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人可以說一個嗎 量詞
可以這樣的,
也可以一位老人,
這樣都可以。
Ⅱ 誰懂這道修改病句題
原句:
30多個學校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去城郊的敬老院獻愛心。
分析:
乍一看,看不出問題,仔細檢查,後半句應該是正確的,前半句感覺有點問題,是不是有歧義?
30多個學校的學生,量詞「個」,既可以用於學校,又可以用於學校,30多個學校,30多個學生,都可以用個「個」。當然這里的「個」不是最合適的量詞,常常講「30多所學校」和「30多名學生」。
所以這句就有兩種理解:
一是30多所學校的學生。
二是30多名學校的學生。
接著分析哪種更現實,個人感覺,一個鄉鎮的敬老院,要是有30多所學校的學生這么大規模的人去獻愛心,不太現實,還是後者更合適。
修改:
30多名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去城郊的敬老院獻愛心。
句中的「學校」,不去掉也可以,但去掉更簡潔。學校對老師,駕校對教練,軍校對教官,所以指向清晰,最好去掉。
Ⅲ ~~~~~~~~有關home的詞性和用法(在線)
n.
1. 家,住家[C][U]
Now he has his home in Manchester.
他現在定居在曼徹斯特。
2. 家庭,家庭生活[U][C]
He is planning to establish a home.
他正計劃建立家庭。
3. (動植物的)生息地,產地;發源地[the S][(+of)]
New Orleans is the home of jazz.
新奧爾良是爵士音樂的發源地。
4. 故鄉;祖國[U]
I am now far from home.
我現在遠離家了。
5. 收容所;養育所;療養所[C]
He spent his last years in a home for the aged.
他最後的幾年是在養老院度過的。
6. 【體】(賽跑等的)終點
7. 【棒】本壘
ad.
1. 在家;回家;到家;回本國
The delegation will be home next week.
代表團將於下周回國。
2. 中要害;深入地
He drove the nail home.
他把釘子敲到頭。
a.[B]
1. 家庭的
This is my home phone number.
這是我家的電話號碼。
2. 本國的,國內的;故鄉的
These procts are for home sale.
這些產品是供國內銷售的。
3. 總部的
Our home office is in New York.
我們的總部設在紐約。
4. (體育比賽等)在本地舉行的;本地的
The home team won the game.
主隊贏得了比賽。
vi.
1. 回家
2. 【軍】(飛機、導彈)自動導航
vt.
1. 把...送回家
2. 為...提供住處
Ⅳ 幼稚,寂寞,輕松的反義詞。對答如流,喜出望外的意思,好的幾種意思,老的幾種意思。
成熟 充實 對答如流:【解釋】:對答:回答。回答問話象流水一樣快。形容口才好,反應快。
【出自】:《北史·李孝伯傳》:「風容閑雅,應答如流。」
【示例】:眾人見孔明~,盡皆失色。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
【近義詞】:滔滔不絕、巧舌如簧、伶牙俐齒、出口成章
【反義詞】:才疏口拙、笨嘴拙舌、支支吾吾、張口結舌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含褒義
喜出望外:【解釋】:望:希望,意料。由於沒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興。
【出自】:宋·蘇軾《與李之儀書》:「契闊八年,豈謂復有見日?漸近中原,辱書尤數,喜出望外。」
【示例】:這可真叫他~。 ◎沙汀《催糧》
【近義詞】:大喜過望、喜從天降
【反義詞】:禍不單行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好:好
部首:女,部外筆畫:3,總筆畫:6
五筆86&98:VBG 倉頡:VND
筆順編號:531521 四角號碼:4744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97D
good fine kind nice Ok 「all right」 get well great
好
同義:佳美反意:差壞惡孬糟
好
hǎo
〈形〉
(會意。從女,從子。本義:美,貌美)
指女子貌美 [beautiful]
好,美也。——《說文》
凡美色或謂之好。——《方言二》
不可謂好。——《國語·晉語》。注:「美也。」
是女子不好。——《史記·滑稽列傳》
鬼侯有子而好。——《戰國策·趙策》
秦氏有好女。——《樂府詩集·陌上桑》
又如:好皮囊(好看的外貌);好鳥(美麗的鳥);好不醜(反語。即好不俊,俊得很);好美(美貌);好閑(容貌美麗,舉止閑雅);好婦(美貌的婦女)
善,優良,良好 [good;fine;nice]
領惡而全好者與。——《禮記·仲尼燕居》。注:「善也。」
父信讒而不好。——《楚辭·惜誦》
又是江南好風景。——唐·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好雨知時節。——唐·杜甫《春夜喜雨》
江南好。——唐·白居易《憶江南》
Ⅳ 一什麼敬老院填空
答案: 解析: 慈祥,笑臉,正等著自己
Ⅵ 「老幫子」什麼意思
時下的年輕夫婦,多將自己的對方稱為愛人、對象,或者老公、太太等,頗具新潮浪漫氣息。在他們的影響下,有些中老年夫婦也不甘落伍,往往緊隨其後「參照使用」。當然了,在這一方面倒也沒有什麼嚴格意義上的固定模式,它只不過是風俗或個人的習慣而已。
在北方的一些地區,由於歷史延續下來的某些原因,有的傳統稱謂比較特別,比如在我們這個地方,中老年夫妻之間的稱呼就有點兒意思。
通常情況下,他們在自己的家中要隨便一些,一般互相稱呼對方為「伙計」或「老伙計」,在外則直呼其名。遇見生人需做介紹時,就應該略微正規一點了,一般都以丈夫、妻子,或者以老頭子、老婆等稱謂,而遇見熟人時,各自的稱謂就有點特別了。
這個時候,妻子一般將丈夫戲謔的稱為「外頭人」、「老頭子」或「老東西」,而丈夫則將妻子稱為「家裡」、「老K」或「老菜幫子」。
Ⅶ 照張相{照是動作,像是對象,張是量詞},怎麼仿寫類似詞
吃個飯(吃是動作,飯是對象,個是量詞)
喝口水(喝是動作,水是對象,口是量詞)
開輛車(開是動作,車是對象,輛是量詞)
辦件事(辦是動作,事是對象,件是量詞)
寫封信(寫是動作,信是對象,封是量詞)
畫幅畫(畫是動作,畫是對象,幅是量詞)
Ⅷ 文言文實詞(忍,任,如,若,善,尚,稍,舍)的整理
<動>
(形聲。從心, 刃聲。本義: 忍耐、 容忍) 同本義 [enre; tolerate] 忍,能也。——《說文》 忍,耐也。——《廣雅》 是可忍也。——《論語·八修》。皇疏:「忍,猶容耐也。」 強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莊子·讓王》 吾子忍之。——《左傳·成公二年》 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衛靈公》 忍所私以行大義。——《呂氏春秋·去私》 故遂忍悲為汝言之。——清·林覺民《與妻書》 又如:忍事(以忍耐態度面對各種事情);忍容(容忍);忍順(忍耐順受;忍耐順從);忍從(忍受順從);忍羞(忍受羞辱);忍氣(忍受別人的欺侮);忍垢(忍受污垢);忍丑(忍受恥辱);忍恥(忍受恥辱);忍痛(忍受痛苦) 抑制; 克制 [refrain; hold back; repress] 志忍私,然後能公。——《荀子·儒效》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又如:忍性(克制性情);忍口(抑制食慾);忍情(抑制感情);忍志(猶屈意);忍惡(忍住脾氣);忍淚(忍住眼淚, 不使流出來); 忍笑(忍住不笑) 願意; 捨得 [be willing to ] 不忍為之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又如:忍屑(願意關心) 通「認」。認識,識別 [recognize;identify] 夫國之疑,二三子莫忍老臣。——《管子·大匡》 姓 詞性變化 五十一種
<形>
堅韌 [firm and tenacious] 殘忍;忍心;狠心 [cruel] 維其忍之。——《詩·小雅·小弁》 君王為人不忍。——《史記·項羽本紀》 又如:忍苛(殘忍苛刻);忍人(殘忍的人);忍忮(刻毒忌恨);忍毒(殘忍狠毒);忍虐(殘忍暴虐);忍悖(殘忍狂悖);忍害(殺害);忍酷(殘忍暴虐);忍鷙(殘忍兇狠);忍暴(殘忍暴虐)
<連>
怎;豈 [how] 干惟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凋喪!——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rén <名詞>
1.漢王莽時女子爵位名。用以稱公主 [an ancient woman's rank of nobility] 其女皆為任。——《漢書·王莽傳》 2.古代中國南方少數民族的一種樂曲 [an ancient music of the southern minority nationality] 任,南蠻之樂也。——《禮記·明堂位》 3. 姓氏。可參見「任姓」
rén <形容詞>
通「壬」。壬人,狡猾騙人的;巧言諂媚的 [artful] 敦德允元而難任人。——《書·舜典》 孔任不行。——《後漢書·致惲傳》 又如:任人(佞人。品行不端的人)
rèn <動詞>
1. (形聲。從人,壬(rén)聲。甲骨文字形。壬是任的初文。壬即擔荷的擔子的豎立形。本義:挑擔;荷;肩負) 同本義 [carry on a shoulder pole;carry] 悲靈均之任石。——郭璞《江賦》 是任是負。——《詩·大雅·生民》。注:「任,猶抱也。」 負任擔荷。——《國語·齊語》。注:「任,抱也。」 負任儋荷。——《國語·齊語》。注;「猶抱也。」 任重石之何益。——《楚辭·悲回風》 又如:任石(負石。負以重石);任車(載物負重之車);任負(負載,承載) 2. 堪;承當;禁受 [bear] 病不任行。——《史記·白起傳》 身被大病,不任茅土。——《後漢書·丁鴻傳》 無由會晤,不任區區嚮往之至。——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副將史德威慨然任之。——清·全祖望《梅花嶺記》 又如:任受(承受,忍受);任患(承受禍患,承擔過失);任過(承擔過失);任堪(承受,禁受) 3. 保舉;擔保,保用 [guarantee] 使州里任之,則宥而赦之。——《周禮·大司徒》 重怒難任。——《左傳·僖公十五年》。注:「當也。」 又如:任出(取保出獄);任保(擔保) 4.任用,委派人員擔任職務 [assign sb. to a post] 以任邦國。——《周禮·大司馬》 以九職任萬民》 又如:任良(任用賢才);任賢(委用德才兼備的人);任能(委用有才能的人);任勢(利用形勢);新任廠長; 任官(委任官職);任臣(委用臣下);任寄(委任;付託) 5.講信用;相信;信任 [believe] 任,保也。——《說文》 為氣任俠。——《史記·季布欒布傳》 吾權任子以死生。——《管子·大匡》 王甚任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又如:任屬(信用託付);任信(信任);任待(信賴器重) 6.聽憑,任憑 [allow]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陸游《卜運算元·詠梅》 曷不委心任去留。——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恐不任我意。——《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任興(任性;憑興趣);任抓掀(任意選用;任意拿);任謗任勞(任勞任怨;不怕別人誹謗,不辭勞苦);任忒(聽任差錯;任意妄為);任令(聽憑,任憑);任委(任隨,任憑);任真(聽其自然);任臆(任隨心意) 7. 放縱,無拘束 [indge] 上舍法,任民之所善,故奸多。——《商君書·弱民》 任情返道,勞而無獲。——《齊民要術·種谷》 感任達不拘,與叔父籍為竹林之遊,當世禮法者譏其所為。——《晉書·阮咸傳》 又如:任達(任性放縱,不受禮法拘束) 8. 使用 [use] 為百姓積任器。——《周禮·司隸》 又如:任力(使用民力);任數(用權謀,使心計);任謀(使用權謀;運用策略);任算(施用計謀,進行謀算) 9. 負責,主持 [be in charge of]。如:任持(主持;維持);任政(執政);任上(居職理事) 10.懷孕。後作「妊」 [be pregnant] 周後妃任成王於身。——《大戴禮·保傅》 初,李親任政君在身。——《漢書·元後傳》。師古曰:「任,懷任。」 初,劉媼任高祖——《漢書·敘傳上》 又如:任娠(懷孕;任身) 11.立功 [render meritorious service] 六曰事典,以富邦國,以任百官,以生萬民。——《周禮》
rèn <名詞>
1. 擔子,行李 [load;burden;luggage;baggage] 門子治任將歸。——《孟子》。注:「擔也。」 班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禮記·祭義》。注:「所擔持也。」 又如:治任(收拾行李) 2. 職責 [ty] 且中期之所官,琴瑟也。弦不調,弄不明,中期之任也。——《韓非子》 3.任職期 [tenure]。 如:任內;任滿(任職期滿) 4.任務;責任。任何人應對其負責或承擔的事務 [responsibility]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偉、允之任也。——諸葛亮《出師表》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孟子·告子下》 又如:任責(責任);任道(可擔負重任的仁人志士);任屬巨肩(責任重大) 5. 職位 [office]。 如:離任;就任 6. 擔任公職,特別是文官職務的人 [officeholder]。 如:歷任;原任 7. 人質 [hostage] 皆請降送任於勒。——《晉書》 8. 絲;線 [silk or thread] 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漢書》 9. 能力 [ability] 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韓非子》 10.勞役 [labor] 賦斂重數,百姓任罷。——《漢書》。顏師古注:「任,謂役事也。」
rèn <連詞>
1. 表示讓步關系,相當於「縱使」、「即使 」 [even if ] 任是深山最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唐·杜荀鶴《山中寡婦》 2. 表示條件關系,相當於「不論」、「無論」 [no matter(what,who,how,etc.)] 。如:任事兒(所有的事);任嗎兒(不論什麼);任么(無論什麼)
rèn <量詞>
用於擔任官職的次數 他是舉人出身,做過一任知縣的。——清·吳敬梓《儒林外史》
〈動〉 1、會意。從女,從口。本義:遵從,依照。 2、同本義 [follow]。 如,從隨也。——《說文》。按,此字疑從女,若省聲。女子從人者也。 有律以如己也。——《左傳·宣公十二年》。杜預註:「如,從也。」 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犬皆如人意。——柳宗元《三戒》 3、又如:如命(遵從命令);如志(隨順意願;實現志願);如令(從令,遵令)。 4、好像,如同 [like;as if]。 日初出大如車蓋。——《列子·湯問》 狀貌如婦人女子。——《史記·留侯世家》 兩狼之並驅如故。——《聊齋志異·狼三則》 5、又如:如皋雉(比喻男子以才華博得女子青睞);如許(似這般);如今晚兒(現在);如許豚犢(這樣的不肖之子);如應如響(十分靈驗)。 6、比得上,及 [can be compared with]。 不如無生。——《詩·小雅·苕之華》 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戰國策·齊策》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左傳·僖公三十年》 7、又如:我不如他。 8、去,往 [go]。 如,往也。——《爾雅》 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史記·項羽本紀》 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如揚州過瓜洲揚子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9、遭遇,際遇 [meet]。 淮陽葉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詞賦,冠絕當時;而所如不偶,因於名場。——《聊齋志異》 10、表示舉例 [for instance;for example;such as]。如:大文學家、大詩人,如李白、杜甫;工人都很勤勞,如挖土。 11、相敵;抵擋 [resist]。 夫宋之不足如梁也,寡人知之矣。——《戰國策》 12、應當 [should]。 君若愛司馬,則如亡。——《左傳》
詞性變化
〈介〉 1、按照 [in accordance with;comply with]。 王如其言,煮頭,三日三夕不爛。——晉· 干寶《搜神記》 2、又如:如詳繳(照報告中對原案處理的辦法處理,並且准予銷案);如律令(按照法令執行。是古代檄文、詔書結尾用語);如式(按照規矩)。 〈連〉 1、假如,如果 [if]。 如,若也。——《廣雅》 如用之,則吾從先進。——《論語·先進》 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墳上矣。——《論語·陽貨》 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後漢書·張衡傳》 洛陽親友如相問。——唐·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 2、又如:如有不妥,請予指正;如不修改,未免粗糙;如使(假使;倘若)。 3、與,和 [and]。 公如大夫入。——《儀禮》 4、或——表示選擇關系 [or]。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論語·先進》 5、而——表示連接 [but]。 如有隱憂。——《詩·邶風·柏舟》 夜中,星隕如雨。——《春秋》 6、則——表示結果 [then]。如:如許;如是。 〈助〉 1、用於語末,相當於「然」。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論語·述而》 袖如充耳。——《詩·邶風·旄丘》 屯如,乘馬班如。——《易·屯卦》 孔子三月如君,則皇皇如也。——《孟子·滕文公上》 2、用於語末,相當於「焉」。 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易·離》 3、相當於「乎」。 善如爾之問也。——《禮記》[3]
◎ 若 ruò 〈動〉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個女人跪著,上面中間象頭發,兩邊兩只手在梳發,表示「順從」。本義:順從) (2) 同本義 [be obedient to] 若,順也。——《爾雅·釋名》 萬民是若。——《詩·魯頌·闕宮》 天子是若。——《詩·大雅·烝民》 有孚禺若。——《易·觀》 欽若昊天。——《書·堯典》 不逢不若。——《左傳·宣公三年》 (3) 又如:若時(順應天時);若淑(溫順而善良) (4) 如同;像 [like; as if] 聖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墨子·尚賢中》 肌膚若 冰雪,綽約若處子。——《莊子·逍遙游》 關山度若飛。——《樂府詩集·木蘭詩》 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5) 又如:視若分敵;若明若昧(好像清楚又好像不清楚);若出一轍(若出一軌。像從一個車轍里出來的。比喻言論、行動、遭遇等完全一樣);若如(如;像);若卵投石(同「以卵擊石」。比喻不自量力,必遭失敗);若涉淵水(若涉淵冰。比喻處境艱險) (6) 擇菜 [trim vegetables] 若,擇菜也。從艸、右。右,手也。——《說文》 (7) 引申為選擇 [choose] 《晉語》秦穆公曰:「夫 晉國之亂,吾誰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為朝夕之急。」此謂使誰先擇二公子而立之,若正訓擇,擇菜引申之義也。—— 清·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8) 同,相當 [be equal to] 彼與彼年相若也。——韓愈《師說》 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孟子》 (9) 及;到 [arrive] 病未若死。——《國語》 (10) 比得上(多用於否定句和反問句) [match] 雖然,則彼疾,當養者孰若妻與宰?——《禮記》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戰國策·齊策》 (11) 諾,應允,後作「諾」 [promise] 已若必信,則處於度之內也。——《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 步騎之所蹂若。——《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 (12) 對付,處置 [treat with;handle] 寇深矣,若之何?——《左傳·僖公十五年》
[編輯本段]詞性變化
◎ 若 ruò 〈代〉
(1) 如此,這樣 [such] 出若入若。——《荀子·王霸》。注:「如此也。」 織自若。——《戰國策·秦策》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若許(如許;這些);若言(此言,這樣的話);若曰(這樣說);若大若小(大大小小);若此(如此,這樣);若是(如此,這樣);若斯(如此);若然(如此);若爾(如此,如果這樣) (3) 你 [們] ;你 [們] 的 [you;your] 若,汝也。——《小爾雅》 惟若寧候。——《考工記·梓人》 若則有常。——《儀禮·士昏禮記》 若肯發兵助我乎?——《漢書·匈奴傳上》 若不恭命。——《墨子·明鬼下》 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國語·晉語四》 若為佣耕,何富貴也。——《史記·陳涉世家》 若輩得無苦貧乎。——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4) 又如:若曹(你們這些人);若屬(你們);若輩(你們) (5) 其;他的 [he;his]——用於他稱 今人處若國得罪。——《墨子·天志下》 (6) 這個,這樣——用於近指 [this]。如:若人(這個人);若士(這個人。同若人);若時(此時,現在);若輩(這些人,這等人) (7) 用於疑問。相當於「怎麼」、「哪裡」 [where]。如:若個(哪個);若之何(怎麼辦;也指怎麼,為什麼);若何(怎樣,怎麼樣;亦指怎麼辦;怎麼,為什麼);若為(怎樣;怎樣的;怎堪;怎能) (8) 這么;那麼。用同「偌」 [like so] 老太太若大年紀。——《紅樓夢》
◎ 若 ruò <連>
(1) 假如;如果 [if] 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若反國,將為亂。——《史記·趙世家》 寡人若朝於薛,不敢與諸任齒。——《左傳·隱公十一年》 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 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 (2) 又如:若不是(如果不是);若曰(如果說);假若(假使);若其(假如,如果);若苟(若或。假如,如果);若非(如果不是;要不是);若果(如果);若使(假使,假如,如果);若是(如果,如果是) (3) 至於 [so]。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4) 又如:若乃(至於。用於句子開頭,表示另起一事) (5) 或;或者 [or] 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漢書·高帝紀》 若有會同。——《周禮·稍人》 (6) 又如:若者(或者);若大若小(大大小小) (7) 與,和 [and] 旅王若公。——《書·召誥》 (8) 而 [but] 抑若揚兮。——《詩·齊風·猗嗟》 寵辱若驚。——《老子》。顧注:「而已」 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實在陛下。——《三國志·魏志》
◎ 若 ruò 〈名〉
(1) 禾稈皮 [stem』s skin] 穌,杷取禾若也。——《說文》。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稈皮散亂,杷而梳取之。」 (2) 香草名 杜若,香草。——《說文》 華采衣兮若英。——《楚辭·雲中君》 順微風,揮若芳。——傅毅《舞賦》。注:「杜也。」 衡蘭芷若。——《漢書·司馬相如傳》 (3) 又如:若芳(杜若的香氣);若英(杜若的花);若惠(香草名。杜若和蕙草) (4) 靈木 [fairy tree]。如:若木(古代神話中的樹名);若光(古代神話中若木的光) (5) 秦、漢時縣名 [Ruo county]。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縣東南 (6) 古水名 [Ruo River]。即今雅礱江,為金沙江支流。源出青海,東南流經甘孜、新龍等縣,到攀枝花市東北入金沙江 (7) 姓。如:若口引(復姓)
◎ 若 ruò 〈助〉
(1) 用在形容詞或副詞後面,表示事物的狀態。相當於「貌」、「樣子」 用史巫紛若,吉。——《易·巽卦》 有孚顆若。——《易·觀卦》 乘其四駱,六轡沃若。——《詩·小雅·裳裳者華》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詩·衛風·氓》 (2) 用於句首 若昔朕其逝。——《書·大誥》 (3) 另見 rě
shàn 五筆字型:uk善 【形】 (會意,從言,從羊。言是講話。羊是吉祥的象徵。本義:吉祥) 1.同本義〖lucky〗 善,吉也。——《說文》 來者以善日邪時,孰與邪日善時?——《漢書·翼奉傳》 又如:善時(吉時);善祥(吉祥;吉兆);善征(吉兆);善日(吉日) 2.好;美好〖good〗 母氏聖善。——《詩·邶風·凱風》 善,德之建也。——《國語·晉語》 善人國之主也。——《左傳·襄公三十年》 所以善代者乃萬故。——《呂氏春秋·長攻》。注:「善好也。」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豈人主之子孫則敢不善哉?——《戰國策·趙策》 又如:善風(良好的風氣);善言(美言;說好話);善處(好辦法);善馬(良馬);善少(好少年);善秀(佳穗。比喻資質甚佳,才品出眾) 3.善良;好心〖good;nice〗 供養三德為善。——《左傳·昭公十二年》 又盡善也。——《論語·八佾》。皇疏:「善者,理事不惡之名。」 因厚賂單於,答其善意。——《漢書·蘇武傳》 又如:善熟(和善);善德(善良,以德待人);善善(猶「善罷干休」;順順當當);善覷(好心看待);善眉善眼(面孔和善);善模善樣(模樣和善);善性(善良的本性);善順(善良和順) 4.慈善〖philanthropic〗 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藝易能也。——唐·韓愈《原毀》 又如:善事;善舉;善友(佛教教友);善信(佛教稱虔誠信仰佛教的人);善勝(非常善良;慈善信佛);善根(佛教用語。指人所以能為善的根性);善堂(舊指育嬰堂、養老院等慈善機構) 5.表示應諾。對,好〖allright〗 王曰:「善!」——《戰國策·齊策》 先主:「善?」——《三國志·諸葛亮傳》善 6.慎重〖cautious;careful;prudent〗。如:善政(妥善的政策法令);善思(慎重地思考);善敗(事情失敗後的妥善措施) 7.高明,工巧〖skillful〗 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老子》 吹籟工為善聲。——《論衡·逢遇》 又如:善手(高手,能手);善工(高手) 8.熟悉,經常看到或經歷,易於辨認〖familiar〗 識其品式,辨其條理;善其用,定其體,則「默而成之,不言而信」。——王夫之《周易外傳》 又如:善便(善變。不費力,輕易);善查(好對付的人。又作「善薦八」) 善 shàn 【動】 1.善於,擅長。有做好或處理好某事的才能或技巧〖begoodat〗 善戲謔兮。——《詩·衛風·淇奧》 大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季氏》 奕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孟子·告子上》 秦皇帝惜其善擊築。——《史記·刺客列傳》 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明·劉基《賣柑者言》 又如:善寬(善解;善於迎合);善丹青(擅長畫畫);善時(善於把握時機);善柔(善於阿諛奉承);善喻(善於教喻);善貸(善於施與);善淵(善於保持沉默);善誘(善於誘導);善賈(長於貿易,善於做生意);善富(善於保持富有地位);善文(擅長為文);善化(擅長教化) 2.通「繕」。修治〖repair〗善 善刀而藏之。——《莊子·養生主》 故有善邇而遠至。——《易·略例》。注:「善,修治也。」 又如:善刀(拭刀而加以收藏。比喻收斂自己的才華) 3.羨慕〖admire〗 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陶淵明《歸去來辭》 喜愛〖like〗 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左傳》 4.認為好〖considerasgood〗 〖常〗忌信道任數,不從下人,故為權勢所不善。——《華陽國志》 5.贊許〖praise〗 使孔子欲表善顏淵。——王充《論衡》 又如:善善(贊揚人家的優點、美德);善頌善禱(贊美能寓規勸於頌禱之中);善善從長(本是稱道別人的善德淵源流長。後轉為贊揚人家向善棄惡、舍短取長) 6.友好,親善〖friendly〗 余宗老塗山,左公甥也,與先君子善,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雲。——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善氣迎人 【名】 好人;好事;好處〖good(fine)person;gooddeed;advantage〗 存撫良善。——宋·沈括《夢溪筆談》 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 姓 【副】 1.好好地〖inperfectlygoodcondition〗 今姑貸汝,後不善自改,且復妄言,我當焚汝廬,戕汝家矣!——明·高啟《書博雞者事》 秦王必喜而善見臣。——《戰國策·燕策》 2.多;常;易〖numerous;frequently;easy〗 風從北來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明·劉基《苦齋記》 又如:善變;善疑;善懷(多所懷思)
副〉 1. (會意。從八,向聲。本義:尚且) 2. 同本義[still;yet;even] 尚,曾也。——《說文》 尚無為。——《詩·王風·免爰》 3. 又 尚無造。 尚求其雌。——《詩·小雅·小弁》 亦尚一人之慶。——《書·秦誓》 元濟尚寢,笑曰:「俘囚為盜耳,曉當盡戮之。」——《資治通鑒·唐紀》 臣以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4. 又如:尚有不少;尚來得及;尚未娶親;尚待研究;尚兀自(還;尚且);尚爾(尚且這樣);尚自(尚且);尚然(尚且);尚猶(猶,還) 5. 還;仍然 [still;yet] 趙王使使(派使者)視 廉頗尚可用否。——《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如仆尚何言哉?——司馬遷《報任安書》 6. 希望 [wish] 表示命令或希望 鳴呼哀哉!伏惟尚饗。——柳宗元《為韋京兆祭太常崔少卿文》 7. 差不多 [nearly] 靈王卜曰:「余尚得天下。」——《左傳·昭公十三年》 8. 往上;向上。通「上」 [upper;up]。如:尚論(往上追論古人的行事。尚,通上);尚同(墨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即在政體中,下位者,必須對上服從,必須向上認同) 〈動〉 1. 尚假借為「上」,尊崇[worship;revere] 尚,上也。——《廣雅》 以其上古之書謂之尚書。——《書·孔安國序》 尚有晉國。——《國語·晉語》 學者多稱五帝,尚矣!——《史記·五帝紀》 尚論古之人。——《孟子·萬章下》 尚三王只。——《楚辭·大招》 尚左。——《儀禮·覲禮》 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聊齋志異·促織》 且五方土音,鄉俗好尚,習見習聞。——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2. 又如:崇尚(尊重;推崇);尚茅茨(崇尚茅屋);尚齒(尊崇年老的人);尚年(尊崇年長者);尚左(以左為尊);尚右(以右為尊);尚白(崇尚白色) 3. 重視 [pay attention to]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講習兵法。——宋· 蘇軾《教戰守》 4. 又如:尚文(重視文治);尚氣(重氣節,重義氣;負氣) 5. 仰慕 [hold sb. in high esteem] 尚前良之遺風兮,恫後辰而無及。——漢· 張衡《思玄曲》 6. 佑,佑助 [assist] 象曰:包荒得尚於中行,以光大也。——《易·泰》 7. 給帝王管理事物 [administer (things for emperor)] 今日堂有煉珍,朝分尚食。——清· 周容《芋老人傳》 8. 又如:尚食(掌帝王膳食);尚寶(明代官名。掌理寶璽、金銀、符牌等事);尚衣(古官名。掌管帝王衣服);尚席(官名。掌理宮中筵席);尚宮(宮中女官名。為宮官的首長,掌管導引皇後及閨閣廩賜) 9. 誇耀 [show off]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禮記·表記》 10. 超過;高出 [surpass] 得聞先生之餘論,則大庭氏何以尚茲?—— 張衡《東京賦》 11. 奉;承 [present] 願賜問而自進兮,得尚君之玉音。——《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 12. 仰攀婚姻 [match] 卓王孫喟然而嘆,自以得使女尚 司馬長卿晚。——《史記》 13. 加上,往…上補充東西 [increase] 尚之以瓊華乎而。——《詩·齊風·著》 14. 又如:尚絅(穿錦衣時加上罩袍,以使華美不顯耀於外) 15. 薦舉;選拔 [value highly] 尚者,《五制》:「上賢以崇德」,「上賢謂舉賢也」。上與尚通。——《廣雅》王念孫疏證 16. 喜歡;愛好 [like]。如:尚詼謔(喜歡戲謔) 17. 娶帝王之女為妻 [marry a princess] 諸男皆尚秦公主。——《史記·李斯列傳》 18. 又如:尚主(娶公主為妻) 〈名〉 1. 志向;願望 [aspirations] 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李白《登峨眉山》 2. 姓 〈形〉 1. 久遠;古遠 [remote;ages ago] 樂所由來者尚矣。——《呂氏春秋·古樂》 2. 又如:尚遠(久遠) 3. 自負;驕傲 [be conceited] 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後漢書·張衡傳》 4. 上,高尚 [noble]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陶淵明《桃花源記》
稍,舍的放不下來,可以去網路查
Ⅸ freddie mercury演唱會上那吉他是什麼
Freddie MercuryFreddie的青年時代 Freddie Mercury,打下這幾個字我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心情。我平時自詡為喜歡寫作的人,但發現任何言語在他的才華之下都那麼的蒼白。他的一切,對音樂超乎常人的靈性,絢爛性感的嗓音,獨樹一幟的舞台表現力…… 然而我之所以愛他,更多的,是因為他的靈魂,矛盾、孱弱又異常堅強,永遠在不斷斗爭……是的,他輸了,1991年他輸給了死亡。但他沒有消失,他以另一種決絕而驕傲的方式活著,他的生命在所有QUEEN迷的熱愛中得以永恆的延續。
黑發男子,輪廓不象QUEEN其他成員那麼英國化,這是我對他的第一印象。的確,他的血統並非英國,而是波斯。1946年9月5號,非洲坦尚尼亞旁一個叫桑給巴雅爾(Zanzibar)的小島上,居住在Stone Town的 Bomi Bulsara和他的妻子Jer Bulsara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他是一個男孩,襁褓中彷彿就有一種銳氣潛伏著,他們給他起名Farrokh Bulsara ,Farrokh也就是後來的Freddie Mercury。Farrokh的父母之前一直定居在印度,由於工作調動的關系來到這里,這個信仰索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家庭的生活還不錯,男主人是一個最高法院的出納員,屬於公務員級別的。
到了Farrokh一歲,他搬去印度投奔他的姑姑和奶奶,5年後他的妹妹Kashmira出生 。Farrokh進入盤尼加尼(位於孟買附近)的聖彼德中學(St Peter's English boarding school )就讀,由於是男子寄宿中學,Farrokh有了充分的自由與空間做他想做的事情,除了對藝術獨特的天分日漸展現,Farrokh還很喜歡體育,曲棍球、拳擊、短跑樣樣精通,他是個左撇子(聽說左撇子的創造力強),拳擊很棒,大家都叫他「左勾拳」。但他最擅長的是乒乓球,10歲的時候他獲得了全校的乒乓球冠軍 。也就是在這里,Farrokh得到了綽號「Freddie」,在此以後,Freddie乾脆變成了他的名字。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這個男孩的音樂之路以Freddie這個名字啟程了。
他的藝術天分越發出類拔萃,12歲他為學校贏得了「全能少年」獎杯,並且參與了校園唱片的錄制,他對音樂的瘋狂痴迷以及才華使校長開始關注他,並且勸他的家長讓他學習鋼琴。事實證明校長的勸說有多麼重要,否則我們今天知道的Freddie很可能是個乒乓球名將,而不是搖滾巨星了。Freddie開始學習鋼琴,並且加入了學校的唱詩班(這意味著定期理發,而他非常討厭理發)。這個時期他接觸到的音樂以印度音樂為主,但由於聖彼得是英語學校,西方音樂開始對他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當然了,他對古典的熱愛毋庸質疑,古典,印度樂,波斯樂,西方音樂……多元的音樂元素給予Freddie充裕的音樂養料,也為他後期的輝煌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說,童年飄來盪去,顛沛的生活從某種意義上造就了Freddie。
1958年,也就是在Freddie12歲時,他與學校的其他四個好友Derrick Branche, Bruce Murray, Farang Irani, Victory Rana 組建了他人生第一支搖滾樂隊the Hectics,不過此時Freddie並沒有發覺他的歌唱天賦,是作為鋼琴手在樂隊演奏的,而非主唱。即便如此,樂隊其他成員還是覺察出了他的與眾不同,「他暗含一種神秘的力量,收音機里的音樂,他只消聽上一遍,就可以完整的把它彈出來。」他們的樂隊得以在學校節慶,盛典,舞會時表演,但除此之外默默無聞,Freddie畢業後也就不了了之了。
高中畢業後,17歲的Freddie回到了桑給巴雅爾島,但平靜的生活很快被打破,1964年爆發的桑給巴雅爾革命(1964 Zanzibar Revolution)使Freddie全家被迫離開那個是非之地,這一年他們搬去了英國。動亂使本來還算寬裕的家境變的窘迫起來,他們住進了倫敦Feltham區的一個小房子里。Freddie則進入西倫敦的艾爾沃思工藝學院(Isleworth Polytechnic,後更名為West Thames College)藝術系開始學習。在英國的第一個暑假,Freddie打了很多份工,為的就是存夠錢好上他心儀的藝術大學。他在養老院,希思羅機場(Heathrow Airport)都找了工作,另外在Feltham房產交易所,他打了份扛箱子的工,不折不扣的體力活與他纖細的四肢顯然不太配(他的腿那叫一個出奇的細啊~),他的工友更是為此感到奇怪。Freddie告訴他們他是學藝術的,為了學費才打這份工,結果工友們為之震撼了,紛紛主動幫他分擔工作(Freddie這么大的時候,人格魅力已經開始顯現……)……
Freddie學習非常刻苦,當然了,他對美學的興趣比理論學大的多,最終他以藝術「A」的成績從艾爾沃思工藝學院畢業,1966年9月,他如願以償的進入伊令藝術大學(Ealing College of Art)學習平面設計(graphic illustrating),那一年,他20歲。
這個時候Freddie有了自己的搖滾偶像Jimi Hendrix(超超超級吉他大師,據說能用N個身體部位演奏吉他,同時也是個酒鬼,感興趣的朋友可以BAIDU一下),他對這位在當時紅的發紫的吉他手痴迷不已,經常在任何他能找到的地方畫Jimi Hendrix的素描,而在他的卧室牆壁上也…… 當時他住在他的朋友Chris Smith租給他的公寓里,該公寓位於肯辛頓(Kensington)。順便說一下這個Chris Smith,他和Freddie交情非常深,自己也是搞音樂的,還差一點點取代John Deacon加入QUEEN,這段具體情況可以參考下面John的介紹。
說到肯辛頓,這是個藝術愛好者的集中地(MS是因為BIMA商店和肯辛頓百貨)。或許這個時期的生活對Freddie日後的音樂道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吧。
前面說到Freddie的人格魅力,盡管所有認識他的人都說他是一個害羞的,內斂的人(不要被他的台風唬到了,紙老虎一個),與此同時又有著瘋狂的幽默感(矛盾~),他的人緣還是很好。他很快和大學里一個叫Tim Staffell的貝司手成為了朋友,隨著友誼的逐漸深化,Tim開始帶著他去看他的樂隊的排練,這個樂隊就是Smile,日後Queen的前身。那時,Freddie第一次認識Brian May(吉他手)和Roger Taylor(鼓手),後來兩人成為Queen的成員,是Freddie一生的朋友和最佳拍擋。並且由於被他們的才華折服,Freddie成為Smile的忠實歌迷,他尤其贊賞Brian出神入化的吉他SOLO。Smile給了他繼續嘗試做樂隊的動力,他開始有意識的進行音樂訓練,陪他一起訓練的還有Tim,Nigel Foster,以及Chris Smith,他們3人,是Freddie驚人的絕美嗓音的第一批見證人和發掘者。「他的鋼琴彈奏非常出色,很莫扎特,但更令我們驚奇的是他的聲音,他有一種神秘的力量,非常獨特。他的創作大多都是即興的,事先沒有任何計劃,只是坐在鋼琴前,隨著思緒彈,但效果迷人極了。」Chris說。
1969年六月,Freddie從伊令藝術大學畢業,帶著平面藝術與設計的文憑以及報紙發表作品的稿費,他搬進了Roger Taylor的公寓,未來偉大的樂隊的主唱和鼓手在這時建立了牢固的友誼,他們一起在肯辛頓商場開了家店,賣一些藝術品和維多利亞風格的衣服,以賺點小錢。
同年8月13日,他經人介紹去了利物浦,與一支叫Ibex的3人樂隊(吉他手 Mike Bersin, 貝司手John 'Tupp' Taylor,鼓手 Mick 'Miffer' Smith)見了面,他們很快被Freddie的驚艷嗓音折服,僅僅10天後,Freddie就加入他們,並和他們一起去博爾頓參加一個叫「Bluesology pop-in」的音樂節,在博爾頓皇後公園(Bolton's Queen Park),Freddie開始了他第一次在公眾面前的正式亮相,表演非常成功,樂隊上了報紙,拍了新聞照,而且表演還被Geoff Higgins錄了下來。據Geoff Higgins所說,他們的那次表演有濃厚Jimi Hendrix和Led Zeppelin的味道,而二者都是Freddie的偶像。
1969年九月到十月份左右,在Freddie的堅持下,Ibex更名為Wreckage。緊接著又發生了成員的變動,樂隊原先的鼓手由Mike 'Miffer' Smith換成了Richard Thompson,這似乎預示著樂隊根基的動搖,很快,演出越來越少,最後,當John Taylor, Richard Thompson 和Freddie選擇留在倫敦,而Mike Bersin因父母之命必須回利物浦讀大學時,Wreckage宣告解散。
此時的他繼續搜尋新的樂隊,很快,在一個叫Melody Maker的音樂交流會上,他看到了Sour Milk Sea樂隊的主唱招聘啟事,他覺得這是個不錯的選擇,而這支樂隊的其他成員也很欣賞他聲音的穿透力和音域的廣闊。不僅如此,同樣使他們無比驚奇的是Freddie的舞台表現力。「他的台風充分展示了他人格中最為華麗張揚的一面,日後每次看到Queen的LIVE,我都會想起他在Ibex的第一次演出,那種超凡的表現力從那時器就展露無余。」Ken Testi回憶道。這話不假。台風不是什麼可以培養的技能,那是一種與生俱來的魅力與靈性,Freddie懂得如何將他這種天分與他的聲音,造型,音樂技巧,審美融合得渾然天成,水乳交融。而這一點,也是讓後來Queen的現場成為LIVE典範的重要原因。
1969年底,Freddie正式加入Sour Milk Sea。其他成員包括 主唱兼吉他手Chris Chesney on vocals 貝司手Paul Milan,主音吉他手Jeremy 'Rubber' Gallop,以及鼓手Rob Tyrell。他們在一起排練了一段時間,緊接著又去牛津作了幾場演出。
那時Freddie和Chris都是17歲,他們變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沒過多久Chirs就搬進了Freddie與Smile成員合住的公寓(位於Ferry Road, Barnes)。這引起了Sour Milk Sea其他成員的嫉妒和不滿,樂隊的未來也越發模糊。僅僅過了3個月,Jeremy帶走了他所有的樂器,Sour Milk Sea正式解散。
輾轉數支樂隊,結果都是解散,Freddie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能實現他的夢想了。但隨著Tim Staffell(也就是那個讓Freddie認識了Brian May和Roger Taylor的朋友)離開Smile,轉機,或者說一個劃時代意義的開始來了。1970年,Freddie正式加入Smile,與Brian May和Roger Taylor共同構成了Queen的基本雛形。Freddie將Smile改名為Queen,並與Brian May,Roger Taylor創作了Queen最早的作品,
在寫完《Fariy Queen》之後,Freddie決定將自己的姓由Bulsara改成Mercury,個中原因Brian May在接受采訪時是這樣說的:「《Fariy Queen》由Freddie譜寫詞曲,其中歌詞中有一句「Mercury媽媽,你對我做了些什麼?」(「OH MOTHER MERCURY,WHAT HAVE YOU DONE TO ME 」),他對我說這歌是寫給他媽媽的,『我是Mercury媽媽的兒子,乾脆我改姓Mercury吧』。於是Freddie Mercury誕生了。我認為是從這時開始,他脫胎換骨,變成了那個偉大的傳奇的Freddie Mercury。這沒有改一個名字那麼簡單,我覺得冥冥中似乎有一種力量,指引這一切的發展。」
在這一年,Freddie也遇見了他的生命的摯愛Mary Austin。(他與Mary Austin的故事,下一篇會具體介紹,故略過)
1971年2月,隨著貝司手John Deacon的加入(這段故事參考吧內John的資料),我們所熟知的Queen正式形成。隨著《Queen I》《Queen II》的發行,Queen橫空出世,而他們發行的第三張專編輯《Sheer Heart Attack》正式奠定了他們的樂壇地位。在樂隊專輯中,Freddie負責了大量詞曲的編寫,《Queen II》中Freddie創作的《Seven Seas Of Raye》成為 Queen的第一張熱門單曲,《Sheer Heart Attack》中的熱門單曲《Some Body To Love》也是由Freddie創作的。與此同時,Freddie與其他三人的合作也越來越爐火純青,從這三張專輯中我們不難聽出Freddie這個時期的嗓音特點,光潤,清透,爆發力強,但略顯單薄。不過第四張專輯《A Night Of The Opera》的發行,宣告了Freddie嗓音完美時期的到來,也宣告了Queen時代的來臨。
《A Night Of The Opera》(1973),任何一個了解Queen的人都奉之為傳世經典的一張專輯。它的封面由Freddie親自設計,白色背景下,是獅子,室女,鳳凰,火焰,巨蟹圍繞一個花體「Q」組成的精緻Logo(這些東西分別代表4個人的星座。兩個室女代表他自己, 兩頭獅子代表Roger和John,一隻巨蟹代表Brian),而這個logo被Queen後來一系列專輯封面沿用(《A DAY AT THE RACE》《GREATEST II》等)。
在這張專輯中最為歌迷和評論界津津樂道的就是那首《Bohemian Rhapsody》了,這首歌是Queen詭異絢爛風格的完美典範,有一點歌劇,一點古典,一點金屬,一點瘋狂,甚至教堂唱詩班的味道。它光潔華麗的曲調,繁復磅礴的吉他solo,令人猝不及防的變奏與跌宕起伏的走向……當然了,這其中最為耀眼的依舊是Freddie裂帛般的嗓音帶來的震撼,作為這首歌曲的創作者,Freddie所投入的情感帶有一種神經質而沉溺的迷醉感 ,這首歌的歌詞所講述的內容也被爭論了好幾十年,它的主旨是是什麼??這一切是否就是講述Freddie自己的痛苦與糾葛,或者僅僅是一次建立在虛構基礎上的創作??沒有人知道,Freddie把這個秘密永遠帶進了天堂。值得一提的是,這首傳世經典,居然是Freddie用鋼琴花了僅僅十幾分鍾時間即興創作而成的。《Bohemian Rhapsody》取得的商業成績絲毫不遜色於它的藝術價值,這首單曲在英國排行榜冠軍位置上逗留了九個星期!
關於《Bohemian Rhapsody》還有一段趣事,這首歌錄好後,Freddie將拷貝帶作為禮物送給了他的DJ朋友Kenny Everett(那時這首歌還沒有公開發行),並且Freddie一再叮囑Kenny,這是私人禮物,不可以在電台節目上播放。而事實上,Kenny聽完它並被震撼後,兩天內完整的把它在自己的電台節目上播放了14遍……
當然了,除了《Bohemian Rhapsody》,Freddie還包攬了專輯中其他4首歌的創作,其中值得一提的是《Love Of My Life》,它的柔情與動聽是很多Queen新FAN的最愛.而實際上,這首歌如同標題,正是寫給他當時的女友Mary Austin的。盡管之後二人便分手了,Mary早早嫁人生子,Freddie也在十幾年後離開人世,但物是人非磨滅不了這首歌的情感與動人,那像一個印記,代表他曾經不顧一切的愛過,而且那段愛也是他一生最美的回憶。
這張顛峰之作發行後,Queen緊接著發行了《A Day At The Race》這張專輯從封面到曲風都像是《A Night Of The Opera》的姐妹篇,但這不代表它是《A Night Of The Opera》的復製品,換句話說,它是一次經典的延續。隨後發行的《Jazz》《News Of The World》同樣秉承了《A Day At The Race》的優良傳統,可以說整個70年代,是Queen的「狂想曲時代」。
1975年Queen空降日本開始了他們在亞洲的第一次表演,一下飛機他們便被歌迷的尖叫和鮮花包圍了,他們沒有想到Queen在日本可以受到與Beatles同等的待遇。演唱會反響空場熱烈,在演唱會上的兩套服飾也是我個人認為Queen的LIVE中最精緻的兩套。
早期現場搖滾上的輝煌燃燒的同時,Freddie也終於有機會完成自己的夙願——進行一次芭蕾表演。作為一個芭蕾狂熱粉絲的他,一直希望能夠有一次自己的芭蕾演出(這從他前期演唱會的緊身服飾可以看出來,非常具有芭蕾舞富風格)。1979年10月7日,隨著《Bohemian Rhapsody》的背景音樂,Freddie與英國皇家芭蕾舞團一起,在他的一位FAN家門前進行了一場芭蕾表演,表演受到了熱烈的歡呼與喝彩。
1980年Freddie改變了自己的造型,他剪掉起先的長發(包括後期好看的短卷發),並且留了鬍子,這個造型也是後來被Queen迷最為熟悉的造型。與造型一起改變的還有Queen的音短卷發造型樂風格,他們在不斷的嘗試中給音樂加入了更多的流行舞曲元素,這一次的改變是褒貶不一的,更多的評論界給與了消極的評論,認為Queen喪失了搖滾的風格與力量,很多歌迷也這么想,專輯的銷量開始下滑,Queen也第一次進入了低潮期。其實平心而論,這一時期的專輯中也不乏好歌,我們在聽的時候應該相信自己的口味與判斷,不必被評論界的聲音所左右。我們不能說風格的改變對Queen來說是一種失敗,我們只能說這一次改變不對大多數人的胃口而已。當然了,由這一時期風格的熱門單曲也不少,《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就是一個典型。
80年代造型那麼Freddie對於風格的轉變起到了主導作用么?首先,Queen內的吉他手Brian May和鼓手Roger Taylor是堅持硬朗風格的,而貝司手John Deacon則更傾向於流行風格。Freddie呢?他是個多面體,他喜歡Led Zepplin和Jimi Hendrix,也喜歡Beatles和Aretha Franklin,對於Michael Jackson也很欣賞,甚至與他合作過歌曲。我們不知道風格改變是不是他決定的,只能說這次的對峙中,他傾向於改變。
1982年,受到Queen低潮影響,四個人達成共識,暫時分開一段時間發展各自的事業。在這個時期Freddie萌生了發行個人專輯的想法,他在慕尼黑的Musicland租了一個工作室,並且開始在裡面為自己的個人專輯進行籌備。在這個時期他認識了為科幻電影Metropolis劇組工作的Georgio Moroder,並80年代造型2且接受邀請創作並演唱了電影主題曲《Love Kills》,這也是他唯一一次以個人身份為電影演唱主題曲。
1983年,Freddie出席了一個名為Verdi's Un Ballo In Maschera的演出,在那裡他第一次認識了西班牙著名女高音歌唱家Montserrat Caballé,並且被她的演唱所折服,這為後來二人合作演唱巴塞羅那奧運會主題曲《Barcelona》埋下了伏筆。
1984年9月10日,Freddie的第一首個人單曲《Love Kills》發行。
第二年4月9日,Freddie的第一張個人專輯《Mr. Bad Guy 》發行,這張專輯的封面上Freddie留著他80年代經典唇須,戴著一個超大墨鏡。看看這張封面上的他,再想想70年代時他清秀妖艷的裝扮,不僅感到時光之流逝,而Freddie在這流逝中,也漸漸與過去的自己告別。他的聲音不再單薄,也不再清亮;他的裝束向陽剛簡潔趨近;他的心……恐怕額沒有人能知道。值得一提的是,這張專輯中也誕生了《I was born to love you》這支熱門單曲,日後,它被收錄在Queen最後一張專輯《Made In Heaven》中。
第一張專輯的發行並未使Freddie從此走上單飛的道路,或許他感到,在Queen中他的光芒才能釋放到最大化,其他三名成員顯然也這么想。1985年,他們重聚了,並且參加了對於他們意義重大的一場演唱會,Live Aid。那是一場成功的演出,註定被永載史冊,在溫布利體育場(Wembley Stadium),面對著72000名觀眾,Queen的光芒蓋過了所有參與的搖滾明星,四位成員在這場演出中似乎也重新找回了一些東西。
1987年初,Freddie發行個人單曲《The Great Pretender》。
1987年3月,Freddie在巴塞羅那與西班牙著名女高音Montserrat Caballé會見,他送給她一盒錄有他幾首歌的帶子,這位西班牙女高音被Freddie的音樂深深陶醉,甚至在倫敦科芬園(London's Covent Garden)演唱了其中的一首,Freddie非常高興,答應他會與她一同演繹一首歌曲。
在歷屆最佳奧運歌曲榜單中,有一首歌一直榜上有名,那就是《Barcelona》。這首歌不僅氣勢恢宏曲調瑰麗,美聲與搖滾的完美結合也給所有聽過的人也難以磨滅的印象,這正是Freddie與Caballé的傑作。1988年10月8日,在巴塞羅那拉尼特音樂節(La Nit festival)上,他們共同演繹了即將發行的專輯中的三首歌,其中就包括這首 《Barcelona》(其餘兩首分別是《How Can I Go On》和 《 The Golden Boy》)表演由Mike Moran鋼琴伴奏,順理成章地獲得巨大成功。同年10月10日,這張萬眾期待的專輯終於發行 。
《Barcelona》倘若Freddie舞台上最後的光芒,10月8日,沒有人會想到這是他最後一次舞台上的表演,罹患艾滋病的Freddie此刻早已知自己命數將盡,卻並未對外宣稱這個不幸的消息。他甚至繼續著工作,作曲,演唱,拍攝MV…… 很多跡象顯示,《I'm Going Slightly Mad》的MV是他最後的傑作 。MV中他頂著蓬鬆的頭發,化著中性濃妝,瘋癲與自嘲的姿態中含著一絲悲涼 ,這首歌無論是歌詞,曲調,配樂都顯出一種遼遠與詭異,其中穿插著Freddie放肆而不羈的笑聲。
1991年,專輯《Innuendo》發行,這張專輯是Queen一次奇跡般的回歸,他們80年代在電音與舞曲中的迷失不再,而是重拾了70年代恢弘華麗的重金屬風格,專輯銷量節節攀升,人們似乎又看到了那個屬於皇後們的時代重現…… 然而,這卻是一次不折不扣的迴光返照,是花朵灰飛煙滅前的最後一場綺麗綻放,因為,死神已向Freddie的身體逼近。
Freddie絕代的嗓音與靈感最終屬於上帝。
1991年11月24日,Freddie在倫敦自己的別墅中因艾滋病與世長辭。死前有包括男友Jim Hutton在內的幾位密友在其旁側(無其餘皇後成員),根據遺囑,死後他的大部分遺產留給前女友Mary Austin,其中包括倫敦的那套別墅。骨灰去向至今是一個謎,有一說是留給Mary Austin保存,也有一說是灑在瑞士日內瓦湖中(就是那個著名銅像所在地),還有一說,是骨灰被其父母帶回了桑給巴亞爾島,那是Freddie出生的地方。
1992年,由Queen其餘三位成員發起的「紀念Freddie Mercury演唱會」在倫敦溫布利體育場舉行,重回溫布利,那個1986年Freddie穿著經典黃色外套引吭高歌的地方。一切物是人非,斯人已逝,取而代之的是眾多圈中好友的鼎力演繹,其中不乏搖滾樂壇舉足輕重的地方。那種氣氛,悲鳴與激情交織的人群的歡呼,是無法用任何文字描述的,歌迷們依舊高舉著寫有Freddie名字的氣質大聲喊著他的名字,Brian哽咽地唱著《Too much love will kill you》,Robert Plant,這位led zeppelin樂隊主唱也到場了,led zeppelin是Freddie生前的偶像,而Robert Plant此時卻唱著Freddie的歌,以緬懷逝去的他…… (「紀念Freddie Mercury演唱會」吧內完整版視頻及曲目表在此,感謝吧友「夜晚早安」的上傳:http://tieba..com/f?kz=373744252)
1995年《Made In Heaven》發行,這是擁有靈魂Freddie Mercury的Queen真正意義上的最後一張專輯,大部分曲目是Freddie臨終前在病房裡錄制的,專輯一經上市被歌迷搶購一空。
一切或許都沒有意義了,Freddie Mercury已經看到了生命盡頭的光。他在彌留之際,錄制了最後一張專輯。
一場真正的謝幕演出,主角只有Freddie一個人。他的激情、遺憾、淚水、驕傲、不屈,他靈魂的所有都傾注在《Made In Heaven》中。《Heaven For Everyone》《Made In Heaven》《Let Me Live》《Too Much Love Will Kill You》……那是一種呼喊,一種掙扎。那種光輝,那種最後的光輝頃刻間照進所有聽眾的靈魂。我不敢用言語闡述《Made In Heaven》的內容,除了Freddie自己,任何人的任何闡述對於這張專輯都是一種褻瀆。曾在電視上看到一條新聞,有一種技術,可以將去世之人的骨灰製成鑽石。那麼《Made In Heaven》便是這顆鑽石。將詭郁鋒利的光,刺進每個人的心扉。
我不知道用何話語去結束這篇生平簡介。文字是蒼白的,甚至音樂也會變得蒼白——在生命面前。我不敢說Freddie的死是一種永生,他生前曾那麼的眷戀甚至沉溺於這個世界的種種。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在這個世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不——搖滾的一整個時代。
Miss you,Fredd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