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老年人用葯量為成人量的

老年人用葯量為成人量的

發布時間:2022-04-23 02:29:43

『壹』 老年人用葯劑量一般為成人年多少

1/2~3/4吧

『貳』 60歲用量是多少

親問的是葯嗎?規定60歲以上老人用葯劑量為成年人的3/4.人到老年,由於機體的許多生理機能都發生了退行性改變,由此會從多個方面影響到體內葯物代謝過程,因此老年較其他人群更容易發生葯物蓄積和引起較為嚴重的葯物毒性反應。如果是葯品的參考上面

『叄』 老年人用葯劑量一般為成人的多少

老年人用葯方法:
1.減少用葯劑量。老年人肝臟代謝率低下,腎臟排泄功能下降,因此葯物在體內的蓄積現象隨年齡的增長而加劇。其他年齡組服用不會發生問題的葯劑量,在老年人身上就可能出現問題。例如安定類葯物,中青年人服用安定一般都是睡前服2片(2·5毫克X2),老年人由於體內阻擋安定從血液中進入腦組織的酶已經急劇減少,如連續服入正常人的劑量,一方面會造成體內葯物量蓄積,產生慢性中毒,另一方面會產生依賴性和成隱性,隨之便出現耐葯性,勢必導致用葯劑量的增加,這就可能發生和加重慢性中毒。所以老年人失眠時,應力求排除或減輕影響睡眠的種種不利因素,服用安定一般只宜服用1片。

2.切忌盲目輕信廣告宣傳和偏方、秘方。老年人一定要嚴格遵照醫生的囑咐,堅持科學合理地用葯。切不能自作主張,隨便買一些葯來長期服用。拿抗生素來說,頭抱菌素類比青黴素類有不少優越性,目前已由第一代發展到第三代,但這並不是說新葯優越無比。目前在廣告宣傳中,大多偏重葯物的有效方面,對葯物易於造成的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根本不提。如泰胃美是一種治療潰瘍病的常用葯,可以減少胃酸分泌而促進潰瘍的癒合。但是它卻有很多副作用,如可以導致陽萎,還可以引起腹瀉、腹痛、口苦、口乾,並能造成腎損害和血小板減少,導致白細胞下降。

有些新葯的危害性是在使用很長時間後才逐漸暴露出來的。如治療心血管病的葯物「心得寧」,開始時,看到它只作用於心血管,選擇性高、針對性強,具有較大的優越性,於是廣泛大量地應用於臨床。日子一長,才發現它會引起皮膚潰瘍、心包潰瘍和腹膜潰瘍、角膜潰瘍,嚴重的角膜潰瘍還可導致人失明。因此,世界各國和我國已禁止使用。

對偏方和秘方也決不能輕信。最突出的,例如鹵鹼片能治百病,曾經轟動一時,雞血療法也是如此。

3.發覺某葯物有副作用時應及時停服。有些葯物,中青年人服用效果很好,但有些老年人服用時會出現許多副作用,嚴重時甚」至死亡。例如氨茶鹼,老年人用來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和氣喘功效卓著,故常被率先應用,但是有些老人服用後很快出現氨茶鹼中毒,表現出煩躁、嘔吐、憂郁、記憶力減退、定向力差、心律紊亂、血壓急驟」下降,乃至死亡。因此老人服用氨茶鹼一定要慎重。開始用葯一定要小劑量試用,一旦發現有胃部不適或興奮、失眠等不良反應,宜趕快停葯。

老年人用葯的特點

■生理改變的影響 老年人的各組織器官發生退行性改變、功能老化、適應力減退,影響著葯物在體內吸收、分布、代謝、排泄的過程;同時,老年人唾液和胃酸分泌減少,胃腸蠕動減慢,影響部分葯物的吸收。如鎮靜葯(如安定等):由於老年人肝臟功能衰退,使部分葯物的代謝率下降、毒副作用增強。抗心律失常葯(如利多卡因等):由於老年人腎臟功能減弱,使葯物經腎排泄的速度減慢,在體內積蓄導致中毒。

■心理狀態的影響 老年人記憶力減退,特別是患有老年痴呆或獨居的老年人,容易忘記按時服葯,視力減弱看不清葯品標簽或說明書上的文字也容易造成用葯錯誤。還有的老年人病情稍有好轉就自作主張中斷治療,或治病心切擅自加大用葯劑量,盲目迷信廣告、偏方、秘方、洋葯、新葯等,均可造成濫用葯物。

■所患疾病的影響 老年人一人多病的現象極為常見,這些疾病往往影響其他葯品的使用。例如,患哮喘的老年患者在治療心律失常時,不可使用普萘洛爾(心得安);患青光眼的老年患者治療心絞痛時,嚴禁服用硝酸甘油。

■聯合用葯的影響 由於患多種疾病用葯復雜,或者四處求醫重復用葯,使許多老年患者同時服用4種以上的葯物。這種聯合用葯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亦隨之增高。據統計,5種葯物合用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2%,6~10種為7.4%,11~15種為24.2%。如紅黴素和阿司匹林單獨應用時耳毒性不明顯,但合用時毒性增強,可導致患者耳鳴、聽力減弱。

老年患者用葯的原則

老年人的個體差異大,很難制定統一的用葯標准,因而老年患者用葯應當注意以下原則:

■用葯個體化原則 由於老年人衰老的程度不同,患病史和葯物治療史不同,治療的原則也有所差異,醫生應當根據每位老年人的具體情況量身制定適合的葯物、劑量和給葯途徑。例如,激素類葯物可的松必須在肝臟代謝為氫化可的松才能發揮療效,所以,患有肝臟疾病的老人不應使用可的松,而應當直接應用氫化可的松。

■優先治療原則 老年人常患有多種慢性疾病,為避免同時使用多種葯物,當突發急症時應當確定優先治療的原則。例如,當老年患者患感冒發燒或急性胃腸炎時,應優先治療這些急症,暫停使用降血脂或軟化血管等葯物;又如,老年人突發心腦血管急症時,應暫停慢性胃炎或前列腺肥大的治療。

■用葯簡單原則 老年人用葯要少而精,盡量減少用葯的種類(一般控制在4種以內),減少合並使用類型、作用、不良反應相似的葯物;適合使用長效制劑,以減少用葯次數。葯物治療要適可而止,不必苛求痊癒。例如,偶發室性早博患者控制在2~3次/分鍾以內即可。

■用葯減量原則 由於葯物在老年人體內過程的改變,使老年患者對葯物的敏感性增加、耐受力降低、安全范圍縮小,所以除使用抗生素外,老年人的用葯劑量一般要減少,特別是解熱鎮痛葯、鎮靜催眠葯、麻醉葯等。60~80歲的老人用葯劑量為成年人的3/4~4/5;80歲以上的老人應為成年人的1/2,部分特殊葯品如強心苷類葯品僅為成年人的1/4~1/2。

■飲食調節原則 多數老年人體內蛋白質比例降低,加之疾病、消瘦、貧血等原因均影響著葯物的療效,應當重視食物的營養選擇與搭配。控制飲酒以避免老年人減少維生素B族的攝入;老年性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調節飲食,以保證降血糖葯物的療效。

■人文關懷原則 關懷老年人,特別是關愛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對有效地發揮葯物療效至關重要。老年患者容易漏服葯,家人可准備21個小瓶並標注清楚一周7天早、中、晚的用葯時間,將一周需用的葯物預先分放好,便於老人服用,也可建立服用葯品的日程表或備忘卡。還應向老年人廣泛宣傳必要的用葯小常識。
老年人健康新標准

最美不過夕陽紅,如何把這段美好的景緻經營的更久遠,老年朋友們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一定要了如指掌,正確對待自己的健康問題。而關於健康的標准,從古至今舊有著不同的說法,但隨著醫學的發展,生活條件的改變,對健康的認識也就有了不斷的深化。概括起來,老年人身體是否健康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看:

1、眼有神。目光炯炯有神,說明視覺器官與大腦皮層生理功能良好。中醫學認為,腎開竅於耳,肝開竅於目;而且為肝氣所通,肝腎充足,則耳聰目明。眼睛是人體精氣匯集的地方,故眼有神,是精氣旺盛,肝、腎功能良好的明證。所以身體健康的老年人,眼睛應該是亮的。

2、聲息和。說話聲音洪亮,呼吸從容不迫,說明發音器官、言語中樞、呼吸系統以及循環系統的生理功能良好。中醫學認為聲息和是正氣內存的表現,正氣充足,邪不可干,就不容易得病,所以身體健康的老年人聲音洪亮,呼吸均勻通暢。

3、前門松。指小便正常、暢通無阻。說明泌尿系統和生殖系統功能良好。中醫學認為小便淋漓不暢,可謂「膀胱氣化失利」,表明泌尿系統或生殖系統功能受損。所以身體健康的老年人,腎功能良好,膀胱功能正常,排尿通暢,尿量每天為1000—1500毫升,每天約5—6次,每次200-250毫升左右。如每日尿量少於400毫升或多於2500毫升,說明腎功能不正常或有疾病。

4、後門緊。肛門括約肌緊張度良好,腸道無特殊疾病。中醫學認為老年人由於脾腎陽虛導致中氣下陷,可發生五更瀉、便秘或大便失禁。所以,身體健康的老年人排便通暢,一般每日一次或兩次,或隔日一次,最好每天早晨起來按時大便,這樣可減少大便內有毒物質重新被吸收,即所謂影響人類長壽的「自身中毒」學說。

5、形不豐。老年人體型應偏瘦,或保持標准體重。老年人肥胖不僅氣喘噓噓,行動不便,且易引起「肥胖綜合症,即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和膽囊炎,膽石症等。過分肥胖必然影響壽命。我國百歲以上老年人,無一例肥胖者。有的科學家研究提出,如果超過本人標准體重10公斤,短壽13%;超過標准體重20公斤,短壽25%;超過30公斤短壽42%。

老年人標准體重的簡單計算公式為:

男子:身高(厘米)-105=體重(公斤)

女子:身高(厘米)-100=體重(公斤)

6、牙齒堅。牙齒完堅者老化慢。祖國醫學認為:「齒為骨之餘,腎主骨生髓。」腎精充足,則牙齒堅固,自然多壽。如腎虛則骨敗齒搖。古代醫書記載著名醫學家華陀的弟子吳普90歲高齡仍耳聰目明、牙齒完堅,說明長壽者口腔健康狀況都比較好。

7、腰腿靈。腰腿靈活自如,說明腰腿的骨骼、肌肉、運動神經以及運動中樞生理功能協調好。俗語說:「人老腿先老,將老腰先病。」中醫學認為老年人腰腿靈活,說明肝、脾、腎尚實。因為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肝好筋強,脾好肉豐,腎好骨硬。

8、脈形小。血壓不高,心律正常,動脈血管硬化程度低,脈形就小。中醫學認為老年人多因腎水虧虛,肝陽偏亢,故脈常粗大而強。如果60歲以後還能保持較小的脈形,說明陰平陽秘,氣血調和。國內外長壽老人之所以身體健康,其重要原因,就是心臟功能好,血壓、脈搏正常,血管硬化程度低,脈形小。

『肆』 葯典規定老年人用葯量市成人的多少

如何規范老年人用葯劑量?郭瑞臣教授說,《中國葯典》規定60歲以上老人用葯內劑量為成容年人的3/4。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葯應以成年人劑量的1/2或1/3作為起始劑量,劑量宜偏小。對抗生素用量也宜小,一般用正常治療量的2/3~1/2為宜。除此以外,最重要的是用葯必須有執業葯師、醫生的指導。

『伍』 葯物的使用劑量要根據哪些條件來決定

葯物的作用和劑量關系十分密切,無論是什麼葯,把握好劑量非常關鍵,因為劑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葯效及其不良反應。很多葯都有不同程度的胃腸道反應,所以胃腸道疾病用葯更加需要斟酌劑量。一般來說,葯物的使用劑量要根據以下條件來決定:年齡大小

由於小兒身體尚未發育成熟,無論在葯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還是對葯物的敏感性方面,均不同於成年人。老年人因肝腎功能衰退,使葯物的代謝排泄能力下降,致使葯物在體內停留的時間延長,易產生不良反應。故老幼用葯劑量應比成年人少,特別是作用峻猛,容易損傷正氣的葯物,用量應低於青壯年的用葯量。60~80歲老年人用葯劑量一般應減為成人劑量的2/3,80歲以上老年人一般為成人劑量的1/2。兒童用葯劑量按體重計算,兒童劑量:成人劑量兒童體重(千克)/50(千克)。

性別決定

對於一般葯物,男女用量區別不大,但婦女在月經期、妊娠期,用活血祛瘀葯用量一般不宜過大。

體質強弱

體質強壯者用量可重,體質虛弱者用量宜輕,即使是用補益葯,也宜從小劑量開始,以免虛不受補。

病程長短

一般來說,新病患者正氣損傷較小,用量可稍重;久病多體虛,用量宜輕。

病勢輕重

一般來說,病急病重者用量宜重;病緩病輕者用量宜輕。如病重葯輕,猶如杯水車薪,葯不能控制病勢;若病輕葯重,誅伐太過,葯物也會損傷正氣。

另外,在確定葯物劑量時,除應注意上述因素外,還應考慮到季節、氣候及居處的自然環境等方面的因素,做到「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陸』 老年人服葯常有什麼問題

部分老年朋友對服葯有些認識誤區,比如有的認為多吃葯病會好得快,也有的認為多吃幾次或少吃幾次葯無所謂。其實這樣做不但會影響葯物的療效,而且還可能帶來嚴重後果。葯物劑量直接關繫到血液中葯物的濃度,而保持一定的葯物濃度是葯物發揮作用的必要條件。劑量太小,達不到治療目的;劑量太大,不一定能相應的增加葯物療效,反而可能引起葯物蓄積,導致中毒。用葯次數也是維持有效血葯濃度的重要因素。葯物進入人體後,經過一系列過程,逐漸被排出體外,如不及時補充,血中葯物濃度降低,葯物治療作用將隨之減弱。但是如果隨意增加給葯次數,就相當於增加總的給葯量,可能加重葯品不良反應,甚至造成葯物中毒。葯物的給葯間隔時間是由葯物的消除速度決定的,在體內消除快的葯物,用葯次數可略多,在體內消除慢的葯物,用葯次數可少些。這就是為什麼有的葯一天服用兩次,有的葯服用三次。由此可見,葯物的每次劑量和給葯次數不是隨便規定的,而是根據葯物在體內的代謝特點確定的。因此,老年人服葯一定要嚴格遵照醫囑按時按量服用。

『柒』 老人長期服葯,有什麼危害

老年人往往同時患多種慢性疾病,因而用葯量及種類比青、壯年患者要多。由於存在生理、社會、心理、環境等多種因素,葯物的不良反應隨年齡而增加,葯物的衰用和濫用及危害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因此,為保障健康,我們有必要掌握一些自身的生理、心理特點和變化規律,了解一些用葯塬則及有關葯物的作用機理等。

劑量 宜小不宜大

葯物經口服後,由腸道分解和吸收,因老年人吸收功能下降,常發生葯物在體內分布不均,加上老年人由於肝臟供血的減少,吸煙等使葯物的代謝發生變化。老年人的腎排泄能力都有下降,使葯物分解變慢,體內蓄積增加,易產生毒副反應。因此,老年人用葯劑量應隨年齡增加而減小。

一般來說,60~80歲者,用葯量應為成人量的3/4~4/5﹔超過80歲者,用葯量為成人量的1/2。

老年人除維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類等葯物可以用成年人劑量外,其他所有葯物,都應低於成年人劑量。因為老年人的肝腎功能減煺、白蛋白降低、脂肪組織增加,若用成年人劑量,可出現較高的血葯濃度,使葯物效應和毒副作用增加。

使用時應採用小劑量塬則。另外,老年人衰老、病理損害程度不同、平時用葯多少不一,使得個體差異特別突出,尤其是高齡老人。目前還沒有相關的規律可循,為穩妥起見,老年人只能採用小劑量塬則,這是保障健康、維持治療的重要策略

『捌』 老年人由於各器官功能衰退用葯劑量應為成人的

《中國葯典》規定60歲以上老人用葯劑量為成年人的3/4。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葯應以內成年人劑量的1/2或容1/3作為起始劑量,劑量宜偏小。對抗生素用量也宜小,一般用正常治療量的2/3~1/2為宜。除此以外,最重要的是用葯必須有執業葯師、醫生的指導。

首先要有明確的用葯適應症,另外還要保證用葯的受益/風險比大於1。即便有適應症但用葯的受益/風險比小於1時,就不應給予葯物治療。

(8)老年人用葯量為成人量的擴展閱讀:

由於老年人機體各系統發生退行性變化,導致體弱多病,因而用葯機會相應增加。但不少葯物易引起老年人不良反應,故老年人應根據自身的體質、原有病史、用葯史和葯物對機體的作用特點,合理用葯。

減少用葯的種類。患有多種疾病的老年人在用葯過程中要注意幾種葯物的相互作用,盡量減少用葯種類。若用葯出現不良反應最好停葯,一般無需用其他葯去糾正,以防止導致更多的副作用。單用能生效時勿聯用,如必須聯合用葯,以不超過3~4種為宜。

『玖』 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的服葯量有什麼區別

與服葯對症、次數准確同樣重要的是用量合適。因為葯物經腸胃進入血液後,需達到一定濃度才能見效。如果用量不足則無效,還可能使病菌產生抗葯性,反而有害;用量過大會增加毒副反應甚至引起葯物中毒,所以,處方葯的服葯量要遵醫囑,非處方葯需依照說明書,根據自己的性別、年齡、體重等因素准確掌握。

一般常用的葯物劑量是指成年人的用量。小兒身體因並未發育成熟,無論在葯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還是對葯物的敏感性方面,均不同於成年人,而老年人因肝腎功能衰退,使葯物的代謝排泄能力下降,致使葯物在體內停留的時間延長,易產生不良反應。故老幼用葯劑量應比成年人少。一般兒童用葯劑量按體重計算,兒童劑量=成人劑量×兒童體重(千克)/50(千克)。下面介紹一下老人和小孩子用葯劑量推演算法:

年齡用葯量

60歲以上3/4~4/5成人量

15~18歲3/4成人量

12~15歲3/5成人量

8~12歲1/2成人量

6~8歲1/3成人量

4~6歲1/4成人量

2~4歲1/6成人量

1~2歲1/8成人量

初生兒~1歲1/24~1/12成人量。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用葯量為成人量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8年5月退休工資是多 瀏覽:733
如何向父母求紅包 瀏覽:353
光訊體檢結果怎麼看 瀏覽:655
老年人買菜折疊拉桿車 瀏覽:427
老年人高鈉血症 瀏覽:986
機務段司機退休年齡 瀏覽:904
重陽節活動軟文 瀏覽:198
處級領導退休年齡 瀏覽:523
瀘州機關養老金每月什麼時候發 瀏覽:555
大班孝敬長輩教案 瀏覽:233
婚後首付怎麼證明父母出 瀏覽:172
90後有雙方父母同時病了怎麼辦 瀏覽:461
兒子成家父母還幫什麼 瀏覽:48
有沒有種植和養殖老年大學 瀏覽:285
老年人腳心長腳墊是怎麼回事 瀏覽:20
全護理養老院上海浦東 瀏覽:968
報考警校體檢查什麼 瀏覽:667
廣東社保交15年退休拿多少錢 瀏覽:69
成都市養老機構政策 瀏覽:720
焦作體檢去哪個醫院 瀏覽: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