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中國老年人高齡化

中國老年人高齡化

發布時間:2022-01-19 07:45:45

1. 中國人口老年化有多嚴重

據聯合國預測,1990-2020年世界老齡人口平均年增速度為2.5%,同期我國老齡人口的遞增速度為3.3%,世界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從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9.3%,同期我國由6.1%上升至11.5%,無論從增長速度和比重都超過了世界老齡化的速度和比重。

目前,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數量已超2億,預計到2050年,中國平均每3人就有一位老人,將成為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

發達國家老齡化進程長達幾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國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國用了80年,美國用了60年,而我國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而且老齡化的速度還在加快。

我國人口老齡化特點:未富先老

1、純老年人家庭迅速增加。「三代同堂」式的傳統家庭越來越少,一對夫婦同時瞻養四個老人和一個小孩的家庭逐漸增多。

2、高齡老年人口急劇增長。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1.4歲,80歲以上高齡老人高達152萬,高齡老人是老年人口中增長最快的群體。本世紀前半葉,我國高齡老年人平均增長率超過4%,是老年人口平均增長率的1.7倍。

3、城鄉人口老齡化程度倒置。發達國家城市人口老齡化水平一般高於農村,我國的情況則相反。2000年我國農村老齡化水平為1.9%,比城鎮高1.24個百分點,我國農村2006年老年人口為8557萬人,佔全國老年人口總數的65.82%。可見,中國未來老齡化對中國的挑戰重點在農村。

4、老齡化超前於現代化。我國是在尚未實現現代化,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提前進入老齡社會的,屬於未富先老,而發達國家的情況則相反。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GDP剛剛超過1美元,屬於中等偏低收入國家行列,而發達國家進入老齡社會時人均GDP一般都在5—113美元以上。

2. 中國人口老齡化比例多少

人口老齡化是指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版應增長的動態過權程。人口老齡化的具體標準是國際上通常把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作為國家或地區是否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准。
兩個方含義: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不斷上升的過程;二是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進入老齡化社會。國際上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於老齡化社會。老齡問題包括老年人問題與老齡化問題,而老年人問題與老齡化問題相聯系,但又不完全相同,一般把有關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和權益保護看作"老年人問題",把有關老年人增加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稱為"老齡化問題",這是從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范疇來認識老齡問題。

3. 中國目前老齡人口狀況

我國目前的人口老齡化狀況是怎麼樣的呢?截止2018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為24949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7.9%,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為16658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1.9%。
很顯然,我國目前老年人口的比重已遠遠超過「人口老齡化」的達標線,已經進入到了中深度老齡化社會,目前我國大約每3.6個勞動力,就要贍養一個60歲以上的老年人。我國大約在2000年就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在此後的近20年時間內,我國老年人口的年均增長速度約為3.3%,高於全球平均增長速度1.1個百分點。可以預見,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狀況還會加劇,而且速度不慢。
目前世界上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三個國家分別是日本、德國和義大利,老年人口的比重都在20%以上。從2018年數據來看,我國有六省市進入「深度老齡化」,這六個省市老齡化程度由高到低分別是遼寧省、上海市、山東省、四川省、重慶市和江蘇省,目前遼寧省65歲以上人口佔比為15.17%,為全國最高。老齡化社會使得社會的養老壓力巨大,同時也會帶來人口增長緩慢、勞動力不足、社會缺乏活力、國防力量受損、社會創新能力減弱等。
面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的現狀,一方面要認識到人口老齡化是很多國家,特別是經濟發達國家都會經歷的,所以需要大力建設養老產業,保障老年人的養老。另一方面,為了避免陷入類似日本、德國那樣的人口「零增長」甚至「負增長」的局面,需要通過鼓勵生育來增加青少年人口的數量,從而緩解人口老齡化。

4. 中國老齡化現狀與趨勢

中國老齡化現狀與趨勢:老年人口迎來總量高峰,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老齡人口結構轉變,高齡化現象日益凸顯。

國家統計局在國新辦發布會上發布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關鍵數據。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最新數據是2021年的老年人數相對於2020年上升了5.44%。而相對的青少年乃至成年人的人口總數下降6.79%

2021年中國老齡化最新數據

在人口年齡構成方面,0至14歲人口為25338萬人,佔17.95%;上升1.35%,15至59歲人口為89438萬人,佔63.35%;下降6.79%,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佔18.70%,上升5.44%。

與2010年相比,0至14歲、15至59歲、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別上升1.35%、下降6.79%、上升5.44%。

人口老齡化的現狀與趨勢

1、社會負擔加重

逐年增大的老年群體對養老、醫療、社會服務等方面需求越來越大。一方面老年人不工作卻需要養老金,另一方面老年人體能下降、容易生病,醫療衛生消費支出的壓力越來越大。

2、老齡倫理問題越來越突出

空巢老人增加以及獨生子女增多,傳統家庭養老已面臨挑戰,代際之間的孝道、贍養老人的觀念日益淡化,家庭對老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傳統不斷削弱。

3、勞動力短缺

人口老齡化將減少適齡勞動人口規模,使「人口紅利」難以繼續。

4、人口老齡化對產業結構調整 也有較大影響。老年勞動力因智力衰退,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創新能力不足,不利於產業結構 的調整。

5. 中國老齡化現狀如何

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十分迅速,60歲及以上老年人達2.41億人,占人口比例為17.3%,而2011年僅為1.84億,佔13.7%,年均增加近1000萬人,大致相當於兩個新加坡。

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2035年,中國老年人將高達28.5%,超過3.4億人,大約每4個人就有一個老年人;到2050年,將達35.1%,超過4.4億,大約每3個人就有一個老年人。

就眼下來看,生活最艱難的老年群體有四個:「失能失智老人」、失獨老人、城鎮空巢老人、農村留守老人。目前有關部門正在15個城市進行長期照護保險制度試點,這個制度有望將「失能失智老人」這個群體覆蓋進來。但是,失獨老人、城鎮空巢老人、農村留守老人這個「三老」群體還沒有相對應的一攬子服務機制。

失獨老人大約有上百萬人,他們飽受喪子之苦,目前正逐漸進入暮年,其中有一部分老人經濟十分拮據,理應享受一定的政策性幫扶。城鎮空巢老人大約有幾千萬,由於其子女長期在異地工作甚至域外工作學習,一些家庭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常年呈空巢狀態。農村留守老人約有上億人,他們的子女異地打工,很少回家,相當一部分人還把孩子也留在農村家裡由老人照看。

「三老」群體問題,是中國特定經濟發展階段一個特殊的社會問題,媒體常有報道,城鎮空巢老人死亡很多天以後才被鄰居發現,農村留守老人為不給子女添麻煩而採取自殺方式離開人世的現象也時常見諸報端。

盡快一攬子解決「三老」問題十分迫切,意義重大:一是可以大幅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讓他們分享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成果;二是可以編織一個社會安全網,讓他們分享社會正義的陽光,有利於社會穩定;三是有利於全國異地打工1.7億人的子女更加安心工作,增加勞動供給,促進經濟發展;四是可將籌建「三老」服務協調機製作為積極應對老齡化的一個「突破口」,條件成熟時逐漸覆蓋到全體老年人。

6. 中國的老齡化嚴重嗎

首先,這會對養老保障制度產生影響。

中國人口老齡化過程是在正式養老制度相對不健全的情況下發生的,盡快健全和完善多支柱的養老保障制度特別是社會養老體系是我們全面深化改革的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養老金的平衡與可持續發展是中國未來較長時期內面臨的主要挑戰,也是實現老有所養的難點所在。從全世界范圍看,沒有一套養老保險制度方案能放之四海而皆準,中國在學習其他國家經驗的同時需要尋找自己的制度方案。

其次,醫療保障制度也會受到影響。

人口老齡化進程將進一步推動中國民眾整體健康狀況和疾病譜的變化。研究表明在醫療服務價格不變的條件下,人口老齡化會導致醫療費用負擔不斷遞增。而伴隨著醫學科學和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老年人醫療費用將大幅度增長,人口老齡化將給醫療保險制度的持續穩健運行帶來巨大挑戰。由此盡快改變生物醫學模式、花大力氣推進新的公共衛生模式就顯得格外緊迫。

第三,服務保障體系需要完善。

在「長壽不健康」的背景下,老年人口失能風險較高,會導致形成規模龐大的失能老年人群體。老年人口的長期照護問題是中國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長期面臨的難點和焦點問題。

當家庭不能提供完善的照料服務時,迫切需要建立社會化的長期照護體系,包括長期照護服務的供給和資金的籌措。

在應對老年人失能風險的制度建設方面,中國發展較為滯後,雖然已經開始試點長期照護保險,但建立正式的長期照護服務保障體系還需時日。

7. 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形成原因

人口老齡化是現代化進程的必然結果,計劃生育政策不是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根本原因。

人口老齡化是現代化進程的必然結果。人口老齡化普遍發生於世界各國,21世紀可以說是人口老齡化的世紀。2005年,全球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10%,意味著全球在總體上跨過了老齡社會的「門檻」。

可見,人口老齡化並非某個國家或地區的局部現象,而是發生於整個人類社會、並將在較長時間內持續存在的普遍現象。其主要原因是:伴隨現代化的深入發展,全球生育率下降,人類壽命普遍延長。只要這兩個方面保持不變,那麼人口老齡化趨勢就不可逆轉。

計劃生育政策不是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根本原因。老齡化是世界人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在全球范圍內得到驗證的普遍規律。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加快了人口老齡化速度,但也減少了未來老年人口的總體規模,並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老年人口規模處於較高水平的時間。

(7)中國老年人高齡化擴展閱讀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我國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提高養老服務質量。我國的老齡政策制度設計,不僅要著眼於完善資金支持系統、提升養老的物質保障水平,更要著眼於構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真正實現在「物質搞上去」的同時「服務跟上來」。

2、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我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健康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強勁。

3、鞏固家庭養老的基礎性地位。家庭養老在經濟供給、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有獨特優勢。然而,當前家庭養老功能正在弱化。

這就需要政府積極制定家庭養老支持政策,通過稅收優惠、經濟補貼等多種方式鼓勵子女與父母同住,減少老年人獨居現象。

4、豐富養老方式,拓寬養老渠道。老齡政策制度設計應充分考慮未來老年人口的新特點,豐富養老方式,拓寬養老渠道。

例如,未來老年人口的教育水平持續提升,接受新事物、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明顯增強,應大力發展「智慧養老」平台;他們大多實現了以房產為主要內容的財富積累,因而應大力創造條件,為「資產養老」方式的推廣開辟道路;等等。

8. 中國社會老齡化現狀

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預測

據統計,2015年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22億,占總人口的16.15%。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7.17%,其中8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067萬人;2025年,六十歲以上人口將達到3億,成為超老年型國家。考慮到70年代末,計劃生育工作力度的加大,預計到2040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達到頂峰,之後,老齡化進程進入減速期。

2007-2020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數量及比重

據預測,2016年中國人口數量將達136976萬人,2020年中國人口數量將為137702萬人,2036年中國人口數量為139349萬人。此預測沒有考慮男女比例導致的出生率的變化,從而引起的老齡化的增加對人口增長起制約作用等。

從人口結構的角度來看,中國的高齡老人數量從2010年至2050年持續增長。由於高齡高齡老人群體中失能率在50%以上,我國失能老人規模或從現階段的625萬人上升到2050年的1875萬人,35年裡增幅高達200%。

中國失能老年人口統計分析

從衡量老齡化社會負擔指標——老年撫養比來看,從2000年至今,老年撫養比加快增長,至2020年將上升至16.9%。而加入少年兒童撫養比的總撫養比指標到2030年將超過50%。數字說明勞動力的比例的迅速下降將嚴重加重未來社會負擔,而為了「孝敬」工作了一輩子的「老人」,高效、有效、專業的養老系統/產業是解決老齡化社會帶來沉重養老負擔的唯一途徑。

中國人口老年撫養比預測

三、中國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

1、人口老齡化,意味著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而且達到了一定的規模和程度。增加的這部分老年人口,由於機體抵抗力的減弱和城市污染的增加,就會滋生疾病,從而增加城市的醫療消費。而老年人生病一般不敢輕易地自己購葯治療,而會主動求醫治療。由於在當期的醫療體制下,財政對醫院的轉移支付機制尚不完善,醫患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醫護人員往往利用自身的信息優勢,給病人開中高端的葯物,以提升自身的收入。這就使得城市的醫療消費往往傾向於中高水平的醫療消費。老齡人口所得的病,很大一部分是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性質決定了治療的長期性。而部分慢性疾病的治療,需要購置昂貴的葯物或醫療器械。因此,部分老人的當期收入可能未必足以購置,從而激發了預防性儲蓄的動機,誘致當期老年人口跨期進行醫療消費。

2、會減少勞動力供給,降低勞動生產率。有效勞動力供給是確保經濟發民的基本保障,人口紅利是我國保持長期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人口老齡化尤其是勞動人口的老齡化則會導致適齡勞動力比重下降,使我國喪失勞動力資源的優勢。是會制約經濟產業結構調整。我國目前正處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的關鍵時期,需要大量懂技術、有文化、掌握多重技能的復合型創新人才的支撐。而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必然伴隨著大量勞動力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創新能力、適應能力、知識更新能力的減弱,制約新興產業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導致勞動年齡人口負擔加重。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逐漸深入,社會勞動年齡人口對老年人的撫養比將越來越大,再加上對幼年子女的撫養,必將加重勞動年齡人口的經濟負擔。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內地勞動年齡人口總撫養比2010 年為34.2%,而2014 年則達到38.1%。

3、影響現代農業發展。當前,我國農村人口老齡化進程快於城市老齡化,而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正大量外流,這就使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素質整體下滑,不利於現代先進農業機械、農業技術的推廣與應用,障礙現代農業發展。同時,農業是我國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農業發展緩慢也必將全面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進程。3、會影響稅收政策和政府財政支出。人口老齡化必然帶來勞動力的減少,相應的就會減少納稅人的比例,而政府為了增加稅收收入,只能提高稅收,從而增加企業的負擔。同時,政府為了確保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也將大幅增加用於醫療、衛生、養老等社會服務的財政支出,從而減少在經濟建設方面的投入。
4、會減少社會儲蓄。社會儲蓄是經濟建設投資的基本保障,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及老年人收入的減少,其更傾向於消費,從而導致社會儲蓄的減少,並引起社會投資的減少,而影響經濟發展。

9. 中國人口老年化

截至2011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1.85億,預計到「十二五」期末,全國老年人口將增加4300多萬,達到2.21億,屆時8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人將達到2400萬,65歲以上空巢老人將超過5100萬。

將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納入長期規劃
將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長期規劃。我們提出 健康老齡化戰略內涵,主要包括"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樂"內容,這是對中國老齡工作的綜合概括,是促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是解決好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主體思路。具體建議是:
提高對老齡化問題的認識

要加強輿論宣傳和引導,強調中國人口 老齡化趨勢加快的嚴峻性,對社會經濟發展影響的緊迫性,以及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的重要性,提高各級政府和領導的思想認識,增強全社會的老齡意識。
明確國家老齡工作的方向

將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納入國家"十五" 計劃和中長期發展規劃中,結合經濟發展進程和城鄉不同情況,精心設計和構築中國老齡的工作體系,明確提出目標要求、工作重點、投入力度、檢查標准。
落實到各地的發展計劃中

要求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把該地區老齡工作列入議事日程,根據國家的要求,結合自己的實際,納入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採取分工負責和齊抓共管方式,對老齡工作有管理、有服務、有措施、有檢查。
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相結合

走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相結合的養老道路。建立以家庭養老為基礎,社 區養老服務網路為輔助,公共福利設施養老手段為補充,社會保險制度為保障的居家養老體系,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會和國家作用有機的組合起來,使之發揮出最佳效用。具體建議是:
居家養老環境

為了使老年人起居方便,住宅設計要充分考慮方便老年人和滿足老少戶可分可合的需求,公共設施要安排方便老年人活動的場所,使得絕大多數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的家庭里,繼續發揮家庭養老功能,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具有尊老敬老傳統的家庭養老體系。
加快社區老年服務建設

在城鎮建設規劃中,要充分考慮人口老齡化趨勢,合理規劃社區藍圖,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咨詢、購物、清掃、陪伴、護理、緊急救護等各種服務,並為老年人學習、文體、康樂、交往等社會活動的需求提供條件,逐步建成適合城鄉不同特點、多層次、多功能、多項目的社區老年人服務體系。
適度發展公共養老的福利設施

對政府設立的敬老院等養老、安老機構和設施,要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需要公共福利機構撫養的老人情況,政府要繼續增加投入,努力改善設施條件,逐步提高居養水平。鼓勵和扶持社會民辦公共養老設施,制定優惠政策積極發展福利性公共養老設施,形成對家庭養護困難老人的救助保障體系。
健全老年人社會保障制度

要採取各種措施,完善城鎮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正常增長機制,完善相對獨立的養老金經辦機構,負責養老金的徵收、給付、營運和管理,用發國債形式探索建立養老保險基金,保證全額按期予以支付。農村要逐步推行自我儲蓄和家庭保障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予以政策扶持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並積極推進城鄉養老、醫療方面的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逐步建立起城鄉老年人的社會保障體系。
積極發展老齡產業

老齡產業是為了滿足老年人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而 形成的產業,既包括生產性產業,也包括服務性產業,是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重要手段。發展老齡產業,一是要從中國實際出發,以滿足老人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為目的;二是要以市場為導向,按經濟規律辦事,三是要保證養老費用的合理使用,提高老年人的消費能力。具體建議是:
市場機制帶動老齡產業發展

國家要根據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圍繞老年人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對一些產業進行結構調整,開發生產適用對路的各種老年用品,鼓勵和引導老年產品市場的發展。經濟管理部門應運用市場機制,制定一些必要的優惠政策,扶持具有福利性質的為老服務產業發展。
以老齡產業發展社會福利事業

城鄉養老社會化服務要逐步走產業化發展路子,在財政給予必要資助的同時,鼓勵社會團體和個人參與,啟動老齡產業機制來興辦社會福利設施,實行誰投資誰管理,依法進行經營,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努力降低為老服務產業發展成本

要充分利用現有社會資源發展老齡產業,多層次、多渠道籌集發展老齡產業的資金,努力提高資金利用率。充分利用金融杠桿作用,在稅費徵收政策上,考慮扶持為老服務產業的發展。

10. 中國老齡化現狀與趨勢是什麼

一、老年人口迎來總量高峰,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

65歲以上老年人口出現兩個增長高峰,第一個增長高峰是在2018年—2022年,主要是由於新中國的首個「嬰兒潮」出生人口,在這個時段進入了老齡化時期;第二個增長高峰是在2027年—2038年,是「大飢荒」之後的「嬰兒潮」出生人口進入老齡化階段。

二、老齡人口結構轉變,高齡化現象日益凸顯。

老齡人口分為80歲以下的低齡老人和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2019年—2038年主要為低齡老人的增長,低齡老人大約占老齡人口的2/3。從2041年開始,高齡老人的數量迅速增長,佔比也將快速增大。

從人口紅利到人口老齡化。

我國老齡化的特點離不開一個重要背景,即改革開放以來四十多年,勞動年齡人口不斷增加,總撫養比持續下降。總撫養比指的是需要撫養的老年人和少兒(0—14歲)占勞動年齡人口的比例,換句話就是一個勞動年齡人口要支撐多少需要照顧的老人和需要撫養的孩子。

剛進入老齡化的前期,總體來看,少兒的撫養比有所下降,但老年人的比例已經開始上升。從人口的發展趨勢來看,1960年開始到2049年,總人口大約在2029年達到頂峰,之後開始下降。

但我們的勞動年齡人口早在2012年就已經達到了頂峰,目前已經連續下降好幾年。因此,撫養比已經開始上升,即每個勞動人口所需要撫養的人數正在上升。

閱讀全文

與中國老年人高齡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生堂食物中毒怎麼辦 瀏覽:446
銀齡老年大學電話多少 瀏覽:514
天津體藝老年大學 瀏覽:876
殘疾人能進哪些養老院 瀏覽:473
你對父母有哪些尊重 瀏覽:959
單身女人不給養老金 瀏覽:931
60歲以上退休人員被執行人 瀏覽:901
養生館需要交多少錢 瀏覽:514
部隊士官養老保險怎麼改革的 瀏覽:6
楊振寧如何稱岳父母 瀏覽:55
像什麼一樣長壽 瀏覽:635
退休年齡最新公示 瀏覽:796
揚州女的退休年齡變成55了 瀏覽:698
海南省基本養老保險條例 瀏覽:390
社保卡給打退休金嗎 瀏覽:577
不合理養老金怎麼辦 瀏覽:367
有多少在外打拚的父母 瀏覽:905
養老工作國家哪個部門管理 瀏覽:112
老年人如何才能過得幸福 瀏覽:196
重陽節殘疾人包餃子活動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