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入住敬老院需要知道哪些
敬老院入住須知,敬老院收費標准,哪些老人不能住敬老院。
一、入住須知
1、入本院者,須持本人身份證和監護人身份證及復印件各一份,由家屬或監護人護送來本院辦理手續,簽入住《協議書》後方能入住。 2、入住時必須如實介紹養員身體情況和潛在病情,不得隱瞞。入院前須全面進行體格檢查,自查自報、自負責任。
3、入院時必須體檢,利於掌握養員的身體狀況,便於飲食及護理。 4、能遵守院歸院紀,按時交付託費者均可入院。簽字托老協議,需要有可靠的擔保人(指親屬、子女或單位負責人)擔保人必須按照協議承擔其相應的義務。
5、如願者在院期間,(老人和家屬)須主動配合護理人員工作。 6、入院時請勿攜帶貴重物品及100元以上現金,特殊情況須向本院辦公室登記保管,私自委託他人管理出現後果責任自負。
7、在院內不準私接電源,使用電爐子,電熱毯等電器;不準在床上吸煙。
8、入住養員和家屬來本院後,必須服從本院管理,愛護公共設施,如損壞公物由責任人或監護人按價賠償。
9、凡入住本院老人及家屬請熟讀入院須知,並慎重簽訂入院合同
二、繳費須知
1、根據養員入住選擇的房間、護理級別,按當日計算至月底,再按季度繳費,辦理退院時,不足半個月按半個月收費,超過半個月按全月收費。
2、首次入住養員,需繳納首次入住管理服務費300元,生活用品院方提供,不可帶出院外(水杯、衣物及特殊用品自備),任何時間出院不退費。
3、入住養員必須體檢,一次性繳納體檢費100元(肝功、血糖、心電圖等),如有區級以上醫院一個月以內的體檢證明和化驗單,可帶入本院存檔,免交體檢費用。
4、冬季取暖費必須一次性繳納600元(當年11月~來年3月均120元/月),如中途退院,按整月退取暖費,當月不退。
5、入住時須交應急備用金200元,做為養員發病時應急啟用。出院時按收據退款。
6、每月25~30日繳納下一季度費用,因監護人拖欠費用,本院視為自行解約,造成一切後果由簽約人(監護人)負責。
⑵ 敬老院和養老院有什麼區別呢
「敬老院」是許多年前,由政府(出面的往往是城市的居委會和農村的村委會)舉辦的。當時可能覺得「養」字會傷害到老人的自尊(其實是多慮的),就叫「敬老院」。後回來一直沿用這個名稱。 現在,養老院既有政府辦的(不收錢),也有民間辦的(有償)。至於名稱,就沒有規定了,叫「敬老院」、「養老院」都行。 結論:它們在「養老」這個功能上沒有區別;但有可能(不是絕對)敬老院是免費(孤寡老人、五保戶答)的,而養老院可能是收費的(但收費的也可以叫養老院)。
⑶ 養老院,福利院,敬老院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養老院,福利院,敬老院三者之間的區別:
1、三者定義不同
敬老院是社會福利事業組織,在農村「五保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依靠集體供養為主,輔之以國家和社會必要的援助。
養老院則大多為民辦,一切費用自理,屬於自負盈虧的商業服務性質。
而福利院是國家、社會及團體為救助社會困難人士、疾病患者而創建的用於為他們提供衣食住宿或醫療條件的愛心福利院場所。
2、三者收養對象不同
養老院和敬老院的收養對象主要是五保老人。有條件的敬老院,還接收享受退休金的自費老人,堅持入院自願、出院自由的原則。
福利院的收養對象是「三無對象」的老人、殘疾人,由本人或親屬向所在街道辦事處申請,經街道初審後上報區民政局,由區民政局復核同意後方可進院。
非「三無對象」的老人、殘疾人,因家庭照料有困難,由本人或親屬(無親屬的則由所在單位)直接與市福利院聯系,根據床位情況,雙方簽訂寄養協議後入院。福利院還收養孤兒、棄嬰。
(3)上湖敬老院擴展閱讀:
敬老院服務內容:
1、全自理護理,為老人建立檔案每天兩次測量血壓體溫並記錄,按時提醒老人吃葯,提供可以自理的老人健身打牌等活動。為老人洗衣服,每月帶領老人洗澡理發。
2、半自理護理,為老人建立檔案每天兩次測量血壓體溫並記錄,按時提醒並幫助老人吃葯,提供可以半自理的老人健身、打牌等活動。為老人洗衣服,每月帶領老人洗澡理發。幫助他們健身以恢復他們的肢體功能。
3、完全不自理護理,為老人建立檔案每天兩次測量血壓體溫並記錄,按時喂老人吃飯吃葯,每天最少3次幫助肢體活動,按摩、翻身、擦洗污漬等。為老人洗衣服,提供老人用防褥瘡床墊,每月擦洗一次身體。對於一些特殊的老人經家屬同意會增加一些服務項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敬老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福利院
⑷ 什麼樣的條件可以進敬老院
如果是公辦的鎮級敬老院,低保五保三無人員屬於社會上優先救助的人群是首先考慮的。
如果是公辦的入住人群需求比較多的,現在社會上都在使用老年人需求評估的體系,按類型(如低保五保三無人員),按自理能力的程度等標准來給老年人進行評估。再選擇入住。
(1)農村五保對象。根據國務院《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的有關規定,五保供養對象(五保戶)是指村民中符合下列條件的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成年人(即:農村「三無對象」)。一是無法定扶養義務人,或者雖有法定扶養義務人,但是扶養義務人無扶養能力的;二是無勞動能力的;三是無生活來源的。這里講的法定義務人,是指依照婚姻法規定負有扶養、撫養和贍養義務的人。五保對象入住敬老院須由本人申請,經鄉鎮人民政府批准,並由本人和敬老院雙方簽訂入院協議。凡符合條件的對象,入院自願,出院自由。
(2)社會各界有養老需求的這部分對象。對於社會上的老年人,可自願入住和出院,其入住的費用按照本人身體狀況,需要提供的服務等協議確定。
⑸ 敬老院 養老院
目前現在國家衛生部門直屬的養老部門很少,一般都是直接放到醫院的分支機構,大多數養老部門都是企業管理,屬於市場性質的。
你如果想去做義工,一定要現在北京的志願者服務部門注冊,然後按照他們的指定或建議到衛生部門報道。
如果你要去私營企業做的養老院做義工,需要跟私企老闆直接聯系。
⑹ 今天去了敬老院 感覺很悲痛
所以說,家裡只要稍微孝順一點
都不要把老人收到這樣的敬老院
去了就是等死
死的會更快
⑺ 現在養老院和敬老院有什麼區別
養老院和敬老院的區別:
1、它們職責不同
敬老院,為老年人養老服務的社會福利事業組織,敬老、愛老、尊老、養老體現了敬老院作為福利服務的宗旨而。養老院主要是為老年人提供集體居住,並具有相對完整的配套服務設施。
2、主辦單位不同
養老院通常由地方政府或慈善機構主辦,;而敬老院是在農村實行「五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3、接收的人群不同
敬老院的收養對象主要是五保老人,有條件的敬老院,還接收享受退休金的自費老人,堅持入院自願、出院自由的原則;而養老院專為接待自理老人或綜合接待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護老人安度晚年而設置的社會養老服務。
(7)上湖敬老院擴展閱讀:
養老院將有「五星級」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出台《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國家標准,填補了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國家標準的空白,方便老年人挑選滿意的養老機構。
隨著社會發展,我國養老服務需求快速增長,養老機構成為老年人社會化養老的重要方式。一直以來,由於缺乏全國統一的標准,養老機構質量建設缺乏規范化引導,社會對養老機構的質量評價也缺乏依據。
李邦華介紹,標准對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提出102條要求,主要內容包括等級劃分與標志、申請等級評定應滿足的基本要求與條件、等級評定、規范性附錄等。標准將養老機構分為5個等級,從低到高依次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等級標志由五角星圖案構成,等級越高,表明養老機構綜合服務能力越高。
「通過標准對機構進行客觀的等級評定,公示等級評定結果,可以降低信息不對稱的程度,方便有需求的老年人及其家庭做出選擇,」李邦華說,「這樣有利於更好地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增強老年人幸福感和獲得感。」
⑻ 去敬老院的過程和內容是什麼
去敬老院的過程和內容:
1、首先提前聯系好敬老院,取得對方負責人員的信任、工作上的支持和相互配合,以便於定期開展活動。
2、活動當天在活動現場准備好活動所需物品。包括一些適合老人吃的水果和一些小禮物為老人表演所需物品。
3、活動當天會下棋的人與老人們下棋解悶,或者陪老人打牌。
4、一部分男生對老年公寓進行打掃,一部分女生對老人居住的房間進行整理。
5、其他人陪老人聊天,回憶他們美好的事,或者討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
6、活動後向老人告別,並一起合影留念。
活動意義
人步入老年之後,年邁體弱,孤獨多病,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的他們,應得到人們及社會的關愛和幫助,身為學生關愛老年朋友,更是義不容辭的。
去敬老院為生活在敬老院的老人們帶去心靈上的慰藉,讓他們感受到青少年的朝氣和社會的溫暖。增強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讓志願者們更加了解社會,關注這群龐大而特殊的群體,從中學會關愛,學會感恩。喚起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愛意識,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⑼ 個人開敬老院需要什麼條件
基礎條件如下:
1、有固定的服務場所、必備的生活設施及室外活動場地;
2、符合國家消防安全和衛生防疫標准;
3、符合《老年人建築設計規范》和《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築物設計規范》;有與開展服務相適應的管理和服務人員,醫務人員應當符合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資格條件,護理人員、工作人員應當符合有關部門規定的健康標准等多項條件。
(9)上湖敬老院擴展閱讀:
開設流程:
首先要向當地的民政局提交書面申請,方案的可行性報告、申請人資格證明文件等,
好是到當地民政局咨詢清楚,現在做養老產業正是朝陽的時候,養老已成為一個社會的熱門話題。
我國在1999年就正式進入老齡計到2015 年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2.21 億;2033 年前後將翻番到4 億;2055 年達到4.87
億,佔全國總人口的34.8%;老齡人口比重高速攀升、老年撫養比例持續下降,「跑步式」邁入深度老齡化社會的勢頭已不可逆轉,養老服務已經成為我國一項新的基本國情。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政府-農村敬老院管理暫行辦法