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不屬於老年人安全用葯原則的是
正確答案:D
解析:老年人胃腸功能不穩定,不宜用緩釋劑型
。【該題針對「老年保健」知識點進行考核】
2. 老年患者的用葯原則有哪些
老年人往往多病共存,同時使用了多種葯物,所以對老年人用葯,講究合理用葯。對於老年人有一些常用的用葯原則。比如說第一個,就是五種葯物原則。一般來說,老年人如果同時服用葯物達到五種以上的時候,它的副作用就會增加,所以盡量控制葯物的種類。第二個原則就是受益的原則。就是在用葯的時候,要嚴格掌握適應症,要保證受益和風險的比例大於一,盡量讓患者受益。第三個原則就是擇時的原則。就是根據晝夜節律的變化,或者人體的生理的變化,確定這個患者服葯的時間。第四個原則就是暫停原則。如果老年人一旦服用某種葯物出現了新的症狀,那麼首先要考慮,可能是這個葯物引起的,首先就要停用這個葯物,再來進行進一步的觀察。患者還有一些非葯物的原則,所以就是在老年人中間,一定要做到合理用葯,提高葯物的療效,減少它不良的反應。
3. 老年人用葯原則
1、五種葯物原則老年人同時用葯不能超過5種。據統計,同時使用5種葯物以下的葯品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6~10種為10%,11~15種為25%,16~20種為54%。要明確治療目標,抓住主要矛盾、選擇主要葯物治療。凡是療效不確切、耐受性差、未按醫囑服用的葯物都可考慮停止使用,以減少用葯數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種葯物時,在病情穩定後仍應遵守5種葯物原則。2、受益原則首先要有明確的用葯適應症,另外還要保證用葯的受益/風險比大於1。即便有適應症但用葯的受益/風險比小於1時,就不應給予葯物治療。3、擇時原則擇時原則是根據時間生物學和時間葯理學的原理,選擇最合適的用葯時間進行治療。由於許多疾病的發作、加重與緩解具有晝夜節律的變化(如變異型心絞痛、腦血栓、哮喘常在夜間出現,急性心肌梗死和腦出血的發病高峰在上午);葯代動力學有晝夜節律的變化(如白天腸道功能相對亢進,因此白天用葯比夜間吸收快、血液濃度高);葯效學也有晝夜節律變化(如胰島素的降糖作用上午大於下午)。舉例來說,抗心絞痛葯物的有效時間應能覆蓋心絞痛發作的高峰時段。變異型心絞痛多在零點到六點發作,因此主張睡前用長效鈣拮抗劑。而勞力型心絞痛多在上午6時到1 2時發作,應在晚上用長效硝酸鹽、p阻滯劑及鈣拮抗劑。4、暫停用葯原則當懷疑葯品不良反應時,要停葯一段時間。在老人用葯期間應密切觀察,一旦發生新的症狀,包括軀體、認識或情感方面的症狀,都應考慮葯品不良反應或病情進展。對於服葯的老年人出現新症狀,停葯受益明顯多於加葯受益。所以暫停用葯原則作為現代老年病學中最簡單、最有效的干預措施之一,值得高度重視。5、小劑量原則老年人除維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類等葯物可以用成年人劑量外,其他所有葯物都應低於成年人劑量。由於現在尚缺乏針對老年人劑量的調整指南。因此,應根據老年患者的年齡和健康狀態、體重、肝腎功能、臨床情況、治療指數、蛋白結合率等情況具體分析,能用較小劑量達到治療目的的,就沒有必要使用大劑量。應注意的是,也並非保持始終如一的小劑量,可以是開始時小劑量,也可以是維持治療的小劑量,這主要與葯物類型有關。對於需要使用首次負荷量的葯物(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部分抗生素等),為了確保迅速起效,老年人首次可用成年人劑量的下限。小劑量原則主要體現在維持量上。而對於其他大多數葯物來說,小劑量原則主要體現在開始用葯階段,即開始用葯就從小劑量(成年人劑量的1/5~1/4)開始,緩慢增量。以獲得更大療效和更小副作用為准則,探索每位老年患者的最佳劑量。
4. 老年人用葯應遵循哪些原則
老年人用葯應該遵守以下原則
■避免不必要的用葯
老年人應盡量少用葯物,切忌不明病因就隨意濫用葯物,以免發生不良反應或延誤疾病治療。老年
人因衰老產生的改變和疾病之苦,有些可以通過飲食(低脂、少鹽、少糖、必要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和生
活方式
(
起居有序、心情愉快、適當體力和腦力活動
)
的調整,以及不良習慣或危險因素(吸煙、酗酒、偏
食、肥胖等)的糾正,達到身體健康、減少病痛、延緩衰老的目的。堅持適當的戶外活動,保持樂觀心態,
防病於未然往往勝過吃葯。
■選用葯物忌品種過多
老年人因多病,治療時用葯的品種也較多,約
1/4
老年人同時服用
4~6
種葯,因此葯物副作用發生
率也較大,約
15%
,且發生率與用葯種數成正比。多種慢性病綜合治療時,用葯品種應少而精,一般不超
過
5
種。盡管老年人患病時可並發多種病症,但應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合理用葯。一般先服用急重病症的
治療葯物,待病情基本控制後,再適當兼顧其他方面的葯物。謹防出現服葯一大把,樣樣病都一起治的現
象。
■掌握最低有效用葯劑量
老年人的用葯劑量應根據年齡、體重和體質情況而定。由於老年人對葯物耐受力差、個體差異大、
半衰期延長,對老年人用葯劑量必須十分慎重。
60
歲以上老年人的用葯劑量為成年人的
3/4
,而中樞神經
系統抑制葯,應當是成年人劑量的
1/2
或
3/4
作為起始劑量。為慎重起見,對老年人的用葯最好從小劑量
開始,如能進行血葯濃度監測,則可更准確地根據個體差異調整用葯劑量。
■選擇適宜的用葯時間
掌握好用葯的最佳時間可以提高葯物療效,減少不良反應。老年人一般都患有健忘症,常常忘了服
葯或不按時服葯,為防止這一情況,老年人應當在家屬、親友的協助和監護下用葯。按醫囑服葯是提高療
效和避免意外事故發生的重要保證。
■選擇簡便、有效的給葯途徑
口服給葯是一種簡便、安全的給葯方法,應盡量採用。急性疾患可選擇注射、舌下含服、霧化吸入
等給葯途徑。根據老年人的特點適當選擇劑型與包裝,從各方面注意,便於給葯方案的落實,必要時給予
指導或監督。選擇便於老年人服用的劑型。有些老年人吞服片劑或膠囊有困難,尤其是劑量較大或葯物種
類較多時更難吞服,可能時選用顆粒劑。
■遵從醫囑忌有病亂投醫
有些老人憑借自己「久病成醫」的經驗,不經確診就隨便用葯或加大用葯劑量,這種做法對體質較
差或患多種慢性病的老人尤為危險。有的老年人看別人用某種葯治好了某種病便效仿之,忽視了自己的體
質及病症的差異。老年人得病,長期、慢性是其特點之一,因此易出現亂投醫現象。那些未經驗證的秘方、
單方,無法科學地判定療效,憑運氣治病,常會延誤病情甚至釀成葯物中毒,添病加害。建議大家一旦身
體出現不適,盡量去醫院看醫生,先弄清楚病情,再對症下葯。
■不要輕信廣告宣傳忌濫用補葯
體弱的老年人可適當辨證用些補虛益氣之品,但若為補而補,盲目濫用,很可能適得其反。還有的
老年人聽信廣告用葯,今天見廣告說這種葯如何如何好,便去葯店買來這種葯吃,明天又聽說那種葯如何
如何,便又改用另外一種葯,葯品種不定,多葯雜用,不但治不好病,反而容易引起毒副作用
5. 老年人用葯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哪五種
老年人常見的葯物不良反應進行整理共有五種,分別列在下面:
1、精神症狀
中樞神經系統,尤其是大腦最易受葯物作用的影響。老年人中樞神經系統對某些葯物的敏感性增高,可引起精神錯亂、抑鬱和痴獃等。如吩噻嗪類、洋地黃、降壓葯和吲哚美辛等可引起老年抑鬱症;中樞抗膽鹼葯安坦,可致精神錯亂;老年痴呆病人使用中樞抗膽鹼葯、左旋多巴或金剛烷胺,可加重痴呆症狀。
2、直立性低血壓
直立性低血壓又稱體位性低血壓。老年人血管運動中樞的調節功能沒有年輕人靈敏,壓力感受器發生功能障礙,即使沒有葯物的影響,也會因為體位的突然改變而產生頭暈。使用降壓葯、三環抗抑鬱葯、利尿劑、血管擴張葯時,尤其易發生直立性低血壓,因此,在使用這些葯時應特別注意。
3、耳毒性
老年人由於內耳毛細胞數目減少,聽力有所下降,易受葯物的影響,而產生前庭症狀和聽力下降。年老體弱者使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和多黏菌素可致第8對腦神經損害。前庭損害的主要症狀有眩暈、頭痛、惡心和共濟失調;耳蝸損害的臨床表現有耳鳴、耳聾。由於毛細胞損害後難以再生,故可產生永久性耳聾,所以老年人使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時應減量,最好避免使用此類抗生素和其他影響內耳功能的葯物。
4、尿瀦留
三環抗抑鬱葯和抗帕金森病葯有副交感神經阻滯作用,老年人使用這類葯物可引起尿瀦留,伴有前列腺增生及膀胱頸纖維病變的老年人尤易發生,所以在使用三環抗抑鬱葯時,開始應以小劑量分次服用,然後逐漸加量。患有前列腺增生的老年人,使用速尿、利尿酸等強效利尿劑也可引起尿瀦留,在使用時應加以注意。
5、葯物中毒
老年人各個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減退,60歲以上老年人的腎臟排泄毒物的功能比25歲時下降20%,70~80歲時下降40%~50%。60歲以上老年人的肝血流量比年輕時下降40%,解毒功能也相應降低。因此,老年人用葯容易中毒。
6. 老年人選用降壓葯的原則和用葯注意事項
理想的降血壓葯物,應符合下列條件:(1)降壓效果好,副作用輕,血壓降低的谷/峰比值版要大於50%;(2)能防止或逆權轉患者生命重要器官的損害;(3)對血脂、血糖、尿酸的代謝無不良影響,能改善胰島素的抵抗,不引起低血鉀;(4)葯物作用時間長(半衰期長),每天只需服葯一次。
由於老年高血壓患者常伴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故使用降血壓葯物需因人而異,並在選擇葯物上多加註意。
1、宜以降壓作用溫和、持久、效果好且副作用輕的葯作為基礎用葯。對血壓降低的要求不宜過猛、過速,一般要先用小劑量,然後視血壓情況,逐漸適當增加劑量,或聯合兩種以上降壓葯同用,務使血壓降到較安全水平(
7. 老年人安全用葯的原則是什麼
1、注意葯物的副作用
在用葯前先看懂葯品說明書中有關「不良反應」的內容,一版旦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權,應及時去醫院由醫生處置。若同時還服用其他葯物,就醫時應向醫生詳細說明。在多種葯合用時,還應考慮是否是葯物相互作用的結果。
2、掌握用葯最佳劑量
隨著年齡的增長,各器官功能逐漸衰退,代謝功能也隨之降低,葯物在體內的代謝也減慢了,所以老年人用葯劑量應從最小劑量開始,逐步增加至常規劑量。
3、慎用某些葯物
老人應慎用麻黃、甘草和大黃。麻黃有興奮中樞神經和交感神經的作用,易致老人失眠、血壓升高、心絞痛,男性老人還易引起尿瀦留。甘草易引起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出現血壓升高、水腫、血清鉀降低等,而加劇高血壓症狀。大黃是實證瀉下葯,老人虛證為多,故要盡量避免使用。
8. 老年人安全用葯的原則有哪些
國家衛生計生委新聞發言人姚宏文昨日說,我國城鄉居民用葯知識普遍匱乏,用葯行為不規范現象普遍存在。他公布了國家衛生計生委等部門聯合制定的合理用葯十大核心信息。這十大核心信息包括:1.優先使用基本葯物。2.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原則。3. 買葯要到合法醫療機構和葯店,注意區分處方葯和非處方葯,處方葯必須憑執業醫師處方購買。4.閱讀葯品說明書,特別要注意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項、不良反應和葯物間的相互作用等事項。5.處方葯要嚴格遵醫囑,切勿擅自使用。特別是抗菌葯物和激素類葯物,不能自行調整用量或停用。6.任何葯物都有不良反應,非處方葯長期、大量使用也會導致不良後果。7. 孕期及哺乳期婦女用葯要注意禁忌;兒童、老人和有肝臟、腎臟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葯應謹慎,用葯後要注意觀察;從事駕駛、高空作業等特殊職業者要注意葯物對工作的影響。8.葯品存放要科學、妥善;謹防兒童及精神異常者誤服、誤用。9. 接種疫苗是預防一些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國家免費提供一類疫苗。10.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葯品。
9. 老人服葯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注意葯物劑量:
老年人的葯品是需要經過肝臟的代謝,在腎臟排泄的。老年人各個器官的機能開始慢慢衰退,所以老年人服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葯物的劑量。
2、按時、按量吃葯:
老年人記憶比較差,經常會出現漏服、忘服的現象,所以一定要叮囑好按時、按量吃葯,或者做好防範的措施。
3、注意葯物不良反應:
老年人合並疾病比較多,經常會有高血壓,高血糖等等合並多種的疾病,而服用多種的葯物。合並服用多種葯物的時候,葯物的不良反應會大大的增多,所以要嚴密注意葯物的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