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年人經常腳疼是怎麼回事
第一,急性發作期的痛風病症狀:
發作通常是下半夜。該階段的痛風症狀表專現為腳踝關節或腳屬指,手臂、手指關節處疼痛、腫脹、發紅,伴有強烈疼痛。使用顯微鏡觀測,會發現患處組織內有松針狀尿酸鹽沉澱。就是尿酸鹽沉澱引起的強烈疼痛。請注意,發病期的血尿酸由於已經天生沉澱,所以尿酸值比平時最高值低。
第二,間歇期的痛風病症狀:該階段的痛風症狀主要表現是血尿酸濃度偏高。所謂的間歇期是指痛風兩次發病的間隔期,一般為幾個月至一年。如果沒有採納降尿酸的方法,發作會頻繁,痛感加重,病程延長。
第三,慢性期的痛風病症狀:
該階段的痛風症狀主要表現是存在痛風石,慢性關節炎、尿酸結石和痛風性腎炎及並發症。此時痛風頻繁發作,身體部位開始出現痛風石,隨著的延長痛風石逐步變大。
❷ 老人腳疼怎麼辦啊
足跟痛是因跟來骨足底面源所附著的肌肉、韌帶隨力量不均衡,使骨膜受到牽拉而引起的骨科疾病,現代醫學稱「跟骨骨膜炎」,又稱「跟骨骨刺」。
治宜宜肝健脾,疏通經絡,祛寒以除濕,和血以止痛。
1:處方:吳茱萸、五味子各10克
用法:葯研細末,置患足鞋墊後跟處鋪平,上蓋兩層軟布,穿著行走,日換葯1次
療效:用葯5天見效,有效率達100%
2:內服處方:熟地25克,牛膝、木瓜、杜仲、枸杞、歸尾各9克,漢防己、炙甘草各6克,肉桂3克
服法:水煎,日1劑,服2次
外洗處方:皂角60克,人發16克
用法:葯用水煎,去渣取液,浸泡患處,日兩次,浸後用三棱針在患足後跟正中線,紅白肉際處扎2.6-3.3厘米深,捻轉留針30分鍾,日1次
療效:內外兼治3-5天,有效率達100%
❸ 老年人腳底疼痛是為什麼
病情分析:
腳底心疼可有多種原因引起,如鞋子太小,腳底韌帶拉傷等,
指導意見:
中醫上講腳心疼和腎虛等。建議及早採用針灸活血止疼的方法治療,通經活絡、活血化瘀。
❹ 老年人腳痛是怎麼回事
人的腳和全身其他器官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發生退行性變化。腳痛,便是退行性變化的一種表現。尤其是年老體弱的人,平時走路較少,腳底板的皮膚肌肉變軟,再加上皮下脂肪變薄,走路時地面挨著腳部的骨頭,更是硌得疼痛。下面幾種腳病更容易引起腳痛,應及時到檢查治療。
一、跖底痛:多見於身體虛弱久病卧床的老年人。有扁平足的老年人也常發生。引起這種病的原因是身體過度虛弱或長期卧床,維持腳弓的韌帶逐漸鬆弛,致使無力維持腳弓的形狀,使腳部的跖骨下陷,腳底板的肌肉出現疲勞。防治的方法是經常將五指並攏屈曲,以五指尖和腳後跟著地走路堅持鍛煉下去,使腳弓早日形成便可減輕。也可在鞋底的中間釘上一塊1厘米高、2厘米長、3厘米寬的硬橡皮墊。走路時腳心卡在硬橡皮墊上,使身體的重量不完全落在跖骨上,即可減輕跖底痛。
二、趾外翻:多見於中老年婦女,主要表現為行走或站立時,腳趾疼痛,拇指端明顯向小指傾斜,趾跖關節腫脹,局部皮膚增厚,這種病有一定的遺傳因素。防治的方法是穿松緊合適的鞋,夜間睡覺時可用特製的小夾板固定拇指,盡量使外翻的拇指回到中立位,病情嚴重時需用手術治療。
三、腱膜炎:老年人的跖腱膜彈性較差,功能降低,如果劇烈跑跳、長時間走路以及受到寒冷潮濕的刺激,容易發生炎症。防治的方法是老年人不要劇烈跑跳,多用熱水洗腳,平時盡量踮著腳尖走路,病情嚴重的請醫生用強地松龍配普魯卡因局部封閉。
四、跟腱周圍炎:跟腱及其周圍的組織,因外傷、過度摩擦或長期勞損易發生無菌性炎症,尤其是穿著又小又硬的皮鞋,鞋後跟反復摩擦跟腱時,更容易發病。防治的方法是換上寬大的軟幫布鞋,少走路,多用熱水燙腳後跟,休息幾天便能治好。
五、跟骨骨刺:跟骨骨刺是老年人的多發病。多數人因為腳後跟長骨刺,引起滑囊無菌性炎症造成的疼痛。長了骨刺並不一定開刀才能治好腳痛,只要防止骨刺周圍的滑囊發炎便能防治腳痛。常用的方法是經常用熱水燙腳,少做劇烈的跑跳活動,也可用理療、針灸、按摩的方法治療。
❺ 老年人腳掌疼是怎麼回事
人的腳和全身其他器官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發生退行性變化。腳痛,便是退行性變化的一種表現。尤其是年老體弱的人,平時走路較少,腳底板的皮膚肌肉變軟,再加上皮下脂肪變薄,走路時地面挨著腳部的骨頭,更是硌得疼痛。下面幾種腳病更容易引起腳痛,應及時到檢查治療。
一、跖底痛:多見於身體虛弱久病卧床的老年人。有扁平足的老年人也常發生。引起這種病的原因是身體過度虛弱或長期卧床,維持腳弓的韌帶逐漸鬆弛,致使無力維持腳弓的形狀,使腳部的跖骨下陷,腳底板的肌肉出現疲勞。防治的方法是經常將五指並攏屈曲,以五指尖和腳後跟著地走路堅持鍛煉下去,使腳弓早日形成便可減輕。也可在鞋底的中間釘上一塊1厘米高、2厘米長、3厘米寬的硬橡皮墊。走路時腳心卡在硬橡皮墊上,使身體的重量不完全落在跖骨上,即可減輕跖底痛。
二、趾外翻:多見於中老年婦女,主要表現為行走或站立時,腳趾疼痛,拇指端明顯向小指傾斜,趾跖關節腫脹,局部皮膚增厚,這種病有一定的遺傳因素。防治的方法是穿松緊合適的鞋,夜間睡覺時可用特製的小夾板固定拇指,盡量使外翻的拇指回到中立位,病情嚴重時需用手術治療。
三、腱膜炎:老年人的跖腱膜彈性較差,功能降低,如果劇烈跑跳、長時間走路以及受到寒冷潮濕的刺激,容易發生炎症。防治的方法是老年人不要劇烈跑跳,多用熱水洗腳,平時盡量踮著腳尖走路,病情嚴重的請醫生用強地松龍配普魯卡因局部封閉。
四、跟腱周圍炎:跟腱及其周圍的組織,因外傷、過度摩擦或長期勞損易發生無菌性炎症,尤其是穿著又小又硬的皮鞋,鞋後跟反復摩擦跟腱時,更容易發病。防治的方法是換上寬大的軟幫布鞋,少走路,多用熱水燙腳後跟,休息幾天便能治好。
五、跟骨骨刺:跟骨骨刺是老年人的多發病。多數人因為腳後跟長骨刺,引起滑囊無菌性炎症造成的疼痛。長了骨刺並不一定開刀才能治好腳痛,只要防止骨刺周圍的滑囊發炎便能防治腳痛。常用的方法是經常用熱水燙腳,少做劇烈的跑跳活動,也可用理療、針灸、按摩的方法治療。
❻ 老年人腳疼是什麼原因
人一過了60歲,各種器官就開始退化,機能衰退。若本來就有高血壓或動脈硬化更易引起心臟肥大,而產生有關的症狀。一般而言,到了70歲左右,心臟機能只有年輕時的60%。稍微走一下,就會呼吸不順;長時間走路,雙腳會浮腫,顯示心臟機能衰退,心臟機能不全;會產生心悸、呼吸不順。晚上上床時,就開始咳嗽,喉嚨干澀,此謂之心臟氣喘。肺部容易積血,形成細菌的巢,容易引發肺炎。感冒是心臟病的大敵,老年人最好不要和感冒的人接觸。
飲食也必須注意。照顧受損的心臟,需要補充營養,尤其是動物性蛋白質,並控制鹽分的攝取。在高血壓的威脅下,須謹慎保護身體健康。心臟機能不全時,過度勞心而不運動是不行的,最好還是做些較不劇烈的運動。
如何治療呢?
吃心臟補心臟:中醫上有所謂「以類治類」的養生食,心臟不好的人可多吃豬或雞的心臟,心悸或呼吸不順的人則可吃蓮子炒心臟。
有益的天然食品:鹽烤香芋:香芋是因有獨特香味而稱之。香魚很容易吞食,有滋養、強壯的作用,很適合高血壓或心臟病者食用。稍加鹽烤來吃,效果不錯。
強心的蓮子汁:蓮的花、果實及根部都有葯效,特別是果實部份:蓮子,更有強心的作用。心悸時,蓮子的中胚芽部份(蓮子心)4.5公克加水煎汁飲用。蓮子及蓮子心都可在中葯房買到。
其他推薦食品:每天早晨空腹時吃1~2個蕃茄,連續15天,可預防高血壓及眼底出血。每天3次,1次喝2~3匙的蜂蜜,或者一天吃300~600蜂王漿,對心臟病及冠狀動脈硬化有效。
通過上述介紹您應該了解了老年人為何雙腳浮腫,您由於年齡的增長導致自己身體機能在逐漸衰退,所以要時刻關注自己的健康。
❼ 老年人腳疼腳腫是怎麼回事
病情分析:
是中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病,其表現為站立或行走時,足跟及足底有酸脹疼痛感,嚴重時呈針刺樣痛,難以舉步。引起足跟痛的主要原因是體胖、勞累、寒濕或外傷、骨刺等,導致足跟軟組織損傷和跟骨退行性病變,或繼發無菌性炎症。
❽ 老年人腿疼是怎麼回事
骨質疏鬆、痛風、關節炎、風濕等都有可能,一般都是勞動受損或受風受凍引起的,一定要記得保暖,還要補鈣,另外貼貼金堤磁~療貼會有幫助。
❾ 老年人腳疼是怎麼回事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病,其表現為站立或行走時,足跟及足底有酸脹疼痛感,嚴重時呈針刺樣痛,難以舉步。引起足跟痛的主要原因是體胖、勞累、寒濕或外傷、骨刺等,導致足跟軟組織損傷和跟骨退行性病變,或繼發無菌性炎症。治療老年足跟痛可選用下列簡便有效的方法。
▲指壓掌根穴:根據祖國醫學「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上病取下、下病取上」和「依右對左,依左對右」的理論,對老年足跟痛運用指壓「掌根穴」的方法可獲良效。掌根穴位於手掌側腕橫紋中央的掌長肌腱與橈側肌腱之間,即大陵穴下1厘米處。如左腳跟痛按壓右「掌根穴」,反之亦然。按壓時,令患者先深吸一口氣,醫者用拇指按壓於該穴位上,並輕加掐揉,使局部出現酸麻脹痛感覺,反復操作數次,約3~5分鍾。每日早晚各做1次。
▲中葯、食醋泡腳:取五加皮10克,芒硝20克,川椒10克,老蔥3根,煎熏泡足,每日1~2次,每次浸泡30分鍾;或取陳醋2斤,加熱至足部能耐受為度,每日浸泡一次,約40~60分鍾,一般連續泡腳10~15天,痛感會逐漸減輕。
▲葯物內服外搽:足跟痛患者可服用消炎痛、復方丹參片及六味地黃丸等葯物;外搽可選正紅花油或正骨水,也可外貼麝香壯骨膏等,均有止痛效果。
此外,還可採用局部封閉療法或中醫針灸治療。也有學者認為,足跟痛與跟骨靜脈血瘀引起壓力升高有關。如果足跟痛患者採用上述療法效果欠佳且病情較重時,可由醫生考慮施行局部減壓手術,則疼痛症狀可能會得以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