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生理功能明顯改變的是什麼
一般來講進入老年的人生理上會表現出新陳代謝放緩、抵抗力下降、生理機能下降等特徵。頭發、眉毛、胡須變得花白也是老年人最明顯的特徵之一,部分老年人會出現老年斑的症狀,偶見記憶力減退。
2. 中老年人在生理上有什麼特點
生、老、病、死是生命過程的自然規律。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生理活動和代謝過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按照目前多數人的意見,六十歲以上就算進入老年期了,這時身體各部分組織處於逐漸老化的過程,也就是平常說的「衰老」。
中老年人的生理變化,表現在哪些方面。一般說,中老年人的衰老變化,不僅表現在各個組織細胞的變化,機體本身的調節機能也在退化。因此,人到老年,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各種疾病的抵抗力都在下降。老年人的機體各主要系統的變化表現如下:第一,心血管系統:由於心肌細胞逐漸老化,使心肌收縮力減弱,心肌收縮速度減慢,心肌每分鍾的排血量也隨著減少,從30~80歲,心肌的排血量平均減少30%。在一般情況下,還能維持生理需要,如果過度勞累,特別是在突然處於各種激奮狀態的情況下,由於儲備功能不足,適應性差,往往會出現心臟危急的症狀。
第二,血管老化現象比較明顯,突出表現在動脈硬化:從生理學觀點看,主要表現在血管的彈性降低,由於主動脈彈性降低,高壓和低壓都明顯升高。因為中老年人這種情況比較多,稱為老年性高血壓。血壓過高,又加重了血管的壓力,促進動脈硬化。
第三,呼吸系統:中老年人呼吸系統的抵抗力降低,例如,正常呼吸道黏膜覆蓋著纖毛,這些纖毛經常進行規則而協調的擺動,不斷地把上面的黏液推向口腔方向,黏液連同其中的微細顆粒由下向上推進,通過咳嗽排出去,或是通過吞咽進入消化道內。所以,呼吸道黏膜具有保護功能。中老年人由於黏膜保護功能減弱,因此容易得呼吸道疾病。
中老年人一般常有不同程度的駝背,胸部變形,加上呼吸肌力量較差,肺活量減少,影響肺容量。由於肺泡通氣量降低,再加上神經系統對呼吸功能的調節作用的減弱,機體代償適應性差,所以中老年人很容易由於缺氧而損害機體功能。
第四,胃腸道分泌和腸道吸收功能減弱:用X線檢查,可以看見小腸黏膜皺襞比壯年人粗大雜亂。結腸隨著年齡的增長,運動功能降低,所以,中老年人容易出現功能性便秘。
第五,腎臟濾過率降低,清除機能下降,腎小管多數有退行性病變。另外,腎血管也有一定程度的改變,動脈的內膜增生。總的說,中老年人腎臟儲備功能減弱。因此,在維持內環境穩定方面受到一定的影響。
第六,在內分泌方面,婦女絕經期前後,卵巢功能有明顯改變。老年男性70歲以後,雄性激素如睾丸酮的分泌明顯降低。中老年人的胰島素受體和胰島素結合能力也顯著下降,這使中老年人對胰島素敏感度下降,在某些誘因作用下,容易促發糖尿病。
第七,神經系統:中老年人大腦重量比青年人減輕5%~10%,大腦皮質面積減少10%,腦血流量減少20%。所以,人到老年,反應較遲緩,協調運動障礙,有少數中老年人可能出現手指和頭部震顫。
第八,運動系統:肌肉的質和量都發生改變,肌纖維縮小。青年人肌肉可能占體重的40%以上,中老年人僅佔25%左右。而且,彈性、伸展性、興奮性都減弱,肌肉消耗的氧量也減少。因此,勞動耐力差,容易疲勞。中老年人的骨骼彈性和韌性都減弱,外形雖無明顯變化,內部構造出現骨皮質變薄,骨小梁變細,骨質較脆弱和疏鬆,易出現腰腿痛和背痛。
第九,能量代謝:中老年人代謝速度減慢,基礎代謝率降低,機體耗氧量也相應降低。據研究,基礎代謝率的下降,和體內可交換的鉀離子含量減少有關系。因為人體內的鉀,90%存在於肌肉里,中老年人肌肉量少,甚至還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縮,所以導致基礎代謝率下降。
第十,糖、脂肪和蛋白代謝:進入老年期,常有輕度糖代謝異常。中老年人血液中總脂質水平增高,特別是甘油三酯增高最明顯。有些中老年人雖然對飲食比較注意,由於是到老年期才開始改變營養習慣,已經不能影響血脂水平濃度。所以,中老年人採取低脂肪膳食來控制血脂意義不是很大,應當從青年時期就注意控制飲食。
中老年人蛋白代謝的特點是,一些有特殊功能的蛋白質減少。血清白蛋白含量略低,球蛋白略高,所以,白蛋白和球蛋白正常比值下降。
中老年人的生理變化是比較復雜的,以上提到的只是幾個主要方面,實際上,個人差異很大,有的人到了古稀之年,還是眼不花,耳不聾,頭腦清醒,動作矯健,工作精力充沛。相反,有的人剛過50歲,就出現明顯的衰老現象,這雖然和遺傳體質有關系,但是更重要的是和個人情緒、社會因素、生活環境、體育鍛煉、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系。當前,隨著中老年人的增多,對中老年人生理特點的研究也日益深入,這對延緩衰老、促進人們健康長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3. 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包括
(1)代謝功能降低
①合成代謝降低,分解代謝增高,尤其是蛋白質的分解代謝大於合成代謝,致器官、肌肉細胞及多種蛋白類酶的合成降低,而導致器官、肌肉及物質代謝功能下降,體成分發生改變。
②基礎代謝降低。由於老年人體內的瘦體重(去脂組織)或代謝活性組織減少,脂肪組織相對增加,與中年人相比,老年人的基礎代謝降低15%~20%。
(2)消化系統功能減退
①老人由於牙齒的脫落而影響食物的咀嚼。
②由於味蕾、舌乳頭和神經末梢功能退化,嗅覺和味覺遲鈍而影響食慾。
③腸道消化酶(胃酸、胃蛋白酶、胰酶等)分泌減少、腸蠕動減緩使機體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率降低,並有便秘現象產生。
(3)體成分改變
總體而言,隨年齡增長體內瘦體組織減少而脂肪組織增加,使體成分發生改變。
①細胞數量下降,突出表現為肌肉組織的重量減少而出現肌肉萎縮,器官細胞數量減少致器官體積變小,功能下降。
②身體水分減少,主要為細胞內液減少,影響體溫調節,降低老年人對環境溫度改變的適應能力。
③骨組織礦物質和骨基質均減少,致骨密度降低、骨強度下降,易出現骨質疏鬆症和骨折。據估計,70~80歲時的骨量,女性降低約30%,男性降低約15%。
(4)器官功能改變
①肝臟功能降低,致膽汁分泌減少及食物消化及代謝相關蛋白類酶合成減少,進一步降低了老人的消化能力和物質代謝。加上腎功能降低,影響到維生素D在肝臟和腎臟中的活化和利用。有人估計,70歲時,肝腎功能僅相當於30歲時的50%~60%。
②胰腺分泌功能的降低,使老人對糖代謝的調節能力下降,有人估計,65~75歲時,約40%老人糖耐量降低。
③免疫組織重量減少和免疫細胞數量下降使老人免疫功能降低而易於罹患感染性疾病。
④老人心率減慢,心臟搏出量減少,血管逐漸硬化,高血壓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
(5)心理問題
喪偶老人、空巢老人由於生活孤寂,缺少興趣,干擾了正常的攝食心態。部分老年人由於經濟狀況拮據,購買力下降,或行動不便外出采購困難,影響了對食物的選擇。有些老人因退休而離開工作崗位和工作環境,一時尚不能適應,引起食慾下降。
4. 中老年的生理變化
①組織中細胞數量減少,細胞分化與分裂的功能明顯減退。
②細胞出現空泡樣改變,有澱粉樣蛋白和免疫復合物類沉積,細胞內出現脂褐素,是衰老機體的普遍現象。
③細胞攜帶的大量遺傳信息改變或丟失,細胞生理活動雜亂,細胞喪失原有的活力,逐漸發生退行性變 化。 ①突出變化是體內水分和固體成分,如肌肉、肝、腎器官細胞數減少,脂肪明顯增多。
②體內總水分應占體重的60%,到老年期減少到體重的45-50%,肌肉占體重的比例的50%下降到25%。
③體液量的下降、實質細胞的減少和細胞內液的減少,體內鉀含量降低與老年人常見的肌無力有關。
5. 老年人呼吸系統的生理變化
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老年人支氣管黏膜萎縮,纖毛上皮細胞和纖毛運動減退,使排除異物功能專減退。
肺泡屬發生蛋白變性,肺泡壁變薄,肺泡彈性減退,肺間質發生纖維化改變,肺順應性減退。
由於動脈硬化,肺動脈也可發生粥樣硬化及肺小動脈血栓形成,肺毛細血管床減少,肺血流量減少。
呼吸肌群的肌力也減退,胸廓順應性降低。
由於上述改變,導致老年人的肺通氣、換氣功能減退,彌散能力降低。
總之,中老年人呼吸系統功能降低,表現為肺通氣量、肺活量降低,肺殘氣量增加,動脈血氧含量降低等。
多多關注老人,推薦下燕子智能,可自行官網查看。
6. 當人步入老年是生理和心理會有哪些變化
生理上的話感覺血壓血糖比較不穩定,心理上的話就是比較情緒低落,甚至會產生悲觀情緒,甚至不願出門,長期下去,則會引起仰郁和消沉,埋下疾病的禍根。
7. 老年人生理代謝有哪些改變
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各種器官的生理功能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減退,尤其是消化和代謝功能,直接影響人體的營養狀況,如牙齒脫落、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道蠕動緩慢,使機體營養成分吸收利用下降。如何加強老年保健、延緩衰老進程、防治各種老年常見病,達到健康長壽和提高生命質量的目的,已成為醫學界大力研究的重要課題。老年營養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合理的營養有助於延緩衰老,而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紊亂則有可能加速衰老的進程。因此,從營養學的角度探討衰老的機制和生理變化,研究老年期的營養需要及合理膳食十分重要。
1 老年人的生理代謝特點
1.1 代謝功能降低
一是基礎代謝降低。與中年人相比大約降低15%~20%。這與代謝速率減慢、代謝量減少有關。二是合成代謝降低,分解代謝增高。合成與分解代謝失去平衡,引起細胞功能下降。
1.2 機體成分改變
體內脂肪組織隨年齡增長而增加,而脂肪以外的組織(lean body mass)則隨年齡增長而減少,具體表現為三個方面:
一是細胞量下降。突出表現為肌肉組織的重量減少而出現肌肉萎縮。
二是體水分減少。主要為細胞內液減少。
三是骨組織礦物質減少。尤其是鈣減少,因而出現骨密度降低。骨密度是指單位體積或單位面積骨骼內骨組織的重量,正常人在成年後骨量仍可增加,至30~35歲時骨密度達到峰值,隨後逐漸下降,至70歲時可降低20%~30%。因此老年人易發生不同程度的骨質疏鬆症及骨折。
1.3 器官功能改變
一是消化系統。消化液、消化酶及胃酸分泌量減少,致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受影響。胃擴張能力減弱,腸蠕動及排空速度減慢,易發生便秘。多數老人牙齒脫落而影響食物的咀嚼和消化。
二是心臟功能降低。心率減慢,心搏輸出量減少,血管逐漸硬化。
三是腦功能、腎功能及肝代謝能力均隨年齡增高而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腦細胞及腎細胞數量較青年大為減少,腎單位再生力下降,腎小球濾過率降低,糖耐量下降。
2 老年人的營養需要
2.1 蛋白質
老年人體內的分解代謝增加,合成代謝減少,所以老年人要適當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品,至少應當和成年期吃得一樣多,每天每公斤體重為1.0~1.2g蛋白質,到70歲以後可適當減少。蛋白質代謝後會產生一些有毒物質,老年人的肝、腎功能已經減弱,清除這些毒物的能力較差,如果蛋白質吃得太多,其代謝後的有毒產物不能及時排出,反而會影響身體健康。一般來說,老年人蛋白質的攝入量應占飲食總熱量的10%~15%。
2.2 脂肪
應占飲食總量的15%,其中飽和脂肪酸佔0~10%,不飽和脂肪酸3%~7%。老年人胰脂肪酶分泌減少,對脂肪的消化能力減弱,所以應當少吃一些脂肪,適量吃一些植物油。
2.3 熱能
由於基礎代謝下降、體力活動減少和體內脂肪組織比例增加,使老年期對熱能的需要量相對減少,因此每日膳食總熱能的攝入量應適當降低,以免過剩的熱能轉變為脂肪貯存體內而引起肥胖。熱能攝入量應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少。61歲後應較青年時期減少20%,70歲以後減少30%。一般而言,每日熱能攝入6.72~8.4mj(1600~2000kcal)即可滿足需要,體重55kg每日只需攝入熱能5.88~7.65mj(1400~1800kcal)。
2.4 糖類
由於老年人糖耐量低、胰島素分泌減少且對血糖的調節作用減弱,易發生血糖增高。有報告認為蔗糖攝入多可能與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病及糖尿病的發病率有關,因此老年人不宜食含蔗糖高的食品;過多的糖在體內還可轉變為脂肪,並使血脂增高。但是,水果和蜂蜜中所含的果糖,既容易消化吸收,又不容易在體內轉化成脂肪,是老年人理想的糖源。
2.5 礦物質
礦物質在體內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不僅是構成骨骼、牙齒的重要成分,還可調節體內酸鹼平衡,維持組織細胞的滲透壓,維持神經肌肉的興奮性,構成體內一些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質如血紅蛋白、甲狀腺素等。
(1)鈣。老年人對鈣的吸收率一般在20%以下。鈣的攝入不足易使老年人出現鈣的負平衡,體力活動的減少又可降低鈣在骨骼中的沉積,以致骨質疏鬆症及骨頸骨折比較多見。因此,鈣的充足供應十分重要,我國營養學會推薦成人每日膳食鈣的供給量為800mg即可滿足老年人的需要。
(2)鐵。老年人對鐵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造血功能減退,血紅蛋白含量減少,易出現缺鐵性貧血,因此鐵的攝入量也需充足,我國營養學會推薦老年人膳食鐵的供給量為每日12mg。
此外,微量元素鋅、銅、鉻每日膳食中也需要有一定的供給量以滿足機體需要。
2.6 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身體健康、促進生長發育和調節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類營養素,人體對維生素的生理需要量雖然很少,但大多數維生素不能在體內合成或不能大量在組織中貯存,因此必須經常由食物供給。老年人由於體內代謝和免疫功能降低,對各種維生素的攝入量應充足,以促進代謝平衡及抗病能力。
(1)維生素a。老年人由於食量減少,生理功能減退,易出現維生素a缺乏。膳食中維生素a的推薦供給量為每日800μg。
(2)維生素d。老年人因戶外活動減少,由皮膚形成的維生素d量降低,加之肝、腎功能衰退致使通過肝、腎轉化為1,25(oh)2d3的活性形式減少,易出現維生素d缺乏。故每日維生素d的攝入量應達到10μg(400iu)。
此外,每日維生素e的最大攝入量以不超過400mg為宜;每日硫胺素、核黃素的膳食推薦量為1.3mg;每日抗壞血酸的膳食推薦量為100mg。
2.7 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能增加腸蠕動,起到預防老年性便秘的作用;能改善腸道菌群,使食物容易被消化吸收;膳食纖維尤其是可溶性纖維對血糖、血脂代謝都起著改善作用,這些功能對老年人特別有益。隨著年齡的增長,非傳染性慢性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發病率明顯增加,膳食纖維還有利於這些疾病的預防。粗糧中及蔬菜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老年人應注意加強這方麵食品的攝入。
3 老年人的膳食指南
老年人的營養需求有一定的特點,其基礎代謝降低、活動量減少,所需要的總熱量比成年人減少。每一個老年人對營養的需求,因生活環境、生活習慣、工作性質及個體差異(體重、疾病、性別等)的不同而不同。然而,總的要求是:力爭營養素全面而平衡,充足而合理,講究科學的營養,使自己大致符合標准體重的需求。
在老年人的營養要素中,尤其應該值得重視的是,要適當增加蛋白質,特別是優質蛋白質在食物中的比例,一般達到所需蛋白質總量的一半為好,超量的蛋白質則會損害腎臟。
我國絕大多數人仍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應該逐漸改變食譜結構,適當增加豆類及動物性食物。老年人本來應該減少糖類飲食,但是不少人不敢進食動物脂肪,造成糖類飲食大大增加,這樣會出現高脂血症,同樣會促進動脈粥樣硬化,還可能誘發糖尿病。要有足量的含有鈣和纖維素的食品,而鈉鹽的含量偏低為好,淡味飲食有利,每日含鈉鹽量應該在5g以下。進食粗糧已為當代老年人的一種時髦,粗細搭配可以提高營養價值,容易消化及咀嚼的食品更是老年人的祈求。
老年人胃腸功能減退,應選擇易消化的食物,以利於吸收利用。但食物不宜過精,應強調粗細搭配。一方面主食中應有粗糧細糧搭配,粗糧如燕麥、玉米所含膳食纖維較大米、小麥為多;另一方麵食物加工不宜過精,谷類加工過精會使大量膳食纖維丟失,並將穀粒胚乳中含有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丟失。
胚乳中含有的維生素e是抗氧化維生素,在人體抗氧化功能中起著重要作用。老年人抗氧化能力下降,使非傳染性慢性病的危險增加,故從膳食中攝入足夠量抗氧化營養素十分必要。另外某些微量元素,如鋅、鉻對維持正常糖代謝有重要作用。
4 老年人的營養來源
關於老年人的營養素的來源如附表。◇
8. 老年人有哪些生理特徵
人到了來40歲以後,機體形態源和機能逐漸出現衰老現象,通常認為45~65歲為初老期,65歲以上為老年期。老年人在身體形態和機能方面均會發生了一系列變化。主要表現在:機體組成成分中代謝不活躍的部分比重增加,比如65歲與20歲相比,體脂多出部分可達體重的10~20%;而細胞內水分卻隨年齡增長呈減少趨勢,造成細胞內液量減少,並導致細胞數量減少,出現臟器萎縮。器官機能減退,尤其是消化吸收、代謝功能、排泄功能及循環功能減退,如不適當加以調整,將會進一步促進衰老過程的發展。
9. 老年人會經歷哪些生理變化
一、機體各組織、器官、系統功能的老化
主要表現為代償、儲備功能減退。因此,老年人如不患病,即使進入高齡,器官功能仍能滿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但如遇疾病、意外傷害或外環境劇烈變化,則代償能力和耐受力差而危及生命。
一般認為:
1.肌肉、動脈、心臟、胸腺、大腸的老化始於20歲;
2.食管、氣管、腎臟、輸尿管、膀胱的老化始於30歲;
3.軟骨、骨骼、靜脈、毛發和耳鼓膜的老化始於40歲;
4.肌腱、牙齒、紅細胞和皮膚的老化始於50歲;
5.神經、角膜、鞏膜的老化始於60歲。
二、內環境穩定能力減退
內環境穩定能力是機體固有的自行代償適應機制,老年人的這種機制隨齡減退,如機體內外環境劇烈變化,則可表現為不適或疾病。
例如,在炎炎夏日一次大汗淋漓的戶外活動、或者一次不潔飲食後的腹瀉,就有可能給老年人帶來血液里的電解質紊亂,嚴重還會有生命危險。
三、免疫功能減退
機體免疫系統的完整性是保持身體健康的必要條件。老年人的免疫功能隨齡減退主要是由於老年人胸腺退化、免疫細胞絕對值降低、免疫細胞亞群減少、免疫細胞的活性降低等所致,同時,淋巴細胞對特異性抗原刺激的反應性下降,抗體效價降低。此外,老年人免疫應答能力低下,對細菌、病毒產生的抗體效價降低。
由於老年人免疫功能減退,導致老年人易患感染性疾病和惡性腫瘤,這也是當前老年人致死的兩類主要疾病。定期的腫瘤篩查、必要的疫苗接種可以盡量早期發現、盡早診斷這兩類疾病,使老年人盡早得到積極治療。
四、對組織損傷修復能力減退
老年人基礎代謝率下降,合成代謝降低,分解代謝增高。各類蛋白質的合成減少,因此對組織的損傷修復能力減弱,容易發生延遲癒合或潰瘍,如切口潰瘍、切口疝、骨折延遲癒合、骨不連等。
10.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會有哪些變化
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啊,西方專門有一門老年醫學在研究這個問題。
心理上,最明顯的就是空虛感,因為退休了,和社會的關系就滿滿疏遠了,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老年人都去參加廣場舞啊,老年人一起去旅遊啊什麼的原因,這是為了保持和社會的聯系。因為當自己年紀越來越大,自己以前的好友一個個離開,人不可避免地會感受到孤獨寂寞,如果子女還不在身邊這種寂寞感會導致老年人的情緒抑鬱。
其次,還會有無力感和自我否定感,雖然這樣的情況不多,但是的確有一部分老人會覺得自己不中用了,子女也都不在意自己了。
生理上,明顯的就是身體機能的衰退,和記憶力的衰退,已經各種老年疾病的出現,這都是非常挑戰老年人生存意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