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談談你對老年人情緒問題的認識
情緒,具體地說,可分為「喜、怒、哀、懼、愛、惡、欲」七種,其中最基本的是喜、怒、哀、懼四種形式。 良好的情緒,有利於健康,有利於學習,有利於成功;不良的情緒,則有害於身體,有礙學習,有礙進步。因此,防止情緒危機,提高調節情緒的本領是老年人學會心理保護的必修課題。 對一切不要抱過高的期望值,不做非分之想。要留一席心理空間,這樣,對事後的結局容易接受。 保持和創造愉快的心境。樹立樂觀的態度,是克服不良消極情緒的制勝法寶。每個人可以依據自己的情況,去設想和創造一個心情愉快的環境。情緒雖有外界因素,但人是可以控制情緒的。困難面前不氣餒,委屈面前不怨人,知足者常樂。 學會明智。要認識到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事物總是相對的。苛求別人或過分要求自己,都是不理智的。「風物長宜放眼量,牢騷太盛防斷腸」。把事情看開了,心胸就能開闊,情緒自然就能保持穩定。
⑵ 結合日常工作談談如何認識老年人的問題與需求
摘要 您好。
⑶ 對待老人的態度
一、尊重老年人。如果不能經常和老年人相聚,那你一定要尊重老年人。尊重他的基本要求、尊重他的生活習慣、尊重他的精神需求。千萬不可動不動就「老東西」、「老不死」、「趕早死」,沒完沒了地惡語相向。特別是婆媳之間,萬萬不可整得像有深仇大恨,無論有什麼意見,一定要剋制,不要胡亂咒罵。盡可能尊重老年人,給出他們一個祥和、愉快的心情。
四、安頓好老人。年輕人在外,家裡的老人,一切只能自己扛,樣樣都得自己動手,否則,一切就會停擺。簡單的體力和腦力活動,倒也無妨,老年人能對付;但如果沒安頓好,給老年人造成沉重的體力活動和復雜的腦力困擾,麻煩就大了。有些老年人,不懂微信和網路,甚至不懂支取錢,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困擾。因此,為了能安度晚年,一定要將老年人的吃喝拉撒等仔細安排好。
五、孝敬老年人。這一點,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最為核心、最為重要,不可丟,不可廢。如果允許對老年人不孝敬,那一代復一代,代代以往,導致的,則是人性的大屠殺,文明的大倒退。因此,一定要在全社會,建立健全引導機制,讓每個人,生來就有孝敬老人的意識,將尊老孝老,寫進個人的誠信檔案,並實行一票否決,讓全社會形成一股健康向上的敬老孝老的良好風尚。
⑷ 談談對老年人的看法~答到重點的加分~~~
年青人同老年人相處"五不要"。
人進入老年,由於生理功能的衰退和一些疾病的專折磨,屬在心理上會出現一些變化。年青人應了解老年人心理的這些變化,注意下面幾點:
(1)
不要公開頂撞老人。
(2)
不要限制老人的活動。
(3)
不要嫌老人嘮叨。
(4)
不要厭煩老人的衰退。
(5)
不要嘲笑老人的"返童現象"。
⑸ 老年人對社會的重要性
構建和諧社會是老年人應盡的歷史責任
談到老年人,人們總是用世俗傳統觀看問題,辛勞一輩子了,還發揮什麼余熱啊,在家享享清福就行了,吃喝玩樂度晚年吧。社會上有些人對老年人也存在「老朽無能」的偏見,說什麼:老年人思想僵化,跟不上社會發展的形式。有些老年人也自暴自棄,低估甚至看不到自己的作用。錯誤地認為創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年輕一代的事,與己關系不大,甚至與己無關。而絕大多數飽經風霜歷練而又心身健康的老年人,都會深深感到,自己不僅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共享者,更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共建者,不應坐享其成。
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問題,首先,構建和諧社會是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全國人民共同奮斗的目標,是中國共產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是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老年群體聚集著各種各樣的人才。特別是在身體許可的情況下,應該積極參與社會的發展,將自己多年積累的知識與技能奉獻給需要的地方,要不計報酬奉獻給公益事業。
提高這方面的能力,是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關繫到黨的事業的興旺發達和國家的長治久安,作為老年人要從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創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自覺承擔和諧社會建設的歷史任務。
構建和諧社會是老年人和全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自古以來,「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概念,甲骨文中就已經有了「和」字,可見這一思想源遠流長。事實證明,中國人民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諧、社會和諧,並且為此付出了畢生精力和重大代價。特別是生活在上世紀初的中國老年人,許多仁人志士歷經磨難,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好日子,他們迫切希望社會和諧。
建國前,我國勞動人民在飢餓線上掙扎,很多是過著飢不飽食、衣不蔽體的貧苦生活,加之受醫葯衛生、社會保障諸多條件下的制約,很多老年人體質衰弱,多種疾病纏身,「十老九病」,更談不上什麼社會參與。建國後,黨和政府十分關心老年人的生活,特別是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醫葯衛生條件不斷改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的今天,老年人的壽命延長了,生命質量也提高了,這就為眾多老年人實現社會參與提供了體質體力的保證。
現在的老年人,基本上是建國前後參加工作的,他們在近50年的風風雨雨,曲折坎坷的人生親歷中,既經歷了左和右的沖擊,還經受了歷史的磨煉。這些老年人絕大多數愛國之心未減,報國之志猶存,努力尋找過去失去的歲月,都具有不怕苦累、敢挑重擔的拼搏精神,默默無聞、不求索取的奉獻精神和堅韌不拔、迎難而上的進取精神。
回顧歷史,軍閥混戰,日寇橫行,人民顛沛流離,遭受姦淫燒殺,慘不忍睹。新中國成立後,雖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政治基礎和前提條件,但是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道路時,既有成功勝利的喜悅,也有違背規律和遭受失誤的痛苦。歷經上世紀社會不穩定的中國老年人,深知社會穩定的可貴,最能體會「和諧社會」的幸福,最希望「和諧社會」能盡快到來。
構建和諧社會老年人要發揮優勢作用
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必然帶來老年人口在總人口比例上升。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人口老齡化,對於社會經濟發展,有消極影響的一面,但也有積極影響的一面,老年人參與構建和諧社會,具有獨特的作用。
老年人,特別是當今離退休的老年人,他們中有身經百戰的「槍桿子」,有久經風霜的「文秀才」,有農業一線的「老模範」,有工業戰線的「老標兵」,有教育界的「老園丁」,有財會隊伍中的「紅管家」……他們經驗豐富、見多識廣、廉潔奉公,特別是具有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他們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但是,如何才能真正發揮好老年人在創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還必須與老年人的實際即與老年人的特點相結合。
中國老年人的特點是:有威望、有經驗;有時間、有堅定的信念、有發揮余熱的強烈願望。這些概括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老年人的現狀和心理特點。要發揮老年人在創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就必須從實際出發。
和諧社會必須有堅實的經濟基礎,發展經濟與社會,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老年人中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才寶庫。據統計,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達1.4億人,占總人口的11%,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國家,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變成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人力資源這是個大問題。
要使和諧社會充滿活力,就必須調動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全體社會成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就要在全社會貫徹落實「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讓老年人一切例行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⑹ 老年人有哪些認知特點
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們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和親和力的具體體現。
老年人最大的一個認知特點是:往事歷歷在目,近景一片模糊幾十年歲月痕跡深深的烙印在他們的心裡,過往的苦難與歡樂,讓他們沉浸在遙遠的回憶中,是支撐他們生活的一個很重要的精神支柱。
我們要尊敬老人的生活方式和自主選擇,要提供更多的便利,使老人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關愛,為老人創造頤養天年的環境,並創造條件使他們樹立新的社會價值和家庭價值,真正做到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每個人都會變老,中華民族之所以血濃於水,之所以歷經滄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濃厚,尊老敬老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在家裡,許多老人都是先想到我們,再想到自己。所以,我們做什麼事也應該先想到老人,再想到自己。我們不僅要尊敬家裡的老人,還要尊敬別人的老人。沒有兒孫的老人如果是你的鄰居,就抽空跟他聊聊天吧!
⑺ 年輕人為什麼應該理解老年人
這個我來解答希望給你也給我自己提個醒:
對於老年人,首先我們先來討論一下老年人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是一種什麼地位,首先老年人要有人照顧,其次老年人有的要有生活費,再來老年人還會給你製造一些生活瑣事。總的來說呢,大部分老年人慢慢會成為年輕人的負擔,有的好點可以幫年輕人照顧小孩子。
所以,很容易跟老人產生矛盾,可是很多次或者說很多人都會後悔事後。年紀大了,無他就是想自己兒女過得好點,生活順點,最後才是關心自己的健康。所以呢,很多時候你只要想到其實他們很多時候做的事情並不是僅僅為了他們自己,很多時候是慣性思維,如果多兒女可能是偏袒哪個了,如果是獨生那鐵定是為了你。
總之啊,雖然現場氣頭上沒辦法立馬理解老年人,過後你也一定要主動去緩和溝通,並不一定是要承認錯誤那麼直接,那你可以表達出類似的意思就可以了。不然老人比你還難受。
⑻ 老年人的心理特點有哪些
進入老年,隨著生理上的逐步衰退,心理上也逐漸表現出老年特徵。並且,老年人心理對於身心健康的影響很大,良好心態促進健康,而不良心理則會危害健康。石家莊長江心理精神醫院專家指出,老年人心理往往存在以下四大禁忌,需要特別引起注意:
1.孤獨
人到老年,如果還能有一位相知相伴、不離不棄的至親陪在左右,那該是無比幸福的一件事。然而,高齡老人喪偶事件是在所難免,對於老年人心理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隨之而來的心理孤獨感,更是讓喪偶老人在短時間里出現明顯的衰老、精神崩潰,甚至不久也會亡故。據統計,喪偶老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
2.恐懼
老年人看到自己同齡的朋友、同事一個個相繼離開了人世,覺得自己也要不久於人世,就會產生心理上的恐懼感,以致惶惶不可終日。這樣一來,非但於事無補,反而加快了死亡的步伐。觀世間的高齡老人,雖然長壽的原因很多,但至少有一點已經證實,那就是長壽者大多性格開朗、豁達大度、情緒樂觀、心理健康。
3.折騰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明顯衰退,如肌肉萎縮,骨質疏鬆。但是,有不少老年人存在一種「折騰」心理,認為「這輩子沒去過的地方不去看看終身遺憾」啦,什麼「這么重大的場合不出席不合適」啦等等,結果勉強參與,容易突發嚴重健康事件。還有一些高齡的老年人,堅持參加一些不合適的運動,結果導致體力不能承受,出現意外。
4.倔強
老年人心理倔強是比較常見的情況,有些還表現為性格剛烈、脾氣暴躁。這些有著倔強心理的老年人常常是小病不就醫,大病亂吃葯,一味按自己的意願以及多年的經驗習慣生活著。結果是,有了病不去治,反而與家人、子女發生爭執,最後「不治而終」。
心理專家提醒,針對老年人心理上四大禁忌,家屬一定要採取適當的方式幫助其調整,千萬不可採取強硬措施或者放任不管。如果老年人心理問題突出,難以調整的話,不妨咨詢專業心理醫生,請求醫生的幫助。
⑼ 如何辯證的認識老年人的身心特徵
(一)老年人小心謹慎
1、重視准確、忽視速度
心理學家發現:老年人在做一件事情時,往往比較重視完成任務
的准確性即比較注意避免犯錯誤,而對完成任務所花時間的長短並不是很在意。生活中老年人常常嫌年輕人做事毛手毛腳,不夠踏實認真。
2、不會輕易冒險
老年人表現在行動上的另一種小心謹慎就是做事穩扎穩打,輕易不願冒風險。這也是一般人對老年人的一種印象深刻的看法。心理實驗證實:老年人寧拿較低的工資,也不願冒較大的風險去選擇一份有機會得到高工資的工作。
(二)老年人「固執」
性格是一個人對自己、對別人、對周圍的社會生活環境所持的一種態度和行為方式,是心理特徵的一種穩定表現。進入老年期之後,人的活動能力和生理機能就開始逐漸衰退。許多在年輕時意氣風發、活潑向上的人,到了老年期之後就變得低沉、緩慢和淡漠。此外,老年人由於一生經歷眾多,經驗豐富,因此其性格特點就更為突出。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個人思想的逐漸成熟,老年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逐漸成型,有了自己獨特的為人處事的模式。那些不了解老年人身心特點和個性特點的人就會感覺到老年人是越來越冥頑不化和固執己見了。
對於個性特點較為固執的老年人,有一種心理技巧和策略可以一試,就是低球技術。其具體做法就是:先提出一個較小的要求,待老年人接受了之後,接著再提出一個較大的要求,這個要求需要老年人負出比第一個要求更多的物質和精神代價。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使用低球技術比直接提出那個較大的要求來得更容易,並且為老年人接受。
⑽ 老年人對社會的作用
人口老齡化、老齡化人口高齡化給社會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也該家庭和社會帶來新的變化。老齡問題成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不可逾越的重大社會問題。
老齡問題涉及面廣,但核心問題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是如何解決對老年人權益保障問題和生活特殊需要問題;二是如何發揮老年人的潛力,充分發揮老年人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作用。關於第一個問題黨和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為保障老年人權益提供了法律和政策的保障。
關於老年人參與社會發揮余熱問題,黨和國家十分重視。從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老齡工作委員會」、「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老年學會」及各種行業性學會,如:「老年建設協會」、「老年科技工作協會」、「老年醫務工作者協會」等為發揮老年的特殊作用提供了平台。各級協會、學會工作活躍、活動頻繁、效果顯著、成績斐然。雖然成績是顯著的,我們也必須認識到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這些主要表現在:一是有些部門領導對黨和國家有關老年人工作方針政策學習的不夠、理解不深、落實不到位。二是有些部門的領導對人口老齡化消極影響關注較多,對老年人的生活照顧工作較為重視,而對老年人參與作用重視不夠,人老智衰,老而無用的思想普遍存在。三是老年人的自身積極性、自覺性沒有充分發揮,老年人退休養老、無需作為的思想普遍存在。四是發揮老年人作用的渠道不多,缺乏發揮余熱、發揮作用的平台,針對上述問題各有關部門要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人口發展戰略高度去認識老年人參與社會問題,在充分發揮解決老年人生活待遇問題的同時要高度重視的社會參與作用問題,要把蘊藏在老年人中的巨大潛能充分地發揮出來。
二、加強政治和相關業務的學習,夯實參與社會的基礎
加強政治學習和相關業務的學習是老年人參與社會的前提和基礎。雖然老幹部、老年教育、科技、醫務工作者都有較高的政治文化素質和專業知識,但當今社會政治發展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因此老年人參加社會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掌握新理論、新政策、新知識。聯系自身特長和優勢找好切入點實現自我價值,投入到和諧社會建設中去。
三、老年人參與社會應遵循的幾項原則
老年人已離開了工作崗位,參與社會不同於在職期間,要適合老年人的特點,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要堅持力所能及,量力而行、保證健康原則。
2、要堅持結合自己的專長、興趣、愛好的原則。老年人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掌握較深的專業知識。利用這些自身的優勢輕松愉快的為和諧社會做貢獻發揮余熱。
3、是堅持「主動參與不越位、熱情服務部添亂」只有定位準確,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四、加強領導、健全制度,為老年人參與社會創造條件
各級、各部門老年工作者要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結合本地本部門的實際情況有組織、有計劃地把有能力參與社會活動的老年人組織起來通過參與社會活動發揮作用,實現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