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年人膳食原則正確的是多吃蔬菜
老年人膳食原則正確的是多吃蔬菜還不全面。
老年人膳食建議:
1、在種類上多樣,多樣化的飲食能夠保證充足全面的營養,做到營養均衡。
2、堅持飲食的規律性,進食要定時定量。老年人的消化系統有不同程度的衰退,食用過多過雜的食物或者不規律,容易造成消化系統的負擔,引起脾胃功能紊亂。
3、多食用豆製品、奶製品。隨著人的衰老,老年人的身體成分發生改變,骨組織礦物質和骨基質均減少、骨密度降低、骨強度下降,攝人充足的奶類有利於預防骨質疏鬆症和骨折。大豆豐富的生物活性物質大豆異黃酮和大豆皂苷可抑制體內脂質過氧化、減少骨丟失,增加冠狀動脈和腦血流量,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和骨質疏鬆症。
4、主食粗細結合,多吃蔬菜水果。粗糧和蔬菜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胃腸道蠕動,加快食物通過胃腸道,對人體具有相當重要的生理作用。
老年人咀嚼功能和胃腸蠕動減弱,消化液分泌減少。許多老年人易發生便秘,患高血壓、血脂異常、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險性增加。因此老年人選擇食物要粗細搭配,食物的烹制宜松軟易於消化吸收,以保證均衡營養,促進健康,預防慢性病。
5、飲食清淡、少鹽。老年人是高血壓、糖尿病的高發人群,在飲食中尤其要注意清淡,少食肥膩、煎烙、油炸、堅硬、生冷以及不易消化之物。
2. 老年人的飲食原則有哪些
(一)飲食多樣化
吃多種多樣的食物才能利用食物營養素互補的作用,達到全面營養的目的。不要因為牙齒不好而減少或拒絕蔬菜或水果,可以把蔬菜切細、煮軟、水果切細,以使容易咀嚼和消化。
(二)主食中包括一定量的粗糧、雜糧、粗雜糧包括全麥面、玉米、小米、蕎麥、燕麥等,比精糧含有更多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
(三)每天飲用牛奶或食用奶製品,牛奶及其製品是鈣的最好食物來源,攝人充足的奶類有利於預防骨質疏鬆症和骨折,雖然豆漿在植物中含鈣量較多,但遠不及牛奶,因此不能以豆漿代替牛奶。
(四)吃大豆或其製品大豆不但蛋白質豐富,對老年婦女尤其重要的是其豐富的生物活性物質大豆異黃酮和大豆皂甙,可抑制體內脂質過氧化、減少骨丟失,增加冠狀動脈和腦血流量,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和骨質疏鬆症。
(五)適量食用動物性食品
禽肉和魚類脂肪含量較低,較易消化,適於老年人食用。肥肉、動物內臟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含量很高,應盡量避免;畜肉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含量也較高,少食為宜
(六)多吃蔬菜、水果
蔬菜是維生素C等幾種維生素的重要來源,而且大量的膳食纖維可預防老年便秘,番茄中的番茄紅素對老年男性常見的前列腺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七)飲食清淡、少鹽
選擇用油少的烹調方式如蒸、煮、燉、焯,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導致肥胖。少用各種含鈉高的醬料,避免過多的鈉攝入引起高血壓。
3. 老年人膳食原則正確的是
1、盡量不要吃生的食物
沒有煮熟的食物很容易沾染細菌和病菌,如果把食物煮熟後再食用,既消滅了細菌和病菌,還有利於消化和吸收。
2、避免食用寒涼的食物
進入老年後,老年人就應該避免食用過冷或過涼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刺激胃腸道,導致胃腸道的血管發生收縮現象,促使血液流通緩慢及血液流量下降,造成消化功能發生紊亂,引起消化不良的症狀。
3、吃食物時不要著急
進入老年後,老年人的牙齒慢慢開始脫落,他們的咀嚼功能也呈下降趨勢。所以,進食食物時一定要細嚼慢咽,這樣特別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如果進食食物時過快過急,不僅不利於消化吸收,還特別容易出現卡喉或哽噎的現象。
4、避免食用死物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也大為降低。因此,避免食用死魚、死禽和死動物的內臟等,因為,這些食物最容易受到細菌的污染,極易產生損害身體的有毒物質,老年人食用後很容易引發中毒症狀。
5、減少零食量
進入老年後,老年人的消化器官開始呈下降趨勢,如果每天進食大量的零食,就會影響正餐的進食量,久而久之消化功能就會發生紊亂現象,極易引發腸胃疾病。
6、避免食用過量的油膩食物
雖然油炸食物很美味,但油質含量很高,很難消化,這種食物不僅營養成分低,大量食用還會造成油脂對腸黏膜的刺激,從而損害身體健康。
7、避免偏食
老年人每天的營養成分一定要均衡,這樣才能更完全更充分地吸收各種營養物質。因此,老年人應盡量吃各種各樣的食物,不要偏食,否則就會影響身體健康。
8、避免暴飲暴食
老年人如果暴飲暴食的話,腸胃不僅會出現飽脹感,還會增加胃功能的負擔,促使消化液下降,很容易引發消化不良的症狀。
你可以關注微信惠佳金齡學堂,我就是在這上面學的老年人護理知識非常全面又准確,很多專家老師在上面發布文章和講課視頻。
4. 老年人的膳食有哪些原則
據生物學家抄的推測,襲人的自然壽命約是120~150歲。長壽是由生活的安定、精神狀況的良好、氣候宜人、營養成分合理等條件決定的。
合理的營養是減少疾病發生和延長人壽命的重要條件之一,飲食則是提供營養的最主要途徑。人進入老年期,人體生理功能逐漸衰退,新陳代謝變慢,消化功能減弱。因此,合理膳食,平衡的營養素,乃是老年人的主要飲食原則。
5. 老年人的合理膳食原則應注意什麼
老年人的營養和膳食
隨著年齡增長,機體的生理功能將發生漸進性衰退。改善營養以防止早老和老年性疾病,延年益壽,成為目前老年病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老年人在營養需求上存在以下幾個特點:
(1)熱量的需要。隨著體力活動減少和代謝活動降低,熱量的消耗也相應減少。一般活動不多的老人,每天有6276~8368千焦耳(1500~2000千卡)熱量,就足夠了。如果繼續食用不必要的高熱量膳食,可使身體過胖,並會伴發一些常見的老年病,如冠心病、高血壓病等,影響健康。
(2)蛋白質的需要。原則上應該是質量高些,數量少些。因為老年人的體內代謝過程以分解代謝為主,需要較為豐富的蛋白質來補償組織蛋白的消耗。要盡量供給生物價值較高的蛋白質,應占攝取蛋白質總量的50%以上,如豆類、魚類等可以多吃。相反,過多的蛋白質,可加重老年人消化功能和腎臟功能的負擔,如果進食過多蛋類、動物內臟,又可增加體內膽固醇的合成,對健康不利。
(3)對碳水化合物的需要。碳水化合物包括澱粉、蔗糖、麥芽糖、乳糖、果糖、葡萄糖、纖維素和果膠,除了纖維素和果膠外,其餘均可被吸收利用,它們是供給人體熱能的主要物質。食物中的糖類主要來自穀物中的澱粉。另外,食糖、水果、蔬菜等也含有少量碳水化合物。老年人膳食中碳水化合物量要低於青年人,約為300~400克,或占每日總熱能的60%~70%。如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日總熱能供給約35011.71千焦耳(8368千卡),碳水化合物應供給300~350克。老年人的碳水化合物供給量應根據個體特點而作適當調整。合並有肥胖的老年人應限制主食攝入,增加活動量。有飢餓感時應增加瓜果、蔬菜的補充。反之,不伴有肥胖的老年人體力活動量又較大者可適當增加主食供給量。同時,老年人的膳食中應注意供給一定量的纖維素和果膠,這兩種不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能刺激腸道蠕動。老年人運動功能減弱,腸壁肌張力降低,容易發生便秘。缺少纖維素的膳食會加重老年人的便秘症狀。
(4)對脂肪的需要。老年人體內脂肪組織將逐漸增加,過多的脂肪,不利於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及肝臟。但若進食脂肪過少,又將影響到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所以進一定量脂肪,以保持平衡膳食,也是必要的。總的原則是,要盡量選用含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脂肪,而減少膳食中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含量,也就是多吃花生油、豆油、菜油、玉米油等植物油,而少吃豬油、酥油等動物性脂肪。
(5)對無機鹽類的需要。無機鹽類在人體內參與許多主要的生理功能,合理供給老年人身體需要的無機鹽,對他們的健康長壽也有著不可低估的重要意義。老年人對鈣的利用和貯存能力降低,易發生鈣的負平衡,長期持續性負鈣平衡是老年人骨質疏鬆發病率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女性更為明顯。除堅持適當的運動之外,多接受日光照射,經常保證食物鈣的攝入量(每日至少攝入600毫克鈣),對預防骨質疏鬆甚為有益。牛奶含鈣量豐富且易吸收,是老年人提供鈣鹽的較好食品。對於鈉鹽,老年人應適當限制,通常每日食鹽攝入量以5~10克為宜,不得超過8克。鉀主要存在於細胞內液,老年人分解代謝常大於合成代謝,細胞內液減少,體鉀含量常減少。所以應保證膳食中鉀的供給量,每日供給3~5克即可滿足需要。瘦肉、豆類和蔬菜富含鉀。
(6)對水的需要。老年人的結腸、直腸的肌肉萎縮,排便能力較差,再加腸道中粘液分泌減少,以致大便容易秘結。老年人的飲水量一般認為每日2000毫升左右,以保持尿量1500毫升左右。
由於以上生理需要,老年人需補充足夠的營養。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是身體健康的基本保證。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少食多餐的飲食方法較為適宜,暴飲暴食有害無益。也不宜過飢過飽,每餐以七分飽為最適合,進餐時要細嚼慢咽。飯菜要力求做到色、香、味、形俱佳,富有營養。烹調時應切碎煮爛,使其柔軟,因老年人咀嚼、消化能力稍差。飲食溫度要適宜,過粘、過甜、過酸、過咸、過於油膩或油炸的食物不宜食用。
老年人的食養原則
古人雲:
6. 老年人飲食的原則
人到老年,生理機能衰退,代謝變慢(合成代謝比分解代謝低),腺體分泌減少,各器官代謝功能下降等等。在這種情況下,若一日僅吃兩三餐,會有明顯的飢飽感交替出現,這樣對老年人的體力、腦力活動會有不良的影響。同時,還要損害腸胃,甚至引起各種疾病。所以老年人每日除與一般人同食三餐外,還應在早、午之間,以及晚餐前2小時加餐。加餐的飲食力求清淡,以膳食平衡、葷素搭配為主。
7. 老年人的膳食原則有哪些
老年人的膳食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1、在種類上多樣,多樣化的飲食能夠保證充足全面的營養,做到營養均衡。
2、堅持飲食的規律性,進食要定時定量。老年人的消化系統有不同程度的衰退,食用過多過雜的食物或者不規律,容易造成消化系統的負擔,引起脾胃功能紊亂。
3、多食用豆製品、奶製品。隨著人的衰老,老年人的身體成分發生改變,骨組織礦物質和骨基質均減少、骨密度降低、骨強度下降,攝人充足的奶類有利於預防骨質疏鬆症和骨折。大豆豐富的生物活性物質大豆異黃酮和大豆皂苷可抑制體內脂質過氧化、減少骨丟失,增加冠狀動脈和腦血流量,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和骨質疏鬆症。
4、主食粗細結合,多吃蔬菜水果。粗糧和蔬菜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胃腸道蠕動,加快食物通過胃腸道,對人體具有相當重要的生理作用。
老年人咀嚼功能和胃腸蠕動減弱,消化液分泌減少。許多老年人易發生便秘,患高血壓、血脂異常、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險性增加。因此老年人選擇食物要粗細搭配,食物的烹制宜松軟易於消化吸收,以保證均衡營養,促進健康,預防慢性病。
5、飲食清淡、少鹽。老年人是高血壓、糖尿病的高發人群,在飲食中尤其要注意清淡,少食肥膩、煎烙、油炸、堅硬、生冷以及不易消化之物。
(7)老年人膳食原則擴展閱讀
人體衰老是不可逆轉的發展過程。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器官功能逐漸衰退,容易發生代謝紊亂,導致營養缺乏病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危險性增加。合理飲食是身體健康的物質基礎,對改善老年人的營養狀況、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延年益壽、提高生活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8. 老年人的飲食原則是什麼
數量少一點:進食量比年輕時減少10%~15%左右為宜;質量精一點:攝入足量的優質專蛋白質,以魚類屬、禽類、蛋類、牛奶、大豆為佳;蔬菜多一點:多吃蔬菜可平衡營養、調理胃腸,每天應不少於250克;菜要淡一點:鹽吃多了會加重心、腎負擔。一日食鹽量應控制在6克以下;品種雜一點:葷素兼顧,粗細搭配,粗糧細做,每天主副食的品種不應少於7~8種;飯菜香一點:老年人味覺減退,食慾較差,把飯菜做得香一點,老人的食慾會好一些;食物爛一點:食物做得爛一些、軟一些,有利消化、便於吸收;飲食熱一點:老年人飲食盡量避免生冷,尤其嚴冬更應注意;飯要稀一點:平時應當多喝粥,不僅有益消化助養生,還能及時補充體內必需的水分;吃得慢一點:細嚼慢咽可使食物消化得更好,也容易產生飽脹感,防止吃得過多;早餐好一點:早餐的質量要好一些、精一些,以提供充足的能量;晚餐早一點:晚餐不僅要少吃點,而且要早點吃,不要拖至太晚,這樣才符合飲食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