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下鄉和敬老院談養老護理的合作

下鄉和敬老院談養老護理的合作

發布時間:2022-01-16 06:39:49

『壹』 我准備舉辦志願者活動,去敬老院當義工,與對方聯系是該怎麼說吶

首先是自我介紹,是哪個學校,想干什麼;如果對方猶豫的話,你告訴他們你們有沒有去幫忙的經驗,你們幾個人都可以做些什麼,這些要事先設想好的;如果對方還是沒有什麼意願,你可以咨詢對方可不可以上門詳談這樣。如果對方一開始就很樂意的話,就商量你們的時間和一些細節咯

『貳』 去養老院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時,都可以做些什麼

幫忙剪指甲,梳頭,按摩按摩腿腳,其實本人認為最好還是多陪他們聊聊天,人越老越怕孤單,除了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去去養老院,時間允許平常也去去,逗老人開開心。

中國農村鄉鎮普遍辦了敬老院;城市街道也有興辦敬老院的。敬老院的收養對象主要是五保老人,有條件的敬老院還接收享受退休金待遇的自費老人。

堅持入院自願、出院自由的原則。許多地區還為優撫對象的孤老興辦光榮院,吸收符合條件的對象入院。敬老院貫徹集體事業集體辦的原則,入院老人的生活費、醫療費喪葬費等的供給,均由集體承擔,統籌解決。

貧困地區的敬老院,集體組織供給有困難的,由國家給予補助。敬老院的宗旨是敬老養老,把安排好老人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放在首位。

敬老院經常組織老人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和適合老人特點的文娛體育活動。有的鄉鎮把敬老院辦成老年人的活動中心,為鄉、鎮社區的老人提供福利服務。


(2)下鄉和敬老院談養老護理的合作擴展閱讀:

1、是豐富生活體驗。志願者利用閑余時間,參與一些有意義的工作和活動,志願者在參與志願工作過程中,除了可以幫助人以外,更可培養自己的組織及領導能力,學習新知識、增強自信心及學會與人相處等。

2、既可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更可親身體驗社會的人和事,加深對社會的認識,這對志願者自身素質的成長和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3、義工還可以通過參與志願工作,有機會為社會出力,盡一份公民責任和義務

對社會而言,志願活動具有以下積極意義:

是傳遞愛心,傳播文明。志願者在把關懷帶給社會的同時,也傳遞了愛心,傳播了文明,這種「愛心」和「文明」從一個人身上傳到另一個人身上,最終會匯聚成一股強大的社會暖流。

『叄』 養老院創業可以與哪些企業合作

養老院創業選智能護理產品,全品源卧床大小便護理床,能自動沖洗大小便,自動烘乾,翻身。給護理帶來很大方便。是養老院合作企業

『肆』 請問養老院與醫療服務合作協議內容是什麼

開展社區居家養來老源醫療保健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建立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制度,為轄區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建立與老年人家庭醫療契約服務關系,以合理價格提供家庭病床、上門巡診、健康查體、社區護理等規范化服務。鼓勵醫療機構與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簽訂醫療服務合作協議,有條件的可以開設日間托老服務。醫療機構可以通過接入居家養老服務網路,為老年人提供老年預防保健、醫療護理、遠程醫療咨詢等服務,同時為老年人就醫提供優先優惠服務。
發揮養老機構在社區居家養老的輔助功能。鼓勵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利用現有場所、床位、專業人員和智能養老物聯網等資源優勢向社區開放,為周邊社區開展培訓指導、日間托老、助餐、助醫、娛樂和遠程支持等服務。
http://www.lawxp.com/statute/s1758071.html

『伍』 要20分鍾就能上來的500字的一篇關於在敬老院與老人交流服務的文章

XXXX年X月XX日,我和我們班級上幾個好同學利用假期到當地敬老院去慰問老人。
走進大門一位熱心的阿姨接待了我們,還一邊給我們講解敬老院的概況。
阿姨向我們講解到:敬老院里其中50%以上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多數患有神經官能症或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給護理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而且交通不是非常方便。
同學們分成了幾個個小組,前往不同的房間慰問不同的代養老人。起初在有些老人面前大家還顯得很拘謹,但個別活躍性格開朗外向的學生十分熱情帶動了大家。有些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等等,同學們也耐著心和他們聊天,幫老人整理衣物,擦拭傢具,聽老人講自己的過去,也與老人分享自己的校園生活。還為老人們表演了小節目,讓這些在孤獨中生活著的老人又一次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平時嬌生慣養的我們,走出校園來到社會,走進老人。把老人當作朋友一樣聊天,聽老人們的事跡是如此的著迷,更讓人感到高心的是,居然有的同學主動跑到外面小賣部買東西給老人。我們來的時候已經准備了點水果,點心,還有月餅。可遠遠不夠,那些學生用自己平時的零花錢給老人們買吃的。這一幕深深印在我心裡。
我們一行人從早上到中午12點,走了部分老人房間。慰問了老人們。到了老人吃飯的時間,大家就跟著負責分飯的管理員一起一邊慰問一邊幫助老人們進行就餐。有的老人就餐很不方便,一定需要一邊喂才行。這時大家早已沒有先前的拘謹同學們都爭著給老人喂飯,雖然動作顯的笨拙。可一見到老人的笑臉大家就笑的很開心。感覺像一家人似的其樂融融。
下午1點多,等我們吃完飯,一般這時老人們都出來散步和鍛煉身體了.敬老院有個很大的院子,裡面有很多鍛煉身體用的運動器械.有相當多的老人們在散步和鍛煉身體,看見我們來了.就和我們一起玩些小游戲.
通過聊天,我們了解了老人們日常的生活。老人們有些是在家呆不住,子女工作繁忙,有些是被子女送過來的。雖然有的剛剛不太習慣,不過時間長了逐漸習慣起來。

老人家在這里都過得很開心,他們有時間的時候會在樓下的樹陰或者是樓上先房字里看一下電視或玩一下麻將,也有是到樓下做一些簡單的鍛煉的。因此,老人在這里也可算是可以晚年安康。
通過這次跟老人家的聊天,是我們明白的很多,明白到他們過去的經歷,明白他們的辛勞,明白他們對他們兒女的記盼,更明白他們對我們的希望……
敬老院的1樓住的老人大多是行動較為不便的。2樓的老人有相當部分是剛住進來沒一年的。我們上了2樓,發現有些老人在和他們的子女聊天,有的老人在下像棋。
我們慰問到一個老婆婆,她居然哭了出來。很是傷心難過。我們耐心的和她聊天,聽她說她把她的退休養老金都給了她的子女,她子女不管她就把她送到這里來,而且很少來看望她。有一位同學和阿婆說「我們都是您的子女。「並給阿婆表演節目,阿婆才破涕為笑,我們才依依不捨的離開。
當阿姨告訴我們有一位過百歲的黨員。大家興致一下子高了起來想去訪問下那位百歲老人。
我們來到那位老人住的蓬屋頂房,我們等候在門口阿姨進去和老人說了聲,我們健步迎上去,用雙手攙扶著老人,跟他做介紹:「我們是學生』,今天我們來看看您!」,百歲高齡的他,慈眉善目,顯得十分和藹可親。他笑著說「好!好!」,我們一一做了自我介紹。他一一點頭表示歡迎。
這是一個幾米大的房子,地是水泥地,旁邊有個寫字台和幾個水杯。牆壁上掛著一副「毛主席萬歲,共產黨萬歲「的行書字。字體顯的各位蒼勁有力道,落款有點模糊不清了。
我馬上發現一張靠近門口的舊藤椅,估計這是老人平常坐的椅子,於是大家將老人扶到藤椅上坐下,同時我們將水果根據老人的意思放在旁屋的地上。聽老人跟我們講他過去的事情。
當我們說起長征的事,老人眼裡泛出的了光芒。他說道:「雖然他沒實際性參加過長征,可對長征十分了解。
老人說到說:「過去的長征很艱苦的!現在的年輕人還沒有經歷過艱苦的鍛煉。「
老人很為自己是黨員而感到驕傲,他說:「如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現在的中國,沒有可以讓老人們安度晚年的家」。
我們一邊慰問老人的日常生活一邊有的同學幫老人整理了下房間。
老人家說完,我們不禁從心裡充滿了敬佩!後來我們問他:「您做為中國共產黨員認為當年長征最重要是什麼?」時,使我驚訝的是,老人家居然頭頭是道地說了四條:不怕犧牲;艱苦奮斗;官兵團結,關心群眾......一個百歲的老人思維還那麼清晰這不得不叫人尊敬和佩服!我們和老人在一起侃侃而談,和我們講述著他當黨員和長征的故事,相處的非常融洽,不知不覺好幾個小時過去了。
臨走我們部分同學和老人一起合影留念。照完相以後,老人對我們說:「你們照片洗出來後能不能給我一張?上面寫上你們的名字。」「好的,好的,沒問題。我們過兩天洗好後給您送來!」我們爭著答道。
就這樣,我們以這樣一個結尾,告別了老黨員,告別了敬老院,告別了這里曾幾 何時擁有和我們一樣夢想的老人們。我們回去的時候和來的時候擁有著兩種別樣 的心境。或許我們慰問敬老院,已經不是單純的來敬老院看望老人。而是懷著一顆赤誠之 心訪問亘古時代老一輩革命家老一輩人夢想的深邃。
我想那個時候已成我人生中重要的回憶,那些可愛老人的笑臉。
我們拍了一疊照片回來,每次翻開相冊一幕幕感人的現象:一位老人拉住了我們 志願者的手,在志願者親自給他們喂飯穿衣時的喜悅,說出的那句話:不是「兒 女勝似兒女」。 我心中有點酸酸的,老人們畢竟還是孤獨的,他們需要人關心,愛護,敬老院的 設施好並不是最主要的,而是更加需要社會上的一些關注。因為正是那些老人造 就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是歷史的功臣。而他們現在僅僅需要我們的關愛,僅此而已。老人們平日里很孤獨,兒女大多不在身邊,有的甚至沒有兒女,他們要的也許不再是簡單的金錢所能代替的,在生活的溫飽要求之上,有人在身邊那是最最開心的了.<常回家看看>里歌詞寫得好,老人要的是有人陪他們聊聊天交流一下心聲。
我們現在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很多都已經不在了,所以看到老年人,我們可能會特別的想念自己已故的親人,不自覺得就想和老年人們親近親近,就像對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樣,想要關心他們,照顧他們,而他們也會把我們當成孫女,孫子一樣,拉著你的手,把他們的那份慈祥加註在你身上,而我們也欣然地接受了。 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從孩童到青年,從青年到老年的過程,經歷生與死。我們現在還是青年階段,未來亦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要走,如何走下去,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心中有數。也許當我們走完我們的人生旅程,該休息時,是否也會象敬老院的老人那樣快樂開心地度過自己的晚年呢?
在敬老院的牆壁上有這樣一段話: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慢慢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教你系鞋帶、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頭發、擰鼻涕。這些和你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是多麼的令我懷念不已。所以,當我想不起來,接不上話時,請給我一點時間,等我一下,讓我再想一想……極可能最後連要說什麼,我也一並忘記。孩子!你忘記我們練習了好幾百回,才學會的第一首娃娃歌嗎?是否還記得每天總要我絞盡腦汁,去回答不知道你從哪裡冒出來的嗎?所以,當我重復又重復說著老掉牙的故事,哼著我孩提時代的兒歌時,體諒我。讓我繼續沉醉在這些回憶中吧!切望你,也能陪著我閑話家常吧!孩子,現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帶。吃飯時,會弄臟衣服,梳頭發時手還會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要對我多一點耐心和溫柔,只要有你在一起,就會有很多的溫暖湧上心頭。
孩子!如今,我的腳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所以,請你緊緊的握著我的手,陪著我,慢慢的。就像當年一樣,我帶著你一步一步地走。若為人子女也不懂得如何體諒他們,那他們便只能於痛苦中渡過餘生,黑暗中逝去……
我想,只要我們在自己的人生中付出過,努力過,無論成敗,我們都已擁有了自己一段美好的回憶。我們沒有好遺憾的了。現在我可以想像,那時候的我們是否也會像今天老人院中的老人那樣知天達命呢?一定會的。
現在離那次慰問敬老院已經相隔有段時間,可我依然還是會想起那位百歲面前老人,老黨員。他的笑臉時常浮現在我面前。我想如果有空的話,我一定會去在看望他老人家的。人生七十古來稀,何況接近百歲。這次活動從某中意義上來說,這時我們成長了。一次敬老院的慰問,使我們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局限訪問了那些老人年輕時的點點滴滴。我想那就是生命所創造的財富,異常珍貴。

你可以根據需要修改或刪除一些

『陸』 如何以感恩之心做好養老院護理工作

用感恩的心,將老人看作自己的父母親人來照顧

『柒』 敬老院小節(1500字)

自孔子最初提出「老有所終」以來,數千年過去,這一理想仍未真正實現。在城市,老人們或「住不上」敬老院,或「住不起」敬老院。在農村,土地養老已難以為繼。如何在養老問題上釋放更多的善意和人情溫暖,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這個社會和國家對待歷史的態度 「老有所終」不是新詞。根據可查的文獻記載,早在春秋時期,孔子便在《禮記·禮運篇》提出這一概念。禮者,非今時常謂之禮儀、禮貌;古代,其實質是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范,與其直接相關的是統治秩序。故而,「老有所終」亦可視為孔子心目中理想社會的應有之義。 理想終究是理想。在物質匱乏、硝煙迭起的封建社會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只能成為理想家們紙上的一行清墨。 世易時移。今日之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已位列世界第三,擁有全球第一的外匯儲備。而按照世界銀行的劃分標准,中國在2008年已從低收入國家躍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行列。不過,孔子斷難想到的是,今日之中國,仍然存在著相當嚴重的養老問題。 孰曰不然?且看,在大城市的中心,人床矛盾日益突出,為找一個養老院床位常常需要等待數月;同樣在城市,有些豪華養老院動輒每月收取數千元,個別養老院還收取高達百萬元的會員費……「住不上」和「住不起」並存。 不少老人樂於過含飴弄孫的生活,但是,「421」的家庭結構,養老護理服務和老年醫療等「短缺」,已讓相當數量的中青年人不堪養老重負。 再看農村,曾經盛行了數千年的土地養老模式,再也無法滿足龐大的人口需求。根據有關統計,全國有1/3省份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畝,有600多個縣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半畝。 這就是中國許多城鄉養老現狀「速描」。在本該含飴弄孫的年歲里,如果還要為求一個理想的棲身之所而奔波,人們難免由此懼老、怕老、恐老。 這種現象就不該出現,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尊敬老人的國度。大到「老有所養」的社會大義,小至「親在未敢言老」的為子小節,中國的尊老文化,已如烙印,隨著每個中國人的心跳而鮮活。 但是,當下服務養老的種種善行,更多的仍是在期待之中。有人說,在這個地價奇高的年代,沒有人願意買地建養老院;也有人說,養老院門檻設置太高,小額資金無法進入養老行業;還有人說,有關部門對養老事業的扶持還很不夠…… 事實上,養老絕非哪一個部門可以解決的事。養老事業涉及醫療,涉及經濟,更涉及特殊政策乃至法規等一整套制度設計。 不能再拖延了。在養老事業上,政府、社會、社區、家庭均應釋放最大的誠意和人情溫暖。 當然,我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任何一個問題上,我們都可能存在著「差錢」的制約。但是,我們要說的是,在養老的問題上,絕對不能只認錢。 更多的人希望的是,在養老問題上,所有的善意盡情綻放,成為一個一個真正的善行,讓我們的老人們安享晚年。 每個人都有退出歷史舞台的時候。而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以什麼的制度、設施、人文關懷對待退出歷史舞台的長者,反映這個社會和國家對待歷史的態度) 京城養老服務現狀摸查 打了上百個養老機構的電話,最後才找到一家讓她滿意的。找個養老的地方,為啥這么難? 「我們這其實就是違章建築。」在北京市城內一家敬老院附近, 在其手指方向,一個狹長的敬老院,坐落在前後兩座居民樓之間。此前,敬老院所在地為公共綠地。這位院長說,2006年,為了給周邊老人提供養老服務,街道著手在此興建敬老院;「剛建的時候,我們白天建,晚上就有居民拆。就這樣邊建邊拆,直到派出所出面,敬老院才最終建成。」 望著遠處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這位在北京生活了五十多年的院長很不理解,孝敬老人本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但是想建個敬老院卻會沒有地。 而就在不久前的3月15日,北京土地拍賣再創天價,一日之內誕生三個地王。 在養老問題上,同樣讓人費解的事還有很多。今春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張黎在發言中說,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1.67億,2020年,更將達到2.48億。2009年,全國政協人口資源委員會在對江蘇、山東、遼寧、甘肅等省調研時發現,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矛盾已「十分突出」。 張黎在發言中共五次用到「十分突出」。其中包括,老齡人口快速增長與養老保障負擔能力的矛盾十分突出;勞動人口逐步減少與贍養人口快速增長的矛盾十分突出;人口流動加快與空巢老人照料的矛盾十分突出;老年人多種需求與老年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的矛盾十分突出;老齡人口服務管理與現行體制的矛盾十分突出。 當前,「一床難求」和養老公寓空置率較高現象,在一些城市同時存在。一方面,市內的公辦公營養老機構「一床難求」,排隊等床現象廣泛存在;另一方面,一些相對高端的養老公寓卻入住率偏低,經營狀況欠佳。 一位民營敬老院負責人通過本刊呼籲,相關部門應加大對養老服務行業的政策扶持,「沒有政策扶持我們全完蛋。」 租間平房等床位 2009年年底,剛從頤壽軒敬老院菜市口分院回家不久的王老太太,再次打電話頤壽軒。她說,想再回養老院住。讓她沒想到的是,曾經悉心照料她兩年之久的頤壽軒,卻告訴她,暫時不能入住。 敬老院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2007年6月,70多歲的王老太太入住頤壽軒。老人來了以後,敬老院安排護理人員悉心照料。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根據頤壽軒的規定,在為老人洗澡時,由10個工作人員共同完成,其中,6人幫老人脫衣服,4人為老人洗澡。 2009年3月,王老太太家裡買了房子,家屬把她接了回去。但是,在家住幾個月以後,王老太太還是想念敬老院的生活。用她的話說,「我想『回家』。」於是,就出現了再次給頤壽軒打電話那一幕。 敬老院里已經沒有了床位。無奈之下,王老太太的家屬就帶其到別的敬老院看看。然而,要麼是同樣住滿,要麼是不滿意那裡的環境。最後,王老太太下定決心,不再找敬老院了,認定了頤壽軒。於是,她在頤壽軒旁邊租了間平房,盼望著一有床位空出來,自己好住進去。 「排隊等床,就是熟人來了也幫不了忙!」敬老院另一位負責人說。 據了解,敬老院「一床難求」的現象並非孤例。西城區月壇街道辦事處工委書記李紅兵告訴記者,月壇敬老院共有50個床位,排隊等候床位的也有50多人。 《北京市2008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齡事業發展狀況報告》顯示,2008年底,有北京戶口的60歲以上老人共有218萬,但是,床位卻只有39994張。而根據民政部相關數據,按照國際平均每千名老人佔有養老床位50張測算,全國老年人約需養老床位800萬張,而目前僅有250萬張。 北京市社會福利行業協會副會長、北京匯晨老年公寓理事長馬劍告訴《瞭望》新聞周刊,當前,養老服務機構主要有公辦公營、民辦民營和公辦民營三種形式。在此之中,公辦公營的入住率最高,「一床難求」現象非常普遍。其原因在於,公辦公營的養老機構往往具有天然優勢。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往往在市中心且靠近居住區,醫療、交通等配套設施有優勢。 從頤壽軒菜市口分院出發,不足十分鍾即可步行至健宮醫院。而且,周邊環境較好,陶然亭公園、法源寺均適合老年人散步。 另外,公辦公營養老機構往往收費較低。馬劍說,公辦公營養老機構的最大優勢在於,場地由政府提供興建,作為養老機構投入的最大一部分已不成問題。一般來說,一個老年人,每月收費在千元左右,如果需要護理的老人,價格稍高一點。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表示,由於公辦公營優勢突出,且排隊的人較多,因此,在個別地方,一些掌握著特殊資源或者有錢的,更容易成為公辦公營養老機構的住戶。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公辦公營養老機構經營狀況好。在宣武區一家公辦公營養老機構里,負責人告訴記者,其目前收支基本持平。目前,該敬老院共入住90位老人,每位老人每月付敬老院1360元。但是,在採暖季節,一天就需燒一桶多柴油,僅此一項,一天就需1500多元。而且,員工成本也在上升,加上各項保險,每位護理員每月工資大約為2000元。 公辦公營養老機構的負責人月工資,總體上為三四千元。他略顯愧疚地說,如果有錢,他很想改善敬老院的設施,比如在屋裡鋪上地毯,把櫥窗改善一下。 不僅如此,「公辦公營」也給政府帶來較大壓力。馬劍表示,由於是「公辦」,往往需要一定的編制名額;由於是「公營」,政府還要參與到後期的維護和運營中去,如此造成政府投入過重。

閱讀全文

與下鄉和敬老院談養老護理的合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鞏義長壽山作文 瀏覽:242
重陽節寧波景區優惠 瀏覽:565
2016上海市養老金調整 瀏覽:647
長壽二十四孝背夫出嫁 瀏覽:378
孔子子貢孝順分辨 瀏覽:225
重陽節活動現場載歌載舞 瀏覽:50
老人家吃苦 瀏覽:598
老人機如何用手機傳視頻 瀏覽:781
哪裡是個養生的好地方 瀏覽:354
失能老人如何喂葯 瀏覽:213
河北企業職工退休金 瀏覽:951
沙孟海長壽 瀏覽:929
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轉農村養老保險嗎 瀏覽:601
長壽金逸國際影城 瀏覽:632
夢見老人復活什麼意思 瀏覽:746
長壽松果實 瀏覽:702
春節期間帶老人去哪裡玩 瀏覽:573
重陽節演出背景圖片 瀏覽:890
重陽節古詩獨在異鄉為異客 瀏覽:668
養老金4025 瀏覽: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