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安徽亳州怎麼樣
亳(bó)州,簡稱亳,古稱「譙(qiao)城」,安徽省地級市。亳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活動,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炎黃時代,帝嚳(黃帝曾孫)代顓頊為帝,都於亳。商成湯滅夏建立商朝,在亳立都190年。
自秦時置譙縣以來,歷經朝代更迭,大都系州、郡或縣建制,其間魏黃初二年(221年)封譙郡為 「陪都」。元至正15年(1355),劉福通擁韓林兒在亳州稱帝,建"宋"政權,以亳州為國都,亳州正式成為"三朝"古都之地。區域面積8522.58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亳州市常住人口4996844人。
綜述
2019年,亳州市全年生產總值(GDP)1749.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38.2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621.8億元,增長10.5%;第三產業增加值889.0億元,增長10.2%。
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3.6 :35.7:50.7調整為13.6:35.6:50.8,其中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25.7%。人均GDP33314元,比上年增加3498元。
2019年,亳州市全年財政收入214.3億元,比上年增長7.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6.1億元,增長12.6%。全部財政收入中,增值稅增長9.8%,企業所得稅增長4.4%。
財政支出373.4億元,增長8.7%,科學技術、教育、衛生健康、社會保障和就業分別增長10.9%、19.5%、8.7%、11.4%。全市民生支出307.2億元,占總支出的82.3%。深入實施33項民生工程,累計投入195.5億元,比上年增長15.2%。
文化
2018年末,全市共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286個,文化館5個,公共圖書館5個,博物館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85個,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1個,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基地3個。全市農村公益電影放映17543場,送戲下鄉2635場,為全市1424個農家書屋配送圖書10.6萬冊。
全市組織群眾文化活動800多場次、開展城市廣場公益演出300場、組織扶貧文藝宣傳演出79場、送戲進敬老院300場,完成627個數字農家書屋建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8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6處。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項,省級名錄38項,市級名錄112項。廣播電台4 座,中波發射台和轉播台1座,廣播人口覆蓋率100%。電視台4座,有線電視用戶7.2萬戶,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
全年出版報紙 2種,總印數1007萬份。市文化館正式建成,市廣電中心主體封頂,市數字檔案館基本建成,市博物館成為全省首家夜間開放的博物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亳州
㈡ 單集林場的部門簡介
國營渦陽縣單集林場位於渦陽縣城東20公里,面積40.8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南靠渦河,北依北淝河,場內18座電灌站,溝、閘、路、渠、函配套齊全,旱能灌,澇能排;交通便捷,渦(陽)宿(州)公路從該場東西穿過。單集林場是1960年經省林業廳批准成立的國有林場事業單位,現轄3個林業專業隊,有林業工人276人,其中退休工人35人,國有土地面積16185畝,其中林業高科技示範園500畝。作為鄉鎮機構管理4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55個自然村,72個村民組,人口2.0萬人,集體耕地面積29006畝。
近年來,單集林場黨委政府始終把發展作為主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科學發展觀,本著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發展目的,凝心聚力搶抓機遇,沖破傳統求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
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林場黨委下轄4個黨總支,13個黨支部,603名中共黨員(預備黨員17名)各項基層設施應有盡有,5個村都新建了高標準的村黨員活動室,使黨員活動有了陣地,使每名黨員都能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建設美好新農村。單集林場在新農村建設中,按照上級指示精神,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激發農村自身活力,加快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促進農村經濟進步。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實際出發,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同時,做到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不是簡單地建一些小樓房,而是一個系統工程,它需要一系列的配套設施,圖紙的繪制則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對圖紙設計更考慮的是長遠發展。目前,單集新村建設已基本結束。
做好林業文章。單集林場是渦陽縣優質「中渦一號楊」育苗基地。科技含量較高佔地200餘畝的皖北林業科技示範園座落在這個場境內「渦宿」路南側。每年的初春,金絲柳、合歡、香椿、白果、雪松、龍柏、榕樹、國槐等十餘種品味較高的樹苗從這里運向全國各地。在以皖北林業科技示範園為依託的同時,進一步搞好高層次苗木繁育和中渦1號楊的繁育,並適當擴展了花卉品種。
單集林場林成網,樹成行。與此同時,還大力調整片林結構,不斷新建、更新、改造、補植林網,實施了由用材林向經濟效益林的合理轉化,基本達到了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
築牢農業基礎。在築牢農業基礎上,緊緊圍繞提升產業化水平增加農民收入的思路來開展工作。農業產業化是單集林場農業生產發展的迫切要求,是農村經濟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因此,這個場注重從調整產業結構,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增加農民收入上入手,加大對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的力度,使農民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繼續完善了皖麥38良種繁育面積,適當擴大了種植規模。同時柴樓村是高標準的玉米振興計劃的「千畝片」。
單集林場黨委、政府把小麥和黃豆的良種繁育作為龍頭,帶動農業大發展。1996年,單集林場在全縣率先進行了優質小麥—皖麥38的繁育以及優質大豆的繁育。通過近幾年的努力,這個場優質糧產業化開發不斷上台階,區域化生產格局已經建立,規模種植已經形成。
推進民生工程建設。全面實施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全面落實村村通工程,投資387萬元,新修公路8.9公里;正在修建公路7.5公里,建立城鎮居民基本保障制度,基本實現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全面覆蓋;建立了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進一步提高農村「五保戶」供養標准,建一座新的、高標準的敬老院;進一步完善了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積極推進新農合醫療制度,參合農民達98%以上。
加強文化建設。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民的文化消費需求,把傳統的文化活動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結合起來,培育積極健康、形式多樣、風格清新質朴、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農村群眾文化,這個場培養5個文化中心戶,組建5個農民書社和一個電影隊。讓先進文化統一思想、凝聚人心,理順情緒、化解矛盾,使農民群眾安定有序、和睦相處、同心同德,步調一致地投身新農村建設。
強化農民道德建設。加強對農民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依託「文明村」、「十星級文明戶」等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努力形成人人踐行生會主義榮辱觀的良好局面。通過開展思想道德文化建設,培養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講道德、有覺悟的社會主義新型農民。
發展個私企業。優美旖旎的風光、自然純凈環境,使省內外客商紛紛來場投資。近幾年,浙江明麗燈飾有限公司、德鑫源食品有限公司、駿豐鞋廠及渦陽縣豪得東征磨具有限公司等上百萬、千萬的企業先後在這里安家落戶,成為單集林場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搞好場村建設規劃,逐步改善村容村貌。在著力解決關系農民生產生活問題的基礎上,要切實加強鄉村規劃,既要改善村容村貌,又要從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既要儉省節約,又要便於農民生活,體現地方特色。做到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因地制宜,穩步推進。
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全場干群努力工作,多項工作都處於全縣的前列,尤其是計劃生育工作多年來是亳州市先進單位,年終綜合排名位居全縣前列。
㈢ 亳州蘆廟鎮養老院一個月多少錢
亳州蘆廟鎮養老院,一個月2000塊錢左右。
㈣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孤兒院電話是多少
摘要 您好,我正在幫您查詢相關的信息,馬上回復您
㈤ 亳州市譙城區華佗鎮敬老院郵編是什麼
郵編查詢
236817 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華佗鎮敬老院
㈥ 六旬老人被逼夜間上吊,他們是鎮政府的人,他們怕誰
我們是鎮政府的人,我們怕誰?鎮政府~~我們(幹部)要拆房子你沒地方住讓你去住敬老院。 不搬是吧?你等著吧~~~~死了就死了,燒個紙,又把你們的家人打一頓後悔了吧~~ 六旬老人被非法拆遷逼死的申訴 申訴人:於貴英(系死者王西懷的妻子)女,現年58歲,農民。家住 安徽省亳州市 渦陽縣青町鎮李圩行政村前王自然村。 申訴人:王燕(系死者王西懷的長子)男,現年35歲,農民。家住 安徽省亳州市 渦陽縣青町鎮李圩行政村前王自然村。 申訴人:王洪艷(系死者王西懷的妻次子)男,現年33歲,農民。家住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青町鎮李圩行政村前王自然村。 被申訴人:邱毛旦, 蔣勇 ,均系青町鎮的幹部。 被申訴人:李知意, 黃友元 ,均系青町鎮李圩村的幹部。 申訴事項:1. 依法追究邱毛旦,蔣勇,李知意,黃友元 等人實施非法強行拆遷逼死王西懷的法律責任。2. 依法追究邱毛旦,蔣勇,李知意,黃友元等人濫伐樹木的法律責任。3. 依法追究青町鎮的幹部在受害人王西懷被逼死五六天之後,借燒紙弔唁之機,又毆打受害人王西懷之妻於貴英的法律責任。事實和理由
㈦ 孔子向哪些人學習了什麼
第一,學無常師。「夫子學無常師」,孔子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看到什麼學什麼,誰有經驗就向誰學習。他向老子學習禮儀,向郯子請教古代官制,向萇弘學習音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哪怕是學唱歌,如果別人唱得好,他就跟別人一起唱,直到學會為止(《述而·32》)。
第二,學到手。有次孔子向師襄學習彈琴,一隻曲子學了十天,師襄說合格了,他說還沒掌握要領;後來他反復學習,不僅掌握曲子的要領、內涵,還體會出作曲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高興地說:「我體會出作曲者了,他皮膚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明亮而高瞻遠矚,除了周文王還有誰能這樣呢?」師襄大吃一驚地說:「我的老師說過,這只曲子就叫《文王操》。」孔子學習十分認真,對學習的東西不學到手,決不罷休。
第三,抓緊時間學習。「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泰伯·17》)他總有一種緊迫感,生怕學習沒趕上,新的東西又丟失了。晚年他還堅持學習《易經》,由於反復閱讀,把竹簡翻來翻去,「韋編三絕」,竟把穿竹簡的牛皮繩子弄斷了多次。他說:「朝聞道,夕死可矣。」(《里仁·8》)生命不息,學習不止。他總結一生學習的收獲,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4》)孔子的學習之道告訴我們:學習是改變人生命運的關鍵,只有學習的精彩,才有人生的精彩。
㈧ 求視頻:安徽亳州城鎮低保標准
亳州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准(2010-02-22 22:02:49)轉載標簽: 農村敬老院最低生活保障低保重度殘疾人亳州市雜談
2001年以來,全市共保障城市低保對象323.4萬人次,累計發放低保金2.4億元。在農村低保方面,經過2008年、2009年兩次提標擴面,我市農村保障對象由10萬人增加到21.2萬人,亳州低保標准由683元提高到1000元,年人均補差由380元提高到600元, 2009年,全市共計發放農村低保金7992.8萬元。在農村五保供養方面,三年來我市累計投入5000萬元用於敬老院建設和供養五保對象,我市2007年新建、改擴建農村敬老院30所和五保之家20所;2008年新建、改擴建農村敬老院30所,實現全市所有鄉鎮擁有1所以上敬老院;2009年新建、改擴建農村敬老院49所;全市五保供養對象27937人,在貧困重度殘疾人救助方面,我市共確定符合條件的救助對象36250人,完成任務的102.5%(省統分我市任務為35362人),在全省位居第六,皖北地區位居第一,救助標准為城鎮每人每月50元,農村每人每月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