在事業上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她們是工作崗位中的骨幹,社會的中堅力量,同時又是家庭中的頂樑柱。為了保證更年期婦女能夠順利地渡過這一時期,讓她們為實現四個現代化貢獻力量,就必須重視更年期的衛生與保健。

1.普及更年期衛生知識。首先要加強心理衛生的指導,讓廣大婦女了解到更年期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出現的症狀是暫時的,一般經過1~2年.是可以自行緩解的。平日切忌氣惱暴燥,心胸要開闊,有事不要憋在心裡。更年期的婦女特別需要友誼、需要愛,這對改善症狀、增進健康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各級領導、家庭成員及同事們,也應對更年期的知識有所認識,在工作上,生活上對她們予以關心,愛護、體諒、安慰。

2.生活規律。要努力做到起居有時,勞逸結合,要防止工作負擔過重,盡量避免過重的精神刺激。但是也要注意鍛煉身體,經常參加文體活動,調劑生活。可以運用散步、打太極拳、傲氣功等來調整神經功能,改善睡眠。

3.定期檢查。如果出現了更年期綜合征的一些表現,除用葯物減輕症狀外,應進行必要的檢查,排除體內器質性病變。每隔一年定期做一次婦科檢查,及早發現婦科器質性疾患,如宮頸息肉、宮頸癌、子宮體腺癌、卵巢腫瘤等。

4.防止缺鈣。因為更年期婦女骨質疏鬆,容易發生骨折,故平時要注意食物中鈣的攝取。有意識地食用含鈣較多的食物,如黃豆、豆腐、小油菜、芹菜、莧菜、海帶、紫菜、黑木耳、牛奶、雞蛋、松花蛋、炒南瓜子等。同時要加強戶外的活動。

5.適當的性生活。婦女的性慾與卵巢分泌的女性激素關系不大,性成熱後性慾的維持和性沖動的激發,主要是思維和接觸性敏感部分,故絕經後不會影響性慾。但是更年期時腎氣虛衰,房勞過度要傷腎氣,這時要懂得保養元氣,性生活要適當節制。同時還要注意避孕,因為更年期卵巢功能還有活動,稍不小心也能受孕,如這時做人工流產對身體的損害是較大的。

中年男性更年期心理

人們都知道女性在50歲左右會進入更年期,但了解男性也同樣有更年期的人就不多了。因此,男性應該對自身的「更年期現象」予以重視,以順利度過年齡交替期,保證身心健康。

男性從內分泌的角度來說,更年期最明顯的症狀是由於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開始下降,直接影響了性功能的保持。其次,男性更年期綜合征的主要表現有:體力活動耐受力差、心煩失眠、食慾減退、記憶力衰退、情緒不穩定、易怒、易激動、精神疲乏、皮膚瘙癢、四肢麻木、頭暈目眩;在心理方面,可有多疑多慮,主觀地認為有人背後嘲笑、陷害自己,整日心神不安,惶惶不可終日等現象。

上述男性更年期綜合征,一般在55~60歲最為顯著。但由於工作壓力、生活負擔等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男性更年期有提前的趨勢,有的人四五十歲就開始出現。各人表現並不相同,有的較輕,有的較重,有的緩,有的急。如果不及時加以治療,對工作、對家庭、對社會都會帶來消極影響。病狀明顯者,可服用甲基睾酮丸,以促進內分泌平衡。自主神經症狀嚴重時,可服用維生素B、谷維素等葯物進行治療。此外,注意心理平衡,廣交朋友,避免孤獨。注意起居飲食並適當參加一些文體活動,都有助於疾病的減輕甚至消失。

(1)注意勞逸結合

會休息的人,才會更好地工作。特別是中年女性,工作、家庭、社會負擔都很重,為了更好地把這些方面的事辦好,抽出些時間玩玩是必要的。玩,除了具有積極休息的功能外,還有陶冶性情,增長智力,開闊視野,提高審美情趣以及和諧融洽人際關系等等的文化功能。

(2)保持樂觀情緒

人不愉快時,眉頭一皺,頭面部就有30多條肌肉收縮,體內幾百種酶都要發生變化,代價很大。面對困難的現實,憂慮倒不如冷靜泰然地去解決問題。人活著,要不斷地排除種種心理障礙,經常保持樂觀情緒。康德有句名言:「用微笑的目光看待一切。」應該記住康德的這句話。

老年痴呆

據統計;老年性痴呆發病率升高,一般是在70歲以後。60~69歲發病率為2%,70~74歲為2.6%,75~79歲為6.1%;80~84歲為13.7%,85歲以後約為27.8%,即大約每4個人中就有1人以上患這種病。

長期以來,醫學界一直認為,老年性痴呆是由於老年人腦都血循環障礙所引起,是人衰老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1906年,德國神經科專家阿爾茨海默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病例:病人為女性,年齡雖只有50歲,卻有嚴重的痴呆症狀——記憶力喪失、不辨方向、常有幻覺。病人死後,阿爾茨海默解剖了她的屍體、發現大腦中有不少纏結成塊狀的神經纖維,也就是他所稱的「神經纖維纏結」。阿爾茨海默所發現的這類病例就被命名為「阿爾茨海默病」。在將近50年的時間里,阿爾茨海默病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疾病,主要發生於40~50歲的中年人之中,因此它又被稱之為「早老性痴呆」。20世紀60年代末,藉助於電子顯微鏡,研究人員在老年痴呆病人的腦組織中發現了同樣的神經纖維纏結,醫學界才弄清楚阿爾茨海默病既不是「早老性」的,也不罕見。因此,有些人也把老年性痴呆通稱為阿爾茨海默病。但近期文獻報告,特里發現臨床上診斷為老年性痴呆的死者中有30~40%經屍檢並未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的典型病變。

日本的村上元孝等人將老年性痴呆分為腦血管障礙性痴呆和腦萎縮變性痴呆,而將阿爾茨海默病歸為與老年期痴呆相類似的腦變性疾病。

記憶力衰退是最常見的早期症狀。患者記不住人名,常常是剛介紹之後,又重新問起對方的名字。很簡單的事也記不住,有時出了門,又不知為什麼外出。發展下去以至保持功能也發生障礙,即過去的記憶難以再現,忘記自己的出生地,甚至連朝夕相處的親人都無法辨認。語言也失去了流暢性,常好哪噥一些詞義不明、前言不搭後語的話。不能正確地進行運算,就像1+3這樣簡單的算題,有時會答成100。記憶力的衰退影響到工作,影響到社交活動與日常生活時,往往這是一種危險的不祥之兆。

此外,還有些病人因看不下去書而抱怨自己眼睛出了毛病,想到廚房拿杯牛奶,卻不知怎麼身不由己地走進了卧室,有些病人在做機械性動作時,如梳頭,也感到力不從心,動作不協調,這就是所謂的「失用症」。波士頓馬薩諸塞綜合醫院的約翰.克勞頓博士指出:早期症狀表現形式的不同主要在於大腦受損害部位的不同。

早期症狀出現之後,病人就會日漸痴呆。首先是判斷力失常。在隆冬時節病人卻要穿起盛夏的服裝,這是一種比較典型的表現。病人在淋浴時,可能會把冷水開關與熱水開關弄混,自己燙傷自己。有時會把農葯誤認為啤酒喝下去。病情進一步惡化,病人就會隨地大小便,不知該到哪裡,上廁所,不知自己的家在哪裡,弄不清現在是什麼季節,甚至想不起自己的老伴到底是誰。部分病人可能變得易激動,怕見生人。

有些還進行偷竊、亂打人,在公共場所裸露陰部,玩弄自己的大小便。病情發展到這種地步,病人就需要全天護理。

到晚期,有的病人幾乎完全喪失說話和行動能力,終日卧床不起,面部、臂部、腿部肌肉、皮膚抽縮。在臨死前的陣痛中,有的病人全身捲曲如胎兒狀。病情發展的快慢主要取決於最初發病的速度,發病快,病情惡化得也快,發病慢,惡化則也慢。導致病人最後的直接死因常常是肺炎(食物被吸進肺而引起的肺炎)。

老年性痴呆除了智能衰退,還伴有意志減退和主動性降低,以及各種精神症狀,呈現夜間譫妄症狀為多(在夜間發作的一時性意識障礙,呈現錯覺、幻覺、錯亂等)。還經常可見憂郁、徘徊、多疑、焦躁不安等狀態。據調查,痴呆伴有精神症狀的比例如下:

夜間譫妄24.2%憂郁狀態12.1%

幻覺妄想14.8%徘徊11.1%

多疑10.1%弄火3.9%

不安焦躁9.9%不潔行為2.2%

攻擊行為4.4%自殺企圖1.1%

痴呆老人多見於腦卒中(即腦出血,俗稱中風)後遺症,繼之是高血壓。日本東京都調查認為,痴呆老人中有腦卒中後遺症的佔45%,高血壓的佔34%,半身不遂的佔30%,還有嗜睡、或者忽睡忽起的佔60%多,大小便失禁的佔40%左右。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防病高手》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常見心理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50歲左右的人辦信用卡 瀏覽:461
討厭不孝敬父母的人說說 瀏覽:488
廣州友好老年公寓納稅 瀏覽:222
延遲退休年齡所引發的問題 瀏覽:244
幼兒園2017重陽節活動通知 瀏覽:627
唐山醫生體檢多少錢 瀏覽:169
養老金發的不對應該怎麼辦 瀏覽:349
遼寧退休工人漲工資最新消息2017 瀏覽:25
智利退休工資 瀏覽:361
泉卅養老院 瀏覽:59
孝順孝重要還是順重要 瀏覽:238
廣州市老年人醫保 瀏覽:427
南壽養生大葯店怎麼樣 瀏覽:187
體檢時各部位明顯缺陷指什麼 瀏覽:934
給父母交醫保一年交多少錢 瀏覽:163
不孝敬父母天打雷劈 瀏覽:135
懷孕怎麼躲過內職體檢 瀏覽:10
老年體協活動經費方案 瀏覽:745
上海法官退休年齡 瀏覽:83
164歲長壽老人 瀏覽: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