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蚌埠張公山風景區的歷史沿革
張公山系塗山山脈,塗山一帶曾是原始社會後期塗山氏居住的地方。塗山腳下的禹會村,傳說是當年治水英雄大禹會諸侯之地,作為行政村村名屬全國唯一,這里至今流傳著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動人故事。
張公山是歷史文化名山塗山山脈的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據《懷遠縣志》記載:明朝嘉靖年間此山就叫張公山,山下一湖,名化陂湖,現更名為張公湖。相傳,明朝有個張姓戰將,解甲歸田,隱居山下,由於他德高望重,當地百姓尊稱張公,張公山因此得名。
清朝,張公山頂建有寺廟,每年還有一次初春廟會。該廟原名「寺山廟」,後改名「中嶽廟」,又改為「觀音廟」。由於廟的基礎南高北窪,廟門朝北,當地百姓又稱之為「倒座觀音廟」。
民國27年(1938年)日軍侵佔蚌埠後,寺山廟遭到徹底毀壞。
1973年,蚌埠市政府決定利用張公山與化陂湖的自然風景和優美環境,將此山辟為公園,1975年建園工程全面開工。1983年7月1日,張公山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從1986年以來,張公山公園各項基礎設施和景點建設日益完善。先後建成了湖濱餐廳、水榭長廊、園中園、望淮塔、兒童樂園、月季園、動物園等。
2009年被國家旅遊局授予國家AAAA級風景區稱號。
2012年,經蚌埠市政府會議研究,對張公山景區進行提升改造。
⑵ 蚌埠張公山在哪裡從大學城怎麼到蚌埠還有那些好玩的地方怎麼去
從安財西門坐122到張公山下車就行了,看到的是張公山的南大門,現在免費開放不要門票,如有疑問面談。
⑶ 蚌埠市張公山公園
張公山公園位於蚌埠市西南部,總面積72公頃,是市內最大的公園。1973年始建,1983年正式開放。公園由張公山和化陂湖(現更名張公湖)組成,湖中有半島。園內山水相映,景色秀麗。湖岸曲折,遍植垂柳;山坡蒼松翠柏,曲徑通幽;山頂建有望淮塔。園東部建有遊船碼頭、半山茶社、水上餐廳、水榭長廊等;還有蘇州園林風格的園中園,內建淮河碑林、酒樓等。園西部有動物園;園北大門西側辟有兒童樂園,有「玩童」、「母子羊」、「春雨」等雕塑。
⑷ 蚌埠張公山的海拔高度
張公山風景區是國家AAAA景區,張公山風景區位於蚌埠市西南部,地屬禹會區,佔地面積110.6公頃,其中,水面面積39.3公頃,山頂海拔71.2米,整個景區山水相映,景色秀麗,生態環境和自然條件十分優越。
交通情況
乘坐111路與120路至張公山公園站下車即到;乘坐102路或104路至張公山公園站(與111路和120路的張公山路站是一個車站)下車,沿張公山路步行至張公山公園。乘坐123路至張公山公園南門下車即到;
102路中醫院十二中紡織廠火柴廠張公山公園第一醫院門診部紅旗一路機電總公司一中天洋購物中心百貨大樓中榮街(南山賓館)體育場
104路電子41所張公山八村第四醫院張公山新村張公山二村火柴廠張公山公園第一人民醫院紅旗一路機電總公司二十三中天洋購物中心百貨大樓延安路火車站財院成教部地方海事局
111路張公山新村張公山公園張公山路第一醫院門診部第一人民醫院塗山路紅旗一路前進路南山賓館兒童公園延安路光明街腫瘤醫院治淮路交通路解放一路解放二路
120路東海路南首-山南新村-迎河碧水灣-張公山八村-東海路-電子41所-華光大道-第四人民醫院-吳灣路-張公山公園-張公山路-第一人民醫院門診部-第一人民醫院-塗山路-工農路-淮河文化廣場西-淮河文化廣場東-新新家苑-二實小-蚌醫二附院門診部-航華路-龍子湖區政府-解放路-鳳陽路-現代物流-解[1]放路公交停車場
123路體育場-財富廣場-財富廣場中信銀行-會展中心-沁雅花園-方興假日-工農路東海大道-光彩市場-張公湖-張公山公園南門-錦江大酒店-第三實驗小學-電子41所–華光大道-友誼路-長青南路-如意嘉園-大慶路-中糧大道長征路-燕山路-山香村-綠地世紀城-天河路
⑸ 蚌埠的張公山公園怎麼走
到蚌埠的張公山公園坐120,111路公交車到公園站下即可。
⑹ 。寫一篇關於蚌埠張公山的作文六百字
為了欣賞美麗的秋天,今天,老師帶著我們去張公山公園遊玩。
到了張公山,我首先看到了一個手捧珍珠的玉女,好像是在歡迎我們的到來。
我們來到了花展會,展廳里最美的要數五顏六色的菊花了:有黃的、紫的、白的、玫紅的……萬紫千紅。菊花的姿態各種各樣,花瓣形狀各不相同。有的像鷹爪一樣細細長長的,尾部有點彎曲。有的圓圓的,像美少女在翩翩起舞,真美麗。抬頭往上看,山上的樹木,有的葉子變黃了,有的葉子變紅了,松柏的葉子變得更加蒼翠,一陣秋風吹來,黃黃的葉子在秋風中飛舞,像一隻只黃蝴蝶。緊接著,我們沿著環山公路像動物園走去。裡面有頑皮的猴子,它們伸出手向遊客要東西,還想好久沒有吃東西了一樣。老師還帶我們看了精彩的海獅表演,它們在清澈的水裡,一會兒鑽圈、一會兒頂球、有的會突然跳出水面,向你點頭,有時還會噴你一身的水呢!
張公山公園是個很美的地方,真令人流連忘返啊!
⑺ 蚌埠張公山風景區的介紹
張公山風景區是國家AAAA景區,位於安徽省蚌埠市西南部,地屬禹會區,佔地面積110.6公頃。該景區由張公山公園、張公島、張公湖、錦江大酒店、張公山賓館及張公湖周邊休閑綠地組成。於1973年始建,其山頂建有望淮塔。園內有休閑咖啡廳、濱湖會所、半山茶社、臨湖長廊等建築;有蘇州園林風格的園中園,內建淮河碑林。園西部有桂花園、岩石園;園北門有特色拱橋、照壁、地雕,南門有「珠蚌迎賓」、「鼓雕塑」、「公園LOGO」等雕塑。2009年被國家旅遊局授予國家AAAA級風景區稱號。
⑻ 蚌埠哪裡好玩,張公山好玩嗎
禾泉農庄
第1名禾泉農庄,位於荊塗山風景區。北倚塗山,東臨合徐高速公路,南接天河之水,西畔淮、渦二河,佔地650餘畝,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龍湖風景區
第2名龍湖風景區位於蚌埠市東郊曹山和雪花山之間,呈兩山夾一湖的獨特風貌,水面面積達到353公頃。風景區以自然山水為依託,兼有人文景觀,是具有綜合遊憩功能的省級...
白乳泉
第3名位於荊塗山風景區。號稱天下第七泉,因泉水甘白似乳而得名,是難得的宜茶之水。相傳唐代曾有白龜在泉中出沒,故又稱「白龜泉」。白乳泉和杭州虎跑泉泉水相似,蘊...
錐子山森林公園
第4名錐子山森林公園,位於蚌埠市東郊,合蚌公路南側。錐子山是其主體,最高峰海拔97米,有東西二峰。一說東峰原有一自然巨石,形狀如錐,故名錐子山;又說西峰原有東...
霸王別姬雕像
第5名「霸王別姬」大型雕塑是垓下古戰場的標志性建築,巍然矗立於「垓下遺址」前方約500米處,位於霸王街與漢王路交叉路口的「楚漢廣場」中心。該雕塑以著名的垓下之...
卞和洞
第6名位於荊塗山風景區。又名「抱璞岩」、「抱玉岩」,相傳為春秋楚人卞和的采玉之處。該洞為天然卵形巨石凌空橫嵌、豎架危懸疊成,石型圓潤、石表青黛,苔痕斑駁,...
曹山烈士陵園
第7名曹山,又名雙龍山。位於蚌埠市東5公里、龍子河畔(即緊鄰龍湖風景區),與雪花山隔河相對。相傳為三國時期曹操屯軍之地,現為曹山烈士陵園。
垓下遺址
第8名垓下,俗稱霸王城,位於今固鎮縣濠城沱河南岸。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率諸侯兵三十萬,追擊西楚霸王項羽,同年十二月,項羽十萬大軍被包圍於垓下,被迫與劉邦決...
淮河文化廣場
第9名淮河文化廣場位於蚌埠市新城綜合開發區,原為蚌埠老機場,總佔地15萬平方米。這座蚌埠市內開放的大型公共空間,為蚌埠人和廣大遊客提供了一處集休閑、娛樂、觀光...
荊塗山風景區
第10名風景區坐落於懷遠縣境內。因大禹治水、禹會諸侯、娶妻生子的歷史故事而聞名,是省級風景名勝區。雄踞城南的荊山,相傳為卞和抱璞而泣的棲隱之所。
魯肅屯兵處
第11名蚌埠市東郊李樓鄉境內。相傳三國時,東吳名將魯肅與曹操爭奪江淮地區時,曾屯兵於此。屯兵點為兩座山頭。至今仍有4個大坑谷,據傳分別為魯肅當年屯兵時的軍械...
南山兒童公園
第12名南山兒童公園位於蚌埠市中心,總面積5公頃;始建於1927年,是蚌埠最早建成開放的公園。原名中山公園,後曾多次易名,1981年定為現名。園內南山海拔高度44.8米!
啟母石
第13名塗山之陽,啟母澗之西,有巨石如慈祥的婦人端坐於山崖之上,傳說是啟母所化之石。
聖泉
第14名位於荊塗山風景區。塗山之巔,禹廟之西,有峭壁千尋,順盤錯石級而下,穿過茂密樹叢,越過嶙峋怪石,便可抵達著名的聖泉;若從啟母石取道西北,猶為捷便。
湯和墓
第15名湯和墓位於蚌埠市東郊曹山南麓,緊鄰龍湖風景區。該墓前對龍子河,背負曹山峰,水光山色,交相輝映,是國家級保護文物。
沱湖
第16名位於五河縣境內,素有「水鄉」之稱,其獨特的生態風貌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旅客。沱湖是一個手掌形的天然淡水湖,有6萬多畝水面,污染較少,湖底平坦.
禹王宮
第17名位於荊塗山風景區。又稱禹王廟、塗山祠,始建立於公元前195年的塗山之頂,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是祭祀大禹和禹妻塗山氏之地。張公山公園
第18名張公山公園位於蚌埠市西南部,總面積72公頃,是市內最大的公園。1973年始建,1983年正式開放。公園由張公山和化陂湖組成,湖中有島。珠園
第19名珠園位於市中心,原為修建津浦鐵路取土留下的水塘。解放後經全面治理,1958年辟為公園,稱大塘公園,總面積6.9公頃,其中水域面積3.4公頃。
⑼ 蚌埠 張公山的來歷
我就住在張公山旁邊,據說是八仙中張果老留下的小土堆,就化成了現在的張公山,邊上還形成了一個湖,名曰張公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