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問養老院院長打老人,虐待老人不發過冬棉被的事件怎麼曝光呢應該向那個部門舉報謝謝
這種情況只要有證據證明,可以直接向當地民部部門舉報,也可以撥打12349投訴,還可以向當地新聞媒體提供線索
⑵ 福建泉州晉江尚善養老院,2018年4月27號一人發生命案,附近電台,新聞記者,報刊,有哪些求電話
直接114轉就好了
⑶ 我發現最近抑鬱的人這么多,太恐怖了,不過我最近看了一個新聞一個名叫薛紫晨的小姑娘去養老院看望老人
應該沒什麼背景吧,估計就是善良吧。還聽說是個明星吧。
⑷ 去養老院活動的新聞稿怎麼寫
情系敬老院
11月10日上午,星火志願者協會部分社員情系北山敬老院,為老人們帶去了歡聲笑語。
天空下著小雨,在負責任的帶領下社員們早早地來到學校西大門集合,打著傘徒步來到李滄公園附近的北山老人公寓。大家先在公寓樓前面集體合影,留作紀念。而後,負責人帶領大家進入老人公寓,老人們坐在大廳的椅子上相互聊天,將志願者們來了臉上了開了花,洋溢著幸福的表情。在向敬老院的工作人員了解到敬老院的有關情況後,在各小組負責人的組織下志願者們有序進入老人們的房間主動的開展志願者服務。老人們讓大家坐下來,有陪著老人們聊天的、有攙扶著老人在院里散步的、有幾名志願者還即興唱起了紅色革命歌曲、吟起了詩歌。大家聽老人們經年輕的時候以及與家人、孩子的故事,彷彿過去的回憶又浮現在他們的腦海中,老人們還給志願者們看他們兒女的照片,分享他們與兒女的點點滴滴,並感慨現今生活的美好,教育志願者們要學會珍惜。老人們的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他們會下棋、讀報、看電視等,享受著快樂的生活。志願者的到來讓他們的生活錦上添花,變得更加活潑起來。雖然他們不會用華麗的辭藻來形容自己內心的開心,但是從他們朴實的言語表情中可以看出老人們是非常高興的。
時間過得很快,與老人們相處這么短短的一上午是遠遠不夠的。臨走時,老人們與大學生志願者們都依依不捨。
尊老敬老。相約夕陽紅。星火志願者協會會繼續努力下去,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星火協會新聞部)
以下是學姐給我改的:
情系敬老院 星火志願者送溫暖
11月10日上午,星火志願者協會的幾名志願者情系李滄區北山敬老院,為老人們帶去了歡聲笑語。
天空下著小雨,志願者們早早地來到學校西大門集合,在星火志願者協會負責人的帶領下打著傘徒步來到李村公園附近的北山老人公寓。負責人帶領大家進入老人公寓,志願者們的到來讓正在聊天的老人們十分驚喜。在向敬老院的工作人員了解了有關情況後,志願者們有序進入老人們的房間主動為他們打掃衛生。志願者們有的陪老人們聊天、有的為老人捶背,還有幾名志願者即興唱起了紅色革命歌曲。老人們講述了他們年輕時與家人、孩子的故事,彷彿過去又浮現在他們的腦海中。老人們還給志願者們看他們兒女的照片,分享他們與兒女的點點滴滴,並感慨現今生活的美好,教育志願者們要學會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老人們的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比如下棋、讀報、看電視等。他們雖然不會用華麗的辭藻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但是表情中卻洋溢著幸福。
時間過得很快,與老人們相處這么短短的一上午是遠遠不夠的。臨走時,老人和大學生志願者們都依依不捨。星火志願者協會成員將繼續努力下去,傳承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
⑸ 我們以志願者的身份去夕陽紅養老院幫助老人,現在急需一個新聞稿的標題,最好標題能突出志願者,能包含夕
志願者讓夕陽紅開的更艷。
⑹ 請問被央視CCTV報道的養老院那段視頻新聞在哪裡著急
是上海日月星養老院啊!
⑺ 看到《上海新聞坊》有一期節目介紹紅日養老院照顧認知症老人,到底做的怎麼樣啊
我的阿姨就住在紅日養老院里,93歲了,也是老年痴呆症,情緒不穩定,不順心時她還會罵人打人。她一直又個專門的護理員照顧她慢慢不那麼燥了,最近這一年好像在一個日本專家指導下發現慢慢的阿姨變化更大,會幫人盛飯,教別人打太極拳,還會照顧其他老人,還會幫護理員一起包餛飩、洗衣服、澆花、收拾碗筷;淘米、燒飯、打菜、做衛生擦玻璃等等。現在老人情緒不僅更穩定了,還會溝通了,還和護理員成了最要好的朋友。真的是,專門護理很用心,老人改變非常大。
⑻ 河南都市頻道,昨晚報道鄭州敬老院喪盡天良的虐待柔弱的老人,我們該怎麼幫他們
不要總是埋怨護工,老人的子女呢,他們哪裡去了,有沒有經常去看看老人呢?如果常常去看看他們應該會早些發現問題的吧,護工固然可惡,制度呢,他們這樣虐待老人毫無顧忌,明擺著希望老人早點正常的死去不是么?真是悲哀,這個社會的悲哀
⑼ 關於新聞男子投資五百萬辦免費養老院的新聞評論
新華網石家莊10月16日電(記者 馬天雲) 在河北省承德縣郝季溝村,有一個聞名鄉里的好人丁玉龍。2009年,他投資500餘萬元在村裡辦起免費養老院,開始義務照顧全村65歲以上的老人。目前,全村50名老人正在這個養老院里安度晚年。
白天做做運動,看會兒電視,晚上扭扭秧歌……說起目前的生活,76歲的劉素琴老人很是滿意。她說:「在這兒吃得好住得好,不用花一分錢,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多虧了玉龍這個大好人。」
50年前,7歲的丁玉龍隨家人離鄉「闖關東」,最終在黑龍江落腳。多年來,他挖過煤,開過小賣店,後來靠經營煤礦,賺得千萬元家資。
自己吃穿不愁,生活安逸,為什麼要帶著所有身家回鄉創辦養老院?丁玉龍說,一切都源於2009年的一次回鄉偶遇。那次回老家,他剛到山樑上,便聽到有一家兒媳和婆婆在吵架。一進村,又聽見另一戶人家也在吵。心裡頓時感到很不舒服。後來,他走訪發現,鄉親們家庭不和的根源還是因為窮。特別是年輕人外出打工後,村裡的老人大多獨自居住,很是孤單。
「當時就想盡自己一份力,讓老人們都能安度晚年。」丁玉龍說,2009年10月份,養老院開始建設。第二年,他處理完自己的生意後,就回村當起了專職「院長」。
老年公寓佔地7畝,衛生所、圖書室、娛樂室、健身室、餐廳、浴室等一應俱全。2010年11月,村裡第一批43位70歲以上的老人入住養老院。為更好地照顧老人生活,丁玉龍還雇了幾個村民到養老院幫忙,人手不夠時,他本人更是隨叫隨到。有老人生病,他還經常親自照顧。
2012年重陽節,丁玉龍進一步放寬了入住條件,夫妻雙方只要有一人達到65歲以上,就可一同入住。
考慮到老人們上了年紀,丁玉龍還叮囑廚房頓頓飯要熬粥,菜品每頓要有肉。老人們說,丁玉龍對每個人都好,「就像親兒子一樣對待每一個人。」
免費養老院,一年要花多少錢?丁玉龍說,目前養老院一年需要50萬元左右的費用。他把自己多年積累的大部分資金拿回老家,靠每年100多萬元的銀行利息保障養老院的正常運轉。
「丁玉龍的義舉不僅解決了全村老人養老的問題,還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郝季溝村黨支部書記原洪軍說,現在村裡不少婦女、小孩,一有空閑,就會主動到養老院幫忙,和老人溝通感情,敬老愛老的氛圍更濃了。
「村裡老人們辛苦一輩子,他們的養老問題是最需要解決的。」丁玉龍說,能把老人們聚到一起,看他們每天開開心心地生活,自己就感到很知足
不需要評論
⑽ 最近看到新聞上有寫一家叫「千禾頤養家苑老年公寓」的養老院開業酬賓免費的優惠
樓主說的是回龍觀附近的那家養老院吧, 前100位可以免前三個月的床位費, 還享受長達1年的床位6折優惠。 上網查千禾頤養家苑老年公寓應該能找到他們的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