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敬老院的老人准備一幅對聯
敬愛無親疏,天下高齡皆父母 早春溢滿神州大地,文化溫暖鄉梓老人
東風吹出千內山綠
春雨灑來萬象新
玉龍容吐寶慶吉日
金鳳含珠賀新年
新春喜飲豐收酒
佳節樂吟改革詩
家和人壽年豐
高天冬去蘇萬物敬愛無親疏,天下高齡皆父母
老殘不孤獨,人間晚輩盡兒孫 躬於福地享高齡
有衣有食享天年
躬於福地享高齡
有衣有食享天年
老殘不孤獨,人間晚輩盡兒孫 尊老愛幼傳承中華美德,安享晚年彰顯社會和諧
歲月無情催白首豐衣足食壽彌高
人在晚年逢盛世無慮無憂度晚年
躬於福地享高齡
有衣有食享天年
2. 盪口古鎮的盪口文化
【孝義之風代代傳】
盪口的禮讓、孝義之風,代代相傳。源於吳文化的謙讓美德和儒家思想。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盪口尤為昭彰,漢有丁蘭,晉有華寶,元末華幼武,明初華貞固。華幼武、華貞固侍奉母親的「春草軒」從堠陽移徙鵝湖,歷經數百年,堪稱中國第一所家庭養老院。盪口還先後建起了怡老園、養萱齋等孝養敬老的場所,傳承了「孝為行首」的優良傳統。明代傑出書畫家沈周為盪口華蒙養萱齋題曰:「南齊孝子千年孝,今代還生奉母人」。文徵明贈華世楨詩曰:「祖孫繼好兼三世,道義相看重百年。」明末忠臣華允誠一片丹心、冒死直諫、捨生取義的獻身精神,一直鼓舞著華氏家族的子孫後代。
恪守孝道,推已及人,博愛眾生,務本濟物。把「孝」衍化為「義」,是盪口孝義文化升華為實際行動的具體表現。盪口在明初華仲諄首設義倉,賑災扶貧;明弘治年間(1503)華禎首建無錫第一義庄(比華雲的義庄早約50多年);明萬曆年間,華察又創設役田接濟族人;清乾隆年間,華進思捐義田1340畝,建立了華氏老義庄。至清末,老義庄義田數量達7000畝,規模在蘇南獨占鰲頭;隨後,華氏又相繼建起了永義庄、新義庄、襄義庄、春義庄,另有徐氏義庄、殷義庄、須義庄等,全盛時全鎮義庄近十所,其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均為江南之首,在全國也屬少見。盪口的義庄有著周密的規章制度,在贍族濟貧、慈善解困、訓養童蒙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孝義文化不僅使華氏家族長盛不衰,也營造了盪口地區民風淳樸、和諧安居的社會環境。「崇孝尚義」成為盪口文化的重要特徵之一。
【詩禮持家奠基業】
盪口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明洪武三年,鵝湖華氏始遷祖華貞固來到盪口後,帶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華貞固當年被朝廷征為孝廉通經儒士,他自幼好學,熟讀諸子百家、佛道儒兼通,並能將其融會貫通,形成獨特的家教理論,著有《慮得集》行世。「慮得」取自《大學》「慮而後能得」之句。後人把《慮得集》被譽為治家經典,盪口華氏子孫世代相傳,為華氏家族的長足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這里,我們整理了華貞固「慮而後能得」部分語錄,以饗讀者。
1、以義為利,積德為重。
2、孝悌通神明,積善來百祥。
3、取與之際,常存陰騭。以濟物為心,種德於子孫。處事接物,寧人負我,毋我負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4、慈善之心忠孝之道吾家歷代循守,傷人之財害人之事吾家積祖不為。
5、人家成敗,必有其由,為善則成,為惡則敗,理之必然而無疑者。凡合理者謂之善,悖理者謂之惡。
6、辛酉自省詩戒:勿貪可無悔,守分可無憂。堅制可無怨,克勵可無求。
7、訓蒙習書:灑掃應對安詳恭敬,言溫氣和意誠心正。篤學修身孝悌忠信,格物致知窮理盡性。仁熟義精為賢希聖,書此訓辭子孫是聽。
8、遣懷自釋:收薄田,住陋屋。著麄衣,吃淡粥。低頭行,蜷足宿。勿貪財,休縱欲。善固窮,能忍辱。屈如伸,是為福。
9、辭世:身居浮世上,心似浮雲閑。悟徹從前事,逍遙天地間。
在鵝湖這塊風水寶地的浸潤下,經詩禮文化的培植,盪口便成為「孝義之邦」和「名人搖藍」。
【小橋流水傍河居】
盪口古鎮東枕鵝肫盪,南挽南青盪,北連蔡灣盪,西接蘇舍盪,古鎮四周,河網密布。伯瀆河與鎮內的市河、北倉河、北新河、東新河、鰻鱺浜、銀魚浜、廟浜、新開河,縱橫交錯。湖盪、河浜、橋梁、舟楫和修復完善後的水池、水榭、水埠以及豐富的地方物產,組成了盪口親水文化的美麗畫卷。
歷代文人墨客多有贊美之詞。清代詩人杜漢階的竹枝詞詩曰:「東南巨浸首鵝湖,絕妙煙波萬疊圖。雲外青山遙映帶,風光得似邑西無。」秦琦的詩曰:「鵝湖美色水深深,系棹攜壺取次斟。詢是水鄉風味好,銀魚如雪細如針」。「儂有雞頭正堪采,鵝肫盪里泛青波。」楊南峰詩曰:「天知早稻上場來,故放晴光日日開。老酒深缸軟草鋪,與君同把太平杯。」文徵明也有詩句雲:「翹首鵝湖剛百里,遙憐歲晚客間身。」
「浣女捶衣河灘頭,客船停於屋檐下」。小橋流水、傍河民居,駁岸河埠,船隻往來,形成了濃郁的水鄉特色。根據古鎮核心區保護性修復實施方案,修復建設的橋梁有 24座,有石拱橋、石板橋、廊橋,有單孔的也有多孔的,形態各異。這些橋梁演繹著盪口人積富為民、行善積德、造福桑梓、崇尚孝義的生動故事。盪口船的種類繁多,有米包子船、火輪船、航船、烏蓬船(亦稱嘡嘡船),還有小網船、罱泥船、小畫子船、蚱蜢船、放鳥船、龍船、漿船,以及救火、戽水的「洋龍船」,堪稱船文化博物館。
由於水面廣博,水上物產豐富,鵝肫盪內原盛產菱芡、魚蝦,尤以銀魚最著名,「歲亦不下萬斛」。近年來,省級綠色無公害水產品青魚、鰱鱅魚、中華鱉馳名省內外。
3. 鄭州愛馨養老院到底好不好
鄭州的養老院近幾年新建的可不少,愛馨養老院是1999年成立,在河南省算是規模比較大的了。還有萬人養老城,在鄭州市長江路與馮庄路交叉口雙秀公園東200米。來源:中國敬老院網
1.鄭州市南五里堡敬老院
電話: 0371-6889414
地址: 十八里河鎮南五里堡村
2.鄭州康樂養老院
電話: 0371 - 67534416
地址: 鄭州市西環路北陳伍寨北街(西環路與化工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3.鄭州市龍湖老年公寓
電話: 0371 - 62567199
詳細地址: 龍湖鎮中山路中段 (新鄭第三人民醫院對面)
4.鄭州頤和老年公寓
電話: 0371 - 61323201
詳細地址: 與沙口路交叉口西嶽砦新村26號
5.鄭州市惠濟區恆愛老年公寓
電話: 0371 - 63605599
詳細地址: 糧倉路9號(沙口路北段興隆鋪熱電廠北隔壁)
6.鄭州愛馨養老院
電話: 0371 - 68725390
詳細地址: 京廣路口高砦西南頭
固陽敬老院
城關鎮敬老院
南五里堡敬老院
遂平縣車站敬老院
西郊敬老院
石林鄉敬老院
洛陽市怡養老年公寓有限公司
清豐縣城關敬老院
漯河市老年公寓
陽光老年公寓
大周鎮敬老院
劉寨敬老院
祭城敬老院
安陽市殷都區梅元社區新世紀老年公寓
晴山莊老年公寓
榆林鄉敬老院
平頂山市衛東區敬老院
漢寨敬老院
老城鎮敬老院
鄭州市龍湖老年公寓
孟莊敬老院
林州市老年公寓
鄭州晚晴山莊老年公寓
孝義鎮敬老院
商丘市敬老院
南陽市宛城區福康養老院
米村敬老院
尚庄鄉敬老院
4. 三篇 500字論語的讀後感。
第1篇:讀《論語》有感
讀了《論語》一書,我感觸很深,不但學到了許多知識,而且還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華。
所謂《論語》,即孔子及其弟子編纂的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它是我國一部最早的語錄體散文,其作者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是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文藝理論批判家,還是我國第一個系統闡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對中國的教育產生了巨大的深遠影響。
《論語》一書是孔子學說的體現,孔子學說的核心是「仁」,即「愛人」這是孔子認為的最高的道德准則和品質。
其中幾則令我印象頗深。( 蘇州萬達企業服務 - 萬達文學 www.szwdzl.com )
第一則當然就是開篇第一章的第一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學習知識以後,在一定的時候溫習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處而來,不也是快樂的嘛!別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惱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養高的人嘛!
多麼勤奮的人,多麼樂觀的人,多麼大度的人,這樣的人不為君子誰為君子?這值得我們學習。學後復習,不僅會加強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還會從舊的知識中領悟到新的東西,就是「溫故而知新」,這樣豈不是一舉兩得?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而來,大家在一起討論共同的興趣、共同的喜好,一起交流生活、交流學習,真的是很快樂。別人不理解自己,這是很正常的事,因為世界上有這么多人,每個人的思想、喜好都不相同,我們沒有必要去為此惱恨、惱怒,應該用寬容大度的心去理解別人,去原諒別人,這樣的人才可以被稱得「君子」。
孔子不僅僅是勤奮、樂觀、大度的人,還是一個謙虛的人,在述而第七中的第二則: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裡,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做到了哪些呢?孔子真是太謙虛了,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所說所做有很多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個如此重要的偉人,還說出如此自謙的話,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孔子還認為「苟志於仁矣,無惡也」。即如果一心一意培養仁德,就可以消除惡。的確,品德在一個人的人生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決定著人的一生,不好的品德會使一個人醜陋、惡毒,甚至會讓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良好的品德會讓一個人美麗、善良,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可見,培養仁德是很重要的。
《論語》真的是一部很富有哲理的書,不僅僅是現在,甚至是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後,它都會激勵著人們不斷的積極進取,在各個領域,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1000字
第2篇:讀《論語》有感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這句話出自《論語》,是我最喜歡的名言之一。每當讀起這些古典名著時,都不禁會贊嘆起瑰麗的中國文化,四書:《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這些燦爛的瑰寶已經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的意思是看見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好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這句話教導我們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要注意學習,不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類似的毛病。老子也說過類似的話:「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蘇州萬達企業服務 - 萬達文學 www.szwdzl.com )
虛心求教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遇見不懂的要及時請教別人,努力與別人看齊。如果人們沒有「見賢思齊」這種精神,那麼你,你還是原來的你,不會有任何前進的步伐,生活也就不會有動力,而動力決定著你的成敗!
因此,我們應該有著「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的這種精神!
--450字
第3篇:讀《論語心得》有感
總以為孔子是離自己很遙遠的古代聖賢,《論語》是學術家們才研究的歷史文化遺產,從沒有想到它會如此親近地來到我們身邊,讀了於丹老師所寫的《論語心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這位聖人的樸素、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時時傳遞出的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
初讀《論語心得》時,心中生出一些困惑,因為書中所說的安貧樂道,現在看來頗有些讓人不思進取的味道,細細讀來,慢慢明白其中的深意。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每個人都在努力發展著自己的事業,收入多少、職位高低,似乎成了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志。其實,高官厚職的,生活得不一定快樂。競爭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調整心態,調整與他人的關系,倡導良性競爭而非惡性競爭。畢竟,這不是一個人的世界,不管多聰明、多能乾的人,缺少他人提供的幫助,成功也是不可能的。一個人只是一葉「舟」,而眾人才是既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水!
於丹教授分析的《論語—心靈之道》,讀過之後,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同樣一件事情,看待的角度不同,心態會不同,心情也會不同。就像平時開車,同樣是紅燈前的第一輛車,有的人會想:真倒霉,別人都能趕在紅燈前過,怎麼偏偏我過不去,心情就會變得很糟糕;而有的人會想:我真幸運,下次變綠燈時,我能第一個通過,心態就會很平和。《論語心得》告訴我們,要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裡面,要盡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用積極的心理暗示調整自己。
感觸較深的還有於丹教授講的《論語—交友之道》。朋友有好壞之分,良朋益友可以帶來很多幫助,惡朋佞友卻會帶來許多麻煩,甚至引你走上邪路。什麼樣的朋友是好朋友?什麼樣的朋友是不好的朋友?書中說到的「益者三友」和「損者三友」,細細想來,頗耐人尋味。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很多的朋友,特別是那些身世顯赫,家境優越的人,周圍更是不乏與其稱兄道弟的人,但是,當他們失去了這些優越的條件,或是當他們身處困境時,又會有多少真正站在他們身邊,肯為其兩肋插刀的人?怎樣才能交上好的朋友呢?《論語》也給出了答案。要想交到好朋友,一要有仁愛之心,二要有辨別能力,都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有了一個好的朋友,人生便開啟了一段美好的生活。
人活一世,草活一秋,能夠快快樂樂、開開心心的過一生,這是每個人心中的夢。相信我只要踏踏實實地做人、認認真真地工作、以誠相待地交友;學會放棄、學會捨得、學會寬容、學會立志,就會讓自己的心靈變得完美、強大,就會享受到生活的美滿與幸福!
--1000字
第4篇:讀《論語》有感
《論語》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對流水的感嘆,融進了他對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感嘆。用逝水象徵時光的流逝――一種促人及時行動的緊迫感,一種生命價值只有在奮斗中才會實現的歷史責任感,都在一聲嘆息中流露出來,帶給人無盡的思考。
時間――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東西。一步步、一程程,已經走了多遠,永不停留,走過秒、分、時、日,又積成日、月、年代。高爾基說過:「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他從不多給誰一分。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的時間留給他們一頭白發,兩手空空。」我們不能讓時間停留,但可以每時每刻做些有益義的事。
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前途。時間老人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時間老人對每個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樣的時間內,人們的收獲卻不同。所以我始終相信「珍惜時間的人時間也會珍惜他『」這句話。懂得珍惜時間的人會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因為他們知道時間是寶貴的。如果你會把握時間,你就會把握生命,你才不會虛度人生,如果你虛度人生,那麼在你虛度的一分一秒的時間里,你可能不會感覺到什麼,然而有一天你去計算,你會覺得浪費的時間可以干很多你沒時間乾的事情。這時,有的人懊惱,有的人想禰彌補,但這是無濟於事的。俗話說的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如果你不想自己以後後悔,那麼現在你就要珍惜時間。歷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十分珍惜時間。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與朋友約會,他站在橋頭一邊等一邊在紙上寫著,雨淋濕了衣服,他也毫不察覺。朋友來了滿懷歉意的說「不好意思,耽誤了你寶貴的時間。」愛因斯坦卻興奮地說:「我非常有意義地度過了這段時間,因為在這些時候我又想起了一個出色的想法。」時間是寶貴的,它總是不知不覺地從我們身邊流走。你是想把它當作日歷一天天撕下去,到最後只留下一個生銹的日歷夾嗎?因此我堅信珍惜時間的人才會擁有美好的明天。。
--800字
第5篇:讀《論語》有感
翻開《論語》,古人思想的精華就好似悠悠的花香,沁人心脾,在我的腦海里埋藏,把我的心靈凈化。
常言道:百行孝為先。孝順確是中華傳統美德最為偉大的一種。的確,從古至今,從聞雷泣墓到哭竹生筍,再從卧冰求鯉到扼虎救父,這一個個孝義的故事無不體現了中華傳統美德——孝順。孔子也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其意思是如今所謂的孝,是說能養活父母就可以了。然而至於狗和馬,都能得到飼養。如果對父母不恭恭敬敬,那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是的,孝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但是,孝順不僅僅是能養活父母,而是要和顏悅色地對待他們,使他們得以安享晚年,此之為大孝。對呀,如果只是養活他們,別的就一切都不理,那與對待豬狗又有什麼不同呢?所以,孝順要真心用孝德去對待自己的父母。
可如今,許多老人病死街頭,無人理睬;被棄於養老院中,孤獨終老;被迫以撿垃圾為生;被兒女當做是「自動提款機」的事情時有發生,這難道就是孝義嗎?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孝義哪裡去了呢?這確實令人心寒。且不說養活父母而不理睬的,就嫌棄老人的人就不計其數,可怕呀,他們的道德倫理觀呢?從小老師所教育的孝義呢,難道他們的腦海和心靈里就從來沒有存在過「孝義」二字嗎?此之為大不孝。而僅僅是把父母丟棄給養老院和保姆的人也不少,雖說他們也有盡到贍養父母的義務,但卻可以用「工作太忙」之類的借口去敷衍搪塞嗎?他們怎麼不想想,從小是誰含辛茹苦帶大他們?是誰為他們撐開了保護傘,肩頂狂風暴雨呢?是誰真心為他們無私奉獻,卻從不求回報呢?是父母!從小一個字一個字地教導,一口飯一口飯地喂養,而在他們老了以後,他們也不認識字了,難道我們就不應該一個字一個字教會他們,一口飯一口飯喂父母嗎?朋友啊,孝義非常重要,它不僅僅是社會上的倫理道德問題了,而是一種從心底里真正孝順的表現,它不是法律硬要要求的責任,而是每個人從心底里就明白的該負的責任。而且,孝義要真實,不要虛情假意,不要有目的,要真心地對待父母,要和顏悅色,恭恭敬敬。孝義不是隨口說說,而是要落到實處,真正的孝義是不用嘴說的,卻人人皆知。
《論語》從孝、仁、義、徳等多個方面對我的身心進行了完整的洗禮,使我的身心彷彿就沉浸在中華民族文化精髓的海洋里。《論語》---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民族閃耀金色光芒文化的里程碑,是中華上下五千年光輝而傳神的歷史性的一筆!
--1000字
第6篇:論語讀後感
今年假期,我就有幸拜讀了一下。說它是薄薄的一本小書,實在不假。雖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注釋,翻譯,總共也不過220頁。想想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此的一本小書。若是擺在那些厚似饅頭,重似磚頭,印刷精美似綉花枕頭的大部頭巨著之中。實在是不起眼之極了。何以想像,就是如此的一個薄薄的小書,卻統治了中國近二十個世紀,是中國的立世的歷史呢?可見《論語》是一本應百讀、細讀的好書。
其中靈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第一篇:「學而實習之,不意樂呼,有朋自遠方來,不意樂呼,人不知而不蘊,不亦君子呼?」這句話的意思是:意思為學習之後經常去溫習,不也是快樂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值得高興么?別人不理解你,而你不生氣這不是君子么?
我認為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把學習同樣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好好學習。而當朋友來到你家裡,你也應當非常高興,該熱情款待才成。當別人不理解你的時候,你不能生氣,而應該耐心的對別人講明你的理解,這樣你才是個君子。
《論語》這本書非常好,他告訴我們許多人事間的道理,它能讓你品德高尚,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普通人把《論語》作經書看,認為是聖人之言,不以文學論。但以文學眼光看來,《論語》一書的文學價值很高。
--500字
第7篇:讀《周總理的妙語》有感
一陣妙語,既幽默風趣,又把對方問得啞口無言。既不辱自己的國家,又可以高揚我國的旗幟。
周總理的一陣妙語,把美國來使反問得啞口無言,面對美國來使的種種刁難,本想欺辱我國,反而被周總理用妙語把問題丟了回去,讓美國來使難堪。美國來使首先看見了桌上的一支「派克」牌鋼筆,這是最好的鋼筆,還是美國製造的,於是,他傲慢地對周總理說:這支是我們美國製造的派克牌鋼筆,周總理也愛用?總理不緊不慢地說:「這是一位朝鮮朋友送給我的,正是美國用這支筆簽的板門店投降書,我認為很有紀念價值,所以留下來了。」美國來使又問了幾題,都被周總理妙趣橫生地答住了。這潑「冷水」倒向美國頭上潑了。
在歷史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事情。諸葛亮這個人大家很熟悉吧?「諸葛亮舌戰群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三分天下前,曹操曾率十分大軍進攻劉備三萬兵力的徐州,劉備大敗而歸,被迫投孫權。可孫權很看不起劉備,處處刁難劉備,諸葛亮前去勸說。孫權安排眾多謀士,也想刁難諸葛亮。但諸葛亮以其人之道還致其人之身,憑三寸不爛之身,把謀士們搞得羞愧萬分,諸葛亮真是為國爭光!
我們遇到別人刁難自己,一定要盡量化解困難,把問題巧妙解決。
--500字
第8篇:幸福論——《MY WAY 》讀後感
幸福,遠不如煙火般絢麗。有時候平淡的來不及察覺,就已經悄然離去。——題記
小時候總會幻想,自己變成了一位公主,有穿不盡的漂亮衣服,數不清的玩具,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當然這只是純粹的幻想,事實上發這些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或者說這只是幻想中的幸福。還有最掃興的事在夢中的幸福,每當我們完全沉醉在這美好的夢中時,總會有一些沒有的理由從幻想中回到現實。每個人對於幸福都有不同的見解和看法,而有的是為了幸福而執著追隨,有的則是為了幸福而漫長等待,有的,卻是成了幸福的犧牲品。人生,原是一段沒有盡頭的路,而幸福,使它有了盡頭,任性的幸福,在人生的路上放下了一座座高山,撒下了一粒粒絆腳石,它的任性,成了我們的勇氣,只要一步步地走下去,就一定能觸摸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若是人生承擔不了這么沉重的的幸福,就不要輕易說出「幸福」這么沉重的字句。把遺憾帶上三萬尺的高空,然後隨風消逝,瞬間已是遙遠的距離。只剩下天空,在輕風中低吟。承擔不起的幸福,又怎能叫做幸福呢?
《MY WAY》送給了我很多很多的啟示:若幸福,只是光影,那麼我們要用一生精力去尋找這份光影;若幸福,距離我們有億光年遠,那麼我們,要用一生追隨。
--500字
第9篇:讀《論語》有感
孔子,春秋戰國時期之文人,其作《論語》流芳百世,流傳至今,幾乎無人不知,無鬼不曉。
《論語》,封面精緻,外殼鵝黃,厚厚的,正上方用宋體寫著「論語」二字,下面寫著「孔子的智慧」幾個字,並配有一幅山水畫,讓人一眼就喜歡上了這本書。翻開書頁,一股油墨香味撲鼻而來,啊!這本書我已經心儀很久了,還是媽媽特意從書店買來的呢!
這本書中字字珠璣,其中我認為最精闢的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兩句話。
第一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時常溫習學過的知識,這難道不快樂嗎?有朋友從遠方來做客,這難道不開心嗎?別人不知道我有學問,而我不介意因為學習是為了自己,這難道不是一個君子嗎?」」告訴了我們:「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應手。如果別人對你有誤會時,不要生氣或難過,只要你做的是對的,別人終究會明白的。」
第二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是缺點的話,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看自己有沒有一樣的缺點,如果有就要立刻改過來。」」告訴了我們:「朋友或同學當中,每個人都有優缺點,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學習別人的長處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兩句話寫得真好,我們大家也要好好讀讀哦!
《論語》,孔子智慧之精華,他告訴了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做人,就應該要不能只修飾外貌,更重要的是內心的修養;做人,就應該要對所有的人都要以愛心對待,也要多親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應該要假若發現了自己的任何缺點和過失,必須得勇於改過,不能故意不改,並裝作沒發現;做人,就應該要本著正大光明的態度來做事,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論語》,孔子,傳頌千秋萬代……
--800字
第10篇:讀《論語》有感
閑來無事,掐指一算,自余去年習《論語》,至今已有一載有餘。除過背了「鄉黨」,「先進」等幾篇以外,竟無甚感觸。正暗暗哀嘆時,周禮不禁觸動了我,遂意欲小議周禮。在此不敢高談闊論以充學者,實只乃表我之淺見也。
禮,乃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周禮,即周朝時期發展起來的,建立在維護統治者利益的基礎上,並束縛人的思想和社會活動,調整人們行為規范的總和。
周禮,和禮法、祭祀於一體。所謂禮法者,即法紀與禮儀。法紀即法律。禮儀,即禮節與儀式。何謂祭祀?即備供品向祖先致祭行禮,表示崇敬並求保佑。於是乎,周禮既為維護統治者利益的道德標准,又是法律規范,形成了禮律相通的禮教。即禮允許,法律亦允許;禮不允許,法律亦不允許。所以,周禮鞏固了統治者的權威,這大概也是周公制禮的真實目的吧:鞏固年幼的成王政權。
為什麼說周禮是統治者鞏固和加強政權的工具呢?因為它強調階級性與等級性的差別並且設計了一套繁瑣的程序來維持這種差別。正如荀子曰:「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也。」
周禮要求必須親愛以父權為中心的尊親屬,使親者貴,疏者賤。此謂「親親」。
周禮還要求下級必須遵從上級,特別是周王。嚴格規定上下級秩序,不得犯上作亂。又有「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講的是一個卿大夫冒用皇帝規格的舞蹈,孔子認為不可原諒。此為「尊尊」。
周禮維護父權中心的社會,特別歧視婦女。「幼從父兄,嫁而隨夫,夫死隨子。」
看罷禮法,再來看看祭祀吧!「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就是說一個大夫級的人物,卻祭皇帝才能祭的山,所有人反對。這說明不同等級者的祭祀也不同,絕不允許僭越。
撇開禮的等級性和差別性束縛不談,其實踐過程更是莫名其妙,程序繁瑣,如諸侯每月初一殺一頭羊舉行祭祀,表示『聽政』開始;國君祭祀賜的肉不能過夜……
從這些話中,我們不難發現統治者是如何利用禮來壓迫人民:周禮強調等級性、差別性和程序繁瑣性,並且極其嚴格地維持這種等級差別,決不允許任何人僭越,如果違反,輕則受眾人譴責,重則受刑罰制裁。
周禮因身份等級不同而不同,所以,周禮不是一種公平的社會規范。它不僅表現對被統治者的束縛,更是表現了統治者們不同的等級關系!只可惜,當時的人們沒有一點覺悟,對禮的束縛毫無察覺,並認為能穩定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發展。連聖人孔子都說:「鬱郁乎文哉,吾從周。」
當然,我們也不能將周禮全盤否定,在當時的社會,周禮還是在一定的程度上緩和了當時的社會矛盾,畢竟「禮崩樂壞」不是好事。同時周禮還形成了古代華夏文明的精神淵源。總之,我們要以歷史的眼光去剔其糟粕,汲其精華。
--1200字
5. 關於敬老院老人的對聯
送上三副敬老院對聯,希望你能喜歡!
時盛世昌春不老
豐衣足食壽彌高
無慮無憂度晚年
有衣有食享天年
敬愛無親疏天下高齡皆父母
老殘不孤獨人間晚輩盡兒孫
6. 山西孝義養老院
在太原
7. 求單位新春對聯三副,是關於恭賀老人新春的。我目前在老人院上班。
壽同山嶽永
福共海天長
興邦開富路功歸三代 雛鷹凌空當展興華翅
布政繪鴻圖福澤萬民 老驥伏櫪應懷報國心
人長久,月長圓,春長在 翻一頁日歷,存百年基業
國永昌,家永睦,福永生 繪千幅藍圖,興萬代子孫
老有所為,莫為利已損人事
書宜常讀,多讀修身治國篇
8. 呂梁市孝義市十中現在用的語文書數學書英語書圖片,急急急
孝義市委書記張旭光馬上沒錢過年!張旭光呂梁市委常委 孝義市委書記#山西呂梁孝義市政府城建拖欠工程款!#孝義市黨校工程孝義市李家莊治超辦工程孝義市梧桐養老院工程拖欠農民工工資和建築材料款幾千萬.全人類都感謝你!為人民服務!感謝祖國,感謝你八輩主宗!政府必須守法。吃飯錢也沒有!到處混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