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介休現在有幾處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介休目前有八處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分別是1、被譽為「琉璃藝術建築博物館」的後土廟道教建築群;2、三晉名樓玄神樓;3、北辛武太和岩琉璃牌坊;4、興地村回鑾寺;5、五嶽廟;6、小靳村東岳廟;7、張壁古堡;8、唐代九大名窯之洪山窯址。
B. 介休的古建築有什麼急急急急!
介休的文化------談談介休的古建築文化
悠久的歷史
縱觀介休目前保留下來的一些古建築、古村落,從歷史深度來看,大多以明清古建為主。比較出名、歷史久遠、保存完善的我認為要算綿山腳下、興地村西北隅的元代古建築「回鑾寺」了。她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依次有山門、天王殿、東西配殿、大雄寶殿、垛殿等50間。經考證回鑾寺因唐太宗登綿山禮佛未成在此處回鑾得名,寺建於唐僖宗乾符年間,五代毀於兵火。北宋建隆三年(962)重建,後又毀。金天會、大定年間又重建。
塔文化
提到介休的古建築,在此不由讓人想到介休的地標性建築「塔」,目前介休保存完好的塔有6處:天峻山的「文峰塔」(她始建於明,清康熙四十年(1701)重修.為石造實心塔);義棠師屯南銀錠山上的「虹霽塔」(於明代萬曆十八年(1590)興建,造型為八角九層,塔身為磨磚砌築,上有琉璃塔頂,下有浮雕蓮花石座,內部為木結構階梯樓板,聽說已傾斜);龍鳳的「凌空塔」(又名姑姑神塔,建築年代無從考證);北壇公園的「史公塔」(建於清乾隆十三年(1748));綿山的「靈應塔」(始建於唐,毀於戰亂,於2003年原址上重修),還有三佳村北側的「小文峰塔」(其內為土築實心塔、外磚包砌,塔剎為石造蓮瓣,據說此塔象徵毛筆,三佳中學為硯台,到下午時塔的影子剛好指向學校,寓意毛筆支到硯台上--------文氣十足、人才輩出)。
在一個縣級市,到目前能保留這么多古塔,她是一個奇跡。並且這六座塔從建築風格、使用的材料上各有特色,凝聚了介休古匠人的智慧與心血,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
做為一名介休人,你不覺得為之自豪嗎?
窯洞文化
介休的民居,保留了典型的北方民居特色,在南山這一片有典型的土窯洞建築文化,人們因地制宜、順著山勢、層層疊疊挖洞建屋、甚是壯觀;在不具備挖土窯洞的平川地帶,又出現了大批的磚砌窯洞,不論是磚砌窯洞也好、土窯洞也罷,她均以准確的拋物線狀起拱,這從現代科學的角度去分析,這種結構的受力形式是完美無缺的,由於其保溫效果極佳,這種窯洞民居冬暖夏涼,極適合人們居住。更讓人叫絕的是古介休人她們在這種窯洞建築前面建上檐廊(我們介休人俗稱「斜廈」),雕梁畫棟配上瓦作,使得木結構的靈巧與磚石結構的厚重有機地結合,這樣不僅解決掉窯洞建築門面的避雨問題,而且使得單純的窯洞建築呆板的門面更加端莊,那氣勢、那智慧真叫絕!
古介休匠人啊,你們真了不起!
琉璃文化
介休的琉璃藝術在中國古建築史上,都有厚重的文化淵源,史有「琉璃之鄉」的美譽,1000多年琉璃燒造歷史源遠流長,大自然賜給了介休天然的琉璃原料——坩泥,從此這里走出一批一批燒造琉璃的能工巧匠,史料記載,明清時期為皇城故宮燒造琉璃的工匠多是來自介休,京西那座琉璃渠村,他們工藝傳承的源頭亦是來自山西。
在介休現存的古建上,琉璃藝術的魅影仍在放著她璀璨的光芒:史公塔覆著的琉璃頂、東街的琉璃影壁、祆神樓、後土廟。介休,儼然是一座琉璃燒造的城市。
琉璃牌坊、琉璃碑、琉璃影壁、琉璃脊瓴、琉璃博風板,介休琉璃的工藝造型千奇萬變。張壁琉璃碑、城隍廟、五嶽廟、三結義廟、韓屯村的關帝廟、西段屯村的夫子廟,小靳村的東岳廟,琉璃藝術的璀璨華章在建築的載體上揮灑得淋漓盡致。
最精彩的展示還是在這座號稱琉璃博物館的後土廟。殿閣頂上的琉璃脊吻,戲樓前照壁的博風板,「麒麟鬧八寶」的影壁圖案,藍、綠、黃、紫色彩鮮活。可是同樣還是這幾種色調,新燒造出的用來修復的構件卻遠遠無法和原物爭輝。
明清時期的燒造手藝早已經失傳了。現存的有限的精品琉璃猶如那些官窯瓷器一般,承載著曾經鮮活的光陰流轉,帶著不可復生的絕望如履薄冰的存活下去。
雕刻文化
在介休的古建築中,不論她是民居也好、還是寺廟也罷,也不管她是牌樓、影壁、還是街門的構件中,幾乎隨處可以看到石雕、磚雕、木雕的工藝,在這些作品中有以人物典故為題的,也有以吉祥圖案立意的,其不泛出現山水、飛禽、走獸、水果、植物、圖騰等,還有直接以文字形式雕刻牌匾、楹聯的,體現出古人對美好生活的最求,其融入的難道僅僅是一種藝術?我覺著他更是厚重的介休文化的積淀。毫不誇張地說,介休古建的建築藝術是北方古建築的精品。
僅從部分精緻的古建築所砌的光面磚牆上看,其做工也是十分考究,每個磚面都是經過精心打磨,灰縫真是薄的不能再薄,從古建術語的層面上講,她叫「絲縫牆」,曾經和老泥瓦匠談論過這種絲縫牆的做工,據說當初的一個大師傅(砌磚的)要有7個輔助工伺候,幫其攪拌灰漿、運輸、砍削、打磨、雕刻磚構件,可想古人對辦每一件事的執著程度,也正因為老一輩匠人的執著,使得很多精品經過幾百年的風雨,一直流傳至今,她仍然是一件件絕世佳品。
很可惜很多精品建築分布在市井、鄉野之間,由於種種原因,得不到合理的保護,正在淡出我們的生活。很可惜呀……
仿古文化
最近幾年隨著物質生活的提升,人們的精神文明也得到同步提高,老祖宗傳下來的古文化的傳承也得到再次重視,介休不少地方建起了仿古建築:牌樓、廟宇、仿古街門、仿古門面……
隨著新工藝、新材料的介入、老工藝的失傳,細細品味、總覺著仿古建築他就是仿的,缺少一股韻味。
有部分仿古建築為了仿的逼真一些,它就高價收購一些舊建築上的一些構建,去安裝上去,但是,隨之問題來了,由於經濟利益的誘惑,市井上又出現了部分古構建的交易、盜竊現象,進而因此出現了古建築的人為毀壞。例如有些門口擺的石獅子一夜之間就會爬走,檐廊下的柱鼓石會用爛磚塊置換出來,去換錢花。
呵呵,沒古建築的地方在使勁仿造古建築,有古建築的卻不知道如何去保護!不應該啊!
結語
應該引起我們介休人的重視了,去研究、去重視存世不多的老祖宗留下的古建文明吧!把她們留給我們的後代,讓他們去炫耀、去研究。因為古建築她也是一種文化傳承!
原文出處:
介休的文化------談談介休的古建築文化
其他參考:
晉中三城(介休、太谷、榆次)
C. 民辦養老院最新政策
養老院政策,民辦養老院優惠政策有哪些
「養老院行業前景是不錯,但絕對是微利行業。」紅葉敬老院院長彭家惠是渝中區首家民營敬老院的創辦者。她介紹,在民辦養老機構中,基本是一半盈利、三分之一虧損,剩下的勉強維持。而創辦已10年的紅葉敬老院,就屬於勉強維持的類型。
「養老服務屬高風險行業,特別是面對一些有頑疾的高齡老人或失智、失能的老人,風險就非常大。」除資金壓力和高風險,好護工難求也是每個養老院所面臨的難題。
市人大代表、西南大學教授徐曉玉近年一直關注我市民營養老產業的發展。她介紹,重慶目前的養老產業,跟不上社會老齡化發展的需求。據統計,截至2009年底,我市60歲以上人口已513萬,而目前全市城鄉養老機構床位數僅7萬余張,按老年人口3%的機構需求量測算,缺口達8萬張。「養老院數量不足、質量不高是現實問題。從總體上來說,這說明社會還沒有做好應對老齡化的准備。」此外,護工很辛苦且工資不高,造成大量護工流失。徐教授認為,最終解決辦法還得靠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和全民關懷。「國家應給予相應的政策優惠,還應免費為民營養老機構從業人員做專業化培訓、指導,提高服務質量,奠定養老服務機構的發展後勁。」
(本文來源:重慶晚報) 根據民政部《社會福利機構管理辦法》第七條規定,依法成立的組織或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個人(以下稱申辦人)凡具備相應的條件,可以提出辦院申請。
向社會福利機構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提出舉辦社會福利機構的籌辦申請。
國家大力支持社會各界力量以及個人投資興辦養老服務機構。
申辦人申請籌辦社會福利機構時,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書、可行性研究報告;
(二)申辦人的資格證明文件;
(三)擬辦社會福利機構資金來源的證明文件;
(四)擬辦社會福利機構固定場所的證明文件。
申辦人應當持以上材料,向社會福利機構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提出申請,由受理申請的民政部門進行審批。
補助:有床位補貼和一次性建築補貼。免徵稅的。
市民政局答復:社會力量興辦的社會福利機構(以下簡稱社會辦福利機構)發展迅速,已成為我國社會福利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社會福利事業的積極性,維護社會辦福利機構的合法權益,推動社會福利社會化進程,2000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等11部委《關於加快實現社會福利社會化的意見》(國辦發〔2000〕19 號)中規定社會辦福利機構在規劃、建設、稅費減免、用地、用水、用電等方面與政府辦社會福利機構一樣享受同等待遇,並制定優惠政策如下:
(一)各地要將社會福利服務機構及床位數作為社會發展的指導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要在基本建設規劃中統籌安排社會福利設施建設,社會福利事業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
(二)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優先審批社會福利機構的建設用地,採用行政劃撥或有償方式供地。對新辦福利事業的項目屬於出讓土地的,要適當降低土地出讓金收取標准和拆遷補償費,減免土地管理費。土地規劃和測量費及市政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費按有關規定給予減免。
(三)城市規劃部門在制定城市規劃時,無論是新區建設還是舊區改造,都要將社會福利服務設施特別是老年人福利服務設施、兒童福利設施及公益事業的服務設施納入公共設施進行統一規劃。要充分考慮社會福利事業、公益事業的發展需求,盡可能在交通便利、環境良好,便於服務和發展的區域給予安排。社會福利項目編制、設施建設工程的收費,經主管部門批准後可酌情減免。
(四)對民政部門批准設置的社會福利機構,有關部門在辦理法人注冊登記時應優先辦理。
(五)合理確定各類社會福利服務機構自費代養人員的收費標准,既要考慮公益性或社會承受能力,又要照顧投資者的回報。
(六)按照現行國家稅法和有關規定,對社會投資興辦的社會福利院、兒童福利院、精神病院、殘疾人康復中心、工療站、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福利服務中心(站、點),老年人護理院、托老所等福利機構及其提供的福利性服務、社會福利機構興辦的第三產業,在稅收上給予優惠或減免。
(七)金融機構要加大對社會福利設施、公益事業設施建設貸款的支持力度。
(八)對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個人捐款支持社會福利事業的,其捐款在規定限額以內的部分,在計征所得稅時准予扣除。
(九)對社會福利機構的用電按當地最優惠價收費,用水按居民生活用水價收費;對福利機構使用的救護車、生活用車等免徵養路費;對社會福利機構使用的電信業務、郵政業務、廣播電視(有線)傳輸等有關部門要給予優惠和照顧。
(十)對社會福利機構收養和在社區及居民家庭中分散代養、寄養的就讀於小學、初中的孤兒(含查不到生父母的社會棄嬰),免收學雜費、書本費等各種費用;對高中(職業高中)、技校、中專錄取的孤兒,免收學費(培養費)、住宿費;高等學校錄取的孤兒免收住宿費,其學費主要以發放助學金、接受社會資助、申請助學貸款等方法解決。
(十一)衛生等部門要積極支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老年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等工作,鼓勵並扶持社會力量興辦以老年人、殘疾人、孤兒為服務對象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對社會福利機構所辦醫療機構已取得執業許可證並申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的,可根據勞動保障部下發的《關於印發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機構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勞動部發[1999]14號)和《關於印發青海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青勞社廳發[2000]82號)的規定,經審查合格後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的保險定點范圍。社會福利機構收養人員中的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在定點的社會福利機構所辦醫療機構就醫所發生的醫療費用,按基本醫療保險的規定支付。
(十二)對各類社會福利機構中具有勞動能力的成年孤殘人員,有關部門應採取積極措施,優先推薦就業,並免費給予上崗前的培訓。對安置殘疾人員達到規定比例的福利企業,民政、稅務、工商部門要積極協調落實國家和地方的各項優惠政策,按有關規定減免稅費。
(十三)重視和保護社會福利機構中老年人、殘疾人、孤兒及社會棄嬰的合法權益,積極提供法律援助,使他們能夠就地、就近、及時得到優質的法律服務。
(十四)老年福利服務機構是社會福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要抓好財政部、稅務總局《關於對老年服務機構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0〕97號)中關於「社會力量投資興辦的福利性、非營利性的老年服務機構,暫免徵收企業所得稅,以及老年服務機構自用房產、土地、車船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規定的落實工作。
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通知
三、加大對養老服務機構的政策扶持
(一)搞好養老機構工作的登記管理。養老機構按其機構性質劃分,可分為福利性、非營利性和營利性養老機構。福利性養老機構(即國辦社會福利機構)是指在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辦理登記手續的養老服務機構;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是指在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辦理登記手續的養老服務機構;營利性養老機構是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稅務部門辦理登記手續的養老服務機構。鼓勵各地重點興辦非營利性的養老機構。各有關登記機關要認真做好養老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
(二)改革和完善養老機構收費制度。除政府投資的養老機構的收費標准應報價格管理部門確定外,其他養老機構的服務收費,由養老服務機構根據設施條件、服務項目和標准,自行確定收費標准。養老機構接收的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人員,其費用由政府按規定支付或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承擔;接收符合分層分類救助的其他困難老人,收費應適當減免或由政府予以適當補助。省物價局、省財政廳要會同省民政廳研究制定養老機構收費管理辦法。
(三)加大對老年服務機構的稅費政策扶持。認真落實國家對福利性、非營利性老年服務機構的稅費扶持政策,暫免徵收社會福利院、敬老院、養老院、老年公寓等養老機構企業所得稅、養老服務收入營業稅、以及老年服務機構自用房產、土地、車船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車船使用稅;營利性養老機構要照章納稅,如納稅確有困難的,按稅法管理許可權,報經稅務部門批准,可給予減免照顧;減免養老機構行政事業性收費(國家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養老機構繳納水利建設專項資金確有困難的,可報經稅務部門批准,予以減免照顧。
政府主辦和特許經營的供水、供電、供氣、通信、有線(數字)電視等經營單位,應為養老機構提供優質服務和優惠收費。其中:用水、用電、用氣(燃料)等價格與居民用戶實行同價,並免收相應的配套費;免收養老機構電話、有線(數字)電視、寬頻互聯網一次性接入費,並減半收取通信費、聽視費。
對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通過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和政府部門向福利性、非營利性老年服務機構捐贈,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前按規定予以扣除。
(四)優先安排養老機構建設用地。養老機構建設一般採取劃撥的方式供地,對符合規劃要求並具備劃撥條件的養老機構用地,要優先予以保證;對不具備劃撥用地條件的,也可採取協議出讓方式供地,但應嚴格審批,確保土地真正用於養老事業。鼓勵企事業單位、個人利用閑置的房屋資產興辦養老服務機構。
(五)加大財政對養老服務業的投入。各級政府要將養老服務業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對養老服務事業投入,在繼續安排好養老機構建設資金的同時,根據需要適當安排一部分資金用於養老機構補助、購買服務和貸款貼息。
(六)鼓勵金融部門充分發揮信貸支持作用。金融機構要支持老年社會福利事業發展,增加對養老服務機構及其建設項目信貸投入,適當放寬貸款條件,並提供優惠利率。政府有關部門要主動做好服務,協調擔保機構解決養老機構的貸款抵押問題;對於規模較大、前景較好、市場急需的養老服務項目,財政部門要給予必要的貸款貼息。
(七)支持養老機構開展對外服務。養老機構具備對外開展護理、康復及醫療服務條件的,可申請納入社區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經審批可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
(八)加強養老機構的日常管理。養老機構要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加強對老年人的日常護理和管理,切實防止意外傷亡事故發生。對發生意外事故後,有關部門要積極幫助養老機構做好協調工作,保證其日常工作的正常進行。在法律法規作出規定前,省民政廳要會同衛生、法制等部門和法院,研究制定有關事故鑒定、責任認定和賠償的有關意見,指導各地處理好養老機構的責任分擔問題。
D. 在鄉鎮總體規劃中,敬老院是屬於什麼性質用地
暈~本來是想推薦答案的。。。貌似沒一個靠譜。。。
根據《城市用地分類與版規劃建設用地標准(GBJ137-90)》權
應屬於「公共設施用地(C)」中的「其它公共設施用地(C8)」--「除以上之外的公共設施用地,如宗教活動場所、社會福利院等用地」
E. 養老院屬哪個部門管
養老院分為公辦和民辦兩種形式,分屬不同到部門管理。
具體如下:
1、公辦形式的養老院由政府民政部門設立,歸民政部門管理;
2、民辦形式的養老院有兩種:
(1)由民政部門批准設立,按歸屬地管理形式,基本由區(縣)一級民政部門管理。
(2)在工商行政部門申請批准成立,這就歸工商部門管理。
(5)介休興地養老院擴展閱讀
一、民政部職責如下:
1、擬訂民政事業發展規劃和方針政策,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部門規章,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2、承擔依法對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進行登記管理和監察責任。
3、擬訂優撫政策、標准和辦法,擬訂退役士兵、復員幹部、軍隊離退休幹部和軍隊無軍籍退休退職職工安置政策及計劃,擬訂烈士褒揚辦法,組織和指導擁軍優屬工作,承擔全國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領導小組的有關具體工作。
4、擬訂救災工作政策,負責組織、協調救災工作,組織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體系建設,負責組織核查並統一發布災情,管理、分配中央救災款物並監督使用,組織、指導救災捐贈,承擔國家減災委員會具體工作。
5、牽頭擬訂社會救助規劃、政策和標准,健全城鄉社會救助體系,負責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生活無著人員救助工作。
6、擬訂行政區劃管理政策和行政區域界線、地名管理辦法,負責縣級以上行政區域的設立、命名、變更和政府駐地遷移的審核工作,組織、指導省縣級行政區域界線的勘定和管理工作,負責重要自然地理實體以及國際公有領域、天體地理實體的命名、更名的審核工作。
7、擬訂城鄉基層群眾自治建設和社區建設政策,指導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提出加強和改進城鄉基層政權建設的建議,推動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8、擬訂社會福利事業發展規劃、政策和標准,擬訂社會福利機構管理辦法和福利彩票發行管理辦法,組織擬訂促進慈善事業的政策,組織、指導社會捐助工作,指導老年人、孤兒和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權益保障工作。
二、民政部機構設置
1、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
擬訂社會福利事業發展規劃、政策和標准;擬訂老年人、孤兒和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權益保護政策;擬訂社會福利機構管理辦法和福利彩票發行管理辦法;管理本級彩票公益金;擬訂社會福利企業扶持政策;組織擬訂促進慈善事業發展政策;組織和指導社會捐助工作。
下設:綜合處、福利彩票處、慈善和社會捐助處、老年人福利處、殘障人福利處
2、社會事務司
擬訂婚姻、兒童收養和殯葬管理政策;推進婚俗和殯葬改革;指導涉外和涉港澳台居民、華僑、邊民婚姻管理;承辦政府間兒童收養政策協調事宜;協調省際生活無著人員救助工作;承擔全國婚姻登記信息管理工作;指導婚姻、殯葬、收養、救助服務機構管理。
下設:生活無著人員救助管理(綜合)處、殯葬管理處、兒童福利和收養處、未成年人(留守兒童)保護處、婚姻管理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民政部
F. 介休市裡哪有養老院大概價位是多少
二輕醫院有300—700元
G. 晉中介休養老保險查詢
你好,這個社保查詢別人不能幫你查詢哦,需要帳號和密碼的,自己的隱私資料最好也必要輕易泄漏給他人,建議自己去查。
登錄當地社保局可以查詢社保個人賬戶明細信息,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在內的各項信息。
介休市屬於陝西省縣級市,隸屬於晉中市。安泰集團地處介休市義安鎮,你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法查詢:
1、可以撥打晉中市當地社保局電話查詢,(區號)12333
2、訪問晉中市當地社保局網站查詢
3、或者親自到晉中市當地社保局查詢。
希望能幫助得到你。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H. 老年人住養老中心會快樂嗎
普通的養老院,或者社區式養老、旅行式養老的新型養老形式更適合年紀不大,身體康健、硬朗、且無疾病的老年人,但是老年人隨著年紀的增大,很容易患上各種各樣的疾病,這類疾病不僅會給老年人帶來並發症,可能還會造成老人突發意外,所以一般年紀偏大,有疾病史的老年人更需要專業的醫護人員進行照護,在為這類老年人挑選養老院時,可以選擇一家有充足醫療設備、專業醫療護理人員的醫養結合養老院。
許多老年人因為中風、腦癱等各種疾病,很容易出現長期癱瘓、進食困難、大小便無法自理的情況,而武漢養老院院內護理人員皆持證上崗,不僅有專業的醫護經驗,還能幫助長期癱瘓老年人進行每日定期翻身、按摩,預防壓瘡,還有專業的護士,為鼻飼飲食老人進行胃管的護理、穿插與更換,面對大小便不能自理,或者穿戴尿袋的老人,也會幫助其更換尿管等服務,不僅避免老年人因為胃管、尿管的更換長期往返醫院,還能夠更好的照護老人。
老年人因為年紀的增大,身體各項技能的衰弱,很容易患上各種各樣的疾病,也很容易突發各種各樣的意外,所以在為老年人挑選養老院時,建議為老人挑選一家專業的醫療結合養老院。
I. 在山西介休給父母辦理養老保險,你覺得有哪些注意事項
一、要選擇收益率高的產品。商業養老保險的繳費期較長,最好在年輕時投保,到50-60歲領取養老金,繳費期可能達到10年、15年。所以就需要購買收益較高的保險產品,以抵擋通脹膨脹帶來的影響。二要選擇合適的領取時間和領取方式。商業養老保險金的領取時間,一般從50歲、55歲、60歲、65歲等幾個時間段開始領取,而領取方式則有一次性領完、在一定時間內領完、每年定額領取等幾種。在選擇時,可根據自身退休時間的具體情況自主來定,選擇合適的領取時間和方式。溫馨提示大家,在配置養老保險之前,盡量先將健康險配置齊全。
來自於網路網站
J. 山西介休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如題 謝謝了
介休之行的第一站,是順城關正街東端的襖神樓,也就是當地人所稱的玄神樓。襖神樓位於三結義廟內,建築年代較晚,為清代作品,結義廟建築規模也不大,目前僅存一樓一殿。但是,這座襖神樓卻是我國古代樓閣式建築中的佳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萬榮的飛雲樓、秋風樓並稱山西三大名樓。襖神樓平面呈「凸」字型,高25米,深20米,設計奇巧,氣勢宏偉壯觀,它既是三結義廟的山門,也是酬神的戲樓,同時還是一座過街樓,順城關正街就從樓下穿過。如今,襖神樓不再做為山門與戲樓使用,但過街樓的功能仍然保留,行人車輛熙熙攘攘,行來穿梭於這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下。 介休之行的第二站,是廟底街的後土廟,這里同時也是介休市博物館所在地。後土廟規模宏大,布局嚴謹,是為祭祀後土神而建造的一座道教廟宇。後土廟最主要的建築是三清樓,前有抱廈,後有戲樓,十分宏偉,與襖神樓有相通之處。後土廟最傑出的藝術成就是其琉璃工藝,走入後土廟的同時也就走進了一座琉璃藝術的博物館,其精湛的工藝、逼真的形象、歷久不衰的色澤令人嘆為觀止。 介休之行的重點是市區東南15公里龍鳳鄉的張壁古堡 張壁古堡背靠綿山,面對平原,依坡建於黃土塬上,是一座集軍事、民用功能於一體的千年古堡,其主要特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正如一位專家的題詞:古廟神佛異,明堡暗道奇。 張壁古城堡呈長方形,東西374 米,南北244 米,城堡周長1300米,堡牆為版築夯實,高約五到七米,大多構築或重修於唐代到明清時期。 古堡建有南北兩座城門,北堡門為磚砌,築有瓮城,瓮城城門面向正東偏北開設,與北堡門構成了兩道堡門。兩道堡門不在一條中軸線上,這既是遵循古代軍事防禦的原則,同時又寓有風水不外流之意,並使瓮城城門指向800 米外的一座小山丘「照壁」和「照壁」上的象徵北斗七星的七棵槐樹。 北堡門為張壁古堡的正門,但目前因為交通方面的原因,遊客基本都從南堡門進入。南堡門為石砌,堡門上有一座石雕龍頭,象徵龍首;門外有九條紅石鋪路,象徵龍須;進入城堡,是一條連接南北兩個堡門的交通主幹道,這條長約三百米的街道以石板鋪地,象徵龍身;清朝年間,堡中居民出於諧調風水和興盛文運的考慮,由堡外花費人力財力運入石材,將街道中央的青石板挖起,鋪設了三列平行的紅色長石條,一直從南堡門延伸到北堡門,它象徵著龍脊。 沿著龍脊前行,街道兩邊整齊地排列著古樸的店鋪門面和民居。張壁村的劉老師向我介紹說,張壁古堡在興盛時也曾商賈雲集,成為物資交流的中轉地,當年街道兩側,大多都是各類商行和車馬店。 張壁古堡雖然面積只有一萬二千平方米,但卻具有完整的城市形態,有軍事防禦的瓮城,有小巧的鍾樓和鼓樓,有完善的城市給水系統——堡內有多達六眼的水井,有公共活動場所和政治文化中心——瓮城邊的戲台,有宗教活動場所,這些特徵,使得張壁古堡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村堡,而更象是一座小城。 張壁古堡還保留著我國多數古城均已消失的隋唐城市遺存的「里坊」,各個「里坊」巷門、門樓配備得當,若關門落鎖,可謂堡中有堡。 城市街巷組織上,張壁古堡主次街道分明,南北主幹道與東邊三巷、西面四巷構成「丁」字結構。東三巷為靳家巷、大東巷、小東巷,西四巷為西場巷、賈家巷、王家巷、戶家園。西四巷建築錯落遞次,街巷格局嚴整,過去多為富戶居住,門楣考究,磚、木、石雕精美,保存完好的民居目前主要集中於戶家園與賈家巷的嘉會堂。劉老師告訴我,這些富戶的後代,大多已經遷出張壁古堡,他們的祖屋也被封閉,無緣參觀。 張壁古堡同時也是一座軍事城堡,除了軍事地道和城牆以外,地面上還殘留著其它軍事遺跡。例如,西場巷原來就是軍隊操練的校場,而戶家園,則是平民的集中居住地,戶家園地勢較低,巷口上方建有過街天橋,天橋與北堡門城牆相連,上過兵,下過民,避免了軍民雜居時士卒對平民的騷擾。 古堡內的建設規劃無一不反映著中國古代天人合一、順應風水的思想。張壁古堡為子坐午向,南高北低,有悖於古代城市選址「子午」坐城須北高南低的規律,因而在北堡門上建了兩座廟宇,一為「真武廟」,一為「二郎廟」,廟頂標高超過南堡門,以使北高南低。由於綿山的地勢高陡,「沖」氣足,所以又在南堡門外建造了關帝廟,以遮擋來自綿山的「煞氣」。 最令人稱奇的是,小小一個張壁古堡,竟然建有唐代以來的近十座寺廟宮觀,宗教及其它古建築密度之高,極為罕見。古堡內目前保留的古代宗教、民俗建築主要有:真武殿、二郎廟、空王佛行宮、興隆寺、地藏王菩薩殿、呂祖閣、三大士殿、可汗祠等等。 空王佛,俗名田志超,成佛於綿山雲峰寺,被尊為綿山山主。張壁古堡距綿山不到十公里,這里出現他的行宮也就不足為奇了。大殿內的主塑像為空王佛,佛體貼金,背光華麗,山牆上繪有田志超成佛的壁畫。空王佛行宮與毗鄰的真武廟大殿上頂端,均有明代三彩琉璃裝飾,華麗精美。在大殿廊下立有兩座稀世罕見的琉璃碑,碑之通體為琉璃燒制,孔雀藍底,黑字書寫,碑額為青黃綠二龍戲珠,分別記述田志超成佛的過程和空王佛行宮修建緣起。據說,這兩座碑是我國目前絕無僅有的琉璃碑,堪稱琉璃藝術世界中的奇葩。有人說介休是我國琉璃藝術建築的寶庫,這兩塊碑無疑又是一個例證。 北瓮城城牆上,還建有一座二郎廟。在古堡南門外,還建有一座彌補風水的關帝廟。關帝廟東院內原來供奉著千手千眼觀音,文革期間,觀音像被毀,人們在觀音像後發現一夾壁牆,內藏有一尊高約一米的泥塑像,似佛非佛,似道非道,從服飾和冠戴看,象是宋代以前的官員。後來人們又從泥像腿部的破損處發現這是一尊澆鑄的實芯鐵像,表面加以泥塑。有關考古專家看後,認為這種鐵像加泥塑的制像法從未見過。至於為什麼要如此制像,塑像為什麼佛、道、儒三教集於一身,為什麼藏於夾壁牆內,則無人能夠解釋。 綿山,又稱介山,在介休城東南20公里處,屬太岳山脈,居介休、靈石、沁源三縣交界處,綿延50餘公里,海拔2O72米。綿山山勢陡峭,多懸崖絕壁,蒼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優美,是省級風景名勝區。 相傳春秋之時,晉國貴族介子推,跟隨晉公子重爾逃亡十餘年,曾在飢餓時割下自已大腿上的肉給重爾吃。晉文公還國為君後,攜母親到綿山隱居,晉文公派人尋找,為逼迫介於推出山,採取放火燒山的辦法,卻把介子推和他母親燒死了。文公得知,悲憤交加,命將綿山改為介山,把陽縣改為介休縣。又將「環綿山山中而封之,以為介推田」,以示懷念。並於清明節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許燒火,家家戶戶只能吃冷飯,謂之「寒食節」。 綿山早在北魏之時就有寺廟建築,唐初時已具有相當規模的佛教禪林。山上文物古跡頗多,俗稱「九里十八彎,二十四座諸天小廟,各處羅列」。游綿山可從介休南行20多公里到綿山山麓的興地村,參觀第一景點回鑾寺古剎。 回鑾寺是由於唐太宗欲登山禮佛未成,至此回鑾,故名。唐太宗有詩雲:「回鑾游福地,極目玩芳晨。寶剎遙承露,天花近尺春。」據寺內碑刻記載,寺原在東山柴谷之間,後遭流寇所毀,唐僖宗時遷到現址,敕名「興國寺」。現見大殿脊檁下有「大元國至大元年(1308)重建的題記」,後明、清重修,現存建築為元明清三代遺物。主建築有山門、過殿、大殿,兩側對稱布局。殿闊五間,用減柱造,結構簡潔。存元明清歷代石碑17通,記錄著寺院的興衰。院內古松、龍槐、杉楸等樹木蔥蘢,形似傘蓋,給古剎增添了勃勃生機。 離寺南行1.5公里,登山2.5公里到龍頭寺後,沿山腰間小路曲折而行入綿山腹地。沿途兩山對峙,怪石嶙峋,風景絕佳。前有乳房似的石峰,答薛茸結,泉水垂滴於下面石池中,水質清涼透明,沁人心脾,這就是「峰乳泉」,俗稱「母奶頭」。過棧道到小須彌、中岩寺,可見白雲洞內湧出雲團,變幻莫測,令人驚嘆。復行2.5公里,過「鹿橋」、「兔橋」,再攀 127級石階便是綿山中心抱佛岩。山岩上部突出,下部凹回如穹窿,猶如兩手抱腹,且腹中空空。後在岩中建寺,稱抱佛寺,即雲峰寺,有殿宇20餘間,為初唐遺物。殿中有「空王佛」田志超等塑像,都深嵌在岩壁石窟中的佛龕內。登高處眺望,遠處莽莽蒼蒼,群峰擁翠,延續不絕。而岩前面臨深谷,兩側山峰相望,煙寺相依,給人以啟迪。 以抱佛岩為中心,向東行百米有鐵索嶺,鐵索從崖頂垂下,可攀援而上到達山巔,上有銀空洞、竹林寺、鐵瓦寺、摩斯塔等景點;朝西北下行 5公里有李姑岩,相傳是唐太宗御妹出家修煉處;沿南下石級到斷岩邊,下雲梯可到棋盤洞,洞內有唐代佛像、古碑、名人題刻。賀知章有題記百餘字,盛贊了綿山的奇險,引遊人矚目。 綿山的景觀很多,又有白雲庵、光岩寺、雲中寺、地藏殿、世姑廟、龍王廟、柏龍、說法台、棋盤石、五龍墓、捨身崖等。還有直徑 1米的鐵鍋水,水從崖壁流入,滿而不溢,掬而飲之,味甚甘甜,叫做「一鍋泉」。泉之南有一「之」字形石級,行500米,即達溝底深谷,又有「石洞水」與周圍的青山怪石、奇樹山花相映成趣,使人賞心悅目。 綿山,山古水活,古跡眾多,又有大量的古老傳說,以其鮮明的個性跨身於我國名山之列。今日綿山,正在恢復其原來的魅力。「萬壑千崖增秀麗,往來人在畫圖中」,定會給遊人留下永恆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