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社會弄這么多養老院干什麼,增加就業嗎 去養老院的人也都是些退休人員不,普通老百姓,用什麼養老
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了。 老年人的比重越來越多,而且他們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的家長。一個孩子要承擔雙方父母的養老是很困難的。所以說老年人進養老院,這是大勢所趨。同時修建養老院也解決了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願養老院越建越好。真正體現老有所養,減輕兒女的負擔。讓年輕人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祖國的生產建設中。
㈡ 職工新增養老保險申請怎樣寫
新增職工,參加社保,無需申請,拿著勞動合同,由單位的經辦人員填寫社保局提供的增減人員表,填報就是了,
㈢ 民政局養老報表裡的增加值是什麼意思
所謂單位增加值抄就是`
營業利潤+補貼收入+應付工資貸方+應付福利費貸方(本年提取的職工福利費)+本年企業支付的職工住房費用(提取的住房公積金)+固定資產折舊貸方+失業保險本年應繳數+基本養老保險本年應繳數+基本醫療保險本年應繳數+工傷保險本年應繳數+生育保險本年應繳數+本年應繳稅金總額+本年支付的職工住房費用-所得稅本年已交數-生育保險本年已交數
增加了,按照檔次增加了。
1、根據參保人個人繳費檔次,每月按如下標准給予對應補貼:第一檔15元,第二檔35元,第三檔50元,第四檔60元,第五檔70元,第六檔75元,第七檔80元
2、根據集體經濟組織補助檔次,每月按如下標准給予對應補貼:第一檔5元,第二檔10元,第三檔20元,第四檔25元,第五檔30元,第六檔35元,第七檔40元。
3、政府補貼累計不超過每人21600元。
4、政府對被征地農民參保的政府補貼資金從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中安排。
5、沒有集體經濟組織或集體經濟組織未給予補助的參保人,可參照集體經濟組織補助標准繳費,享受對應的政府補貼。
舉例來說,假設王大叔今年50歲,繳費檔次每年500元,繳費到60歲,那麼退休後王大叔每月的養老金發放標准=(500元+30元)×10年/139+55元=93元;假設小王30歲每年繳納養老保險500元,一直繳納到60歲,那麼小王退休後每月老金發放標准=(500元+30元)×30年/139+55元+(30-15年)×(1+1%)=184元。
1、到達規定的養老金領取年齡,並要符合下列條件:凡在1996年2月1日,務農人員不滿45周歲,務工人員男不滿45周歲,女不滿40周歲的人員,繳費必須滿15年;凡在1996年2月1日,年齡超出上述范圍的人員,須連續繳費至規定的退休年齡。
2、單位和個人按照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其中,農、副業從業人員領取養老金的年齡規定男、女均為六十周歲;其餘人員領取養老金的年齡規定為,男六十周歲,女五十五周歲。另外,領取月養老金的具體標准,由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機構計算。
㈤ 機關退休人員增加養老金
國人部發[2006]60號 離退休費 文號:國人部發[2006]60號
發布日期:2006-6-20
執行日期:2006-6-20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經國務院批准,現將《關於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計發離退休費等問題的實施辦法》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這項工作涉及機關事業單位廣大離退休人員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很強,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並根據本實施辦法,把各項政策落到實處。實施中,要注意做好政策結實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導離退休人員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大局。
人事部
財政部
二○○六年六月二十日
關於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計發離退休費等問題的實施辦法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的《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方案》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方案》,制定本實施辦法。
一、離退休費計發辦法
2006年7月1日後離退休的人員,在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前,暫按下列辦法計發離退休費:
(一)離休人員。
離休費按本人離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或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全額計發。
(二)退休人員。
1、公務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2、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3、機關技術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後的退休費分別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技術等級工資之和、崗位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
二、增加離退休費的辦法
2006年6月30日前已辦理離退休手續的人員,從2006年7月1日起增加離退休費。具體辦法是:
(一)離休人員按適當高於同職務在職人員平均增資額增加離休費,具體辦法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制定。
(二)退休人員按下列標准增加退休費:行政管理人員,廳局級750元,縣處級450元,鄉科級275元,科員及辦事員180元;專業技術人員,教授及相當職務700元,副教授及相當職務400元,講師及相當職務275元,助教(含相當職務)及以下職務180元;工人,高級技師和技師275元,高級工以下(含高級工)及普通工180元。
(三)退職人員按適當低於同崗位退休人員增加退休費的數額增加退職生活費。具體辦法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
三、離退休費調整辦法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前,在職人員調整工資標准時,離休人員相應增加離休費,退休人員適當增加退休費。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後,離退休人員離退休待遇調整辦法另行研究制定。
本實施辦法由人事部負責解釋。
㈥ 老人翻出養老院徒步30公里看菊花展,養老院應該增加什麼服務
我覺得養老院應該增加老年娛樂活動這樣的服務,因為人老了其實也是想到處去看看的,也不想一天到晚的被關在養老院裡面。
㈦ 一個項目如何在養老院內增加收入
在開始創辦廣外老年公寓時,張福祥沒有想到,以「為世上父母解難」為宗旨之一的養老院,卻在3年後成了他的難題。
張福祥介紹:「房租每年200萬元,40餘名護工、近20名後勤人員、5名醫護人員,一期投入700餘萬元,二期截止到目前已經投入500餘萬元。」然而,廣外老年公寓現在每個月僅有40餘萬元的營業額,「不要說現在盈利,就是幾年後都不敢想像。」
據民政部2015年1月公開數據,一半以上的民辦養老機構收支只能持平,40%的民辦養老機構長年處於虧損狀態,能盈利的不足9%。民辦養老院緣何陷入經營困境?同時又面臨哪些現實問題?
供需錯位的背後
「民辦和公辦差太遠了。」張福祥不禁感嘆,「政府建養老院,土地、房子、設備、人員,一切都有財政支持。我們創辦養老院,一切都要靠自己。」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養老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員成緋緋看來,公辦和民辦最主要的差別在於資金支持,因為養老機構的資金壓力往往來自硬體方面。而公辦養老機構的硬體設施都是政府出資建設。
以土地為例,公辦養老院是免費拿到國家土地,民營養老院卻要以市場價格拿地。盡管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將非盈利性養老院列入劃撥土地的使用范疇之內,但與養老院的微利性質相比,成本依然很高。
土地和硬體的成本也直接反映在民營養老院的收費標准上。北京市六城區的養老院收費絕大多數在1300~2800元/月,要比公辦養老院的收費高出一倍。譬如,北京市海淀區千禾敬老院網上報價為2550~6500元/月;位於北京昌平區的泰康之家燕園最高收費甚至達到20000元/月。
由於養老院供給與老人實際需求的錯位,城郊的養老院入住率大都很低。據上述藍皮書數據,懷柔、延慶、門頭溝和順義入住率低於30%,朝陽等7個區入住率低於50%。
成緋緋認為,入住率低,以致入不敷出是造成民辦養老院經營困難的直接原因。由於供需錯位、服務專業化水平不高、對市場需求缺乏科學預測等因素,2009年至2013年間,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床位平均使用率從78.8%逐年下降為69.4%。
政策難以落實
事實上,政府並非沒有給予民辦養老院以財政性支持。2000年以來,國家便陸續出台了《關於支持社會力量興辦社會福利機構的意見》、《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等文件。非盈利性的民辦養老院不僅能拿到一次性的建設補貼,還有床位補貼,稅收減免、水電優惠等各項政策。
以北京市為例,2013年北京市就印發《關於加快本市養老機構建設實施辦法的通知》,通知中給予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一次性建設資金支持。並要求區(縣)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按1:1比例配套。
然而從政策出台到政策落實還有很長一段距離。成緋緋認為:「有些地方政策落地有延遲,有些地方到目前為止也沒有落地。」其主要原因在於政府出台的政策與資金沒有匹配。
除了資金配套,在實際補貼申請中還會出現各種審批程序復雜、申請標准不明確等現象。這讓養老院的不少運營者們「既非常郁悶又哭笑不得」。
高風險的代價
由於老人往往身體虛弱、疾病纏身,養老行業也被冠以高風險行業。一些養老院基於風險和收益的考慮,往往不願接收失能、不能自理的老人。而接收這類老人也往往意味著更高的價格。以什錦花園養老院為例,半自理老人的護理費為一個月800元,而不能自理的費用要達到1300元,特技護理的價格則根據護理程度而直接面議。
更高收費的背後存在著更高的風險。因為一旦老人在養老院內出現什麼問題,養老院不僅可能要面對家屬漫天要價賠償,還可能吃上官司。
然而,恰恰是風險較高的失能半失能的養老機構才是市場真正所需。成緋緋的研究表明:「真正提供面向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民辦養老機構,床位在100張左右床位的養老機構普遍能夠實現良好運轉。」因此,除了期望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政策能夠落到實地、降低養老院的運營風險,民辦養老院自身找準定位,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同樣是擺脫困境,實現盈利的途徑。
養老院作為一個服務行業的一個經營實體,能否盈利,從財務的角度一般計算方式是:(經營收入)(經營費用)一成本=利潤。在做養老院的項目計劃時相關的盈利預測是必須的。我想應該包括幾大塊1養老院的土地,建築成本;2.設備,裝修等硬體投入;3醫護人員的工資和提成;4,日常辦公和維護保養費用;5,廣告和市場推廣費用,6,其他費用
目前我了解的養老院分為以下幾種模式
1: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
這種模式的特點是養老地產和醫療服務緊密結合,可以為有醫療照料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專業和及時的服務,由於前期投資大並且需要和醫療機構的資源整合,所以目前只有大型的地產商(萬科,保利華潤等)有能力並有意願布局;高房價加上醫療服務,導致收費必然是所有養老模式裡面最高的,事實上這種模式的顧客群體針對的是高收入老人或子女,此類模式投資很大,盈利的模式實際上與房地產銷售模式相同,因為未來的市場需求很大,所以只要足夠的資金支撐再加上專業的管理服務,盈利前景可觀。
2:公辦養老院
公辦養老院一般是非盈利的機構,傳統上主要承擔鰥寡老人的日常照料等基本服務,屬於政府基本養老服務的一部分,大多服務單一。不過在國家下來的重視下,很多養老院在做升級改造,主要以上廣深等經濟發達地區為主,尤其是北京,上廣州,浙江等地
3:公辦私營養老機構
顧名思義,由政府提供場地等硬體設施和政策法規支持,具體經營承包給私人養老從業公司和個人主要提供的大多是照料,看護,康復,娛樂等服務,能否盈利很大程度上要看與合作政府的合作條件,(據業內人士透露,和私人醫院一樣要有很多人在從醫保報銷上動腦筋,是正經經營的本分人能掙到錢?還是坑蒙拐騙,騙補騙貸的老闆在發財?這個我無話可說)
據了解目前我國的養老院普遍盈利水平不高(不包含公立非盈利養老院),醫養結合的機構大多在投入期,很多都還處在盈利模式的磨合期,更多的意義在於行業布局。很多私立養老院的設施落後,服務水平低下,不能提供老年人所需要的服務;目前的老年人大多數是生於解放初期的老人,他們的特點是子女多,收入低,養兒防老的觀念根深蒂固,所以如果不能提供真正優質的服務就很難吸引老人願意買單入住。
最近通過對這個行業的多方面了解,我現在的小其實是五味雜陳的,總結出以下幾點感觸:
1,老齡化是個全球性的問題,經濟越發達的國家就越嚴重,這是人類的共同問題,非洲那樣以農業為主,經濟落後的地區沒有老齡化問題,所以說高齡化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果,在日本和美國這樣發達的國家一樣也有很多低收入的老人的晚年凄慘度日,做的最好的應該是新加坡,政府以法律的形式倡導和要求家庭保持三代同堂的模式,同時提供多種形式的補貼和幫助,從而真正做到了從身體和心靈的愛護,這樣的國家屈指可數,可以說老年人是市場價值不斷遞減的一個客群,從市場的角度,老人需要有消費力,這個市場才成立,從人性的角度上講,沒有錢的老人,他們的晚年要依賴於一個真正有實力和有擔當的政府
2,我曾經認為養老行業的痛點是沒有真正專業和護理人員,所以護理人員的培訓和上門服務可能是好生意,但是真的深入了解後,我發現也許是我想錯了,在日本這樣比我們早30年發展老年產業的國家,護工的待遇和社會地位一樣也是很低,虐待老人的事情屢見不鮮,在低生育率和高齡化同時》的情況下,期待有等多專業的護工進入市場是現實的事情,未來老年人需要更多專業的設備盡量完成生活自理,時代在進步,環境在改變,時至今日,養老行業這個傳統產業需要從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雲數據等多方面共同發力提高養老服務的水平和效率,提高被服務的老人的體驗舒適度,這可能是未來的選擇,目前需要耐心等待時機的成熟!
3,哪一部分人才是養老產業的主要顧客群體?
1958年之後出生的人群,這一部分人是被計劃生育的一群人,也是中國改革開發後經濟發展迅速的參與者,社會變革的見證者,孩子大多不在身邊,有一定經濟實力,熟悉互聯網,他們的需求才是未來30年養老市場的潛力所在!
4,養老服務的目的是什麼?
開始我一直認為老人需要的是醫療照護,看護,康復,誠然這些確實是目前很多失能老人和半失能老人的需求,還是剛需,但是目前能提供的服務很少,也很難,難在法律法規不完善,難在沒有專業的人和技術和設備?最關鍵的是這部分剛需最應該承接的是醫院或者醫療養老機構,而這部分在國家的戰略規劃9064中,只佔4%,難道養老行業需要的就是接屎接尿,喂飯洗澡嗎?老年人更應該擁有自由,自主,自我的後半生,至少我對我的未產下載這樣設想的,堅持運動,堅持學習,保持活力、老需要突破傳統的概念,要營造不一樣的老年活,讓老年人有限的時光中盡量少的分布在病上!所以健康管理,歡度晚年才能賦予這個行業更多積極的情緒。
㈧ 加大鄉鎮一級養老院建設力度,對農村有什麼好處
可以保障更多的老人養老的問題。防止他們孤獨。
㈨ 養老保險 新增三個繳費檔次 怎麼登記
參加新農村保險的農村居民應當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繳費標准目前設為內每年100元、容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個檔次,地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設繳費檔次。參保人自主選擇進行繳費,當然多繳費多得著。不過,國家也會依據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增長等情況調整繳費檔次的。
首先,參保辦理以村(社區、居委)為單位,參保單位需要辦理登記手續,第一次參保時應當填寫一個《參與養老保障(險)單位登記表》的資料。其次,只要是符合參保條件的人,就可以隨身攜帶戶口簿、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一張一寸的免冠照片,到村(含居委、社區,下同)勞動保障管理服務站提出參保申請,由村負責初審參保資格並填寫《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公示單》,進行公示一周,沒有什麼意見的人就可以填寫一個表,即《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基本情況登記表》;參保人員如果是現役軍人或退伍軍人,只要提供人武部出具的從軍證明,填寫《農民基本養老保險服役士兵政府補助申請表》,報給鎮(街道)勞動保障管理服務所就可以了。
㈩ 我想養老保險新增授權
對於異地社保,你可以申請轉移社保或退保兩種處理方式. (一)轉移手續是需要在轉入地社保局申請開具,然後憑本人身份證,養老保險本本材料在調出社保局申請即可. 是這樣的,醫療保險並不支持異地轉移,且只能在購買地消費使用和享受報銷待遇.也就是其它除種只能在本地使用. 在統籌區域內可以隨便辦理轉移關系,而在非統籌區域,轉移社保中,只能轉移養老保險,且只能往戶口所在地社保局轉入,因此,如果說你的戶口是當地,是可以辦理轉移的. 對於跨省市轉移,其手續需要分別向兩地社保局提出申請,且只能轉移個人帳戶部分,不能將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一起取走,做好心理准備. 公積金可以自解除勞動合同之日起兩年後到當地公積金管理中心申請辦退. (二)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向當地社保局申請,其手續包括本人身份證,退保申請書,交納社保情況(養老本本,醫保卡)等材料即可。 且只能退養老,醫療保險.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社保所交的費用是由兩個帳戶進行管理,即個人帳戶和統籌帳戶,如果拿出來的話就只能領取個人帳戶裡面的金額。但,大多數的錢都是進入統籌帳戶裡面,本來個人帳戶的錢就不多,而且只能退出個人帳戶里的一部分,那就更少了,一般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取決於交納時間段和交納檔次等。 最後還是建議你謹慎退保,得不償失. 是這樣的,養老保險最低交納年限為180個月即15年時間,可以多交,到時就可以多領取。同時,養老保險可以累計計算交納年限,即斷斷續續交納是允許的。醫療保險至少需要交納25/30年,達到退休年齡就可以申請享受養老金待遇和醫療報銷(只要續費平時也是可以的)。 因此,你的養老保險可以選擇補,或者不補均可,只要交足最低15年即可.而醫療保險有三個月緩沖期,定期交納相關待遇不受影響,否則就需要重新累計交納年限,且不享受醫療報銷. 一般補交是存在滯納金的收取,按千分之2每天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