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人臨終時,你最需要注意些什麼
老人臨終時,最需要注意的是首先,做好心理准備;其次,做好葬禮准備;最後,要注意老人死前、死時、死後的一些具體問題。
1、首先,做好心理准備。
大部分老人都是病死的,例如患有帕金森、腦梗等老年疾病。作為子女,一定要注意觀察老人的病情,如果發現老人無法進食、吞咽困難、意識不清晰、表達不清楚等情況時,就要做好老人時日不多、隨時可能離去的心理准備。
(1)老年人臨終護理視頻擴展閱讀:
參加葬禮的注意事項:
1、參加葬禮時穿著要莊重、大方、整潔,最好穿以白色、黑色為主的服飾。
2、參加葬禮時表情要莊重、悲傷,表達對逝者的懷念之情,切不可在葬禮期間戲皮笑臉,無所顧忌地大聲說笑,破壞葬禮現場的氣氛。
3、到達葬禮現場後,一定要先去試者的遺體面前以虔誠的態度行跪拜之禮,表達對逝者的紀念。行禮時神情要專注,切不可左顧右盼。
Ⅱ 家裡有老人病重臨終護理需要注意哪些
這位知友,老人臨終時,你最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項:
1、老年人臨終前有什麼症狀
疼痛是臨終病人備受折磨的最嚴重的症狀,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其他終末期病人發生嚴重疼痛情況較少。在生命的最後幾天,超過一半的人會有新的疼痛產生。痰液堵塞、呼吸困難是臨終病人的常見症狀。有的病人死前會出現譫妄等神志變化,需考慮癌症腦轉移、代謝性腦病變、電解質不平衡、營養異常、或敗血症等因素。症狀在下午或晚上會更嚴重。嚴重急性的嘔血、便血、陰道出血等,一次出血量在800ml以上可出現休克現象,對臨終病人來說可以是造成死亡的直接原因。
2、注意生活護理
設置安寧病房提供舒適環境。室內要求清潔,光線充足,溫度適宜。房間布置應符合老年人要求,讓老人在舒適的環境中度過最後的時光。因為臨終是生命的特殊階段,應提供單間病房,增加同親人團聚的機會,減少感染,使病人在擁有自我尊嚴中去迎接死亡。制定臨終護理計劃,做好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臨終老人不以延長臨終者生命時間為主,而是提高臨終的生活質量。臨終老人身體各器官功能衰竭,機體抵抗力下降,病發症多。應提高高質量的護理,讓病人感到舒適,協助患者飲食、排泄及睡眠等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做好必要的基礎護理。 除靜脈補充營養外,還應根據病人食慾下降的特點,護士應同家屬營養師共同商量病人的飲食。老年人因胃腸功能減弱,長期卧床表現為吞咽困難,口舌乾燥或口腔有痰無力咳出,應及時清除,並加強口腔護理皮膚護理,對便秘者可用雙手在患者腹部依結腸的走向做環形按摩,也可用緩瀉劑或開塞露,保持病人大便通暢。
3、注意心理護理
病人進入瀕死階段時,開始為心理否認期,這時病人往往不承認自己病情的嚴重,否認自己已病入膏肓,總希望有治療的奇跡出現以挽救死亡。當病人得知病情確無挽救希望,預感已面臨死亡時,就進入了死亡恐懼期,表現為恐懼、煩躁、暴怒。病人親屬都要盡量給予病人這些精神上的安慰和照料,使他們無痛苦地度過人生最後時刻。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的健康觀念也在逐漸改變,即使在生命的終末期,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亦較高,因此臨終護理的需求亦較大。 研究發現臨終老人的年齡越大、文化程度越高、健康情況越差、家庭人均收入越高、醫療費用來源越多、同住人員越少、病情越重對臨終護理的需求越高。分析其原因,往往這樣的老年患者及家屬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更多,在精神層面需要更好的護理,及專業和系統的臨終關懷護理。
我國每年約有200萬人新患癌症,約有140萬人死於癌症,癌症死亡已佔死因第一、二位。有研究顯示,癌症患者中50%伴有中度或重度疼痛,其中約有1/3的人伴有難以忍受的疼痛,而且相當部分的患者,由於前期治療花費了大量的金錢、精力和時間,陷人了絕望、疼痛、貧困的境地。如果得不到社會的關愛,就會在肉體和精神的痛苦中帶著遺憾走向人生的終點。在科技、醫學高度發展的今天,如果不能讓如此數量巨大的人得到心靈的撫慰,將是對以人為本的否定。所以,臨終關懷的意義遠遠地超出了醫學的范疇。
Ⅲ 老人臨終前大概會有什麼樣的症狀
老人臨終前的表現:吞咽困難,越吃越少;瀕死喉聲;越睡越多;視覺、聽覺、味覺的改變;意識改變及煩躁不安。
1、吞咽困難,越吃越少
因身體器官功能日漸衰竭,此時患者吞咽功能減退或拒食等現象,造成患者食量少、無食慾、吃不下或不想吃等,此時患者可能並不會感到飢餓,可能無法消化及代謝食物,所以不要強迫患者進食,以免增加患者的困擾。即使沒有進食,也要定時清潔患者的口腔,保持其口腔濕潤。
2、瀕死喉聲
由於機能的衰竭,患者無力將集聚喉頭部的口腔分泌物吞下或排出,或肺部的分泌物增加,於吐氣時發出痰音般的嘎嘎聲(痰音在吸氣、吐氣都會發生,嘎嘎聲只有在吐氣時才有,而且聲音較明顯)。此時如果給患者吸痰也只能緩解幾分鍾。也可以把患者的頭側轉,或抬高床頭,會使呼吸容易些。
3、越睡越多
並將會逐漸地花更多的時間在睡眠上,而且不易被叫醒。這是身體代謝改變的結果。注意把握患者清醒的時間,多陪伴他,與其溝通,給予其最大的支持。
4、視覺、聽覺、味覺的改變
瀕死期由於神經系統機能衰退,患者視力逐漸模糊,目光呆滯,無焦距,目視前方,睡眠時眼睛不能完全閉合,球結膜水腫。多數患者常伴有口乾、口苦、吞咽困難、口角發炎及唇裂等症狀。聽覺是患者最後消失的生理功能,患者常能聽到周圍的聲音,但無力回應或表示。
可讓室內的燈光柔和些,播放輕柔或患者喜歡的音樂。經常跟患者保持對話,可以靠近他慢慢說,表達自己的感受。
5、皮膚的變化
瀕死患者因血液循環變慢、周圍血管痙攣、極度虛弱、營養不良等原因,以至全身皮膚蒼白濕冷、肌肉無光澤、暗淡,松軟無彈性或有盜汗現象,四肢末梢冰冷,口唇指甲呈灰白或青紫色,皮膚可出現淤血斑點,身體靠床側膚色漸深或出現紫斑。
6、意識改變及煩躁不安
患者對時間、地點、人物的辨別能力減低,回答的話語變得很簡單。可以握著患者的手,主動告訴患者日期、時間以及何人在場,會令患者有安全感。
有時患者會坐立不安或煩躁,這時先要查看是否存在疼痛、缺氧或膀胱積尿無法排出等生理上的原因,及時處理。但臨終階段的煩躁不安多與心理因素有關,此時家人可以與患者有肢體接觸,如緊握他的手,用溫柔的聲音跟他說話,輕柔的音樂和柔和的燈光也可以令患者平靜下來。在需要時,應使用醫生處方的葯物。
(3)老年人臨終護理視頻擴展閱讀
臨終患者護理過程的4個階段
1、第一階段(否認期)。接受面臨死亡的事實是困難的,患者通常無法接受面臨死亡的事實,亦否認希望的存在;有時患者已認識到,而家屬仍處在否認階段,這將阻礙患者表達其感覺和想法。但對知情者則會哭訴真情,以減輕內心痛苦,期待奇跡出現。
2、第二階段(憤怒期)。當病情趨於危重,對自己疾病預後有所了解時,則表現為煩躁不安,暴躁易怒,事事不合心意,不講道理,甚至不接受治療,將憤怒發泄於家屬及醫務人員。
3、第三階段(磋商期)。患者處於死亡邊緣、試圖與生命磋商階段,患者祈盼延長生命而提出種種要求:如能看到子女升學、就業、成家等,了此心願。
4、第四階段(憂郁期)。此時患者不得不面對現實,隨著病情日益惡化,身體各器官逐漸衰竭,精神疲憊以及親友們傷心、憂愁的表情,所有無法避免的打擊更顯著,故患者憂郁、悲傷、痛苦以至產生絕望,不願家人離開,忍受不了疾病的痛苦,但亦依戀生活。
Ⅳ 老人臨死前,有什麼表現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只要是人都是逃不過的。在現實生活中,當老人臨終之前,一般都會有一些表現,這些表現都有什麼?
總而言之,臨終之前的老人一般都會出現這幾種症狀。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不少人在臨終之前會出現迴光返照的現象。所謂「迴光返照」,指的是臨終之前的人突然之間變得神采奕奕。那麼,為什麼會出現迴光返照的現象?其實解釋起來也很簡單,主要是因為人在離開人世之前,最後階段一般都會出現心肺功能衰竭的症狀,在這種情況下,人的身體會極度缺氧並導致二氧化碳滯留,身體受到這種刺激之後就會向大腦發出求救信號。一旦大腦收到這些信號,就會不斷刺激分泌腎上腺皮質以及髓質激素、糖皮質激素,這些激素是用來應急的激素,會通過抗炎症、抗病毒、抗休克等在短時間之內幫助患者緩解臨終症狀,患者的身體會在短時間之內好轉。不過,這個過程只能維持一小會兒,然後患者的身體機能就會迅速衰退,直至死亡。
Ⅳ 老人病危臨死前徵兆
生老病死是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會面對的事情,尤其是老年人去世是每一個家庭都會面臨的問題,尤其是久病不治的老年人,其實如果我們平時細心觀察,很多老年人在自己去世之前,都有很多奇怪的徵兆,如果我們平時能夠了解這些徵兆,是可以通過症狀來判斷老人是不是去世呀,在這期間可以好好的孝順老人。
老人即將去世前半年的徵兆
1、呵氣呵到手掌心,感到吐出來的這個氣都是涼的。呵一口氣吐到手掌心,我們一般呵出來的氣一定是熱的啦,這個感到是涼的。
2、在別人眼睛的瞳孔裡面看不到自己的影子。一般這個是看得到的啦,隨便哪個都是看得到的了,但是臨死的人是看不到的了。
3、四大衰減,四肢劇烈的疼痛。
4、大便變成白色。
5、牙齒變得很乾燥,變黑了。
6、耳朵枯萎了,失去光澤了。所以我們前面說耳朵也很重要,一看這個耳朵突然一下子沒有光澤,枯萎了,也差不多了,還有六個月。
老人臨終前的種種徵兆
1、禁食
吃不下去飯(包括流質食物),腿部有積水,言語困難。這時家主就會召集族人和親友來看最後幾眼。此時,家人做好兩個雜面小饅頭,俗話叫打狗饃,握在老人手裡,過去人窮,安葬困難,希望野獸不要吃他(她)。
2、身發燒
病人穿好壽衣躺在堂屋當中,如果五臟好點的,熬的時間就長點。小便不能自控。面部顏色變黑,眼無光。
3、指甲變黑
鄉間稱這種徵兆叫「」戴帽「.十指從外往裡顏色由黃變黑,變全黑,人就死了。也許是十指連心吧!
4、氣跟不上
呼吸極其費力且微弱.脈搏極其弱,基本摸不得.肌肉鬆弛,如土委地。此時面光發亮,所謂「迴光返照」。此時,黑氣入口,鼻子變形。
5、辭母淚流下
人的生命走到最後也不忘父母之恩.此時,病人的肌肉鬆弛,面顏發亮(俗說迴光返照),口角發黑,鼻子肌肉鬆弛而歪斜.兩滴老淚從內眼角擠出,他(她)有許多話要說,鄉間老人說,這是辭母淚.也叫感恩淚.
Ⅵ 老人臨終前不停躁動是不是快不行了
死亡是每個人都會走到的一步,而臨終前的徵兆常常讓人無法把握。老人臨終前其實是有徵兆的,那麼老人臨終前都有哪些徵兆呢?怎麼判斷老人是否走到了人生的最後一刻呢?最近,在金華市第二醫院的老人康復住院病房,醫生講述了老人臨終前出現的一些徵兆,他們建議家人在病人臨終前應時刻陪伴在身邊,給病人以最大的安慰,以最大限度減少病人的痛苦,不給自己留下任何遺憾。金華市第二醫院護士吳珍說,所謂臨終是指根據病人的身體情況判定已到終末,活不過三個月的這段時間。她已護理過多位臨終病人。據她觀察,臨終病人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腦子清楚的,另一種是大腦已昏迷或腦子不清楚的。對於臨終期間大腦已昏迷不清的病人,雖然看不出其表情,但從心電圖等儀器的監測中可以看到他們的情緒起伏。這類病人在臨終前一般生命跡象比較平穩,沒有什麼大的波動,其原因是他們的大腦早已失去思維能力,意識不到死亡的來臨。但也有一些病人例外,曾經有位病人,得病以後因為記憶力減退,一直記不起家裡的親人。然而有一天他的腦子突然間清醒了過來,准確地叫出了大家的名字,家人很高興,並沒有意識到這意味著病人快不行了,還以為是他的病情好轉了,結果他當晚就離開了人世。如果是有經驗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他病情的「好轉」是向親人發出的訣別信號。而腦子清楚的病人就不一樣了,病人雖然接受了死亡的事實,有的還能夠和家人交流,告訴家人自己的感覺,但從病人的眼神、眼淚等一些肢體語言能看出其驚恐和留戀。像上述的那位80歲老人所表達的語言及抓住家人的手緊緊不放的舉動,就表現出其對死亡的驚恐及對人間的留戀。其家人感人肺腑的語言讓病人平靜地度過了最後一刻。還有那位40歲的女士,其丈夫表示他很愛她,並會照顧好兒子,讓她放心地離開了人世。在病人臨終這段時間,家人的關懷和安慰非常重要,家人合適的表態會讓病人覺得無比安慰。吳珍表示,每次看到病人臨死前對生活的那種留戀,對她都是一種震撼,讓她更深刻地感到身體健康的重要。吳珍曾碰到過這樣一件事。有一位老人因為腦溢血變成了植物人,在老人臨終前,老人的女兒雖然工作很忙,但她還是每天抽空到醫院為母親擦身,換衣服,風雨無阻。如果女兒實在沒有時間,其女婿就代替妻子照顧丈母娘,幫她擦身。這件事至今回想起來都讓吳珍感動。吳珍說,幾乎所有的病人臨死前都希望那個時候對自己最重要的人能夠陪在身邊,幫助自己克服對死亡的恐懼或是解決擔心的事。害怕、不放心是大部分病人臨死前的心理反應。所以很多時候,作為病人家屬要做的,除了趕到病床前送親人最後一程外,告訴病人你是多麼愛他、感謝他,活著的人會相親相愛,這對逝者來說是最好的鼓勵。而且這樣做的話,家人也不會因為沒有表露心聲,讓病人帶著遺憾去世而一輩子感到自責。 0
Ⅶ 淺談如何做好老年人的臨終護理
臨終關懷護理是伴隨著現代社會進步和醫學技術發展出現的新事物、新概念。本文旨在提出,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迫切要求護理人員在老年人的臨終護理方面,更新護理觀念,創新護理模式,實行人性化護理。並結合實踐,闡述開展老年人臨終護理要從提供舒適環境、加強基礎護理、實施心理疏導、做好親屬工作、融洽護患關系、提高綜合素質等六個方面採取積極的措施,尊重臨終老年人最後人生的價值,提高其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關鍵詞:老年人 臨終 護理 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到1.5億人左右,佔到了總人口的11%,按國際標准,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隨著「四二一」家庭大量出現,養老方式開始由家庭走向社會。因此,老年人的護理特別是臨終關懷護理,已成為一個廣為關注的社會問題。我院作為我市率先開設老年病區、開展「臨終關懷」的醫療機構,在這方面做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本人結合日常護理工作談幾點粗淺的看法。一、老年人臨終護理模式的內涵探討臨終是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生活,也是任何人都逃避不了的現實。臨終護理學是一門以臨終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及相關的社會、倫理等問題為研究對象,將醫護的專業化及科學化知識互相結合的新興交叉學科。同樣,對老年人臨終護理,不僅停留在醫學層面上,而應涉及醫學、心理學、社會學、護理學、倫理學等學科,它涵蓋了所有的生理、心理、社會、精神的需要護理。這就要求我們在護理模式上由過去的生理模式轉變為現代的生理——心理——社會模式,由過去單純的診斷、治療、護理觀點轉向從生理學角度去關心人,減輕病人精神和肌體上的痛苦,使其在有限的日子裡過得舒適和有意義;從心理學角度緩和和解除病人對死亡的恐懼和不安,使其從容地死去;從社會學角度指導患者理解自己生命彌留之際生存的意義;從生命倫理學角度使患者認識到生命的價值,體會到在瀕死之際受到了社會和親人的關注。
Ⅷ 臨終老人的心理護理包括哪些
(1)多陪伴老人,讓他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2)與老人多談一些讓他開心的事情,可以把老人的注意力轉移一下;
(3)盡量滿足他的要求;
Ⅸ 老年人臨終
老人離世前常見的表現有:1、意識突然異常清醒一般情況下臨死前的患者,正常情況下的意回識非常答的模糊,呼吸十分微弱,但如果他可以突然說出你的名字,及其之前的事,那就一定要警惕了,這可能是臨死前的徵兆。2、飯量突然變大人臨死前,腸胃功能將會衰竭90%以上,因此正常情況下胃口不會好哪去,但如果哪天突然想吃紅燒肉,並且飯量超大,那你一定要做一頓可口的飯菜,因為這有可能是他最後一頓飯了。3、心情突然變得愉快深受疾病折磨的病人,尤其是做過化療、大型手術的患者,看到自己的身體被折磨的面目全非,肯定是飽受身心的摧殘,心情也不會好到哪去,但是如果哪天跟你有說有笑,談天說地,那就好好陪老人度過最後的時光吧!4、手腳變得很靈活人在彌留之際的時候,四肢的靈活程度相比健康人會差很多,尤其是老年痴呆、偏癱中風類患者,如果突然可以生活自理了,可以從你的手中奪去水杯自己吃葯了,那你可一定要做好准備了
Ⅹ 一個快死的老人,要怎樣照顧!
1. 老人因神經細胞數目減少,所以應變能力較差,對冷熱的刺激反應變慢、怕冷,應注意避免燒、燙傷。
2.老年人較不容易入睡,且容易醒過來,應安排舒適安靜的睡覺環境。
3. 因消化道功能的改變、牙齒脫落、口水分泌減少,影響老人對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食物要選擇容易消化且少量,避免油炸、粗糙刺激性食物,同時要多喝水,以免引起泌尿道結石。
4.由於血液循環變慢,易造成起立性低血壓,所以老人改變姿勢時要慢慢的。
5.老人骨質疏鬆,除補充鈣質外,行動宜小心以預防跌倒造成骨折。
6.因皮脂腺分泌減少,皮膚乾燥,老人洗澡水溫度要適宜,少用肥皂以免皮膚因抓癢而引起發炎。
7.對老年人視覺、聽覺的退化,生活照顧宜注意下列事項:
(1)面對著老人說話時,速度須放慢並以手勢協助老人了解。
(2)在語調方面:勿以高音喊叫,老人不易接收,必要時請教醫師使用助聽器。
(3)在走廊轉角處安裝燈光,且兩邊應有扶手以協助老人行走。
(4)樓梯每一階梯應有不同色帶,以免老人因視力不佳,分不清楚階梯而摔倒。
(5)盥洗室內應注意地面不可太滑,馬桶則以坐式的為佳,而且周圍要有扶手。
(6)老人因視力減退,所以室內光線要充足,常用物品放於固定位置,配戴適當的眼鏡,看書報選擇較大字體或使用放大鏡,可彌補視力的不足。
不可使她感到孤獨。
心情好其他相應會得以改善,要知道老年人最大的痛楚就是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