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認識養老機構的非營利性特徵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該問題!
㈡ 非盈利性養老社區需要發改委立項嗎
摘要 您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現在的非營利性養老社區的話,不需要到發改委立項。規定如下:
㈢ 國家對養老院的補助政策
各區街道或民辦的敬老院基本費用每個月在700~900元左右,每個級別的護理差價在50~100元。而養老院,如果是衛生間、暖氣和電器配備較齊全的房間一般在1000~1200元左右。社會福利院和老年公寓則價格稍微高些,一般單人間每月的費用在人民幣1500元左右,雙人間每月1200元人民幣;四人間每月在1000元人民幣左右,都包括了護理和伙食費。護理養老型醫院的醫療收費與一般醫院一樣,養老價格則比其它類型的養老機構更高些:一般住三人以上的房間,除伙食費外,護理等費用每月1700~1800元,雙人間大概是2200元/月,單人間是2600元/月,夫妻需要同住的,根據單人床、雙人床等不同條件,價格稍有差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全文》第十二條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㈣ 什麼是非營利性養老福利機構
非營利性養老福利機構,就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養老機構。是指享受國家一定數額的經濟補助、主要為既不是救助型養老機構的服務對象,也無力支付市場型養老機構服務的普通老年群體(例如低保老人等群體)提供服務的社會養老服務機構。其包含起居生活、文化娛樂、醫療保健等多項服務設施。
不同於營利性、微利性的養老服務機構。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
三、政策措施
(三)完善稅費優惠政策。落實好國家現行支持養老服務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對養老機構提供的養護服務免徵營業稅,對非營利性養老機構自用房產、土地免徵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對符合條件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按規定免徵企業所得稅。對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向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捐贈,符合相關規定的,准予在計算其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稅法規定比例扣除。各地對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建設要免徵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對營利性養老機構建設要減半徵收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對養老機構提供養老服務也要適當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養老機構用電、用水、用氣、用熱按居民生活類價格執行。境內外資本舉辦養老機構享有同等的稅收等優惠政策。制定和完善支持民間資本投資養老服務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注意營利性與非營性區分。
1、營業稅:對養老機構提供的養護服務免徵營業稅。(沒有強調非營利性,所以,營利性,非營利性均可免。營業稅條例第八條:托兒所、幼兒園、養老院、殘疾人福利機構提供的養育服務、婚姻介紹、殯葬服務等,免營業稅。也沒有非營利性提法。)
2、企業所得稅:對符合條件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按規定免徵企業所得稅。(必須是非營利機構。1、財稅[2014]13號、財稅[2009]123號非營利性組織機構免稅資格認定九條件。2、財稅[2009]122號,非營利組織的下列收入為免稅收入: 1.接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捐贈的收入: 2.除《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七條規定的財政撥款以外的其他政府補助收入,但不包括因政府購買服務取得的收入: 3.按照省級以上民政、財政部門規定收取的會費; 4.不征稅收入和免稅收入孳生的銀行存款利息收入: 5.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收入。 )
3、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對非營利性養老機構自用房產、土地免徵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必須是非營利性)
4、捐贈扣除: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向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捐贈,符合相關規定的,准予在計算其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稅法規定比例扣除。(只有對非營利性的捐贈才扣除。)
清溪總結(不一定對):
在營業稅政策上,優惠側重於從事什麼業務,是一種行業鼓勵,不管投資者設立意圖。
養老機構營業稅不區分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全免。
醫療機構營業稅不區分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全免。
教育機構營業稅不區分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全免。
其他公益性組織,不分營利性非營利性,提供服務營業稅都不免。收取的會費、接受的捐贈,不屬於營業稅征稅范圍,不征營業稅。
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企業所得稅,都強調非營利性,不管單位是否有納稅能力,只要形式上滿足非營利條件,就免稅。而營利性非營利性的區分強調的是投資者的意圖
㈤ 你怎樣認識養老機構的非營利性特徵
摘要 1、服務質量的不同:大部分民辦營利養老機構和公辦非營利養老機構招聘護工主要靠熟人介紹,沒有全方位進行考察綜合素質,造成服務水平較低。
㈥ 民辦養老院都繳納什麼稅
摘要 養老院屬於福利事業,屬於國家免稅單位。1、免增值稅。2、非營利性的養老院免房產稅、土地使用稅、企業所得稅。
㈦ 非營利養老院什麽意思
非營利養老院指不是以盈利為目的,由政府或者是其他社會公益性團體資助一部分資金建成的養老院。
對非營利性老年人社會福利設施,經民政部門審核確認後,按照《劃撥用地目錄》依法劃撥用地。對其他養老服務建設項目用地,按照項目具體建設用途和有關政策規定,以土地有償使用方式供地,並在地價方面給予適當優惠。對養老院類的養老服務機構提供的養老服務,免徵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免繳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有線(數字)電視建設費(入網費),減半繳納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有線(數字)電視終端用戶收視維護費;用電、用水、用暖、燃氣等執行居民價格,使用固定電話、寬頻互聯網費用執行家庭住宅價格。對符合條件的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的收入,免徵企業所得稅;對其自用房產、土地,免徵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養老院佔用耕地的,免徵耕地佔用稅。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免繳征地管理費、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水利建設基金、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在達標排放污染物並經環保部門核準的情況下免繳排污費,適當減免環境監測服務費。對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通過公益性的社會團體、基金會或者區、市以上政府及其部門,向非營利性的養老服務機構和組織的捐贈,在計算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按規定標准予以稅前扣除。對經工商部門登記的養老服務組織和機構,還可按規定享受國家對中小企業、小型微利企業和家庭服務業等其他相應的稅費優惠政策。
㈧ 現在私人辦養老院政府支持嗎
養老院政府政策:
1.享受一次性建設資金補助:
對自建養老機構床位數在50張以下、符合有關部門規定資質條件的非營利性民辦養老服務機構,並已投入運營一年以上的,按照核定的床位數,給予每張床位不少於4000元的一次性建設補助;對自建養老機構床位數在50張以上(含50張)、符合有關部門規定資質條件的非營利性民辦養老服務機構,並已投入運營一年以上,按照核定的床位數,給予每張床位不少於5000元的一次性建設補助;對租賃經營其合同期在5年以上,符合有關部門規定資質條件的非營利性民辦養老服務機構,並已投入運營一年以上,給予每張床位不少於1000元的一次性建設補助。
2.享受床位運營補助:
對已建成並投入運營的社會辦養老機構,按實際接收本縣戶籍的老年人數給予運營補貼,運營補貼標准按照不低於每人每月200元的標准確定。接收失能失智老年人,按照其失能失智程度,運營補貼標准分別200元、400元、600元以上。
3.享受承接政府轉移補助:
社會辦養老機構和企業、社會組織承接政府供養的保障對象,按規定標准將其生活、醫療費等補助轉入,並給予每人每月不低於600元的購買養老服務補助。
【拓展資料】
開設養老院的條件:
一、根據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凡具備相應條件的申辦人,可以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民政部門提出舉辦社會福利機構的籌辦申請。
二、是申辦人申請籌辦社會福利機構的,應當提交下列材料:申請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申辦人的資格證明的文件批辦社會福利機構資金來源的證明文件;救辦社會福利機構固定場所的證明文件。
三、是對老年服務機構的稅費政策扶持,暫免收社會福利院、敬老院、養老院、老年公寓等養老機構企業所得稅,養老服務收入營業稅,以及老年服務自用房產、土地、車船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車船使用稅;營利性養老機構要照章納稅。
【法律依據】
《農村敬老院管理暫行辦法》第三條,敬老院堅持依靠集體,依靠群眾,民主管理,文明辦院,敬老養老的辦院方針。
㈨ 養老院民非登記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民辦養老院登記機構。
民非機構是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非盈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它的一個明顯特徵為不是由政府或者政府部門舉辦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是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
從事非盈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實際上,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特徵在於它的民間性、非盈利性、社會性、獨立性和實體性。民非機構」的意思是指代一些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的社會力量,還有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資產而舉辦的社會組織,這是一類能夠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
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包括民辦和公辦兩種類型。此前,擬設立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申請人需要到各級民政部門提出設立許可申請,審批通過後方可登記成立。
《通知》明確,各級民政部門不得再實施許可或者以其他名目變相審批。發布之日前已經受理,尚未完成審批的,應當終止審批,將申請材料退還申請人並作出說明。已經取得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證且在有效期的仍然有效,設立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後,不再換發許可證。
擬設立民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
申請人依法向設區的市或縣(市、區)社會組織登記機關提出申請,實行直接登記。其中,外資及港澳台資本舉辦民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到設區的市社會組織登記機關提出申請。登記機關按照「一門、一網、一次」的辦理原則,落實首問負責制,受理申請材料。
《通知》明確,各級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對本行政區域養老機構管理工作的領導,特別是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後,應突出加強養老機構的事中事後監管,建立健全與之相適應的綜合監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